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_第1页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_第2页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_第3页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_第4页
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教 学 目的透视学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必修课之一,是绘画艺术与结构艺术的主要支柱,本课程的任务是讲授透视的基本原理和术语的运用,使学生掌握透视图绘制的步骤及方法,使学生在环境艺术设计方面具有更规范的绘图依据,为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基础。教 学 内容 掌握透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术语和构图方式;掌握绘制的物体空间的尺寸,为绘制透视图的比例打下基础;掌握特定环境的透视变化因素;掌握几种透视图的制图方法。第一章 透视的概述什么是透视和透视学? 我们看到的物体在视觉角度的变化下,其形状、轮廓和高低大小发生了变化,便产生了近大远小、近高远低、近长远短等变化,我们把这种变化成之为透视现象

2、。一、透视的定义透视(Perspicere)即“透而视之”,就是透过透明平面看前方的景物,使三维的景物投影到二维的透明平面上,形成立体的图像,这就是透视。透视画面所反映出的透视图,基本上是一个“中心投影”,就好像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透视学是在平面上研究如何把我们看到的现象投影成型的原理和法则的学科,即研究在平面上立体造型的规律。 透视图的形成: 当人透过透明平面(玻璃)看物体时,在玻璃上留下的图形,就是这个物体的透视图。玻璃窗(画面)透视图建筑物眼睛视线透视图的形成透视投影过程1. 消失点2. 近大远小 透视的特征: 二、透视学发展简述1.透视在西方的发展过程 公元前5世纪,希腊哲学家阿纳沙格拉

3、斯就曾说过在图中线条应该依照自然的比例,使其相当于从眼睛引向物体各点的光线,穿过中间的假象平面来描绘图像。这说明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有了透视画法的萌芽。 14世纪,乔托逃亡埃及运用了初步的写实和透视手法,力图使人物与自然交融汇通,构图层次分明。不过乔托的画面处在写实艺术的初级阶段,因而有不少缺陷,但却开起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道路,对日后新艺术的发展影响很大。 十五世纪的意大利,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文化的重视,有力的促进了造型艺术的发展,使许多画家开始从事透视法的研究。透视学真正成为一门学科就是从文艺复兴的15世纪开始的,这一时期出现了许多关于透视学的理论和画法。建筑家 阿尔贝蒂的绘画论,

4、画家皮耶罗的绘画透视学等这些研究都为以后透视学的发展奠定了严格的科学基础。 马萨乔 (Masaccio,14011428)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的奠基人,被称为”现实主义开荒者“。他的壁画是人文主义一个最早的里程碑,是第一位使用透视法的画家,在他的画中首次引入了灭点。 圣三位一体是画家马萨乔1425年受圣玛利亚诺维拉教堂委托绘制的。内容取材于圣经耶稣受难的场面,并以一间拱柱式的方形礼拜堂为背景展开他的创作。 整幅画空间感强烈,作者用严谨工整的透视线条画出券拱形的神龛,造成真实的三度空间效果;人物安排也根据透视法原则,三组人物形成前、中、后三个递进的层次关系,造成真实可信的画面空间,在创作性地运用透

5、视法则上为盛期文艺复兴绘画的科学性提供了范例。达芬奇最后的晚餐拉斐尔雅典学院 15世纪末16世纪初,德国绘画大师丢勒利用“透视窗”研究透视学和画透视图。 丢勒把几何学运用到造型艺术中,使透视学获得了理论上的发展,这一时期的透视也仅限于一个消失点的平行透视法。 17世纪建筑家兼数学家沙葛开始在数学的基础上研究透视学,从数学角度来解释透视形体的成型法则,以及投影形体的尺寸计算方法。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时代,法国学者蒙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画法几何学,对透视学的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从此以后,透视学的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已达到相当完善的程度。研究范围也扩展到成角透视、倾斜透视、曲线透视及阴影

6、透视等整个透视学领域,而这些原理也被广泛应用于绘画及效果图表现中。2. 透视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传统绘画透视理论:散点透视,又称动点透视、多视点透视,将移动视点所看到的多角度景物描绘下来的组合。 散点透视:多视点 、高视点 、远视距意大利传教士朗世宁最早将西方图法带入中国。 留学法国的徐悲鸿、刘海粟真正系统传授。三、透视的作用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工业设计摄影第二章 透视的基本理论 透视三要素物体、画面、眼睛这是构成透视图形不可缺一的三要素。眼睛透视的主体,是眼睛对物体的观察构成透视的主观条件。物体透视的客体,是构成透视图形状的客观依据。画面透视的媒介,是构成透视图形的载体。(画面)物体眼睛视线停点

7、SP:视点在基面上的垂直落点,也称驻点。 透视的名词术语画面PP:作画时假设竖在物体前面的透明平面,是构成透视图形必备的条件。中心视线CVR:视点到画面的垂直连线,是视域圆锥的中轴线,又叫视中线、中视线、视轴。视心CV:中心视线与画面的垂直交点。又称心点、主点、视心点。视平线VH:过视心所作的水平线。视平面HP:视平线所在的水平面。视高H:视点到停点的垂直距离。视距D:视点到视心的垂直距离。视线SL :视点到物体上各点的连线。基面GP:物体所在的平面,也是停点的所在面。基线GL:画面与基面的交接线。灭点VP(V):不平行于画面的直线无限远的投影点,也称消失点。中心线CL :过视心点所作的视平线

8、的垂线,也叫中垂线。测点M :以灭点为圆心,以灭点到视点的距离为半径所作的圆与视平线的交点,也称量点、测量点。视角SA :任意两条视线与视点构成的夹角。绘画上采用的视角不超过60度当视角过大时,透视图形会产生不正常的变形。60。视域:固定视点所能见到的空间范围。绘画上通常采用60度以内的视域作画。60度视角左右的视域叫舒适视域。60。地平线HL :平原上看到的天空与地面的交接线。投影在透视画面上与视平线重合。距点DP:以视心为圆心,视距长为半径作圆称作视距圆,圆上的任意一点都可以称为距点。常用到的是视距圆与视平线的两个交点。余点RP:余角透视中在视平线上,除了距点和视心点以外的其他灭点都叫余点

9、。余点作为灭点:在垂直于画面的平面上,与画面成任意角的变线都消失到余点。天点AP:在地平线以上的灭点。地点BP:在地平线以下的灭点。天点、地点:与画面倾斜的变线分别消失于天点和地点。 透视的变化规律近大远小与消失 两个体积相同的物体,离眼睛近的显得大,反之显得小。 现实中平行线是不会相交的,但在透视中,平行线会随着距离增加而逐渐收敛、靠拢,最终相交于一点; 现实中等高的物体在透视中会变得不等高,距离人的视点越近感觉越高,反之则越低; 等距离的物体距离与人的视点越近则感觉越疏,反之则越密。视觉与透视现象的关系眼睛和物体间的相对位置,是透视变形的条件。相对位置改变,则透视变形改变。形状变化人眼在观

10、察物体时,由于观察者位置的高低、左右等方位的不同,所看到的图形也不同。疏密变化空间物体的表面质地或同类物体的重复,众多成分构成一种视觉表面纹理与重复构成的透视,距离越远,物体重复构成越密越细,数量上也随着距离的加大而增多;反之,距离越近构成越疏松,数量上也减少。重叠人眼能够通过物体的相互重叠、遮挡来判断物体前后关系,在画面上一个物体的部分遮挡住另一个物体,那么未被挡住的物体是完整的,感觉离得近;受到遮挡的物体是不完整的,感觉离得远。灭点二灭点二灭点一 1. 一点透视 画面与筑物的长度和高度两组棱线的方向平行, 此时,宽度方向的棱线有一个灭点。两点透视(长宽有灭点)三点透视(长宽高有灭点) 透视

11、图的分类 2. 两点透视 画面与建筑物的高度方向的棱线平行,而与另外两组棱线的方向倾斜,此时,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棱线各有一个灭点。一点透视(宽度有灭点) 3. 三点透视 画面与建筑物的长、宽、高三组方向倾斜,此时,长、宽、高方向共有三个灭点。灭点灭点三灭点一一点透视(平行透视)两点透视(成角透视)三点透视(倾斜透视)第三章 一点透视一、一点透视的概念 一点透视也叫做平行透视,它的运用范围较为普遍,因为只有一个消失点,相对比较容易把握。有较强的纵深感,很适合用于表现庄重、对称的设计主体。以教室为例当我们站在教室前面向后看时,会发现左右两侧前后门窗的大小、高低,在视觉上均有变化,呈现近大远小、近

12、高远低现象。教室的各墙角线和门窗的顶线、底线等均向视中心消失。假设各墙角线继续向前伸延,便会聚集到一点上,这个点就是VP点。VP这种在画面上聚集VP点的透视现象就叫平行透视。以教室为例二、一点透视的规律画面中只有唯一一个消失点。画面中所有的横向线平行于纸的横边,所有的竖线垂直于纸的横边。画面中所有的斜线都经过消失点。不同角度的一点透视 一点透视立体解析图平视俯视仰视三、一点透视的画法(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1先在画面上确定出HL线,HL并在该线上确定VP点、M(D)点,以上为完成平行透视的基本要素。VPM(D)2根据正方形大小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正方形近处边AB线段。HLVPM(D)AB(

13、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3从A点连接HL线上VP点,HLVPM(D)ABB点连接HL线上VP点。(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4. A点向HL线上的M(D)点连线,该线与B点向VP点消失的线相交得C点。HLVPM(D)ABC(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5由C点画一条与HL、AB线平行的线。HLVPM(D)ABCD该线与A点向VP点消失线相汇得D点,CD线段就是正方形的远处边,这样AD、BC就是这个正方形ABCD的透视深。(一)正方形平行透视图的画法1从A、B点分别向上作垂线,得正方体高E、F点。ABCDM(D)HLE H F GVP(二)正立方体的画法2从E、F点分别向VP点作消失线。ABCD

14、M(D)HLE H F GVP(二)正立方体的画法3. 从C、D点分别向上作垂线,该线与E、F点向VP点的消失线相交得G、H点。ABCDM(D)HLE H F GVP(二)正立方体的画法4E、F点作平行AB线、HL线G、H点作平行E、F线得正方形上面透视形。ABCDM(D)HLE H F GVP(二)正立方体的画法(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1画面中首先确定出HL线、VP点、M(D)点等平行透视的基本条件。ABBCDM(D)HLVP要求:立方体建筑物长8m,宽4m,高6m,求透视图形画法。2. 画一条与HL线平行的8cm长的线段,A点到B点,并延长该线段到B点,BB线段为4crn,使AB:BB

15、为8:4比例关系。ABBCDM(D)HLVP8CM4CM(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3. 从B向HL线上的M(D)点连线 ABBCDM(D)HLVP从A点向VP点连线从B点向HL线中的VP点,连线两线交汇处得C点那么BC的距离就是该建筑的右侧透视深(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4. C点作与HL线和AB线平行的线,该线与A点向VP点消失线相交得D点,ABBCDM(D)HLVP AD线就是该建筑物的左侧准确的透视深。 ABCD就是建筑物长8cm、深4cm底部平面透视图。(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5. 在ABCD平面图的基础上,从A点、B点分别向上画出6cm的高,得出建筑物的正面比例长8:高6,

16、并定为E点和F点。ABBCDM(D)HLVP6CMFE(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6. 从E点向VP点作连线,以F点向VP点连线。ABBCDM(D)HLVPFE(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7E、F点相连得出建筑与画面平行的面,ABBCDM(D)HLVPFE从C点向上作垂直线,该线与F点向VP点消失线相交得G点,G从G点作与EF和HL线平行的线,与E点向VP点消失线相交得H点。从H点向下做垂线与D点相交,得透视图形。H(三)边长不相等的立方体画法 假设一个5米长、4米宽,层高为3米的室内空间。根据房间平面图的尺寸,画出代表对面墙体50003000(mm)的矩形,用“点”来标示出宽度与高度每个尺寸

17、的位置(每个点与点的间距代表1000mm);画出视平线(一般高度与人眼同高,约1米51米6);为使画面效果均衡,在已经确定的视平线上,房间墙体界限内中部的三分之一范围内任意选取一点为灭点vp。四、室内一点透视的画法步骤分别经过墙面矩形的4个节点,对应灭点(vp)向四个方向画出墙与地面和顶棚的角线;至此空间的对面、左墙、右墙、顶棚、地面5个界面的透视关系完成。按照平面图的进深尺寸,在墙面矩形的下边线外侧处延长所需要的尺寸(4000mm),并标示出相应的节点。在标出的最外端节点处画一垂直线,此线与视平线相交后产生一个新的点,即为“测点”(M);经测点分别与上步已经延长的线上的节点连接并延长,分别在

18、墙与地的角线上交出等数量的点(此线上得到的点与点的间距分别代表不同远处的每一段距离点),由此确定了房间的进深尺寸。利用直尺,按照已经确认的进深节点分别画出水平线和进深方向的线,形成空间。家具高度的控制由于在透视状态下会产生“近大远小”的视觉变化,空间内的任何家具尺寸都要按照透视关系来确定。 家具的宽度和进深可以通过“地格”来确定,而高度要依靠墙体的净高线来决定。作业:按照下面的平面图、立面图画出一点透视图。借助直尺按尺寸建立对面墙体,设定视平线,确定灭点(房间内三分之一范围内任选),建立房间,利用测点截取房间进深。画出房间地格,方便室内空间物体位置的确定。依据房间净高确定物体高度,画出物体的骨

19、架(高低、大小、位置、透视关系)完成图参考如下:第四章 两点透视一、两点透视的定义也叫成角透视,当平放在水平基面GP上的立方体,与垂直基面的画面PP构成一定夹角关系时(不包括0、90、180角),称为成角透视。 优点:透视表现的立体感强、反映的空间更接近人的真实感觉。 缺点:角度选择不好容易产生变形。二、 两点透视的规律凡平行于画面的线为原线,只有近大远小的变化,不消失。凡与画面成角的线为变线,均会消失。与画面呈不同角度的线各有自己的灭点。有两个消失点,分别在视平线中心的左右两边。两点透视立体解析图平视俯视仰视1. 把立方体的平面图按一定角度(避免45)放置在上。由E点引垂线,定出S点,再由S

20、点分别引两条平行于AE和ED的直线,在上交得、两个灭点。三、立方体两点透视图的画法平面图立面图2. 定出基线,把立面图放置上,并由真高线引水平线交得b点。分别由b点和a点向两个灭点引线,再由S点分别向A点、D点连线,在H. L上交得C、F两点。3. 由C点和F点分别向下引垂线,在交点处分别向和连透视线,即作出立方体的两点透视图。以右侧平面图餐厅为例。视点在此空间右上方。餐厅长3米,厨房2米,共长5米;宽3米;高3米。四、室内两点透视的画法步骤200030003000按照平面图尺寸,确定房间的净高3000mm;画出视平线(1500mm左右);在视平线上净高线的左侧截取5000(M1)和10000(VP1)的点;在视平线上净高线的右侧截取3000(M2)和6000(VP2)的点;在M1和M2位置画垂直线,用以确定房间的左右两个界面。在房间的净高线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