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 灯笼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这篇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教学重点 】学习本文妙用修辞的写作手法。【教学难点 】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课文导入】欣赏着这些灯笼的美图,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这篇课文,来体会作者一些关 于灯笼的情怀。【教学过程 】一、出示目标1.了解这篇文章内容,培养学生阅读的能力。2.学习本文妙用修辞的写作手法。3.感受作者的细腻情感。二、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吴伯箫 (1906 1982) 原名熙成,山东莱芜人,散文家、教育家。一生作品 200 多篇,较著名的作品有山屋、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主要散文 集有羽
2、书、北极星、忘年等;译作有海涅的波罗的海;人民文学出 版社出版有吴伯箫散文选。2.知识链接吴伯箫散文特点:吴伯箫散文以其绵长、深厚、浓烈的情思见长,显示出他 特别深沉的特色。这是长期的生活体验造成的。他不像某些人那样,只有一点生 活感受就写出洋洋大文。他很善于从生活的沙里提取黄金,加以熔冶。吴伯箫散 文庄严、明净、精到的哲理,表现出他的深刻性,这是与他独特的情思相联系的。 只有情浓,才能理壮;只有情切,才能理真;只有情长,才能理足。吴伯箫散文的质朴,是多方面的,叙述是质朴的,描写是质朴的,抒情和议论也是质朴的。 他的散文,如同“无花果”,没有鲜艳的花朵,但却悄悄地结出老熟的果实。 三、预习反馈
3、1.读一读字音,注意读准字音。2.写一写字形,指导学生识记生字。3.记一记词义。四、初读感知(一)带着问题读课文。(二)听读课文。请同学们听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及时做好旁批和圈点。体会作者感情,感受 文章的风格。圈点要求:1.划分文章部分、层次分别用双竖线、单竖线。2.认为用得好的词语用方框。3.关键语句(或写得好的语句)用波浪线。4.有疑问的地方,用问号标注。(三)层次结构第一部分(1):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第二部分(2-11):作者回忆自己记忆中有关灯笼的美好记忆和情节。 第三部分(12):深化主题,抒发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怀。五、精读品味1.“虽不像扑灯蛾,爱光明而至焚身,小孩子喜
4、欢火,喜欢亮光,却仿佛是 天性。”请赏析这句话。将“飞蛾扑火”与小孩子对火的喜爱进行类比,强调了小孩子对火、亮 喜欢之强烈。使内容生动形象、浅显易懂,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2.文章第段叙写了小时候喜欢火、光的情景,请说说这样写的作用。丰富了文章内容,增添了情趣,避免叙述的呆板和结构的单调,引起读者的 阅读兴趣;引出下文,为下文叙述喜爱灯笼作铺垫。3.第段一句话单独成段有何作用?这是“我”慈母口中经常吩咐“我”的一句话,属于语言描写,这句话对为 生活在外挣扎的“我”来说是美好的回忆和极大的慰藉。强调了这句话给“我” 留下了难以忘却的记忆,并引出下文“我”对小时候上灯学的回忆。4.村头挂灯笼有什么
5、作用?(1)有行好的意思。(2)孤行客“四面虚惊”的时候得到慰藉。5.在倒数第二段中“雪夜入蔡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请分析这 两句话。分析这两句话。采用了用典的修辞手法,借李愬、蒙恬等昔日大将以智慧和勇气抗击敌寇, 保家卫国,其英雄事迹与日月同辉,激励着后人,作者也愿做“灯笼下的马前卒”, 表达了作者对这些英雄的敬慕之情。6.结合文意,分析结尾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观点态度?作者热烈赞颂古代将军塞外点兵,挑灯看剑,英勇杀敌的气概;他们激发了 自己的爱国情怀,作者热切希望能冲上前线,奋勇杀敌,打击日寇;同时表达了 对时局的担忧和对未来的期望,希望有更强大的力量,有更具凝聚力的精神,团 结抗战,
6、打败敌人,保卫好自己的家园。六、研读探究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喜爱灯笼的原因。作者喜欢灯笼的过程是一个感情与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灯笼寄托着祖父、 母亲等亲人的慈爱和牵挂,也寄托着作者对亲人的感激之情;许多乡情民俗与 灯笼结下太多的缘分,给作者留下很多美好的回忆;灯笼能为夜行人指路,温暖他人;记录、传承着家族历史;引发作者联想起古代将领挑灯看剑,抗击 敌人的情景,激发爱国热情。七、归纳总结1.课文结构出示本课结构图示,帮助学生再次梳理文意。2.课文主旨文章通过回忆自己所经历过和了解到的有关灯笼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灯笼 的喜爱,对家人的感激,以及强烈的爱国热情。3.本课突出艺术特色归纳(1)感情变化明
7、晰,结构严谨。这篇文章由小时候喜欢的火、光自然过渡到灯笼,又由灯笼联想起亲人的关 爱,通过对宫灯的想象,体验到了深长的历史况味,结尾处,情绪陡然一扬,引 述历史上保家卫国的名将,表达自己做“灯笼下的马前卒”的誓愿。从中可以看 出作者的感情由个人的情感升华为家国情怀的表达,情感也转而悲壮激越。(2)运用典故。此文写于抗战时期,故作者在文章最后说“我愿就是那灯笼下的马前卒”。 “挑灯看剑”的典故源自辛弃疾,表达的是杀敌卫国、抵御外辱的主题。作者说 “灯笼又不够了”,应该数“燎原的一把烈火”,鲜明地表达抗敌卫国的感情。 作者没有只是沉浸在对美好童年生活的回忆中,也没有单纯追慕古代名将挑灯看 剑、塞外点兵令胡人不敢南下的业绩,而是由追忆历史转而表现国难现实,并大 声疾呼,表达了爱国的热情。八、拓展延伸国学经典诵读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赏析】这是一首写古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摄取百姓 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 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2.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游妓皆秾李,行歌尽落梅。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苏味道正月十五日夜【赏析】诗中描写了元宵之夜的欢乐景象。首联写灯火辉煌,成语“火树银 花”即由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方案:办公脚手架施工规范
- 现代化进程中的职业教育:路径优化与实证分析
-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发展:学科知识复习资料汇编
- 5G技术对农业新质生产力影响的研究与实践探索
- 物理知识精粹
- 村级扶贫电站管理办法
- 大型集团采购决策中的比价机制设计与风险控制
- 语文双基教学中的多感官协同训练模式研究
- 家庭安全自查表
- 起重机事故鉴定
- 2025年湖北省中考英语试题(附答案)
- 成人重症患者颅内压增高防控护理专家共识
- 2025至2030中国家用血压计行业发展趋势分析与未来投资战略咨询研究报告
- 吉林省长春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下册期末考试数学科试卷附解析
- 主管护师《相关专业知识》考试真题及答案(2025年)
- 绿化所仓库管理制度
- 聘请美容学徒合同协议
- 2025年全国保密教育线上培训考试试题库(含答案)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中考一模英语试卷(含答案)
- 机场旅客医疗救援应急预案
- 非计划再次手术知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