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_第1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_第2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_第3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_第4页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含答案)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第294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新疆伊犁昭苏,广袤的原野水草丰美,四季牧歌。牛羊沐浴在晨曦中,这舒缓的节奏,踏着露珠之微响。繁花携着春梦,鸟雀在天空畅游在空阔的苍穹下,花儿装点大地,晾晒心情,鸟儿为一季的丰腴辛勤劳作。这是自然界和谐的颂歌,是万物沿着时序旋转,并最终抵达永恒。很早以前,特克斯河两岸即是游牧民族的天堂。的阳光和水源,绵延的群山和茂盛的牧草。时光荏苒,昭苏整个伊犁河流域已成为富庶之地。因此,战争也就发生。掠夺与反掠夺,杀戮与被杀戮,合纵连横,运

2、筹帷幄,一幕幕血腥掳掠此起彼伏时间了一切,(),也是人类永恒的楷模。所以,我们也应成为这片土地的捍卫者。而苏木拜河两岸,葱郁的植被就是鸟儿的天堂。每当盛夏,那些鸟就在这片湿地上,()。它们舒.心惬意,和睦安详。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充足以至密集湮没B.充实乃至密集淹没C.充足乃至频频湮没D.充实以至频频淹没2.下列分别填入文中两处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高山大河是岁月的见证者,唯有它们依旧繁衍生息,谈情说爱B.唯有高山大河依旧,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繁衍生息,谈情说爱C.高山大河是岁月的见证者,唯有它们依旧谈情说爱,繁衍生息D.唯有高

3、山大河依旧,它们是岁月的见证者谈情说爱,繁衍生息3.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简要分析文中画波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4分)4.阅读下面文段,概括主要信息。不超过50字。(4分)浙江省永嘉县潘宅村地处偏远山区,居住着400户人家。村里的街道一直没装路灯,每到夜晚就漆黑一团,人们过街要自备灯火,十分不便。去年底,这个村的老太太吴三凤70大寿,6个儿女要为她摆宴祝寿,可老太太提出要把做寿的钱省下来办公益事。后来,全家决定捐10万元给村里装路灯。现在街道两旁的100多盏照明灯全都亮了。5.阅读下面为了谁这幅漫画,按要求完成问题。(6分)(1)请仔细观察漫画,描述漫画内容,60字以内。(2分)(2)请结合这幅漫

4、画特点,简要赏析这幅漫画,70字以内。(4分)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落叶送陈羽韩愈落叶不更息,断蓬无复归。飘飘终自异,邂逅暂相依。悄悄深夜语,悠悠寒月辉。谁云少年别,流泪各沾衣。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一个“暂”字表明了两人偶然相遇但马上又要分别的境况。B.“悄悄深夜语”写出了两人友情的深厚、交谈的热烈。C.“悠悠寒月辉”寓情于景,以月之寒冷衬托出情之深切。D.尾联描写了两人泪眼相对、依依惜别的场景,给人以画面感。7.诗中“落叶”和“断蓬”的意象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三、古诗词情景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

5、中通过“,”两句指出顺应天地万物之性、自如驾驭六气的变化才是真正的逍遥。(2)白居易琵琶行中以江中清冷月影烘托江边送别、举酒难欢的惨淡氛围的两句是“,”。(3)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怀念故友的情感,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惆怅的心情。四、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经世济民左宗棠(节选)左宗棠(1812-1885)四岁开始随祖父在家中梧塘书塾读书,六岁开始攻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九岁开始学作八股文。道光六年(1826),左宗棠参加湘阴县试,名列第一。次年,他应长沙府试,取中第二名。道光九年,十八岁的左宗棠开始读顾社禹的读史方舆纪要、顾炎武

6、的天下郡国利病书和齐南的水道提纲。这些学问为左宗棠日后的成功奠定了知识基础。1830年,左宗棠进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次年又入湖南巡抚吴荣光在长沙设立的湘水校经堂。他学习刻苦,成绩优异,在这年的考试中,七次名列第一。清宣宗道光十二年(1832)成为举人。之后六年,三次赴京会试,均未考中。三试不中,左宗棠从此“绝意仕进”,打算“长为农夫没世”。但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他似乎并不甘心就此隐世。二十三岁新婚时,左宗棠写下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他自称“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自诩“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足见其对自己“文章”与“经济”能力的高度自信。1830年,左宗棠拜访

7、长沙著名务实派官员和经世致用学者贺长龄,贺氏“以国士见待”。贺长龄之弟贺熙龄是左宗棠在城南书院的老师,他非常喜爱左宗棠,称其“卓然能自立,叩其学则确然有所得”,后来师生俩还结成了儿女亲家。1837年春,左宗棠的同乡两江总督、经世致用派代表人物陶澍回乡省亲,途经醴陵,看到县公馆的一副对联“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后“激赏之”,经知县引见与撰联者左宗棠见面(注:“印心石”牵涉到陶澍一个引以为豪的故事)。陶对左“一见目为奇才,纵论古今,为留一宿”。左宗棠提出要拜陶澍为师,毕生仿效。陶澍欣然应允。左宗棠第三次会试落第后曾绕道拜见陶澍。临别时,陶提出要将年仅五岁的独生

8、子陶桄许给左宗棠为婿。左宗棠开始任陶桄的教师。于是,一个落魄的穷举人,就这样做了两江总督府的四品幕僚。在这里,左宗棠开始接触军国大事。1838年,陶澍逝世。左宗棠继续教导陶桄。1849年,林则徐途经长沙,指名要见隐逸在家读书的左宗棠。左宗棠在夜里急匆匆前去拜见,结果由于心情激动,一脚踏空,落入水中。见面后,林则徐笑曰:“这就是你的见面礼?”林则徐与左宗棠长谈,并将自己在新疆整理的资料和绘制的地图全部交给他。林说:“吾老矣,空有御俄之志,终无成就之日。数年来留心人才,欲将此重任托付!”他还说:“将来东南洋夷,能御之者或有人;西定新疆,舍君莫属。以吾数年心血,献给足下,或许将来治疆用得着。”临别,

9、林则徐写了一副对联相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左宗棠以对联时时激励自己。他说:“每遇艰危困难之日,时或一萌退意,实在愧对知己。”后来,在征战新疆时左宗棠一直带着林则徐赠送的地图和资料,对收复和治理新疆多有裨益。林则徐回到福建后身染重病,知道来日不多,命次子林聪彝代写遗书,向咸丰皇帝一再推荐左宗棠为“绝世奇才”、“非凡之才”。咸丰开始关注这个人才。咸丰二年(1852),太平军从广西入湘,长沙危急,左宗棠在郭嵩焘等人的劝勉下应湖南巡抚张亮基力邀,到巡抚衙门参赞军事。左宗棠“昼夜调军食,治文书”,“区画守具”。太平军围攻长沙三月不下,只好撤围下岳州而去。张亮基因战功升任湖广总督,不久又

10、调至山东,左宗棠均相随。后来,张亮基遭满人胜保弹劾而罢官。左宗棠返回湘阴继续过着他半耕半读的悠闲日子。1854年3月,左宗棠应湖南巡抚骆秉章之邀,第二次入佐湖南巡抚幕府,长达六年。其时,太平军驰骋湘北,长沙周围城池多被占领,而湘东、湘南、湘西广大贫民连连举事,此起彼伏。左宗棠焦思竭虑,日夜策划,辅佐骆秉章革除弊政,开源节流,稳定货币,大力筹措军械、船只等。骆秉章对他言听计从,“所行文书画诺,概不检校”。不久,湖南“内清四境”石达开被逼出湖南;“外援五省”为在鄂、赣、皖等省前线作战的清军调拨粮饷、军械、船只。1856年,左宗棠因接济曾国藩部军饷以夺取被太平军所占武昌有功,被封为兵部郎中。1859

11、年,左宗棠恃才傲物得罪了永州镇总兵樊燮。樊燮一状告到京城,说左宗棠是“劣幕”。咸丰下令湖广总督官文处理,若属实则将左宗棠就地正法。朝廷很多官员都为左宗棠说情,翰林院侍读学士潘祖荫向咸丰写了一道奏疏,提到:“国家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宗棠也。”咸丰终于心动,赦免了左宗棠。年轻时的左宗棠为抓住展示才能的时机,与人共事时总是锋芒毕露,坚持己见;在当上巡抚,官及三品时,脾气却越来越小。“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这句著名的话就是他说的。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左宗棠从小饱读经书,颇有才学,然三次会试均名落孙山,科举取士制度的弊端,由此可见一斑

12、。B左宗棠年轻时自诩“今亮”,即当代诸葛亮,认为自己虽然为文能力一般,但经世济民之才,是堪比诸葛亮的。C左宗棠结识两江总督陶澍,是其命运的大转折,而能结识陶澍,则得益于他撰写的一副欢迎陶澍归乡的对联。D左宗棠先后辅佐张亮基、骆秉章两位湖南巡抚,湖南在对抗太平天国军时“内清四境”“外援五省”,与左宗棠的筹划密不可分。2因着林则徐的影响和帮助,左宗棠后来成就了他一生最大的功勋,就是收复和成功治理新疆。结合文本,概括林则徐对左宗棠有过哪些有益的影响和帮助。(4分)3“穷困潦倒之时,不被人欺;飞黄腾达之日,不被人嫉”是左宗棠的处世哲学。根据本文内容,概括左宗棠为做到“不被人欺”(欺:压制和埋没),做出

13、了哪些努力。(5分)五、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幼有异质,七岁入学。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往来河、洛间,从柳城姚枢得伊洛程反及新安朱氏书,益大有得。寻居苏门,与枢及窦默相讲习。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豪弗义弗受也。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甲寅,世祖出王秦中,以姚枢为劝农使,教民耕植。又思所以化秦人,乃

14、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时王文统以言利进为平章政事,衡、枢辈入侍,言治乱休戚,必以义为本。文统患之。且窦默日于帝前排其学术,疑衡与之为表里,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未几,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已而其子又有佥枢密院之命,衡独执议曰:“国家事权,兵民财三者而已。今其父典民与财,子又典兵,不可。”阿合马由是衔之,亟荐衡宜在中书,欲因以事中之。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

15、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课诵少暇眼,即习礼,或习书算。久之,诸生人人自得,章师敬业,下至童子,亦知三纲五常为生人之道。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节选自元史?许衡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B.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C.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

16、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D.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寅,是中国古代农历干支纪年中的一个组合,也可以用来纪日。B.世祖,一般作为断代史开创者或者王朝承上启下的有作为的君主的庙号。C.元年,在古代指帝王即位的第-年,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D.五常,中国儒家伦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即仁、义、礼、智、信。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许衡热爱学习,追求学问。许衡热爱学习,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加上家里贫穷没有书读,后来从

17、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和新安朱氏的著作,学问大有长进。B.许衡安贫乐道,不吝财物。许衡家境贫穷,但处之泰然,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的他就不接受。C.许衡为人正直,不附权贵。阿合马独揽大权、权倾朝野,当时的大臣大多奉承他,然而许衡每次与他议事,都义正言辞,一点也不让步,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D.许衡爱生如子,教导有方。皇帝亲自选择蒙古贵族的子弟让许衡教导,许衡像爱护儿子那样爱护他们,并让他们学习礼仪或者书法、算术,学生们个个都有很大的收获。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4

18、分)(2)乃奏衡为太子太保,阳为尊用之,实不使数侍上也。(4分)8.请简要陈述许衡反对阿合马之子在枢密院任职的理由。(3分)2022届高三语文课时作业本答案与解析(第294练)1.C“充足”,多到能满足需要。“充实”,丰富;充足(多指内容或物力配备)。据语境,第一空应选“充足”。“乃至”,甚至。“以至”,其中一个含义为“直到”。表示在时间数量、程度、范围上的延伸。据语境,第二空应选“乃至”。“频频”,连续不断地;多次地。“密集”,其中-一个含义为“数量很多地聚集在-处”。据语境,第三空应选“频频”。“湮没”,埋没。“淹没”,漫过;盖过。据语境,第四空应选“湮没”2.D(处,“唯有”与上文衔接紧

19、密;“它们是”与下文“也是”衔接紧密。处,“谈情说爱,繁衍生息”符合事理逻辑)3.运用拟人手法,写花朵做着梦,鸟雀畅游天空,花朵晾晒心情,鸟辛勤劳动。(2分)赋予花朵和鸟以生命,展现了事物的生机和活力,赞颂了昭苏地区自然界的和谐美丽。(2分)4.浙江省永嘉县潘宅村老人吴三凤,去年底省下做寿钱,带动全家捐款10万元,为村里装上路灯。(4分)5.(1)医护人员站在戴口罩的小女孩前为她击退新型冠状病毒,(1分)小女孩说“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1分)(2)示例1:医护人员站在戴口罩的小女孩前为她击退新型冠状病毒的画面简洁,色彩也很鲜明,很好地体现了医护人员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4分)示

20、例2:“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借用歌词,简洁而又深刻地表达了广大人民群众对医护人员的赞扬,与人物配合巧妙,引人深思。(4分)(写出特点2分,赏析2分)6.D(尾联的意思是谁说年轻人的分别都是泪眼相对依依惜别呢,表达出的是分别时的旷达)7.诗人以落叶和断蓬比喻自己与陈羽二人漂泊不定的境况,形象地描写了两人同为游子漂泊无依的境遇,传达出彼此之间惺惺相惜的友情。(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8.(1)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2)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每空1分,有错字、漏字、语序不当等,该空不得分)

21、1、B(左宗棠自诩“文章西汉两司马,经济南阳一卧龙”,认为自己文章能与司马迁、司马相如相提并论,且原文里有“足见其对自己文章的高度自信”。)2、参考答案:林则徐将西定新疆的大愿寄托给左宗棠,对他起到指引作用。林则徐把整理的新疆资料和绘制的新疆地图交给左宗棠,为他提供了直接帮助。林则徐写“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对联相送,使其日后遇到艰危萌生退意时能以此自勉。林则徐临终托付儿子上书朝廷,极力推荐左宗棠。(每答对一点得1分)3、参考答案:从小勤苦读书,积累深厚学问。遭遇科考挫折后,不甘心就此隐世,立下“心忧天下,神交古人”的大志。结识政界要人,获取他们认可和帮助。(陶澍等人对左宗棠的成功

22、起到关键作用)做事认真,殚精竭虑。(如与太平军作战时的积极部署防卫)与人共事时锋芒毕露,坚持己见。(每点1分;答对3点得3分,答对4点得5分)4.A(原文标点: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5.C(“同一帝王在位期间只能有一个元年”说法错误,改元后也有元年)6.C(“因而遭到了阿合马的陷害”与原文不符,原文“欲因以事中之”是说阿合马想借助工作中的事情陷害他)7.(1)他家的儿童从旁边经过,不斜着眼睛看一下(看也不看-眼)就离开,他家里人所受的感化就是这样深。(译出大意给1分;“过”“睨视”“化”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2)

23、便奏请许衡为太子太保,表面上是重用他,实际上是不让他频繁地接触皇帝(减少他与皇帝接触的机会)。(译出大意给1分;“阳”“尊用”“数”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8.国家的权力主要体现在军队、百姓和财务三个方面。(1分)现在做父亲的管理百姓和财务,做儿子的又管理军队,这不可以。(2分)参考译文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许衡自小就有与众不同的素质,七岁入学。稍大一些后,热爱学习,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加上家里贫穷没有书读。许衡后来迁移到鲁地,留在了魏地,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有人跟从他学习。居住了三年,听说战乱就要结束,就回到了怀州。他往来于黄河、洛水之间,从柳城姚枢那里得到了伊洛程氏兄弟和新安朱熹的著作,更是大有收获。随后他在苏门定居下来,与姚枢及窦默研习学问。他家境贫穷,亲自耕种,谷物成熟了就吃谷物,没有成熟时就吃糠咽菜,处之泰然,吟读诗书的声音在屋外听起来非常动听。家里钱财有余,就分给同族人以及贫穷的学生。人们送给他东西,只要有一点不符合礼义他就不接受。姚枢曾被召到京师,就把他的雪斋让给许衡居住,并让留守的人给他提供方便,许衡拒绝不接受。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