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1页
《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2页
《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3页
《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程名称:连续介质力学基础Fundamentals of Continuum Mechanics课程代码:24410070学分:2学时:32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2)先修课程: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数学物理方程适用专业:工程力学教材:连续介质力学基础、黄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1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连续介质力学是近代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统一的观点研究模型化为连续介质的物体在外 部及其内各部分相互作用下有关运动、变形等的宏观力学行为,是诸多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本课 程遵循从一般到特殊的原则,先对连续介质的基本理论进行介绍,然后介绍连续介质力学的各个分

2、支。(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掌握张量理论基础,变形和运动的几何学描述;课程目标2:掌握不同描述下连续介质运动的各种守恒律以及能量平衡方程,宏观连续体的本 构理论;课程目标3:掌握基于热力学第二定律构建有限变形下材料本构方程的一般理论和方法;课程目标4: 了解连续介质力学在近现代力学中的应用。(三)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本课程支撑专业培养计划中毕业要求指标点2、3、4、6,对应关系如下:.毕业要求2: 了解力学的发展历史、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认识力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与 科学技术创新中的先导性和重要推动作用,初步了解力学交叉研究开拓新的学科生长点的 能力;.毕业要求3:掌握工程力学

3、所需的数学、物理学等基本内容,了解机械工程、材料工程 等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挑战,初步具备从中提炼关键力学问题并利用基本力学思维和方 法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要求4:掌握力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振 动力学,流体力学,计算力学和实验力学的理论体系,初步利用力学思维对自然和工程问 题进行机理性和定量化的建模与描述,明确各种力学理论的适用范围与局限性;.毕业要求6:初步掌握力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初步的工程实践能力,初步具 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与力学有关的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课程目标毕业要求指标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2课程目标3课程目标4毕业要求2毕业要求3毕

4、业要求4Z毕业要求6注: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接的单元格中可输入也可标注“H、M、L-o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按章撰写)第一章张量介绍(一)课程内容指标表示法坐标变换3矢量的协变分量和逆变分量1.4张量的一般定义5张量代数几种常用的张量张量的协变导数LS梯度、散度和旋度9张量方程1.10直角坐标的若干笛卡尔张量及其性质(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LIT. 9要求掌握,1.10要求理解。第二章连续介质的运动几何学(-)课程内容1变形与应变张量无穷小应变张量与应变协调方程曲线坐标系中的应变张量计算4变形梯度张量及其极分解5应变速度张量与应变率张量(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2. 1-2. 5要求掌握,2

5、. 4-2. 5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第三章连续介质力学的普遍方程(-)课程内容曲线坐标系中的应力张量构形物理量的物质导数3连续性方程连续介质力学的运动方程热力学第一定律与能量方程6热力学第二定律与端不定式方程连续介质力学的普遍方程及应用建立本构方程的一般原则9标架无差异原理10 一般本构方程及本构方程实例(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要求掌握,教学内容3.5、3. 6要求理解,教学内容3. 7-3.10要求了解。第四章有限变形理论(一)课程内容有限变形问题的基本方程组有限变形的本构方程及问题的逆求解Piola-Kirchhoff 应力张量定义于自然构形上的虚拟平衡方程弹性、超弹性及亚弹性定义于自然构形

6、的有限变形边值问题(二)教学要求教学内容4.1、4. 2要求掌握,教学内容4. 3、4. 4要求理解,教学内容4. 5-4. 6要求了解。第五章流体力学(-)课程内容牛顿流体及控制方程平面定常流动的一些简单解唯一性和稳定性非牛顿流体力学简介5热黏性流体的基本方程6线性热黏性流体(-)教学要求教学内容5.1、5. 2要求掌握,教学内容5. 3要求理解,教学内容要求了解。第六章弹性理论及热弹性力学(一)课程内容理想弹性体的本构方程2弹性理论的基本方程组弹性力学边值问题的提法及控制方程经典热弹性体的本构方程5热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组热传导问题及求解热应力问题及求解位移法求解平面热应力问题(二)教学要求

7、 教学内容为掌握,为理解,教学内容要求了解。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 教学实 验上机课程 实践小 计第一章66讲授法1AA- 第一早66讲授法1第二早88讲授法2第四章44讲授法3第五章44讲授法4第八早44讲授法4注:1.课程实践学时按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列入表格;2.主要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讨论法、演示法、研究型教学方法(基于问题、项目、案例等教学方法)等。四、课程考核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期末考试开卷80%平时作业不少于6次20%五、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书名,主编,出版社,出版时间及版次)Gonzalez 0 & Stuart

8、 AM. 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8.Fung YC. A first Course in Continuum Mechanics, Prentice-Hall, 1993.(中译本: 冯元 祯.连续介质力学导论,科学出版社,1984)Temam RM. Mathematical Modeling in Continuum Mecha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10.(中译本:薛密 译.连续介质力学中的数学模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Fung YC. Foundation of Solid Mechanics. 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