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乌海市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内蒙古乌海市2022-2023学年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八上物理期末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1某同学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所用凸透镜的焦距为f,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如图所示,先后使烛焰位于a,b,c,d四点,并分别调整光屏的位置,关于a,b,c,d四点的成像情

2、况,他归纳出下列说法,其中错误的是( )A烛焰位于a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B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C烛焰位于b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D烛焰位于d点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2下列四个现象中,与光的反射有关的是 ( )A日食B光束C水中的倒影D笔在水面处“折断”3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40m/s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防止雷声的产生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的产生4小丽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说明沸腾不需要吸热B冰熔化时需要8分

3、钟C第5分钟时,冰处于固液共存状态D图中段表示冰的熔化过程5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衣柜里樟脑丸的不断减少是汽化现象,该过程吸热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该过程吸热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液化现象,该过程放热D冬天,家里的窗户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外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6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和后一句的参照物分别是A青山 青山B竹排 青山C竹排 竹排D青山 竹排7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l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该凸透镜的焦距A一定小于lB一定等于lC一定大

4、于lD可能小于l,也可能大于l8下列关于成像问题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针孔照相机能得到倒立的像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其实都是物体的虚像C有时摄影师让我们离他近些,是想让底片中的像更大D平面镜能使房间看起来更宽敞,是因为像比物体离镜子更远9如图所示,关于长度的测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个人测量方法都正确,他们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一定相同B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其中有一人测量方法是错误的C两个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同,两个人的测量方法都正确D一个人测量方法正确,读数是2.2cm;多次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测得的数值不一定相同10分别由不同物质a、b、c

5、组成的三个实心体,它们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分析图象可知()Aa物质的密度最小Bc物质的密度最小Cb物质的密度是2.0103kg/m3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11中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内涵,对下列诗词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A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雪是升华形成的B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是凝固形成的C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露是液化形成的D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雾是汽化形成的12小明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表所示.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实验次数测量值12.84 cm12.86 cm12.85 cm12.35 cmA12.85cmB12.9

6、cmC12.725 cmD12.73 cm二、填空题13杂货店店主用竹筒状的容器来量取白酒和酱油,如图所示。善于观察的小京发现店主量取同样质量的白酒和酱油的容器体积不同,是因为白酒与酱油的_不同,图中_系列的容器是量取白酒的。 14从岸上看清澈池塘的深度比实际的要_(填“深”或“浅”),这是由于光的_造成的,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15小明测物理书长度,先后测量四次,测得的数值分别是:18.45cm、18.44cm、18.45cm、18.83cm,小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这本物理书的长度应为_cm。16如图所示,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照进黑暗的房间,在线和线之间会出现

7、不同颜色的光,如果我们把一支温度计放在_线外侧(选填“”或“”),温度计的示数会上升比较明显,因为_具有热效应,将绿色的布蒙在光屏前,会看到_。三、实验题17(8分)利用图甲的装置探究海波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图乙中的ABCD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海波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1)图甲中,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入水中加热是为了使海波受热_。(2)分析图乙中的图象ABCD,在67min时间内,试管内的海波处于_态。海波熔化时尽管不断吸热,但_不变;熔点是_。18(8分)小明“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当水温上升到90后,小明每隔0.5min记录一次温度,然后绘制了温度随时间

8、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中可知水的沸点是_,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_;(2)结合甲、乙两图,请你对本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_。(写出一条即可)19(8分)小明探究凸透镜的成像原理,与老师一起研制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水透镜模拟眼睛,光屏模拟视网膜,通过对水透镜注水或抽水可改变水透镜的厚薄。蜡烛、光屏和水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如图所示。(1)实验时,首先要使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_上,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心。(2)三者摆放位置如图甲所示,在光屏上成了一个清晰的像(像未画出),该像为倒立、_的实像。此时水透镜的焦距f的范围为_。(3)用水透镜模拟正常

9、眼睛,将图甲中的烛移动到光具座上40cm处,光屏不动,此时应对水透镜_(填“注水”或“抽水” ),使其焦距变_(填“长”或“短” ),才能在光屏上重新得到一个清晰的像。(4)用水透镜模拟爷爷的老花眼,如图乙所示,若爷爷不戴老花镜时恰好能够看到图中位置上的蜡烛,在图中的虚线框内安装上适当度数的老花镜的镜片,则爷爷将能看清蜡烛位置_(填“左侧”或“右侧” )的物体。小明因为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变成了近视眼,应该配戴_(填“凸“或“凹” )透镜矫正。四、作图题20(8分)请根据图中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将光路图补充完整。(_)21(8分)光源A发出的一条光线经平面镜反射恰好进过B点,请根据平面镜成像原

10、理在图中作出这条光线的反射路径(要求画出相应的作图辅助线)五、计算题22(10分)学校教学楼有一个额定电压为220V 电热水器,如图是其简化了的工作电路图。已知电阻,电源电压保持220V不变,利用开关S1、S2闭合与断开,可实现电热水器的加热和保温功能。求:(1)开关S1闭合、S2断开,电热水器处在保温状态还是加热状态;(2)电热水器处于保温状态时的功率;(3)电热水器处于加热状态时,经过5min电流产生的热量。23(12分)有一个铁球质量为316g,体积为60cm3,则这个铁球是实心的还是空心的?如果是空心的,那么空心部分的体积为多大?(铁=7.9103kg/m3)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C【

11、详解】(1)烛焰位于a点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实像,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小,故A正确;(2)烛焰位于b、c两点时,物距大于焦距小于二倍焦距,都成倒立放大实像,但b点位置距离透镜大于c点位置,因此在c点屏上出现的实像比在b点出现的实像大,即最大,烛焰位于c点时,屏上出现的实像最大,故B正确、C错误;(3)烛焰位于d点时,物距小于焦距,成正立放大虚像,故D正确故选C2、C【详解】A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并且三者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在地球上的光线,地球处在月球的影子里,这就形成了日食,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笔直的光束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不符合题意;C

12、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符合题意;D水中笔上反射的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发生折射,折射光线远离法线,当人逆着折射光线的方向看时,看到的是笔的虚像,比实际位置偏高,所以感觉折断了,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3、D【分析】(1)音调的高低与物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大小与振幅有关;(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3)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4)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详解】A、响度是由物体的振幅决定的,物体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A错误;B、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B错误;C、打雷时捂住耳朵可以减弱进入耳朵的

13、声音,不能防止雷声的产生,故C错误;D、地震、火山喷发等自然现象都伴有次声波产生,故D正确故选D4、C【详解】A水沸腾时温度不变,但沸腾过程需要吸收热量,故A错误;B从2min开始熔化,8min熔化结束,所以熔化需要6min,故B错误;C5min时正在熔化,为固液共存状态,故C正确;DBC段表示熔化过程,DE表示沸腾过程,故D错误。故选C。5、C【详解】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由固态变为气态,属于升华现象,升华吸热,故A错误;B冰箱冷冻室内壁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凝华放热,故B错误;C夏天,雪糕周围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水滴,是液化现象,液化放热,故C正确;D冬天,家里的窗户

14、玻璃常常变模糊,这主要是屋内的水蒸气液化或凝华所致,故D错误。故选C。6、C【详解】ABCD“小小竹排江中游”,被研究的物体是竹排,竹排在运动,竹排和青山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青山为参照物;“魏魏青山两岸走”,被研究的物体是青山,青山是运动的,青山和竹排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选择竹排为参照物;由此可知,前句描述的运动物体是竹排,后一句的参照物是竹排,故C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利用太阳光(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焦距时,应把凸透镜正对太阳光,上下移动凸透镜,当在后面的白纸上出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时,用刻度尺测出光斑到凸透镜中心的距离就为凸透镜的焦距当在白纸上的光斑不是最小时,可能

15、有两种情况(如图所示),白纸可能在点F的左侧的A位置,也可能在F点的右侧的B位置当在A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减小;当在B位置时,凸透镜远离白纸,白纸上的光斑会逐渐变大根据题意,本题的白纸应该在B位置,所以此时凸透镜到白纸的距离l大于凸透镜的焦距,即焦距小于l8、D【解析】A针孔照相机属于小孔成像,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故A正确;B站在岸边能看到水里的物体,是由于光的折射所形成的虚像,故B正确;C离镜头近一些是为了缩小物距,此时所成的像就会大一些,故C正确;D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到镜面的距离是相等的,故D错;应选D9、B【解析】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

16、不能歪斜所以B刻度尺的使用方法不正确,A刻度尺的使用方法正确认读刻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A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所以物体的长度为2.20cm.故选B10、B【详解】由图象可知,当V2m3时,ma4103kg,mb2103kg,mc1103kg,则a、b、c的密度分别为可见,abc,即a物质的密度最大、c物质的密度最小,b物质的密度是1103kg/m3,故ACD错,B正确。故选B。11、C【详解】A雪是凝华形成的,故A错误;B霜是凝华形成的,故B错误;C露是液化形成的,故C正确;D雾是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故选C。12、A【详解】从表格中提供数据可知,12.35 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

17、准确值与其他数据不同,所以12.35 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故选A。二、填空题13、密度 乙 【详解】12白酒与酱油密度不同,白酒的密度小于酱油的密度,由可知,质量相等的白酒的体积就要大于酱油的体积,所以量取相同质量的白酒时所用的器具比量取酱油的要大一点,图甲系列是量取酱油的容器系列,图乙系列的容器是量取白酒的。14、浅 折射 【详解】12池底的光由水中射向空气,在水面发生偏折进入人的眼睛,由于光的折射现象人会看到池底变浅的虚像,即“潭清疑水浅”,所以我们不能贸然独自下水,以免发生溺水事故。【点睛】光的折射

18、15、1mm 18.45 【详解】1所测得的数据到小数点后第二位,这第二位是估测值,而小数点后的第一位是精确值,即精确到0.1cm,精确到1mm,那么小明同学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2这四个数据当中,第四个数据小数点后第一位是8,而前面三个数据的是4,那么很明显第四个数据是错误的,舍去第四个数据,这本物理书的长度应为16、B 红外线 布上有绿色和黑色 【详解】1太阳光经三棱镜后发生色散,图中位置从到依次呈现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颜色的色光。2红光之外是红外线,红外线的热效应很强,红外线能使温度计示数升高很快,因此应将温度计放在点外侧。3绿布只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颜色的光,所以会

19、看到布上有绿色和黑色。【点评】熟记光的色散实验中,阳光被分成的七种色光,红光外侧看不到的光叫红外线;紫光外侧看不到的光线叫紫外线是解答此题的关键三、实验题17、均匀 固液共存 温度 48 【详解】(1)1将装有海波的试管放在盛水的烧杯内加热,这样可以使海波受热均匀。(2)234海波从第5min开始熔化到第10min熔化完,熔化过程经历了5min;海波在6min至7min时间内处于熔化阶段,即处于固液共存状态;海拔在熔化过程中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熔化过程温度保持48不变,所以熔点为48。18、96 吸热 见解析 【详解】(1)12由图可知,当水的温度到了96后就不再升高,说明此时水是沸腾的;

20、停止加热,小明发现水不能继续沸腾,说明水在沸腾过程中不断吸热。(2)3由图象中可知,水从90升高到96的时间有点长,实验中可以通过减小水的质量、给烧杯加盖来缩短加热时间。19、同一高度 缩小 10cmf20cm 注水 短 右侧 凹 【详解】(1)1烛焰、水透镜、光屏,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三者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像才能呈在光屏的中央;(2)2由图甲可知,此时物距大于像距,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3此时物距u50cm,50cm2f,像距v20cm,f20cm2f,解得10cmf20cm;(3)45物距减小后,像距应增大,如果像的位置不变,则凸透镜的焦距要变短,凸透镜的厚度要增加,故此时应注水;(4)6老花镜是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水凸透镜前放置老花镜后,透镜的折光能力变强,焦距变小,光屏位置不变,相当于像距变大,根据物近像远像变大的成像原理可知,爷爷能够看清右侧的物体;7近视眼是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在前后方向上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点的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