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唯物辩证法包含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本质与现象、内容 与形式、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等范畴。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人类 社会发展普遍规律的科学,是 无产阶级的历史观。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历史的所有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资的丰富程度,社会历史的 发展有其自身固有的 客观规律。认为: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生活、政治生活 和精神生活的一般过程;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生 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是推动一切社会发展 的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中,社会基本矛盾表现为 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 展的直
2、接动力;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进行 社会革命,夺取国家政权;社会发展的历 史是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的历史,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 活动和作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条件的制约。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历史发展是有其特定规律的,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 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伴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社会从 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 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社会。历史唯物主义者认为人 类已经经历了前三个阶段,目前正处于第四阶段(越南、古巴、朝鲜等自 称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1987年的中国共产党十三大上,
3、中国政府宣布 自己在1956年代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邓小平断言初级阶段至少一百 年。)其主要方面的内容有:一、生产是历史一切社会进步的尺度,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决定 人类社会的进程。二、与生产力一定发展相适应的 生产关系,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和经 济结构的现实基础,他规定着社会形态的主要特征。三、一定的社会形态是一定的 经济基础和一定的上层建筑的统一,经 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变更。上层建筑又积极服务和反作用于经济 基础。四、一切社会制度,社会形态都是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的无穷的发 展过程中的一些暂时阶段,没有永恒的社会制度和形态,社会制度的发迹 是社会基本矛盾发展的结果。社会关系要在一
4、定的物质条件下从旧社会的 基础中成熟,在它们的所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之前,社会形态是不 会灭亡的。五、现实存在的具体社会形态都是复杂的,人类社会发展的每一个阶 段都既有占支配地位的社会形态,又存在着其他社会形态的残余和萌芽。六、人类社会的一般总规律是从原始社会到奴隶、封建、资本主义再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一个自然的历史发展过程,社会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根本动力。七、人类社会历史是不以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 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人们研究历史,探索社会规律,必须要从客观存在的历史事实出发,详细的占有材料,分析他的各种发展形态,揭示其内在联 系,得出相应的结果。八、人
5、类社会及其构成成分均以总体的体系方式存在,要从研究的对 象的整体出发,从研究对象内部的相互作用与矛盾和研究对象与外部环境 的相互作用中进行研究。九、在客观历史过程中,一切社会历史因素都是相互作用的。十、人类社会是有规律运动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它显现为历史 过程,构成历史过程的各种社会现象也是运动与发展的。我们要用发展的 眼光看待历史上的一切,用辩证法的观点去把握对象的本质联系与内部矛盾,又要把研究的对象提到一定的范围之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而准 确的把握对象。十一、社会历史事物的发展变化,有进化(改革)和革命两种方式。十二、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是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十三、在客观历史
6、进行中,环境创造人,人又创造环境。十四、社会历史的研究,不是一个简单的消极的反映过程,而是主 客体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辩证统一过程。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解决把哲 学划分为两大不同的基本派别。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世界 统一于意识的哲学派别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凡是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 二性、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哲学派别属于唯物主义阵营。辩证唯物主义实现 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结合,建立了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彻底唯物主 义地解决了哲学基本问题,科学地论证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存在具有无限复杂的多样性和
7、丰富多彩的运 动形式;物质世界处在永恒的运动、变化、发展之中;时间与空间是运动 着的物质的存在形式;物质运动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意识是物质高度发 展的产物,是高度组织起来的物质一人脑的反映特性,是物质在地球这 一特定条件下经历了从无机物到生物、从低等动物到高等动物、从猿到人 的漫长岁月的发展而产生的最高产物。劳动实践在从猿到人的发展过程中 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劳动实践使猿脑变成了具有抽象思维能力的人脑。人 在劳动实践中改变自然界也改变人自身,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 自然界而发展的。人的思维规律是人类在长期的社会实践发展过程中,经 过亿万次重复而形成的对客观规律的自觉反映。意识和思维的内容是
8、对客 观物质世界的反映;意识和思维存在的形式是语言,而语言的外壳则是由 物质空气的震动产生的声音。无论从哪一方面看,意识都不能离开物质而独立存在;物质却是存在于意识之外,可以为意识所反映 ,而又不依赖于意 识的客观存在。但是,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也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 有绝对的意义,在这里,仅仅在承认什么是第一性的和什么是第二性的这 个认识论的基本问题的范围内才有绝对的意义。超出这个范围,物质和意 识的对立无疑是相对的(列宁选集第2卷,第147148页)。物质和 意识是对立的统一,它们统一于物质。统一的物质世界中原本没有意识, 物质和意识的对立产生于实践,它们的统一又在实践中实现。马克思主义
9、承认社会意识在社会存在发展中的巨大作用,但又明确指 出,社会意识归根结底只决定于 社会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是由物质力量 即生产力的发展决定的。只有把社会关系归结于生产关系,把生产关系归 结于生产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据把社会形态的发展看做自然历史过程。不言而喻,没有这种观点,也就不会有社会科学(列宁选集第1 卷,第8页)。社会历史也是统一物质世界中的具有自身客观规律的运动 形式,是物质运动的最高形式。物质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的统一的物质世界中的万事万物都处在相互作用的普遍联系之中,都处 在不断产生、不断消亡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永恒的过程之中。统一物分 裂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对立面之间
10、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是普遍联 系的最本质的内容,同时又是事物自我发展的根本原因。对立面的统一和 斗争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质与量是事物的两个相互联系的属性。一定 的量规定一定的质,一定的质也规定一定的量。质变和量变是事物运动发 展的两种基本形式。量变引起质变,质变又引起新的量变。事物在肯定自 身存在的同时又包含着促使自身消亡的否定的方面,辩证的否定构成从旧 事物向新事物的转化。辩证的否定是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是包含着 肯定因素的否定。肯定与否定是对立面的统一。肯定与否定的统一和斗争 构成事物的否定之否定的螺旋式上升的发展过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 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辩证法的三个基本规
11、律。范畴是认识客观世界普遍联系之网的网上纽结,它以概念的形式反映 了事物自身所包含的种种 矛盾关系的各个侧面,是人对自然界认识的各个 环节。物质与意识、运动与静止、时间与空间、斗争与统一、质与量、肯 定与否定,以及原因与结果、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内容与 形式、本质与现象等等,这些范畴都是对立的统一。范畴可以帮助人们从 事物的各个不同的侧面分析事物的矛盾,从而达到对事物的较全面的认识。矛盾分析法是辩证法的根本方法。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从商品这个 资本主义社会的细胞入手,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一步步地揭示了资 本主义社会矛盾发展的全过程。列宁指出这种方法是辩证法的研究方法。列宁对帝国主义的分
12、析,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问题的分析等,都是运用矛盾 分析方法的范例。认识是辩证过程认识是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认识的对象是普 遍联系的、充满矛盾的、永恒运动变化和发展着的客观世界。认识的主体是物质世界自身发展的最高产物一人类。人类在自己的思维和意识中能 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不可知论把思维、意识同客观存在绝对对立起来, 认为世界是不可认识的或不可能完全认识的。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理论。 思维和意识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然界的环 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因此,人脑的产物归根结柢亦即自然 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中
13、包含着思维和存在统一的原理,即世界可知性的原理。社会实践是对不可 知论的最有力的驳斥。当人们能够根据某一客观过程所需要的条件使这一 过程产生出来,并使它为人们的目的服务时,就证明了人们确实认识了这 一过程。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劳动实践使 猿脑变成了人脑,从而创造了认识的物质器官。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客观世界不能自然地满足人的生活和发展的需要,为了生存和发展,人必 须改造客观世界,而为了成功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恩格斯说: 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505页)。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 并
14、必须回到实践以满足实践的需要,因此实践又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和最后 归宿。实践扩大了人们的视野,使人们接触和感知越来越多的现象,为认 识提供了可能。只有通过改造客观事物的实践活动才能拨开笼罩在事物表 面的现象的迷雾而暴露事物的本质。洞察事物本质的理论思维能力是在人 类长时期的实践发展的历史中形成和提高的。人类在实践中不断地创造出 各种仪器,扩大和增强了人感知现象的能力,人类还在实践中创造了电子 计算机作为人们理论思维的得力助于。正是实践才使人类有了动物所没有 的认识能力,离开了实践既无法感知事物的现象也无法理解事物的本质, 因而也不可能有认识及其发展。实践又是检验认识是否正确即认识是否具 有真理性
15、的唯一标准。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不知到知、从知之 不多到知之较多、从知之不深到知之较深的过程,是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过程。真理是不可穷尽的。真理是同谬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 展的。人们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 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 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革命实践,改造 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实践、认识、 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全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 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3页)。科
16、学发展观与唯物辩证法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 基本观点,是“照辩证法办事”的生动体现。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深刻体现了发展的本质内涵,发 展是人为满足自身需要而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科学发展观是辩证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强调人是发展的主体,既是发展的目的又是发展的动 力,体现了依靠人民谋发展、促发展和发展为人民的辩证统一。全面发展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 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体现了辩证法的全面观点。协调发展就是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
17、和对外开放,体现了辩证法的普遍 联系的观点以及协调矛盾各方关系的辩证方式。可持续发展是指发展过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可再生性,是发 展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相适应和良性循环,体现了辩证法的发展过 程性的思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规律,亦称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的规律或 矛盾规律。它揭示出,自然界、社会和思想领域中的任何事物以及事物之间都包 含着矛盾性,事物矛盾双方又统一又斗争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对立统 一规律的内涵体现在:矛盾双方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事 物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以及矛盾双方发展的不平衡性。基本内容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对立面之间的统一和斗争是矛盾双方所固
18、有的两种相反的 属性。对立 面的同一即矛盾的统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肯定的属性,它使事 物保持自身统一。事物保持暂时的自身统一,使对立双方能够共处于一个 统一体中,这是事物获得发展的必要前提。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统一的作 用,双方能够互相吸取和利用有利于自己的因素而得到发展,从而为扬弃对立即解决矛盾准备条件。对立面的斗争即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的属性,它使事物不断地变化以至最终破坏自身同一。 由于对立面之间相互斗争的作用,双方的力量对比和相互关系不断地发生 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旧的矛盾统一体所不能容许的限度时,就造成旧矛 盾统一体的瓦解、新矛盾统一体的产生。对立面之间
19、的相互斗争是促成新 事物否定旧事物的决定力量。统一和斗争的相互联结统一和斗争是矛盾运动 过程中两种不可分割的基本关系。对立面的相 互斗争并不是在双方之间划出一条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在对立 面的相互斗争中,就有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斗争的结果,可以使双 方相互转化、相互过渡。同样,同一也总是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的,没有 离开斗争的同一。在对立面的相互统一中,就有相互对立、相互排斥;作 为斗争的结果而发生的对立面的相互转化,最鲜明地表现着对立面之间的 内在统一。统一和斗争作为矛盾双方两种性质相反的作用,它们的相互联结就是 相互制约。斗争制约统一,使统一只能存在于一定的条件下和一定的限度 内
20、。对立面的相互斗争创造着双方相互依存的形式,又在它自己所创造的 形式内为破坏这种形式而创造条件。因为统一受斗争制约,所以不会是永 恒的僵死的统一,而在统一之中包含有事物的发展。统一又制约着斗争, 具体的同一性规定着斗争的具体性质、具体形式和界限等。对立面的相互 同一使矛盾统一体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也就使双方的斗争具有确定的内 容和形式,并使斗争的成果得以巩固。斗争的绝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列宁指出:“对立面的统一(一致、统一、均势)是有条件的、暂时的、 易逝的、相对的。相互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 是绝对的一样”(列宁选集第 2卷,第712页)。对立面斗争的绝对 性和同一的相对
21、性原理,高度概括地反映了斗争和同一在矛盾运动中的不 同地位及其相互关系。只有依据这一原理,才能对事物的矛盾运动过程作 出完整的规律性的说明。对立面斗争的绝对性是指它的普遍性、无条件性。对立面的斗争性是 矛盾运动中活跃的、能动的方面,它能够打破各种条件的限制,并能创造 矛盾发展所必需的新条件。有矛盾就有斗争,矛盾斗争的存在不受任何条 件限制,对立面相互排斥的趋势在任何条件下都要贯彻下去。斗争不仅贯 穿于每一个具体矛盾运动的始终,而且存在于新旧矛盾交替的过程中,是 促使旧矛盾让位于新矛盾的根本力量。对立面同一的相对性是指它的条件性。对立面的同一性是矛盾运动中 相对稳定的、保守的方面。只有当某种特定
22、的条件具备时,对立双方才能 建立和保持同一性,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某种特定的条件消失,对立双 方就失去其同一性,不能共居于一个统一体中。每一个具体矛盾运动过程 中的同一性都随着条件的变化而改变其存在的状态。矛盾运动处于相对稳 定的状态即事物的 量变状态,是对立双方保持相互同一的状态;矛盾运动 处于显著变动的状态即事物的 质变状态,是对立双方的同一处于瓦解中的 状态。对立面的同一由建立、巩固到分解是一个过程,这是一个条件变化 的过程。任何具体的条件都不是固定不变的。对立面的斗争必然地要打破 旧的条件和创造新的条件,也就必然地要破坏旧的同一和建立新的统一。相对和绝对是表现矛盾过程的两个不同的方面,
23、但是,相对和绝对的 差别也是相对的。在相对的统一性中包含着绝对的斗争性,绝对的斗争性 寓于相对的统一性之中。绝对的斗争性是通过各种特殊的具体的斗争形式 表现出来的,而矛盾斗争的具体形式则受矛盾的具体的同一性制约。因为 斗争是不间断的、绝对的,它不断地破坏旧的统一和建立新的统一,使统 一成为间断的、相对的。反之,只有统一的间断性、相对性才能体现斗争 的不间断性、绝对性。绝对的斗争性体现着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绝对的变动 性,相对的统一性体现着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相对稳定性。任何事物的发展 过程都是绝对变动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统一。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斗争的绝 对性和统一的相对性原理,揭示了事物发展的辩证过程。
24、毛泽东说:“有条件的相对的同一性和无条件的绝对的斗争性相结合构成了一切事物的矛 盾运动”(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307页)。编辑本段在唯物辩证法中的地位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具体表现在:它揭示了事物“自己运动”的泉源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这就从根本上摒弃了那种求诸于神秘的“第一次推动”去说明运动发展的 唯心主义观点,把辩证法的发展学说建立在 唯物主义的基础之上,为科学地 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方向、形式等等特征,全面地揭示事物发展的辩证 规律提供了可能。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科学,而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 物联系和发展的根本内容。在事物的 普遍联系中最突出的是系统联系,而 所谓
25、系统是由多方面的对立统一构成的矛盾体系。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 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它体现着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即肯定方面和否 定方面之间的历史联系。离开对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运动的考察, 便无从把握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实质。对立统一规律提供了理解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及 范畴的钥匙。对 立统一是唯物辩证法全部规律和范畴的实质。质量互变规律所揭示的量和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实质上是对立统一的关系,量变和质变这两种状态 的运动及其相互交替都是由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对立统一的运动引起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所揭示的肯定和否定、继承和发展的关系实质上也都是对立 统一的关系,否定之否定不过是事物由其内在矛盾所规定的“
26、自己运动” 的必然形式。唯物辩证法的所有范畴都体现着对立统一的关系。唯物辩证法既是 世界观,又是方法论。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这一 科学方法论的最根本方法,即矛盾分析法。毛泽东说:“这个辩证法的宇宙 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要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 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1卷,第279页)。 离开对立统一的观点,就无从理解辩证认识和辩证方法的实质。编辑本段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事物发展的内在动力,揭 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揭示了发展和联系的本质,其它规律范畴都 是对立统一规律的
27、进一步补充和展开。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 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的基本理论包括: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矛盾普遍性 和特殊性;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的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 系。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的关系或属性。要把辩证法的矛盾同形式逻辑的矛盾严格区别开来。形式逻辑的矛 盾是在思维中违反形式逻辑的规律而造成的前后不一,自相矛盾的状态, 是应当排除的。辩证法讲的矛盾,是指客观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既对立又统 一的本性及其在人们头脑中的正确反映。辩证矛盾是客观的、现实的矛盾。矛盾的客观性包括两个含义:一 是指矛盾存在的客观性;二是指矛盾的性质及其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 作用等具体情况也是客观的。对立统一规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毛泽东说: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 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房屋装修合同书
- 旧机器买卖合同样例
- 2024年物品保管协议书范本解析
- 代管仓库租赁协议
- 软件著作权许可合同样式
- 员工劳动合同范本经典版
- 工程施工劳务承包合同范本大全
- 工厂土地租赁协议书样本
- 二手车辆买卖合同样本
- 6.1 正视发展挑战(导学案) 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 第四代篦冷机液压系统的故障与维护获奖科研报告
- 与复旦大学合作协议书
- 人大代表为人民
- 第五单元(知识清单)【 新教材精讲精研精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 文明之痕:流行病与公共卫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四川大学
- 钢结构设计原理全套PPT完整教学课件
- 《基于杜邦分析法周大福珠宝企业盈利能力分析报告(6400字)》
- 延安整风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我国陆军专业知识讲座
- 煤矿机电运输安全培训课件
- 货车安全隐患排查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