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泰市教育十二五发展_第1页
新泰市教育十二五发展_第2页
新泰市教育十二五发展_第3页
新泰市教育十二五发展_第4页
新泰市教育十二五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泰市教育事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新泰市教育局“十一五”期间,新泰、市始终高度重视教育教育优先发展,不断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深化教育,全市教育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为大力实施科教兴新、强市,全面新泰教育现代化水平,实现全市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大城市建设,根据国家及省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一)指导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和基本原则以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遵循国家中长期教育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确定的基本方略,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创新、促进公

2、平、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按照“质量立教、三教协调、统筹发展、全面提高”的总体思路,认真谋划建设、管理两大课题,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立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科学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为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二)基本原则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充分发挥教育在智力、技术、信息和保障。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拓,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类学校的功能,多出、快出、出好展需要,不断增强教育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能力。质量立教、强教。树立以质量为的教育发展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和办

3、学效益。完善教师教育体系,建设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精良的创新型教师队伍。统筹规划、全面发展。统筹教育的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统筹城乡、区域和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的发展、与稳定,促进教育和谐发展。推进教育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教育体系。推进学校与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区域教育发展的整体和动力。均衡协调、公正公平。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更加注重义务教育的均衡和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认真解决社会关心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使人民群众享有接受更好教育的机会。二、“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目标(一)总体目标瞄准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大城市的目标定位,实施好教育资源优化配置,着

4、力解决好城区义务教育规划布局,提高教育服务功能,城市发展品位;按照新农村建设规划和新型农村社区发展实际,实施好新一轮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尽力缩小教育差距,促进城乡教育发展;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壮大成人教育,促进三教协调发展,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继续深化新课程,强力推进素质教育,学前教育重规范,小学教育促养成,初中教育强基础,高中教育抓,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成功创建省级教育示范市,尽早建成具有较高水平、富有特色的教育现代化强市,率先初步实现教育现代化,确保新泰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保持泰安市乃至全省前列。(二)具体目标1、优化教育总体布局适应建设现代化大城市需要

5、,把基本建设重点转移到城市学校,完成城区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2015 年前,青云城区新建12 处;新建、扩建小学 8 处左右;按照办省级规范化学校标准,新建初中 1 处。结合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规划,合理调整农村中小学布局。业已规划报批的新型农村社区,凡是没有定点小学和的,均要建设 1-2 处规模适度的省级规范化小学和;每个乡镇在驻地设立一处初中学校,规模较小乡镇也可联合设立初中学校,条件须达到泰安市级以上规范化标准要求;逐步限制社区之外的学校及学点。进一步改善农村教育整体面貌,助推发展,在一定时期内保留必要的教新农村建设。2、统筹三教协调发展统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发展规划,实现教育规模

6、、结构、质量、效益不断优化。普及高中段教育,初中生升入高中段的比例达到 95%以上,普通高中与职业高中在校生数量基本达到 55 的要求。做好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衔接。初中以及普通高中开设职业教育课程,提高学生职业技能;积极施行初中后以及普通高中在校生向职业学校分流。实施职成教联动工程,市属职业学校积极进行上挂下联横辐射,带动乡村成人教育学校加快发展。3、义务教育重中之重地位巩固提高“普九”成果。小学、初中适龄和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保持在 100%、99%、95%以上,辍学率控制在 1%以内。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大农村学校投入力度,力争农村学校地级以上规范化学校达到 70

7、%,农村学校同城镇学校达到同标准的办学条件、办学水平、师资力量、教育质量。推进特殊教育健康发展。着眼于教育公平的现实需要,积极推进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强化教师专业知识和技能,打造一支专业化素质较高的全科教师队伍;开展好促进残疾人就业。力争尽快将特殊教育学校创建为省级规范化学校。4、加快发展学前教育教育,所有乡镇街道建成办中儿园,通过省级认定率达到 100%。积极创建省、泰安、,创建率分别达到 30%、70%、100%。新泰市规范化实施农村形成“以实验布局调整。依托社区配套建设高标准,努力发展学校附设、社区,为龙头,乡儿园为骨干,学校附设为主体,其它形式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格局,扩大办园规模

8、,提高保教质量。大力发展全日制,有条件的市直、中儿园举办亲子园。提高适龄儿童入园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到 95%以上,03 岁婴幼儿入园受教育率达到 40%。5、普通高中教育优质发展坚定不移地狠抓教育教学质量。转变培养和质量增长方式,探索低负担高效率的教改,保持教育质量在全省的领先地位。学生不再实行文理分科。学校要充分挖掘各类教育资源,开设选课走班教学丰富多彩的选修课,合理开发和设置校本课程,引导学生的发展。选择,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积极推行学分认定管理。开展研究性学习,加强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意识。6、大力发展职业与成人教育坚持错位发展,创办特色学校

9、。市职业中专要把握我市建设经济文化强市和现代化大城,全力争创“千所市的机遇,强力打造优势专业,建成省级区域性综合实训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示范学校”。青云职业中专以服务农业及现代服务业为特色,大力发展涉农专业和现代旅游服务业,建成山东省优质特色学校。与新矿联合创办技术学院。坚持高起点规划,高,高质量施工,力求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建设标准,服务一流,以良好的形象凝聚教师、吸引学生,为经济文化强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建立和完善社区教育体系。推进农村成人教育中心校向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将乡镇和农科成教中心校建成乡镇社区教育中心、农村党员现代教育中心、资料教结合示范,力争把我市建设成为省级社区教育实验区。实施“

10、农村富民培训工程”,开展农村新增劳动力培训,积极引导受训向非农产业转移。稳步发展民办教育。严格执行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各项规定,对民办学校实行准入和年检制度,促进民办教育协调发展的政策,加强对民办教育的管理和指导,规范办学行为,提高质量和效益。加强电大教育工作。拓宽电大开放式教育招生的位次。,继续保持电大教育在全省名列前茅7、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管理的制度建设。不断完善教师资格认定、招聘录用、培养培训、考核奖惩等管理体系,依法保障教师合法权益,依法管理和建设教师队伍。进一步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 2015 年,全市小学教师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初中教师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均达到 90

11、%,普通高中教师逐年加大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的比例达到 80%以上。比例,职业学校“双进一步充实中青年学科人、骨干教师队伍。到 2015 年,拥有齐鲁名师 3 人、齐鲁名校长 2 人、山东省特级教师 13 人、省级以上教学能手 5 人、国家级骨干教师 20 人,建设一支素质精良的骨干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聘用制,依法理顺教师管理体制。完善新教师招聘录用机制,每年补充教师数与自然减员数大体相当,重点向农村学校倾斜,促进教师队伍结构调整,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8、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推进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完成 15 处乡镇初中的新建、扩建和改造任务,完成 2000年

12、前建设的农村校舍的加固维修工作,增强抵御的能力,办好让人民群众放心的学校。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把教育信息化作为全市办学条件建设的重点,完善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所有学校建成校园网并与互联网相连,接入教育城域网,配足配齐必要的网络设备和技术。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加强网络教学建设,建立数字馆和虚拟,构建网络环境下教育教学新模式。加强计算机教室和多教室建设,2012 年前完成“班班通”建设任务,专任教师达到人手一机,达到省级“教育示范市”标准。实施教育教学装备标准化建设工程。以实验教学仪器和资料配备、探究、通用技术、综合实践活动室、体育卫生与艺术设备、学校场地标准化等建设为重

13、点,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教学装备水平。进一步加强管理,提高各类设备、器材使用率,推广使用“超市”管理模式。9、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德育首要地位。努力践行价值体系,突出行为养成、道德认知、情感体验和等教育重点,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认真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开足全部规定课程;科学安排学生学习、生活、锻炼,增强学生体质,减轻课业负担。继续深化新课程。实施三级课程管理,提高中小学薄弱学科教学质量;开全开好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制定实施特色高中课程

14、方案;合理开发校本课程,积极促进特色学校发展。三、“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措施(一)以加大投入为前提,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1、加大投入力度。进一步完善“以县为主”教育管理体制,健全以投入为主、多筹集教育经费的体制。市乡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把教育作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予以优先保障。认真“三个增长”要求,提高财政并保持稳定增长。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的,2、多筹集教育经费。依法加强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的征收,专项用于教育事业,及时足额拨付。土地出让收入和公益金安排一定比例用于教育。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途径,完善财政、金融和土地等政策,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捐资、出资办学。完善捐赠教育激励机

15、制企业、个人教育公益性捐赠支出在所得税税前扣除规定。按规定免收涉及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的行政事业性和性基金,免收或减免经营服务性。3、完善投入机制。进一步强化各级提供公共教育服务职责,完善各级教育经费投入机制,保障学校办学经费的稳定来源和增长。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中央和地方各级共同负担的投入体制,切实提高保障水平。非义务教育实行以投入为投入、筹措经费主、受教育者合理分担培养成本、其他多种筹措经费的机制。学前教育建立社会举办者投入、家庭合理负担的机制。普通高中实行以财政投入为主、其他为辅的机制。中等职业教育实行、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力量依法筹集经费的机制。加强经费管理,进一步完善“校财

16、局管”机制,提高使用效益。4、实施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校舍全部重建或改造。加快实验、实训用房建设,改善实施素质教育的物质条件。加快学生生活用房以及“211” 工程(两热一暖一厕)建设,改善师生生活环境。加动场地建设,全部消按时完成达标灭不配套学校。认真新泰市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确保所有建设任务。全市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基本达到省颁办学条件基本标准,教育装备达到省装备“”类标准。5、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制定切实可行的电教费、教育费的管理、使用和监督制度,确保电教费、费真正用于教育信息化建设。加大互联网和教育城域网建设力度,确保所有学校实现网络。加

17、强多教室建设,中小学所有教室全部实现“班班通”。6、健全学生资助体系。逐步对农村家庭经济和城镇低保家庭接受学前教育予以资助;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寄宿生生活标准;完善普通高中和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完善国家助学(二)以素质教育为机制,做好生源地信用助学工作。,全面提高育量1、德育为先,育人为本。全面党的教育方针,坚定正确的办学方向,努力解决好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认真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加强国情教养成教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传统教育和育、国防教育;加强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校风、教风、学风建设,形成

18、积极向上、充满的校园文化。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全员育人导师制、班教导会制度和教书育人“一岗双责”考核制度,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完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机制,加强校外教育建设,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2、规范办学,全面发展。牢固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质量观,切实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全课程,开足,重视实践环节教学,重视技能培养和能力转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认真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尊重和爱护学生,不划分重点班与非重点班,不加班加点,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积极开展“办学生喜欢的学校”活动,开设学生

19、喜欢的课程,培养学生喜欢的教师,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创造学生喜欢的环境。3、凸显个性,彰显特色。深入开展“亿万青少年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多样化的体育活动,积极推动全员参与式体质健康达标运动会,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重视活动课教学与学校文化建设的沟通与融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观察、思考,切实发挥校园活动独特的育人功能。不断丰富学校节日文化,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为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积极开发艺术欣赏课程,让学生接受高雅艺术的熏陶。注重培养学生科技素养,创新开拓能力。认真开展“素质教育质量效益双高工程”,遵循规律办教育,依靠科学抓质量,通过创新找出路,积极创建泰安市小学“双百”示范校、初中“双

20、 50 强”发展提高校,努力走出一条“内涵发展、规范办学、质量立校、特色建设的根基。”的发展道路,夯实经济文化强市4、创新培养模式,推进课程。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深入推进教学,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推动研究性学习,加强实践教学,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大胆质疑,着力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发和建设符合课改要求的课程资源体系,建立具有选择性、开放性、拓展性、灵活性的课程结构。有效利用本地资源,组建富有特色的社团组织,开发独具的校本课程。大力推进经典诵读活动,通过评

21、选书香教师、书香学生、书香家庭,推进读书活纵深开展。以教学质量的提高为,深度推进课堂教学,打造具有新泰区域特色的“高效课堂”,积极开展“课堂”、小学“课堂”、初中“智慧课堂”、普高“效率课堂”和职高“技能课堂”的研讨活动。完善“片区教研”协作机制,积极实行资源共享,把“以学定教”的教学具体化,构建“学案导学”理想课堂的基本范式,全面提高课程实施水平。(三)以强教为,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德建设,夯实教师专业发展基础。以“勤勉踏实的治学精神,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教书育人的杰出楷模”为主线,以提高教师的师德水平、人文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为重点,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每两年举行一次师德标兵、师德先

22、进集体评选活动,组织特级教师、优秀教师、师德标兵事迹展览或巡回,大力弘扬模范教师。倡导爱岗敬业的社会责任、严谨笃学的治学态度、奋发进取的创业精神和淡泊名利的道德情操,引导广大教师努力成为具有教育智慧的学者,成为修养的楷模。完善师德考评制度,把师德表的首要依据,实施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现作为教师、职务聘任和评优2、完善教师继续教育体系,搭建教师专业成长。实施教师教育建设工程,加中心建设力度,全力建成 100 个省级高水平教师培训中心之一。拓宽教师学历大市和专题培训,研究、指导和引领功能,形成教师继续教育的多元。利用山东省教师研修等时机,努力抓好教师继续教育,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利用好新泰教研网,形

23、成优质高效、实时、促进区域教师专业发展的研修。丰富教师研修资源,积极推动“网上教研”,建立全员参与、引领、团队合作的教师学习,构建校内校上网下多种研修模式有机结合的教师继续教育络。师训管理模式和内容形式,探索校本研修的基本内容、活动方式和管理办法,逐步形成符合实际的校本研修模式。通过校本研修、在职进修、岗位练兵、专业考核、大型教科研活动以及选送优秀参加国家、省级培训等途径,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设立学科教学,锻炼骨干教师团队,通过“团队示范校”模式,发挥带动孵化作用,推进名师梯队建设。继续深入推进递进式境,使优秀培养工程,加大对优秀的力度,为他们创造更好的研究条件和工作环的地位和价值得到尊重和

24、体现,形成有益于成长和脱颖而出的良好机制。3、强化学校管理质量意识,精心打造优秀管理团队。进一步完善校长负责制,实行校长目标责任制和年度工作考核制。建立责任制度,教育包年级、包学协作互动等制科、包班级具体责任,工作实绩与奖惩挂钩。建立健全校际结对互助、度,积极探索“式评价”等模式,不断缩小校际教育管理差距。开设中小学校长,促进学校之间的交流,全面教育管理水平。4、重视课题研究,发挥教育科研的引领、支撑功能。坚持教育科研服务于教育行政决策、服务于教育教学实践、服务于教师队伍建设“三服务”方针,进一步改进教育科研的方式方法,树立“问题即课题、行动即研究、成长即成果”的科研理念,抓实课题研究,不断增

25、加教育科研对提高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质量的贡献率。定期组织各种综合性教科研活动,通过师成长搭建、学术、名师展示以及优质课、案例、课件、评比等系列活动,为教,不断壮大科研型教师群体。“十二五”期间,全市省、地级课题数列泰安市前列。(四)以创新为动力,不断增强教育发展1、继续完善教育管理体制。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在市级政发展教育的积极性。健全“府主要责任的同时,充分调动乡镇方协作”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形成统筹、社会参与、多、学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共同参与办学、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格局。坚持“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完善民办学校准入制度,依法

26、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管理,进一步规范办学秩序,促进民办教育健康有序发展。2、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探索多元化用人机制,推进管理体制创新;继续实行新教师公开招考制度,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形成的激励机制,促进师资队伍配置均衡合理。继续提高教师待遇,坚持“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分配原则,坚持向一线教师、骨干教师倾斜,进一步完善重实绩、重贡献的考评和激励机制,健全以岗位为重点的绩效工资制度。建立和完善校长、教师岗位交流制,探索各级各类示范性学校的优秀教师到薄弱学校任教的机制,进一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3、进一步完善教育选拨任用机制,增强教育。完善校长任职条件和任用办法,校长选拔任用制度,促进校长专业化,推行校长职级制。积极推行教育竞争建上岗等制度,为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进入管理团队打造展示的。普通中小学及立家长校通过推进,探索建立由、社区和有关专业等组成的学校管理组织。中等职业学化办学等形式,建立在指导下,行业企业、社会中介组织参与,学校自主办学的职业学校合作治理制度。扩大普通高中及中职学校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资源配置、人事管理、合作办区服务等方面的权。(五)以加强为保障,促进教育环境不断优化1、强化组织。各级要切实加强和改善对教育工作的,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政科学发展观的一项基本要求,切实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