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_第1页
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_第2页
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_第3页
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_第4页
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的思考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工科院校培养应用型人才创新才能的考虑论文关键词: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创新才能论文摘要:本文认为,对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评价标准也要与时俱进。除了应该具备的专业知识、团队精神和终身学习才能外,发散性思维与解决问题的才能,高超的操作技能和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的精神更成为衡量现代应用型人才标准的重要因素。本文立足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观,应用科学技术方法论,详细讨论了培养新时期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的措施与途径。所谓工科应用型人才,是指具有深沉的根底理论知识和扎实的专业根底,以及较强的调研才能、理论才能、专业技术的操作技能与相关技术综合才能,并擅长在此根底上进展技术创新的人才。工科应用型人才与工科研究型

2、人才的不同之处主要表如今创新的内容与创新的方式上。应用型人才不仅能掌握和应用最新技术运转设备,而且能改革、改造和创新技术,在同样的投入下获取更大的成效;而研究型人才那么侧重于新设备的研制。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今天,人类正面临着历史上从未要求过的巨变与革新。教育,尤其是工科院校的教育,如何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受社会欢迎的工科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务之急。中国参加t后,教育的快速开展与教育经费的短缺这一“两难问题日益明显,而我国教育中长期存在的“重理论轻技能的做法,更是培养合格人才的瓶颈。因此,如何尽最大可能利用已有的资源培养社

3、会需要的、有竞争潜能和可持续开展的人才,这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研究重点。笔者在借鉴国外先进经历的根底上,提出如下设想:1在某些学科中进展试点,增加“创新学分,鼓励学生在根底课和专业课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敢于疑心、勇于挑战的思想。2有条件的实验室向学生开放,同时提供一些课题或研究工程让学生选择。为保证实验的顺利进展,我们可以学习斯坦福大学、牛津大学的形式,为选择课题的学生装备导师(指导教师)。此举在我国推行,既能弥补和完善我国应用型工科大学生的动手才能,即开发学生的创新才能,将他们从应试教育“熟知的教学方法环境中,逐渐转向追求“真知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同时又能促进一些长期从事纯理论与应试式教学的“经师

4、,努力成为具有实际操作经历与才能,知识与技能不断更新的“真师。为了研究工作能顺利地进展,作者以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为指导思想,拟订了一个适宜工科应用型人才选择课题、研究、创新的施行方案。详细操作过程可以5)以下几个步骤:第一步:确定科研的起点科研的起点是什么?传统的观点认为科学研究始于观察实验,亚里士多德与牛顿均认同认识源于理论的根本命题。但是,理论证明,观察实验并不是科研的唯一起点。德国科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就是最好的例证。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是科学研究的起点。因为,提出一个问题甚至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

5、理论,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更有可能产生科学上的革命。第二步:掌握问题的本质当我们确定问题是科研的起点这一大前提后,还必须掌握问题的本质。通常可以从科学与常识、科学与伪科学等方面考察问题的本质。科学与常识科学问题是通过对科学的背景知识进展了认真的思索和分析后提出来的,这种认识上的进展,已经构成了“科学发现的可能性。而常识问题有可能只是粗浅无知的提问,但也有可能会引出科学问题。因此,对后者应该辩证地对待。科学与伪科学科学问题是客观存在的问题,是可以通过理论检验的。因此,它具有真实的特征。然而,在现实中也存在着伪科学问题。所谓伪科学,是指用已有的经典理论和技术既不能证实又不能证

6、伪,既不能依靠逻辑推理又不能单凭经历答复的问题。从哲学思辨的角度分析,科学与伪科学之间存在着历史的、辩证的和开展的关系。当某个问题被提出来时,解决问题的现有理论背景、技术程度、实验及检验的设备和手段,常常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三步:探求问题的来源由现有理论与经历事实之间的矛盾而引起的。a、新的观察实验与原有理论相悖。例如历史上关于天王星实际运行轨迹与按经典的牛顿天体力学所计算出来的理论轨迹不相符的矛盾。由于发现了用现有理论解释不了的新现象,就使得原有理论面临危机。b、根据理论推出的逻辑结论与客观事实之间的矛盾。由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问题。a、同一理论体系内部的逻辑困惑。在这方面最著名的例

7、子,就是伽利略通过揭露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先落地的所谓亚里士多德动力学悖论,并由此而建立起的,包括自由落体定律在内的一系列运动定律。b、不同理论体系之间的矛盾。在科学研究中,对于同一现象范围内的许多事实,常可以建立起许多假说对它们进展解释。例如对光的波粒二象性矛盾的研究与探究。由理论的实际应用或人们的实际需要同现有的技术条件的矛盾而提出的问题。例如,核物理的建立为人类开发利用原子能展示了光明的前景,但是,要使理论真正转化为现实,仅有理论的指导是不够的,还需要解决大量的、系统的、与之相关的一系列技术问题。而这些问题的提出那么成为应用和开发研究的对象。第四步:确定选择课题的原那么需要原那么。从科学开

8、展的历程和当代科学研究说明,许多重大课题都是从社会消费和生活的需要中提出来的。例如,袁隆平等人的杂交水稻育种研究获得成功,使得水稻的亩产量大大进步。诸如此类问题的解决,不仅为社会带来了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推动着科学技术本身的深化开展。企业需要往往表达在对新产品的改造和技术的革新上。创造性原那么。创造性是指在思想上与本质上均具有科学的扬弃精神,反对因循守旧,勇于做别人想做而不能做的事,走别人不敢走的路。创造性原那么大体可以分为思维、观念上的创新和方法、应用上的创新。思维、观念上的创新是自然辩证法思辨精华的表达。因为,只有人的认识上的飞跃、打破,或者说是人的认识上的创新,才会有方向正确的、行动上的

9、创新。例如,爱因斯坦的同时性的相对论从狭义到广义的拓展,为人类科研带来了福音。方法和应用上的创新最能增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才能,它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小的付出获得最大的收益。普赖斯和汤浅光朝将当时已建立的科学统计方法应用于历史学研究中,分别研究并得出了著名的科学指数增长率和科学活动中心转移规律。而将方法上的创新与应用上的创新有机地结合,例如,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将原有设备进展新的组合,那么会产生更高的效益。可行性原那么。可行性原那么是指在某项方案或工程详细操作之前,从技术、经济、环保等方面进展科学的考察,并确定该工程或方案能否执行。这里提出的可行性原那么,主要是指在选择课题时必须考虑的主、客

10、观条件。主观条件是指研究者为了完成某一课题所具备的知识构造、层次、研究才能、团队意识以及技术程度,等等。通常,我们在选择课题时应该考虑:a、假设培养对象擅长于理性思维,而有关的文献资料又较丰富且易获得,那么应该选择理论性课题;b、假设培养对象的动手才能强,而且又热衷实验研究,同时必要的实验仪器齐全或者可以筹措,那么选择实验性课题易于成功;、假设培养对象的知识面较广博,且又有较好的协作才能、条件,那么可以考虑承受跨学科性的研究工程。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最初学的是生物学,但是,他的动t-ff力弱,实验做得不理想,但思路敏捷。后来,他跟随罗素学习数学并且关注前沿科学,终于在假设干年后利用较好的数学功底

11、和长于理性思维的特点,在创立控制论上做出了重要的奉献。维纳的成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有机地利用上面的三种选择因素,就能充分发挥个性的优势,有利于研究的成功。客观条件那么是指研究者在他所从事的研究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物质手段,例如,相关的设备和仪器,以及必要的资金、人力、图书情报等等。第五步:探究答案当确定了研究课题之后,下一步的工作就是解题寻求答案。该过程大体如下:分析问题确定问题的背景知识、性质、解题方式和预测可能出现的结果等因素。其中,分析问题的性质是众多因素中最为重要的,它可以分为常规问题和非常规问题。常规问题是指这类问题可以通过已有理论,并且针对问题的特征列出辅助性的假说去求解。非常规问题

12、那么是指解决这类问题已经没有适宜的理论,因此,必须摆脱束缚,透过问题的背景知识的限制,充分调动研究者的洞察才能、想象才能、思维才能、联想才能,科学地、大胆地提出新假说。提出假说。所谓假说,是指根据一定的科学事实和理论,对研究的问题作的一种假定性推测与说明。它同时反映着研究者在某个阶段的知识背景具有阶段性,同时也说明这种知识形态将在假说应用的过程中有着逐步完善的趋势具有开展性。因此,我们通常采用假说手段对研究对象作一个试探性的说明,找出产生该问题的种种可能因素。由于假说是科学性、猜测性和众说性的辩证统一体,所以它能反映研究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散性思维和创新才能。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看,它既有科学的分

13、析与演绎,又包含了某些至今未被人们认知的推理成分。通常,我们将假说分成以下两个过程:a、研究者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有机地综合运用各种思维方法,大胆合理的疑心的根底之上,搜集有关影响问题的本质和相关的因素,并建立假说理论模型。b、根据所建立的理论模型,采用适宜的手段,例如数学建模探究答案。数学建模属于自然辩证法的科学技术方法论范畴,它的研究主要是根据研究对象的本质特征,进展数量、构造等方面的充分的描绘、严谨的计算、严密的逻辑推导和判断,并在此根底上准确地把握事物的本质和提醒研究对象的运动规律的一种研究方法。数学建模还能起到科学的预见作用,由此引发重大的发现。历史上有关天王星的发现就是一个有力的说明。在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和数学建模的有机运用,可以展示研究者的逻辑思维和高超的实际操作技能。当然,假设反复的计算仍然不能找到合理的答案,那么,就应该重新审视先前假说的合理性、逻辑性。第六步:检验结果当问题的答案得出之后,还应当对解题过程以及答案的正确性、可靠性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