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季丽江土司势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_第1页
明季丽江土司势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_第2页
明季丽江土司势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_第3页
明季丽江土司势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_第4页
明季丽江土司势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明季丽江土司权力向藏区扩张始末及纳西族遗民踪迹概溯云南丽江木氏家族自元初即受封土司,成为当朝命官。明朝开国,得以荫袭,因听命受宠于朝,南剿北征,纵深西进,权力范围逐渐扩大,到明万历年间,整个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南诸县、四川木里藏族自治县局部地区、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南部等广阔藏区,尽为所有,统治时间长达百余年。在此期间,木氏土司将丽江、鹤庆一带的成千上万的纳西族,迫迁到所控制的藏区,亦农亦戎。这些移民世世代代与当地藏族共同消费、生活、休养生息,促进了互相间的文化交流,对当地农业消费的开展功绩尤为卓著。今天,这些移民的后代,多数已经交融于藏族之中,但也有个别地区的移民,虽然在各

2、方面与当地藏族无甚区别,却仍然成为杂居在藏区的纳西族。明季木氏土司统治权力向藏区的扩张一、明季构成木氏土司统治权力膨胀因素1元代木氏家族的开展,为其后世在明代的延续奠定了稳固的基矗元宪宗蒙哥汗时期,忽必烈亲征云南大理,木氏家族已笋出,“良三世主阿稼阿良迎兵于刺巴江口,锡春甚厚,宠保优礼,将受职为茶罕章管民官。遂破巨津州半空各寨,生擒叛贼阿塔刺,功升茶罕章宣慰司,寻而攻拨大各寨;又同克大理擒获段兴智,功列蒙古将兀良合台之右,升授副元帅,锡节虎符一面。世祖至元中,加授银印重四十八两一颗,为提调诸路统军司,其所属者越析郡、伯兴府、永宁府、北胜府、获冀州、罗罗斯、白猿祭木夷擦等处地方,无不管束。阿琼阿

3、良之后,长子阿胡铜为四世主,“成宗元贞元年1295,蒙皇帝圣旨褒嘉,钦此钦遵颁给龙章祗领,得恩荣浩命授正泰大夫获军宣慰司。阿胡阿烈为五世主时,“顺帝至元十三年年代有误改置丽江路军民总管府。所属府一:北胜;州七:通安、巨津、宝山、兰州、永宁、蒗蔻顺州;县一:临西。传至七世主阿甲阿得时,正值元、明两朝更替之际,明太祖朱元璋建朝,为扩大自身的力量,夺取并稳固在全国的统治权,因袭元制。“洪武初,西南夷来归者,即用原官授之。明朱盂震?西南夷风土记?序记:“国朝兵平六诏,诸夷纳土,乃各因其酋长,立为宣慰司、安抚司等官。“大明洪武十五年1382天兵南下,克制大理等处。得阿甲阿得率众首先归时,总兵官征南将军太

4、子师颖国公傅友德等处闻奏,钦赐以木姓。木氏家族姓从此始,阿甲阿得官讳木得。木得干洪武十六年九月进京朝见,“太祖嘉其伟绩,授法命一道,任本府世袭上官知府职事。从元代木氏家族的几代土司所任职衔及管辖区域可帧超木氏家族自元以来,就已成为滇西北可以左右局势之雄强,这为木氏家族统治权力后来的延续、稳固和开展,奠定了基矗这不能不说是一大历史背景。2明中央王朝的庇护、褒赏扶持。自本得始至明末懿,木氏土司共传承十四世,他们依次是:木得阿木阿得、木初阿习阿牙、木土阿牙阿秋、木森阿秋阿公、木嵌阿地阿习、木泰阿习阿牙、木定阿牙阿秋、木公阿秋阿公、木高阿公阿目、木东阿木阿都、木旺阿都阿胜、木青阿胜阿宅、木增阿宅阿寺、

5、木懿阿寺阿春均为丽江土知府职。明代木氏家族之所以长盛不衰,权力范围越扩越大,至明万历年间到达登峰造极的地步,主要是明中央王朝对其重用和扶持的结果。丽江是滇藏交通枢纽和门户,同时又是云南纳西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木氏家族在这一地区的政治、军事实力强大,成为明中央王朝管理和控制滇西北地区理想的依靠力量。木氏家族代代恭顺听命于朝,以剿杀征战称功,示效忠诚;世世进京朝贡不绝,得朝廷封赐恩赏,亦竭力扩大自己的权力,顺成之理,无所顾忌,这不能不说是一大政治背景。这里节录?木氏宦谐?中木高、木增两土司有关例证,以窥其全部。知府阿公阿目官讳木高,嘉靖三十年1554,保勘袭职,本年得胜你那

6、中甸天接黄金桥。三十四年,袭职丽江军民府土官知府,勘合谁奏,本年得胜建立鼠罗那水天掌寨,立各以下归服。三十八年,有孤蒲贼众来围忠甸,即亦中甸,高胜寨报急,命长男阿都领兵救援,得大胜。三十九年六月初九日,本司扎付预计财用,责成众臣以期速济大工事,都院游工部扎付援三品文职,移咨吏部题实援浩命,仍照例自备马匹方物,差人赴京进贡。四十年八月初八日,本司扎付吏部题奏钦准实援三品,并请给浩命,信字第八百七十七号浩命,授亚中大夫,其褒辞略曰:诚以报国,文武兼全。兹特升尔官居三品,位列九卿,永巍舶乔木世家“云云。正妻左氏淑,封为淑人。及蒙钦锡五音乔木世家“四字,准建访牌一座,并赏彩缎三表星,宝钞六百锭,与前凛

7、粮脚力回到府。知府阿宅阿寺官讳木增,万历二十六年保勘袭职。本年香水阿丈刺毛叛,剿得胜。二十七年,香水好尧杀叛,得胜。二十八年,本司代奏钦依准袭祖职,吏部填给急字十号文凭,本年七月初十日上任,又患旬京获必哩。二十九年香水蒲瓦好尧攻叛得胜,又你那才甸出军得胜。本年鼠罗杀叛,得胜。又香水约左所好甸,杀获逆舍西原苴。三十年三月,顺大全捷,察明功罪,叙饷,钦奖银二十两,又香水好甸当丁江口杀叛阿丈刺毛首级。三十四年,因先差遵例请诰封,覆行本司达部,六月吏部题奉给诰命一道,赠父木青中宪大夫知府职衔,封母罗氏春为恭人。又蒙给义字二百八十三号诰命一道,受中宪大夫云南布政使司右参政,妻禄氏为淑人?崇须四年五月,钦

8、奉升广西布政使司右布政,颁给外仁字四号诰命一道,封通泰大夫广西市政使司右布政崇须十三年八月,蒙钦升四川布政使司左市政,救谕一道,荐于省城建访,以风励诸省土司。3邻近藏区的松散状态。元明两朝的滇西北藏区今迪庆藏族自治州,朝廷赠封的土司甚少。据?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载:“元代,朝廷对藏区采犬因其俗而柔其人的统治,视入贡民族头领辖区大小赐于封号,准予世袭,部落领袖或归附或兼养,有功者即封为大小土目。明代永乐四年1406,临西县今维西县刺和庄长官司土酋长官,曾受赐印及冠带袭衣,受到进京朝贡的礼遇。明代还设过临西上知县。浴并明时期,迪庆地区只设过一长之官司和一上知府职,而且均在维西,充分说明当时迪庆藏区

9、处于土酋割据的分散状态,没有能与木氏土司势均力敌的政治权力。在与镇西北相邻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南地区,西藏昌都地区芒康一带在明代称之为朵甘司地。据史料记载,明中央王朝在朵甘思区域内设置了大大小小土司假设干,其中都指挥司一:朵甘卫都指挥使司;宣慰司三:董卜韩胡宣慰使司、长河面鱼通宁远宣慰使司,朵甘宣慰使司;招讨司六:朵甘思招讨司,朵甘眺答招讨司,朵甘丹招讨司、朵甘沧招讨司、朵甘川招司、磨儿招访司;万户府四:沙儿可万户府、乃竹万户府,罗思端万户府,别思麻万户府;千户所十七:朵甘思千户所,刺宗千户所、牟里加千户所,长河西千户所,多八三孙千户所,加八千户所、兆日千户所、纳竹千户所,伦答千户所、果由千

10、户所、沙里可哈忽的千户所、孛里加思千户所、撒里土儿千户所、参十郎千户所,刺错牙千户所,里坝千户所、润那么鲁孙千户所。上述土司绝大局部分布于甘孜藏区崇东和康北。据任乃强、泽旺多吉二位先生考证,朵甘笼答招讨司在四川本里隆达,磨儿勘招讨司在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刺宗千户所在四川甘孜藏区巴塘县南的拉宗人。又据?理化县志稿?载:“长青春科耳寺周理塘寺有铁印一枚,长方形有柄,铁质及铸工均不太佳,文日扎兀思东思麻千户所,印旁注大明洪武二年二月。寺僧谓日沙当结波给理塘上司,又转给该寺庙,为今日寺中宝物之一。扎兀思东思麻千户所至今还未见其有关记载和考证,是否可以推测为木氏土司向四川甘孜藏区康南进兵时,在该地区收缴

11、的印鉴。假如说,任乃强、泽旺多吉二位先生的考证和笔者的推测成立的话,就不难看出,在与滇西北相邻的四川木里,四川甘孜藏区的康南和西藏昌都地区芒康县等广阔藏区,仍然处于部落分散割据的松散状态,亦没有能与木氏土司抗衡的政治统治权力。在历史上,松散状态下的序中,除引余庆的冤家械斗的事是常发生的;在人谓木氏为氏土司辖区的藏族部落中,由于联集丁末之阂,或者因土地、交通、家畜、交往等方面与丽因所发生的摩擦,也都是难于防止的。惟造成木氏土司作为征战扩张的借口。木氏别司初据迪庆局部藏区后,除大量的移民统治外,曾委一批当地的白色木瓜“。推行封建农奴制,残酷剥削和压榨占领区的农奴,木氏见中甸地广人希,所收赋税甚少。

12、便采取了特殊措施已垦地每架3亩收田赋粮一斗30斤,未开荒山荒地每架收田赋粮二斗的赋税制“。木氏除向中甸地区的农牧民征收田曹税,还收家畜税,徐霞客?滇游日记?中讲:“北地山中人,无田可耕,作纳毛牛银为税。木氏向中甸农牧民收的实物税的数量是相当大的。木氏在统治区除加重赋税,剥削各族人民外,还派大量徭役在中甸地区从事金、银、铁等采矿业。传说在县城西面的石卡雪山一带,木氏派徭役开采银矿,因矿洞倒塌,在洞内死者无数中甸各族群众用血汗换取来的黄金、白银,都要交给木氏领主。否那么就有杀头的危险木氏,向明朝中央进贡的黄金、白银,由中甸掠去的要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由于当地民众经受不住战争所带来的创痛和木氏土司的

13、剥削压榨,常常起来对抗,木氏土司那么以犯上作乱而进展武装镇压,如假设对抗或民众与外邻部落结盟对抗,那么木氏以兵压境,亦或纵深剿征。这便是木氏土司统治权力得以扩张的外部条件。二、明季木氏土司统治权力的扩张过程木氏土司统治权力向藏区的不断扩张,并非一蹴而就,它经历了一段较长的历史过程。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是对迪庆藏区的占领和统治,此后继续扩张,极盛时期,其权力范围曾达西藏昌都芒康县南,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整个康南以及四川木里原属盐源等地。1云南中甸,旧称你那。又写为中甸,藏名为建埔;又译为结打木、结塘、佳塘等。是云南迪庆藏区核心地。明代木氏土司从木得始至木钦,经五代明洪武十五年至成化十九年均忙于

14、解决辖内忧患,对迪庆藏区几末涉足,仅采取固御、节制之策。据木氏宦谱载:木嵌任内景泰二年,番冠阿扎侵攘巨津州,亲率兵追击。“到成化十九年1483,方拉开向中甸进剿的序幕。成化十九年,得胜中甸早瓦寨,二十年,得胜中甸,僭罗投降“。丽江木氏与中甸统治者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从成化十九年守战早瓦寨开场,至嘉靖三十二年1553得胜忠甸天寨止,相继共七十年时间。在这旷日持久的征战年代中,给双方人民造成的苦难是可想而知的。木氏在中甸征收赋税,全面经营是从木高任丽江知府以后,即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至康熙八年1669木靖任知府止,共一百一十五年。从木嵌开场经营中甸算起,共一百八十五年。相继木氏十一代人参与中甸的

15、经营。其中流传最显赫的是木氏十四世知府木松,十五世知府木高,十九世知府木僧“。2木氏土司在中甸站稳脚跟,全面统治和经营之后,开场向迪庆州维习今维西阿墩子今德钦以及其它周边藏区扩张,这段历史,史书记载甚少。最具权威又广为史家引征的是清余庆远著?维西闻见录?,之外还有?续云南志稿?的有关记述。两节有关引文内容根本一样。现引?维西闻见录?所载如后:“万历间,丽江木氏寝强,日率麼些兵攻吐蕃地,吐蕃建碉以数百座以御之。维西之六屯、喇普、其宗皆要害,拒守尤固。木氏以木作碓,曳以击碉,碉悉崩,遂取各地要害,屠其民,而徙麼些戎焉。自奔子拦以北番人惧,皆降。于是,自维西及中甸,并现隶四川之巴塘、理塘木氏皆有之,

16、收其赋税,而以内附上间。纳西族进入四川甘孜州康南地区的详细时间,目前除“万历年间之说外,别无他议。笔者经多方求证,觉得根本可信,并作如下补证。A、?木氏宦谱?在本东谱条下有这样一段记述:“万历五年,番贼犯界你那毛各,命长男阿胜领兵征讨,贼将豫聚数万,占据刀那丁恩江口,阿西集直岩寨二处,扎营拒敌。先我师失机溃阵,自此贼势大振。因主号令威严,兵分四哨,克时奋勇,攻破险寨二年,擒斩一千有余,有捣巢穴。兵至娘的、果宗、草那、目春、干陶、其瓦、阿西你、王略哨等处荒服地方,番皆平。前已述木氏土司已于嘉靖三十三年全面占领和统治中甸,之后的战争应该已推进到维西、德钦等地。到明万历五年,又时过二十三年。这场战争

17、从?木氏宦谱?中可以看出,是木氏土司在藏区扩张中最大最残酷的一次决战,参战人数在万人以上,死者上千。当时中甸在木氏手中,德钦、维西大局部地区为木氏挟,能集众万者,惟迪庆周边藏区主要是甘孜州康南地所能也。这场决战以木氏得胜而告终,导致了“自奔子拦以北番人惧,皆降,“面以内附的场面。由于年代长远,地名多变动之语言关系,?木氏宦谱?又为译音地名,给地名考证带来极大困难,故对狼的、果宗、草那、目春、干陶、其瓦、阿西你、王略哨等地名暂时还不能作出今考。但是可以肯定,其中有的地方已在甘孜州康南地界,所以把万历五年1577左右作为木氏土司开场向康南扩张的详细年代,应是可以成立的。转贴于论文联盟.ll.B、我

18、们在甘孜州康南巴塘、理塘、乡城等地调查期间,民间传说中的木氏土司,藏族称之为“舶萨当杰布,这个萨当杰布是实有所指的,他的名字叫“四郎罗登。四郎罗登何其人也?便是木氏十九世知府木增。?理化县志稿?载:“印经院在县治长青春科耳寺之左,呼作巴孔者是也,清康熙时所建,置?大藏经?版十余万块,相传为松弄热登四郎罗登的异译所赠。经卷首有汉文?三藏圣秩序?。三藏原颂大明天肇三年佛道成日,领顿首书及十方五觉诸灌顶授记佛长子不动金刚木增等字。禄天肇三年上距万历八年已四十年,正第三世达赖创修长青春科儿寺,之后宜为所刻赠。所谓松弄热登者其木赠之译名舆欠。明万历五年时木增尚末出生,万历二十六年保勘袭职时,年仅十二岁。

19、到天启年间,已正方弧超他最后完成了对甘孜藏区康南的扩张和统治。据传其权力范围东达雅砻江畔今雅江县直接威胁到明正土司其时称长河西鱼通宁远宣慰司属地安危,明正土司一面隔江严阵以待,一面飞报朝廷,要求干预。由于雅砻江天险阻隔,明正土司的强大力量的对峙,才阻止了木氏土司的继续东进。再那么因木增崇佛,故藏区民间传说中的木氏土司叫“绎杰布郎四登。、刘龙初?四川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乡纳西族调查报告?,初为我们提供了一些重要线索。“纳西是数百年前,从丽江、中旬等地迁入的,至今已有十九代了,它主要分布在俄亚乡。俄亚是木里藏族自治县瓦厂区的一个乡,全乡共有529户,4219人,分属藏汉、纳西等民族,纳西族有249

20、0人,是该乡的主体民族。“俄亚是由俄亚大材而得名,乡政府设在这里。俄亚大村位于苏达河中部与苏达河上游的克米局,据说是纳西族在这里最早建立的两个村子。传说俄亚大寨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现有130户人家,占全乡总户数的22,人口有1060人,占全乡总人口的25。除一人是上门的藏族外,全部是纳西族。“大约在四百年前,即明嘉庆到万历年间,丽江木上司在明皇朝的支持下,与吐蕃进展争夺地盘的斗争,先后占据了巨甸、维西、中甸、德钦、巴塘、理塘等地。蒙番畏而敬之为舶萨当王“。万历五年左右距今四百一十多年,与上述四百多年前“至今已有十九代“是根本吻合的。同时亦证实了木氏土司向藏区扩张的权力范围除了甘孜州整个康南外,

21、还有四川木里藏区。关于西藏昌都芒康县南旧盐井地,今天仍与木里俄亚一样,境内尚有一百九十五户,一千一百余人住的纳西乡。“宣统元年段鹏瑞著?盐井乡土志?自序中,除引余庆远?维西闻见录?语外,还叙:土人谓木氏为木天王,今尚有此名称。予于光绪龙集丁末之岁,奉橄司榷其地,甫至聆听其语音,讶与丽江相近,问之通事,那么曰丽江之麼些语也。惟以地当川藏之交,故又杂以藏话,且土音稍别耳。然那么盐井向归木氏为可证亦。“?西藏自治区概况?第一章第三节中简言道:西藏自治区内,除了以上民族外,在昌都地区南部还居住着少数纳西族“。木氏土司何时完毕对康南的统治,一般都未言确切年代,泛曰明末清初“?木氏宦谱?中记叙其在完毕迪庆

22、藏区的统治时间与?迪庆藏族自治州概况?中所叙大体一致,为清康熙四年1665年。那么我们可以断言,木氏在完毕川康南的统治时间应在康熙四年以前。至于以前到什么时候,笔者认为是在清初顺治十年1665左右。其理由是,巴塘著名寺庙丁林寺又名噶丹彭德林建于1659年清顺治十六年,藏历第十一绕迥土猪年该寺寺址原为木氏土司在巴塘建立的一个纳西官寨,寺庙建在纳西官寨遗址上后意味着木氏的统治在该地已经彻底瓦解。寺庙建筑一般需要数年时间。客观一些,定为清顺治年间是可信的。木氏土司从开场向康南扩张到实行全面统治的时间,从明万历五年左右算起至清顺治年间止,差不多整整一个世纪。木氏土司向康南扩张的道路,据调查分析,主要分

23、两路。一条道路是:“丽江木氏土司进攻木里以及木里以北地区,据说是从丽江宝山东渡金沙江,沿冲天河面上,经木里西部直抵甘孜州康南稻城、理塘等地。至今在冲天河沿岸还残存传说是木天王进兵时修筑的碉堡。俄亚乡把守金沙江、冲天河和东义河要冲,传说是进兵宁菠、木里、盐源等地的战略要地。我们在丽江调查期间,丽江地区志办的杨启昌同志也谈到这条道路的一样看法。第二条道路是以迪庆藏区为据点,争夺的焦点是今德钦县的奔子拦渡口一带,强渡金沙江入得荣、乡城、巴塘等地。至于占领盐井那么可能是从这第二条道路的分支,至盐井并非是从那里继续北上,主要目的是控制那里的盐。盐井的盐是迪庆藏区、西藏昌都地区,四川康南以及更远地区的藏族

24、的生活必需品。木氏认为只要控制了盐井,在一定程度上就会更有利于对上述地区的统治。?木氏宦谱?中曾有在崇须年间重建盐井寨的记载,说明木氏土司与当地藏族部落的盐井曾经发生过屡次拉锯战。三、木氏土司权力向迪庆藏区扩张和统治的手段、措施1、武力征服。军事扩张是木氏土司向藏区扩张的最主要并最根本的手段。可以说,木氏土司向藏区和其它地区的扩张史,是一部血淋淋的战争史。战争使无数纳西族青壮年男子颠沛流离,战死于疆场;也使得无数藏族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无论给纳西族人民,还是给藏族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和不幸,客观上亦造成了历史上的民族隔膜,而木氏土司家族却世世显赫。以“丽江王而声名远播。前面对于武力征服多

25、有涉及,故不再赘述。2、移民。木氏土司为了稳固在扩张区的统治,每当战胜一地,都要建立自己的统治机构。假设为牧区或半农半牧区,因海拔高,气候严寒,不适宜于纳西族人消费、生活,那么将其归附顺诚之土酋封为“舶白色、“木爪等职,来管理当地藏民;在气候较好、海拔相对较低之农区,特别是战略要地,那么“徙摩些戎之,建立纳西人聚居村寨。被迫迁的纳西人平时为农,战事为武,同时,木氏还派遣自己的亲信,在聚居区建立官照,管理镇抚当地纳、藏人民,被称之为舶绎本“。例如在巴塘县内,民间既有流传又可考证的比拟大的纳西族酉聚居区就可举出三处,一处是巴塘县城,原丁宁寺址就是一个很大的纳西族官寨,在巴塘县城附近的架炮顶有很多被

26、当地居民称为埋藏浆假设“即纳西族尸首的坟墓,相传也是明代纳西族入侵时留下来的,随葬品中有纳西族爱吃的红米。另一处为被称之为小巴塘的中咱,那里的山岗上至今还残存着纳西族官寨的遗址。再就是今天仍然居住着纳西族移民的白松乡,那里的纳西族官寨设在日麦村附近,残迹犹存。其实仅巴塘一县而言,纳西族聚居村寨远不止此,木氏土司移民措施,是其统治能在所辖的藏区维持一个多世纪的关键措施。这些地区间隔 丽江最近处亦在数百里之外,最远处便在千军之遥,战线长,军队调遣,粮草接济都非常困难。就藏区出产而言,也不能长时期供养成千上万的移民,于是大量移民,“平时是木氏土司的农奴,要开垦土地,交纳赋税,一旦战争爆发,他们又是木

27、氏土司的土兵,要日夜守护在山顶上的碉楼中。由于木氏土司派出的“绎本横征暴敛,曾激起过藏、纳西族人民的共同对抗,在巴塘白松就曾发生过砍“绎本官头的事,这个故事至今广为流传详见?巴塘白松纳西族调查?。3、宗教怀柔。藏族在历史上是一个崇佛的民族,宗教权力和影响力极盛,自元代西藏纳入祖国幅员后,推行土司制即采劝僧俗并用之策。木氏土司深黯以教固政之理。为了稳固其封建统治,取信于藏族民众,抬高声望,竭力扶持和拉拢藏传佛教各派权力。明季,噶举派在西藏昌都地区和康南的实力雄厚,举足轻重。座落在西藏昌都县噶玛区的噶玛丹萨寺,曾与楚普寺一样,是噶玛噶举派的著名的祖寺之一,系塔波拉杰的门徒都松钦巴于公元147年主持

28、创立。十三世纪时期,木氏曾捐资并派遣工匠参与过该寺主殿的修建。“大殿面积,2244平方米,高三层,石木构造。前廊和经堂为藏式平顶建筑,后面主殿为木构造,顶部贯以歇山式玻璃瓦顶,殿顶檐下全系斗拱承托,风格独特,做工精巧,构造合理,宅与殿顶饰形的玻璃瓦顶上下错落,合谐统一。它是藏汉、蒙、纳西四族工匠聪明才智的合壁之作。广明正德年间,明廷派遣太监刘允往请的噶玛派中的黑帽系第八辈活佛弥觉多肌超亲自来丽江,备受木氏土司的尊礼。自木增在位1597一1647,噶玛派在丽江一带更为失势。崇祯十二年1639徐霞客旅滇到木氏家作客,也说到大法王、二法王,应即红帽系和黑帽系,且说庚戎年二法王曾至丽江“,面红帽系第六

29、辈活佛却吉汪秋确应本氏邀请,来过丽江明末和硕特部蒙古族自青海进入喀木康区、卫、藏,支持黄教,几乎统一了全藏区,当时对抗颇为剧烈的有黑帽系第十世活佛却英多肌超他因力不能支,遂间关避难,逃来丽江。噶玛派与木氏土司交往甚深,故丽江的五大寺庙福国寺、指云寺、文峰寺、普济寺、玉峰寺皆为噶玛噶举派寺庙。后来,因噶玛寺司徒活佛移居德格土司辖区内的八邦寺,八邦寺遂取代了噶玛噶举派寺庙。后来,因噶玛寺司待活佛移居德格土司辖区内的八邦寺,八邦寺遂取代了噶玛丹萨寺的宗教地位,成为康区噶玛噶举派主寺,丽江上述寺庙便成为八邦寺的分寺。这种隶属关系一直延续到现代。明代,格鲁派崛起,中叶后逐渐向康区传播和开展。木氏顺应其潮

30、流,采取并蓄态度。明万历八年1580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应本氏邀请,来到康南,并为理塘寺主持了开光仪式。木氏土司在宗教上的这种特殊的微妙的关系和获得特殊地位,除了本身的忠诚和信仰外,其政治目的便是“此地无银三白两了。这个家族中的典型代表可算是木增了,木氏世受浮屠法,而君独渗最上乘,期于六根不动一念无生,顿见本来面目,盖已造共堂,而窃其奥矣!今城中上大夫无不谭禅,无不安佛,作礼案,置经轴,沾沾然假设净界可攀,而果真可结“。藏文?大藏经?是藏族文化的大百科全书,著名的理塘版就是木增捐资雕板,广结善缘“积极支持由却英多吉主持完成的,故又名丽江版。木增还曾取法名不动金刚“,取藏名四郎罗登“又译为斯那罗丹,

31、故此人在政治上的声威,很大程度上是宗教因素来促成的。纳西族崇信东巴教。唐代吐蕃东渐时,藏族文化对纳西族也产生过一定影响,故有信仰藏传佛教的传统和社会基矗在木氏土司的倡导下,这一信仰日渐强烈,这就为其扩张时期迫迁的纳西族到藏区后,与当地藏族团有共同信仰,人乡随俗,并休养生息,创造了条件。康南纳西族历史足迹及其奉献时至今日,云南纳西族迁入康南已历时四百多年,他们中的绝大多数后代,已经逐渐演变为藏族,成为当地藏族的一个组成局部。在乡城、得荣、稻城、巴塘等县的广阔农区的一些村寨,历史上曾经系纳西族聚居地,他们的后代,今天无论在语言上、服饰上,乃至婚、丧、嫁、娶诸方面已经同当地藏族没有什么区别,在党的民

32、族团结、民族和睦、平等的政策下,新型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形成,所以他们自由地选择自己的族别,成为藏族。但是每逢农历十一月初一,村寨属于纳西族后裔的藏族男女老幼,聚集在一起,按传统方式过纳西族年,以表示对其祖先的思念。例如乡城县的黑达区青德乡热公村等地,至今都还保存着过纳西族年的习惯。据一九五四年开展民族识别时,有人提到纳西族曾经在甘孜藏族地区最少有五千户以上,这个估计丝毫不过分,尽管如今居住在这一地区的纳西族人数不多“。如今还有一些地名都还可以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据?乡城县地名录?载:热公应该为绎岗意为纳西族居住这地。相传在很早以前纳西族来到这里定居,故取名热公“。又据?稻城县地名录?载:巨龙

33、,系藏语应读为“绎让的译音,意为纳西族,历史上为纳西族地“四川省稻城县的东尼乡东义。直到解放初期,还延续着纳西族统治时期的白色制,东尼白色一九五八年叛乱时被击毙就是最后一个白色。今甘孜州原康南的纳西族,主要分布于巴塘,而在巴塘又主要聚居在白松乡。我们调查期间1990年1月全乡总人口为915人,其中纳西族638人,占全乡人口的21.88。该乡共四村,纳西族居住在相邻的白松村和门扎两行政村,俄堆、木差二行政村那么皆为藏族。明季迁徙到藏区的纳西族,一方面由于受木氏统治集团的强迫,以戎守军身份驻扎藏区,在当时,互相之间的对立情绪和隔膜是客观存在的。另一方面,他们中间的绝大多数亦是被统治者,同样遭受剥削

34、和压迫,在与当地藏族的相处中,逐渐结成友谊,并促进了藏、纳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交流,这是主流。纳西族对甘孜州原康南农业的开展所作出的奉献尤为突出。纳西族是一个农业民族。云南丽江、鹤庆等纳西族聚居区,属云贵高原,海拔相对较低,又受金沙江暖流影响,气候温和,农业消费较藏区兴旺。“木氏土司在统治中甸后,派大批徭役,开挖水沟,造梯田教种稻谷,裁种核桃等。因不顾地理条件,结果以失败告终。至今在大、小中甸还保存着好几处稻田湾的地名。木氏在统治甘孜州原康南后,汲取了这个教训,注意在金沙江流域的移民区开发农业。纳西族移民和当地藏族一道,开沟挖渠,推行灌溉;改造平整土地、梯田;实行条播,种植旱稻即红米巴塘有“塞外江

35、南之美誉,凝结着纳西族的辛劳。据?巴安县志?载:“本县在未置以前,所产有的小麦、大麦、青稞、碗豆、乔子、黍米、红米等,其小麦以临城附近为佳。每年收上等小麦四百石,中等三百余担,红米可收百余石至二百十有奇。粮食产量高,质量好,旱涝保收,均与纳西族推广排灌,精耕细作是分不开的。据民间传说,明季,当地藏族多数使用用硬质木做成的犁铧犁地,纳西族带来了丽江铁犁,使耕地的深度和速度都有了明显改变。当地人叫这种犁样叫“绎肯即纳西犁铧在巴塘白松的门扎村,至今还保存着古代纳西人开挖的大水渠,两岸的大树古老而苍劲,树干需两人合围。纳西人引水开渠之事,在甘孜州原康南金沙江流域地区广为流传。红米那么纯属纳西人引进品种

36、,其种植技术和要求高于其它作物,清末,在巴塘东、南两区的种植已非常普遍。现引?巴安县南志?,附宣统三年粮中有关红米租税情况加以证明。附宣统三年粮本例只列红米租税数和出产地,其余小麦、荞麦、大麦、青稞等省略一、东路:收岛仲村红米八斗九升收洛饶仲村红米一石三斗零五合收独秉仲村红米二石三斗二升五合收列打丁村红米五百九斗六升收吉塘仲村红米二百零七升收噶戈仲村红米一石七斗六升收羊汤仲村红米三石五斗二升收江哑仲俄付红米二十百零五升收玉摆仲付红米八石斗四升收江孟扎仲村红米九百二斗一升收噶号安伙村红米一斗五升收江岗仲村红米七斗八升四合收约日仲村红米二斗五升二、南路:收执雍安伙村红米七斗六升五合收徐多村红米一石

37、零七升收冷惜村红米二百零九升五合收思热通村红米一石九斗六升五合收波察村红米二石收鱼空仲村红米一石收合丁俄村红米一石三、北路:收娘打丁村红米六斗收丁无通村红米一石二开收放隆村红米九升几个有关称谓辩释在甘孜州原康南民间,人们在谈及纳西族在本地的人和事时,常提及“绎、“萨当等藏语称谓,藏、汉史籍中亦有其记载。弄清这些称谓的出处和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含义,是非常有必要的。笔者之辩释,仅供参考。1、绎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是有其不同含义的。在唐代系指南诏。?丽江府志?载:“唐贞观时期九隆之裔,曰细奴逻者,耕于巍山今蒙化人数有异样,白国王龙佑那十七世孙张东进求,因以国让之,细奴逻遂立为奇王,国号大蒙,白国世绝。

38、时渠师有六,号曰六诏为王,皆九隆苗夷裔。细奴逻居蒙氏川今蒙化称蒙合诏。余为越析诏即同江府。浪穹诏今浪穹县邓败诏。今邓川州施浪诏。今浪穹弥茨河。蒙隽诏今建昌。独蒙合诏居五诏之南,故曰南诏。唐开元年间,南诏“率种归诚,累代如此,积极向唐王朝靠拢。唐王朝为了打击吐蕃在南线的权力,竭力扶持南诏,封其王皮逻阁正二品台登郡王,任命其子阁逻凤为阳爪州刺史。唐开元二十六年又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先后讨平了浪穹、施浪、邓赕、越析,蒙西五诏,成为川南及滇西北地区霸主。公元七世纪中叶,吐蕃在“尽据羊同,党项及诸羌之地的同时,发动了向东南的攻势,“进及西等州,即今之川南及滇西北地区,南诏王阁逻凤屈服,并倒戈与吐蕃结成同盟,对抗唐王朝,企图进取雅州、黎州等地。“赞普都松芒布结又推行政令及于南诏,使白蛮来贡赋税,收黑蛮归于治下。“南方之东下部,南诏地区,有谓白蛮干者,乃一不小之首长部落,赞普与谋略封诏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