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导学案 解析版)_第1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导学案 解析版)_第2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导学案 解析版)_第3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导学案 解析版)_第4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第三册 9.1 电荷(导学案 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品文档 精心整理精品文档 可编辑的精品文档第九章静电场及其应用9-1电荷一、学习目标1.知道自然界中的两种电荷及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规律,知道电荷量的概念及电荷量的单位.2.理解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知道使物体带电的三种方式.3.掌握电荷守恒定律.4.知道元电荷的概念,掌握元电荷的值二、学习过程【问题探究】(1)如图所示,取一对用绝缘柱支持的导体A和B,使它们彼此接触起初它们不带电,贴在下部的金属箔片均是闭合的把带正电荷的物体C移近导体A,金属箔片有什么变化?这时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金属箔片是否闭合?再让A和B接触,又会看到什么现象?(2)带正电的物体A与不带电的物体B接触,使物体B带上了

2、什么电荷?在这个过程中电荷是如何转移的?【答案】(1)C移近导体A,A、B下部的金属箔片都张开;金属箔片仍张开,但张角变小;A、B接触,金属箔片都闭合(2)正电荷,在这个过程中,有电子从物体B转移到物体A.【知识点1】一、电荷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1自然界中有两种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2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3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叫作电荷量,用Q或q表示。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简称库,符号是C。正电荷的电荷量为正值,负电荷的电荷量为负值。4摩擦起电:当两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互相摩擦时,一些受束缚较弱的电子会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于是,原来电中性的物体由于得到电子而带负

3、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则带正电5感应起电:当一个带电体靠近导体时,由于电荷间相互吸引或排斥,导体中的自由电荷便会趋向或远离带电体,使导体靠近带电体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离带电体的一端带同种电荷,这种现象叫作静电感应利用静电感应使金属导体带电的过程叫作感应起电例题1、关于摩擦起电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现象使本来没有电子和质子的物体中创生了电子和质子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同种电荷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质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答案】C【详解】A摩擦起电现象的实质是电子的转

4、移,而不是电荷的创生,故A错误;B两种不同材料的不带电绝缘体互相摩擦后,同时带上等量异种电荷,故B错误;C丝绸摩擦玻璃棒时,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玻璃棒因质子数多于电子数而显正电,故C正确;D摩擦起电是摩擦导致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形成的,故D错误。例题2、如图所示,两个不带电的导体A和B,用一对绝缘柱支撑使它们彼此接触。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A此时A带负电,B带正电B此时A带正电,B带正电C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仍都张开D先把A和B分开,然后移去C,贴在A、B下部的金属箔都张开【答案】D【详解】AB 把一带负电荷的物体C置于附近,

5、由于静电感应,此时A带正电,B带负电,AB错误;C移去C后,由于电荷间的相互作用,重新中和,达电中性状态,两金属箔均闭合,C错误;D先把AB分开,则A带正电,B带负电,移去C后,电荷不能再进行中和,两金属箔仍然张开,D正确;【问题探究】(1)在摩擦起电过程中,一个物体带上了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上了负电荷,该过程是否创造了电荷?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会增多或减少吗?(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任意的吗?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是41019 C吗?(3)电子和质子就是元电荷吗?【答案】(1)摩擦起电的过程并没有创造电荷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是任意的,它只能

6、是1.601019 C的整数倍由于41019 C是1.601019 C的2.5倍,所以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是41019 C.(3)元电荷是最小的电荷量,不是实物粒子;电子和质子是实物粒子,不是元电荷【知识点2】电荷守恒定律 元电荷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灭,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2电荷守恒定律的另一表述是: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3元电荷:最小的电荷量,e1.601019C,由密立根测得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都是e的整数倍4比荷:带电粒子的电荷量与其质量的比值例题3、下列关于起电

7、的说法错误的是()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D物体带电量不可能是【答案】D【详解】A不管是何种起电方式,都要遵循电荷守恒定律,选项A正确,不符合题意;B摩擦起电时,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选项B正确,不符合题意;C摩擦和感应都能使电子转移,只不过前者使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而后者则使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选项C正确,不符合题意;D因为4.010-171.610-19

8、=250,则物体带电量可能是4.010-17C,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例题4、有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A、B,其中A带的电荷量为Q,B不带电。若将两个小球接触后再分开,A带的电荷量变为()A0BCD【答案】B【详解】由题意知A带的电荷量为Q,B不带电,接触时满足先中和,再均分原理,可得两个小球接触后再分开,A带的电荷量变为,故B正确,ACD错误。 跟踪训练:有三个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B、C,其中小球A带有的正电荷,小球B、C不带电。现在让小球C先与小球A接触后取走,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后分开,最后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分开,最终三个小球的带电荷量分别是多少?【答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

9、分别是:510-6C,7.510-6C,7.510-6C【详解】当小球C和A接触后,A、C球带电为Q1=Q2=210-52C=1.010-5C再让小球B与小球A接触,此时A、B带电为Q2=Q12=110-52C=510-6C再让让小球B与小球C接触后,此时B、C带电为Q3=110-5+0.510-52C=7.510-6C所以最终A、B、C三小球的带电量分别是:510-6C,7.510-6C,7.510-6C【知识点3】验电器的两种应用方式及原理1带电体接触验电器:当带电的物体与验电器上面的金属球接触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与金属球相连的两个金属箔片带上同种电荷,因相互排斥而张开,如图甲

10、2带电体靠近验电器:当带电体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带电体会使验电器的金属球感应出异种电荷,而金属箔片上会感应出同种电荷(感应起电),两个金属箔片在斥力作用下张开,如图乙例题5、当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金属箔片张开。对上述实验分析正确的是()A金属箔片所带的电荷为正电荷B金属箔片的起电方式是感应起电C金属箔片张开的原因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D金属箔片与金属球带异种电荷【答案】C【详解】ABD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用带负电的橡胶棒和不带电的验电器接触的带电方式叫接触起电,且验电器整体即金属球、金属杆、金属箔都带负电,故ABD错误;C电荷间的相互作用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

11、相互吸引,橡胶棒和验电器金属球接触后,两个金属箔片均带负电相互排斥,故金属箔片张开,故C正确。例题6、如图所示,带正电的小球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验电器的两金属箔片()A张开、都带正电B张开、都带负电C不张开、不带电D不张开、带异种电荷【答案】A【详解】当带正电的小球靠近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时,由于静电感应,使得金属箔片中的自由电子移动到金属球上,从而两金属箔片带正电,相互排斥张开,故选A。 9-1电荷 作业班级: 学号: 姓名: 一、选择题1关于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擦起电说明机械能可以转化为电能,也说明通过做功可以创造出电荷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

12、带正电,是因为丝绸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玻璃棒上C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D感应起电说明电荷可以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答案】C【详解】A摩擦起电是电荷的正、负电荷分离,并没有创造出新的电荷,A错误;B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丝绸对电子的束缚能力强,玻璃棒上的负电荷转移到了丝绸上,B错误;CD接触带电才会使电荷从带电的物体转移到原来不带电的物体;而感应起电可以使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C正确,D错误。故选C。2关于物体的带电荷量,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可以为任意实数B不带电的物体上,既没有正电荷也没有负电荷C摩擦起电过程

13、,是靠摩擦产生了电荷D物体带电+1.6010-9C,这是因为该物体失去了1.01010个电子【答案】D【详解】A物体所带的电荷量不能为任意实数,只能为元电荷的整数倍,A错误;B不带电的物体,并不是没有正、负电荷,而是正负电荷一样多,没有多余的电荷,B错误;C不同的物质对电荷的束缚本领不同,物体发生摩擦的过程中,只是电荷发生了转移,并没有产生新的电荷,C错误;D正电荷不能随便移动,电子容易移动,由于一个电子带电量为1.610-19,因此物体失去了11010个电子,D正确。故选D。3某同学做静电感应实验,步骤及结论如下: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用手触摸甲

14、球;手指移开;移开乙球;甲球带正电;甲球不带电;甲球带负电。下列操作过程和所得结论正确的有()ABCD【答案】A【详解】AD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此时用手触摸甲球,由于静电感应,甲球带正电,当手指移开之后,甲球所带正电荷确定无法移走,此时移开乙球,从而甲球带正电,A正确,D 错误;BC把不带电的绝缘导体球甲移近带负电的绝缘导体球乙,但甲、乙两球不接触;用手触摸甲球,此时由于静电感应,甲球带正电,移开乙球后,甲球所带正电荷回到大地,使甲球不带电,在手指移开后,甲球确定不带点,BC错误。故选A。4使带电的金属球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验电器的箔片张开,如下

15、图表示验电器上感应电荷的分布情况正确的是()ABCD【答案】B【详解】由静电感应特点可知,近端感应出异种电荷,远端感应出同种电荷,ACD错误, B正确。故选B。5和是原来都不带电的物体,它们互相摩擦后带的正电荷。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A在摩擦前和的内部没有任何电荷B摩擦的过程中电子从转移到了C在摩擦后一定带的负电荷D在摩擦过程中失去了个电子【答案】C【详解】A摩擦前M和N的内部都带电荷,且正电荷和负电荷数目相等,故对外不显电性,故A错误;BC互相摩擦后M带1.610-19C正电荷,说明失去了负电荷,故电子从M转移到了N,则N带1.610-19C的负电荷,故C正确,B错误;D M在摩擦过程中失去

16、n=qe=1.610-10C1.610-19C=109 个电子,故D错误。故选C。6如图,将带正电荷Q的导体球C靠近不带电的导体。若沿虚线1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QB;若虚线2将导体分成A、B两部分,这两部分所带电荷量分别为QA和QB。则()AQAQB、QAQBBQAQB、QA=QBCQAQB、QAQBDQA=QB、QA=QB【答案】D【详解】根据静电感应现象可知,导体近端感应负电荷,远端感应正电荷,即QA和QA为正电,QB和QB为负电;导体原来不带电,只是在C的电荷的作用下,导体中的自由电子向B部分移动,使B部分有多余电子而带负电;A部分少了电子而带正电。根据

17、电荷守恒可知,A部分转移的电子数目和B部分多余的电子数目是相同的,因此无论从哪一条虚线切开,两部分的电荷量总是相等的,即QA=QBQA=QB,ABC错误,D正确故选D。7导体A带电荷量为5q,另一完全相同的导体B带电荷量为-q,两导体接触后再分开,则导体B带的电荷量为()A-qBqC2qD4q【答案】C【详解】带异种电荷的相同导体,接触后再分开,电荷先中和,剩余的再平分,故分开后各带电2q,ABD错误,C正确。故选C。8如图所示,用绝缘支柱固定的两不带电金属导体P和Q彼此接触,将一带正电的小球O移近导体P后,先把P、Q分开,再移走O,关于P、Q电性的说法正确的是()AP带正电,Q带负电BP带正

18、电,Q带正电CP带负电,Q带正电DP带负电,Q带负电【答案】C【详解】将一带正电的小球O移近导体P后,由于静电感应,P的左端带负电,Q的右端带正电;然后把P、Q分开,则P带负电,Q带正电,再移走O,P、Q上的电荷不发生变化,仍然是P带负电,Q带正电。故选C。9如图所示,用起电机使金属球A带上正电,靠近不带电的验电器B,则()A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验电器金属箔片带上了正电B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正电C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因为整个验电器都带上了负电D验电器金属箔片不张开,因为球A没有和B接触【答案】A【详解】把一个带正电的物体A,靠近一个原来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小球,验电器

19、的金属小球由于静电感应,会带上负电荷,金属箔片会带上等量正电荷,所以验电器的金箔片由于静电斥力会张开,而整个验电器不带电,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一个验电器由于带了负电而使金属箔张开了一定的角度。若用一根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验电器金属箔的张角()A变小B变大C不变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答案】A【详解】不带电的绝缘金属棒接触验电器的金属小球时,有一部分电荷转移到金属棒上,使验电器的带电量减小,因此金属箔的张角变小。故选A。二、非选择题11如图所示,A、B、C是三个安装在绝缘支架上的金属体,其中C球带正电,A、B两个完全相同的枕形导体不带电。试问:(1)如何使A、

20、B都带等量正电?(2)如何使A、B都带等量负电?(3)如何使A带负电B带等量的正电?【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见解析【详解】(1)使A、B都带等量正电有两种方法:将C先与A(或B)接触,然后移走C,将AB接触后再分开,则AB将都带等量正电;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把A与B分开后再用手摸一下B,则B所带的负电荷就被中和,再把A与B接触后再分开,A和B就带等量正电荷。(2)使A、B都带等量负电有两种方法:把AB紧密靠拢,让C靠近B,则在B端感应出负电荷,A端感应出等量正电荷,再用手摸一下A或B,则A所带的正电荷就被中和,而B端的负电荷不变,移去C以后再把A与B分开,则A和B就带等量负电荷;A、B导体彼此接触,将带正电的C移近B,则由静电感应可知,B端会感应出负电,则A端出现正电荷;将AB分开后将C移走,A带正电,B带负电,然后将A接地,从大地上来的负电荷将中和A带的正电荷,再断开A的接地,将A与B接触后分开,则AB将都带等量负电。(3)让A与B接触,将导体C靠近A端,则由静电感应可知,A端会感应出负电,则B端出现正电荷,根据电荷守恒定律,则A端带负电,B端带等量的正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