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通用优质教案_第1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通用优质教案_第2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通用优质教案_第3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通用优质教案_第4页
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通用优质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诗歌鉴赏之人物形象教案【高考考纲解读】年考试大纲要求:鉴赏古诗词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古诗词的思想内容和 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级,即鉴赏评价。【高考考点】:鉴赏作品的形象。【考点解说】包括人物形象、景物形象、事物形象,要善于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 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高考考点预测】年高考,诗歌鉴赏仍是重点,考查形式不会有大的变化。需要注意的 是,比较阅读鉴赏题可能有所增加,像年湖南卷那样,把两首在某一点有相通之处的诗词放 在一起比较异同;选材范围会有所扩大,不仅有大师级诗人的作品,也会有不知名诗人的作 品,不仅有唐诗宋词,还会有清诗甚至是近代诗等非主流的作

2、品。总体上看,年高考仍以稳为主。【教学目标】: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提高学生解答古诗词歌鉴赏形象类题型能力。【教学重点】:掌握古诗词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技巧。【教学难点】:如何鉴赏人物(景物、事物)形象及解答相应题型的方法与技巧【课前预习阅读】:诗歌作品的形象指的是诗歌作品创造出来的生动具体的、寄寓作者的 生活理想和思想感情的艺术形象。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一、诗歌中的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有两种类别,一类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的形象,就是主人公自己,这类诗歌往往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3、。另一类是作品中刻画 的人物形象,这类诗歌往往是用第三人称的写法。如柳宗元的江雪 ,诗中的渔翁就是一个 孤傲清高者的形象。作者刻画渔翁的形象,又是折射自己,渔翁即作者,作者即渔翁,两种 形象具有统一性的一面。二、诗歌中的物象诗歌中的物象既可以是事物形象,又可以是景物形象。前者指那些托物言志诗中描绘的 事物形象,例如于谦石灰吟中所咏叹的石灰。这一物象也折射了抒情主人公自己,其与 诗中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具有同一性,不过是用曲笔,让抒情主人公的形象隐藏在物 象的背后。后者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象(如贺知章咏柳中的柳)和人文景象(如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的方宅草屋远人村墟里烟)。鉴赏诗中这些形象

4、的特点,品味这些形象所蕴含的意义与思想情感就是设题点、赋分点。三、鉴赏诗歌形象,一是把握人物形象,二是品味诗中物象,三是明确解题思路.人物形象的鉴赏()聚焦描绘人物言行情态的重要词语。如鉴赏元稹闻乐天授江州司马(残灯无焰影幢幢,此夕闻君谪九江。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这首诗,应抓住第三句重点品析,其中惊字贴切传神地刻画了一个重病在身仍惦念友人的知音形象。()体味最能传达诗人心理活动的关键性词语。如鉴赏朱庆馀闺意献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要揣摩第三句之问:它含蓄而生动地刻画了诗人应试前向主考官打听情况时的忐忑不安的心理。()弄清形象塑造

5、与物景描摹的内在关系。如李白独坐敬亭山中的众鸟孤云敬亭山,看似寻常物景,实为刻画诗人自我形象不可或缺的特殊意象,对表现诗人独坐敬亭山时 流露出的孤寂情绪起到了映衬作用。.自然物象的鉴赏()掌握物象中心语的特殊含义。如刘禹锡乌衣巷诗有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之句,其中燕作为动物意象,具有特定含义。只有掌握了其具体含义暗寓时事变迁、 昔盛今衰、人事代谢,才能正确把握诗旨。()揣摩物象修饰语的情感色彩。如李白送友人有“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句,其中浮云落日是理解诗歌主旨的重要意象,而一浮一落又是意象中浸染着强烈的情感倾向的关键修饰语,其彰显的情感意蕴与比兴意义不可忽略。.解题思路步骤()立足

6、关键词句概括形象 (人物形象或意境或物象 )特征(表述时一般要结合使用的表达 技巧)。()诗中形象的特点。()形象寄寓了作者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考查方向:()对抒情主体形象白认知理解;()对诗歌意象的识别理解;()对诗歌意境的体味(色彩、构成、情味等)。【题目类型】:()X X的寓意是什么,X X指什么,X X在诗中是什么意思等。()表现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什么意思,”营造了怎样的气氛,”塑造了怎样的形象 ,景物有什么特点”等。()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变体:这首诗歌 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抒发

7、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解题格式】:()人物形象:身份+性格;()诗歌意象、含义:表层含义 (即解释诗句)+深层含义;()体会意境:客观形象图景+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答题要领】:可分为三个部分:分析形象含义、描摹诗歌图景;概括形象意境特点;剖 析作者思想。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语言把诗歌所写的意象、所营造的意境描摹出来,描绘诗中展现的 图景画面。这里有两个要点,一是用自己的语言,切忌直接引用;二是要描摹出主要的景物, 不必每句、每个景物都写到,但要写到大部分的、主要的景物,可以利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 适当加以创造,语言力求优美。第二部分,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

8、双音节词 或一句简练的话语概括这些景物所营造的情境的氛围特点,或雄浑壮阔、或恬静优美、或萧 瑟凄凉、或生机勃勃、或孤寂冷清准确体现其特点和情调。第三部分,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愉悦、 欢快、激动、沉痛、悲愤、哀伤,赞美之情、仰慕之情、惜别之情、依恋之情、豪迈之情、 闲适恬淡之情等。【答题步骤】:形象类:()找到诗人描绘的形象的有关诗句;()分析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文章主旨分析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指出描绘形象的作用或效果。意境类:()找出诗中的物象,意象;()展开联想和想像,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再现画面时既要忠于原诗,又要力求语言优美;()点

9、明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分析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 哀伤。【把握典型意象的基本特征和寓意】常见典型意象有这样一些分类:树木类。黄叶:凋零。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柳:送别,留恋,伤感,春天的美 好。杨柳:伤别情怀。堤柳堆烟:往事如烟,兴亡之感。红叶:传情之物,思念。松柏:坚 强,傲岸。梧桐:凄凉,凄苦,悲情。花草类。花落:凋零,人生失意,生活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草:生 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伤春,离恨,身份地位卑微。禾黍:黍离之悲指国家 昔盛今衰。兰:清

10、高,自傲,高洁。菊:高洁品格,隐逸。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人 生逆境。红豆:爱情,友情。动物类。猿猴:哀伤凄厉。鸿鹄:志向,理想,追求。鹰:刚劲自由,人生志向高阔,豪情壮志。瘦马:漂泊。沙鸥:飘零,伤感。乌鸦(寒鸦):伤感,倦归,凄清。孤雁:孤独,思乡念亲。鸿雁:书信,思乡怀人。风霜雨雪水云类。海浪汹涌:人生逆境,江湖诡谪。寒烟:境况惨淡,人生迷惘,理想 不得实现。西风:落寞,惆怅,衰败,游子思归。霜:人生易老,社会环境恶劣,人生道路 坎坷,人生挫折。露:人生短促,时光易逝。云:游子漂泊。水:环境幽寂。器物建筑类。捣衣砧:妇女思夫。西楼:闺怨,凄凉,悲情。桑梓:故乡,思乡。吴钩: 宝剑,利

11、剑,失意情怀,渴望建功立业,战场。地点类。古迹:怀旧明志,昔盛今衰的感慨,破败萧条。乡村:田园风光,生活气息, 厌俗,思归,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纯朴,美好安逸,宁静,闲适。仙境:飘逸美好,洁净, 忘尘厌俗。凭栏:哀伤,思念故国、故乡、亲人,抑郁愤懑,不满现实。桃源:乐土,理想, 追求,厌俗,归隐。其他类。六朝旧事:往日繁华,昔盛今衰的感慨,讽喻现实。击楫:报效国家,收复失 地,志向抱负。碧血:忠心。采薇:隐居生活,坚守节操。哀鸿:哀伤苦痛,流离失所。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人物形象鉴赏。教学目标: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教学重点:掌握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提升解题能力。教学课时:

12、课时。教学过程:课前阅读相关知识:常见形象()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如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表现了他淡于富贵、傲视权贵的思想,也反映了他傲岸不羁、豪放自负的性格。()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如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 破受冻死亦足。诗人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哀怨中,而能推己及人,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的性 格。()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如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展现的是悠游自在的隐居生活,表现出诗人对官场的厌恶,对田园的喜爱;如王维。山居秋暝通过对晚秋时节空山新雨景象的描写,表达了对山水风光的喜爱。(

13、)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如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写前不见圣贤之君, 后不见贤明之主, 想起天地茫茫悠悠无限, 不觉悲伤的流下眼泪。塑造了一个空怀报国为民之心却不得施展的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如陆游和辛弃疾的许多诗歌都反映出他们忠心报国,而不被重用的情感,形象鲜明。如示儿、H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破阵子。()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如李白的赠汪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如王翰的凉州词,王昌龄的出塞表现了他们忠心报国,献身边塞之情。而杜 甫的兵车行则体察人民痛苦,反对战争。()爱恨情长的形象。如柳永的雨霖铃写与所爱女子离别时的无限忧伤和别

14、后相思的绵绵情意,塑造 了一个爱恨情长的艺术形象。、常用术语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寄情山水、归隐田园、怀才不 遇、壮志难酬、矢志报国、慷慨愤世、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爱恨情 长、建功立业、悯农怜农、热爱山川、哀叹昔盛今衰。一、考查形式:.这首诗(词、曲)刻画了什么形象?有什么具体特点(特征)?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 感情?.诗(词、曲)中所写形象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作者表达思想感情起了什么作用?、诗(词、曲)中的生动地表现了特点(过程),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作者借刻画的形象表现的情感特点有哪些?二.例题分析【例题】简析下面这首宋词的人物形象。诉

15、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难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以万里匹马来表现人物曾经的金戈铁马,驰骋疆场,以 关河梦断泪空流”写出自己的年华已老又被弃置不用,身老苍州,但仍心在天山,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 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例题】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高冠谷口招郑鄂口岑参谷口来相访,空斋不见君。涧花然暮雨,潭树暖春云。门径稀人迹,檐峰下鹿群。衣裳与枕席,山霭碧氛氯。【注】 然:通燃。问题:结合诗中意象,说说郑鄂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解析

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中人物形象的鉴赏。诗人来谷口招邀朋友却不见人影,也就是说郑鄂这个人物并没有正面出场,因此作者也就不是正面描摹。对郑鄂的形象展示主 要是通过对他所隐居的环境的描摹而烘托出来的。因此,分析这个人物形象就要从景物描写 入手。谷口山花欲燃,高树接天,人迹罕至,鹿群常来,何其幽静!隐居在此处的人也一定 是一位高雅而又恬淡闲适的隐者了。而将衣裳与枕席喻为山霭碧氛氯就更显现出郑鄂的高雅闲适。答题时,既要有对环境场景的分析,又要有对人物形象特征的概括或定位。【答案】从谷口涧花暮雨潭树春云檐峰鹿群山霭等意象,可以看出郑鄂居住地虽然偏僻幽深,却环境优美、高雅、温馨而富有生机,又从人迹稀少和雾气

17、氤氯 中可看出郑鄂是隐居山中,过着恬淡闲适生活的隐者。三、方法总结鉴赏要点()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分析人物所处的环境,包括时间、地点、周围景物等。()分析诗中出现的具体景物的含义,理解这些物象所承载的思想感情。()要知人论世,了解相关背景资料。答题步骤()塑造了什么人物形象(概说)。()结合诗句分析人物性格(结合表达技巧)(展开)。()形象表现出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性等) 。四、牛刀小试: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塞下曲(其六)口戎昱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骏骏。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烟尘飞至今。【注】 骏骏(i i):形容

18、马跑得很快的样子。卢龙塞:古地名。()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解析】诗歌的后三联刻画了边将的形象,其中颔联主要表现思乡之苦,颈联主要表现 戍边之苦。而尾联则可以说是描写了边将的内心即对战争的抱怨及厌恶。诗人在诗中寄寓的 情感是丰富的,既有对边塞将士的同情,也有对战争的厌倦,综合起来也就是渴望和平的到 来。【答案】()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 和平的美好愿望。阅读下面的宋词,按照要求完成赏析。浣溪沙苏轼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

19、多病不胜衣。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鹅鹊啼。此情唯有落花知!【注】沈郎:沈约,南朝名相、诗人,多病。这里是词人自比。阅读全词,简要赏析沈郎形象。【答案】沈郎形象是词人自我形象,苏轼以多病的南朝名相沈约自比,含有深意;面对生机勃勃的盎然春意,词人叹己多病甚至弱不胜衣,含有身世浮沉之感;借鸿雁、鹏鹊的意象,在忧伤中表达了对故旧亲友的挂念;将落花比知己,暗示命运的沉沦,表达情怀 的寂寞。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回答问题。(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鳌,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注】兜鳌:即头盔,此

20、处借指士兵。鳌,音6。万兜鳌:千军万马。()本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分)()词人借这一人物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分)塑造了一个统帅千军万马,雄踞东南一方,奋发自强,战斗不息的英雄孙权形象。或 塑造了一个年少有为,具有非凡胆识,盖世武功的不断征战的英雄孙权形象。词人热情歌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正是反衬当朝文武的庸碌无能,怯懦 苟安。五、课后巩固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第四桥萧立之自把孤樽擘蟹斟,荻花洲渚月平林。一江秋色无人管,柔橹风前语夜深。【注】此处暗用晋人毕卓 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 的典故。综观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人物的心境。参

21、考答案诗中刻画了一个寄情山水、傲岸不羁、逍遥潇洒、闲适恬淡的诗人形象。秋天的月夜,诗人泛舟江上,自斟自酌,乐在其中;轻柔的橹声如人语呢喃,反衬出夜的宁静 和幽美,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人物心境。虽然孤独一人,但无茕茕孑立的孤独凄凉之感,而 是在橹声秋色中显得怡然自得。请从环境、心理描写等角度评析诗中的李凝形象。题李凝幽居贾岛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答案】李凝是一个过着悠闲、宁静生活的隐士形象。首联少邻草彳5 荒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凝居处的荒僻,暗示其隐士身份。颔联的以动衬静,颈联的归路所见,表现 李凝居处的清幽,烘托出李凝

22、生活的悠闲、宁静。尾联的作者心理活动彰显主旨,表现作者对这种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分析下列诗中塑造的诗人形象。独坐敬亭山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不与世俗同列,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之高飞与孤云的独去,写出了山静而空的特点,暗示了世俗对诗人的冷遇,表现出诗人自 由而闲适的孤身生活;只有 相看不厌的敬亭山才是自己惟一的知己。同时,诗人愈是写山 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又写出了诗人孤独寂寞之中的傲岸倔强的性格。表 现出诗人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寄李傅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别君,今

23、日花开已一年。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请结合诗的颈联谈谈诗人塑造了怎样的自我形象。参考答案诗中了一个正直的地方官吏面对现实处境而无可奈何的形象。身多疾病思田里,既申述了自身的困难,又表达了思念友人或归隐田园的心情。邑有流亡愧俸钱,表达出身为地方官吏,却不能为解除百姓疾苦的愧疚之情。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中的人物形象。题葡萄图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独立书斋啸晚风。笔底明珠无处卖,闲抛闲掷野藤中。注:徐渭,字文长,号青藤居士。天资聪颖,才华横溢,诗文书画戏剧俱佳,然而终生不【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个饱尝辛酸、怀才不遇而又狂放孤傲的老人

24、形象。首句既写出了 已往生活的辛酸也写出了现状的落魄;但独立书斋啸晚风一句却写出了一派孤傲狂放的气概;三四句以明珠为喻,既指画中葡萄也指自己的超人才智。诗人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当时 社会的傲视和嘲弄。阅读下列诗歌,完成所列问题。鹏鹊天辛弃疾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褥突骑渡江初。燕兵夜妮银胡革录,汉箭朝飞金仆姑。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诗歌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主要采用了哪种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词作简要分析。【答案】本词塑造了一个昔日纵横战场而今闲居田园的人物形象。诗人主要采用今昔对 比的手法。上片通过对早年战事的回忆,刻画了

25、一个英勇善战,豪情满怀的英雄形象;下片 通过对自己年华已逝、闲置田园的悲凉处境的描写,给读者展现了一个报国无门的人物形象。通过鲜明的对比,寄寓了诗人壮志未酬的深沉感慨。分析下面诗歌的人物形象。贫 女秦韬玉蓬门未识绮罗香, 拟托良媒益自伤。谁爱风流高格调,共怜时世俭梳妆。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注秦韬玉:应进士不第,在宦官田令孜府中做幕僚,后来被荐为工部侍郎。俭:通险,怪异。时世:当代。白居易新乐府时世妆:时世妆,时世妆,出自城中传四方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 压金线:用金线刺绣。压:手指按住,刺绣 的一种方法。【答案】本诗描写了一位哀伤、惆怅的贫女

26、形象。她风采优雅、品德高尚、勤劳能干, 针线刺绣精巧,但生于蓬门陋户,伤叹无媒人可托,只能为他人作嫁衣裳。诗人借她表达了 怀才不遇、寄人篱下的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问题。 (分)野步(宋)周密麦陇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里予步(清)赵翼峭寒催换木棉裘,倚杖郊原作近游。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 TOC o 1-5 h z ()谈谈两首诗分别呈现了怎样的一个野步者的形象。(分)()两首诗的三、四句都重点运用了同一种表现手法来表达作者的内心情感,试作简要分析。(分)参考答案:第一首:呈现了一个陶醉于春天美景,悠然漫步郊野的隐者形象。(分)

27、第二首:呈现了一个在阵阵秋寒中带着哀愁,只能倚杖在近郊漫步的老者形象。(分)两首诗三、四句都用了拟人的手法。(分)前者写出对春天的陶醉与赞美。(分)后者写出了老之将至的伤感之情。(分)第二课时教学要点:分析并掌握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典型例题【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年四川卷)葛溪驿王安石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来照秋床。病身最觉风露早,归梦不知山水长。坐感岁时歌慷慨,起看天地色凄凉。鸣蝉更乱行人耳,正抱疏桐叶半黄。诗人的心绪集中体现在舌L字上,全诗是怎样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例】阅读下面的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芒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

28、,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这首诗开篇交待了丈夫死因之后,运用了什么手法,从哪些方面描绘了山中寡妇的 苦难形象?葛溪驿首联,开篇写景。缺月昏昏,诗人仰望窗外之所见。诗人于扫兴之余,便希望早入梦乡。可漏壶此刻仿佛故意作难,滴水声似乎越来越响。这在不眠之人听来,更添 烦乱,心绪愈益无法宁贴。未央两字,不仅暗示入夜已深,且摹写诗人对漏声的敏感与厌烦心情如在目前。更兼一灯如豆,忽明忽暗,使孤寂的旅人更加难以释怀,而独卧秋床的诗 人目不交睫、辗转反侧的情态,也就可想而知了。颔联,直接叙写羁旅的困顿和抒发乡思之 愁。颈联便另出一意,写忧国之思。坐感

29、岁时歌慷慨,是说诗人一想到时势的艰难,连那无穷的乡愁和病身的凄寒都在所不顾,毅然坐起,情不自禁地慷慨悲歌。对句尾联中的“行人实即诗人自指。诗人捱到天明,重登征程,环顾四野,仍无可供娱心悦目之事,唯有一片鸣 蝉之声聒噪耳际。舌L字形容蝉声的嘈杂烦乱,正所以衬托诗人心绪的百无聊赖。舌L字之前着一更字,足见诗人夜来的种种新愁旧梦及凄苦慷慨之意仍萦绕心头,驱之不去,而耳 际的蝉声重增其莫可名状的感慨,结句写秋蝉无知,以叶半黄”的疏桐为乐国,自鸣得意,盲目乐观,诗人以此作为象喻,寄托他对于麻木昏噩的世人的悲悯,并借以反衬出诗人内心 那种类似杜甫”忧端齐终南,濒洞不可掇。”的悲慨。葛溪驿运用的主要手法是借

30、景物描写渲染衬托人物和直接描写相结合表现人物心情。山中寡妇运用白描手法,刻画了一位为躲避徭役而逃往深山的孤苦无依的苦难寡妇形象,诗人对身处苦难境地的劳动者的同情和对统 治者的鞭打,蕴含其中。【参考答案】例本诗以舌L”为诗眼,情景交融,抒写了诗人的家国之思。首联借残月、滴漏、昏暗 的灯光暗写诗人心烦意乱。颔联直写身体之病、羁旅之困、怀乡之愁,点出舌L的部分原因,为进一步写舌L蓄势。颈联转写忧国之思,以天地凄凉的色彩加以烘托,使烦乱的心情更推 进一层。尾联用衬托手法,借疏桐蝉鸣将诗人的烦乱渲染到极致。例()这首诗在交待寡妇丈夫死因之后,运用白描手法,从衣着和鬓发、吃的食物和烧的 柴草四个方面描绘了

31、一个为 “避征徭而逃往深山的孤苦无依的苦难寡妇形象。二、答题思路古诗刻画人物形象,展示性格特征的方法,主要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结合、动静结 合、虚实结合、白描、烘托等。解答这类题目,可按照如下思路进行:阅读诗歌,找出诗人描绘形象的相关诗句,仔细准确理解形象的基本含义。结合诗句分析运用的表现技巧及其所表现的具体内容。指出这种手法的运用表现了诗人(人物)怎样的心理、感情或人物形象的性格特征。 紧扣要求,整理思路,形成答案。三、牛刀小试【】.阅读下面一首唐诗,按要求回答问题。寻陆鸿渐不遇皎然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近种篱边菊,秋来未着花。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带郭:意为靠近外城。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作品从哪两个方面来刻画这一形象?参考答案诗中的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逸士形象。诗的前四句通过 对隐居之地幽僻、高雅的景物描写,间接表现了陆鸿渐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借西家对陆鸿渐的叙述,侧面表现了他的潇洒疏放的个性特点。【】.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村 晚雷震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