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6.1《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老子四章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春秋末期人。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道德经分道经、德经两篇,道经谓体悟道之所传,德经谓先修自身心意。 一、作者简介 道德经文本以哲学意义之“道德”为纲宗,论述修身、治国、用兵、养生之道,而多以政治为旨归,乃所谓“内圣外王”之学,文意深奥,包涵广博,被誉为万经之王。 道德经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

2、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二、思想核心 “道”是世界的本原;“道”是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和法则。老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于所有事物的理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老子认为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转化的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太极阴阳三、文本研读1.尝试着翻译全文。2.找出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十一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

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辐:车轮中连接轴心和轮圈的木条,古时代的车轮由三十根辐条所构成。此数取法于每月三十日的历次。毂:车轮的中心部位,周围与辐条的一端相接,中间的圆孔用来插车轴。当其无,有车之用:车的功用正是产生于车毂的无。无指车毂的中空处。之,的。埏埴:和泥(制作陶器)。埏,揉和;埴,黏土。以为,把作为。户牖:门窗。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车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无起了作用。十一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三十根辐条穿在车轮,中间必须留

4、出空处,才能装上车轴,使车轮有转动的作用。揉打泥土做陶器,器皿中间。必须留出空处,器皿才能发挥盛放物品的作用。建造房屋,有了门窗四壁中空的地方,房屋才能有居住的作用。所以,“有”能给人带来便利,是因为“无”所发挥的作用。本章研讨活动:1.第十一章阐述的观点。2.第十一章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的例子,目的是什么?十一章研讨活动:1.第十一章阐述的观点。阐述“有”和“无”的关系:“有”和“无”同样重要,他们共同存在,相互配合,才使事物发生作用。2.第十一章列举了车子、器皿和屋室的例子,目的是什么?目的是想让人们明白“有”与“无”二者之间的关系:“有”只是为了实现目的而设置的便利,“无”才是带来这种

5、便利的根源。老子对于“有”与“无”的辩证认识,说明“有”与“无”是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同时提醒人们无形的东西并非没有用,相反能产生很大的作用,只是不被人们所觉察而已。十一章你言我语谈收获: 把老子关于有和无的辩证观点迁移到日常生活中,请你说说围绕学习、读书、交友等具体事件,该怎样正确对待“有”和“无” 呢?二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企者不立: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 跨者不行: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见者不明: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明,明察。自是者不彰:自己为

6、是的不能彰显。彰,明辨是非。自伐:和下文的“自矜”都是自我夸耀的意思。长:长久。一说读zhng,意思是得到敬重。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自见、自是、自伐、自矜等行为)用道的观点来看,就叫做剩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行,同“形”。处:为,做。二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踮起脚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稳。自我显露的不能显明;自以为是的不能彰明;自我夸耀的不能建立功勋;自高自大的不能做众人之长。从道的角度看,以上这些急躁炫耀的行为,就叫做剩

7、饭赘瘤,人们常常厌恶它们,所以通晓道义的人是不会这样做的。本章研讨活动: 1.第二十四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2.哪些行为影响人达到老子追求的境界?二十四章研讨活动:1.第二十四章阐述了什么观点?本章主要论述急躁冒进、自我炫耀不可取。从反面论述违背这一处世原则将导致的不良后果。2.哪些行为影响人达到老子追求的境界?文章列举了六种不合乎“道”的行为。“企者”和“跨者”喻指所谓的有为者急躁冒进的行为。老子认为他们的举动违背了自然规律,不合“道德”,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自见”“自是” “自伐” “自矜”这四种毛病比喻为“馀食赘行”,认为它们就像剩饭赘瘤一样令人厌恶。有“道”之人是绝不会“自见”“自是”“

8、自伐”“自矜”的。二十四章你言我语谈收获: 现实中,有的老师或家长特别鼓励孩子去自我表现、自我展示,你对这种做法怎么看?三十三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自胜者强:宾语前置,胜自者强。强(qing)行者有志: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 不失其所者久:不丧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够长久。死而不亡者寿: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长寿。意思是,有道之人身死而道长存,这就是寿。三十三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

9、亡者寿。 能够了解、认识别人的是智慧的,能够了解、认识自己的才是高明的。能够战胜别人的人是有力的,能够克服自身弱点的人才是刚强的。知道满足的人是富有的,努力不懈的人是有志气的。始终不离根基的人就能够长久,肉体死了但精神永存的人才是长寿的。本章研讨活动:1.第三十三章阐述了什么观点?2.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中的“富”与“强行”?三十三章本章研讨活动: 1.第三十三章阐述了什么观点? 本章主要讲修身养性的问题,老子主张人们应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对外的“知人”“胜人”固然可贵,对内的“自知”“自胜”更为重要,更符合大道。 2.如何理解“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中的“富”与“强行”? “知

10、足者富”是说财富没有边界,一味地追逐财富,永不知足”,就永远不会满足,懂得“知足”,才是一种真正的富足。 “强行者有志”讲的是,唯有心怀大志者,方能勤勉而行。一个人的志向越远大,越强烈,就越能够勤勉。反之,志向越弱,行动越不能勤勉。三十三章你言我语谈收获: 现实中,把“知足者富”解释为“知足常乐”,或理解为对物质生活不做过多要求就是富有,符合老子的观点吗?你怎么看?六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其安易持:事物安然未生变的时候容

11、易持守。其未兆易谋:问题还没有显露迹象的时候容易解决。兆:名词作动词,显露迹象其脆易泮:事物脆弱的时候容易分离。泮,同“判”分离。其微易散:事物细微的时候容易散失。为之于未有:在事情未发生时就做。毫末:毫毛的末端。比喻极其细微的事物。 累(li)土:一筐土。累,同“纂”,土筐。为者败之:动手去做的就会坏事。执者失之:有所把持的就会失去。六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 当局面安定时容易把持,当事情还未显露迹象时容易谋划。当事物脆

12、弱时容易分开,当事物细微时容易消散。做事情要在它尚未发生时就处理妥当,处理事情要在祸乱产生以前就早做准备。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根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举步开始走出来的。主观妄为的将会招致失败,强行把持的一定会失去。六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无为:指顺应自然,不求有所作为。几(j):接近。败:使失败,使动用法。慎:慎重对待。欲不欲:想要常人所不想要的。第一个“欲”为意动。贵:意

13、动用法,以为贵。学不学:学习常人所不学习的。复众人之所过:补救众人所犯的过错。复,弥补,补救。六十四章读老子作品,品思想精髓 疏通文本,初解其意。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因此有道的人无所作为也不会招致失败,无所执着也不会遭受损失。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时让它失败了,所以当事情快要完成的时候,也要像开始时那样慎重,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因此,有道的圣人追求别人所不追求的,不稀罕难以得到的财货,学习别人所不学习的,补救众人经常犯的过错。这样遵循万物的自然本性而不

14、妄加干预。本章研讨活动:第六十四章包含几层意思?给我们哪些启示?1.注意事物的萌芽状态,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2.高远目标完成需要点滴积累;3.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善始善终,持之以恒。三十三章【启示】 首先连用“其安”“其未”“其脆”“其微”四句,形成排比,强调事物处于萌芽状态时容易解决问题。再以“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作总结,强调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性。老子强调了一切灾难和祸患都因有所作为和心理偏执而起,他认为:圣人无为、无执,虽有欲望但并不渴求,因此对难得的东西自然就不会特别强求。圣人要慎始慎终,坚持始终如一。圣人以不言之教来教化民众,但他从不教育人们必须执行哪些教条。圣人只是默默地补救众人所

15、犯的过错,他以实际行动来使人们幡然醒悟,并得以悔过自新。你言我语谈收获: (1) 老子第六十四章中提到“合抱之木,生于毫未;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劝学中有“积土成山”“积水成渊”“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者有什么不同?你言我语谈收获: (2)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 【学习小结】(一)自然 (二)无为 (三)不争 (四)辩证:事物对立统一;事物发展变化 分析老子在论述上的风格特点善于通过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具体事物中概括抽象的哲理。善用辩证对立的双方来说理。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