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教学设计_第1页
古诗教学设计_第2页
古诗教学设计_第3页
古诗教学设计_第4页
古诗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PAGE95 页 共 NUMPAGES95 页古诗教学设计古诗教学设计1 教材依据 古诗词三首是义务教育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的课文,它是根据本单元“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的。设计思想渔歌子一词描写的是江南水乡春汛时期捕鱼的情景。全诗动静结合,意境优美,用词活泼,情趣盎然,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在设计中,笔者遵循“以生为本”的指导思想,围绕“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借助古诗词这一教学素材,运用“自读、想象、讨论、叙述”等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探求知识,教师则通过简笔画、多媒体课件等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趣,带领

2、学生进入古诗美妙的意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渔歌子。(二)过程与方法l训练学生通过查找资料,看注释等方式读懂词的意思。2通过词中描绘的情景培养学生想像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词的理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2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3使学生感悟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教学重点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情景。教学难点结合词句展开想象,并能描述出来。教学准备1学生查阅有关词的资料以及诗人张志和的生平和创作情况。2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一、引入情境,初知诗情1同学们,你

3、们喜欢春天吗?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莺歌燕舞的季节里,大家都能看到什么美丽的景物呢?学生自由说春天的景物。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2老师这儿也有一些春天的景物,看看哪位同学的想象力最丰富,能根据老师给出的词语想象出美丽的春天的景象,如果你能把这幅美景说出来,老师就把它画下来,好吗?依次板书三组词语:青山、白鹭;桃花、流水、鳜鱼;渔翁、斜风、细雨。学生先分别想象、描述三幅画面,教师作简笔画,再请学生看图把三组词语连起来想象一幅美丽的图画并描述出来。设计意图:学生借助这些词汇想象画面,边想象边组织语言,用生动的现代语言描述西塞山边的美丽,并通过教师的简笔画再现出来,既创设了情境激起学生浓厚

4、的兴趣,又发展了学生的想象力、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为后面理解古诗词的意思埋下伏笔。二、理解课题1有一位叫做张志和的唐代诗人也看见了这么一幅美丽的情景,于是写下了一首词渔歌子。(板书课题和诗人)1)我们在这个学期的第一课曾学过一首词忆江南,谁来说说什么是词,它有什么特点?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词的特点。2了解作者。1)同学们课前查阅了资料,谁来说说你所了解的张志和?学生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有关诗人张志和的资料。2)教师出示幻灯片,小结诗人生平及创作特点。设计意图:通过检查学生课前查阅资料情况,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交流使学生了解该词的写作背景,为理解“斜风细雨不须归”作铺垫。三、反复吟诵,感悟

5、意境1幻灯片出示渔歌子,谁愿意读给大家听?指名试读,正音。2)教师范读,学生试根据教师范读划分重音、节奏,教师小结并用幻灯出示。3)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小组读,齐读。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现”,只有在熟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的理解词意。2自主品悟1)在熟读古诗后我们还应该理解它所表达的意思,要想弄懂古诗词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理解古诗词的方法。2)学生自读古诗词,通过查找资料、借助注释理解词意,遇到不懂的问题作上记号。3)小组内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你觉得哪句写得好,好在哪儿?把你最喜欢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给同组的同学听。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下来,全班交流时共同解决。4)全班汇

6、报交流。小组派代表讲解对这首词的理解,其他同学可以问难质疑,可以补充、更正,教师给予适当点拨。重点理解:诗人为什么会“斜风细雨不须归”?体会诗人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板书:悠闲自在)学生自愿感情朗读自己觉得写得美的诗句,并说说这句诗写得好在哪儿?学生互相欣赏,互相评议,老师在此过程中指导朗读出渔翁悠闲自在的感觉。5)教师小结:这是一幅垂钓的画面,青山,渔舟,白鹭,红桃,青色箬笠,绿色蓑衣,色彩多么明丽,画面多么清新,诗人又为它染上了一层斜风细雨,整个天地浸在一片朦朦的烟雨之中,显得宁静而美好。设计意图: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

7、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3反复吟诵,感悟诗情1)播放配乐flash情景动画,学生感情朗读。2)学生自由练习感情背诵。3)指名试背,师生接句背诵,男女生比赛感情背诵。4)全班配乐背诵,并闭上眼睛想象画面。设计意图: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在了解词中描绘的情景后通过反复吟诵把体会到的诗情表现出来,并结合配乐情景动画进一步进入诗境,引起共鸣,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四、积累语言,拓展延伸1动画欣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过故人庄、忆江南。2到课外找一找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读一读,背一背。设计意图:通过欣

8、赏两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古诗词的动画及收集有关描写景物的诗词,进一步使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激发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教学反思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创设情境、互动教学的方式,打破串讲的传统古诗词学习模式,摒弃逐字逐词逐句分析的做法。以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汇报交流的方式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力,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全程参与,在参与中达到自悟自得。在把握古诗的基础上,创设情境使学生充分感悟到诗文的意境,并且让学生运用多种表达的方式和诗文互动,从而更深刻的理解诗文。1借想象互动。把学生带入古诗词境界,了解词的内容,想象词中描写的

9、情景是该课的一个重点。上课伊始老师就以想象引入情境,让学生边想象边组织语言,激发学生浓厚的的学习兴趣,既发展了语言,又为后面理解诗意作好铺垫。在理解诗意后又让学生在朗读、背诵中想象,体味诗中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2借画面互动。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画意诗情。这首词不仅有鲜明的山光水色,还有渔翁的形象,是一幅用诗写的山水画。通过让学生想象画面,简笔画再现画面,配乐再现情景,让诗句和诗意化为可以视觉感受的栩栩如生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共鸣。拓展活动中又通过展示情景交融的动画,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从而达到激发和培养学生阅读古诗词的兴趣的目的。3借音乐互动。

10、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钥匙。教学音乐成为拉近时空、拉近学生与文本距离的手段。在欣赏诗词情境动画时,在朗读、背诵、想象的时候,均选用了优美的古筝曲以激发学生无边的遐想。4借吟诵互动。新课程标准指出“第二年段(三四年级)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古诗词教学应让学生在语言的感悟和情感的熏陶中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吟诵是古诗教学中常用的并且行之有效的教法。教师在课中通过范读、自读、小组读、引读、齐读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在读中诵,诵中说,说中解诗意、品诗情,悟诗境。古诗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会认“刘、菊、残、君、橙、橘、径、斜、枫、于”等10个生字,

11、会写“于、首、枝、枫、记、刘”等6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3、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教学重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两首古诗。2、识记生字,练写生字。教学难点:了解诗意,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知诗人,解诗题1、出示苏轼画像或写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的月饼盒等物品,让学生直观认识苏轼及其经典诗句。(教师可因地制宜地利用教具。)2、简介苏轼:我国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诗、词、文俱出色。3、解诗题:一天,苏轼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老先生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

12、非常高兴,兴之所至,写了一首诗赠送刘景文,题目就叫赠刘景文。板书诗题。齐读诗题,提醒读准后鼻音。二、释字词,明大意1、初读。自由读这首古诗,画出生字。2、指名读生词:刘景文、擎雨盖、傲霜枝、君须记、菊残、橙黄、橘绿。(词语可课前板书,也可做成卡片。)3、再读。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指名读、同桌互读、分组读、齐读,要求读正确,读流利。4、教师范读,读时要求学生在该停顿的地方用斜线做上标记。赠刘景文苏轼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5、再指名读,齐读,要求读出停顿,读出感情。6、质疑。同桌互相读一读这首诗,再把不理解的词句提出来。教师点拨荷尽:荷花枯萎。擎雨盏:托

13、住雨珠的叶子。菊残:菊花凋谢。傲霜:不怕风霜。君:您,古代对人的尊称。橙黄橘绿时:指橙子发黄、橘子将黄还绿的时候。三、品诗句,悟诗情1、人们常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再读诗句,对照插图细细品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中描绘了哪些景物。反馈。(1)荷尽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说明这是一个什么季节?(2)菊残交流:秋风中,虽然菊花凋谢了,可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3)橙黄橘绿想象回答: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2、苏轼看到的秋天就只有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3、做填空练习:秋天的景象真美呀,秋天还是一个_的季节!4、难怪作者感叹:一

14、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板书:好景、君须记)四、诵诗句,写生字1、赛读:比一比谁读得最有感情。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尝试背诵,并交流自己的背诵方法。3、出示要写的字:首、枝、记、刘,学生认读。4、学生观察字形,交流怎样识记,怎样写正确,写美观。5、教师示范,学生练习。6、小组展示,欣赏评价。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背诵赠刘景文。2、听写生字;抽读要求会认的生字。二、归纳学法1、还记得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赠刘景文的吗?2、教师小结后板书:知诗人、解诗题、读诗句、明诗意、悟诗情、诵诗句。3、本节课,我们将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三、学习山行鼓励同学们当“小老师”,自主带领同学们学习。1、

15、知诗人。谁能通过课前的资料收集,给大家介绍作者?杜牧:我国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长安)人。他的诗豪放、旷达、俊逸。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2、解诗题。“山行”是什么意思呢?山行:在山中行走的意思。3、读诗句。(1)指名读,同桌互读,小组读、齐读。(2)范读、画出停顿,再齐读。4、明诗意。(1)词语点拨:寒山(深秋季节的山)、石径斜(石子的小路,弯弯曲曲)、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的地方)、坐(因为)、二月花(二月春天的花)等。(2)山行描写的是哪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点拨要点:这首诗写的是深秋季节的景色,从诗中“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

16、花”就能看出。(3)如果此时此刻你也与诗人一起来到了山脚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帘?小结,并随机板书: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5、悟诗情。当我们看到这秋天傍晚的美景。看到这火红的枫叶,也许我们也会与诗人一起情不自禁地赞道(引读全诗、尝试背诵。)四、学习生字1、出示“于、枫”两个字,指名说字形特点及识记方法。2、范写。3、学生描红,临写。五、拓展活动把自己课外学的古诗背给同组同学昕,还可以教同组同学背一首自己课外学的古诗。板书设计:山行远景:寒山、石径、白云、人家近景:枫林晚。霜叶红古诗教学设计3 一、教学目的: 1了解两首古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抒发的强烈的爱国

17、情感。2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3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4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了解内容。二、教学重难点:1弄懂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和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通过重点词语的品析及反复吟诵来体会。2体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感染力极强的特点。3体会诗文的思想感情,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自学能力的培养。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师举起空白的第四课)同学们,老师今天这节课没有准备,想请你们来当我的老师!大家想一想,如果让你来当我的老师,你教教我怎么学这两首古诗呢?(二)师生共同设计自学步骤:我们先用

18、第一首诗做实验。(生讨论如何教老师,全班交流)师引导小结(即学生自学方法)并板书:解诗题(了解作者及时代背景)。解难解词。理解诗句(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归纳中心(体会作者情感)谈读诗感受。有感情朗读。(三)实施师生共同学习:请同学上讲台当小老师,为全班和老师解题: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唐代大诗人杜甫写的,也是他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在他最高兴的时候写下的。此诗写于763年,安史之乱的头目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他的部下纷纷投降;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乱”从此结束。杜甫在四川听到这一消息后写下了这首充满欢乐之情的七言律诗。这首诗的题目是

19、什么意思?闻:听说。官军:指唐王朝的军队。意思是听说唐王朝的军队收复了河南河北。理解难解词:剑外:通常作为四川的简称。忽传:忽然间到处传扬。收蓟北:收复蓟北。初闻:刚刚听到。涕泪:因喜极而泪下。却看:再看。妻子:夫人和孩子。漫卷:胡乱卷起。欲:将要,简直要。狂:放怀,无拘无束,热情不加节制。放歌:放声歌唱。须:须要。纵:放任,这里尽情的意思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即:就。理解诗意:用使用参考书、看插图、想象、反复诵读、串讲诗意、解课后题等方法理解诗句意思:“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a串讲:意思是收复蓟北的消息,忽然在剑外到处传扬。我刚刚听到这个喜讯,涕泪就洒满了衣裳。b积累词语:听

20、到喜讯为何还“涕泪满衣裳”?可以用哪个四字词形容他?(喜极而泣、唏嘘不已)c有感情地朗读。“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看插图,通过人物的表情、动作想象人物的心情。词语积累:“喜欲狂”和“涕泪满衣裳”矛盾吗?可以用哪个词解释?(悲喜交加)c想象:诗人离开家乡这几年,过的是怎样的生活?d由此你可以想象得出杜甫兴奋的原因是什么?师补充:杜甫兴奋的原因决不仅仅是因为诗人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更主要的是因为从此祖国可以重归统一,人民可以免受战乱之苦。 串讲:再看看老伴和孩子,哪还有一丝的忧愁?我胡乱地把诗书一卷,高兴得简直要发狂。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心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21、。”:串讲:在大晴天里我要放声歌唱,畅饮美酒。趁着这春光的陪伴,我正好回到我的故乡。“白日”每天都有,为何此诗要强调呢?象征着什么?(诗人的生活重见天日,心情愉悦)读出诗人的好心情。“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即”和“便”都是表示什么的词语?诗人用在此的目的是什么?可见诗人语言精练。串讲:放舟从巴峡东下,穿过那巫峡的叠蟑顺流而下,一过襄阳,便一直奔向洛阳。读全诗,再连起来说说诗句的意思总结全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抒发了作者因多年战乱被平息,祖国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洋溢着诗人的爱国情感。)5.师引读,生齐读.请一位同学带大家读背古诗。(四)师引导生认识这首古

22、诗结构、韵律的特点。第二课时(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到诗的题目示儿你是怎么理解的?“示”是什么意思?“示儿”是什么意思?(“示”把事物摆出来让人知道。“示儿”可以说是告诉儿子,在这里指对儿孙们有所交代,相当于遗嘱。)2简介作者:这首诗是宋代大诗人陆游写的。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诗歌,保存下来的有九千多首,诗中抒发政治抱负,表现人民的生活,表达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示儿这首诗是他在86岁高龄,重病在床,生命垂危的时刻写给他儿子的临终嘱咐。(二)自由读这首诗想一想,陆游逝世以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事?(三)学习这首古诗1结合课后的注释,试试自己能读懂什么,读懂哪句就说哪句。说的不确切的其他同学可以

23、补充,纠正,教师适时点拨。2师生交流“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元知”“元”同“原”,是本来的意思。“元知”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万事空”什么事都没有了。“但”“只”的意思。“九州同”“九州”指中国。“同”统一。“九州同”是指全国统一。指名说说诗句的意思。我本来就知道人死了就什么也没有了,只是为看不见全国统一而感到悲伤。“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王师”这里指南宋军队。“北定”“定”是平定,这里是收复的意思。“北定”指收复北方。“中原”这里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家祭”祭祀祖先。“无”同“勿”,意思是不要。“乃翁”“乃”,你的,你们的。翁,指父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宋朝的

24、军队向北方进军,收复中原的时候,家祭的时候不要忘了(把收复中原的这件事)告诉你们的父亲。陆游既然知道人死后万事皆空,为什么还叮嘱儿子“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这句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思想感情。)3现在你了解陆游逝世前最牵挂的是什么了吗?(祖国何时能够统一这一件大事)其实这也是陆游毕生的心事和希望。4指名把这首诗的意思说一说。(四)总结全诗1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五)齐读这两首诗思考:示儿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两首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同吗?联系诗的内容谈谈自己的体会。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的爱国之情,这一点是相同的

25、。但示儿是通过“悲”来表达盼望祖国统一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通过“喜”(听到祖国重归统一,“喜欲狂”)表达的。(六)背诵默写这两首诗古诗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9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有感情地诵读诗句,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信息资料】生字卡片、相关图片、音乐磁带、学生查找诗人的相关资料。【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切入举偶1、挖掘积累:由学生课前积累的古诗展开背诵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2、图片导入:出示课文插图:图

26、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观察到的内容。师:春天的小草蓬勃生长,春天的孩子兴致高昂。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看看你们对春天有没有新的发现。(板书课题)先来学习草。对话平台一、自学1、自读古诗草,注意读准字音。2、小组内互相检查读诗情况,教师纠正字音荣烧。二、感悟1、自由读古诗,思考:自己哪里读懂了?哪些字词还不懂?2、小组内互相交流讨论不懂的地方,如:离离、岁、枯、荣等词语的理解。3、全班交流讨论自己对古诗的感悟,教师适时引导点拨:离离:可以让学生看看课件,说说草长得怎么样。从而让学生形象直观地理解它的意思是指草长得很茂盛。岁:可问学生几岁了,随学生回答告诉学生从出生到现在

27、几年就是几岁,一岁就是一年。尽:可用简笔画的形式,让学生说出火只能烧光草的叶和茎却烧不完地下的草根。4、出示小草在春、夏、秋、冬四季中的不同画面,想想枯和荣应该分别是哪一幅图描绘的景象。并让学生说说草什么时候是枯?什么时候是荣?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他们在自主品读的基础上交流学习所得和所惑,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合作意识。三、朗读、自由读:你喜欢小草吗?为什么?(喜欢小草那种生生不息,顽强的生命力)、多种形式朗读:指名读配乐读竞赛读。在充分地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和节奏美。四、背诵、情境背诵:教师创设把草背给家人听的情境,引导学生背诵。如:离离原上草我怎么听不懂呢?怎么不写花,只写草呢

28、?、师生共同扮演妈妈、哥哥、爷爷等角色进行表演背诵。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情境表演背诵,既训练了形义较难的字,又理解了课文的思想内容,利于培养语感,积累语言。五、练习、填空:离离_,一岁一_。野火_,春风_。篱落疏疏一径深,_。_。飞入无处寻_。、按要求分类:未 追 店 枯 徐 烧 荣 菜 宿独体字:左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六、书写、学习书写枯 、荣、烧三个字,重点指导: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横要短,撇捺伸展开。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钩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钩的拐弯处要圆润。、学生练习书写,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展示。第

29、二课时对话平台一、回顾背诵古诗草。二、自学按照以前的学习步骤自学古诗宿新市徐公店:、读:读准字音,把古诗读通顺。、想:想想自己哪些地方读懂了?哪里还不懂?、说:在学习小组内说说自己的学习收获。三、交流、学生先在组内说说自己读懂和不懂的地方,教师相机介绍诗人杨万里的资料。、班级交流,弄懂全诗的大致意思。四、朗读、自由读:你对暮春时节的景色有什么新的发现?、指导读:孩子在捉蝴蝶时是什么心情?(高兴、喜悦)找不到时又是什么心情?(失望)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展开联想,丰富语言积累,进一步体会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竞赛读:小组内比赛,推荐一名同学参加班级比赛。、评价读:谁读得好?好在哪里?有需要提醒大家

30、注意的地方吗?诗歌语言凝练,富于韵律感。多种形式的朗读,利于学生体会诗人情感,培养语感。五、背诵同桌互背、指名背、挑战背、齐背。六、拓展、把这首古诗编成一个小故事。、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排、自演宿新市徐公店的情景剧。给学生提供二度创作的题材,不仅拓展延伸了文本,而且丰富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和同学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白居易和杨万里的其他诗作或其他诗人描写的关于春天的古诗。古诗是我国文化百花园里的一棵奇葩,教师要激发学生背诵的兴趣,培养课外积累的习惯,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七、写字学习其它几个生字,重点指导:未可以先复习一下味字,再指导书写。上横要短、下横要长,

31、撇捺要舒展。宿宝盖不宜太宽。八、评价、学生练习书写,自我评价:在自认为写得满意的字上做标记。、小组内展示交流,互相评价:根据组内建议把不满意的字再写几个。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评、互评,使学生学会评价 ,在互相学习、借鉴、欣赏同进步。词语解释离离:草木长的得很茂盛的样子。枯:枯萎。尽:完、全。宿:投宿。篱落:稀稀落落的样子。径:小路。寻:寻找。相关链接相传赋得古原草送别是白居易十六岁时作的一首应考习作,按科举考试规定,凡指定的试题,题目前一定要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诗类似。赋得古原草送别就是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阅读在线春日(朱熹)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

32、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游园不值(叶绍翁)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古诗教学设计5 教学目标 1.认识“徐、篱”等6个生字,会写“宿、徐”等14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3.结合注释,理解诗词大意,抓住关键语句,想象诗词描绘的画面,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创设情境:以前我们学过哪些描写春

33、天的古诗?哪位同学能来背一背?(春晓咏柳)2.引出诗题:这些古诗都写了春天的景致,接下来让我们再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古诗宿新市徐公店。(板书诗题,齐读诗题。读写“宿”字。“宿”书写时宝盖头不能写得太宽,适当提醒。)3.解释诗题:根据诗题,你觉得作者在哪里住宿?(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点拨:新市,地名,在今湖南攸县北;徐公店,是姓徐的人开的店。诗题意思:在新市姓徐的人开的客店里过夜。)再齐读诗题。4.导入新课:这首诗的作者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因为他长期居住在乡村,对乡村的田园生活十分熟悉,所以,描写的乡村自然风光也特别有趣。你想知道这是怎样有趣的一首诗吗?请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课文。二、初读课文,扫清

34、字词障碍。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自主交流:小组内交流你觉得这首诗中应该提醒大家注意的字音,互相学习。在相应的字下面做上记号(加点),朗读时注意。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4.自主练习:这次你一定能更有节奏地朗读好这首诗了,赶紧自己试试吧。5.多种形式朗读整首诗:指名读、同桌读、小组比赛读、集体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着读着,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春天画面,让我也来读一读,好吗?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师配乐范读,说说老师读得好在哪里。(朗读时注意前两句语调平稳、柔和一些,渲染一种宁静、柔美的乡村环

35、境氛围;第三句用欢快、跳跃的节奏,表现儿童追逐黄蝴蝶时的喜悦心情;第四句“无处寻”读得慢而稳一点,表现出失望的心情和深远的意境。)2.学学老师,自己再读读诗歌。3.讲诗歌,读诗歌。(1)“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描写了什么?(篱:篱笆。疏疏:稀疏。径:小路。阴:树荫。描写景象:稀疏的篱笆旁有一条小路一直伸向远方,树枝上新生出的绿叶还没有形成树荫。)你能通过朗读来表现景物的特点吗?男生一起来读一读。(2)“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描写了什么?(描写景象:儿童奔跑着追逐黄色的蝴蝶,那蝴蝶飞入金黄的油菜花丛中,再也找不到了。)女生带着刚才的感受再来读这两句。你们读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6、感觉非常有趣)4.思考一下,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儿童的喜爱之情,对乡村美景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5.集体朗诵,读出古诗的趣味。6.谁愿意把整首诗背给大家听?(1)1分钟背诵记忆古诗。(2)填空式背诵。(3)全诗背诵,背诵比赛。7.默写宿新市徐公店。四、关注细节,拓展延伸。1.回想整首诗,小朋友在干什么?(捉蝴蝶)你愿意来表演一下小朋友捉蝴蝶的情景吗?大家仔细看,评一评谁是“最佳小演员”。2.依次请几位学生表演“捉蝴蝶”。(预设:分别表演“走”着追蝴蝶和“跑”着追蝴蝶。)3.我们再来看诗句中写的是“急走追黄蝶”,表演时到底是应该“走”着追还是“跑”着追?(学生讨

37、论)我们来看看古代汉语词典中“走”的意思。(走:跑,疾行。)4.现在,你觉得刚才哪位同学可以被评为“最佳小演员”呢?说说你的理由。5.美读:诗中不仅有美丽宜人的景色,还有活泼可爱的儿童在追逐翩翩飞舞的黄蝴蝶,简直太有趣了,让我们再美美地读一读。五、延伸故事,感悟诗境。1.动动手,画一画。读了这首诗,你觉得图上该画出哪些景物呢?(篱笆、小路、树、儿童、黄蝴蝶、油菜花。)赶紧动手画一画这美丽的景色吧。(提醒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画和课文中的插图作做比,辨别不同之处,适当进行修改。)2.这是一首诗,是一幅画,也是一个小故事,请你回家先把诗背给父母听一听,再依照自己的画把诗歌编成故事说一说。板书设计宿新市徐

38、公店赞美春色-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1.以题目导入:齐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2.看到“田园”二字,你想到什么?哪位同学能分享一下?3.回顾学过的有关乡村的古诗有哪些。(村居所见)4.简介作者。(1)你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谁来说说你对这位诗人的了解?(2)介绍作者:播放课件资料“范成大的简介”。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初读正音。注意生字,要读得字正腔圆、准确流利、有板有眼。指名认读生字。(出示生字卡片)读通诗文。(注重纠正字音)2.注意节奏。(1)听范读。(出示课文朗读)(2)自主练习朗读。(朗读诗歌,要求准确、流利,读出诗的节奏。)(3)指名试读,评议。(4)教

39、师示范指导。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1.再读课文,想象作者描绘的乡村场景。(读注释)2.交流感想。透过文字与画面你还能看到什么场景?请同学们结合生活体验分享一下。(农家忙)3.朗读节奏。(出示朗读的节奏)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4.理解诗意。自由读文,借助注释或工具书查阅自己不明白的词语,理解诗意。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小组讨论,集体交流。(译文:梅子已经变成金黄色,杏子果实肥硕;荞麦扬花,一片雪白,油菜花倒显得稀稀落落。天长了,篱笆前没有人经过,只有蜻蜓和蝴蝶绕着篱笆飞来飞去。)你最喜欢诗中哪一句?读出你的喜爱与赞扬之情,并评价。指名说。

40、(加强对诗意的理解)在美丽的田园里,果子快要成熟了,荞麦花雪白成片,油菜花金黄稀疏,蜻蜓蝴蝶飞舞,寄托着收获的希望,多么令人向往的生活呀!齐读本诗。其实很多诗人都喜欢田园风光的美丽和农村生活的恬静,他们写下了大量的田园诗篇。请看南宋翁卷的乡村四月。(体会又忙又乐的心情)5.有感情地朗读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四、总结全文,拓展延伸。1.再读古诗,感受自然之美。2.全班齐诵,感受大家在田间忙碌劳作之美。3.引导学生说说学习古诗的感受。4.有感情地背诵给父母听。板书设计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对田园风光的热爱- 第三课时 -一、直接导入,明确诗题。1.导入: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南宋著名词人辛

41、弃疾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2.板书诗题,齐读诗题。3.解题:看到“村居”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大家的想象力都很丰富。教师指着板书“清平乐(yu)”,请再齐读一遍“清平乐”,读了这个词,你有什么样的感觉呢?(给人一种宁静、闲适的感觉。)4.师简单介绍:“清平乐”是词牌名,“清平乐”是一首曲子,是用来演奏的。用它作词牌的词一般给人一种宁静、平和、舒适的感觉。5.那就带着这种感觉一起来读清平乐村居。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要把课文读得准确流利,富于感情。2.学生自读:谁先来读给大家听?(教师正音)3.指导书写“锄豆”的“锄”。4.指名学生朗读。5.齐读全词,读的同时请注意

42、观察,这首词与前面的两首诗有什么不同?(这首词的特点:有长短句,有词牌名,分上下两片。)6.请同学们默读这首词,看看有哪个字、哪个词语、哪个句子不理解。学生自主学习,还可以共同讨论交流。7.讨论交流。我们先来交流一下,经过讨论解决了哪些问题?(1)你们是怎么理解“翁媪”的?(“翁”是什么?请大家看这个字的上面,是一个“公”字,“翁”指老公公。“媪”左边是一个“女”字,是指老婆婆、老奶奶。所以“翁媪”就是指老翁、老妇。)(2)“锄豆”这个词的意思是什么?(“锄豆”这个词不能按字面意思理解,需要联系上下文。联系上下文,你们能猜出这个词语的意思吗?“锄豆”就是锄豆田里的杂草。)三、再读课文,感受韵律

43、。1.我们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之后,再来读一读这首词,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了。2.听到你们读,老师也特别想读一读。教师入情入境地范读。3.教师朗读,学生注意老师朗读的方法。教师简单介绍:请读这三个字,“小”“草”“媪”(课件闪烁),发现了什么?(这三个字最末有相同的韵母,都有“ao”。)韵母相同或相近,这就是押韵。古人写诗、写词讲究押韵,所以诗词读起来朗朗上口。大家读读词的上片,感受一下。(生练习读)看看词里面还有哪些字押韵?(“东”“笼”“蓬”)读一读,再次感受一下。我们再一起读一读。四、品读诗词,展开想象。1.品读乡村美景。好词需要细细品,下面用我们的想象去品出词中的图画。我们首先来欣赏一下这家

44、的居住环境。谁来读词的一、二两句?你从这两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美丽的风景不仅要用眼睛去欣赏,还要学会用耳朵去聆听!(课件播放潺潺的溪流声)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吧。其实“茅檐”透露的是用泥巴垒的墙,茅草盖的房,又矮又小,很简陋,为什么还能带给我们美的感觉呢?(老师简介:很多诗人都有“茅檐”情结,“茅檐”这个词在诗人的笔下频频出现。)一个“茅檐”,一下子就把我们带到了一个充满乡土气息的、宁静的、诗意的小乡村里去。让我们把这种美好的感觉读出来。生一齐朗读。想象画面: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画面:一所茅屋又低又小,紧靠着一条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草。听见茅屋里有人操着柔媚的当

45、地方言,带着醉意在互相逗趣、取乐,那满头白发的老人是谁家的老翁、老妇?)2.品读人物画面。在这样美的环境里住着怎样的一家人呢?请接着读下片。这一家你最喜欢谁?为什么?(预设:我最喜欢小儿,因为他很可爱。)从哪里可以看出小儿可爱呢?(“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那作者为什么说小儿“亡赖”呢?(“亡赖”同“无赖”,实际上是说小儿顽皮、淘气。)哪个字最能看出小儿可爱呢?(从“卧”字可以看出小儿可爱。)想象“卧”是什么样的姿态?“卧剥莲蓬”的样子你能想象出来吗?(学生想象:小儿很专注,很认真,还会哼着歌,还可能仰着,高兴了就打个滚,摇头晃脑,晃动着小脚,侧着身子,用手托着头)师小结提升:是的,小

46、儿卧的姿势可多了,他愿意仰着就仰着,愿意侧着就侧着,愿意趴着就趴着他是多么快活、自由自在、幸福、惬意难怪冰心奶奶说,“除了宇宙,最可爱的只有孩子”,通过你们的声音来表现出这种惬意吧。想象画面: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画面:茅屋外,老夫妇的大儿子在小溪东边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忙着编织鸡笼。可爱调皮的小儿子最讨人喜欢,他正趴在溪边剥着刚刚摘下的莲蓬。)师讲解:诗中的翁媪虽然青春不再,容颜已老,可是他们的童心未泯。人们常说老小孩儿,其实老人往往和孩子一样可爱。同学们来仔细看图,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靠得很近,相互亲热地聊天,这就是“相媚好”。五、多层朗读,品读诗词。1

47、.带着感情来朗读。(1)学生自己练习朗读。(2)在小组内展示朗读。(3)选代表全班展示朗读。2.师生合作引读。喜欢老人们,这么亲密地、甜蜜地说着话,聊着家常,读出他们的“相媚好”。喜欢大儿,读出他的勤劳。喜欢中儿,读出他的心灵手巧。六、展开想象,拓展延伸。1.展开想象的翅膀,如果此时大儿、中儿、小儿听到老人甜蜜的交流,他们又会说些什么呢?同学们,你们觉得这一家人生活得怎么样?(温馨幸福、美好)你们看,他们每个人都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干自己喜欢干的活,真是各得其乐。让我们带着这种快乐来读一下吧:师引读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

48、头卧剥莲蓬。仅仅是“翁”和“媪”醉了吗?还有谁醉了?(诗人、我们)你醉了,我醉了,大家都醉了。(放音乐,配乐朗读)让我们闭上眼睛,吟诵这首词。听了同学们的吟诵,老师仿佛看到了一幅画,仿佛听到了一个娓娓道来的故事。让我们再来美美地吟诵一遍!2.延伸补充。老师有一个问题:作者为什么会对这样一个普通农家人的生活如此向往呢?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资料吧。(补充资料:辛弃疾出生在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那时宋朝的大部分江山已被金人占领,辛弃疾从小就立志平定中原,收复河山。但是软弱无能的南宋朝廷却一味地向金人求和。由于主和派的排挤、打压,辛弃疾被发配到江西上饶等偏僻的小乡村。在小乡村,辛弃疾一待就是二十年。然而

49、,在这二十年里,中原百姓每天都在金人铁蹄的践踏下生活,辛弃疾很想救民于水火,却无法施展抱负。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一位六十八岁的老人僵卧病榻,高呼:“杀贼!杀贼!”然后愤然离世。)3.让我们再次背诵这首清平乐村居。板书设计清平乐村居恬静优美平和无忧教学反思1.宿新市徐公店第一、二句都是景物的静态描写;第三句是人物的动态描写,第四句是景物动静结合的描写:油菜花是黄的,又是繁茂的一片,一只小小的蝴蝶,飞入这黄色的海洋里,自然是无处寻了。学习古诗过程中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朗读中表演,把儿童们东张西望、四处搜寻的焦急状态,以及搜寻不着的失望情绪等画面显现出来,使学生更能感受到儿

50、童的天真和稚气。2.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这首诗写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诗中用梅子黄、杏子肥、麦花白、菜花稀,写出了初夏江南农村景物的特点,有花有果,有色有形。诗的第三句,从侧面写出了农民劳动的情况:初夏农事正忙,农民早出晚归,所以白天很少见到行人。最后一句又以“惟有蜻蜓蛱蝶飞”来衬托村中的寂静,静中有动,显得更静。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读诗,谈感受,以此来唤起学生的想象。古诗重在朗读,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得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古诗的意境。3.清平乐村居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一首田园词。它通过对乡村清新秀丽、朴素恬静的环境描写以及对翁媪及其三个儿子的形象刻画,抒发了词人喜爱乡村安宁、平静生活的思想感情。

51、它好似一幅栩栩如生、有声有色的乡村风俗画,勾出“茅檐”“溪上”“青草”,翁媪“醉里吴音相媚好”,以及三个儿子的日常生活。词人尤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等词句形象地刻画出儿童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 这首词处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村生活气息,洋溢着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课堂上运用想象形成画面:乡村美景图、翁媪对话图、大儿锄豆图、中儿编织图、小儿卧剥图等。通过不同形式的引读,补充课文的相关资料等方式,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古诗教学设计6 教材简析: 本课是唐代和宋代诗人写的两首描写春天的诗,内容和观察角度不同,但都能看出作者用心发现的特点,与本组教材主题非常吻合

52、。草是一首咏物诗,情景交融,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这首诗的大意是:原野上那茂盛的野草,到秋天枯萎,但第二年春天又会长得十分繁茂,年年循环,生生不已。不管野火怎样无情地焚烧也不能把它烧尽,只要春风一吹,小草又会蓬勃生长。宿新市徐公店描绘的是诗人住在新市徐公店所见的生机勃勃的暮春景色。作者运用白描的手法,把景物与人物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动静结合的画面,极富生活情趣,作者的喜悦之情也尽在对景物、人物的描写之中。这首诗的大意是:在稀疏的篱笆旁边有一条小路伸向远方,树上的花已经落了,但树叶还没有长得茂盛浓密。一个孩子奔跑着追逐翩翩起舞的黄蝴蝶,这蝴蝶飞入金黄色的菜花丛中怎么也找不到了。学情分

53、析:对于古诗,二年级的学生已经有所了解,教学本课,就是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因为“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对二年级学生来说比较难,因此,我把本课放在了本单元最后来学,主要就是为了更好地突破这一难点。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指导学生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9 个字。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引导学生感受小草顽强的生命力,想象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快乐,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古诗的兴趣。教学重点:会认 7 个生字,会写

54、9 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课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了解古诗的大意和作者的情感,感受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运用不同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教法学法:教法:情境教学法、媒体辅助法、诵读法、想象法等。学法:诵读法、勾画圈点法、自读自悟法等。教学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2.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激励导入。1.人们对春天有着特殊的感情,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2.不同时期、不同人物运用了不同的语言形式,表达同一种情感热爱春天。3.今天,我们就来欣赏一下古人所作的两首赞春古诗。4.板书课题:古诗两首。二、自读课文,初步感知。1.借助拼音自己读课

55、文。2.指名读.(1)注意两个“一”的读法,前一个“一”读y,后一个“一”读y。(2)注意纠正错音。(3)注意读出节奏。离离原上草, 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四、理解诗句,熟读成诵。1.出示课件,整体感知诗的意境。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谈谈对诗句的理解。3.全班交流,教师做重点指导。离离:形容野草茂盛的样子。岁:年。尽:完。生:生长。荣:茂盛。4.质疑问难,深入理解诗句。提问: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预设:为什么说“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呢,议答:野火只能烧掉草的茎叶,草根理在泥土里,是烧不掉的,所以来年春天,草还会重新长出来,从而体会到野草旺盛的生命力。白居易为什么要写草呢

56、?议答:白居易赞赏小草顽强的生命力。告诉人们要学习草顽强的精神,不怕挫折。5.学生边想象诗意,边练习背诵。五、自学生字,指导书写。1.学生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自己分析字形。2.班内交流。未:上横要短,下横要长,撇捺要舒展。荣:草字头的横不能太长,秃宝盖要宽,“木”字横要短,撇捺伸展开。宿:宝盖不宜太宽。烧:火字旁捺要变点,右上部不要写成“戈”,第二笔斜沟要有弯度,下面的“兀”字横要短,竖弯沟的拐弯处要圆润3.指导书写。古诗教学设计7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 教学静夜思,学会生字,理解“疑、举、思”等字的意思。2、 背诵并默写梅花一诗。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在古诗的学习中体会静夜思

57、一诗中体现出来的意境。教学过程一、简短谈话,引入课题。1、 齐读课题。2、 释题。3、介绍诗人生平。二、自由读静夜思1、 学生字。2、 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特点。3、 读通诗句。三、指导朗读。1、 学生试读,评议。2、 听课文录音,体会古诗朗读的特点。3、 跟录音读课文。4、 试读、评议。四、讲解诗句。1、 读古诗。圈出不懂的字。2、 学生试解。3、 教师补充更正。第一句:明:明亮。床前明亮的月光。第二句:疑:好象。好象是撒在地上的一片霜。第三句:举:抬。抬头望见了明亮的月光。第四句:思:思念。低下头思念自己的故乡和亲人。4、 连起来说说静夜思的意思。五、背诵全诗,体会感情。1、 诗人李白

58、看到明亮的月光,为什么感觉像撒在地上的霜?2、 静夜是深夜,为什么深夜诗人还没睡?3、 诗人这样想念、热爱自己的家乡,我们该怎么读出思乡之情呢?4、 学生自由练习。指名读。5、 背诵全诗歌。六、总结。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教学(梅花)学会诗中的5个生字,理解词义。2、有感情地读背全诗3体会梅花的风格教学重点、难点:理解诗中的重点字词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启发谈话二、听课文录音三、理解诗义1、学习12两句。2、正确朗读两句。说说带点字的意思:数 凌3、说说两句的诗意“墙角边有几枝梅花,因为正毛着严寒独自开放”4、学习34句。5、正确读。6、 理解带点字“遥 为 暗”。7、 试说两句的诗的意思“远远就

59、知道那不是雪,因为有淡淡的清香飘来。”四、指导有感情的朗读。五、指导背诵。古诗教学设计8 学习目标 1.会认“庐”等9个生字,会写“吴”等12个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3.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积累古诗中的名句。课前准备1.课文插图的实物投影。2.课件。(瀑布映衬青山、飞流直下的情景)3.生字卡片。第 一 课 时(学习望庐山瀑布)情境导入 ,理解诗题1.(投影展示插图)老师以优美的导语 ,把学生带进诗的意境。同时随机讲解“香炉”“庐山”等词语。2.理解诗题,认读生字“庐”“瀑”。(注意“瀑”的读音)3.齐读诗题。吟诵感悟,想象画面1.自由吟

60、读,用笔圈出生字读一读,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以后再读给同桌同学听。2.结合插图思考:诗人站在哪里?看到的是什么样的景物?3.伙伴之间交流,老师随机点拨。4.组织交流或提出不懂的问题,老师进行指导,结合课件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紫烟”“遥看”“飞流直下”等词语。5.老师小结:诗人被眼前的美景陶醉了,看着这“飞流直下”的瀑布,产生了一种想象这飞流直下的瀑布,真好像是银河从天上落下来一样!(学生齐读后两行诗句)6.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读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图文对照,熟读成诵1.让学生看图读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感情。2.练习背诵,可同桌之间互相背。巩固生字出示“庐”“瀑”“炉”“疑”,用卡片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