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1.gif)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2.gif)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3.gif)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4.gif)
![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6be3288810ede9ef50dc3a665f116dd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页(共8页)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期末综合测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75分。在每小题所列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对下列材料准确的理解是年代中国商品出口总额匚英国商品入口总额鸦片走私总额1821年14757132元13693213元225780元1833年17814260元10119655元12185100元鸦片战争前,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处于不利地位鸦片走私日益严重白银外流,银价上涨,影响了清政府的财政英国通过走私鸦片,扭转了中英贸易的逆
2、差A.B.C.D.两次鸦片战争本质的相似之处在于A.都开始于侵略者对广东沿海的进攻B.都直接威胁到清朝的统治中心京津地区C.都是为了开辟、扩大中国市场D.列强都以武力挫败了清政府的抵抗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C.甲午中日战争中D.中法战争后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不正确的是A.内忧外患,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B.师夷长技,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C.自强求富,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D.只师长技,破产结局不可避免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大C.规定
3、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的特权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主要是指A.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B.帝国主义直接控制中国的内政外交C.清政府成为列强侵华的工具D.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晚清时期,曾割占过我国领土的国家有A.英国日本俄国B.英国法国日本C.日本德国英国D.英国法国俄国&列强取得在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的驻兵权是通过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9从时代发展的角度看,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相比,不同的是:斗争矛头直指封建地主阶主张建立平均主义的理想社会反封建同时反侵略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思想主张A.B.C.D.10.中国民
4、族资本主义工业的产生主要是A.“欧风美雨”的产物B.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结果C.“实业救国”思潮的实践D.清政府放宽民间办厂的限制11.19世纪末的戊戌维新运动是中国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的开始以建立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维新派把维新变法与救亡图存相结合使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政治领域A.B.C.D.19世纪末,维新变法运动时期,维新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主要包括A.京、津、沪、湘B.京、津、鲁、豫C.京、沪、滇、粤D.京、湘、川、粤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14.辛亥革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开辟了
5、中国历史的新纪元。这主要是由于它A.结束了君主专制,建立了民主共和国B.使人们在政治思想上获得了一次空前的大解放C.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D.促进了新文化运动的兴起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的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标志着中国现代化历程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下列有关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使封建思想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批判B.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存在一些矫枉过正、以偏概全的倾向C.以民权、平等和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D.既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又是一场文学革命辛亥革命后到五四运动前中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是民主共和与专制复辟的斗争民主共和与实业救国是当时社会思潮的主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出现“短
6、暂的春天”中国历史出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趋势A.B.C.D.日本提出“二十一条”的根本目的是A.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C.直接控制清政府的内政外交D.独霸中国,使之成为日本的殖民地从讨袁斗争的结局看“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的成败主要取决于A孙中山是否直接参与领导B.帝国主义是否支持袁世凯C讨袁斗争的群众基础是否广泛D革命党人是否掌握武装1912-1919年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一度迅速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A辛亥革命的推动作用C.有利的国际环境B“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D.轻工业发展最为迅速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提出:“无论何种学派,苟其言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
7、自然淘汰之命运,即使彼此相反,也听他们自由发展。”下列各项对这一主张的评述,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B体现了符合时代潮流的改革精神C试图缓和新旧文化之间的矛盾D实质是鼓励资产阶级文化的传播中共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A.B.C.D22大革命时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突出表现为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人民大众与北洋军阀及列强之间的矛盾C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的矛盾D革命统一战线中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23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国民革命最突出的成果是A建立了巩固的广东革命根据地B掀起了轰轰烈烈
8、的工农运动C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一些侵略权益D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24辛亥革命与国民大革命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其中最主要的表现在A导阶级及其政党上B革命的任务与性质上C革命的结果与前途上D革命参加者的成份上25中国人民第一次从帝国主义手中收回被侵略的权益是在A南京、汉口B上海、九江C上海、南京D汉口、九江第n卷(非选择题共7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2分,第33题10分,共34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的回答问题)。2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
9、(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引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引自中俄天津条约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引自马关条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2分)(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危害性,为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
10、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实行自由贸易。由沿海通商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本也。试观日本一国,与西人通商后于我,仿效西方亦后于我,其维新之政为日几何,而今日成效已大有可见”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4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材料二:“革命为唯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
11、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摘自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12月13日材料三:“这十三年来,政治上、社会上种种黑暗腐败,比前清更甚,人民困苦,日甚一日俄国虽迟我革命,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革命,而仍失败。”摘自孙中山国民党改组问题1918年1月材料四:“我已嘱国民党进行民族革命运动之作,俾中国可免帝国主义加诸中国的半殖民地状况羁缚。为达到此目的起见,我已命国民党长此继续与你们提携。”孙中山致苏俄遗书1925年3月回答:(1)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什么?(分)(2)与材料一相比较,材料二就改造中国的方法和目的而言,1903年孙中山的思想有了哪两个显著的
12、变化?(10分)(3)造成辛亥革命后13年中国政治、社会黑暗腐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俄国革命和当时的中国革命有什么本质区别?(10分)(4)为了这场“民族革命”,孙中山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中,在思想、政治和方针政策上有何重大发展?促成孙中山这些重大发展的客观原因是什么?27.(1)上书李鸿章的目的是:希望通过李鸿章,让清政府变法维新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或达到国家富强的目的)。日本“维新之政”“大有可观”的成就主要有:使日本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挽救了民族危机。(2)与材料一比较,孙中山思想的两个显著变化是:方法。以前采用温和的改革(或用改良”的方法),以后主张革命;目的。以前未主张建立新的政治制度,
13、以后主张建立共和国。(3)主要原因:封建军阀统治;帝国主义压榨。(若能指出帝国主义在中国实行分裂剥削的政策,中国的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则可加分。)本质区别:前者是无产阶级革命;后者是资产阶级革命。(4)重大发展:提出了“新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客观原因:依靠军阀屡遭失败(或国民党的涣散无力);苏联的帮助(或十月革命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的支持和影响。对孙中山的评价:孙中山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他一生坚持民主革命(或他是民主革命的先驱),顺应时代潮流,不断进步,最终走上了与共产党的合作之路。28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摘自1914年大总统祭圣告令:“孔子之道,自古常新,与天无极。近自体变
14、更使数千年崇拜孔子之心理,缺而弗修一一本大总统躬膺重任,早作夜思,恢复孔教,立国之根本。”材料2、新青年于1915年刊载了敬告青年一文,陈独秀提出了六义:“一、自由的而非奴役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去的而非隐退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材料3、1916年5月民彝与政治一文:“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那么,“敢播专制之余烬,起君主之篝火”的“筹安之徒”和“复辟之徒”,就都是“国家之叛徒”、“国民之公敌”。请回答:(1)、从材料1看:1915年1916年之交的中国发生了什么重大事件?中国革命知识分子
15、和革命派对此作了什么反映?(6分)(2)、革命知识分子在材料2、3中提出了什么口号?对此,你有何评价?(6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4题13分,第35题14分,第36题14分,共41分。要求:审明题意,作出针对性强的回答;史论结合,表述准确)。29.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不同派别的代表人物在向西方学习的问题上,各自持有哪些不同的主张?(12分)30“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其间得到进一步发展。”读后请回答(1)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10分)(2)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在19世纪
16、末得到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3)19世纪末至“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7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7页(共8页)31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与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15分)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DCBBDCADBADAB141516171819202122232425ACDDCCCDBDBD二、材料解析题32、(1)袁世凯复辟帝制(或政治上复辟,文化上复古
17、);知识分子的反映:在文化思想上反封建礼教(或发动新文化运动)革命派:政治上武装讨袁,反对复辟(或发动护国战争)(2)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即民主与科学)的口号。评价:口号性质: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要求,是向西方学习救国救民真理的探索,具有明显的反封建性质;口号作用:彻底否定了封建文化思想,广泛传播了资产阶级的文化思想,在当时起到了思想解放的作用。口号局限:与工农群众的结合情况对东西方文化的评价存在绝对的肯定或否定三、33、地主阶级:抵抗派(林、魏等人)师夷长技以制夷洋务派(奕、曾、李等人)一一师夷长技以自强农民阶级:洪仁gan提出资政新篇,主张:仿效资本主义国家,改革内政和建设国家。
18、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梁、严等人)系统学习西学,实行君主立宪制革命派(孙中山)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陈、李、胡、鲁等)宣扬资产阶级文化,提出民主与科学的口号。33三、问答题32.(1)原因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封建社会已经孕育着资本主义的萌芽。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客观上分解着中国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扩大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和可能。受外商企业刺激(3分)(2)原因:外国资本主义经济侵略进一步加剧,中国的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客观上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清政府为扩大税源而暂时放松了对民间办厂的限制。(2分)(3)影响:甲午
19、战争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发起和领导了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一战”中,中国民族工业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壮大,为以后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化。(6分)34.不同点:维新派将西方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革命派用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的学说,宣传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维新思想政治上主张君主立宪,革命思想主张民主共和。维新思想主张自上而下的改良,革命思想主张自下而上的革命。(6分)进步: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民主与科学的口号,对封建正统的儒家传统道德
20、进行了批判,后期一批先进知识分子宣传马克思主义,为新民主主义到来作了思想上的准备。(6分)不足:维新思想没有把反对封建制度的改革同封建经济基础的变革结合起来,民主革命思想缺乏对封建思想的彻底批判,新文化运动没有同群众运动相结合。(4分)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第I卷选择题,共45分)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8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题1.5分,共4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A抵御外侵的必要性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C皇帝
21、大臣的愚味盲目性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3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4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鸦片战争后:()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C.中国革命任务开始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开始变化6.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这则报道反()A英法联军在广州烧杀劫掠C.
22、英法联军在天津烧杀抢劫7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遭到政府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B领导集团的分裂加速了失败进程C.采取变更封建社会基础的得力政策D.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A.定都天京B.偏师北伐攻上海映了下列哪一事件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D.八国联军占领紫禁城()9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C.固守安庆D进)10鸦片战争后,被外国直接控制的首先是中国的111213()A内政B.海关C.军事下列关于洋务运动表述,)内忧外患,B师夷长技,C自强求富,
23、D只师长技,洋()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A清政府内部产生洋务派洋务派选择资本主义强国办军工兴民用采用机器生产破产结局不可避免务运动的影D外确的是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刺激了民族工业的发展A.B.D.中国近代外交)南京条约签订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C制的变革始于(AC海关总税务司设立B总理衙门设立D外务部的建立14马关条约的签订,标志着外国资本主义侵略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它a新在()A勒索中国巨额赔款,控制中国财政B通商深入中国内地,操纵中国市场C反映列强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D协调列强侵华关系,形成宰割同盟1519世纪80-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
24、是A割取中国领土的面积更大()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16.全面评述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准确的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旨在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的运动A.B.C.D.17.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是()A.公车上书B.新学伪经考C.变法通议D.应诏统筹全局折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的特权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下列辛丑条约的规定中,那一个便利了侵略者对清军进行军事控制和直接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活动()A.拆除北京至大沽的炮台B.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由各国派兵保护C.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D.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
25、帝性质的组织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的是()A.兴中会成立B.中国同盟会成立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新文化运动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继续,其主要含义是指()A.继续向西方学习C.反对尊孔复古21.日本提出“二十()A.取代德国在山东的侵略地位C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的特权B.继续反封建D.主张民主共和条”的根本目的是B.支持袁世凯复辟帝制D.独霸中国,使之成为日本的殖民地22.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其目的是()寻求与资产阶级合作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摆脱内外困境C.A.D.B23下列各项关于中国资本主义不正确的表述是()A中国资本主义始终与封建主义和帝国
26、主义处于对立状态B中国资本主义最先出现于沿海地区C.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是受到外商企业刺激D.中国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24.武昌起义爆发后,革命在迅速发展的同时又潜伏着失败的危机。这主要是A.帝国主义实行公开的武装干涉加强镇压B.清政府起用袁世凯C.革命派内部争权夺利力量涣散投机革命D.立宪派和封建官僚25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共同之处是国民党直接领导为维护辛亥革命成果反对北洋军阀统治最终未取得成功A.BC.D.26近代军阀割据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B.地主经济的延续和帝国主义侵略C.清末各地新军势力的发展D.一战期间日本与英美的矛盾加深27中共二
27、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实现共产主义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用无产阶级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A.B.C.D.28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这在当时的实际意义是()A.使人民获得了政治权利B.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C.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D.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291924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A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B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C国共两党实现合作有利于壮大革命力量D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立30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巨大历史功绩在于()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
28、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A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B制定了革命统一战线方针C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D解决了民主革命的领导权问题第H卷(非选择题,共55分)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二题,每题10分,共20分。要求:认真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引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
29、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引自中俄天津条约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引自马关条约请回答:(1)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2分)2分)2)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3)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危害性,为什么?(4分)(4)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分)3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摘者注:1924年江浙军阀战争爆发。孙中山决定趁机北伐,发表宣言)今者,浙江友军为反抗曹锟、吴佩孚而战,奉天(张作霖)亦将出于同样之决心与行动。
30、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师北向,与天下共讨曹锟、吴佩孚诸贼。于此当郑重为国民告且为友军告者:此战之目的不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无同样继起之人,以持续反对革命之恶势;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摘自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材料二(摘者注:1924年12月,孙中山应邀北上,途经日本时发表谈话)我到日本的目的,已经在日本各新闻纸上发表过了。我所发表的主张,最重要之一点,就是在求日本援助中国,废除中国同外国所立的一些不平等条约,我们此刻所受不平等条约的痛苦,在日本三十年以前也是经受过了的;后来日本同欧美各国奋斗,才除去那种痛苦。我现在希望你们日本,已立立人,已达达人。摘
31、自孙中山选集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5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5页(共8页)请回答:(1)指出孙中山谈话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3分)(2)扼要说明孙中山要达到上述政治目标的基本途径。(3分)(3)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孙中山言行冲突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4分)三、问答题(本大题共3题,其中第33题11分,第34题14分第35题10分,计35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有哪些?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试从维新变法运动和新文化运动发生的时代背景、领导力量、对儒学的态度及运动的发展,结果和影
32、响等方面分析两者的异同。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在纲领、领导力量、群众基础、革命武装等方面有什么进步?简要分析进步的原因和存在的隐患。侗詰X测试)20042005学年度上学期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高一历史期末测试题参考答案、选择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DABABBDBCB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BABCDDDABB题21222324252627282930号答案DCADCBDDAB、材料解析题31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由沿海通商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由商品输出
33、到资本输出。政治目标: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途径:联合军阀讨伐军阀;希望日本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或希望帝国主义同情中国革命,废除不平等条约)冲突之处:既要打倒军阀又想联合军阀,既要反帝又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幻想。原因: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政治上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孙中山个人思想的局限,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三、问答题活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特点: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
34、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34都是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危机严重、以及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下发生的。领导力量都属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维新运动把儒学与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相结合,并以其为理论基础;新文化运动彻底否认儒学,并予猛烈批判。维新运动促成了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由宣传民主与科学转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维新运动由戊戌政变而失败,新文化运动则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两者均形成了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运动证明改良道路
35、行不通而启迪后人;新文化运动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35.纲领:由旧三民主义发展为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领导力量:由单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展为以四大阶级为联盟、国共两党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领导。群众基础:由脱离群众依靠会党、新军发展到“联俄、联共、扶助农工”,充分发动群众,形成人民革命局面。革命武装:由依靠军阀打军阀到创建黄埔军校,建立国民革命军,拥有强大的武装力量。原因和隐患:在“打倒列强,除军阀”成为全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6页(共8页)国人民共同愿望的条件下,屡经挫折的以孙中山为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接受中国共产党和共产
36、国际的帮助,顺应了进步潮流。但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国民党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政治势力走向反动,最终导致革命失败。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综合检测一、单项选择题(50分)1、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依旧坚持“闭关锁国”的传统政策,其根本原因在于:A、抵御外来侵略的必要性B、儒家思想的保守性C、皇帝大臣的愚味盲目性D、封建经济的自给自足性2、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除广东外,还有哪些省曾受到英国军队的进攻A、福建、浙江、江苏B、浙江、江苏、山东C、江苏、山东、福建D、山东、福建、浙江3、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朝对外通商口岸开放最多的省份是A、福建B、广东C、江苏D、浙江4、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的中外条约规定
37、: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这一条款实际上A、假作公允以欺骗舆论B、严重地破坏了中国的关税自主权C、被迫对中国做有限的让步D、维护英国人控制下的海关的权威5、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根本上看是因为鸦片战争后A、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变化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开始变化D、中国革命的性质开始变化B、上海、汉口、天津、重庆D、广州、杭州、天津、九江C、中国革命任务开始变化6、下列通商口岸开放的先后顺序是A、南京、天津、淡水、苏州C、厦门、天津、沙市、琼州7、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消减大
38、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7页(共8页)上述史料反映的情况是:A、松太地区的棉纺水平下降B、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降C、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冲击下破产D、外国洋布“价廉质美”8、外国商品在中国倾销造成的最主要后果是A、使中国社会经济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西方列强直接控制中国海关C、小农经济逐步解体D、外商收购农产品,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商品化9、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主要指A、军事技术B、政治制度C、科学技术D、经济、文化制度10、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报复“亚罗号事件”和“马神甫事件”B、促使清政府“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C、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39、扩大侵略者权益D、打开进入云南和广西的侵略通道11、西方列强在下列哪一城市最早实行了直接的殖民统治A、广州B、上海C、北京D、南京12、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者对西方列强的态度是B、由疑忌到依赖D、由全力抵抗到屈膝投降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D、中法战争后B、北洋军阀的统治还在D、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未完A、由闭关自守到全境开放C、由盲目排外到全面学习13、清政府被迫在台湾开放通商口岸,是在A、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中14、说国民大革命失败了,主要是因为A、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C、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成15、太平天国与以往农民战争最主要的不同点是A、遭到政府军和地主武装的联合进攻了失败进程B、领导集
40、团的分裂加速C采取变更封建社会基础的得力政策D、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16、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所提出的主张都没有实现的根本原因是A、无法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B、太平天国政权一直不稳定C太平天国内部发生权力斗争高一历史期末测试D、脱离中国当时的社会第18页(共8页)实际17、太平天国最大的战略失误是A、定都天京E、偏师北伐C、固守安庆D、进攻上海18、从适应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以下著作最具进步意义的是A、海国图志B、原道觉世训C、天朝田亩制度D、资政新篇19、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这说明洪秀全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的影响C要限制野心膨胀的杨秀清法律制度20、革命派与保皇派的论战实质上反
41、映了A、民主政治与封建专制的矛盾的矛盾C民主共和制与君主立宪制的矛盾经济的矛盾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B、没摆脱封建传统观念D、力图完善农民政权的B、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D、资本主义经济与封建21、下列有关太平天国的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是第二次破江南大营三河镇大捷鄱阳湖口战役第二次破江北大营A、B、C、D、22、“中国近代工业”概念中的“近代”含义的实质是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B、完全由民间私人投资兴办C受外商企业的诱导而兴起D、不是工场手工劳动,而是机器生产23、在向西方学习问题上,资政新篇与海国图志的主要区别在于A、是否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C是否发展资本主义24、洋务运动的影响
42、有加强了清朝同外国的联系刺激了民族工业的产生A、B、B、是否抵御外来侵略D、是否翻译外国书籍推动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C、D25、1924年国共两党能够实现合作的原因在于A、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完全一致B、新三民主义的提出使两党合作具备了政治基础C、三大政策与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纲领基本一致D、黄埔军校在苏联和中国共产党帮助下建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19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二、材料解析题(24分):26、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凡大英商民在粤贸易,向例全归额设行商,亦称公行者承办,今大皇帝准以嗣后不必仍照向例,乃
43、凡有英商等赴各该口(五个通商口岸)贸易者,勿论与何商交易,均听其便。引自南京条约材料二嗣后陆路前定通商处所、商人数目及所带货物并本银多寡,不必示以限制。海路通商章程,将所带货物,呈单备查,抛锚寄碇,一律给价,照定例上纳税课等事,俄国商船均照外国与中华通商总例办理。引自中俄天津条约材料三日本臣民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又得将各项机器任便装运进口,只交所订进口税。引自马关条约回答:材料一中,英国对清政府提出了什么要求?材料二中,沙俄的侵略要求与英国相比有何发展?材料三中,日本取得了什么权益?与前两者相比,它更具危害性,为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外国资本主义对中国经济侵略的手段经历了
44、一个怎样的发展趋势?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材料一(摘者注:1924年江浙军阀战争爆发。孙中山决定趁机北伐,发表宣言)今者,浙江友军为反抗曹锟、吴佩孚而战,奉天(张作霖)亦将出于同样之决心与行动。革命政府已下明令出师北向,与天下共讨曹锟、吴佩孚诸贼。于此当郑重为国民告且为友军告者:此战之目的不在覆灭曹吴,尤在曹吴覆灭之后无同样继起之人,以持续反对革命之恶势;换言之,此战之目的不仅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摘自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材料二(摘者注:1924年12月,孙中山应邀北上,途经日本时发表谈话)我到日本的目的,已经在日本各新闻纸上发表过了。我所发表的主张,最重要之一点,就
45、是在求日本援助中国,废除中国同外国所立的一些不平等条约,我们此刻所受不平等条约的痛苦,在日本三十年以前也是经受过了的;后来日本同欧美各国奋斗,才除去那种痛苦。我现在希望你们日本,已立立人,已达达人。摘自孙中山选集结合材料回答:(1)指出孙中山谈话所要达到的政治目标。(2)扼要说明孙中山要达到上述政治目标的基本途径。(3)指出上述材料所体现出的孙中山言行冲突之处,并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三、问答题(26分):28、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战前),中国人民进行的重大抗争与探索活动有哪些?与以前的斗争相比,出现了哪些新特点?结合有关史实分析出现这些特点的原因。29、扼要说明从辛亥革命到国民大革
46、命时期,中国国内的政局与革命阶级力量对比发生的重大变化,并据此分析辛亥革命和国民大革命的主要不同之处。你从这两次革命的最终结局受到什么启发?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1、D2、A3、A4、B5、A6、B7、C8、A9、A10、C11、A12、B13、B14、C15、D16、D17、B18、D19、B20、C21、B22、D23、C24、D25、B二、材料解析题26、取消政府严格控制的行商制度,自由贸易。由沿海通商口岸通商自由到陆路通商自由。开设工厂。利用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在中国销售,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更加直接、方便。由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27、政治目标:推翻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废除帝国主义强加给
47、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基本途径:联合军阀讨伐军阀;希望日本帮助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或希望帝国主义同情中国革命,废除不平等条约)冲突之处:既要打倒军阀又想联合军阀,既要反帝又对日本帝国主义存有幻想。原因:所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具有政治上的革命性和妥协性;孙中山个人思想的局限,对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的本质认识不清。三、问答题:28、活动:戊戌变法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特点:民族资产阶级成为运动的领导阶级;斗争目标或指导思想明确,如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斗争手段或方式多样化,有改革、起义、革命等形式;斗争的结果局部成功,如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原因: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过
48、渡到帝国主义阶段,对中国的侵略加剧,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壮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西方思想文化进一步传播。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29、变化:由清王朝统治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中国革命从资产阶级领导的时代进入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时代。区别:1、背景不同:辛亥革命发生在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国民大革命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2、领导者不同;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国民大革命是在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领导下进行的。3、指导思想不同:辛亥革命是三民主义;国民大革命是新三民主义。4、
49、群众基础不同:辛亥革命只依靠革命党人的力量;国民大革命中,工农群众大力支持、参加革命。5、成果不同: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制度;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启发:资产阶级由于自身的局限,不能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无产阶级要取得革命胜利,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建立自己的武装同反动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妥协退让只会断送革命。2002-2003新课程高一上学期历史期)末试卷TOC o 1-5 h z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近代前期,西方列强强迫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不断加深。请回答1
50、3题1下列不平等条约签订的先后顺序是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爱珲条约A.B.C.D.2.最能反映出帝国主义进行资本输出,分割世界要求的条约是A.北京条约B.中法新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3下列条约中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均有的是南京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A.B.C.D.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先是以商品输出为主,在世纪末又加强了资本输出。回答46题:4鸦片战争对中国经济产生的影响包括清政府被迫大借外债东南数省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自然经济瓦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中国出现了第一批外国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22页(共8页)B索取的赔款数额不断加D.列强获得在华投放资本C.德国D.俄A.农民反帝反
51、封建运动C农民反帝爱国运动B.反封建压迫的农民起义D.反侵略的农民运动()()()()船坞和工厂A.B.C.D.19世纪80至90年代签订的中外不平等条约与19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相比最根本的不同是A.割取中国领土地的面积更大大C.规定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的特权最先取得在中国修筑铁路特权的西方列强是A.英国B.法国国近代中国农民阶级为探索救国道路发生了两次大规模的革命运动。回答79题关于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几千年来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B.反映了农民阶级强烈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C是小农经济绝对平均主义思想的反映D.实行平均分配,调动了农民的生产
52、积极性义和团运动的性质是义和团运动的直接作用是A.打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加速了它的灭亡B暴露了清政府的卖国本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C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妄计划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建立为挽救民族危亡,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先后发起了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回答1012题:阐述变法图存,提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的思想家是A.康有为B.梁启超C.严复D.郑观应孙中山的下列活动的先后顺序是组织发动黄花岗起义领导成立中国同盟会建立兴中会颁布临时约法提出三民主义A.B.C.D.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其根本原因是()A.帝国主义的干涉和破坏B.立宪派和旧官僚投机革命C资产阶
53、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D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动,回答1316题下列关于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护法运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都是资产阶级革命党人领导的B都是为了维护辛亥革命的成果C都是为了反对袁世凯的反动统治D.都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这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大发展的最主要原因是()A.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B.有识之士倡导实业救国C.北京政府大力扶植民族工业D.利润的刺激TOC o 1-5 h z新文化运动的口号“德先生”和“赛先生”指()A.和平与自由B.民主与人权C.人权.平等.进化论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大
54、地上第一次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毛泽东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最深刻地表明了()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行不通B.要取得反侵略斗争胜利必须进行反封建斗争C.中华民族富有抗争精神,帝国主义不能灭亡中国D.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必须由无产阶级领导在中国近代文化发展中,洋务派起到的重大作用不包括()A.近代科学的发展B.新式学堂的创办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24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 页(共8页)高一历史期末测试第25页(共8页)C.反对传统道德D.留学教育1919世纪末,一份西方国家的外交中提到:“中国现行之关税,对于一切所谓势力范围
55、内出口岸卸之一切货物,无论属于何国,均为适用”。这段话的真实含义是()A维护中国的关税统一B反对划分“势力范围”C提出协定关税制度D要求“门户开放,机会均等”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提出“二十一条”的主要目的是()A.支持袁世凯B.企图独占中国C夺取德国在华“势力范围”D抵制美国在华的扩张下列人物在宣传民主革命思想时,其主张明显克服了义和团“灭洋”TOC o 1-5 h z思想的局限性的是()A陈天华B康有为C.章炳麟D刍邹容1924年促使北方政局出现有利于革命的重大变化的关键因素是()A.孙中山北上B.直系军阀南下C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D.国民革命军北伐旧三民主义发展新三民主义,最主要的原因是(
56、)A.中国的君主制度已被推翻B.旧中国已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帝国主义侵略不断加剧D.孙中山等对革命的对象,革命的依靠力量有了新认识前期新文化运动的根本目的是()A改造传统的儒家思想B倡导西方思想文化,促进社会进步C提倡新文学和白话文D反对思想领域里尊孔复古逆流第一次国共合作时,中国共产党帮助国民党改组的目的是()A.把国民党改造成为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党B把国民党改造成为农工阶级的政党C把国民党改造为领导民主革命的政党D把国民党改造成为统一战线的政党在中共直接领导和发动下,1925年出现了工人运动新高潮,“新高潮”最本质的特征是()A上海广州是高涨的中心地区B建立了统一战线性质的组织C集中
57、反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镇压D民族资产阶级始终参加了斗争TOC o 1-5 h z27为了阻止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帝国主义制造的惨案有()万县惨案一三惨案五卅惨案济南惨案A.B.C.D.28.中山舰事件和整理党务案所产生的相同影响有()削弱了中共在统一战线中的地位扩大了蒋介石的权力打击了国民党左派国民党右派势力增大A.B.C.D.29.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新”主要体现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有了具有彻底革命精神的无产阶级的领导产主义为远大目标A.B.国民革命运动取得的最突出的成就是A.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C.“分共”会议)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办法以社会主义、共D.()
58、B.“马日事变”“七一五”反革命政变.材料解析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佐行贾以行兵,兵贾相资,遂雄。(行贾,指工商业)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二:中学为其本,西学为末也,主以中学.辅以西学。以为欧洲各国富强,专在制造之精,兵纪之严,及披其律例,考其文事,而知其讲富者以护商为本,求强者以得民心为要,其他如学校建而智士多,议院立而下情可达。其制造军旅水师诸大端,皆其末焉者也。转引自陈旭麓近代中国八十年材料三:一颠覆现今之恶劣政府,二建设共和政府,三土地国有以一个新的开
59、明的进步的政府来代替旧政府,把过时的满清君主政体改变为“中华民国”。要求你们(指美国人民)在道义上和物质上给予我们同情的支持因为我们要仿照你们的政府而缔造我们的新政府。转引自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回答:(1)三段材料的共同之处是什么?主要区别有哪些?(7分)(2)根据所学知识对三段材料中的基本主张就其在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方面的作用进行评价。(8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19世纪末得到初步发展,辛亥革命后至一战其间得到进一步发展。”读后请回答(1)有人说:“中国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这种说法对吗?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10分)(2)19世纪末至
60、“一战”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两次发展机会对中国政治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二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33北洋军阀割据局面形成的主要条件是什么?为结束北洋军阀割据局面,中国人民进行了哪些重大斗争?结果怎么样?(15分)34.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戊戌变法中的维新思想与辛亥革命中的民主革命思想有哪些差异?与此二者相比,新文化运动有哪些进步?根据当时的历史条件,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在反对封建主义方面各有什么不足?(15分)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新课程高一上学期历史参考答案期末试卷选择题1.B2.C3.A4.C5.D6.B7.D8.C9.C10.B11.A12.C13.C14.A1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迅雷网盘最最最全影视资源-持续更新7.26
- 普通话培训班合作协议书
- 《西方思想经典》课件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