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的主要特点_第1页
三伏天的主要特点_第2页
三伏天的主要特点_第3页
三伏天的主要特点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伏天的主要特点2017 年三伏天的主要特点导语:三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日子,那么 2017 年三伏天是什么时候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三伏天出现在小暑和秋分之中,是一年中气温最高且又潮湿、闷热的日子。所谓的“伏天儿”,就是指农历“三伏天”,即一年当中最热的一段时间。 可以这样理解:“伏”就是天气太热了,宜伏不宜动。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称之为“伏”, 是因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内。三伏是中原地区在一年中最热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农历计算的,大约处在阳历的 7 月中下旬至 8 月上旬间。每年入伏的时间不固定,中伏的长短也不相同,需要查历书计算,简单地可以用“夏至三庚”这 4 字口诀来表示入伏的日期,

2、即从夏至后第 3 个“庚”日算起, 初伏为 10 天,中伏为 10 天或 20 天,末伏为 10 天。我国古代流行“干支纪日法”,用 10 个天干与 12 个地支相配而成的 60 组不同的名称来记日子,循环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 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 个天干中的第 7 个字,庚日每 10 天重复一次。从夏至开始,依照干支纪日的排列,第 3 个庚日为初伏,第 4 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 1 个庚日为末伏。当夏至与立秋之间出现 4 个庚日时中伏为 10 天,出现 5 个庚日则为 20 天。看来,庚日出现的早晚将影响中伏的长短,所以,出现了有些年份伏

3、天 30天,有些年份伏天 40 天的情况。2011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是:2011 年 7 月 14 日2011 年 7 月 23 日为初伏10 天2011 年 7 月 24 日2011 年 8 月 12 日为中伏20 天2011 年 8 月 13 日2011 年 8 月 22 日为末伏10 天2012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是:2012 年 7 月 18 日7 月 27 日 为初伏10 天2012 年 7 月 28 日8 月 6 日 为中伏 10 天2012 年 8 月 7 日8 月 16 日 为末伏 10 天2013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是:2013 年 7 月 13 日2013 年 7 月

4、22 日 为初伏 10 天2013 年 7 月 23 日2013 年 8 月 11 日 为中伏 20 天2013 年 8 月 12 日2013 年 8 月 21 日为末伏 10 天2014 年三伏天: 具体时间:2014 年 7 月 18 日2014 年 7 月 27 日 为初伏 10 天2014 年 7 月 28 日2014 年 8 月 6 日 为中伏 10 天2014 年 8 月 7 日2014 年 8 月 16 日 为末伏 10 天2015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2015 年 7 月 13 日2015 年 7 月 22 日为初伏10天2015 年 7 月 23 日2015 年 8 月 11

5、 日为中伏20天2015 年 8 月 12 日2015 年 8 月 21 日2016 年三伏天:为末伏10天具体时间:2016 年 7 月 17 日2016 年 7 月 26 日为初伏10天2016 年 7 月 27 日2016 年 8 月 15 日为中伏20天2016 年 8 月 16 日2016 年 8 月 25 日为末伏10天2017 年三伏天:具体时间:2017 年 7 月 12 日2017 年 7 月 21 日为初伏10天2017 年 7 月 22 日2017 年 8 月 10 日 为中伏 20 天2017 年 8 月 11 日2017 年 8 月 20 日 为末伏 10 天入伏后,

6、地表湿度变大,每天吸收的热量多,散发的热量少,地表层的热量累积下来,所以一天比一天热,进入三伏,地面积累热量达到最高峰,天气就最热。另外,夏季雨水多,空气湿度大,水的热容量比干空气要大得多,这也是天气闷热的重要原因。七八月份副热带高压加强,在副高的控制下,高压内部的下沉气流, 使天气晴朗少云,有利于阳光照射,地面辐射增温,天气就更热。三伏天,一伏是十天,这是按照天干的十数去计算的。所以,划分三伏天,就是:夏至之后的第三个天干的庚日,为第一伏的开始天。比如,2006 年的夏至, 是西历年的 6 月 21 日,这一天的天干日是辛日,28 天之后,就是第三个庚日,所以,2006 年的 7 月 20

7、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 7 月 30 日,就进入了第二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 也就是 8 月 9 日,就进入了第三伏;如果是 2007 年,7 月 15 日是第三个庚日,就是第一伏的开始(初伏);十天之后,又是个庚日,也就是 7 月 25 日,就进入了第二伏(中伏);十天之后,又是一个庚日,但是还没过立秋,再过十天(这年的中伏就有20 天了),又是一个庚日,且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也就是 8 月 14 日,就进入了第三伏,。这就是说,每年进入三伏天之后,都是很热的,特别是中伏的十天(有时是二十天),是最热的。民间有“冷在三九,热在中伏

8、”之说。21 世纪心算法庚日公式:GR = (D - Y/4) MOD 10(GR 庚日、D 偶数年 1 单数年 6、Y 年、 取整、MOD 取余)初伏 GR 加 10(2084 年例外不加)、中伏 GR+20、末伏 GR 大于 7 时减 1 小于 8 时加 9(2096 年例外减 1),比如 2006 年 GR = (1 - 6/4) MOD 10 = 0 (10),初伏 7 月 20 日、中伏 30 日、末伏 8 月 9 日。中医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

9、欲不振等。暑湿对脾非常不利,而味苦的食物具有泻燥的功能,不宜多食,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且夏季归心, 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酸性的食物。比如可常吃些小麦制品、李子、桃子、橄榄、菠萝、芹菜等。中医注重天人合一,阴阳互补,因此,在夏季人们要多吃酸甘的食物外,尽量不吃辛辣温燥食物。还要避免生食冷饮过度导致伤及人体内的正气而诱发疾病。在烹调方面,凉拌、清炒是夏季最佳吃法,能最大程度地保持蔬菜的营养;再辅以适量的醋、酱、葱、姜、蒜和芥末,可促进食欲和消化外,还抑菌、降脂、调血压。西瓜、苦瓜、冬瓜、黄瓜、丝瓜、番茄等瓜茄类果蔬有利尿补水的作用,是首选祛暑食物。此外,入伏饮食还要注意增加营养,食物以易消化为宜,少吃油腻和辛辣的食物,少饮酒、少抽烟。此外,夏天大量流汗会引起盐分大量流失,使血液中形成胃酸所必需的氯离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