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7 月经济复苏不及预期,出口和基建是仅有的两个支撑。回顾上半年,出口屡次超出市场预期,净出口贡献了 36%的经济增长。当前需要开始考虑出口超预期对全年经济增长的影响。复苏不及预期,基建和出口是“唯二”支撑7 月经济复苏不及预期,预计当月经济实际增速低于 4%,且比 6 月更低。供给侧,工业增加值同比 3.8%,低于前值 0.1 个点,服务业生产指数 0.6%,比前值低 0.7 个点。经济增速通常介于工业和服务业增速之间,7 月当月经济增速预计低于 4%。需求侧,除基建投资和出口外,其他指标都在恶化。社零同比增速仅 2.7%,远低于市场预期 5.3%,也低于上月 3.1%,实际社零增速自 3 月
2、以来一直为负;房地产投资和制造业投资在经过 6 月短暂反弹后,7 月增速继续下行。图 1:7 月主要经济指标大多下行(均为当月同比增速)(%)工业增加值服务业生产指数社零基建房地产投资制造业投资出口2520151050-5-10-15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11月12月1-2月3月4月5月6月7月-20Wind,三季度是全年经济“力争实现最好结果”的关键时间窗口,但面临经济回升动能
3、不足的问题,基建和出口是“唯二”的支撑。我们在此前报告全年 GDP 能守住 4%吗?中对当前经济形势和全年 GDP 增速做过分析,从经济增长节奏来看,4 月经济触底后,三季度仍然是复苏反弹期,并且 4 月下旬以来的一揽子稳增长政策在三季度还将陆续落地生效。从政策面来看,7 月下旬的三次重大会议, 721 国常会、728 政治局会议、729 国常会均强调了当前巩固经济回升趋势的重要性。但正如 7 月经济数据所提示,当前经济复苏回升的趋势仍不稳固,消费、房地产、工业增加值等私人部门相关领域动能不足。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基建成为确定性最强的经济支撑,此外,出口部门的超预期也可能是下半年经济的“意外之喜”
4、。2020-2022 年,出口增速每年都超出市场预期,但原因各不相同。2020 年出口超预期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我国产业链供应链最快从疫情中恢复,形成“全球下单-中国生产”的贸易格局;二是防疫品出口暴增,2020 年防疫品出口暴增743.9 亿美元,拉动当年出口增长 3 个点,其中口罩出口增加了 483.3 亿美元。 2021 年是全球经济和贸易恢复,中国出口水涨船高,这一年全球货物贸易同比增长 26.3%,我国出口增长 29.9%。2022 年出口超预期主要是价格驱动,出口数量增速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有限。今年 1-6 月,出口价格指数的平均增速为 11.1%,数量指数的平均增速仅为 1
5、.6%,反映出外需下滑、国内疫情双重影响下,实际出口增速缓慢,主要依靠价格拉动。因此,尽管今年 1-7 月出口增速高达 14.6%,但剔除价格因素后,出口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拉动会小很多。下面我们将讨论今年出口超预期对经济增长的拉动究竟有多大。图 2:防疫品出口图 3:中国与全球货物出口增速1,20040%全球中国1,00030%80060040020020%10%0%-10%-20%(亿美元)防疫物资口罩1048.3537.6579.2259.0283.0304.5129.446.351.254.4020172018201920202021-30%海关总署,Wind,图 4:出口的量价增速(%)
6、出口价格出口数量出口价值302520151050-5-10 Wind,外需拉动经济增长:旧误区与新视角大多时候,支出法低估了外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为全球第一出口大国、世界工厂,过去十年净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平均拉动仅为 0.06 个点,只有疫情前经济增速的百分之一左右。旧误区:把净外需当作外需支出法GDP 统计下,贸易差额与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经常出现背离。2000 年以来,有 4 个年份二者方向相反,大多是贸易差额在增长,但净出口对 GDP 的拉动却是负数。如 2004 年,贸易差额增长 27.5%,但净出口对 GDP的拉动为-0.5 个点;2013 和 2014 年,贸易差额分别增长 10
7、.6%、46.2%,但净 出口拉动GDP 分别为-0.3、-0.1 个点。2017 年二者方向倒置,贸易差额下降 14.7%,但净出口对 GDP 拉动为 0.3 个点。除了方向相反之外,贸易差额和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也经常出现趋势相反的情况。如 2021 年,贸易差额增速从 24.8%降至 20.3%,但净出口对 GDP 的拉动反而从 0.6%提高到 1.7%。主要有两个原因导致了贸易差额和净出口的背离。一是二者范围不同,贸易差额只包括了货物进出口,但 GDP 净出口还包含了服务贸易差额。我国货物贸易顺差、服务贸易逆差的特点,往往会使得GDP 净出口项小于货物贸易差额。二是价格因素,净出口对经济
8、的拉动是不变价核算,而贸易差额是现价核算。统计局核算净出口对GDP 的拉动时,要对货物进出口、服务进出口分别进行价格缩减,涉及四方面的价格指数:出口商品价格、进口商品价格、出口服务价格、进口服务价格。其中,进口服务价格指数参考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出口服务价格指数确定。因此,在价格缩减时,加入上述四个价格指数的变化后,实际净出口跟名义货物贸易差额可能完全反向变动。图 5:贸易差额增速与净出口对 GDP 的拉动( )净出口对GDP增长的拉动贸易差额增速(右)3250%2200%1150%0-1100%-250%-30%-4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
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5-50%Wind,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净出口与出口是两回事。支出法GDP 核算下,GDP=C+I+G+(X-M)。总需求分为内需和净外需,内需包括消费和投资需求,政府购买分解到这两类需求之中。外需中,出口代表外国对本国的需求,进口代表本国对外国的需求,二者差额的净出口代表净外需。用净出口衡量外需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存在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净外需外需。支出法下三大需求的计算中,简单用净出口衡量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是混淆了净外需和外需两个概念。如果用净出口衡量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那么“大进大出”和“小
10、进小出”没有区别,贸易平衡或者贸易逆差时,外需对经济拉动为 0 或负数。我国加入 WTO 前后,外需拉动经济效果的变化,可作为佐证。我国加入 WTO后,2002-2008 年出口的年均增速高达 27.3%,相比 1990-2000 年的 15.6%,大幅提速,出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因素。但若以净出口衡量外需对经济的拉动,2002-2008 年平均为 0.5 个点,1990-2000 年为 0.83 个点,加入 WTO 后,外贸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反而明显减弱。背后原因就在于出口增加的同时,进口同步增长,由 “小进小出”变为“大进大出”,净外需反而减小。但这并不意味着外需减弱,也不意味着外需
11、对经济的拉动不如从前。图 6:加入 WTO 前后,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图 7:加入 WTO 前后,出口增速的变化6( )420.830.50.0602468( )27.3015.609.5040302010-0-10-20Wind,Wind,二是低估出口拉动,同时高估消费和投资对经济的拉动。将支出法的国民经济等式变换后,可以得到:GDP+进口=消费+投资+出口等式右边是三大最终需求,左边是满足需求的供给方式。该等式意味着消费、投资、出口三大最终需求所对应的供给,既可以通过国内生产来满足,又可以通过进口产品满足。最终需求诱发的国内生产增加值,即对应该类需求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仅用出口减去全部进口,一
12、般会低估出口需求所诱发的国内增加值,而高估消费、投资对国内增加值的贡献。举例说明如下:假设某国某年实际 GDP 增加 1 万亿,增速为 10%,其中消费为 6000 亿,总投资为 3000 亿,出口 7000 亿,进口 6000 亿。按支出法计算,消费、投资、净出口分别拉动经济增长 6、3、1 个点。总量不变,我们考虑两种结构变化:假设 6000 亿进口全用于消费,那么 1 万亿的国内生产增加值中,3000亿用于投资需求,7000 亿用于出口满足外需,用于国内消费的为 0。对应消费、投资、出口三类最终需求分别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0、3、7 个点。假设 6000 亿进口中用于消费、投资、出口的
13、分别为 3000 亿、2000 亿、1000 亿。那么 1 万亿国内生产增加值中,3000 亿用于满足国内消费需求,1000亿满足国内投资需求,剩下 6000 亿用于出口满足外需。这种情况下,消费、投资、出口三类最终需求分别拉动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1、6 个点。因此,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进口产品的使用结构决定了“三驾马车”对经济的拉动和贡献。支出法把所有进口都放在出口项目下扣减,只是因为进口的实际去向难以区分,这种方法更便于统计核算,但无疑是低估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而高估了消费和投资的贡献。新视角:最终需求诱发的国内增加值代表净外需的净出口只是在统计意义上方便核算,在经济意义上,还需要进
14、一步拆分进口。按生产环节来看,进口一般用于两部分,一是作为生产的中间投入,二是用作消费、投资、出口的最终使用。近些年来,我国已经将进口去向纳入统计调查。统计实践中,从 2013 年开始,进口货物使用去向统计调查成为国家投入产出调查和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 年,国家统计局开始公布包含进口产品的非竞争性投入产出表。最新的2020 年投入产出表数据显示,当年进口产品与服务16.27 万亿元,其中73.8%用于中间使用,用于消费、投资(含存货变动)、出口的分别为 11.6%、12.4%、 2.2%。作为中间投入的进口产品,最终还是会用于满足三大需求,只是时间上可能体现为当期或者跨期。于是
15、,我们可以将支出法的国民经济等式变形为:GDP=(C-MC)+(I-MI)+(X-MX)其中,MC、MI、MX 分别是用于消费、投资、出口三类需求的进口产品和服务,(C-MC)、(I-MI)、(X-MX)分别代表三类需求诱发的国内生产增加值。我们采取如下方法将进口产品和服务分配到三类需求中:首先,加工贸易的进口全部用于出口,近几年占货物进口的 20%左右;其次,剩下 80%左右的货物进口和全部的服务进口,按照三类需求的比例分配,其中出口仅按剔除加工贸易出口后的部分计算占比。最终得到 2021 年进口货物和服务用于三类需求的比例分别为:消费 40.6%、投资 32.0%、出口 27.3%。进一步
16、,可计算出消费、投资、出口这三类需求所对应的国内增加值,2021年占 GDP 比例分别为 47.4%、37.4%、15.3%。仅看出口诱发的国内增加值, 2016-2021 年占GDP 比例的均值为 14.3%,相比之下,这几年净出口占 GDP 比例的均值仅为 1.8%。不考虑价格因素,我们分别计算出口和净出口对名义 GDP增长的贡献,2017-2021 年,出口对名义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值为 16.3%,净出口仅为 7.5%,即净出口只能衡量外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的一半左右。这种方法衡量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具有两个显著优点:一是正视“三驾马车”的经济贡献,纠正低估的外需和高估的内需。支出法下,2017
17、-2021 年消费和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高达 92.5%,但分解进口后,这两类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降至 83.7%,降低近 10 个点。二是准确衡量了真实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不会出现出口高涨,外需对名义经济增长的拉动反而为负数的情况。比如 2018 年,GDP 中的货物和服务出口增长 7.2%,其中海关统计的货物出口增长 9.9%,但由于进口的增长,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比 2017 年缩水超一半,净出口对名义 GDP 的拉动为-0.9 个点。在上述方法下,2018 年出口拉动名义 GDP 增长 1.0 个点,与直观的出口增势基本符合。图 8:2016-2021 年进口用于三类需求的比例图 9:2
18、017-2021 年出口和净出口对名义 GDP 的拉动100%90%80%70%60%50%40%30%20%10%0%消费投资出口29.9%29.4%28.2%26.7%27.3%27.3%30.6%31.0%31.8%31.9%32.0%32.0%39.5%39.6%40.0%41.4%40.8%40.6%2016201720182019202020213.5%3.0%2.5%2.0%1.5%1.0%0.5%0.0%-0.5%-1.0%-1.5%2017201820192020202150%出口对名义GDP的拉动净出口对名义GDP的拉动贡献率-出口(右)贡献率-净出口(右)40%30%20
19、%10%0%-10%-20%Wind,测算Wind,出口对经济的拉动有多大?衰退型顺差与工业国逆差今年全球贸易中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德国日本等工业国家创纪录地出现了贸易逆差,我国作为“世界工厂”,贸易顺差却突破历史记录;二是我国可能出现“衰退型顺差”1。我们认为,后者可以部分解释前者。由于资源品价格的大幅上涨,主要工业出口国纷纷出现贸易逆差。工业国逆差现象中,最典型的是德国。7 月初,德国发布 5 月贸易数据,5 月出口额环比萎缩 0.5%,进口额环比上涨 2.7%,贸易逆差 10 亿欧元,时隔 30 年首次出现贸易逆差2。尽管 8 月发布 6 月数据后,对前值有所修正,5 月逆差转盈余,
20、但仍然是近 30 年来最低的贸易盈余。日本、韩国、越南等工业出口国均在 5 月出现贸易逆差。主要受进口资源品价格上涨影响,从而推高工业国进口货值。以德国为例,6月进口价格同比上涨 29.8%,但出口价格仅上涨 16.1%,相差 13.7 个点。图 10:德国贸易盈余达到近 30 年来最低图 11:德国进口价格大幅上涨1 “衰退型顺差”在讨论中常被用到描述进口萎缩快于出口导致顺差扩大的现象,并不代表经济衰退,如张亚雄, 陶丽萍(2009).出口对我国 2009 年经济贡献的测算分析J. 经济学动态。本文仅用“衰退型顺差”一词来描述进口萎缩快于出口导致顺差扩大这一现象,并不同意相关观点。2 德出现
21、 30 多年来首次贸易逆差_新华日报_2022 年 07 月 06 日 10 ()25 (十亿欧元)20151050-5160(2015=100)进口价格指数出口价格指数140120100806040201970197219741976197819801982198419861988199019921994199619982000200220042006200820102012201420162018202020220Wind,CEIC,图 12:日韩越等工业出口国均出现贸易逆差十亿日元 日本百万美元 韩国百万美元 越南15,00013,00011,0009,0007,0005,0003,00
22、01,000-1,000-3,000-5,000Wind,与此同时,今年 6 月,我国单月贸易顺差创下 979 亿美元的历史最高记录,7 月又突破千亿美元,续创新高。作为世界工厂,我国出口工业品相比以上各国只多不少,但我国不仅未随之出现贸易逆差,贸易盈余反而创下历史新高。背后原因有三方面,一是出口产品综合竞争力凸显;二是资源自给能力更强,我国粮食、能源进口依赖度低,能源自给率远高于德日韩等国(图 14),资源品对进口价格的推升小于其他国家。三是上半年经济受疫情冲击,进口需求较弱,即所谓“衰退型顺差”,下面主要就此展开讨论。去年出口同比增速高达 29.9%,进口增速 30.1%,双双创下 201
23、0 年以来的最高值。今年进出口增速不可避免会大幅下滑,但由于内需较弱,进口增速下滑更快,1-7 月出口累计增长 14.6%,进口增长仅 5.3%。扣除价格因素来看,今年 1-6 月出口数量平均增速为 1.6%,进口数量平均增速为-8.1%。对于这种,进出口同时下降,但由于内需不足等原因,进口降幅更大,导致贸易顺差反而扩大的现象,一般称为“衰退型顺差”。我国此前有很多年份均出现出“衰退型顺差”,如 2004-2008 年、2011-2012年、2013-2015 年、2018-2019 年,都是出口增速下滑,但进口增速下降更快,导致贸易顺差扩大的年份。其中,2015 年更是在出口下降 2.9%的
24、情况下,贸易顺差从 3830 亿美元扩大到 5939 亿美元,增幅 55%。“衰退型顺差”是支出法核算下的概念,从外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来看, “衰退型顺差”下即使出口下降,外需仍能拉动经济,如 2015 年净出口对经济的拉动为 0.6 个点。但我们认为,“衰退型顺差”只是表面,外需对经济的贡献并不会因内需而发生改变。“衰退型顺差”的逻辑是外需带动出口下降,内需带动进口下降,但由于内需带来的进口降幅更大,外需对经济的贡献反而增加,这意味着外需拉动经济的作用会因为内需的变化而改变。当我们把 GDP 分解为(C-MC)、(I-MI)、(X-MX)三部分,出口相关的进口 MX 主要受外需影响,因此
25、外需对应的国内增加值(X-MX)也不会随着内需而改变,这也更符合常识。所谓“衰退型顺差”下,内需不足带来的进口减少体现在 MC 和 MI 两方面。拆分后,我们发现“衰退型顺差”背后是进口产品 MC 和 MI 降幅比消费、投资需求的降幅更大,需要更多的国内生产来满足消费、投资需求,从而导致消费和投资所对应的国内生产(C-MC)、(I-MI)不降反增。可见,“衰退型顺差”的本质是内需变动带来生产在国内和国外相对配置的变化,即减少进口、增加国内生产,与外需无关,更不是因为出口降幅小于进口。由于支出法下,用出口扣减所有进口,(C-MC)、(I-MI)的增长都分配给(X-MX),会高估外需对经济的拉动。图 13:我国单月贸易顺差屡创新高图 14: 2018 年部分国家能源自给率(亿美元)100 ( )908070605040302010092.680.749.235.21312.71,2001,0008006004002000-200-400-600-800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日本韩国Wind,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