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课宋明理学课标要求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等前日学屎拿互高学习探究区、三教合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盛行,道教也在民间广为传播。儒学吸收了佛教、道教的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同时,儒学也深深影响着佛教、道教。.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又称“三教合一”。.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儒学的正统地位开始受到挑战,唐朝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 兴儒学。关键点拨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只是受到佛教、道教的冲击,其统治地位发生动摇,但并未失 去。“三教合一 ”的主张并不是要求 “三教”合为“一教”,而是主张以儒学为主,融合并 吸收佛教、道教的理论。二、程朱理学.形成北
2、宋时,儒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泗新儒学体系 “理学”。其中成就最突出的有北宋的程颍颐和南宋的朱熹,所以“理学”又称为“程朱理 宝”。.内容二程理学思想的核心:他们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万物只是一个天理,主张先有理而 后有物。他们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认为“人伦者,天理也”。在认识论上,他们提出“格物致知”。“穷理格物”,掌握天下之理,达到对普遍天理的 认识。(2)朱熹他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强调理之源在于天理,而天理就是三纲五常。他提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强调“存天理,灭人欲”。他进一步发挥了 “格物致知”,提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易错提醒
3、“格物致知”和我们通常所说的 “实践出真知”意思不同。“格物致知”认为“理”是先天存在的,接触世间万物是为了加深对“理”的体验和理解;“实践出真知”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得出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即“真知”并不是先天存在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影响(1)程朱理学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2)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及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朝鲜和日本形成“朱子学”学派。深度点拨程朱理学被官方化的原因。从根本上讲是因为程朱理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程朱理学是一种以佛、道、儒三教合一为特征的新儒学。它把人的
4、自我完善放在首位,强调“存天理,灭人欲”,对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深入的研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道德规范和修养方法,有利于封建统治者巩固其统治秩序。三、陆王心学.主张(1)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他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2)王阳明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故这一学派被称为“陆王心学”。他认为,社会动乱的原因是人心破坏所致,只有通过整治人心,才能挽救统治。吸取了佛教的“心外无佛,即心是佛”思想,宣扬“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
5、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易混易错心学也属于理学。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争论是理学内部的分歧。两者最大的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影响(1)明朝中期以后,陆王心学得到广泛传播。(2)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的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深度点拨学会全面评价宋明理学(1)理学家们注重民族气节和做人品德,如自我节制、发奋立志、以天下为己任等,强化了中 华民族的文化性格。(2)理学家们致力于社会道德的教化工作,建立了生活秩序,诸如长幼有序、男女有别的等级 伦理,怜贫恤寡、扶助乡里的社会道德,勤俭节约、恪守本分的个人品格。(3)这些道德标准,一方面强化了小农经济的
6、封建秩序,不少内容属于旧道德范畴,应当批判;三纲五常在理学推动下,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天经地义的伦理道德与行为规范,压抑、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不利于向近代化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包含了许多传统美德,应继承发扬。【深化探究11材料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一一朱子文集思考(1)材料一中体现的哲学观是 O哲学范畴是。(2)从材料一看,“理”体现在人身上是什么?体现在社会上又是什么?答案(1)哲学观:“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是天下万物遵循的普遍原则。哲 学范畴:客
7、观唯心主义。(2)人性。儒家伦理道德,即“三纲五常”。【深化探究2】材料 朱熹和陆九渊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鹅湖寺进行学术辩论,史称“鹅湖之会” 。陆九渊 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一一陆 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思考(1) “鹅湖之会”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怎样评价他们的观点?答案(1)朱熹与陆九渊的争论主要集中在认识论问题上:朱熹认为只有深刻探究万物,才能 掌握天下之理,主张通过外在的天理规范人心;陆氏兄弟从“心即理”出发,穷理不必向外 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得
8、到真理。(2)二者一个主张“格物致知”,一个主张“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他们虽然在认识论上 看法不同,但都以服务封建统治为宗旨,其实质是一致的。【课堂小结】比较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占八、宇宙观“理”是世界力物的本原,理在心外“心即理也”,理在心中认识论格物致知反省内心、致良知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占八、主张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同属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地位影响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反馈训练区.山西恒山悬空寺是国内现存的唯一一座佛、道、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它修建在悬崖峭壁间,迄今已有1400多年
9、的历史。儒、道、佛三教合一的趋势最早出现于()A.西汉B.东汉C.南北朝 D.隋朝答案 C解析 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佛教、道教相互影响,出现了“三教合一 ”的趋势。.下图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颍、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因果轮回 B. “天理”C.修炼养生D.致良知答案 B解析 程颍、程颐是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杨时和游酢向程颍、程颐求教的最有可能是理学 方面的知识,故选 B项。A项是佛教主张,C项是道家主张,D项是王阳明的思想。.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D. “天人感应”理论答案
10、 C解析“理学”是一种唯心主义思想,可排除A、B; D项“天人感应”是董仲舒的思想主张。蠲取丹心用汗.文天祥的气节反映了当时思想的主流是()A.黄老之学B.佛学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答案 C解析 程朱理学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使当时社会风气随之大变,文天祥现象正是这一社会氛围下的产物。.高一二班学生在排练“宋明理学”历史短剧时,为陆九渊设计的台词应是 ()A.民为贵,君为轻B.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君臣父子,天之常理答案 C解析 陆九渊认为“心”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提出 “心”就是“理”的主张,因此,根据其主张应选Co30分钟课时作业基础
11、达标.南北朝时期有一位著名的儒学家沈重,通晓儒、释、道三家经典,曾受到南朝梁武帝、梁元帝、北朝周武帝的器重。沈重的个人经历体现了当时()A.统治者大兴儒学,维护其正统地位B.儒学家已经提出“三教合归儒”的主张C.儒家学者对佛教、道教思想的借鉴D. 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转而渴求宗教答案 C解析 南北朝时,佛教、道教盛行,儒学受其影响,吸收佛道的精神。 A、B两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与题意不符。.宋代,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这个新的角度是()A.三纲五常B.以法治国C.万物本原 D.抗衡佛教答案 C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A、B、D三项说法不符合题意。A项三纲五常最早源于孔子,
12、西汉董仲舒时将其发展完善;B项是法家的主张;D项北宋时儒学吸收佛教、道教的思想形成新儒学即理学。本题选 C项,北宋儒学家开始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论证伦理纲常,提出世界的本原是“理”。.朱熹的父亲朱松曾请人算命,卜者说:“富也只如此,贵也只如此,生个小孩儿,便是孔夫子。”这个传说有可能是后人附会的,但有人说把朱熹比喻成“孔夫子”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A.朱熹是教育家,也被奉为“圣人”B.朱熹的为人处世、思想品德类似于孔子C 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D 由于朱熹的努力,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 TOC o 1-5 h z 答案C解析朱熹等把孔子创立的儒学发展到理学高度,是对孔子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13、,故选C 项。 “自宋以降,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论者以为程朱讲学之效。 ”材料表明程朱理学对宋代以后中国社会的影响突出表现为 ()A.促进文化教育普及B.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C 压抑了人的个性发展D 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积极作用答案D解析结合材料“ 仗义死节之士远轶前古” ,说明了程朱理学强调人的气节,对中华民族坚强不屈性格的形成起了积极影响,答案为 D 项。 A、 B、 C 三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明朝天顺年间, 山西的一个正五品官员刘翀娶了一个再婚的老婆, 在重视贞节的当时是违背道德规范的,因此被人检举了,一直告到了京城。就这么一件小事,就引得明英宗亲自干预, 下令将刘翀逮捕来京
14、城, 下狱审讯, 最后将刘翀削职为民。 这里的“道德规范”应是()A 民族气节B 宋明理学 C 克己复礼D 依法治国答案B解析宋明理学强调“ 存天理,灭人欲 ” ,娶再婚老婆的做法是违背这一规范的,理学明确反对寡妇再嫁,认为这不符合“ 天理 ”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出入于佛、老者久之。及至居夷处困,动心忍性,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悟格物致知之旨,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 程颢B 朱熹C 王阳明D 李贽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 圣人之道, 吾性自足, 不假外求 ” 可知该思想家主张内心反省, 不必外求,这是王阳明 “ 心学 ” 思想。故选 C。7据说,昼夜
15、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从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答案 B解析 “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 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 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理 ” 的途径是 “ 内心自省 ” ,故选 B 。其它三项均与“ 圣人之道,吾性自足 ” 不符。 “今日良知见在如此, 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 明日良知又有开悟, 便从明日良知扩充到底。”下列思想主张与上述言论出自同
16、一思想家的是()A “天人感应” B “格物致知”C “经世致用”D “知行合一”答案D解析材料的意思是人们的行动是随着思想的变化而变化的,体现的思想观念是“ 知行合一” ,故 D 项符合题意。 A、 B 、 C 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能力提升 费正清在 中国: 传统与变迁 中指出: “理学并不仅仅是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A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并且凸显人性的尊严B 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C 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D 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并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答案 C解析
17、 材料中对 “ 传统的重新发展” 即对传统儒学的继承发展; “ 全新的创造” 指的是适应时代的创新,宋代儒家学者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哲理化、思辨化就是创新。10钱穆先生认为:“朱子之所谓理,同时即兼包有伦理与科学之两方面。”下列朱熹的观 TOC o 1-5 h z 点中最有可能体现“理”有“科学”之含义的是()A “仁”是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B 通过“格物”获得知识C “三纲五常”是道的价值内涵D “正君心”才能天下平答案B解析程朱理学的“ 格物致知 ” ,意在强调通过对一物的探究,获得一物的道理、知识,明显带有科学性,故选 B 项。 A 、 C、 D 均在强调伦理道德,可排除。11王阳明在
18、一首示诸生诗中说:“尔身各各自天真,不用求人更问人。但致良知成德业,漫从故纸费精神。”这说明他主张()A 人的是非善恶来自固有的本性B 要向外部世界探寻真知识C 通过学习古代典籍以增长知识D 探求知识要敢于向人求问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宋明理学的理解能力。王阳明认为良知就是理,人天生就具有良知。故选 A 。12 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 “先生之学,悟性自足, 不假外求。 ”该先贤是()A 程颢B 朱熹C 王阳明 D 李贽答案 C解析 “ 悟性自足,不假外求” 含义是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是心学理论,王阳明思想属心学。13阅读下列材料:“ 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
19、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 传习录请回答:材料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与朱熹相比,心学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答案 观点: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突出特点是认识到天理就在自己心中, 无需外求, 只要克服私欲, 恢复良知, 就能成为圣贤,心学更注重人的主观能动性。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尝谓三教之大,其不可遗也。行五常、正三纲,得人伦之大体,儒有焉;绝圣弃智,守雌保弱,道有焉;自因克果,反妄归真,俾千变万态,复乎心性,释有焉。 (宋)智圆材料二 “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浅论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思想简析
- 介入个案护理比赛策划与实施要点
- 违法强制拆除协议书
- 输液致死纠纷协议书
- 饭店宴席预定协议书
- 养生馆店长合同协议书
- 转让私人墓地协议书
- 酒店蛋糕采购协议书
- 酒店预定服务协议书
- 买卖合同和居间协议书
- 黄金管理制度
- 2025年贵州盘江精煤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中考数学复习:中点模型专项练习
- 2025年上半年陕西西安市事业单位招聘高层次及紧缺特殊专业人才690人重点基础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1
- 旅行社企业章程范本
- 2025年四川凉山道德与法制中考试卷
- 2025年宁波余姚市直属企业招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心理健康测试》课件
- 《心房颤动》课件
- 静脉输液操作考试流程
- 校园艺术团指导教师聘用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