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参考资料隐无题诗赏析2_第1页
李商参考资料隐无题诗赏析2_第2页
李商参考资料隐无题诗赏析2_第3页
李商参考资料隐无题诗赏析2_第4页
李商参考资料隐无题诗赏析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李商隐无题诗赏析一、背景、时代李商隐,字义山号玉蹊生,又号樊南生,原籍怀州河内,从祖父起迁居郑州萦阳生于唐宪宗元和 八年即公元 813 年,卒于唐玄宗大中十二年即公元 858 年,终年 46 岁他的一生经历了晚唐的宪, 穆,敬,文,武,宣宗六朝,主要活动时期大约在文,武,宣三朝,这一时期唐王朝社会各方面的矛 盾异常的尖锐激烈,李商隐所处的就是唐王朝在各种矛盾的交织与深化中走向没落的时代。 “夕阳无 限好,只是近黄昏”,他的著名诗句正象征性地显示了唐王朝无可挽回的没落趋势。李商隐的人生之 舟就在这动荡迷乱的时代风浪中起伏沉沦。、家世商隐本是唐王室同宗,他的祖先和唐高祖李渊的祖先都是汉李广的十六世

2、孙凉武昭王李高的后裔, 但他的先世并没有被编入属籍,得到唐王朝的承认,自然也享受不到和王室同宗一样的待遇。从曾祖 父起,连续几代都是寡母孤儿,形影相吊。曾祖父李叔恒未到而立之年就溘然长逝。曾祖母独自抚育 其子,而其子又因病早早辞世, 她又担起抚育孤孙李嗣的重担。 “后十年, 夫人始以寿殁, 诸孤且幼” 待李嗣得殿中侍御史衔后,又撇下妻子与李商隐兄弟,死于江南做幕之地。这一年,李商隐仅十岁。 十岁的他与母亲扶柩回到郑州荥阳,“四海无可归之地,九族无可倚之亲”(祭裴氏姊文),简 直像个逃荒者。为了维持生计,母子只得“佣书贩舂”,艰难度日。这种接连三代孤寡的家世,失去 家庭主要支柱后孤儿寡母所承受的

3、负担以及经济上、心理上的极大压力,远比一般家庭持久而沉重。不独如此,除了亲属三代孤寡的境遇,李商隐两位姐姐的命运也给了李商隐很大的影响。李商隐的 一位姐姐可能未婚早逝。 他的另一位姐姐嫁到裴家后, 由于流露出对丈夫的不满, 不久就被遣回娘家, 十九岁即郁郁去世。这种累世孑遗、贫寒无依的家世,使他从小在心理上积淀了许多悲剧性因子,诸 如对人情冷暖的特殊敏感、强烈的孤独感和对前途命运的忧伤等。 “欲问孤鸿向何处,不知身世自悠 悠”,这些写于早期的诗中,就已流露出一般青少年少有的感伤。正是这种贫困的生活磨练出诗人坚强的性格,坚韧的毅力,激发起他发奋读书追求理想的决心。少 年的商隐拜隐居在乡间的一位堂

4、叔父为师,这位“处士叔”耿介的品格,广博的学识对商隐一生影响 颇大。、仕途西方有一句名言:“性格决定命运。”在李商隐身上,倒是命运决定了他的性格。举凡研究李商隐 的著作,提到李商隐时,几乎无一例外认为他悱恻缠绵、内向敏感、伤感多情等等,但李商隐为什么 会形成这样的性格?家事的命途多舛自不待言,个人的事业前途也是一塌糊涂,这便是李商隐的大环境和小环境了。“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砚”, 16 岁便因擅长古文而得名。十六岁以后就开始应举,走的是唐代士 人都走的“温卷”的道路,他得到了当时的朝廷元老和骈文名家令狐楚的赏识,这位老人对商隐扶植 奖掖,使商隐对他终生感怀不尽。然而初次应试,商隐落第了,这对出

5、生寒门的青年商隐来说是沉重 的一击,但他毕竟又是血气方刚的少年,他依然满怀信心。这时候他遇见了华州(今陕西华县)刺史崔戎,被招聘为幕僚,可惜岁月是那样无情,赴任不到几个月,崔戎便病故了。终于在开成二年(公元 837 )年,靠令狐陶的关系,商隐考中了进士。几近十年,商隐才中举。从中举到入仕还有遥远的距离,而在长安求仕的十年中,商隐陷入牛李 党争中成为可悲的牺牲品。 商隐原来投身的令狐父子是牛党, 中举之后商隐得到了泾原节度使王茂元 的赏识,并娶王之女为妻,而王茂元却是李党的中坚人物,当时两党斗争正激烈,商隐的这种行为必 然受到牛党的攻击, 后来宣宗即位又重用牛党官员, 商隐自然又受排挤, 十年京

6、师应举十年京师求仕, 商隐以整整二十年的青春年华苦苦奋斗, 最终还是未能在京都找到栖身之地, 从此又开始了他远赴南 国天涯漂泊的幕府生涯,总共十居幕府,地域遍及东西南北、中原边疆,长期过着辗转漂泊、寄人篱 下、与家人远离的生活,使他时时有命运不由自主和天涯羁泊、孤单寂寞之感。大中五年(公元 851 年)冬天,另一位赏识商隐的卢弘去世,接踵而来,他的妻子王氏也病逝,接连的沉重打击,将诗人 置于死地,从此他陷入了真正的绝望,开始沉浸于佛教,大中十年(公元 858 年),商隐病逝享年 仅 46 岁。、爱情 曾经深爱过的人,不能不提李商隐;曾经在情场上失意过,也不可能不提李商隐。从 1100 多年前

7、的李商隐后,似乎所有与爱有关的话题,无论得意失意,言必引李商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创造了一个关于爱情的“诗国”,在这里,他似乎把人间的至爱、把所有人对爱的感受一网 打尽了。以致其后的一千多年间,热恋着的人们会想起李商隐的诗,为爱而沉沦着的人们也会以李商 隐的诗自怜自伤。客观而言,李商隐是一个高举爱的大旗的人,他也是一个张扬个人主义的人,他的 一生似乎都在追寻着爱的理想,为爱而生为爱而死。但也正因为如此,在中国禁欲主义的传统文化的 大背景下,李商隐屡屡被误读、被曲解,以致在很长时间都被打入“冷宫”。(1 )宋华阳

8、“李商隐在他那个时代是被误解的人, 尤其是感情上! ”中国李商隐研究会会员和洪范先生说。按 照和先生的考证,李商隐的感情生活有三个阶段:与女道士的恋爱仙梦;与柳枝姑娘的难圆情缘;与 “元史夫人”的生死爱情。“那该是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和洪范先生说,“你想想,当时李商隐和宋华阳一个东山、一个西山,两个人相会一次要到两山之间一个叫玉溪 的山谷,中间要各自走四公里的山路,全不顾狼虫虎豹,如果没有深刻的感情,他们不会这样做!” 两个人的恋情,最终以一个人怀孕被遣回长安,一个人被逐出山门而告终。据南京大学钟来茵教授考证,义山 23 岁于河南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有一 位姓宋的女道士,

9、她本是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主修道。宋姑娘年轻、聪明、美丽,因两峰之间的 来往,很快就与义山双双坠入情网。当然,这种偷欢是不容于礼教和清规的。恋情曝光后,男的被逐 下山,女的被遣返回宫。但真诚的相恋,往往终生难忘。李商隐晚年,宋华阳到西安,李商隐屡试不 第,投在一个盐铁转运史手下当个小官,宋华阳知道后多次捎信,要与李商隐相逢。“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无题),正是“望帝春心托杜鹃”很好的脚注。华阳 山的初恋,由于环境险恶,欢期幽会皆“来是空言去绝踪”(无题),来去飘忽,为欢短暂,并 且随时有事情败露、劳燕分飞的危险。恋爱中的义山,深知“盖人生奇福,常恐消受不得也”。在滞雨尤云之时,一

10、方面会十万倍地珍 惜欢娱之短暂;另一方面不由得会因为想到“永好”之无望,而怅然若失。这也是当时就会“惘然” 而不必等数十年后 “追忆” 才会觉得 “万缘皆空” 的。 不会有结果的恋情, 换得的肯定是终生的哀怨。 “赢得更深哭一场”,宛似杜鹃啼血。那么,是作为皇室后裔的李义山幻化成杜鹃呢,还是杜鹃幻化 成了义山?欢会时的春宵一刻,轻怜蜜意;离别后的清夜孤灯、两厢思念,都让人如此迷惘。这段生活给李商隐嗣后的创作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 )柳枝姑娘如果说与宋华阳没有结果的爱情,给李商隐留下锥心的痛,直到晚年他还对这段恋情念念不忘。 那么对于柳枝姑娘的爱恋与失之交臂,则让李商隐抱憾终身。那一年,李商隐和

11、一干人等上京赶考,宿在洛阳西郊,结果他遇上了柳枝姑娘,并与之相爱,但 命运再次让李商隐与爱失之交臂。柳枝姑娘的父亲是洛阳的一富商,在经商时遭遇风浪,翻船淹死了。柳枝有兄弟数人,但她的妈 妈最喜欢这个女儿。诗人二十三岁,正当才华横溢,充满着青春热情之时,他在由洛阳赴长安的一次 旅行中与十七岁的柳枝姑娘一见钟情。天真的柳枝姑娘能弹琴吹箫,作海天风涛之曲;对诗歌又有很 高的理解鉴赏能力,他们的爱情媒介物就是诗。诗人的堂兄李让山住在洛阳,是柳枝的邻居。那年的 春天,李让山高声吟诵诗人的燕台诗。柳枝听着这情深意长的爱情诗,惊问这是谁写的?李让山 就说,是我堂弟李义山所作。于是,柳枝手断衣带,请李让山转赠

12、义山向他乞诗。第二天,诗人与李 让山一起并马来到柳枝家的里巷, 柳枝梳着双髻, 两臂交错在门下, 指着诗人说: “三天后焚香以待, 请郎君过访。”诗人愉快地答应了柳枝的邀请,但李商隐的一位朋友却恶作剧地将他的行装带到长安 去了,诗人不得不追赶那位开玩笑的朋友,因而负了柳枝的约会。这年的冬天,李让山冒雪到长安, 告诉李商隐,“柳枝已被关东的一位地方长官娶为姬妾了”。义山感伤不已,作柳枝诗五首请李 让山题在柳枝的旧居。“同时不同类,那复更相思?”诗传达出他对柳枝的深深思念,悉心体贴,为她的命运而担心, 并为自己不能与她结合而感到无尽的遗憾。专家考证,在李商隐的年表中有两次到江浙的经历,而这 两次经

13、历意图不明,一直让人迷惑,是不是想见柳枝姑娘要倾其所有为她赎身?对于这些疑问,有人 说:“柳枝姑娘被纳为小妾后, 执意不从, 被卖到了湘楚之地做了烟花女子。 李商隐当然要去找她了!人世间的悲哀有过于看着心爱的人被卖入烟花之地吗?柳枝诗五首,是李商隐对真挚爱情的 追求和高尚情操的表白,也是诗人的爱情自白。(3 )王氏应该说,虽然经历了两次没有结果的爱情,但李商隐还不是最不幸的,也许是上天对于天才的恩 赐,悲伤的心情不久就被爱神的神箭射中。李商隐开始了生生死死也最具备中国伦常价值的爱情。那 是他的爱妻王氏。唐开成三年春,李商隐参加了吏部博学宏词科的考试,想通过考试后获得官职。但录取并拟官职 后,却

14、意外地被中书驳下。这样,开成三年暮春,应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邀请,来到离长安五百里的 泾州,在泾原幕府为从事,担任文字之役。就在这时,他与泾原节度使王茂元的七女儿相爱。也就在 这一年,李商隐得遂所愿,与王茂元小女儿成婚,从此开始了一段至死不渝的爱情。虽然王茂元家有权有钱, 但李商隐却是有独立精神的文士。 他与王氏婚后实际上过着清贫的生活。 会昌三年( 843 年),他婚后五年,岳父王茂元病逝。夫妻俩清贫自守,更显示出出身贵门的王氏对 丈夫才学人品的信任。“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拟惜长条”,为着功名与生计,李商隐在婚后一次 又一次离别爱妻。大中元年,他随郑亚远赴幕职一年。大中三年底,他又赴卢宏止武

15、宁节度使府为判 官,待大中五年春夏间罢幕归京, 王氏已病死。 可怜其妻死前, 夫妻俩竟未来得及见上一面。 他在房 中曲中沉痛地写道:“忆得前年春,未语含悲辛。归来已不见,锦瑟长于人。”这年他 38 岁, 而入仕已整整 10 年,从秘书省校书郎到县尉, 10 年为国辛劳, 竟没有丝毫提升。 “未语含悲辛”,夫妻的相见又分别,人生的艰辛痛苦,千言万语,唯有两心相知,难以言表。房中 唯有王氏生前弹奏的锦瑟,物在人亡,睹物增悲。身为丈夫的李商隐无限追悔,他一次又一次地一诗 的形式向亡妻诉说衷情。诉说让人难以承受的爱情之重,与让人难以承受的生命之轻。“背灯独共余香语,不觉犹歌起夜来。”风起月晕,朦胧迷茫

16、。恍惚间妻子余香犹在,似真似梦。 唯有天地间至情,方显神灵可通;唯有人世间至爱,才能独悟心语。二、性格应该说是悲剧性的时世、家世与身世,造就了李商隐的悲剧性格、气质与心态。他锐敏而纤细,多 愁而善感,内向而缠绵。对时代、人生的悲剧命运,他常具有超前的敏感。面对甘露之变,他想到的 是唐五朝荆棘铜驼的衰亡命运;参加博学宏词试落选,竟发出“一年生意属流尘”的悲叹。他提示人 生悲剧的底蕴: “初生欲缺虚惆怅, 未必圆时即有情” ;“壶中若是有天地, 又向壶中伤别离” ;“未 知歌舞能多少,虚减宫殿为细腰”;“莫向樽前奏花落,凉风只在殿西头”。他特别敏感,又特别执著。政治上连起码的参政条件都没有,却抱定

17、欲回天地的匡国宏愿;明明感 到环境一片冰冷,却仍怀着一片赤诚;明知爱情的无望,却仍然要作执著的追求。在仿佛无可慰藉中 寻求一丝慰藉, 甚至在彻骨、 弥漫的悲哀中咀嚼悲哀中的美。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 不妨看作他这种悲剧性格、心态的写照。他的性格中本有豪放的一面。但环境的压抑和命运的折磨却 使他变得内向、收敛,内心的矛盾痛苦无法公开宣泄,只能寄之于诗: “夫君自有恨,聊借此中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样血泪写就的诗篇,后面隐藏着的是无限的感伤、残缺与遗憾。 诗人的一生是不幸的一生,也是奋争的一

18、生,污浊的社会毁灭了诗人的理想,但是污浊的社会也孕 育了诗人伟大的诗篇, 给了诗人不朽的生命, 如果说性格决定命运的话, 商隐的性格特质便是 纯情 。 对政治的纯情、对理想的纯情、对人生的纯情、对人间的纯情。三、作品1 、比较( 1 )和“李、杜、韩”相比清初诗论家吴乔说:“唐人能自辟宇宙者,唯李、杜、昌黎、义山。”李、杜所辟,是前所未有的 恢弘的盛唐气象、广阔的时代生活和人民疾苦;韩愈所辟,是以非诗为诗、不美为美的新境;李商隐 所辟,则是人的心灵世界这一还未被前人深入表现过的领域。他的诗所独具的感伤情调、朦胧意境、 象征暗示色彩,表现出内心深隐幽微的情绪。( 2 )和晚唐其他人比 唐诗在经历

19、了盛唐和中唐贞元、元和之际的两个高潮后,面临难以为继的形势。笔补造化的李贺频 频觅诗于荒郊古墓,苦吟成癖的贾岛常常流连于幽寺古刹,恢弘阔大的诗国变得促狭。而李商隐以自 己的生命绝响,为唐诗拓展出新的境界。他的别样诗文,犹如远梦一般,又似乎触手可及,他疲惫而 艰涩的呼吸,和着他的灵魂血泪。他用自己的泣血人生写就了流传千古的凄艳诗篇,他铸就了一个大 写的人生,他是一个大写的人,一个彻彻底底的纯粹的人。2 、无题诗 李商隐用他的秀笔勾勒着无奈的人生。他的作品沉积着对人生、政治、爱情的痛苦激情,形成意境 朦胧,造旨精丽,富于暗示的诗风,创造性极为显著。在李商隐流传下来的六百多首诗中,无题诗是 他的首创

20、。其内容成因不便明言,因此难以用一个恰当的题目来表现,此类诗大都与爱情有关,但性 质和内容并不单一,有的寄托痕迹比较明显,有的似有似无。同时具有深刻的人生主题和政治寓意。以“无题” 作为诗的题目是李商隐的独创。 这类诗并非成于一时一地,大多以男女爱情相思为题材, 其中有的可能别有寄寓,也可能以恋爱本事为依托。情思婉转沉挚,辞藻典雅精丽。其内容或因不便 明言,或因难用一个恰当的题目表现,所以命名为“无题”,这是一类;还有一类无题诗,是用篇首 或句中二字为题,如锦瑟、碧城。( 1 )无题诗的爱情主题 李商隐的无题诗多数与爱情有关,抒写的是交织着希望与失望的悲剧性爱情和爱情心理。如无题 二首,两首诗

21、从内容上看,是诗人在某个场合爱上了某个贵族家的女子,因复杂的原因不能聚合, 表现出刻骨的相思。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这首诗着重抒写昨夕相爱而又受到阻隔时对意中人 的思念,表现出痛苦而又欣慰的复杂内心感受。又如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不少人认为是写 自己梦中与爱人相会,及醒后追想的恋情诗。( 2 )无题诗的人生主题 李商隐的一些无题诗,在爱情篇章中融入对社会人生的凄凉体验和那种恍惚不定,总有一种若有若 失的情感,所以既可以理解为爱情诗,但又不仅仅是爱情诗,如无题二首其一,写一位青年女子 与对方邂逅,渴望相见而不得的心情,可能寄寓了作者仕进机缘稍纵即逝后落拓不遇的伤感,但又难 以指明。又如无题(八

22、月偷镜照)中写一个热爱生活又向往爱情的少女的成长过程及心理活动, 被人认为带有自喻性质, 流露出孤芳自赏的心态, 在对爱情的表达中时刻流露出他对自己身世遭遇的 伤感。( 3 )无题诗的政治主题 李商隐的何处哀筝随急管一诗,抒写了怀才不遇的失意,诗里通过“溧阳公主”和“东家老女” 两个不同阶级女子的对比, 寄托了寒士不遇的悲慨, 诗中两个不同境遇的女子带有明显的象征意义和 政治色彩。(4 )无题诗的仙道意趣 李商隐的无题诗善于摄入仙道形象,通过抒情主体的意化和情化,就使他的无题诗的意境蕴蓄着一 层仙道的情韵。这种情韵加上李商隐好以艳语写悲情,便构成了一种以艳丽、缥缈、含蓄为特征的深情缅邈、沉博艳

23、丽的朦胧风格。碧城三首正是这种语艳、境迷、情伤的极具道韵的佳作。碧城其一:碧城十二曲阑干,犀辟尘埃玉辟寒。阆( lang )苑有书多附鹤,女床无树不栖鸾。 星海沉底当窗见,两过河源隔座看。若是晓珠明又定,一生长对水晶盘。“碧城”,神化传说中元始天尊居紫云之阁,碧霞为城。“十二曲阑干”即“十二层城”、“十二 玉楼”之意,除状其道观之高大华丽外,又含有门禁森严之意。“犀辟尘埃玉辟寒”,传说中犀牛的 角能辟尘,玉质温润可以御寒。所以这二句言其环境之清静及温煦。三句中“阆苑”传说中是神仙的 居处,而李商隐摄取“阆苑”意象入诗,不仅暗示诗中所写为一位极美艳之女冠,而且平添了一层仙 道的情韵。四句中“女床

24、”为神化传说中的山名,所以以女床之山喻道观所在之山。另外“女床”与 “女子之床”双关,加之“鸾”在我国古代诗词中一般指雄,而凤一般指雌,所以有蕴含着男女交好 幽合之意。以上四句诗所写皆为神仙天境,而人神相恋、男女幽会,似在恍惚缥缈之中,这就是李商 隐诗中的道韵。 五六两句忽然从天上仙境跌入现实人生爱恋阻隔的苦闷。 七八两句看似设若之辞实为 忧伤寄望之音。“水晶盘”比月,即“嫦娥”,比喻女冠。无题云:“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诗人用“蓬山”和“青鸟”两个意象,便有 一种人天阻隔、缥缈迷茫、可望而不可及的情韵。又如嫦娥云:“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 夜心”,以女冠在广寒宫夜夜思念凡俗的

25、丈夫,反衬诗人爱情的失落,极富道韵。其他如“闻道阊门 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无题), “紫府仙上号宝灯,云浆未饮结成冰” (无题), “神 女生涯原是梦, 小姑居处本无郎” (无题 ),“昨日紫姑神去也, 今朝青鸟使来赊” (昨日 ) 李商隐这些充满仙道意趣的诗句, 即使不能透彻了解其诗意旨, 然而我们完全可以感受其无题诗的迷 离恍惚,蕴藉朦胧,沉厚深挚的情韵。( 5 )无题诗的感伤美李商隐的无题诗多以“相思”为题材,描写男女主人公对爱情的向往与追求,常缈落而失望带有浓 厚的悲剧色彩, 使其无题诗充满一种浓挚的感伤美。 无题诗的感伤美主要体现在那些摄入仙道意象的 人仙相恋,道俗相爱最终酿

26、成悲剧的诗里。李商隐青年时期在玉阳山学道,与宫女之入道者宋华阳相恋,这种道俗相恋一开始就注定要以悲剧 告终。 李商隐对所爱女冠因人仙阻隔致成两难境悲剧的深切体察, 使得其诗感伤的总基调中又有细微 的情感差异: 有等待的哀怨 “来是空言去绝踪, 月斜楼上五更钟” ,有希望的破灭 “曾是寂寞金烬暗, 断无消息石榴红” , 有两情阻隔的相思之苦“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有以死相许永志 难泯的哀痛“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有阻隔重深而怨己之无力“相见时难别亦难,东 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诗的感伤之情正是这种人仙(道)相离情结的反映,其感伤美也是现 实法则造成的诗人与女冠之间的两难

27、处境的情感升华。(6 )无题诗的艺术特征李商隐的无题诗以七律为主要形式,这类无题以抒情的深细婉曲,意境的储蓄朦胧为主要特色,多 取抒情主人公内心独白的表达方式,很少叙写事件、人物和客观生活场景。他继承了杜甫七律锤炼谨 严、沉郁顿挫的特色,又融合了齐梁诗的浓艳色彩,李贺诗的幻想象征手法,开成了深情统邈,绮丽精工的独特风格。在比喻运用上,赋予具体事物以相爱的心灵奇异感应的性质。从而创造出略貌取神极新奇而贴切的 比喻,并组成包蕴丰富的矛盾统一体,表现深刻细致而又主次分明,赋予典型性。在情景描写上,运用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揭示主人公内心世界,感情纯真,执着热烈。 在意象创造上,事件与场景的描述,打破了

28、一定的时空次序,随着心理活动的流程交错展现。诗中 想象与现实大幅度的跳跃,加上实境虚写,虚境实写等手法的运用,使采用赋法的无题诗出显得断续 无端,变换迷离。因此可以把它看成是古代诗歌的意识流作品。在典故运用上,他掌握了杜甫运典不啻从口出的技巧,借助恰当的历史类比,使不便明言的意思得 以畅达,使容易写得平淡的内容显得新鲜。他爱情诗中还善于化用神话志怪故事,点染意境气氛,深 得李贺诗神奇中见真实的想象的本领。这些精湛的技巧在他七绝中也有很好的表现。但是,他用典也 有很多晦涩难懂的地方。语言精美艳丽,韵味深长。李商隐诗歌的语言特色“艳丽奇绝”,不仅兼收并蓄前代艺术大师的语 言精华,还学习民歌乐府的语

29、言优点,对词藻和遣词技巧有深厚的功力。用词华丽多姿,工于用典, 增加了语言的造境功能,强化了诗句意蕴。李商隐的无题诗中的环境气氛和诗歌语言的赋予暗示性有密切关系,给予读者暗示和丰富的联想。 正是这种赋予暗示性的诗歌语言所构成的深远的艺术意境,以及可以意会难以言传的朦胧美。李商隐,这个一生困顿失意的诗人,虽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可惜“运与愿违”,“一生襟抱未 尝开”。创作无题诗,抒发个人失意的感慨的缠绵深挚地爱国情怀。失意的无题爱情诗,抒情曲折与 绵邈,语言精美艳丽,旨趣幽深,包藏细密,意境含蓄朦胧,潇洒飘逸,韵味浓厚深长。在晚唐诗坛 上,用自己敏锐的政治眼光,以细腻的情感方式,展示丰富多彩的现

30、实生活,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 有着独特的价值。李商隐无题诗隐匿了作者的写作意图,在没有缘由,没有时间、地点和具体主人公的情况下, 让读者在朦胧含蓄之中去自由联想、任意体验,创造属于自己的故事情节。用“无题 ”的方式完全摆脱了题目对解读作品内涵的束缚, 使读者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受力和联想力, 通过自己的体验去寻求 解答,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孟子说: “丈夫生而愿为之有室,女子生而愿为之有家。 ”对爱情、婚姻与家庭的向往是人类心底不变的渴求。爱情素来是文学的永恒主题。唐代诗人因其自身的文学修养,对于“爱情 ”这一包含着爱慕、追求、欢会、伤别、遥思等心绪意思的内在体验,有着表达上的优势,或悲,或喜,

31、把诗歌美 学弘扬到极高的高度。恩格斯说 “痛苦中最高尚的乃是爱情的痛苦 ”,李商隐用痛苦的爱情种子孕育出 真性真情的神圣情感, 用细腻而富于灵敏触角的思维汲取出人性之泉最源头最甘美的水, 用荒凉沙漠 般的心寻觅着幸福人生的丰美草原。无题诗在李商隐爱情诗中占据主要地位,多数充满期待与失望、痛苦与留恋、执着与仿徨交织一 起的矛盾心情, 这实际上与整个时代心理是息息相通的。 展开来, 可看到其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一面。 (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唯美主义、超现实主义、意识流、存在主义、魔幻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 诗歌的特点有:1 、表现的是主观世界。重现一时的情绪。诗人同自己谈话。 李商隐的无题诗“略去了

32、爱情的线索,隐去了主人公的身分,将非情的成分脱略殆尽 ”;“无题 诗往往是围绕着理想 郁结所形成的中心去构思。 ”。这些评论都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一个特点;2 、多用象征、隐喻、夸张,形式精巧优雅,语言含蓄凝炼。吸取音乐、美术、建筑等艺术的表 现手法和技巧,赋予抽象的观念以具体的富于质感的形式。李商隐的无题诗具有 “典型感情的概括能力,复杂的心理描绘,以及通过背景气氛的渲染和用象 征手法抒发情怀 , 并不注重爱情事件的交待与勾勒,它抒发的是一种纯粹的情致。 ”“无题诗犹如 无标题音乐,往往是作者某种潜在情绪的触发及展现。 ”这印证了现代主义色彩的第二个特点; 这些诗很典型地表现了封建时代士大

33、夫们向往爱情,一面又对封建礼法存着重重的顾虑。 ”(中 国文学史 , 游国恩等主编 )“弱者的强爱这种特殊的爱情形态深刻揭示了人间爱情悲剧的共性 ”(苏涵的一个弱者的爱情世 界)。“他继承并发扬光大了中国文人以诗歌创作作为舒泄哀怨愤懑和克服身心困厄的根本手段这一传 统。”但他的抒情诗并不因悲美而流于俗软, “他和那些消极的颓废诗人却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因为在 他的诗歌里我们可看出 无限好 的晚晴景色。 ”在宣泄痛苦方面,他的爱情诗感情沉郁,表达婉曲, “一往情深,而不能自遣 ”,“普天下揣摩逢 世之人,读此同声一哭 ” ;在塑造艺术形象方面,他以深厚的学力和过人的才华创造了令人目眩神迷的诗美,使

34、诗的思想容 量和艺术质量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水平 ”(董乃斌的李商隐的心灵世界 )。这就是他的诗之所以具有震撼人心的悲剧美感的所在了一、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1、原诗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2、译文那明亮的画楼,那温馨的桂堂, 是星光的照耀,是春风的吹拂昨夜多么令人难忘。 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在天空中自由飞翔。可我们的心像灵奇的犀角,永远相通。 隔座行酒,美酒使我们陶醉, 游戏猜谜,灯烛照红我们的面颊 可惜美境不能常在,更鼓催人,我要应差离去。我漂泊的身躯,独如飘转的飞蓬,随风飘转的官府

35、兰台。3、赏析首联“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点出时间和地点。但细一琢磨,所给的场景又那么 让人难以捉摸,“画楼西”,“桂堂东”,有如从念禅师的灯语“赵州东院西”,显然是作者梦设的 时空,以追想消逝的恋情。颔联“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好象是作者在表述心志,颇 有些海誓山盟的味道。“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两个场景,一繁华一冷清。繁华之处也孕育着失落与哀怨,我们可以想见诗人在灯红酒绿、歌舞喧闹 的夜宴上, 也许因为羞怯只能与所爱之人相视传情, 也许是与所爱之人欢娱良宵而当夜阑人静之时又 不免倍添惆怅。总之,应官鼓响,一夜风流随风而逝

36、。诗人坐在马上心绪迷离,失魂落魄,象风中蓬 草一样投入了一天庸常的案牍琐事。全诗场景多变,意绪纷繁,所有的文字皆是以诗人的情感变化连 缀而成,于思绪中见美感。这里便有了一种“留得残荷听雨声”的况味。“留得残荷听雨声”是一种追忆。当人们很亲切地追忆并再现从前的景况时,那一特殊的情景 对追忆者有着意义,对于一般的追忆而言,它往往也同时意味着一种面向未来的希望和规划;但残荷 听雨却与此不同, 那些摇曳在秋雨中的败叶枯枝, 不再意味着对叶绿花红的任何憧憬, 而是它的终结。 在这自觉的终结体验中,却有着对枯萎过程最为深沉的绝望和抗议。这是一种完全不同的追忆,是一 种更加真切的精神体验,它对李商隐有着特别

37、重要的意义。这一首无题诗能使我们进一步领略这 种追忆的复杂韵味。这首诗所描述的是一段不期而遇的爱意,它发生在一个通宵达旦的宴席上,这是一个再平常不 过了的官场交际活动,从“隔座送钩”、“分曹射覆”看来,那个女子是其中一个陪酒歌妓。但正是 这个女子,却和李商隐在一片嘈杂之中,共同享有一份温情。我们还不能把它称为爱情,所谓“心有 灵犀一点通”,只是一个两情相悦的萌发状态,也许它只表现在一个相互怜惜的眼神中。诗人可能不 知道她的名字,也不一定想知道。一切都平淡如常:饮酒,行令,所有的感受都淹没在嘈嘈杂杂的喧 嚣之中。没有表白,没有承诺,也没有任何约定,当应衙的鼓声响起来的时候,一切又都消逝在忙忙 碌

38、碌的走马一般的日子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那只是一个温馨的情境,就象已经逝去的星辰和风, 只留下一种淡淡的欢喜,一种深切感动,还有挥之不去的忧伤,使诗人不能放弃。这一切都源于一个 温馨的情境。“身无彩凤双飞翼”,所悲叹的首先是现实的困顿和绝望。李商隐少有才名,得显要赏识,人 生象鼓满了风的帆, 锦绣前程历历在目; 但一次多少有些功利色彩的联姻, 使这一切都成为过眼云烟, 不仅如此,李商隐还不得不背着忘恩负义和首鼠两端的罪责,艰难地前行。李商隐以自己的前途为年 轻的冲动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多年的艰难的游幕生涯,使得李商隐体验了人生的无常和孤独,成为一 个漂泊无根的人。一颗破碎的心灵由于对归宿的渴望,

39、而变得多愁善感,变得多情。为了抗拒着冷漠 无望的现实世界,诗人开始演绎、沉湎于一个又一个的温情体验。而“心有灵犀一点通”,既是指相 互赏识、两情相悦,也是指对彼此命运的认同。由此而生发的两情相悦,正是诗人所不断寻觅的自我 拯救之道。但一切都会改变。在“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中,有一种不同寻常的失落感正被 诗人酝酿着,使我们隐约闻到一种悲伤的气息。诗人在第一句重复了两个“昨夜”,它提醒我们这只 不过是一种追忆。据“走马兰台”一句推测,这一追忆发生在次日的官衙中。追忆是个人的事情,当 诗人进入追忆之中的时候,它摒斥了外在现实世界,将“走马兰台”的无奈弃之一旁,回归到属于自 己的绝对真实之

40、中, 所以, 它首先是对现实世界的逃避。 此外,在一个感情波澜之后, 诗人选择追忆, 而不是谋划和憧憬,它还表明了诗人就这一件情事本身,已经做出了一个了断,那就是自觉的放弃。 正是这放弃的选择使我们感到震撼和失落,那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决断。对这一段温情的放弃是令人难以接受的。当诗人在自己的脑海里象慢镜回放一样,重新体味着 昨天晚上的一切,体味那已然消逝的星光和微风,体味永远伫立在那里的画楼和桂堂时,一切是如此 的亲切,每一个细节都不会被遗漏,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有过深深的感动,这其中更有无限的惋惜和依 恋。这是真正的追忆,它不包含有任何希望,这里有生命深处的大绝望。春酒已经饮尽,也许永远不 会再有

41、; 蜡灯已经熄灭, 也许永远不会再次点亮, 但那种温润和暖意, 将永远留在诗人的心中。 追忆, 使一切嘈杂都隐去,只剩下星光闪烁、微风轻拂,只剩下温暖的酒和摇曳的灯。就象无声电影一样, 追忆虚化了昨晚的一切,只有温情,没有情节,因此无法谋划,只能回味。我们只能说,李商隐所希 望得到的只是一种虚幻的感受,他自觉地放弃了现实的可能性。但昨夜毕竟美好,令人深情留恋,那 么,李商隐如何会心甘情愿做出放弃的选择呢?“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现实仕途的绝望,人生信念的毁灭,可以通过感性世 界来拯救。但在情感世界中,人就一定能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吗?李商隐在自己的漂泊生涯中,有过多 次爱情体验,恋爱的

42、对象多不可考,有指为女冠、宫女、官妓,甚至主官的妻妾。无论如何,每一次 爱情体验,对于李商隐来说,都是一次生命激情的燃烧,“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每 一个难熬的朝朝夕夕,既意味着对时光的珍惜,也意味着对时光的恐惧。所有的爱情都不会有结果, 只留下深深的伤害和痛苦,留下一个个忧伤的追忆。那些毫无希望的爱情,还值得再次去追求吗?但 追求中那些温馨的生命体验,又怎能轻易舍弃呢?一次次身心俱疲的失败,使得李商隐选择了追忆。 追忆是一种退缩,是一种绝望的追求,也是最后的守护。“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枉然”,因 为结局的“枉然”,所以只能追忆;因为不让任何情节发生,所以只留下追忆,但在追忆

43、中,温情却 得到最小心翼翼的守护。 对于李商隐来说, 追忆已经成为一种最真实的生存状态。 因为现实朝夕变幻, 即使艳若娇荷, 即使激情如火, 也终将枯萎消逝, 艳丽和激情是一种虚假, 而虚假背后的悲哀才真实, 所以,李商隐只能把人生虚拟为一个情境,在这个情境中为自己保留下最值得珍惜的东西。“何当共 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语时”,是将当下刻意演绎为一种追忆;而“留得残荷听雨声”则是一种对既 往的追忆。对此在生命的真切感受,使得诗人深情地迷恋那没落于深秋残荷上淅淅沥沥的雨声。二、无题:来是空言去绝踪1、原诗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梦为远别啼难唤,书被催成墨未浓。 蜡照半笼金翡翠,麝熏微度绣

44、芙蓉。 刘郎已恨蓬山远,更隔蓬山一万重。2、译文你说要来却是空话,一去就无影无踪,斜月照着高楼,五更的钟敲响了。梦中因为离别啼哭也 难以唤住你,醒来后强烈的相思驱使着我没等墨汁研浓就写信。烛光朦胧地映照着金翡翠屏风,熏香 依稀地从芙蓉帐里微微地透过来。刘郎已经恨透了蓬山遥远,更何况你我之间隔着万重蓬山。103、赏析作为一个身世坎坷、郁郁寡欢的诗人,李商隐在他的作品中往往表现出一种失落感伤的情绪, 一旦牵惹上所爱之人,不管是求之不得的企盼,还是久别难逢的怀恋,作者都将它置于一种朦胧、绝 美的境界之中,通过各种可感的物象,渲染以飘忽朦胧的声色,使作品的感情色彩更加浓郁,主题表 现得更为深切。这首诗

45、表达了对一位远隔天涯的女子的痛苦思恋。诗人在梦中与恋人失之交臂,醒来之后便陷 入无尽的怅惘之中。痛楚的呼唤已无济于事,于是提笔急书,寄情文字,却发现纸上竟是些淡淡的字 迹。待到急迫的心情平息下来,诗人借着残烛的余光,遥思独居闺房的恋人,描画出迷人的场景,残 月斜照空空楼阁,凄惨钟音悠悠传来,不知已经历过多少次这样的场景,多希望天明以后就可看见他 的踪影,但是每一次的希望都换来的是更深一层的失望,又在失望当中孕育着新的希望,就这样在希 望与失望的交织中编织着梦幻般的未来。现实是远离难逢,梦境又能怎样,只换得虚妄的相见,如阳 光下的泡沫,斑斓只在旦夕间。幽幽的烛光,如锦的翡翠画屏,幽幽的麝香,如云

46、的芙蓉帷帐,夜已 央,人未眠, 月光隔了树照得见她的孤单, 将清冷的光辉满撒绣帘, 展一页素笺, 把无尽的思念书写, 这绵绵的离恨哪里书写的完, 只恨不似天边月, 不能笼罩在他的身旁, 只恨夜浓月淡, 与他相见无期, 这不愈的创伤,永生的悲凄,只能借梦消愁。全诗着意摹写缠绵悱恻的相思相忆和不知所以的婉曲心理,而整个相思相忆的心理流程又与斜 月、晨钟、烛影、香晕的环境描写层递而下,在梦幻交织中创造出一个凄迷哀丽的境界,既避免了艺 术上的平直,又恰到好处地突出了“远别之恨”的主旨。从借用刘郎的典故, 显见今后要再会是几乎不可能了。 刘郎是古代一个男子, 他遇到了神仙女子, 醒来后到天台山再找已经不

47、见了。 我们想想那神仙女子是永远见不到了, 对李商隐来说, 他所爱的人, 是被幽闭在重重深墙之内,见她好象比神仙女子还要难,所以说“更隔蓬山一万重”。 爱情,成了商隐诗中最重要的主题,而爱情的难以实现更增添了读者对商隐一生悲苦命运的同情。他 诗中那些极富个性特征的意象群:红烛,冷月,夕阳,金井,玉珮,丁香,翡翠,孤鸿,黄叶等等无 不遍染悲色,冷中凝香,在一片岑寂中显出爱情境域的婆娑朦胧,窈窈霭霭,如月色黄昏暗香浮动, 令后世读者玩味无穷。三、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1、原诗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

48、为探看。2、译文 你我的相见是多么的难得,犹如百花盛开须得期遇着春风一度; 你我的离别却又那么难舍,好似东风无力想要挽留住百花凋残。 我对你的思念啊,就像那春蚕吐丝,不死则绵延无尽、哪有绝期? 我想你的泪流啊,就像那蜡炬燃烧,不灭则长流不止、怎会停息? 你早起对镜梳妆时的慵容,是否有着容颜转变的愁虑;11 我夜晚对月低吟时的孤影,怎经得起清辉遍洒的冷寒。虽说此去蓬莱仙山的路途并不遥远啊, 我却只能烦请殷勤的青鸟去代为探候!3、赏析这篇无题 ,全以首句“别”字为同篇主眼。 “黯然消魂者, 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 别赋是一篇惊心动魄而又美丽的赋,而“黯然”二字,也正是李商隐这首无题所表达的

49、整个 情怀与气氛。乐聚恨别,人之常情;离亭分首,河桥洒泪这是古代所常见描述的情景。离别之怀,非可易 当;但若相逢未远,重会不难,那么分别自然也就无所用其魂销凄黯了。作者一句点破说:因为“相 见时难”所以“别亦难” , 唯其暂时会之已是罕逢,更觉长别之实难分舍。古有成语,“别易会难”, 即是说:会少离多。细解起来,人生聚会一下,常要费很大的经营安排,周章曲折,故为甚难;而临 到必须分手之时,只说得一声“珍重”,从此就要海角天涯,风烟万里了别易之意,正所谓匆促 片刻之间,更咽一言之际,便成长别,是其易可知矣。“相见时难别亦难”,其实是将古语加以变化 运用,在含义上翻进了一层,感情缅邈深沉,语言巧妙

50、多姿。两个“难”字表面似同,其实义有别, 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分量。这句“相见时难别亦难”如异峰突起,摄人心魄。它是人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突然把一个结 论置于人的面前,没有铺垫,没有叙述,浅显易懂,又耐人寻味。它打开了人对生活的理解空间,何 以相见难,又何以别亦难。 此句的“别”字, 不是说当下正在话别, 而是指既成的被迫分离。 两个“难” 字,第一个指相会困难,第二个是痛苦难堪的意思。在一句之中两次使用“难”字,第二个“难”字的出现,因重复而给人以轻微的突兀感,造成 了诗句的绵联纤曲之势, 使相见无期的离别之痛因表达方式的低回婉转而显得分外的深沉和缠绵; 这 样的缠绵情态,在“

51、别易会难得”等平直叙述中是不易体会的。这位抒情主人公既已伤怀如此,恰又 面对着暮春景物,当然更使她悲怀难遣。暮春时节,东风无力,百花纷谢,美好的春光即将逝去,人 力对此是无可奈何的,而自己的境遇之不幸,和心灵的创痛,也同眼前这随着春天的流逝而凋残的花 朵一样,因为美的事物受到摧残,岂不令人兴起无穷的怅惘与惋惜! 相见难,难想见,为这次的相见,等待了多久?渴望了多久?幻想了多久?记得才刚刚分别为什么却如隔了三秋?彼此注视的柔情还停留在眼中, 彼此相闻的气息还弥漫在鼻间, 彼此缠绵的呢喃还 萦绕在耳畔,彼此热恋的真挚还回旋在唇吻之间,可是不见了心爱的人世界是如此空洞苍白。多想与 那人形影不离,多想

52、与那人耳磨厮鬓。爱情的阻隔源于命运的阻隔,可是即使隔着天涯海角也隔不断 彼此的思念。沿着这起句的感叹,诗人不在直抒胸臆,而是像飞流之下后的浅滩,把人带入舒缓的情景之中: 东风无力百花残。 这句有两种意思, 一是东风软软地吹拂, 意识着力量的衰弱, 春天将尽, 百花凋残, 是从客观的场景中传递着春残局面,也正是诗人的伤感的心境表现。其二是百花凋残,曾经给百花带 来生机的东风, 现在却没有能力扶助它们的保持鲜艳。 既带将春来, 又何带了春去, 花自飘零水自流, 无可奈何花落去。而这句又正好补充了首句的突兀。花经过了严冬,好不容易在春天绽放了,才让人 看到它的美丽。这是相见难,面对花的凋零,这么美丽

53、的东西一旦凋落又何时再见呢,红楼梦中林黛 玉叹道“明年花开知有谁”命运的无常,美丽的东西的无常,更是爱情的无常。经过千难万阻,百转 千思,“不见又相思,见了还依旧”,感情升温,于是离别更加恋恋不舍。如果一见之后,更有可能12 永难再见,这样的别就更加让人难。爱情的理想还能不能实现呢?诗人是有着担忧的,既希望于“东 风”的救助,也知是大势难转。在这种情况下,诗人该做如何选择呢?百花盛开,得东风之有力也; 及至东风力尽,则百卉群芳,韶华同逝。花固如是,人又何尝不然。此句所咏者,固非伤别适逢春晚 的这一层浅意,而实为身世遭逢、人生命运的深深叹惋。“东风无力百花残”,令人置身于“闲愁万 种”、 “如花

54、美眷, 似水年华”的痛苦而又美丽的境界中了。 既写自然环境, 也是抒情者心境的反映, 物我交融,心灵与自然取得了精微的契合。这种借景物反映人的境遇和感情的描写,在李商隐的笔底 是常见的。例如夜雨寄北的前两句:“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次句不仅象征诗人 留滞巴蜀,而且反映了客子离人的百无聊赖,同“东风无力百花残”一样,写实与象征融为一体,赋 予感情以可以感触的外在形态,也就是通常说的寓情于景的抒情方式。东风虽无力,也令百花残,百花虽无力,也令东风难,东风若有意,莫叫百花残,百花若有情, 莫叫东风难 .两个 难字浓缩了多少的爱怒哀愁,孤独无助的苦恋,凄凉无依的挣扎,为盼一次重聚 经历了多

55、少曲折,暮春时节百花也正纷纷凋零,难道爱情在世俗面前也会如百花一般吗?这首诗中广为传诵的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一句最为人称道,它采用了比喻与双 关的表现手法,丝,即是思,蜡烛之泪与相思之泪,蜡烛有心“替人垂泪到天明“,此处烛泪却是把 自己燃烧至死的决心。一种缠绵至死的执著,一种无怨无悔的钟情,将人带入一种人生境界,这心声 几乎就是誓言,至死不愉的表白。这种彻底的感伤,深情至无以复加的地步,爱情升华到以一种彻底 地牺牲精神来代替。 春蚕那洁白柔韧的曲线不就是她伶娉袅娜的倩影吗?也不正是她纯洁而柔韧的爱 情内质吗?蜡烛那刚直笔挺的躯体, 殒身不恤的个性, 不就是他风骨凛然的爱情象征吗?

56、阴柔与阳刚 优美与壮美,汇成一条河流最后流向蓬莱仙境,满怀希望的诗句恰恰写出了彻底绝望的心态, 诗篇所表现的相思苦痛 , 浓郁的悲剧气氛绵延不绝,使它成为爱情的绝唱。思念不止, 表现着眷恋之深, 但是终其一生都将处于思念中,却又表明相会无期,前途是无望 的,因此, 自己的痛苦也将终生以随。 追求是无望的, 无望中仍要追求, 因此这追求也着有悲观色彩。 这些感情,好象在无穷地循环,难以求其端绪;又仿佛组成一个多面的立体,光从一个角度是不能见 其全貌的。诗人只用两个比喻就圆满地表现了如此复杂的心理状态,表明他的联想是很丰富的。“春 蚕”句首先是人的眷恋感情之缠绵同春蚕吐丝绵绵不尽之间的联想, 又从蚕吐丝到“死”方止而推移 到人的感情之生死不渝,因此写出了“到死丝方尽”,使这一形象具有了多种比喻的意义。南朝乐府 西曲歌作蚕丝:“春蚕不应老(不应,这里是“不顾”的意思),昼夜常怀丝。何惜微躯尽,缠 绵自有时。”造意与无题的“春蚕”句相近。不过,这里的春蚕“何惜微躯尽”,是在料定“缠 绵自有时”、前途颇有希望的情况下产生的意念。以上四句着重揭示内心的感情活动,使难以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