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微专题生物:“生产”“原理”和“实战”的遗传专题_第1页
二轮复习微专题生物:“生产”“原理”和“实战”的遗传专题_第2页
二轮复习微专题生物:“生产”“原理”和“实战”的遗传专题_第3页
二轮复习微专题生物:“生产”“原理”和“实战”的遗传专题_第4页
二轮复习微专题生物:“生产”“原理”和“实战”的遗传专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生产”“原理”和“实战”角度复习遗传专题课程标准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明确提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及考试评价中。”1.生产1.生产即理论指导实践。关注农业生产,肩负社会责任,同时将生物学知识用于生产生活,让所学可以致用,这既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目的,也是一种有效手段。以农业生产作为切入点,考查考生对遗传规律的理解、对育种知识的运用。1.生产2020年全国卷小麦抗病抗倒伏品种的培育1.生产2020年天津卷弱筋小麦品种的培育抗螟矮株玉米的培育1.生产2020年山东卷例题:粳稻和籼稻间的杂种优势很早就被发现,但是粳、籼杂种存在部分

2、不育的现象。为了研究水稻育性的遗传规律,科研人员做了以下实验:实验一:粳稻品系甲与籼稻品系乙杂交,F1全部表现为部分不育;粳稻品系甲与品系丙杂交,F1全部表现为可育,F1与籼稻品系乙杂交,后代表现为部分不育可育=11。(1)水稻的部分不育与可育是一对 。(2)研究人员根据上述现象提出一个假设,认为水稻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具体内容如图1所示:1.生产根据遗传图解推测当水稻基因组成中存在 基因时表现出部分不育。相对性状ab(3)已知水稻的非糯性(M)和糯性(m)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上,研究人员继续进行了实验二和实验三。实验二:将非糯性品系丁与糯性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品系戊杂交获得F

3、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在图2中将实验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实验二:1.生产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己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是否支持水稻的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说明理由。根据实验二的结果可知F1只能产生ABm和AbM两种配子,推测B(b)与M(m)位于6号染色体上;根据实验三结果可知F1只能产生ABm和aBM两种配子,推测A(a)与M(m)位于6号染色体上。因此水稻的育性不是由两对独立遗传

4、的等位基因控制。1.生产2.原理即吃透原理。彻底弄清楚生物学名词的出处、概念、过程和外在表现,从而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设问引导,讲透独立遗传的本质实验三:将品系戊与品系己杂交,F1再与品系丁杂交,所得F2中基因型为MM的个体也均表现为部分不育,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实验二与实验三的结果是否支持水稻的育性由两对独立遗传的等位基因控制,并说明理由。判断基因之间是否独立遗传的方法是杂合子自交或测交,观察是否出现相应的分离比。若后代出现9331的比例,则表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反之则不是。由于AaBb部分不育,其自交或测交后的子代比例无法真实地反映配子的产生情况,也就无法用于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

5、传。实验二:将非糯性品系丁与糯性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在图2中将实验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问题:实验二能否判断A、a和B、b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说明理由。2.原理实验二不能判断A、a和B、b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因为亲本和F1不存在这两对基因杂合的个体。问题:实验二能否判断B、b和M、m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请说明理由。2.原理实验二能判断B、b和M、m两对基因不独立遗传。若独立遗传F2的基因型组合应为(BBBb)(MMMm),即F2的基因型与表现型

6、为1BBMM(可育)、1BBMm(可育)、1BbMM(不育)、1BbMm(不育)。不会出现凡是基因型为MM就表现为不育,凡是基因型为Mm就表现为可育的结果。所以这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实验二:将非糯性品系丁与糯性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在图2中将实验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问题:如何理解“独立遗传”中的“独立”一词的含义?请运用数学概率的相关知识阐述。实验二:将非糯性品系丁与糯性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

7、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在图2中将实验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独立事件的数学语言表达就是P(AB)=P(A)P(B),转换为文字表述是如果两个事件(A和B)同时发生的概率等于其分别发生的概率的乘积,那这两个事件互为独立事件。在实验二中,单独地看B、b和M、m遗传的F2分别为(1/2BB1/2Bb)和(1/2MM1/2Mm),若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F2出现基因型为BBMM的个体的概率是1/21/2=1/4,同理BBMm、BbMM和BbMm的概率也都是如此。2.原理问题: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会有什么表现?不独立遗传又会有什么表现?实验二:将非

8、糯性品系丁与糯性品系己杂交,F1与非糯性品系戊杂交获得F2,结果发现F2中MMMm=11,且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部分不育,基因型为Mm的个体均表现为可育。请在图2中将实验二的遗传图解补充完整(需写出配子类型)。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会有什么表现?就是表现为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也是相应性状的乘积。如果A、a和B、b两对基因独立遗传,则AaBbAaBb的子代会出现:双显(3/43/4,其中第一个3/4是第一对性状表现为显性的概率,第二个3/4是第二对性状表现为显性的概率)一显一隐(3/41/4)一隐一显(1/43/4)双隐(1/41/4),即四种性状出现9331的比例。其他的杂交组合的计算过程同理。

9、通常将这种独立遗传的概率计算概括为先分离、后组合。2.原理特别注意:判断两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需要杂交的亲本有两对基因。这里的“有”,是指两对基因集中于至少双亲中的一个的细胞中。反例:AabbaaBb、AABbAabb、AaBBaaBb是不符合判断独立遗传要求的实验组合。尤其是组合,常常被理解为是测交组合的变式,子代出现了1111的分离比,就被认为可以证明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从逻辑上分析:基因随着个体有性生殖过程(减数分裂)而遗传给子代,两对基因都不存在于同一个个体中,那如何判断这两对基因在遗传过程中是否独立呢?2.原理3.实战即实战训练。在实战中掌握遗传模块知识的基本处理步骤,在实战中学会一类

10、题型的通用解题思路,在实战中学会主动阅读、预判,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2018年全国卷第31题改编:针对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甲组实验中红、黄和二、多两对性状是否独立遗传?请说明理由。是,甲组F2两对性状组合后的性状比例为红二红多黄二黄多=(31)(31)=9331。说明两对性状是独立遗传的。针对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乙组实验的圆、长和单、复两对性状是否独立遗传?请说明理由。否,乙组F2任意一对性状的比例均为31,但两对性状组合后比例不为(31)(31),因此两对性状不是独立遗传的。3.实战3.实战针对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乙组中的性状不独立遗传,理论上子代会有 种表现型,实际

11、上的表现型更多,是发生了 (填“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或“染色体变异”)。3 基因重组3.实战针对表格中的数据,回答以下问题:现有各种纯合亲本,如果再设置丙组实验,欲判断红、黄;二、多和圆、长三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有哪些方案可以实现?方案一:先判断红、黄;圆、长两对性状是否独立遗传,红二圆黄二长F1,F1自交,若F2出现(31)(31)=9331,说明两对性状独立遗传。否则,F2出现两种性状且比例为31,则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且未发生交叉互换;F2出现4种性状且比例不为9331,则说明两对基因在一对染色体上,且发生了交叉互换。再判断二、多;圆、长两对性状是否独立遗传,方案及预期结果与结论同上。如果两次遗传实验都证明独立遗传,则说明三对基因是独立遗传。方案二:直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