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_第1页
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_第2页
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_第3页
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_第4页
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8 页 共 NUMPAGES8 页2023年最新的饮酒陶渊明15篇 陶渊明的饮酒全文: 饮酒结庐在人境 作者: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的饮酒教学设计: 一、 教学设想: 1. 朗读作为基础; 2. 品析欣赏作为难点; 3. 写、说作为语言积累的途径和正确价值观和积极人生态度形成的导向。 二、 教学过程: 1. 导入:同学们,你们还记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吗,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2. 陶渊

2、明以歌咏田园生活为主,后世称他为田园诗人。归园田居就是一首表现诗人的闲适生活田园诗,其实他29岁就踏上仕途,但四十一岁那年的秋天,被封为彭泽县令的他,因深恶痛绝官场的腐败与黑暗,又不愿与其同流合污,更是无能为力,才当了80多天的县太爷的他选择了逃避,毅然辞官归隐。虽然当时有点愤而不平,但是当来到那片贫瘠却诚实的田园时,住进被鸟语花香包裹的小屋时,看见篱笆旁的数朵菊花时,他的心怀慢慢旷达了,于是一篇篇脍炙人口的诗从他笔下流淌了出来,下面我们一起学习他的另一首诗饮酒。 3. 过渡:朗读、背诵是学习诗歌最基本的内容。由于诗歌感情充沛,语言富于音乐美,所以要通过读来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下面学习读。

3、(一)、读节奏、重音、情感。 1、听录音,划节奏,再读。 2、再听录音,圈重点。再读。 3、齐读,读出感情。 过渡:诗是讲究意境的,有人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中有情”,那么读诗时,需要一种“猜测”的穿透力,通过画面的表面的呈现,找出它背后隐藏的画面,以及它背后的深层意蕴即弦外之音。下面请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教学板块二的学习:悟。讨论思考: 1. 找出诗中描绘了那些画面; 2. 以诗中画面为参照物,想象它背后还隐藏着哪些丰富的画面;(最好用描写的语言) 3. 通过这些画面悟出作者写这些画面的弦外之音(言此意彼)是什么或给读者什么启迪 二、悟(讨论) 过渡:通过以上的朗读、想景悟情我们体会到了作

4、者“心静自然美”的人生真谛。感受到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的情怀。但我们回过头来一看,觉得作者独具的艺术匠心跃然纸上,作者开始心态似乎有点反常,虽然居住在“结庐”,但无“车马喧”的感觉,但继续再看,心中的疑惑解开了,原来他是“心远”的原因。 其实我们学过陋室铭,意境也很相似,但句式对称整齐,。我们能不能用对称的句式将本文的意境再写一写。 三、写 下面是一同学习作:官不在高,为民则可;权不在多,为君则行。斯是结庐,惟吾心远。绿藤上篱笆,菊香沁人心。谈笑有良民,往来无奸臣。可以观山景,闻鸟鸣。无谗言之乱耳,无官文之劳形。唐代柳宗元,晚清龚自珍,陶潜云:何喧之有 过渡:我们知道学诗不仅要学会读、悟,其实背诵

5、默写也不可忽视。那么你能不能将这篇课文背诵默写(单独背,一人上台默写。其余的用本子默写。) 四、说 过渡:饮酒是一组五言古诗,大都表达了陶渊明酒中的乐趣和对人生的感慨。其实酒不管是古代,还是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都有很大的市场,上至达观贵人,下至贫民百姓,有的人或借酒浇愁、或借酒助兴、或借酒交友、或借酒抒发情感等。那么你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故事 (请同学说故事) 酒虽然闻起来香,喝起来醇,但是如果把握不好,就会吞噬灵魂,危机生命那么你可不可说一句有以“酒”为话题的或格言,或俗语或听到的歌词来让我们一起或感受一下当时的气氛,或从中吸取教训。 请争先恐后继续按以上的句式说话。 小结:不管是写,还是说,我感

6、觉同学们的语言非常丰富,有刻意从书本中学来的,有无意从茶余饭后听来的。总之,只要我们留心,我们的语言就会丰富多彩。同时我们也是否从饮酒中有所感悟:吃了三餐,高兴了不要失态,忧愁了不要乱饮。因为生活给予每个人的东西是不一样的,而幸福的含义却相同,谁接受了生活的给予,谁就把握了生活的幸福。 饮 酒 陶渊明 一:读 结庐 无喧 二:悟 三:写 四、说 心静 美好 饮酒陶渊明(15) 【篇一】陶渊明饮酒赏析高中诗歌鉴赏题相关材料汇总2 高考语文诗歌形象鉴赏题的答题技巧高考复习指导(高三) 鉴赏诗歌的形象”是高考考纲中明确规定的一个考点,也是历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一个常考点。分析诗歌的形象对于理解诗歌的内

7、容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及思想情感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诗歌中的形象具体来说可分为三类人物形象、景象和物象。我们结合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来详细论述这三类形象的特点及答题技巧。诗歌中的人物形象通常是抒情主人公自我的形象。因此,在鉴赏这类形象时要做到知人论世,关注诗人的背景。如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写这首诗时,当时在武攸宜幕府担任参谋,随同出征。武为人轻率,少谋略。次年兵败,情况紧急,陈子昂请求遣万人作前驱以击敌,武不允。稍后,陈子昂又向武进言,不听,反把他降为军曹。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幽州台,慷慨悲吟,写下了这首诗

8、歌。了解了诗歌的写作背景,便不难分析诗歌中所塑造的诗人自我形象本诗在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中,塑造了一位忧国忧民、胸怀大志、孤独的怀才不遇的封建士大夫的形象。 此外,对于鉴赏人物形象题的答题步骤,有以下三步(1)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来概括诗歌塑造了什么形象。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有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的形象;心忧天下、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矢志报国、慷慨愤世的形象;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的形象;献身边塞、反对征伐的形象等。考生在平时复习时,应对这些形象做些积累。(2)结合诗句中相关的语句具体分析这一形象的特征,概括时应忠于原文,不可臆造。(

9、3)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或诗歌的创作背景分析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对诗歌表情达意所起到的作用。以寻陆鸿渐不遇为例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来每日斜。 分析“陆鸿渐”这一形象,可按照上述的三个步骤来做答陆鸿渐是一个寄情山水、不以尘事为念的高人逸士形象(步骤一)。前四句通过对陆鸿渐幽僻、高雅的隐居之地的景物描写,表现了他的高洁不俗。最后两句通过西邻对陆鸿渐行踪的叙述,侧面烘托了陆鸿渐的潇洒疏放(步骤二)。作者通过陆鸿渐这一形象的塑造表现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步骤三)。 鉴赏诗歌形象应注意以下两点 1了解传统的审美习惯 要做好诗歌鉴赏

10、题,应了解传统审美习惯,主要有下列几点 (1)望月怀远,如李白的静夜思、杜甫的望月、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2)伤春悲秋,或因见秋而思乡。如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芒,秋来处处割愁肠。 (3)见流水则思年华易逝。如苏轼看大江东去而叹人生如梦。 (4)折柳送别。如柳永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其间缠绵悱恻的别离之情,给人以悠长的回味。 (5)闻雁思归。如王湾次北固山下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6)听梧桐而心悲凉。如白居易长恨歌秋雨梧桐叶落时,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等等。 2抓意象的特殊内涵 (1)以冰雪的晶莹比喻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唐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2)以折柳表惜别。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李白忆秦娥)-西安灞陵桥的两边长满垂柳,而灞陵桥是首都的门户,这里是送别的地方,在灞陵桥折柳送别特别能表达伤离别的情感。 (3)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桥边已长满杂草野花,乌衣巷已失去了昔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