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1.gif)
![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2.gif)
![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3.gif)
![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4.gif)
![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beb49480bcb3c2ed12319eb77496859c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上下五千年的编著者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著,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作者选择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简介林汉达林汉达先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即从事研究和写作,著作丰富,涉及面广,颇有影响。教育类向传统教育挑战西洋教育史讲话文字改革类:中国拼音文字的出路中国拼音文字的整理通俗历史读物类东周列国故事新编前后汉故事新编三国故事上下五
2、千年(与曹余章合著)不怕死的太史外语教材类高中标准英语读本(1951年新编,解放前就有发行 中华书局发行)初级中学校用 标准英语读本(解放后新编本、解放前就有发行,1953年秋修订)中华书局发行事迹找到了一篇他的学生追忆他的文章,读下来,发现此人果然是民国文人的风骨。记得有一次他讲述美国林肯的民有、民治、民享三大口号,就曾发了一通感叹。他说,这三大口号非常美好,但在中国还行不通,中国还是大地主、大官僚们的大资产阶级的统治,还有帝国主义当太上皇,号称民国,老百姓连基本人权都没有,还谈得上什么其他的政治权利。他先后请陶行知、邓初民、翦伯赞、胡子婴、李平心等民主人士、民主教授到学校来讲演。他们讲的几
3、乎都是同一主题:只有政治民主化,教育事业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只有停止内战,恢复和平,让人民安居乐业,教育也才有光明的前途;大学生不能埋头读书,要走出校门去,参加争取民主的运动。在上海北火车站广场举行的欢送各界和平代表去南京请愿的大会上,他说:中国人民没有人愿意打内战。中国的主权属于全国人民,政府的官吏只是主人的仆人。但是今天不是主人当政,而是仆人当政。我们要恢复主人的权力。我们的代表就是要吩咐仆人立刻放下武器。我们不能让仆人把主权送给外国人。现在我们的代表到南京请愿,假如不成功,我们就第二次再去全上海的人都去,我们步行去非达到目的不可!1946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反动派对汉达师的迫害加紧了。敌人
4、说他拿共产党的津贴,替共产党宣传;学校当局也开始散布喊嘁喳喳的流言蜚语,目的是将这位深孚众望的教授排挤出学校。汉达师光明磊落,面对着逆流恶浪,一笑置之。他来学校的次数更加少了,一半是由于社会活动忙,一半也由于防避特务分子的纠缠。我们在学校里见不到他,就更多地到他的住所去请教。他的家在建国中路一幢弄堂房子里,两间屋住了八九口人。中外书籍堆得到处都是,没有多少空隙。就在这点空隙处,常坐满了专程来向他求教、同他商量问题的来访者。这就是他在漏室铭那首诗中写到的:屋子尽管漏,往来无白丁。不是职员女工,就是教师学生;不是民国耆老,就是文化先进。我们无所不谈,谈无不尽:从教育谈到政治,从天文谈到月经;从话剧
5、谈到申曲,从甲骨谈到壮丁。搭的一声,漏水滴到头顶作者在诗中还愤怒地斥责:住着这样的漏室,还有人瞎了眼睛,说我被人收买了。当然还有背景,然而,所有进出于他这间漏室的人,却都能从这间普通的住室里吸取到丰富的思想营养和无穷的战斗力量,感受到贤师良友的温暖。曹余章曹余章说:我在解放前读过大学中文系,但学习古文那还是从少年时期开始的。我幼小的时候,城市里的小学已经使用新式国语课本了。但我在乡下进的还是私塾式学校。到了小学三四年级,老师也教过一些古诗古文。我父亲是北大中文系早期的毕业生,是个不善治生、落拓不羁的知识分子。他自以为怀才不遇,多为儒冠所误,所以不希望儿辈再读书,尤其不赞成学文科。我的几个哥哥都
6、很早就业了;对我的学习,父亲也很少过问。但他酷爱诗文,常常喜欢在孩子面前吟诵诗文,吟诵起来抑扬顿挫,饶有韵致。这种吟诵对我少时爱好诗文自然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后来,我在哥哥的帮助下到上海进了高小,读的是国语课本,与古文接触就少了。13岁那年,我刚读完初中一年级,因为哥哥失业,在上海得不到资助,不得不辍学回乡。我老家在一个山村里,看不到新鲜的报刊和读物。家里有的藏书,大多是一些被蠹鱼蛀蚀的线装古书,它们就成了少年时期的仅有的精神食粮。在这样的环境下,我就自学起古书来了。我自学古书,是从论语、孟子开始的。这倒不是因为它们是儒家经典,主要是因为我幼小时已经接触过这两种书,觉得它们在古书中还比较浅近好
7、懂。我用的是朱熹的四书集注本。没有人指导,看看注解,大体可以懂得文意,实在不懂的也就跳过去。我给自己规定每天读三四页,疏通文意后反复熟读,这样学了一年,居然把论、孟通读了一遍,还全背了出来,以后,又花了大约一年工夫,自学了左传、史记的部分篇目和诗经的国风、小雅部分。少年时期的理解力有限,但记忆力特别强。从背诵这一点说,这个时期效益最高。我那个时期背的书,不但到了中学、大学时期没有忘记,即使过了四五十年,还基本上背得出来,遇到子曰、诗云这一类引文,大多能记起它的出处。有些内容,因为年龄和经验的限制,一时未必理解,但后来重新接触,就能起温故知新的作用。熟读几本古书,对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有较大帮助,
8、主要是比较扎实地掌握一些古汉语的常用词语和句式。我那时没有学过语法,但通过熟读,不知不觉掌握一些古汉语的语法规则。例如莫我知也夫,不患人之不己知(均见论语)这种句式,读得多了,也觉得很习惯,至于古汉语语法中的否定句宾语(代词)可在动词之前这类规则,还是以后才学到的。还有,就是懂得一些文字训诂的道理。例如学而时习之,朱熹集注说:习,鸟数飞也。学之不已,如鸟数飞也。这样就把习的本义和引申义一起讲清楚了,而且很形象,记得住。论、孟文中的词义,一般是比较早的词义,往往又是后来的常,读了论、孟以后,再读唐宋散文,就觉得没有多大困难了。现在我看到一些学生对背诵文言文最感头疼,视为苦事。但我小时不但不以为苦
9、,居然还读得有点乐趣。这大概是有两个原因:第一,我觉得我读的书,内容并不枯燥。以论语来说,有些章节很有点文学性。例如宰予昼寝,孔子大为恼火,骂宰予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这则故事就很形象生动,当时我觉得孔子待学生很严格,又觉得他的责备太过分,这样一想印象就深刻了。又如读左传、史记,也主要选读一些有情节的篇目。像大学、中庸,我虽然背了出来,但因内容缺乏情节,单纯说教,就不那么喜欢了。第二,无论是论、孟或者后来的散文 ,都比较注重修辞,排偶句较多,读起来上口,具有易诵易记的特点。有些骈句、排句,多读几遍,只要提示上一句,后面的句子也就很容易记得起来,不需要死记硬背。据我体会,背诵古文,不能
10、把文句割裂了一句一句硬记,应该从句意上、修辞上把文句联系起来读。除了上述古书外,在这段时期,我也通读了流行的古诗文选本古文观止和唐诗三百首。那个时候,我也看到过有一种言文对照的文言读本,那种白话翻译是十分拙劣的。我自学古文,从没依靠过翻译本子。如读古文观止,我就觉得看看吴楚材、吴调侯自己的评注就很够了;而且,我还体会到,从培养阅读古文能力来说,利用文言的注解(一般来说,是比较浅近的)去理解古文,效果比读对译本要更好些。背景曹余章说:大家都知道苏武牧羊的故事吧!(具体见苏武词条)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汉武帝派贰师李广利带兵三万,攻打匈奴,打了个大败仗,几乎全军覆没,李广利逃了回来。李广的孙子李陵
11、当时担任骑都尉,带着五千名步兵跟匈奴作战。单于亲自率领三万骑兵把李陵的步兵团团围困住。尽管李陵的箭法十分好,兵士也十分勇敢,五千步兵杀了五六千名匈奴骑兵,但是匈奴兵越来越多,汉军寡不敌众,后面又没救兵,最后只剩了四百多汉兵突围出来。李陵被匈奴逮住,投降了。李陵投降匈奴的消息震动了朝廷。汉武帝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儿都下了监狱,并且召集大臣,要他们议一议李陵的罪行。大臣们都谴责李陵不该贪生怕死,向匈奴投降。汉武帝问太史令司马迁,听听他的意见。司马迁说:李陵带去的步兵不满五千,他深入到敌人的腹地,打击了几万敌人。他虽然打了败仗,可是杀了这么多的敌人,也可以向天下人交代了。李陵不肯马上去死,随意创造出来的
12、记号、符号或象形文字,准有他的主意。他一定还想将功赎罪来报答皇上。汉武帝听了,认为司马迁这样为李陵辩护,是有意贬低李广利(李广利是汉武帝宠妃的哥哥),勃然大怒,说:你这样替投降敌人的人强辩,不是存心反对朝廷吗他吆喝一声,就把司马迁下了监狱,交给廷尉审问。审问下来,把司马迁定了罪,应该受腐刑(一种肉刑)。司马迁拿不出钱赎罪,只好受了刑罚,关在监狱里。司马迁认为受腐刑是一件很丢脸的事,他几乎想自杀。但他想到自己有一件极重要的工作没有完成,不应该死。因为当时他正在用全部精力写一部书,这就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历史著作史记。原来,司马迁的祖上好几辈都担任史官,父亲司马谈也是汉朝的太史令。司马迁十岁的时候,
13、就跟随父亲到了长安,从小就读了不少书籍。为了搜集史料,开阔眼界,司马迁从二十岁开始,就游历祖国各地。他到过浙江会稽,传说中大禹召集部落首领开会的地方;到过长沙,在汨罗江边凭吊爱国诗人屈原;他到过曲阜,考察孔子讲学的遗址;他到过汉高祖的故乡,听取沛县父老讲述刘邦起兵的情况这种游览和考察,使司马迁获得了大量的知识,又从民间语言中汲取了丰富的养料,给司马迁的写作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以后,司马迁当了汉武帝的侍从官,又跟随皇帝巡行各地,还奉命到巴、蜀、昆明一带视察。司马谈死后,司马迁继承父亲的职务,做了太史令,他阅读和搜集的史料就更多了。在他正准备着手写作的时候,就为了替李陵辩护得罪武帝,下了监狱,受了刑。他痛苦地想:这是我自己的过错呀。3 受了刑,身子毁了,没有用了。但是他又想:从前周文王被关在羑里,写了一部周易;孔子周游列国的路上被困在陈蔡,后来编了一部春秋;屈原遭到放逐,写了离骚;左丘明眼睛瞎了,写了国语;孙膑被剜掉膝盖骨,写了兵法。还有诗经三百篇,大都是古人在心情忧愤的情况下写的。这些著名的著作,都是作者心里有郁闷,或者理想行不通的时候,才写出来的。我为什么不利用这个时候把这部史书写好呢于是,他把从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开始,一直到汉武帝太始二年(公元前95年)为止的这段时期的历史,编写成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字的巨大著作史记。司马迁在他的史记中,对古代一些著名人物的事迹都作了详细的叙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啤酒酿造过程自动化控制行业深度调研及发展战略咨询报告
- 2025-2030年手工钥匙扣定制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原产地碧根果直供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手机指纹识别技术创新行业跨境出海战略研究报告
- 2024国家电投集团中国电力招聘22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度湖南省国家保安员资格考试典型题汇编及答案
- 2025至2031年中国终生有余工艺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5年PS植绒吸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基于STEM的运动生物力学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证研究
- 氮杂氟硼二吡咯衍生物的合成与光学性能研究
- 建筑工地生活区管理制度范本
- 风险矩阵法(详细)
- 实验室供应商评价的5个基本步骤
- 电力公司工程勘察设计管理办法
- 【高等数学(工专)练习题】上海大学(悉尼工商学院)2022年真题测验汇总(附答案解析)
- 施工方案(电缆敷设)
- 国能集团宁夏灵武发电厂-飞轮储能应用示范-研究分析报告
- Unit 1 Lesson 1语法-过去完成时态-高中英语北师大版必修第一册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统编2023年更新)第四单元-教学设计《神话中的“偷窃者”》
- 班组培训教材
- 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