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境与可持续发展课程教学指导一、本课程的性质、目的本课程是为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开设的全校素质选修课。本课程是为应对我国在21世纪所面临的严峻生态和环境危机问题,配合我国的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战略国策,提高大学生环境意识与素养的一门重要课程。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认识到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性,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了解环境管理的主要法规,了解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环境与社会发展意识,以便在自己专业领域自觉贯彻和应用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二、本课程的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对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1)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包括现状、环境思想、环境理念等; (2)
2、可持续发展理论:包括基本概念与实施途径; (3)治理环境污染的措施:包括环境管理与规划和污染防治技术等; (4)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包括基本概念和实施方法等。三、本课程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由于本课程是一门边缘学科以及在环保文化正成为一门基本的社会文化的背景下,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非常强的实际意义,其内容体系具有不断更新等特点,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1、除教材提供的教学内容外,适当介绍当前国内外的一些新技术、新观点、新进展;2、应多用教学案例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结合并启发学生讨论,增加学生的可接受性和兴趣。四、本课程的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所有教学环节,应使学生:了解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掌握人与自然环
3、境的关系;了解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及产生原因; 掌握可持续发展理论基本概念与熟悉其实施途径; 熟悉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包括环境管理与规划和污染防治技术等; 了解循环经济与清洁生产的含义及其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意义。通过上述学习,培养一定的环保意识,理解公众参与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并能结合本专业知识对环境保护做出一点贡献。五、本课程采用的教学方法本课程的主要理论、技术和方法等内容可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方法,同时可以由学生课外阅读完成思考题,部分章节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和自学。六、课程教学资料教材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钱易主编 高教出版社 2000年出版2、参考书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主编,
4、中国环境科出版社,1999年可持续发展概论,袁光耀主编,中国环境科出版社,2002年环境学概论,刘培桐 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85年清洁生产,席德立 主编,重庆大学出版社,1995年环境保护概论,林肇信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3、期刊国家地理中国环境报七、成绩评定本课为考查课,成绩考核可采用两种形式:1)要求学生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结合自身所处客观环境或专业特点撰写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论文一篇。论文内容与具体实际结合是否紧密,是判定该课成绩的重要依据。2)采用标准化试卷进行测验。平时课程作业、考勤占本课程考核总成绩的40%,考试占60%。八、先修课程要求本课程是为非环境专业本科生开
5、设的全校素质选修课,无前修和后续课程要求。九、课程内容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分六篇二十章,16学时。第1篇地球环境与生态系统 2学时本章的重点难点:(1)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2)生态平衡及其破坏(3)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课程内容:1地球环境的基本特征1.1地球圈层的构造1.2人类与地球各圈层的关系2生态系统2.1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2.2生态平衡及其破坏3人口与资源3.1世界与中国人口发展情况3.2人口增长对资源的压力 对学生的要求:(1)必须掌握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2)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复习题1.思考环境问题跟人类的关系?第2篇当代资源与环境问题 4学时本章的重点难点:(1)资源短缺的现状
6、(2)环境污染现状与危害(3)生态破坏的后果课程内容:4.资源短缺4.1水资源短缺4.2土地资源短缺4.3能源短缺4.4矿产资源的短缺5环境污染5.1水污染5.2大气污染5.4固体废物及化学品危害5.5噪声与其他物理性污染6生态破坏6.1植被破坏6.2水土流失6.3荒漠化问题7全球环境问题7.1气候变化7.2臭氧层破坏7.3生物多样性锐减对学生的要求:必须掌握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了解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危害。复习题上网搜索关于资源短缺现状及其对经济发展影响的文章。上网收集关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案例。与同学讨论自己与这些环境问题的关系。第3篇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与实施 4学时本章的重点难点:(1)
7、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课程内容:8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8.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8.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涵与特征8.3可持续发展对传统发展理论的反思和创新9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途径9.1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9.2全球21世纪议程及中国21世纪议程9.3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学生的要求: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由来必须掌握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理解可持续发展战略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复习题:课后阅读相关章节和推荐参考书:可持续发展论,张坤民主编,中国环境科出版社,1999年可持续发展概论,袁光耀主编,中国环境科出版社,2002年第4篇环境伦理观 1学时本章的重点难点: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课程内容:10环境伦理观10.1环境伦理观的由来10.2环境伦理学的主要内容对学生的要求:1.掌握本章的重点难点内容;。复习题:课后与同学讨论你的环境伦理观点。第5篇环境保护的主要途径 5学时本章的重点难点:(1)环境规划与管理的基本思路(2)环境污染防治的基本方法15生态环境保护课程内容:11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与环境规划的概念12环境管理的法律手段环境法的体系与实施13环境管理的经济手段14环境污染防治14.1水污染防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防工程制式销售合同范本
- 分散采购服务合同范本
- 农村燃气安装合同范例
- 协助宠物国际托运合同范本
- 农田租赁合同范本
- 专利转让入股合同范本
- 养鱼合作转让合同范本
- 公版采购合同范本
- 单位解聘教师合同范本
- 买卖中介公司合同范本
-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案
- 《住院患者身体约束的护理》团体标准解读课件
- 新版人音版小学音乐一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2024年黑龙江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全面
- MOOC 跨文化交际通识通论-扬州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CBT主要技术精品课件
- 常用液压元件型号对照表230
- 项目章程模板范文
- 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工程系统
- 轮扣架支模体系材料量计算
- 主题班会教案《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班会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