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1.gif)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2.gif)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3.gif)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4.gif)
![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de8e8bdbbbea1b590867a4bc8b5dcd7d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 104 -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设单位: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点:XX县XX镇XXXX底可研报告编制时间:二一三年十二月目 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374394045 第一章 总论 PAGEREF _Toc374394045 h - 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46 1.1 概述 PAGEREF _Toc374394046 h - 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47 1.2 研究
2、结论 PAGEREF _Toc374394047 h - 1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48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 PAGEREF _Toc374394048 h - 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49 2.1 项目建设背景 PAGEREF _Toc374394049 h - 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0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374394050 h - 3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1 第三章 建设条件 PAGEREF _Toc374394051 h - 12
3、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2 3.1 项目区概况 PAGEREF _Toc374394052 h - 1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3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53 h - 16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4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 PAGEREF _Toc374394054 h - 2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5 4.1 市场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55 h - 22 - HYPERLINK l _Toc3743
4、94056 4. 2 项目产品的市场定位 PAGEREF _Toc374394056 h - 28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7 4.3 市场营销 PAGEREF _Toc374394057 h - 28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8 4.4、市场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58 h - 30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59 4.5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374394059 h - 3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0 第五章 建设方案 PAGEREF
5、_Toc374394060 h - 3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1 5.1 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PAGEREF _Toc374394061 h - 3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2 5.2 技术方案 PAGEREF _Toc374394062 h - 35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3 5.3 设备方案 PAGEREF _Toc374394063 h - 6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4 5.4 土建工程方案 PAGEREF _Toc374394064 h - 67 - HYPERL
6、INK l _Toc374394065 5.5 实施进度安排 PAGEREF _Toc374394065 h - 6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6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 PAGEREF _Toc374394066 h - 7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7 6.1 环境影响 PAGEREF _Toc374394067 h - 7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8 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 PAGEREF _Toc374394068 h - 7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69 6.3 运营期
7、环境污染防治措施 PAGEREF _Toc374394069 h - 74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0 6.4环保评价 PAGEREF _Toc374394070 h - 75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1 第七章 节能影响评价 PAGEREF _Toc374394071 h - 76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2 7.1 能耗指标及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72 h - 76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3 7.2 节能措施 PAGEREF _Toc374394073 h
8、 - 77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4 第八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 PAGEREF _Toc374394074 h - 7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5 8.1 组织机构设置 PAGEREF _Toc374394075 h - 7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6 8.2 各机构主要职责: PAGEREF _Toc374394076 h - 7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7 8.3 建设工程管理措施 PAGEREF _Toc374394077 h - 80 - HYPERLINK l _To
9、c374394078 8.4组织机构及劳动定员 PAGEREF _Toc374394078 h - 80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79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PAGEREF _Toc374394079 h - 8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0 9.1 投资估算依据 PAGEREF _Toc374394080 h - 8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1 9.2 投资估算 PAGEREF _Toc374394081 h - 8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2 9.3 资金筹措与年度使用 P
10、AGEREF _Toc374394082 h - 83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3 9.4 融资方案 PAGEREF _Toc374394083 h - 83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4 第十章财务评价 PAGEREF _Toc374394084 h - 85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5 10.1 财务评价说明 PAGEREF _Toc374394085 h - 85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6 10.2 销售收入估算 PAGEREF _Toc374394086 h - 86 - H
11、YPERLINK l _Toc374394087 10.3 成本费用估算 PAGEREF _Toc374394087 h - 87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8 10.4 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所得税及利润 PAGEREF _Toc374394088 h - 88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89 10.5 项目盈利能力 PAGEREF _Toc374394089 h - 8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0 10.6 项目偿债能力 PAGEREF _Toc374394090 h - 89 - HYPERLINK l _To
12、c374394091 10.7 债务清偿能力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91 h - 90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2 10.8 项目的财务生存能力(计算期内) PAGEREF _Toc374394092 h - 90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3 10.9 财务评价结论 PAGEREF _Toc374394093 h - 90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4 第十一章项目风险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94 h - 9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5 11.
13、1 不确定性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95 h - 92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6 11.2 风险因素 PAGEREF _Toc374394096 h - 93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7 11.3 防范和降低风险对策 PAGEREF _Toc374394097 h - 96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8 第十二章 社会效益分析 PAGEREF _Toc374394098 h - 98 - HYPERLINK l _Toc374394099 12.1 社会评价基本结论 PAGEREF _Toc
14、374394099 h - 98 - HYPERLINK l _Toc374394100 12.2 农业产业化经营 PAGEREF _Toc374394100 h - 9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101 12.3 农民增收、农业增效评价 PAGEREF _Toc374394101 h - 99 - HYPERLINK l _Toc374394102 第十三章研究结论与建议 PAGEREF _Toc374394102 h - 101 - HYPERLINK l _Toc374394103 13.1 研究结论 PAGEREF _Toc374394103 h - 101 -
15、 HYPERLINK l _Toc374394104 13.2 建议 PAGEREF _Toc374394104 h - 102 -第一章 总论1.1 概述1.1.1 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1)项目单位名称: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2)所有制形式:私营企业。(3)建设单位概况: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桑叶茶生产线选址于XX县XX镇XXXX底由施七公路郭里村路口入张官寺进入,计划在2014年综合开发蚕桑的深加工的私营企业。公司成立于2013年1月24日,公司注册资本200 万元,公司企业生产地址万兴乡万兴村
16、教场坝,从事食用菌、药用菌的菌种培养、移种基质后加工菌袋,公司成立后生产了15万袋香菇木耳菌棒,拥有农户100多户,公司示范基地木耳培育 5万公斤,香菇 6万公斤, 竹荪 300公斤。实现产值 85 万元。农业产值3379.8万元,亩纯收益2.5万元。 公司立足县域、万兴乡资源优势,坚持食用菌产业与林业一体化发展方针,坚持“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合作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的方向,按“协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千亩园区、万亩桑园、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公司对蚕桑产业、桑叶茶生产前景、黑木耳的需求,决定在XX坝建立蚕桑示范种植基地开
17、发食用菌黑木耳的主要配料资源,同时生产桑叶珠绿茶。在两年的“商海”搏击中,建立和完善了适应市场经济变化的灵活的经营机制,练就了一支在经济、法律、财务、风险控制、信息技术等领域理论素养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和专业人才队伍。积极稳妥地实施“以县内食用菌加工为基础,以绿色安全食品为主体,以循环经济为契机。”推行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战略,不断开拓投资领域,重点拓展蚕桑基地进行综合开发、建立绿色高效农业,投向上坚持以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为原则的开展。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现有技术人员2人,职工10人,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菇类反季节栽培新技术和桑枝条种植木耳新技术,开放式接种新技术”, “竹荪大棚栽培
18、与桑枝条种植木耳开发和保健桑叶茶加工” 等10多种实用新技术。公司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用技术、高科技为依托,以惠农利农为宗旨,建立起科研、开发、生产、加工为一体的农业特色产业链。先后有昆明食用菌研究所、保山市供销社、XX县供销社等部门到本公司考察指导,对本公司的技术培训及带动农户生产给予充分的肯定,该公司本着科技创新、开拓进取、稳步发展的方针,以“质量为本,诚信永恒”的经营理念,创造了一个自有知识产权的产业。该企业投资法定代表人介绍如下:苏彦,男,1986年4月21日出生,云南省XX县酒房乡摆田村人。XX县一中毕业后就读于广播电大昆明分院,曾经从事过昆明的交警总队安通实业公司工作,财产保险并
19、经历汽车修理、喷漆、建筑等行业;20112013年在XX县万兴乡创办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进入食用菌的技术开发和创业发展至今。 (4)项目建设地址:XX县XX镇XXXX底和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1.1.2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2.1 编制依据(1)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的委托书;(2)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提供的设计基础资料;(3)编写中参照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于2006年7月3日颁布的发改投资 20061325号文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20、)(以下简称方法与参数)包括关于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工作的若干规定、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和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三个文件进行编写。 (4)根据国发200540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的决定及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规定,以及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进行论证。(5)该项目符合XX县“十一五”工业经济发展规划、XX县工业连续倍增计划、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环境保护总体规划。1.1.2.2 编制的原则(1)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有关政策、法规;执行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2)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的循环经济模式和
21、安全生产与环境保护并重的原则;(3)利用成熟、先进的工艺技术,做到工艺技术及设备先进、可靠、成熟及具备竞争力的原则。主要设备立足国内制造;(4)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有关环境保护的各项法规和政策。设计中坚持“三同时”的原则,配套装置相应的环保设施,所有三废均做到达标排放;(5)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指导方针,遵守安全生产、工业卫生方面国家制定的政策、规范、规定,做到劳动安全、工业卫生与工程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坚持节能与发展相互促进,节能是为了更好地发展,实现科学发展必须节能;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能优先,效率为本;坚持把节能作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攻方向
22、,从根本上改变高耗能、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实施政府宏观调控相结合,努力营造有利于节能的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坚持源头控制与存量挖潜、依法管理与政策激励、突出重点与全面推进相结合。(6)总图布置以节省占地为前提,坚持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据实比选,据理论证。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必要性和经济意义1.1.3.1 项目建设的背景和经济意义(1)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优势,实践现代农业科学发展XX县“十二五”期间,继续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加快农村经济发展。产业发展上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方针,继续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以优质
23、、高产、高效、安全农业为发展方向,推进农业产业区域布局调整,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预计完成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5%以上;财政总收入突破4亿元大关,增长16%,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8亿元,增长22%;财政总支出18.4亿元,增长39.2%;金融机构存款余额达42.7亿元,增长25.7%;各项贷款余额达20.4亿元,增长21.9%。三次产业结构为352738,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粮食产量保持在1.3亿公斤以上;烤烟种植面积13万亩,年均增长28.2%;畜牧业产值年均增长10.7%;核桃发展到43万亩;甘蔗、茶叶、蚕桑等产
24、业巩固提升。农业总产值实现5年翻番,年均增长14.9%。工业经济取得突破性发展。园区建设步伐加快,水长工业园区升格为省级园区,入驻企业15户,实现工业产值7亿元,是2007年的4.7倍,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5.2%。工业总产值基本实现5年翻两番,年均增长33%。2012年非公经济个体私营户5189户,实现产值6.9亿元。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累计兑付“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补贴1211万元,拉动消费9315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年翻番。XX县大力实施“菜篮子”工程,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推广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十二五”开展无公害苦瓜、青菜、大白菜、辣椒、优质水稻
25、认证。通过完善无公害蔬菜监测体系,建成无公害蔬菜检测中心,加强无公害蔬菜农药残留检测工作,并进行市场跟踪调查,及时指导农户进行无公害蔬菜生产,从源头上控制农药残留超标,让消费者吃上了放心菜。 食用菌产业是XX县着力培植的重点产业之一。“十一五”以来,XX立足县域资源优势,坚持食用菌产业与林业一体化发展方针,坚持“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农民合作化、加工现代化、营销网络化”的方向,按“协会(合作社)+企业+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加快推进食用菌产业发展,努力实现“千亩园区、万亩速生林、亿元产值”的发展目标。2010年,全县7个乡镇26个村320户栽培食用菌820万筒,其中:夏秋菇490万筒,春冬
26、菇330万筒,鲜菇总产量6145吨,农业产值3379.8万元,亩纯收益2.5万元。从2011年开始XX在姚关镇实施食用菌千亩园区项目,总投资6000万元,建设期为3年,占地面积1000亩,其中:核心生产、加工区占地面积100亩,产业区占地面积900亩。项目建产后可实现土地集中流转经营面积1000亩,年可利用农林废弃物3万余吨,为林农新增效益600万元以上,年农业产值可达1.5亿元以上,直接安置与带动2500余名农民就业,并带动包装、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目前已成功打造了姚关镇富阳村和小乌邑村等示范基地,扶持培植了一批科技示范户,更好的带动了周边农户参与种菇,共同致富。(2)产品符合产业政策,市
27、场前景好根据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版) 第一类鼓励类一、农林业:20、农作物秸秆还田与综合利用;23、食(药)用菌菌种培育的项目,该项目符合绿色节能产业及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是以蚕桑种植为依托,综合利用桑叶加工桑叶茶、桑干加工菌棒生产黑木耳,使桑树就地加工增加附加值。该项目符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总体要求,促进农产品冷链物流业平稳较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利于加快商品流通和资金周转,降低社会物流成本,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的运行质量。建设项目符合保山市人
28、民政府关于2014年蚕桑生产的意见(保政发2013213号)的规定,属鼓励类产业。XX县“十二五”规划布局了10个农业产业片区,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空间结构,优质蚕桑生产区以由旺、水长、仁和、何元为重点,全县巩固发展7万亩优质蚕桑基地积。规划提出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促进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围绕“强基固本”认真落实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大专业基地和农业综合示范区建设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实施片区开发,发挥基地开发的样板作用,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全面提升农业生产率,发展特色农业,实现农民增收。1.1.3.2 项目建设的条件本项目拟建设在XX县XX镇XXX
29、X底内,在该区内建设1000吨桑叶珠绿茶及1000亩湖桑种植园。在XX县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建设500万棒黑木耳菌筒生产线及其附属工程。(1)区位优势突出,符合食品工业规划XX县位于保山市南部,东与昌宁县为邻,西与龙陵县隔江相望,南至勐波罗河与永德县相连,北与隆阳区毗连,县内最高海拔2895米,最低海拔560米,年平均气温17。全县辖13个乡(镇),国土面积1995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30万亩(水田12万亩,旱地18万亩),人均占有耕地0.92亩。XX气候资源得天独厚,立体气候突出,热区气候资源优越,气温日差较大,形成了兼具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优点的气候,为植物生育及优良品质形成提供了有利的气
30、象条件。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矿山资源匮乏,农业经济特征突出,XX既有热带作物,也有温带作物,适种作物类型多,全国绝大多数的农作物均可在XX栽培。农产品质量较好,是优质茶叶、蚕茧、水稻基地,在外观和内在品质上,在全省乃至全国均属上品。XX农业具有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生产投入、产出维持在较高水平,单位面积产量在全市、全省都处于中上水平,尤其是粮食单产水平处于全市前列。(2)具有一定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机制,为蚕桑产业种植发展打下基础XX县结合实际,出台规范性文件,为土地流转营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并因地制宜,搭建县、乡镇、村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服务平台,优化配置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产
31、出率和经济效益,把土地整理、 HYPERLINK javascript:; t _self 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口粮田建设、中低产农田改造等项目建设与土地流转结合起来,集中农民分散零星的土地,把农村土地向种植大户、企业业主规模化流转和经营,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使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和城镇转移,促进了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XX县抓好农村土地承包管理工作,积极探索机制,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农户通过转包、出租、互换、转让、入股等形式流转承包土地经营权,为绿色食品及无公害基地建设打下基础。(3)有支撑食用菌、桑叶茶发展的资源条件气候条件。XX受高原山地怒江断裂峡谷的影响,温度垂直变化较明
32、显,形成境内3种气候类型区域。一是海拔在1600 2100米,俗称温凉山区和半山区;二是海拔在1473.51496.5米,以XX坝为代表的中亚热带气候;三是以怒江、勐波罗河为代表的南亚热带气候,俗称低热河谷地区。这一类型结构组成于区域干湿季分明的中亚热带为主体的低纬高原性大陆季风气候背景下,形成温和、降雨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 土壤条件。辣椒种植土壤以红壤类为主,土壤PH值平均为5.58,土壤养分含量平均值为有机质153、碱解氮90PPm、速效磷11PPm、速效钾90PPm,具有十分优越的适宜辣椒生育的环境。原料优势。2012年全县生猪存栏60万头、肥猪出栏78万头,肉类总产6.
33、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0.6%;新植桑园0.8万亩,鲜茧交售产值2300万元;种植蔬菜5.3万亩,产值1亿元;新植核桃10万亩、红花油茶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4.1万亩、中低产林3万亩。水蛭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XX县2014年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块,改造低产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XX县2011年12月底,全县实现食用菌销售产值4500万元,涌现出了一批年亩产值超过10万元、亩均收益超过3万元、总收益10多万元的种菇典型102户,由于大山合公司改制及迁建姚关近两年食用菌种植和营销下降,2012
34、年仅完成800万筒,完成产值4200万元左右,对全县食用菌发展和竞争力形成严重影响。1.1.4 研究范围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在XX县万兴乡万兴村教场坝征用土地15亩,计划建设厂房3639平方米,其中办公室100平方米,研发检验室200平方米,1号冷库、2号冷库448平方米,原料成品仓库及配套设施2891平方米。 所有建筑按生产工序设计为一层楼结构,附设冷藏保鲜仓库、锅炉房、工具间、配电室、门卫等。公司桑叶茶加工场地选址于XX坝头部东山脚半坡的XXXX底内,征地15亩。在该址建设1000吨桑叶珠绿茶及1000亩湖桑种植园。计划建设
35、厂房3290平方米,其中办公室280平方米, 1号、2号、3号成品库420平方米,生产车间及配套设施2590平方米。公司计划在XX县XX镇XX村租赁土地进行1000亩湖桑32号桑园基地建设,租赁耕地1000亩,建设10m储水池22个,建设生产供水管道3,田间道路修建1.5公里。按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组织蚕桑的种植,促进种植企业和协会执行NY50102002标准,肥料使用严格执行NYT3942000标准,农药严格执行NYT3932000标准。保证蚕桑种植的环境、空气质量、品质达到绿色安全增产技术。同时对相应的产品进行市场分析和预测,提出生产装置及配套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设计方案,根据工厂总体平面布置
36、方案,确定本项目占地面积,对本项目的建设投资进行估算,测算产品成本,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评价。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蚕桑循环利用生产1000吨桑叶茶、500万菌棒建设项目工程表序号项目名称总体规划建设内容本工程 建设内容备注生产装置1年产1000吨珠桑叶绿茶生产线鲜叶(分级)杀青揉捻干燥筛分质检、包装、入库。全部2年产500万棒黑木耳菌筒生产线菇房建设设备配置配料装袋(瓶)灭菌接种培养搔菌催蕾育菇采收全部31000亩绿色标准化桑园建设租赁耕地1000亩,建设10m储水池22个,建设生产供水管道3,田间道路修建1.5公里。全部公用工程及辅助工程(本项目所需部分是在总体工程基础上部分建设)1
37、供电及电讯总变及车间变、电讯部分2供热锅炉加热部分3给排水冷却用水及水池、循环水系统及排水部分4全厂仓库食品原料仓库、成品库、综合库等部分5维修中心机修、电修、仪修部分6综合楼办公室、财务室、质检、环境监测等部分7厂部办公楼部分1.2 研究结论1.2.1 研究结论本项目经过市场分析、技术方案论证、建设条件、原材料供应调研、投资和经济效益分析,结论如下:(1)党和国家制定的西部大开发战略机遇。国家蚕茧办公室紧紧围绕提高我国茧丝绸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目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完善投资机制和结构调整,体制创新、技术进步,逐步实现“东桑西移”的战略转移,为巩固我国茧丝绸产业在国际上的主导地位,建设“丝绸
38、强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国家明确云南、四川、甘肃、宁夏、广西等地为蚕桑生产转移的重点地区,这是对蚕桑产业布局进行的重大调整。XX县2014年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块,改造低产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计划养蚕2.9万张,交售鲜茧101.5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为达到“十二五”规划发展7万亩的目标。(2)本项目按照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利用当地的特色蚕桑产业资源,以技术人才为突破口,与物流、保鲜新技术、蚕茧养殖形成了循环经济产业链,达到了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的目的。(3)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有多
39、年生产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已经掌握其工艺技术,为新建装置提供了雄厚的技术支撑,因此生产技术上是成熟的。(4)本项目总投资2451.92万元,其中:固定资产费用1708.92万元(其中:建设期利息92.92万元),无形资产费用383万元,流动资金360万元。通过技术经济分析计算,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0.7%,投资回收期(税后)3.51年,人民币贷款偿还期2.7年(不包括建设期),盈亏平衡点74.3%,从上述指标可以看出本项目经济效益较好。 从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各因素的变化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内部收益率,其中销售收入的变化最为敏感,应采取风险防范或回避措施。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
40、P)为74.3%。计算结果表明,本项目生产负荷达到盈亏平衡点时就可保本,说明本项目有良好的抗风险能力。由以上财务评价可以看出,本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高于基准收益率,有较好的盈利能力。因此,项目在财务上是可行的。综上所述本项目在XX县搬迁区建设是适宜的。1.2.2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表1.2-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 目 名 称单位数 量备 注总体本项目一生产规模1年产1000吨珠桑叶绿茶吨/a100010002年产500万棒黑木耳菌筒万袋/a 5005001875吨31000亩绿色标准化桑园建设吨/a24002400一级叶240吨、其它二级二年操作时间小时72007200三主要原料用量1桑干
41、(木屑)t/a 26352化肥、农药t/a 118.423麦麸t/a 5854燃煤t/a25205桑叶t/a40006石灰、石膏、糖t/a46.67169四公用工程消耗量1供水(1)新鲜水m/a 11245(2)平均用水量m/a 112452供电(1)工程供电计算负荷kW 165.31(2)实际供电计算负荷kW 246.15五三废排放量1生产装置废气Nm/h无无2生产装置废水m/h 4835.283生产装置废渣t/a 102六运输量1运入量t/a 10027.422运出量t/a 28753总运输量t/a 12902.42七全厂定员人 198八占地面积 20000万兴、XX各15亩九工程项目总投
42、资万元 2451.92其 中建设投资万元 2091.92建设期利息万元 92.92铺底流动资金万元360十年均销售收入万元 3738 十一年均总成本万元 3272.51十二年均利润总额万元 252.23十三年均所得税万元 57.16十四财务评价指标1投资利润率% 10.32投资利税率% 19.03投资回收期(1)税前年 3.51含建设期(2)税后年 4.06含建设期4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1)税前% 25.4(2)税后% 20.75净现值Ic=8%(1)税前万元 1645.32(2)税后万元 1121.85十五人民币贷款偿还期年 2.7不含建设期十六盈亏平衡点% 74.31.2.3 存在的主要问
43、题和建议通过项目前期可研论证认为,该建设项目是必要的,方案具有可操作性,财务经济方案合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生态效益明显;生产工艺成熟可行,建设中应采纳以下建议:本项目建设,一定要遵循国家、省、州级政府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及法律法规。在开发建设中注意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做到统一、协调。不能顾此失彼,坚持“发展中保护,保护中发展”的思路,保证项目区生态资源可持续发展。项目单位在勘测设计、设备选购、施工及运营过程中,要严格按有关法规、标准进行建设、经营;要注意节约,控制投资,降低成本;实施单位要尽快建立健全企业的销售网络,培养一批高素质的销售人员。企业要重合同、守信用,按各项法律
44、规定办事,同时要做好形象宣传工作,做好广告的立体式、全方位的宣传,形成一定的知名度,建立良好的企业公众形象, 以保证企业将来的经济效益。项目实施后,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明显,意义重大。因此,请有关部门给予大力支持,使项目早日立项建成,发挥效益。因项目投资数额较大,需要各级政府对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帮助解决一些重大问题,行政主管部门尽快审批立项,并解决部分建设资金,以便使项目尽快实施,早日达到预期目的。 第二章 背景及必要性2.1 项目建设背景2012年XX县完成农业总产值22.5亿元,增长8%。粮食总产1.57亿公斤,增长4.5%;收购烟叶34万担,实现烟农收入3.84亿元,增长40.7%;新植甘
45、蔗1.8万亩,预计2012/2013榨季入榨甘蔗32万吨;生猪存栏60万头、肥猪出栏78万头,肉类总产6.3万吨,实现畜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0.6%;新植桑园0.8万亩,鲜茧交售产值2300万元;种植蔬菜5.3万亩,产值1亿元;新植核桃10万亩、红花油茶1.5万亩,改造中低产田地4.1万亩、中低产林3万亩。水蛭等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坤茂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得到扶持壮大,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29个。XX县通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截止2012年底,全县共有桑园面积为3.45万亩,涉及XX、仁和、由旺、水长、何元、太平、姚关、酒房、旧城九个乡镇、69个村委会、372个村民小组、6850户农户。现
46、有1300多平方米季催青能力达3万张的催青室一座, 1万多平方米的蚕茧收烘站一个,专用大蚕房10万平方米,小蚕共育室0.4万平方米, 4个村级小蚕共育示范点,107户小蚕共育户,全县小蚕共育率达到95%以上。建成30个蚕桑专业村,18个重点村;已成功打造8个桑园面积千亩以上的蚕桑专业村和1个“万亩蚕桑基地”镇(由旺镇),蚕桑产业已向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XX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森林面积135.09万亩,覆盖率达44.5%,每年可产生农林物废料约18万吨,除2万吨用于烧柴、8万吨作为畜禽饲料造肥还田和自然损失0.5万吨以外,还有7万多吨处于丢弃、闲置、腐烂、风化状态,严重污染了农村的生
47、产生活环境。这些资源完全可以通过微生物的作用进行转化加工利用,替代林木原料进行食用菌的栽培。食用菌生产后的废料(菌渣)可转化为生物饲料直接替代粮食2.4万吨,转化为生物肥料3万吨,可施用农林种植面积15万亩。 该县立足自身绿色废弃森林资源,把目光投向食用菌循环经济,积极探索食用菌培养基材料多级循环利用,进而延伸产业链条,提高食用菌产业综合效益,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县引进国家食用菌龙头企业上海大山合集团公司和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的资金、技术,成立了云南大山合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把食用菌产业引入了产业化经营的轨道,使食用菌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一个新产业。 2009年12月底,全县累计发
48、展菇农630户,其中6万筒以上的农户37户,主要布局在姚关、XX等6个乡镇,累计种植1530万筒,公司累计上缴税金57万元,实现利润310万元。种菇农户筒均纯收益1.2元,涌现出了一批年亩产值超过10万元、亩均收益超过3万元、总收益10多万元的种菇典型102户,全县实现食用菌销售产值2500万元。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特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使云南省成为自然资源的宝库,其中生物资源是云南最具特色、最具优势的资源之一。全省生物资源禀赋具有三个明显特征:一是种类多样。我省物种居全国第一位,其中脊椎动物、高等植物和花卉的种类都占全国的50%以上,微生物更是包揽国内外已发现的所有种类。仅在滇西
49、北地区,就汇集了全国1/3以上的高等植物和动物种数,包含了大量具有重大经济价值的物种和种质资源。二是分布广泛。云南“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具有七种气候类型,不仅是最适宜生物生长的地方,而且全境都具有生物资源开发的良好条件。三是地位重要。我省国土面积占全国的4%,却拥有全国63的高等植物、70%的中药材、59%的脊椎动物等物种资源。云南是我国发展生物产业的一个“富矿”,具有创造生物产业全国领先优势、赶上国际生物产业发展步伐的良好资源条件。加快发展生物产业,充分发挥生物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将为我省科学发展增强活力,增添动力。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县农业局的平台在全县规划建设绿色蚕桑
50、基地1000亩,计划2013年通过农业部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按绿色食品管理办法组织蚕桑的种植、生产、销售,基地环境条件严格执行NY50102002标准建设。 随着物质文化和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人们的安全健康意识越来越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立足基地的绿色冷流绿色蔬菜的开发加工带来了无限的活力和空间。(2)生物产业兴于一产、盛于二产、延伸到三产,发展壮大生物产业对于推进农业现代化,改造传统加工业,拓展新兴工业等,都将产生积极作用,有助于调优一产,调强二产,调快三产,实现三次产业协调发展。XX县XX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起步目标打造了一个名牌产品,注册1件“中国驰名商标”,公司以“提倡绿
51、色消费、培育绿色市场、开辟绿色通道”为主要内容的系统工程原理进行设计、实施、验收。 (3)黑木耳市场潜力巨大 .项目产品性能好。食用菌是集营养、保健于一身的健康食品,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等,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的特点,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无公害绿色食品标准,是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因此该项目产品是符合现代人追求的健康营养食品和中药保健食品。.项目产品用途广。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观念有了较大的改变。人们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在吃方面更注重营养和美味。而且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的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脑血管病和心脏病被排在了人类死因
52、的前四列,其中又有四分之一的人死于癌症。而食用菌是纯天然绿色保健食品,在防癌、抗癌、保健、养生上有着独特的功效。随着人们的保健意识增强,治病不如防病,药补不如食补,所以绿色保健食品倍受消费者青睐,极具开发前景。本项目加工产品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在预防保健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非常适合现代人的美食追求。.项目产品市场需求量大。现代生活节奏日趋紧张,大多数人都忙于工作而懒于动手烧菜,特别是旅游和出差的人们,尤为喜爱美味的方便食品,应运而生的各种各样的方便食品,显得很有生命力,发展很快。但是截止目前,市场上精美的食用菌系列加工食品不多,因此顺应市场需要,及时推出精美的食用菌农产品加工系列食品尤为必要。
53、可见食用菌黑木耳产品的市场潜力巨大,前景大可看好,投资建设十分必要。(4)XX县重点(支柱)产业发展目标:“十二五”期间,通过实施建设害虫物理防治网工程、田间沟渠建设及土壤改良工程、农药残留检测中心建设工程、配套农艺措施工程。XX县人民政府出台了2014年鼓励发展蚕桑产业政策,确定了“政府推动、企业带动、市场牵动、四级联动、农民主动、整体出动”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蚕桑核心基地乡镇、重点村和高产桑园示范园区,巩固提升老桑园,稳步发展新桑园,以改造、提升、增效为主题,依靠科技进步和机制创新,不断推进蚕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水平,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
54、块,改造低产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计划养蚕2.9万张,交售鲜茧101.5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为达到“十二五”规划发展7万亩的目标。(5)XX桑叶茶、食用菌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符合我国蚕桑基地向西部地区转移的必要性与必然性我国蚕桑发展的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广西、贵州、陕西、新疆、甘肃、宁夏等地区。我国蚕丝老生产区的江苏,其原产区的苏南地区由于经济发展较快而逐渐转移到经济滞后的苏北地区;广东蚕丝业原产区的顺德、南海、佛山也基本转移至经济滞后的湛江、肇庆和韶关等粤西粤北地区。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广东、江苏、浙江等地区,在历史上一直
55、是我国蚕桑生产的主要地区。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迅速崛起,工业化程度极大提高,许多问题伴随而来。由于劳动力价格、土地费用的升值使得栽桑养蚕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相对减弱,由于工业污染对栽桑养蚕的影响日益严重及受价值规律和大气污染等多方面综合因素的影响,蚕农纷纷弃桑改种或从事工值高的工副业生产,老蚕区蚕桑生产逐渐失去了竞争优势。仅以广东省为例,原佛山地区产茧量只剩下250吨左右,占全省的比例由原来的95%下降到现在的1.39%;1952年广东省生产蚕茧5200吨,生产蚕丝709吨,均超过四川省居国内第三位。近二十年来,广东省经济腾飞,蚕丝生产大幅度下降,至1996年生产蚕茧降到1250
56、0吨,产丝600吨,降至全国第十位左右。(6)项目区充足的劳动力资源优势,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目前蚕丝业依然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劳动力成本依然是决定着竞争能力强弱的主要条件。据统计仅界定的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广西、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内蒙古、湖南省湘西地区,共计12.5个省市区,总人口3.57亿,农业人口2.97亿,农村劳动力占全国的32.5%。另据内部参考资料,1998年西部地区除西藏外的11省市自治区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4777.26元,只有东部沿海地区10省市的70%,西部12省市自治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580.08元,是东部沿海地区的47.21%,西部1
57、2省市自治区工业增长值仅占其GDP的34.5%,而全国平均水平为42.5%。由以上数据表明,目前我国的西部地区农业人口占有很大的比重,人均收入与消费仍处于较低的水平,是我国贫困人口的主要聚集区。因此,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西部地区发展蚕丝业具有明显的优势。同时,随着东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地区在逐步退出蚕丝业的同时,也为西部地区蚕丝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有利的契机。(7)XX坝有充足的土地资源优势,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西部地区幅员广阔,有着丰富的宜桑土地资源,其界定的12.5个省(市、区)全地区耕地面积3210万h,占全国总耕地面积的33.6%。以川东丘陵为中心的四川
58、、重庆及陕西省秦岭以南地区,目前有桑园20多万h(含四边桑折算面积),年产茧量11万吨,占全国总产茧量四分之一,占西部地区三分之二以上。加上大西北黄河上游地区,出于国家扶持退耕还林、种草种树,以求改善生态环境,减少水土流失,正在出台大面积种植桑树,发展养蚕的计划,如宁夏已制定先发展3.4万h,最终拓展到6.7万h的计划。陕西地区退耕还林还草的坡耕地3.1万h。而南方沿海蚕茧生产地区,由于工业、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的崛起,耕地面积不断减少,蚕丝业收缩,蚕茧减收,要让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继续扩大蚕茧生产,难度很大。在这样的情况下,西部地区具有很大的土地资源优势,是发展蚕丝业的极好良机。XX县地处怒江尾翼
59、山地峡谷区,地形多变,地貌复杂,高山、丘陵、河谷纵横交错,境内地势北高南低,海拔在5602895.4米之间,被西部怒江,东部枯柯河,南部勐波罗河三水环抱。XX县国土面积小,人口密度高,每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达168人,人均占有土地资源量不足。全县耕地为61.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0,农民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为1.8亩,可开垦土地接近极限,基本无开发潜力。而且县域内95.5的国土、74.5的耕地、70的人口均分布在山区;故只有靠政府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蚕桑产业的发展才有保障。(8)XX县蚕桑种植资源丰富有保障2014年,全县计划新植桑园5000亩,桑园总面积达4.2万亩,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4块,改造低产
60、桑园7000亩,巩固3个核心基地乡镇和24个重点村。计划养蚕2.9万张,交售鲜茧101.5万公斤,实现农业产值4000万元。各乡镇蚕桑生产任务见下表。2014年XX县蚕桑产业发展任务分解表乡镇新植面积(亩)低产桑园改造(亩)养蚕量(张)交茧量(公斤)建设高产桑园示范区巩固核心乡镇(个)巩固重点村(个)现有桑园面积(亩)太平镇 3002007000550水长乡40020004000140000145366由旺镇1700250014500507500银川、常村11011791仁和镇140020007200252000苏家148303XX镇600120042000大竹蓬12435何元乡 10003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赠与房屋赠与及装修合同纠纷解决协议
- 2025年度驾校学员培训学员奖学金发放合同
- 网络安全与安全高效嵌入式软件的关系分析
- 零售行业客户服务礼仪培训手册
- 2025年度电子商务平台视频制作与剪辑劳动合同
- 2025年度体育场馆消毒服务合同
- 2025年度私人宅基地使用权转让与农村合作开发合同
- 2025年度铣刨工程劳务人员社会保险缴纳合同
- 2025年度烧烤店员工劳动权益与劳动纠纷预防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动车品牌形象及专利权转让合同
- 2024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上海铁路局招聘笔试冲刺题2025
- 国旗班指挥刀训练动作要领
- 春季安全开学第一课
- 植物芳香油的提取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教学课件
- 肖像绘画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1-2022学年辽宁省重点高中协作校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同等学力英语申硕考试词汇(第六版大纲)电子版
- 墓地个人协议合同模板
- 2024年部编版初中语文各年级教师用书七年级(上册)
- 中日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