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1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2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3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4页
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发展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进展现状与前景 一、全球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进展概况从世界范围来看,电信业是全球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尤其是近年来,移动通信一直是全球电信业的要紧收入来源,其进展势头令人瞩目。概括地讲,全球手机产业进展要紧表现出如下特点:1.市场持续向好,进展中国家市场高速增长。从2001年开始,由于受网络经济泡沫破灭、9.11事件以及3G投资决策失误的阻碍,全球手机产业增长缓慢,2001年当年手机销售量出现负增长,2002年增长率也仅为2.4,与20世纪90年代后期及2000年高达60的年平均增长率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在经历了一段时刻的低迷之后,全球手机市场自2002年末开始呈现复苏

2、迹象。2003年,全球手机市场更加活跃,出现大幅增长。依照国际数据公司(IDC)发表的统计报告显示,2003年全球手机销售量为4.18亿部,2004年达到6.74亿部,2005年增长到8.25亿部。据分析,其要紧缘故是新兴与进展中国家市场的需求增长,同时,手机产品不断更新换代也在成熟市场中明显表现出来,从而形成了持续增长的态势。目前,手机销量增长的势头仍在持续。应当指出的是,目前全球各个地区的手机普及率,特不是众多进展中国家的手机普及率还特不低。截至2004年,越南、柬埔寨、尼日利亚等进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均在5以下。然而,我们也从中清晰地看到,尽管进展中国家手机普及率专门低,但增长迅速,增长率

3、大都在50以上,这意味着手机市场还有巨大的进展空间。2.技术含量不断提高,照相手机、3G手机前景宽敞。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机已不仅仅是一个对话工具,而是成为一种集话音、数据、图像于一体的多功能个人通信终端。因此,照相手机、3G手机等高技术含量的手机,正在日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2005年,照相手机出货量为3.65亿部,同比增长62。如按全部手机出货量来计算,照相手机普及率达到45。可能到2009年,照相手机出货量将比2005年增加1.5倍,年出货量达到9.1亿部。同时,3G手机的市场也在迅速扩张。2004年3G手机的出货量只占全球手机出货量的4。可能,2006年3G手机全球销售量可达1

4、亿部,2008年将增至2亿部。3.手机市场竞争激烈。2003年前,诺基亚、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阿尔卡特等手机制造商占全球手机市场的2/3。然而,受到日、韩手机的挑战,两年时刻里西门子和阿尔卡特就退出了前五名的位置。现在,全球五大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摩托罗拉、三星电子、LG电子(600602)(行情,资讯)和索尼爱立信,占有了全球手机市场75的份额。4.产业链垂直化分工日趋明显。一是美国在手机芯片制造领域优势明显。每颗手机芯片的价值约为25美元50美元,占手机成本的5070,也是手机生产价值链中利润最高的部分。目前,全球手机芯片市场价值在数百亿美元。庞大的市场要紧集中在美国,如美国德州仪器和

5、英特尔等公司,同时微软也积极与手机芯片要紧供应商结盟,并为手机制造商提供芯片解决方案和参考设计。二是日韩手机产业凭附加功能、外观设计而崛起。日韩路线比较相似,在技术上没有优势,但凭借设计打开了局面。其共同点确实是重视用户的需求,重视手机应用内容的开发,还兼具日韩电子产品一贯精巧、周密的特点。目前,日韩的手机从外形上差不多超越了欧美手机。因此,现代移动通信技术的发端于欧美,然而在2.5代移动通信,尤其是非语音业务的拓展上最成功的却是日韩。三是韩国和中国成为全球手机的要紧制造基地。目前,韩国和中国的手机制造能力已超过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近年来,手机跨国厂商纷纷将生产业务外包给台湾地区及亚洲地区的其

6、他制造商,使这一地区产量迅速增长。自2002年以来,中国差不多成为全球最大的手机生产国,其中2005年手机产量达到3.03亿部,约占当年全球手机产量的36.8。据业界资料统计表明,韩国制造的手机销量也极为可观,全世界销售的每4部手机中就有1部为韩国制造的。5.零部件供应问题凸显。由于手机生产商都希望生产出具有最新功能的手机,因此市场对新型零部件需求特不大。但是,许多零部件制造商现有的生产线技术相对落后,只能生产已有的定型产品,无法满足“手机功能多样化”的市场需求。此外,由于一度受到行业萧条的阻碍,全球半导体产品供应商近年来几乎没有增加投资和扩张产能,因此,随着高科技产业的复苏,需求大于供给的矛

7、盾凸现出来。二、我国手机产业进展现状及特点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市场快速进展的拉动下,持续保持了高速增长的势头,不仅独资、合资企业接着保持了较好的市场业绩,国产品牌手机也取得了整体性突破,打破了长期以来外资企业一统国内市场的垄断局面,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1.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随着我国移动通信运营业的快速进展,手机产业规模接着扩大。2005年,我国的手机产量3.0367亿部,同比增长30,销售3.0386亿部,同比增长31.9;占全球手机产量的1/3以上,比2004年提高了1.7个百分点。我国作为全球手机制造基地的地位进一步巩固。与此同时,我国手机用户新增5860万户,用户

8、总数达到3.934亿户;手机普及率迅速上升,2005年每百人移动电话拥有量为30.3部,比2004年增加4.4部。2.产品市场格局进一步调整。随着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在积极采取应对措施,不断调整企业营销战略,使我国手机市场格局出现了新一轮的变化。外资企业所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国外品牌手机生产企业凭借其强大的资本和技术优势,在充分掌握国内市场情况后,一方面加快新品推出速度,抢占市场,另一方面在产品上全线出击,全面覆盖高、中、低档产品,并加大了在中低档产品上与国内企业的竞争。2005年,随着部格外资企业市场份额的快速上升,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达到了59.4,比2004年提高了3.9个百

9、分点。其中,诺基亚国内市场份额达到25.8,比2004年提高了10.8个百分点;摩托罗拉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7;三星国内市场份额达到6.9;索爱国内市场份额达到3.3。仅这四家外资企业的国内市场份额达到44.7,超过全部国产品牌国内市场份额。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场份额接着下降。2005年,国内品牌手机原有竞争优势逐渐丧失,增长乏力。要紧缘故是在渠道、价格和熟悉本土市场情况等原有竞争优势日渐弱化后,资本、技术等方面的缺陷就成为制约我国国内品牌手机企业进一步进展的要紧因素。这要紧表现在:产业扩张太快,新款手机上市速度较慢,产品质量问题较多,以及企业利润下降甚至亏损等方面。数据表明,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市

10、场份额由2004年年底的44.5下降到2005年的40.6。从排名前三家的国内品牌企业看,2003年其内销总量占国内市场份额的31.6,2004年下降到22.5,2005年则进一步降至17.5。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我国手机的产业规模进一步扩大,生产向优势企业集中。2004年前十家企业生产量占全行业的72.9,销售占72.8。2005年,生产集中度进一步提高,按同比口径计算,前十家企业的生产和销售分不占全行业的78.7和78.4。3.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一方面,原材料、能源、劳动力成本上升,另一方面手机结构性和时期性过剩,导致国内手机市场价格接着走低,企业利润空间不断被压缩。外商投资企业接着加大

11、对低端市场开拓力度,进一步压缩国产品牌手机的市场空间,使国产手机生产企业承受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4.产品更新加快。随着移动通信新业务的不断推出,手机功能的不断增加、外壳款式不断翻新,促使各生产 企业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手机更新周期进一步缩短。过去那种靠一款手机吃几年,并赖以使企业摆脱困境的局面已不复存在。5.我国在3G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继TD-SCDMA网络技术标准之后,中星微电子公司研发成功手机芯片“星光移动二号”,该芯片在3G时代(600458)(行情,资讯)的手机音乐、手机动画处理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东南大学与东大通信公司联合研制的Noah3000手机芯片,通过了包括通

12、话和数据业务传输在内的系统测试,结果表明该芯片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了WCDMA国际标准要求。这标志着我国已具备了开发世界移动通信领域三大标准的核心技术能力。三、我国手机对外贸易差不多分析1.产品进出口高速增长。目前我国手机出口占全球需求量10以上,手机已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的第一大产品。2000年出口2275万部,2005年就达到2.28亿部,同比增长56,相当于2000年的10倍。同时,手机出口占国内手机总产量的比例持续上升,2000年为43.3,到2005年增长到75。按金额计算,2001年我国手机产品(包括手机及其零部件)出口额为52.9亿美元,2005年提高到316.3亿美元,年均增

13、长率达到56.4。手机产品(包括手机整机及其零部件)在高新技术产品出口总额中的比重一直保持在10以上,其中,2005年达到了14.5。手机产品进口,由2001年的22.35亿美元提高到2005年的115.78亿美元,年均增长50.86。2.出口市场集中于美国、欧盟和香港,但逐渐呈现多元化态势。进口来源地集中于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从国不(地区)来看,美国、香港和德国是我国手机出口的前三大市场,2005年分不占我国手机出口总额的26.1、24.2和11.6。法国、荷兰等欧洲国家也是合资企业的要紧出口市场。尽管对东南亚和非洲市场的出口规模不大,但增长势头看好,要紧是国

14、产品牌手机企业正在积极拓展这些市场。从进口来源情况看,我国手机产品进口集中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香港和新加坡等亚洲国家和地区。2005年,我国自这几个国家和地区进口的手机产品分不为35.64亿美元、8.98亿美元、6.52亿美元、4.9亿美元和3.75亿美元,共占我国进口市场的51.64。3.出口仍以外资企业为主,但民营企业出口增长迅速。2001年以来,尽管外资企业占比有所下降,但始终占我国手机产品出口总额的95以上。近年来民营企业手机出口大幅增长,2001至2005年连续四年增幅都在360以上。2005年,民营企业出口额达到2.7亿美元,是2001年出口额(30.5万美元)的800多倍,年

15、均增长率高达446.2。4.出口来源地比较集中。2001年至2006年,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来源地要紧集中在广东、江苏和京津地区,所占比重一直保持在80以上。其中,广东省自2003年以来一直位居第一。2005年,广东省手机出口80.5亿美元,同比增长37.8,占当年我国手机出口总额的25.5。5.目前我国手机产业在全球产业链分工当中处于末端,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还依靠引进,加工贸易仍是手机出口的要紧贸易方式。尽管如此,但我们从20002005年的数据中也发觉,加工贸易所占比重呈逐年下降趋势,这反映了我国手机出口产品的市场份额增加,技术和结构有所提升,在国际产业链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在逐步提高。四、我国

16、手机产业及其对外贸易前景展望我国手机产业将面临宽敞的外部进展空间。一方面,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进展,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发达国家制造能力加速向进展中国家转移,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据IDC测算,2006年全球手机市场将增长5,这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我国手机产品出口。另一方面,2006年我国国民经济将接着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态势,我国都市化进程的加快、居民收入的增加,以及消费结构的升级,均为手机产业的进展提供了良好的市场前景。就手机行业本身而言,也有诸多有利因素。首先,手机核准制为手机产业的进展带来一次新的机遇与挑战。2005年2月,国家发改委颁布了移动通信系统及终端投资项目核

17、准的若干规定政策,标志着我国实行了多年的手机牌照审批制的结束。一些经济实力强、研发能力强的企业进入移动通信领域,一年来共核准新的手机企业20家(不含原手机企业增加品种)。这些企业的进入尽管使得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但有实力的国内品牌企业的进入也增强了国产品牌手机企业的整体竞争实力。其次,移动运营业从2G向3G的过渡转移将给国内品牌手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2006年国家将积极务实地推动第三代移动通信(3G)的进展和3G网络的建设,移动通信产业将迎来一个几年期的高速进展期。同时,3G时代(600458)(行情,资讯)新的游戏规则将发生深刻变化,产业链条上的各环节将更为复杂和多样。终端厂商与移动运营商、设

18、备供应商、内容提供商、金融服务商、无线接入商等.各种群体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作为手机厂商来讲,其核心竞争能力将增加一项重要指标,那确实是对相关上下游资源的整合能力,在这方面国产品牌手机将有较大的优势。此外,手机销售渠道的变革为企业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随着3G时代(600458)(行情,资讯)的到来,销售模式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为了推广新业务,加强自身在整个产业链中的地位,加强和最终用户的联系,应对以后新进运营商的冲击,将更多介入手机销售领域。伴随着3G牌照的发放,新进移动运营商面临着迅速进展用户的压力,也将采取类似中国联通C网初期的策略,通过终端补贴甚至入网送手机等优惠手段来进展用

19、户。移动运营商的规模采购和捆绑销售将快速演变为一支重要的销售方式。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还有一些阻碍我国手机产业进展及其对外贸易的不利因素,如对“外”依存度较高、目标市场过度集中、企业融资难等。1.产品出口对“外”依存度较高,制约了我国产业自主开发能力。对“外”依存度较高要紧表现在:一是以外资企业为主体的局面一直未得到全然改变。2001年以来,在我国手机产品出口的企业结构分布中,外资企业居主导地位,所占比重始终在95以上。二是以加工贸易方式为主的局面未得到全然改变。在我国手机出口的贸易方式中,进料加工是要紧方式,一般贸易比重过低,加工贸易比重近年来一直保持90以上。 外资企业与加工贸易方式的结合度不断加深,加剧了加工贸易方式本身所固有的“飞地”的特点。一方面,我国手机产品出口进展更易受到国际市场波动和国际分工变化趋势的阻碍;另一方面,企业以加工贸易方式从国外进口机器设备、原材料,经加工组合出口,形成封闭循环,在一定程度上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