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_第1页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_第2页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_第3页
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矫治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摘要】目的评价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钉矫形治疗先天性半椎体所致脊柱侧后凸的临床效果。方法11例患者,平均年龄9.3岁,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均为完全分节型,手术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并植骨交融。结果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矫正至11.46,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

2、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丧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交融。结论一期后路半椎体切除椎弓根器械矫形是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后凸平安、有效的术式,可以获得满意的矫正。【关键词】半椎体脊柱侧凸脊柱后凸脊柱交融术半椎体是引起小儿脊柱侧凸常见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半椎体具有较强的生长趋势,尤其位于胸腰段和腰段,容易引起脊柱的不对称性增长,常造成脊柱明显的侧弯和后凸畸形,到晚期不仅造成外观明显畸形,影响心肺等重要脏器的发育和功能,而且造成脊髓神经受压。半椎体切除可直接去除致畸因素,是治疗此类畸形的理想治疗方法。我院从2022年5月至2022年6月,采用后路一次性切除半椎体,椎弓根器械矫正畸形并植

3、骨交融治疗11例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儿,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1例,其中男6例,女5例,年龄613岁,平均9.3岁。半椎体均为完全分节型,4例位于胸椎,5例位于腰椎,所有患者术前均拍摄站立位的全脊柱正侧位片,测量bb角,T扫描并三维重建,RI扫描以判断是否合并其他脊柱脊髓畸形,确定半椎体的位置及其与相邻椎体的解剖关系,并进展详细的神经系统、心肺系统等检查。1.2手术方法经口腔气管插管全麻,俯卧于脊柱手术架上,腹部悬空。取手术的脊椎节段后正中切口,暴露脊椎的后部构造。术中透视在正位片上定位半椎体,在半椎体上、下椎体置入椎弓根钉,先在凹侧用棒临时固定,而后咬除半椎体横

4、突、椎弓根、椎板,剥离半椎体外前侧骨膜,暴露半椎体。此时椎管内构造大部分暴露,可见经椎间孔外行的神经,以此可作为椎管、硬膜的标记。用脑棉保护好脊髓和神经根,止血海绵止住椎管内的出血,由于半椎体常造成所在脊柱部分侧凸,脊髓常偏向凹侧,因此有一定空间保证半椎体的切除,可行蛋壳样半椎体切除。先刮除半椎体的外前侧,再刮除内后侧,保存软骨壳,即刮除半椎体达椎间盘、前、后纵韧带紧邻软骨壳处。术中再次透视确认半椎体是否切除干净,将适当长度的棒预弯后与凸侧钉相连并加压,直至椎板间隙根本闭合,加压过程中随时观察硬脊膜有无明显皱褶,产生皱褶时应停顿加压,于凹侧重新放棒,适度撑开,行唤醒试验,确定脊髓功能正常后锁定

5、内固定装置。用切除的松质骨行椎板、关节突及横突间植骨后关闭切口。术后1周鼓励患者下地活动,出院后用支具固定6个月。2结果手术时间190280in,平均240in,术中出血量450800L,平均600L。手术固定节段27个椎体,平均3.3个椎体。其中5例仅固定半椎体上、下两椎体,占45.45。术后1周左右拍摄脊柱正侧位片,测量冠状面、矢状面bb角(后凸)和顶椎偏距(侧突顶点经7棘突垂线或骶骨正中线的垂直间隔 ),随访时间630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4.5个月。全脊柱正侧位X线片示冠状面bb角由术前平均41.15矫正至15.35,平均矫正率61.53;矢状面bb角由术前平均34.15矫正至13.26

6、,平均矫正率60.27;顶椎偏移由术前25.34矫正至11.46,最后随访时侧凸和后凸bb角平均分别为16.86和14.08,与术后相比无纠正丧失。无任何手术并发症,无内固定断裂脱落,均交融。典型病例为一男性,13岁,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见图17。3讨论3.1半椎体的分类和治疗原那么Hlte等1将半椎体畸形分为三类:部分分节型、非分节部分封闭型及完全分节非封闭型。其中完全分节非封闭型半椎体的致畸潜力最突出。早期治疗先天性半椎体畸形的方法包括:对整个主弯行单纯脊柱后路交融;对整个主弯进展前后路同时植骨交融;对整个主弯经前路行脊柱凸侧骨骺切除(宜切除椎体骺软骨骨板的图2三维T重建及RI示L1完全

7、分节半椎体1/2以上),但随访疗效均不佳。后来运用脊柱前路半椎体及其前方附件一次性完全切除,再结合前方器械矫形固定,此法疗效满意,但创面较大,风险也大,有损伤脊髓的可能,近些年开展经后路一次性切除半椎体,椎弓根器械矫正畸形并植骨交融技术逐步得到认可。3.2后路半椎体切除的优点Ruf和Har2认为治疗半椎体引发的脊柱侧弯比拟理想的方法是:a)完全矫正正面和图5内固定矫正和侧面的畸形;b)短节段交融,使脊柱发育生长的损害减至最小;)稳定性,由于小儿的骨质较为柔软,且不易配合,活动度大,因此如何到达稳定固定是关键问题;d)手术入路尽可能选择损伤小的切口;e)手术平安,不能损伤脊髓神经,在直视下可观察

8、到神经。转贴于论文联盟.ll.与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相比,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不受胸廓和髂骨的限制,适用范围更广,文献报道从胸段到腰段的半椎体均可采用此方法切除24。从脊柱生物力学功能上讲,脊柱的主要功能是保护脊髓并把载荷从头和躯干传向骨盆,提供三维空间的功能活动,后路手术不仅未破坏半椎体对侧的椎间关节和椎间韧带,而且半椎体侧的黄韧带、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也未受到损伤,因此不会影响椎管的完好性和脊柱的稳定性,仅作短节段脊柱交融术,并且可以允许患儿术后早期行走和作脊柱的体操锻炼而不致发生脊椎滑脱与脊髓受压等并发症。同时,半椎体导致侧弯后,半椎体位于上下椎体的后外1/32/3,硬膜囊尤其脊髓偏向对侧而分开

9、半椎体。半椎体切除时咬除了同侧横突椎板,椎管已大部分暴露,所以刮除时上下椎体与半椎体相邻面、绝大部分半椎体是在直视下操作,只有到内后侧时动作要稳准轻柔,只要不超过后纵韧带就不会损伤脊髓。半椎体切除后留下的空间可以采用压缩器械进展固定,防止了凹侧的撑开而使脊髓神经受到牵拉。而且文献报道认为即使不完全切除半椎体的前方也可获得足够的矫形3。3.3椎弓根器械矫形及植骨后路切除半椎体后,应用后路椎弓根矫形固定装置能及时矫正侧弯并得到脊柱的稳定。在脊柱凸侧空隙应用加压缩短矫正,凹侧稍撑开固定,同时加压缩短矫正能压扁半椎体的残留皮质;而位于凹侧的椎间盘组织由于难以切除,可使其在矫正时作为铰链防止椎体侧移,防

10、止脊髓过伸出现损伤,作到缩短凸侧而防止撑开凹侧。后路半椎体切除术交融范围的选择原那么与其他脊柱畸形手术一样,主要根据是畸形程度和代偿弯柔韧性。畸形越重,代偿弯越僵硬,半椎体切除后闭合间隙所需的加压力越大,双节段固定术中或术后出现椎弓根骨折或切割的可能性也越大,短节段固定后出现侧凸或后凸弧延长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对侧凸大于50、后凸大于40的病例,不宜采用短节段固定,应延长交融范围,交融侧凸和后凸弧5,而且在这类病例中,矢状面畸形的矫正更为重要。另外在儿童应用椎弓根钉方面,Ruf6研究证实在较小儿童采用椎弓根钉固定是平安有效的,不会阻滞椎体的发育,接近于正常椎体的发育,并且经过RI和T证实不会引起椎管狭窄。固定完成后,关键是进展植骨,利用取下的半椎体的松质骨在椎板上的植骨床植骨,而不应在切除半椎体遗留的空腔内植骨,因植骨块不稳定可损伤脊髓神经7。半椎体手术时年龄越小,代偿弯的柔韧性越好,矫形效果越好,而交融节段也就越短,交融节段较短也是矫形丧失较少的原因之一。从文献报道来看,后路半椎体切除内固定术术后无假关节形成,且矫形丧失均在5以内,尤其是矢状面矫形丧失更少24。本组患者11例,手术固定节段27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