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1.gif)
![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2.gif)
![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3.gif)
![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4.gif)
![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d1378949128c20bf28566493707ad5c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14 页 共 NUMPAGES14 页2023年最新的杂诗王维9篇杂诗王维(2) 王维杂诗赏析作者:曾晓渊来源:作文评点报中考版2023年第27期 杂 诗 王 维 君自故乡来, 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一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几种情绪的缠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
2、答如流。诗人于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想必,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而是会愣在那儿,傻半天。如果那样,就中了诗人的计,引发一场大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绮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多少诗歌读者在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说什么诗人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心在此可见一斑。这真是不懂艺术
3、,不懂诗歌,把诗歌读肤浅了!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之事?难道生活中的人说话,从来都是心口如一?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时候,都是心口不一造成的。 远离家乡的人,对于家乡的了解总是停留在离开家乡的时刻。离开家乡越久,家乡的变动就越大,而有的人和事变动会令游子高兴,但是也肯定有些变动会让人失落或痛苦。这是每一个离乡背井的人的常识。正因为此,诗人才不敢直接提问那些人和事,而是首先提出一个毫不危险的问题。无论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诗人都会承受得住。而且由于这个问题太过出乎意外,回答者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甚至可能真的没有留意到梅花,那样,诗人还会得到想得到的恶作剧般的快感。 杂诗王维(3) 杂诗王维王维杂
4、诗其二附答案 杂诗 其二(4分) 唐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15、“故乡”一词在起首两句中的迭现,使读者首先感受到的是一个资深游子想知晓“故乡事”的( )心情。(2分) 16、花草本是无情物,可作者对寒梅却情有独钟,可见寒梅寄托着作者( )的情感,运用的表现手法为( )。 (2分) 参考答案: 15急切(2分) 16思乡 借物抒情(融情于物等)(2分) 杂诗王维(4) 杂诗 唐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诗意: 你从故乡来,该知道故乡的事,请告诉我,你来时,我窗前的梅树,是否已经开花。 赏析: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
5、念故乡,自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 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注释: 著花未:开花没有。 杂诗王维(5) 杂诗 王维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简练而形象地表达了游子思念家乡的感情,抒发了主人公对故乡亲人和与风物景色的思念。下面一起来赏读一下吧。 杂诗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1、来日:指动身前来的那天。 2、绮窗:雕饰精美的窗子。 3、著花:开花。 参考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
6、,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多。然而诗不写眷怀山川景物,风土人情,却写眷念窗前寒梅著花未真是于细微处见精神,寓巧于朴,韵味浓郁,栩栩如生。 王维的杂诗历来被认为是一首忧郁的诗歌,认为是因思乡而忧郁。确实,带着一种忧伤的心情来读这首诗,就会有一种浓郁的怀乡之情。 但是这首诗的伟大之处,可能还在于它其实还有另一种情绪在,或者说,诗歌包含了几种情绪的缠结。“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可以是一种脑筋急转弯式的游戏性问答。回答者大概会很自信,会说:当然,有什么问题,你尽管问!但是诗人当然知道,问哪些问题,对方会对答如流。诗人于
7、是反其道而行之,偏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一问不知对方可能回答得出如果这是一个很容易的问题,那么便是相当于自问自答,明知故问。花开不开不因人事,只因气候季节,是一种自然规律。到了时候就会按期开放,这还用问吗可是诗人就这么问了,那么回答者如何回答无非两种答案:开了,或者未开。但直愣愣地回答,会多么无趣呀。 想必,现实生活中的对方不会傻乎乎地直接回答。而是会愣在那儿,傻半天。如果那样,就中了诗人的妙计,引发一场大笑。 因为,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倚窗前的寒梅开不开并不是其真正的关心所在。多少诗歌读者在这里犯了傻乎乎的毛病,说什么诗人对于梅花的欣赏、关心在此可见一斑。这真是不懂艺术,不懂诗歌,把诗歌
8、读肤浅了!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之事难道生活中的人说话,从来都是心口如一其实生活中有趣的时候,都是心口不一造成的。 远离家乡的人,对于家乡的了解总是停留在离开家乡的时刻。离开家乡越久,家乡人事世事的变动就越大越多,而有的人事世事变动会令游子高兴,但是也肯定有些世事变动会让人失落或痛苦。这是每一个离乡背井的人的常识。正因为此,诗人才不敢直接提问那些人事世事,而是首先提问一个毫不危险的话题。无论这个问题的回答如何,诗人都会承受得住。而且由于这个问题太过出乎意外,回答者可能一时摸不着头脑,甚至可能真的没有留意到梅花,那样,诗人还会得到想得到的恶作剧般的快感。 这种快感其实大半是诗人早已预料到
9、的,是诗人计划中应得的心理享受。但是这种提问的效果是暂时性的,因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接下来必然要直面来自家乡的人事变化、世事变化。只是诗歌要让我们真正领略的是,我们要从这一问题的设计来体会诗人内心的复杂性。诗人为什么面对来自家乡的人首先提出的竟是这样的问题是诗人害怕听到来自家乡的某种不利的世事变迁,以此采用这样一种提问,以便推迟片刻,好让自己的心理准备得更为充分一些读者自然可以根据自己的人生经历、经验作多种猜想。而这正是唐诗最为令人叹服的地方,那就是,伟大的唐诗所留的空白,总是那种能够提供给读者最为丰富的想象空间。 就这样诗歌让我们几乎聆听到了诗人内心的激烈跳动。体味了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10、。于是诗歌在有了欢快的显性结构的同时,下面又隐藏着更为冲突、复杂、深沉的深层结构。只是这个深层结构有多深,都留在无边无际的空白中,仰仗高水平的读者自己去建构。 诗歌的空白、深层结构的建构,不是任意的。诗歌虽然到此为止,接下来诗人与对方的交谈内容为何,只能依靠读者自己的经历去填充。但是无论如何填充,这个欢快的表层结构,都对深层结构的填充想象起着界定性作用。 因为既然诗人会如此诚惶诚恐,拐弯抹角地面对家乡人,那么他一定是对来自家乡的人事、世事的变迁不太乐观,也由此表明这个人一定有一番不平坦的人生经历,其家庭、家乡不是那么一帆风顺。否则,他干吗不急着把自己最想问、最关心的问题在第一时刻提出来只有一个
11、心地单纯,少不更事的毛头小子或毛丫头片子,才会有话直说。一个远离家乡的人,如果真的只关心窗前的寒梅,对其他了无兴趣,那么这个人就太绝情绝义了。正因为诗人对家乡的人事世事深深地关心,才会极度害怕其中发生一些令人意外或者不堪忍受的事情。但他又是极其纯净的人,所以才会在紧张之余,去试图超越这种紧张。由此我们欣赏到的正是一个举重若轻,一个经历虽丰富但心地却依然纯净的成熟者的情致。 这是一个非凡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不乏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那么,诗人为什么要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跃然纸上:他是歌咏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风范。更多相关文章推荐阅读:1.王维
12、杂诗翻译赏析2.王维杂诗三首赏析3.王维古诗杂诗三首(选一)4.王维杂诗三首.其二赏析5.唐诗王维杂诗赏析6.王维杂诗翻译7.王维杂诗教案8.杂诗王维9.王维杂诗三首诗意赏析10.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赏析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杂诗王维(6) 王维杂诗全诗解读 全文: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全诗注释 君:对对方的尊称,您。 故乡:家乡,这里指作者的故乡。 来日:来的时候。 绮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寒梅:冬天绽放的梅花。 著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全诗翻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请问您来的时
13、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全诗赏析 杂诗三首其二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
14、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
15、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 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
16、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 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杂诗王维(7) 王维-杂诗
17、 【内容】: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
18、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注释】: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来日:来的那一天。 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 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著花:著(),开放;著花,开花。 【赏析】:诗歌一开头,诗人以近似讲话一样的语气,不加修饰地表现了一个久住他乡异地的人,一旦见到自己家里的亲友,欲知家乡情事分外热烈、急切的心情。 那么,身在异地的异客,最想知道什么样的事呢?最令诗中主人公亲切怀想的却是花窗前那枝梅花开了没有。 用梅花作为繁多家事的借代,不但更加生活化,而且也诗化了最普通的家务事,同时又体现了诗人独钟梅花那种清高超脱的品性。 全诗质朴平淡
19、而诗味浓郁。 杂诗王维(8) 王维 杂诗 杂诗三首其二 唐代/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释】 来日:来的时候。 绮(q)窗:雕画花纹的窗户。 著花未:开花没有著(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译文】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 【鉴赏】 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
20、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王维深谙五言绝句篇幅短小,宜于以小见大、以少总多的
21、艺术特点,将抒情主人公交集的百感一一芟除,只留下一点情怀,将他灵视中所映现出的故乡种种景物意象尽量删减,只留下窗前那一树梅花,正是在这净化得无法再净化的情思和景物的描写中,透露出无限情味,引人生出无穷遐想。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说得颇中肯。 罗宗强先生在论述盛唐诗人善于将情思和境界高度净化时,将王维这首诗与初唐诗人王绩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诗作了比较。两诗的题材内容十分类似。 王维诗写得质朴自然,感情也真挚动人,但诗中写自己遇到故乡来人询问故乡情事,一连问了子侄、栽树、建茅斋、植竹、种桷、水渠、石苔、果园、林花等一系列问题,“他把见到故乡人那种什么
22、都想了解的心情和盘托出,没有经过删汰,没有加以净化。因此,这许多问,也就没有王维的一问所给人的印象深。”通过这一比较,足以显示出“王维是一位在意境创造中追求情思与景物的净化的高手”(罗宗强唐诗小史)。 【写作背景】 王维在孟津住了十余年,久在异乡,忽然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作者强烈的乡思,因此做此诗表达自己强烈的思乡之情。 杂诗王维(9) 王维杂诗赏析 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杂诗由王维创作,被选入唐诗三百首。这是一首抒写怀乡之情的诗。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二首。诗以白描记言的手法,简洁而形象地刻划了主人公思乡的情感。对于离乡游子而言,故乡可怀念的东西很
23、多。 杂诗 作者: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注解】 1.杂诗:写随时产生的零星感想和琐事,不定题目的诗。 2.来日:来的那一天。 3.绮窗:雕刻花纹的窗子。绮,有花纹的丝织品。 4.寒梅:冬天开的梅花。 5.着花未:开花没有着(zhu)花,开花。未,用于句末,相当于“否”,表疑问。 6.选自王右丞集 【韵译】 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事态; 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赏析一: 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本诗信手拈来,自然天成。 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我”,不一定是作者),是一
24、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开头两句,正是以一种不加修饰、接近于生活的自然状态的形式,传神地表达了“我”的这种感情。“故乡”一词迭见,正表现出乡思之殷:“应知”云云,迹近噜,却表现出了解乡事之情的急切,透露出一种儿童式的天真与亲切。纯用白描记言,却简洁地将“我”在特定情形下的感情、心理、神态、口吻等表现得栩栩如生,这其实是很省俭的笔墨。 关于“故乡事”,那是可以开一张长长的问题清单的。初唐的王绩写过一篇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从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斋宽窄、柳行疏密一直问到院果林花,仍然意犹未尽,“羁心只欲问”;而这
25、首诗中的“我”却撇开这些,独问对方: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仿佛故乡之值得怀念,就在窗前那株寒梅。这就很有些出乎常情。但又绝非故作姿态。 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所谓“乡思”,完全是一种“形象思维”,浮现在思乡者脑海中的,都是一个个具体的形象或画面。故乡的亲朋故旧、山川景物、风土人情,都值得怀念。但引起亲切怀想的,有时往往是一些看来很平常、很细小的情事,这窗前的寒梅便是一例。它可能蕴含着当年家居生活亲切有趣的情事。因此,这株寒梅,就不再是一般的自然物,而成了故乡的一种象征。它已经被诗化、
26、典型化了。因此这株寒梅也自然成了“我”的思乡之情的集中寄托。从这个意义上去理解,独问“寒梅著花未”是完全符合生活逻辑的。 古代诗歌中常有这种质朴平淡而诗味浓郁的作品。它质朴到似乎不用任何技巧,实际上却包含着最高级的技巧。象这首诗中的独问寒梅,就不妨看成一种通过特殊体现一般的典型化技巧,而这种技巧却是用一种平淡质朴得如叙家常的形式来体现的。这正是所谓寓巧于朴。王绩的那首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朴质的程度也许超过这首诗,但它那一连串的发问,其艺术力量却远远抵不上王维的这一问。其中消息,不是正可深长思之的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这一句看起来是问家乡的情况,但诗人只是笼统的以“故乡事”来设问,可是问什么好呢诗人心里满腹的问题竟然不知从何问起。于是我们可以想象诗人的踌躇,对方的诧异。“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一问倒令对方感到困惑,不问人事而问物事,这时梅花开没开花想必读者对此也感到突兀。可是正是这样一问,才是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其实诗人的真正目的,哪里是梅花啊。诗人想说的话,想问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对家乡的思念竟在这一个不经意的问题之中。这是诗人留给人们的空白,让读者去想象。 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游子形象。虽然饱经沧桑,却依然超然尘世保持自由心态的精神风致。这样诗人写这一首诗歌的目的也就昭然若揭:他是在歌颂一种虽然饱经沧桑,但永不世故、永葆自由心态的人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商品买卖合同书
- 2025年粤教新版选择性必修2化学上册阶段测试试卷
- 2025年冀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浙教版七年级物理上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2025农资买卖合同协议
- 2025年教科新版七年级生物上册阶段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医用空气压缩机(系统)项目申请报告模板
- 2025年甲基戊烯聚合物项目申请报告模范
- 2025合同模板搅拌站合作协议范本
- 2025年外研版选修历史下册月考试卷含答案
- 小学综合实践《我们的传统节日》说课稿
- 《铝及铝合金产品残余应力评价方法》
- IATF-16949:2016质量管理体系培训讲义
- 记账凭证封面直接打印模板
- 人教版八年级美术下册全册完整课件
- 北京房地产典当合同
- 安庆汇辰药业有限公司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初中英语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 单词默写表 汉译英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 毕业论文-基于51单片机的智能LED照明灯的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