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期末冲刺卷01拔高卷浙科版_第1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期末冲刺卷01拔高卷浙科版_第2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期末冲刺卷01拔高卷浙科版_第3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期末冲刺卷01拔高卷浙科版_第4页
高一生物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期末冲刺卷01拔高卷浙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19PAGE 期末拔高卷01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1关于哺乳动物体内脂质与糖类的叙述,错误的是()A固醇在动物体内不可转化性激素BC、H、O是构成脂质和糖原的共有元素C脂肪与糖原都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D胆固醇是细胞膜的组分,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解析】 A、在动物体内某些固醇可以转化性激素,A错误;B、糖原只含C、H、O三种元素,脂质主要由C、H、O组成,B正确;C、脂肪是细胞中主要的储能物质,肝糖原、肌糖原也是细胞内储存能量的物质,C正确;D、胆固醇是动物细胞膜的组成成分,也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D正

2、确。故选:A。2关于下列四个图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甲图中共有5种碱基、8种核苷酸B组成丙物质的单糖是脱氧核糖或核糖C甲乙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均含有糖类物质D在人的体细胞内检测到的化合物丁很可能是蔗糖【解析】 A、图甲中DNA中有4种脱氧核苷酸,RNA中有4种核糖核苷酸,共有8种核苷酸,共含有5种碱基,A正确。B、丙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也可能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所以组成丙物质的单糖可能是脱氧核糖,也可能是核糖,B正确;C、甲乙丙图所示的化合物中均含有糖类物质,甲中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乙含有核糖,丙含有核糖和脱氧核糖,C正确;D、蔗糖是植物特有的二糖,人的体细胞内不会检测到蔗糖,D错误。故选

3、:D。3下列关于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膜的流动性使细胞膜具有识别外界信息的作用B人体细胞内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DrRNA和蛋白质在核仁中合成并组装成核糖体【解析】 A、细胞膜上的糖蛋白使细胞膜具有识别外界信息的作用,A错误;B、人体细胞只能通过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是线粒体基质,B错误;C、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C正确;D、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D错误。故选:C。4. 下图展示了四种细胞器的电镜照片,关于这四种细胞器的说法错误的是()A和分别是高尔基体

4、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B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C可与核膜直接相连,与细胞中其它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D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解析】 A、和分别是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它们之间的膜可以通过囊泡进行转化,A正确;B、为线粒体,是细胞的“动力车间”,但并不是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线粒体,因此并不是所有细胞的生命活动都离不开它,B错误;C、为内质网,其可与核膜直接相连,与细胞中其它膜结构共同构成生物膜系统,C正确;D、是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细胞内“养料制造车间”、“能量转换站”,D正确。故选:B。5植物成熟叶

5、肉细胞的细胞液浓度可以不同。现将a、b、c三种细胞液浓度不同的某种植物成熟叶肉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的试管中,当水分交换达到平衡时观察到:细胞a未发生变化;细胞b体积增大;细胞c发生了质壁分离。若在水分交换期间细胞与蔗糖溶液没有溶质的交换,下列关于这一实验的叙述,不合理的是()A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B水分交换前,细胞液浓度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C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大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解析】 A、由题意可知,浸泡在蔗糖溶液中的b细胞的体积明显增大,这说明b细胞从蔗糖

6、溶液中吸水,即水分交换前,细胞b的细胞液浓度大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A正确;B、由题意可知,三种不同浓度的植物细胞分别放入三个装有相同浓度蔗糖溶液中,a细胞的体积基本不变,b细胞的体积增大,c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可判断细胞液浓度的大小关系为细胞b细胞a细胞c,B正确;C、细胞c质壁分离过程中,细胞液中水分子进入蔗糖溶液,使蔗糖溶液比最初蔗糖溶液浓度变小,由题干信息可知,“细胞a在蔗糖溶液中未发生变化”,说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与最初蔗糖溶液浓度相等,而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故水分交换平衡时,细胞c的细胞液浓度小于细胞a的细胞液浓度,C错误;D、水分交换平衡时,细

7、胞c的细胞液浓度等于外界蔗糖溶液的浓度,D正确。故选:C。6. 在最适条件下,某种物质的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如图中的曲线b所示。改变条件后,酶促反应速率如图中的曲线a、c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曲线b对应的反应速率出现饱和是受酶浓度的限制B若改变反应体系的pH,则B点对应的反应速率会减慢C若降低酶的浓度,则反应速率可能会出现如曲线a所示的变化D曲线c能说明酶具有高效性,底物浓度增大可使反应速率加快【解析】 A、曲线b在B点后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浓度的增加而增加,说明此时反应受酶数量的限制,A正确;B、因为曲线b代表最适条件下反应物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故改变反应体系的pH,酶的活性下降,

8、A、B两点对应的反应速率都可能减小,B正确;C、其他条件不变,酶量减少后,酶促反应速率降低,饱和时的反应速率和反应物浓度都相应减少,C正确;D、酶的高效性是指相对于无机催化剂,酶有更好的催化能力。曲线c为添加酶量的结果,不能说明酶的高效性,D错误。故选:D。7. 酶分子具有相应底物的活性中心,用于结合并催化底物反应。在37、适宜pH等条件下,用 NaCl 和 CuSO4溶液,研究 Cu2+、Cl对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已知Na+和SO42几乎不影响该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的自变量是无机盐溶液的种类B若将温度提高至60,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上移C甲组溶液

9、反应速率更快,说明Na+降低了淀粉水解的活化能D实验说明 Cu2+可能不通过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来降低反应速率【解析】 A、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无机盐溶液的种类和淀粉溶液的浓度是自变量,A错误;B、由题意可知,该实验是在37条件下完成的,唾液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也是37左右,因此若将温度提高至60,酶活性降低,则三条曲线的最高点均下移,B错误;C、甲组溶液反应速率更快,但不能说明一定是Na+降低了淀粉水解的活化能,也有可能是氯离子降低了淀粉水解的活化能,C错误;D、根据图示分析可知,淀粉水解速率保持相对稳定时,也就是唾液淀粉酶全部充分参与催化反应时,甲组乙组丙组,说明Cu2+没有使唾液淀粉酶

10、失活,是酶的抑制剂,但不一定能说明Cu2+能与淀粉竞争酶分子上的活性中心,也有可能是铜离子改变了酶的空间结构,无法判断其抑制剂的类型,D正确。故选:D。8. 如图为果蝇(2n8)一次细胞分裂过程中核DNA数或染色体数或染色体组数相对值含量X与细胞分裂时期的局部关系曲线图,不考虑变异。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核DNA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a8BAB段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进行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C若CD段未发生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现象,则图示细胞只进行有丝分裂D若X表示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且该曲线是表示有丝分裂的变化,则a2【解析】 A、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

11、体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染色体含量减半,应是有丝分裂末期,有丝分裂末期形成的子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与正常体细胞的相同,a8,A正确;B、AB发生核DNA数目的倍增(a2a),此时分子水平上的变化是进行了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C、CD段是染色体或者DNA的减半,则CD可以是有丝分裂末期,减数第一次分裂末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末期,若CD段没有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则该图示的细胞进行的可以是有丝分裂,也可以是减数第二次分裂,C错误;D、若该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目变化的某一阶段,则该阶段染色体含量减半,应该是有丝分裂末期,则有丝分裂后期细胞中含有4个染色体组,2a4,a2,D正

12、确。故选:C。9. 如图为人体细胞的分裂、分化、衰老和凋亡过程的示意图,图中一为各个时期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故其细胞核不具有全能性B细胞的衰老与凋亡就会引起人体衰老与死亡C与相比,的相对表面积增大,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能力增强D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与的遗传物质相同,基因表达不同【解析】 A、与细胞已失去分裂能力,但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故其细胞核具有全能性,A错误;B、对多细胞生物而言,细胞的衰老和个体的衰老不是一回事,B错误;C、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因此与相比,的相对表面积减小,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

13、质交换的能力也较弱,C错误;D、c过程表示细胞的分化,由于基因表达的选择性表达,使得细胞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发生稳定性的差异,但与的遗传物质相同,D正确。故选:D。10. 如图为豌豆的几对等位基因所在染色体的位置,其中显性基因为D(高茎)、Y(黄色)、R(圆粒);隐性基因为d(矮茎)、y(绿色)、r(皱粒),对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利用乙组自交,通过分析子代茎的高度与粒型可以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B甲自交所得子代表型比例是9:3:3:1,属于假说一演绎的验证阶段C乙个体自交所得子代表型比例为3:1,两对等位基因间遵循基因分离定律D甲个体与乙个体杂交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杂交组合【解

14、析】 A、乙组中的等位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自交无法说明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A错误;B、甲自交所得子代表型比例是9:3:3:1,属于发现问题的阶段,B错误;C、两对等位基因间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每一对等位基因间遵循基因分离定律,C错误;D、只考虑D和d、R和r,甲个体与乙个体杂交属于测交,可以作为验证基因分离定律实质的杂交组合,D正确。故选:D。11. 某种植物的花色受一组复等位基因(A、A1、A2、a)的控制,纯合子和杂合子的表现型如下表若AA1与A2a杂交,子代表现型的种类及比例分别是()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表现型基因型表现型AA红色Aa或AA1或AA2红色aa纯白色A1A1红条白花A1

15、a红条白花A2A2红斑白花A1A2或A2a红斑白花A2种,3:1B2种,1:1C3种,2:1:1D4种,1:1:1:1【解析】 AA1与A2a杂交,产生的配子随机组合,共产生四种基因型,分别是AA2、Aa、A1A2、A1a根据基因的显隐性关系,它们的表现型分别是红花、红花、红斑白花和红条白花,比例为2:1:1因此,AA1与A2a杂交,子代有3种表现型,其种类及比例是红花:红斑白花:红条白花2:1:1。故选:C。12. 番茄中基因A、a控制植株的有无茸毛,果实的红色与黄色是一对相对性状,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育种工作者为研究这两对遗传性状的特点进行了如图的杂交实验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

16、由实验结果推测可知,有茸毛、红果为显性B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CF1中有茸毛红果测交,子代黄果:红果l:3DF2中的红果番茄自交,后代中红果占【解析】 A、根据分析,番茄的有茸毛、红果为显性,A正确;B、F2红果:黄果9:7,该比例为9:3:3:1比例的变形,说明控制该性状基因位于不同对同源染色体上,又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所以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B正确;C、F1有茸毛红果基因型为AaBbCc,其测交,子代红果(双显性):黄果1:3,C错误;D、F2中的红果番茄(1AABB、2AaBB、2AABb、4AaBb)自交,后代中红果占+,D正确。故选:C

17、。13. 下列关于遗传学发展史上经典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B摩尔根的果蝇眼色遗传实验首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C位于X染色体或Y染色体上的基因,其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都有关系D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解析】 A、摩尔根和他的学生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方法,即荧光标记法,A正确;B、摩尔根通过果蝇眼色遗传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首次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正确;C、位于性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的形成有关,但并不是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与性别的

18、形成有关,如控制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C错误;D、萨顿依据“基因和染色体的行为存在明显的平行关系”,而提出了细胞核内的染色体可能是基因载体的假说,D正确。故选:C。14.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染色体组成为WW的个体在胚胎期死亡)。养鸡场的工作人员发现,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之后却变成了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这种现象称为性反转,性反转的动物遗传物质不变。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关于这只公鸡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性反转公鸡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数目是1条B性反转的母鸡体内雄性激素可能分泌较多C该公鸡和正常母鸡交配,后代中公鸡占D发生性反转后母鸡的性染色体为

19、ZW【解析】 A、性反转公鸡基因组成仍为ZW,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次级精母细胞中含有Z染色体数目是0或1或条,A错误;BD、母鸡变成公鸡,其性染色体没有发生改变,可能是由于某种环境因素使性腺出现反转,体内雄性激素分泌较多,B、D正确;C、该公鸡(ZW)与正常母鸡(ZW)交配,子代为ZZ(公鸡)、ZW(母鸡)、ZW(母鸡)、WW(致死),故其后代性别比例为雌:雄2:1,其中公鸡占,C正确。故选:A。15. 某动物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下列各项能够正确表达有丝分裂、减数第一次分裂和减数第二次分裂三者后期时染色体相对数目的是()ABCD【解析】 (1)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为4n;

20、(2)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所含染色体数目与体细胞相同,即2n;(3)减数第一次分裂结束后,染色体数目由2n减半为n,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着丝粒分裂,染色体数目又加倍为2n。故选:A。16. 当今,新冠肺炎疫情仍全球蔓延,疫苗研制正加速推进,我国陈薇院士领衔的团队率先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成功实现表达。重组后刺突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是()A新冠病毒刺突蛋白B腺病毒核心蛋白C腺病毒外壳蛋白D新冠病毒核心蛋白【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新冠病毒刺突蛋白基因插入腺病毒载体,成功实现表达”,由于生物共用一套遗传密码,重组后刺突蛋白基因表达的产物仍然是新

21、冠病毒刺突蛋白。故选:A。17. 下列关于“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B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提取物经蛋白酶处理后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C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提取物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D体内转化实验中,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遗传物质未发生改变【解析】 A、体内转化实验中,加热杀死的S型菌中存在“转化因子”,能将R型菌转化为S型菌,A正确;B、由于转化因子是DNA,蛋白酶不能将DNA水解,因此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提取物经蛋白酶处理后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B正确;C、由于转化因子是DNA,DNA酶能将RNA水解,

22、因此体外转化实验中,S型菌提取物经DNA酶处理后不能使R型菌发生转化,C正确;D、体内转化实验的实质基因基因重组,因此R型菌转化为S型菌的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D错误。故选:D。18. 某DNA分子含有100个碱基对,其中有胞嘧啶60个,现用15N标记其两条链,然后将该DNA分子放在含14N的培养基中连续复制4次。下列结果不可能的是()A含有15N的脱氧核苷酸链占B含有14N的DNA分子占C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600个D每条链中均含有60%的C+G【解析】 A、DNA经过了3次复制,形成的子代DNA分子共16个,DNA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其中2条脱氧核苷酸链含有15N,因此含有15N的

23、脱氧核苷酸链占,即十六分之一,A正确;B、由于DNA分子的复制是半保留复制,最终只有2个子代DNA各含1条15N链,1条14N链,其余DNA都含14N,因此全部子代DNA都含14N,B错误;C、含有100个碱基对200个碱基的DNA分子,其中有胞嘧啶60个,解得A40个,故复制过程中需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41)40600,C正确;D、由于DNA中胞嘧啶60个,腺嘌呤40个,又CG,AT,所以每条链中均含有60%的C+G,D正确。故选:B。19. 某地发现一个罕见的家族,家族中有多个成年人身材矮小,身高仅1.2米左右,如图是该家族遗传系谱图,已知第二代2号是纯合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只

24、有男性患病,所以该基因一定位于Y染色体上B根据题干信息第二代2号是纯合子,可推测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C1与1基因型相同,均为杂合子,1与3基因型相同的概率是D若1和2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概率为【解析】 A、图中只有男性患病,但不是所有男性都患病,因此该患病基因不在Y染色体上,A错误;B、二代的1号和2号不患病,而后代出现性状分离,根据无中生有为隐性判断该病为隐性遗传病,若该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则二代的1号和2号都应该为杂合子,因此在X染色体上,B错误;C、该病为X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用b表示患病基因,则1与1基因型都为XBXb,3其母亲的基因型为XBXb或XBXB,因此3

25、基因型为XBXb的概率为,C正确;D、1基因型为XBXb,2基因型为XBY,他们再生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是身高正常的女性纯合子概率为,D错误。故选:C。20. 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描述错误的是()A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B基因重组可以使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C基因突变后,生物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D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增添、缺失、替换一定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解析】 A、可遗传变异包括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其中基因重组是有性生殖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A正确;B、基因重组会导致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使后代具有多样性,对生物进化有重要意义,B正确;C、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

26、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C正确;D、DNA分子中碱基对的变化发生在基因内部则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若发生在非基因片段则不导致基因结构的改变,D错误。故选:D。21. 表观遗传是指生物体基因的碱基序列保持不变,但基因表达和表型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DNA甲基化修饰是形成表观遗传的一种重要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DNA甲基化修饰可以遗传给后代BDNA甲基化可以影响基因的表达CDNA甲基化引起的变异属于基因突变DDNA甲基化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表型不同【解析】 A、DNA甲基化的修饰可以通过减数分裂遗传给后代,使后代出现同样的表现型,A正确;B、甲基化的基因不能与RNA聚合酶结合,故无法进行转录产

27、生mRNA,也就无法进行翻译,从而影响基因的表达,B正确;C、DNA甲基化时DNA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不属于基因突变,C错误;D、DNA甲基化影响基因的表达,可使基因型相同的个体产生不同表型,D正确。故选:C。22. 如图为四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能够确定是常染色体遗传的是()ABCD【解析】 A、中双亲都正常,但他们有一个患病的女儿,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正确;B、根据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B错误;C、根据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C错误;D、根据系谱图无法判断其遗传方式,可能为伴性遗传,D错误。故选:A。23. 人类遗传病种类较多,其中某类遗传病的发病

28、率大多超过1/1000,且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下列遗传病中,属于该类型的是()A蚕豆病B高血压病C家族性心肌病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解析】 A、蚕豆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中的伴X染色隐性遗传病,A错误;B、高血压病是多基因遗传病,B正确;C、家族性心肌病为单基因遗传病中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C错误;D、葛莱弗德氏综合征为性染色体异常的男性患者,表现为睾丸发育不全,D错误。故选:B。24. 下列关于基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基因就是指DNA上具有遗传效应的片段B核苷酸序列改变就会发生基因突变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D基因重组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但基因突变不能【解析

29、】 A、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是决定生物性状的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对于RNA病毒,其RNA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段也称为基因,A错误;B、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不一定会引基因突变,因为DNA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改变不一定在编码区,B错误;C、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是可遗传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的选择材料,C正确;D、基因重组可以产生新的基因型,基因突变可产生新的基因,因而也能够产生新的基因型,D错误。故选:C。25. 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适应与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洞穴里的盲鱼和稀树草原上的长颈鹿都是主动适应环境的结果B不定向的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C

30、人类在亲子代间可维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故人类一直没有进化D变异往往会打破生物与环境高度适应的协调关系,故变异无益处【解析】 A、生物的性状是在长期的自然选择中形成的,如洞穴里的盲鱼和稀树草原上的长颈鹿,A错误;B、生物变异是不定向的,但可遗传的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是自然选择发生作用的基础。自然选择是定向的,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因此不定向的变异和定向的自然选择,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重要原因,B正确;C、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人类在亲子代间可维持染色体数目的稳定,不能说明人类的基因频率没有改变,故不能说明人类一直没有进化,C错误;D、基因突变多害少利,是因为基因突变往往会破

31、坏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关系,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D错误。故选:B。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包括5个小题,共50分)26.(10分) 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糖、脂肪、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回答下列问题:(1)鉴定成熟苹果肉中存在还原性糖所用的试剂是本尼迪特试剂,该试剂与细胞内还原性糖发生作用,形成砖红色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2)鉴定花生子叶细胞中脂肪的实验中,能将脂肪染成橘黄色的染液是苏丹(3)本实验注意事项:使用本尼迪特试剂检测还原糖实验过程中需热水浴加热,否则会导致实验失败。双缩脲试剂的使用,应先加试剂1ml0.1g/mlNaOH溶液(或A液),其目的是造成

32、碱性环境,充分摇匀后再加试剂0.01g/mlCuSO4溶液(或B液)。在还原糖的鉴定中,所选材料应该无色或者但颜色,以免实验现象不易分辨。蛋白质的鉴定样品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洗不净。【解析】(1)鉴定还原糖时,采用本尼迪特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该试剂可与还原糖反应生成砖红色(红黄色)沉淀因此,可用该试剂检验糖尿病病人尿液中是否存在葡萄糖(2)苏丹染液可将脂肪染成橘黄色(3)本实验注意事项:实验过程需要热水浴加热,才能产生红黄色沉淀,否则实验会没有现象而失败使用双缩脲试剂时,应先加1ml 0.1g/mlNaOH溶液,造成碱性环境,再加0.01g/mlCuSO4溶液在还原糖的

33、鉴定中,所选材料应该是无色或者淡色的,否则和实验现象混淆不易分辨蛋白质的鉴定样品液浓度不能过高,以免实验后粘住试管壁,洗不净故答案为:(1)本尼迪特试剂 砖红色(红黄色)沉淀 葡萄糖(2)苏丹(3)热水浴加热 1ml 0.1g/mlNaOH溶液(或A液) 形成碱性环境 0.01g/mlCuSO4溶液(或者B液) 无色或者淡色 过高27.(10分)如图一是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及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其中离子通道是一种通道蛋白,通道蛋白是横跨细胞膜的亲水性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允许适当大小的离子顺浓度梯度通过,甲乙代表生物膜的成分,abcd代表被转运的物质,代表不同的运输方式图二表示物质通过膜的运输

34、速率(纵坐标)随环境中O2浓度(横坐标)的变化请仔细观察图示并回答有关问题(1)很多研究结果都能够有力地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理论这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磷脂分子(2)鲨鱼体内能积累大量的盐,盐分过高时就要及时将多余的盐分排出体外经研究,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易化扩散(3)对蟾蜍的离体心脏施加某种毒素后,其对Ca2+的吸收明显减少,但对K+、C6H12O6的吸收不受影响,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载体蛋白的功能(4)图二与图一中的(填序号)代表的物质运输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的主要

35、原因是载体蛋白数量有限(5)柽柳是泌盐植物,其叶子和嫩枝可以将植物体内的盐分排出,是强耐盐植物为探究柽柳从土壤中吸收盐分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还是被动运输,设计了如下实验:实验步骤:a取甲、乙两组生长发育基本相同的柽柳幼苗植株,放入适宜浓度的含有Ca2+、K+、C6H12O6的溶液中进行培养b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完全抑制呼吸c一段时间后测定两组植株根系对Ca2+、K+、C6H12O6的吸收速率实验结果及结论:a若两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被动运输b若乙组植株对Ca2+、K+的吸收速率明显小于甲组,说明柽柳从土壤中吸收无机盐的方式是主动运输【解析

36、】(1)研究成果有力支持“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不溶于脂质的物质不易透过生物膜”这一说法充分证明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甲磷脂分子,因为磷脂分子为脂质,根据相似相溶原理脂溶性物质易透过生物膜(2)鲨鱼体内多余的盐分是经途径排出的,那么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协助扩散,因为据图知其运输过程需要蛋白质,但不需要能量(3)细胞膜上不同离子和分子的载体种类不同,故最可能的原因是该毒素抑制了心肌细胞膜上转运Ca2+的乙载体蛋白活性,影响心脏对Ca2+的吸收(4)图乙的运输方式中需要能量,表示主动运输;与图甲中的代表的方式一致图中曲线出现BC段氧气浓度增加,物质跨膜运输速率不再增加的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上的载体蛋

37、白数量有限(5)b根据实验目的,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的区别是否需要ATP,故ATP(细胞呼吸条件)为自变量,吸收速率为因变量故甲组给予正常的呼吸条件,乙组抑制细胞呼吸a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相同,说明都不需要ATP,为被动运输b若两组植株对K+的吸收速率表现为甲组明显大于乙组,则说明需要ATP,为主动运输故答案为:(1)磷脂分子 (2)易化扩散 (3)载体蛋白(4)载体蛋白数量有限(5)b完全抑制呼吸 Ca2+、K+、C6H12O6 a被动运输 b小于 主动运输28.(10分)如图所示,甲图表示有氧条件下发生在番茄细胞内的生理反应过程,乙图表示种植番茄的密闭大棚内一昼夜空气中的CO2含量变化

38、曲线。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X物质是 三碳化合物;过程是在 线粒体基质中进行的;过程中,能使ADP相对含量增多的过程是 (写标号)。(2)乙图中表示番茄光合作用强度和呼吸作用强度相等的点是 B、D;表示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 D。曲线BC段变化的原因是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3)乙图中,若在B点时突然停止光照,叶绿体内C3含量将 增多。(4)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 增多(填“增多”“减少”或“不变”)。(5)将一株生长正常的番茄幼苗对称叶片的一部分(a)遮光,另一部分(b)不做处理(如丙图所示),并采用适当的方法阻止两部分的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在适宜

39、光照下照射6h后,在a、b的对应部位截取相等面积的叶片,烘干称重,分别记为Ma、Mb。若MMbMa,则M的确切含义可以描述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h内(或实验过程中) 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解析】 (1)物质X是二氧化碳固定的产物、被还原成葡萄糖,因此是三碳化合物(C3);表示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场所在线粒体基质,ADP是ATP水解产生的,过程中,表示暗反应过程中C3的还原,该过程消耗ATP,能使ADP含量增多。(2)乙图中:AB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BD段,CO2含量逐渐减少,说明呼吸作用弱于光合作用;DE段,CO2含量逐渐增加,说明呼吸作用强于光合作用;其中

40、B点和D点,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有机物的积累是从B点开始,到D点结束,因此积累有机物最多的点是D点曲线BC段,CO2含量逐渐减少,原因是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物大量吸收CO2导致的。(3)光照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因此在B点时停止光照,光反应过程首先受到影响突然停止光照,光反应产生的ATP和NADPH减少,使C3的还原反应减慢,而二氧化碳的固定在短时间内不受影响,因此叶绿体内C3含量将增加。(4)乙图中,经过一昼夜后,大棚内的二氧化碳难度降低,番茄植株体内有机物含量增多。(5)假设a、b叶片的初始重量均为X,在适宜光照下照射6小时,a叶片只能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则

41、其在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为XMa;b叶片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其在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为MbX,由此可知,b叶片在6小时内合成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消耗有机物的量+6小时内积累有机物的量MbMa而MMbMa,则M表示b叶片被截取部分在6小时内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故答案为:(1)三碳化合物 线粒体基质 (2)B、D D 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3)增多(4)增多(5)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物总量(2分)29.(10分) 在某纯合的野生型圆眼果蝇群体中出现了一只突变型棒眼雄蝇,该棒眼雄蝇与其他野生型圆眼雌蝇杂交,F1雌雄果蝇均为圆眼,这对眼色基因用B、b来表示。另有一相对性状卷曲翅

42、(A)对正常翅(a)为显性,请回答下列问题:(1)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要测定 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2)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选用表现型为 卷曲翅雄性、正常翅雌性的亲本进行杂交,如果子代雌、雄果蝇性状分别为 卷曲翅正常翅,则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3)为探究基因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或只位于X染色体上,请从野生型圆眼果蝇、突变型棒眼雄、F1果蝇中选择个体,进行一个两代杂交实验,写出杂交组合及预期结果第一代杂交实验:用突变型棒眼雄与F1中雌果蝇交配,得到子代;第二代杂交实验:从第一代杂交得到的子代挑选表现型为 棒眼雌果蝇的果蝇与表现型

43、为 野生型雄果蝇的果蝇杂交。预期结果及结论:若子二代 没有棒眼个体出现或均为圆眼,则B、b位于X、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若只有雄果蝇中出现棒眼个体,则圆、棒眼基因只位于 X 染色体上。(4)若已确定A、a基因在常染色体上,对正常翅个体杂交的后代进行核辐射处理后,发现一雌性后代中a基因移到了X染色体上,这种变异类型属于 染色体易位。若该个体可育,在减数分裂过程中,该基因与另一个a基因 不一定(不/一定/不一定)发生分离,最终可形成 4种配子。【解析】(1)果蝇的体细胞含有3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若对果蝇进行基因组测序,需对其中的3条常染色体、1条X染色体和1条Y染色体,即需要测定5条染色体上的碱基序列。(2)已知卷曲翅(A)对正常翅(a)为显性,要通过一次杂交实验确定基因A、a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X染色体上,可选择纯合隐性雌性个体与纯合显性雄性个体杂交,即可选用表现型为卷曲翅雄性、正常翅雌性的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并统计子代的表现型及其比例。若基因A、a是在X染色体上,则亲本卷曲翅雄性、正常翅雌性的基因型分别为XAY、XaXa,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