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1页
《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2页
《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3页
《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4页
《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荷塘月色优质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粤教版高一必修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品味文章使用修辞描写的语言美、形象美 2、.学习散文描写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3、.体会作者不满黑暗现实,向往自由生活以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重点:学习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使学生获得一定的审美感受与体验 2、难点:把握文章的感情基调,体会作者的苦闷矛盾的心理;通过景物的描写,体会作者淡淡的喜悦与哀愁 三、教学方法:传授式和发现式结合 四、教学课时:两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我们没进入这篇课文的学习之前,先让我们一起联想一下我们的眼前

2、出现了一大片碧绿的荷塘,荷花娇艳的盛开着,我国宋代的著名诗人杨万里面对此等美景赞叹道:“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写出了荷花的艳丽的色彩。“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这又写出了荷花的动态。而周敦颐却看到了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高洁品格!.描写同一事物却反差如此之大,这正印证了王国维先生的那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写景是为了抒情,抒什么样的情?抒的是作者自己的主观感情,客观事物都深深地打上了作者主观情感的烙印!. .今天我们就让我们跟随朱自清先生的脚步,去看一看他给我们留下的这一篇优美的散文荷塘月色,看

3、一看他给我们描写了怎样的月色下的荷塘美景,抒发了怎样的独特情怀!接下来请同学们欣赏的是这篇课文的朗读带。. .(二)整体感知:(播放朗读录音,入境,欣赏美感,体味感情。同时布置问题让学生思考.). .同学们可以暂时放下手头的一切闭上眼睛去欣赏一下这篇优美的散文,体味一下作者的感情,并且考虑以下问题: (1).用自己的话把文章复述下来,并确定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依据是什么?. (2).在各部分中划出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播放录音的同时在黑板上板书重、难点字词,录音完后引导同学一起解决。)刚才大家带着我的问题一起欣赏完了本篇课文的优美富有感情的朗读带,感

4、觉怎么样?是不是感情充沛,语言优美啊?听完了录音后,我们开始进入文章的学习。 .首先,我们看一下第一个问题。经过我们的复述以及补充,我们更为完整了解了作者的行踪,请看作者是:带上门出去沿着荷塘是一条小煤屑路观赏荷塘月色看四周推门进去(文章中句子)概括后为出家门.走小路.观荷塘.观四周.回家门. (1段).(23段).(46段).(710段).(板书.圆形) 让学生讨论并完成第二个问题,教师总结.你应该知道在一般的写景抒情散文中写景大都是为了抒情,作者往往表达思想感情不采用直白浅露的方式,说什么“我的感觉怎么样啦”“我的心情怎么样啦”而总是借助于形象,或借景抒情,或咏物抒情,或缘事抒情等等,这些

5、文章中情感是文章的内质和灵魂。境是情境,物是情物,景是情景,事是情事,一切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打上了情感的烙印,作品以此而产生了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学习这样的文章其实重点还要是放在分析作者的情感上。本文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我们的任务也不能脱离这个重点,接下来我们就来挖掘文字背后隐藏的作者的情感。 .在听朗读之前我给你布置的第二个问题,我想你应该已经思考了,现在我们来结合我们刚才划分的层次讨论一下: .学生回答.“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个世界里。.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但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没有。.这真是有趣的事,

6、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补充讲解.讲解:.句放在了本文的开头十分的惹眼,直抒了作者的胸臆,这句被称为本文的“文眼”。那么什么是“文眼”呢?一句话简单地说“文眼”.就是主题思想的聚焦点。一篇文章的“文眼”有时候是一篇文章的题目,有时在一篇文章的开头或结尾等等,这篇文章就是出现在文章的开头,奠定了本文的感情基调内心有苦闷,心绪烦乱。“颇不宁静”是关键词,“颇”字表明程度之深。作者不宁静的心绪是笼罩全篇的。那么作者为什么“不宁静”呢?这就要结合当时作者的社会背景来解释了:.资料.1927年7月正是朱自清思想极

7、端苦闷的时期,“五四”以后,革命斗争深入.,原来曾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的知识阶层也发生分化,有的高升、有的引退、有的堕落、有的前进。朱自清不满黑暗的现实,又没有勇气投入斗争。“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他处于极度的不安之中。关于朱自清当时的思想情况,他的夫人陈竹隐女士有过具体的描述,“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统治了全国。佩弦当时没有找到正确的出路,四顾茫然。”觉得心上的阴影越来越大。他又在苦闷中彷徨了。他知道:“只有参加革命或反革命,才能解决这惶惶然。”但在当时他两条路都没有走,而是采取了逃避的办法。他先前曾说过:“我只是在行为上主张一种日常生活中的中和主义。”他还没能摆脱这种思想,又顾虑着“.妻子儿

8、女一大家,都指生活。”. 作者只是想用超然尘世的中和主义来排遣解脱自己的不安和彷徨。本文可以说是朱自清付诸行动的艺术表现。.句“平常的自己”是怎样的?从上下文中可以得到解释:不自由。白天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都是不想做不想说而有不得不做的。“超出平常的自己”就是说自己是自由的。这是作者的一种去荷塘过程中的一种排遣。排遣了自己的一种不宁静的情绪,心情得以释放。.句“且”字的意思同学们的解释是什么(找同学回答,教师总结)刚才这位同学基本上说出了它的意思,其实“且”在课文中可以理解为“暂且,暂时”的意思,这个字用在这正表现出作者怎样的的心态,是不是一种极欲逃脱现实,但又明知只是暂时解脱、不得已

9、而为之的复杂心态啊,同时“受用”二字也点明了这段的感情基调积极的、解脱之情.句中“但”的效果强烈,热闹的蝉鸣蛙鼓反衬周围环境的寂静和作者内心的寂寞。作者在受用了荷香月色之后,心里又不宁静起来。“什么也没有”极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失落和空虚。 .句中联系上下文是由于这荷香月色不能真正的排遣内心的不宁静,所以才怀古思乡。同时这段中描写的古代江南采莲习俗的热闹、风流、有趣,正反衬出我们现实生活的死寂、冷酷、无趣。“无福消受”可不是作者的凭空的感慨,作者是有的放矢,他用这一句来暗示重新面对现实时的无奈和悲哀。这时作者的心情“又颇不宁静”了。.句大家要注意的是“到底”二字,“到底”表示的意思是经过种种变化后

10、最后的情况。江南是作者的故乡,毕业后作者又曾经在江南的一些地方任教,写下过不少赞美江南的文章。到了清华之后,常表达出思乡之情,“今晚”寻求佳境,意在摆脱“不宁静”的心情,但难以摆脱,身处烦忧,忆往怀旧,想借此超然于现实的重压之外,但这同样是不可能的。与“颇不宁静”遥相呼应。. 总结:.刚才给你分析的是一些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它在不同的部分中出现,代表了作者在不同的路线上的不同感受,在分析的基础上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总结出本文作者的感情线索?作者的感情线索与他的行踪之见存在什么关系呢?请同学思考。(让学生讨论,并找学生归纳总结).明确:由上面分析我们不难把握作者感情的脉博;在现实中(心里颇不宁静)的

11、作者无法排遣心中的苦闷,因而要寻找感情的寄托。“出家门”时作者的心情是不宁静的,文章的第一句作者就说出了这种心情,正是因为作者自己的不宁静心情,所以才夜走煤屑路、游荷塘,去求宁静。文中划出的两句无论是想超出平常的自己,还是暂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都表达了作者对追求宁静的渴望,可以说是求宁静。那么,从刚刚我们分析的文中来看作者找到了没有?在什么地方找到了? 第四句,作者对一切的热闹已经置身事外了,最后不免发出“我什么都没有”的感慨,可以说作者找到了宁静,是在在自然环境的美丽和理想生活的憧憬中作者找到了宁静,但这是暂时的宁静,当作者回到家门,又回到了现实,心中的烦恼依旧。作者又失宁静,第五句和第

12、六句可以看出当时的作者已经是回到了现实,对那片刻宁静已经无福消受了。作者极力描绘了自然的美丽和古代社会的自由快乐,是借以抒发对现实的不满,漫步荷塘是为了排遣在理想与现实的对撞中矛盾的苦闷之情。.不宁静.求宁静.得宁静.失宁静.().().().().同学们注意一下作者的行踪路线呈一个圆形,可以说它是作者的空间之圆;同时他的情感变化也呈一个圆,它是作者的心理之圆,那么无论从这两者的哪一者来看作者最后的位置都回到了原位,同学们可不可以告诉我作者最终能找到他的宁静吗?答案是肯定的,肯定不会。.因为作者又回到了原点。第二课时:(一)分段赏析上节课我们简单的看了一下荷塘月色这篇课文,了解了文章的结构以及

13、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那下面我们这节课我们就一块走进朱自清先生为我们描绘的荷塘月色图,欣赏作者笔下的美景。那下面有请一位同学起来有感情的朗读一下46自然段,其他同学思考一下这三个自然段分别描绘了几幅景色图,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很好,朗读的很有感情。那下面同学们分小组讨论,组织答案下面我们看第四自然段,这一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景色?月色下的荷塘.(顺序:由远及近,自上而下)分别写了荷叶舞女的裙荷花明珠,星星,美人荷香飘渺的歌声荷波凝碧的波痕这里用了许多比喻有什么好处呢?(同学发言)贴切的比喻可以把所要描绘的景物生动、具体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使人产生身临境的感觉,使事物的特征更加鲜明具体,起加深印象的作

14、用。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第五自然段,这一段又是写的什么景色?谁能概括一下呢?荷塘上的月色月光如流水泻在叶子上流动之美淡素朦胧月影像画在荷叶上倩影之美参差斑驳我们看这一段文字描写用了那几个动词?“泻”“浮”“洗”,很好提问:假如把“泻”改成“照”,把“浮”改成“升”,好不好,为什么?解析:当看到“照”字你不会想到流水,而“泻”字唤起了人们对流水的想象,巧妙地写出月光流动轻柔的情态,化静为动,“照”字就显不出这种效果,只有呆板的分。“浮”同样写出一种轻柔的动态,“升”则失之轻柔。讲解:在这里作者用了静态动写的描写,把画面写活了。“月光如流水”“静静地泻”下来,这具有一种恬静的力度美,而青雾则是薄薄地

15、浮起在荷塘里,朦朦胧胧地四处泛散开来,呈现迷茫空朦的景象,一上一下交结在一起,便是成了牛乳和轻纱。大家想象一下,牛乳和轻纱,自上而下的月光,自下而上的轻纱,是不是很美又很形象?. .下面来看一下第六自然段,这又是一幅什么图?荷塘四周月色图这段重点在于写树树树色、树资、树梢远山隐隐约约小路灯没精打采蝉声蛙声热热闹闹从方位、距离、高低几个角度来写,视线由荷塘内部扩展到荷塘四周。树多而密,重重围住荷塘,与前面的“幽僻”相照应,这是总写四周,接着写近处的树色、树姿、远处的树梢上的远山、又回过头写树缝里的灯光、树上的蝉鸣和水里的蛙声,层次分明,富有立体感,再一次展示出清淡朦胧、宁静深远的环境特点。总结:

16、着重写荷塘月色的优美景象。有勾勒,有细描,有渲染,有衬托,灵活多样,井井有条。特别是语言运用得准确生动,有神韵,流露作者淡淡的喜悦与淡淡的哀愁与苦闷。. (二)修辞通读全文,不难看出,文章多出运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那下面老师给大家找出两句话,我们一同来分析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特点?(提示:从感觉入手)1.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渺茫的歌声似的。.2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和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凑着的名曲。 1、.清香(嗅觉)歌声(听觉)两者是相通的,即时新时续,隐隐约约 2、.光影(视觉)名曲(听觉)两者同样是相通的,和谐.这两句是两种感觉的相通,即使用了“通感”的修

17、辞方法。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通感的概念人们在描述客观事物给人的感受时,依据生活的逻辑,把听觉、视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沟通起来,凭借各种感觉的相通,互相映照,互相补充,从而具体表达感受,以增强语言艺术感染力的修辞方法。朱自清.春.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这句话运用了通感的手法。本来花是香的,用嗅觉才能感受到,甜味只有用味觉感受,但是作者将两种感觉互通,以味觉写嗅觉,突破了语言的极限,增强读者的感受。“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也是如此,既然问到了花香,就能感受到树上结满果实的景象。“仿佛”一词既是用了比喻又是用了通感。 1.释义: 幽僻:.蓊蓊郁

18、郁: 踱:.弥望:. 袅娜:.脉脉:. 风致:.斑驳:. 梵婀玲:.一例:. 丰姿:.凝碧: 大意:. 2在下列词语的括号内注音 A.参(.)差(.).差(.)别.参(.)见.差(.)劲.差(.)遣.人参(.) B.脉脉(.)的流水.山脉(.).脉(.)搏 3.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再回答1.2.3.题。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21)不能见一些颜色;(22)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甲.划分层次正确的一项是(.) A. B.(22) C.(22) D.(22) 乙.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层意: 答:_ 丙:对这段话的其他安排顺序,概括得正确的一项是(.) A.由静态写到动态,由近写到远 B.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远写到近 C.由动态写到静态,由近写到远 答案 1.释义: 幽僻:幽深、僻静。.蓊蓊郁郁:草木茂盛的样子。 踱:慢步行走。.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