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_第1页
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_第2页
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_第3页
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_第4页
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社戏同步练习(原卷+解析卷)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第1课 社戏同步练习测试时间:50 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行辈(hn) 哄骗(hng) 闹哄(hong) 起哄(hng) 叉港(ch)B. 竹篙(o) 潺潺(chn) 怠慢(di) 不惮(dn) 船橹(l)C. 屹立(y) 撺掇(cun du) 凫水(f) 桕树(jiu) 旺相(xing)D. 晌午(shn) 皎洁(jo) 归省(xng) 絮叨(x) 舟楫(j)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B. 困惑 挑踢

2、胆怯 委曲C. 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D.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渴睡:瞌睡。)B.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旺相:茂盛。)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D.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丢失了自己。)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B.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C.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

3、说: “迅哥儿,昨天的戏可好么?”D.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二、填空题6.本文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 鲁迅的小说集还有 等。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

4、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

5、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 从第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动词,并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8.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9. 第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怎样的情形?10. 运用什么方法将江南水乡的夏夜写得如此充满诗情画意?11文中

6、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请写在下面横线上。12“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 _。13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 _。14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15.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视觉_ _ ,听觉_ _,触觉_ _。(二)阅读徐风的回家,完成下列小题。(1)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2)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

7、到您做的饭了,呵呵。(3)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4)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5)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6)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7)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

8、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8)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9)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10)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11)咱这儿就

9、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12)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13)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14)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15)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16)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17)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18)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19)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奶边说边往外走。(20)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21)工夫不

10、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22)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23)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24)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25)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26)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27)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

11、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28)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16.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17.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人物心理。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_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_18.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 19.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留守家庭的生存现状,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20.根据要求完成后面的问题。“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内

12、容,知书达礼是学校的育人目标之一。学校在打造“礼仪校园”的过程中,准备开展以“学礼明礼守礼”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你所在班级的研究选题是“学生校园礼仪规范”,请你分条列举“学生校园礼仪规范”应该包含的具体内容,写出三条即可。第1课 社戏同步练习(解析版)测试时间:50 分钟班级: 姓名: 得分: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行辈(hn) 哄骗(hng) 闹哄(hong) 起哄(hng) 叉港(ch)B. 竹篙(o) 潺潺(chn) 怠慢(di) 不惮(dn) 船橹(l)C. 屹立(y) 撺掇(cun du) 凫水(f) 桕树(jiu) 旺相(xing)D. 晌午(s

13、hn) 皎洁(jo) 归省(xng) 絮叨(x) 舟楫(j)B本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可以归纳整理,分别列出不同词语下的不同读音,系统性地复习。B项正确。其他各项错误的应更正为:A项“起哄”中的“哄”应读“hng”。C项“掇”应读“duo”,“桕”应读“ji”。D项 “皎”应读“ji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绝壁 膝盖 脑怒 欺侮B. 困惑 挑踢 胆怯 委曲C. 叛徒 诚肯 鉴别 宛转D. 惊异 鞠躬 奖励 家眷DA.“脑怒”应写作“恼怒;B.“挑踢”应写作“挑剔”;C.“诚肯”

14、应写作“诚恳”;故选D。3.下列句中对加点词语的含义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大家都说已经吃了点心,又渴睡,不如及早睡的好,各自回去了。(渴睡:瞌睡。)B.说是罗汉豆正旺相。(旺相:茂盛。)C.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撺掇:从旁鼓动人做某事。)D.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丢失了自己。)D自失:指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吹到耳边来的又是横笛,很悠扬;我疑心老旦已经进去了,但也不好意思说再回去看。B.阿发一面跳,一面说道,“且慢,让我来看一看罢。”C.六一公公看见我,便停了楫,笑道,“请客?这是应该的。”于是对我说: “迅哥

15、儿,昨天的戏可好么?”D.我最愿意看的是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C“于是对我说”后面的冒号应为逗号。5.对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我在这里不但得到优待,又可以免念“秩秩斯干幽幽南山”了。(借代)B.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夸张)C.回望戏台在灯火光中,却又如初来未到时候一般,又漂渺得像一座仙山楼阁, 满被红霞罩着了。(比喻)D.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拟人)D“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是比喻,不是拟人。二、填空题6.本文

16、选自鲁迅的小说集 , 鲁迅的小说集还有 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社戏是小说,出自呐喊。有关鲁迅的文学常识,需要在日常学习中重点识记。三、阅读理解(一)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练习。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一出门,便望见月下的平桥内泊着一支白篷的航船,大家跳下船,双喜拔前篙,阿发拔后篙,年幼的都陪我坐在舱中,较大的聚在船尾。母亲送出来吩咐“要小心”的时候,我们已经点开船,在桥石上一磕,退后几尺,即又上前出了桥。于是架起两支橹,一支两人,一里一换,有说笑的,有嚷的,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在左右都是碧绿的豆麦田地的河流中,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两岸的豆麦和河底的水草所发散出来

17、的清香,夹杂在水气中扑面的吹来;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还有几点火,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那声音大概是横笛,宛转,悠扬,使我的心也沉静,然而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我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那是正对船头的一丛松柏林,我去年也曾经去游玩过,还看见破的石马倒在地下,一个石羊蹲在草里呢。过了那林,船便弯进了叉港,于是赵庄便真在眼前了。7. 从第段中找出描写少年们开船动词,并体会这些动词的表达作用。

18、“拔”“点”“磕”“架”,这些动词形象地描写出了少年们技术娴熟、机灵能干、团结友爱、相互帮助的情态。 概括主要内容,考查理解和概括表达的能力。解答这类题时应根据:主要人物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形下做(或说)什么事(或话),最终结果怎样;当然,在答题时要视具体情况来确定。可以概括为:月夜航船。点睛: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要先迅速浏览,获得整体印象,然后迅速阅读题干,有针对性地锁定答题范围,并迅速提炼出相关信息。概括文章的内容,一定要围绕具体描写的事件来概括,在概括时,还要注意语言的简洁性。8. 选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我”去赵庄看社戏途中的见闻和感受。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学生

19、要把握关键情节,注意标志性词语,尽量利用文本中的信息。要结合文章中心及上下文,找出对应的内容即可。对小伙伴撑船的动作描写既说明了小伙伴驾船技术的高超,又体现了大家看戏心情的急切。9. 第段中加点的词“跑”与第段的哪个词相呼应?这两个词都写出了怎样的情形?“飞”。写出了船行速度快的情形。本题考查对人物心理进行分析的能力。心理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手段,对塑造人物形象、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人物的言行是心理活动的自然流露,所以解答此类试题,要通过人物的神态、语言、行动等进行分析,把人物的心理揭示出来。这样写表达了急于看到社戏的迫切心情。10. 运用什么方法将江南水乡的夏夜写得如此充满诗

20、情画意?调动多种感觉来写景,如豆麦和水草的清香是嗅觉;月色朦胧在水气里、渔火等是视觉;水气夹杂着清香扑面吹来是触觉;宛转、悠扬的笛声是听觉。11文中有哪几句写航船速度之快?请写在下面横线上。飞一般径向赵庄前进了。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直接从文中引出“飞-般一句,“飞”直接写船快,“起伏的.山.响船尾跑去”是间接写船快。12“但我却还以为船慢”一句在表达上的作用是_ _。表现了“我”想看到戏的急切心情。从孩子的愿望和心理感受来分析,船已经很快,“以为船慢”表现孩子想早点到达赵庄看戏的急迫心情。13这几段文字重点描绘了一幅美妙的画面,请给这幅画起个名称_

21、 _。月夜航船一定要把景色、事件概括进去,“月”“夜”“船”这几个字少不了。14第一段画横线的句子“夹着潺潺的船头激水的声音”应怎样改才更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习惯?船头夹着潺潺的激水的声音。先表达声音发出的位置“船头”即可,现代汉语习惯于将主语放在最前面。15.这几段从多个感觉角度来进行描绘,请各用一个恰当的词来概括,如:嗅觉清香。视觉_ _ ,听觉_ _,触觉_ _。朦胧 悠扬 柔和根据“嗅觉清香”一词仿写,用一个词准确的概括某一感觉的特点,关键要于“器官”特点相符合。(二)阅读徐风的回家,完成下列小题。(1)已近年关,隐藏在大山褶皱里的小县城年味渐浓。火车的汽笛声频繁地响起。一条悠长的巷道里

22、藏着几户人家。一座陈旧的小四合院里传来清脆的电话铃声。(2)妈,再过一两个小时我们就到家了,晚饭回家吃,一年没吃到您做的饭了,呵呵。(3)你这孩子,咋突然就改主意了?不早讲,也好让妈提前高兴着,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4)不是想给您个惊喜吗,呵呵。(5)好好好,妈这就准备去。苗苗奶奶放下电话,苗苗,你都听到了吧,你爸妈一会就到家喽,自己好好玩,奶奶给你做好吃的。奶奶脸上的皱纹一下全舒展开了。(6)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门口。奶奶扶起被门槛绊倒的孙子,轻拍了下孙子的小脑瓜,乐呵呵跑进了厨房。(7)就是,有钱没钱也得回家过年嘛。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

23、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苗苗奶奶一边自言自语,一边恨不得手脚并用地忙活。一切准备就绪,额头上竟沁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瞅着还算丰盛的菜肴,关键都是儿子媳妇爱吃的,喜滋滋地擦了擦汗,又捶了几下腰,却并不急着点火。天寒地冻的,等着儿子媳妇回家边炒边吃。也就在此时她才忽然想起小孙子,好像老一会没听到动静了,心里不知咋的“咯噔”一下,边喊边出了厨房,无人应答。(8)苗苗奶奶翻遍了满屋满院,犄角旮旯,仍不见小孙子人影,便心慌慌地跑出院子,挨家挨户寻找。邻居们都是一样的答案,她大声呼喊着追出巷子,来到街上,四下里飞速扫了一遍,眼里满是失望和惊恐。(9)这个节骨眼上孙子要是出点啥事,这个年还咋过?我咋向

24、他爸妈交代?老天爷啊!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10)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11)咱这儿就巴掌大的地方,何况还报了警,他们很快就能把苗苗找到的。(12)邻居们正在不住地安慰着精神几乎失控的苗苗奶奶,一阵急促的铃声骤然响起。(13)真悬哪!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14)邻居们急忙把苗苗奶奶搀起来,问:咋了?到底说啥了?(15)孩子在车站警务室呢!苗苗奶奶带着哭腔说。(16)咱咋就没想到呢?车站离这里不是很远。(17)敢情这孩子是去接站了,等不及了。(18)哎哟喂,你说这么点小孩,幸亏被警察发现了。(19)麻烦你们帮我再守会家,我去把孩子弄回来。苗苗奶

25、奶边说边往外走。(20)让老刘守着,我们几个陪你一块去吧,天黑路滑的。几个热心的邻居前后撵了上去。(21)工夫不大,一行人来到警务室。还未进门,苗苗奶奶就发现小孙子坐在沙发上伸着长长的舌头,正“吧唧吧唧”地舔着棒棒糖。(22)苗苗奶奶气不打一处来,紧走几步,推门闯了进去,也忘了跟警察道谢,一把将苗苗从沙发上拖下来,抬手屁股上就一巴掌:你个小冤家,差点把奶奶吓死!(23)奶奶不讲理,我又没做错事。反应过来的苗苗咧着嘴委屈地辩解。(24)还没错呢?奶奶又举起巴掌。(25)孩子毕竟小嘛,没丢就万幸了。邻居劝住苗苗奶奶。(26)警察抱起苗苗,笑说:大娘,消消气,您往别处想想看,孩子今天这个举动是不是挺

26、招人疼?他跟我们讲他爸爸电话里说给您一个惊喜,他也要给他爸妈一个惊喜呢。多乖,多懂事。(27)苗苗奶奶瞅着警察怀里噘着嘴巴、抽抽噎噎的小孙子,忍不住老泪直流。(28)此时,“呜呜”似是火车进站的汽笛响起,雪花也越发欢快起来。16. 小说中哪些内容暗示了苗苗会去车站接爸妈?请简要回答时常念叨,一直想去看望爸妈;听到电话里爸妈要给奶奶惊喜话;听说爸妈回家,他冲到了大门口;天天伸长脖子盼爸妈回家;奶奶到处找不到苗苗。本题考查信息的筛选。解答此题可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留意奶奶与苗苗的细小行为的描写。“刚才还和苗苗念叨呢,苗苗一直想去看你们呢”“五岁的苗苗听说爸妈要回家了,高兴得手舞足蹈,冲向大

27、门口”“你们不记挂妈,不记挂苗苗,俺祖孙俩可天天伸脖子盼呢”这些句子都可以看出,苗苗对爸妈的思念,暗示了他有可能会去车站接爸妈。17. 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所反映人物心理。苗苗奶奶双腿如灌了铅,“扑通”瘫坐在地上。_因找不到孙子而惊恐害怕、万分自责的心理。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揣摩。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来分析。句,是因为突然在儿子与媳妇要回家时,找不到孙子而无比的惊恐害怕,同时也为自己只顾在厨房忙碌而忽视了孩子心里感到自责,自我感觉事情重大,所以“瘫坐”在地上。苗苗奶奶哆嗦着手听完电话,扯着电话线瘫倒在地。_得知孙子下落时如释重负而又后怕的心理。本题考查人物心理活动揣摩。解答此题要结合事件来分析

28、。句,是在得知孙子下落时,她知道了自己的孙子在车站,心里如释重负,但想起来这之前的经历,又让人后怕,所以一下“瘫倒”在地。18. 小说两处写雪花,各有什么作用?第一处,交代了当时的天气状况,加深了奶奶的焦虑和恐慌。第二处,渲染了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心情。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分析。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第一处写雪花,“天色渐晚,还飘起了雪花。”这一句交代了当时的天气,也烘托出奶奶没找到苗苗时内心的焦虑与恐慌;第二处出现在结尾,此时苗苗已找到,火车已进站,用雪花的“欢快”来渲染轻松、欢快的气氛,衬托出奶奶找到苗苗、一家人即将团聚的愉悦。19. 关于小说主题,有以下三种说法。你同意哪一种?请简述理由。第一种:表现苗苗一家感人至深的亲情。第二种:体现邻里之间相互关爱的人间温情。第三种:反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