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_第1页
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_第2页
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_第3页
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_第4页
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点击数:1669大】更新时间:2011-11-30【字体:小目录前言. 1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五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七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八章第一节第二节规划背景. 2县域概况. 2上轮规划实施评价. 4土地利用现状. 6的机遇与 规划目标. 12. 9规划指导及原则. 12土地利用目标. 13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调整. 15调整原则. 15调整方案. 16土地利用布局. 19耕地和基本农田

2、保护. 21确保耕地数量. 21保证耕地质量. 22强化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 22基本农田调整原则. 24基本农田调入调出分析. 25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 26建设用地调控. 27建设用地数量控制. 27建设用地空间. 29重点建设项目. 32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 32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 36中心城区范围和定位. 36中心城区发展方向. 36中心城区及用地规模.36中心城区用地规划. 37土地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重点保护基础性生态用地.实施土地生态功能分区. 393939构建环境友好型土地利用模式.土地综合整治. 4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 43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 4441第三节

3、第四节第五节第九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十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项目. 45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 46土地综合整治实施保障措施. 48土地用途分区. 51基本农田保护区. 51一般农地区. 52城镇村建设用地区. 52独立工矿区. 53风景旅游用地区. 53生态环境安全控制区. 54乡镇土地利用调控. 55乡镇分级和职能结构. 55乡镇土地利用控制指标. 56乡镇土地利用. 57第十一章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附表一 附表二 附表三 附表四 附表五 附表六 附表六 附表七 附表八 附表九 附表十规划实施措施. 59加强

4、土地利用整体控制. 59完善规划实施的行政. 60完善规划实施的经济措施. 62强化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的措施. 63切实推进节约集约利用土地. 65建立公众参与制度和规划社会监督.强化现代技术在规划实施中的应用.临邑县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表. 68临邑县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69临邑县土地用途分区. 706566临邑县耕地保有量规划平衡表. 71临邑县重点建设项目用地规划表. 72临邑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73临邑县各乡(镇)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续表). 74临邑县不易确定具置的建设项目表. 75临邑县各乡(镇)基本农田调整分析表. 76临邑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重点区域. 77临邑县土地整理复垦

5、开发重点项目. 77临邑县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划表. 78临邑县乡镇职能结构表. 79附表十一附表十二前言为全面科学发展观,促进临邑县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保障土地资源永续利用,依据中民土地管理法等和国家土地利用的方针、政策,按照德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特编制临邑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本规划主要阐明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任务和政策;是全县城乡建设、土地管理的,明确全县土地利用管理的目标、性文件,是土地用途制度的重要依据,是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一项基本切土地利用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全县范围内的一本规划以2005年为规划基期年

6、,20062020年为规划期,2010年为近期目标年,2020年为远期目标年。规划范围为临邑县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总面积1015. 85平方公里。第一章第一节规划背景县域概况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临邑县地处德州市东南端,东与商河县为邻,南靠济阳县、隔徙骇河与齐河县相望,西与陵县、平原、禹城毗连,北与乐陵市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1642 2至117333,北纬365950至373159。南北最长57.75公里;东西最宽29.25公里。全县现辖、恒源、临盘三个街道,临邑、德平、临南、林子、兴隆、孟寺六个镇,翟家、理合和宿安三个乡,共856个行政村。二、自然条件气候:临邑县属北温带半干旱湿润季风气

7、候区,四季分明;光热资源充裕,全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661.1小时,年平均气温12.6,平均辐射总量为124.67千卡/平方厘米;全年平均无霜期196天;年平均降水613.8毫米,存在降水偏少且时空分布不均,降雨多集中于夏季,尤以7、8月份最为集中,也是极易引起洪涝的月份。地形:全县土地的空间特性是开阔平坦,略有起伏,地形自西南部向东北部缓缓倾斜,地面高程为19.011.5米。土壤:潮土类、盐土类和风沙类为全县主要三大土壤类型。其中,潮土类是全县耕地土壤的主体,主要分布于缓平坡地的中上部和洼地中部,是农副渔业发展的重要,盐土类属于低产类农田土壤,风沙类土壤面积较少。水源:临邑县属于海河流域南系

8、,地表水资源总量19363万立方米,其中地表径流6163万立方米,引黄13200万立方米,沟网和自然坑塘平均拦蓄2204万立方米,地下淡水分布面积778.1平方公里,三、社会经济条件淡水天然资源量8871万立方米。全县近年来经济得到飞速发展。2005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2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7490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4%和23%。三次产业比例由2000年的28:43:29演进成为11:57:32,二三产业增加值占 GDP 的提高到88.6%。2005年底,本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24亿元,比上年增长42.41%。全部工业总产值140.71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值111.31亿元。民营

9、经济迅猛发展,总户数达到1.8万户,年均增长20%,21亿元,年均增长16%;上缴税金11.5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亿元。、私营户数17189户、从业58721人、12.47社会事业全面进步。2005年全县总镇化率为32.69%。为52.61万人,城镇为17.20万人,城近年来,临邑县围绕打造济南北部“最亮城”的目标,立足本县实际,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已形成石油化工、新型建材、碳素制品、生物制药、机械装备、畜牧养殖、蔬菜加工等为重点的工农业生产体系。先后获得中国铝用碳素生产出口、中国最大标准化生态蛋鸭养殖、国家大型商品粮、市场准入蔬菜生产、中国塑编、中国书法、中国书画、中国新能源产业百强县

10、荣誉称号。第二节上轮规划实施, 评价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于2000年经山东省人民年,以2000年为近期目标年,以2010年为远期目标年。一、上轮规划执行情况(一)耕地保有量控制指标执行情况实施,以1996年为基期1996年临邑县耕地面积为64265.24公顷,上轮规划确定全县2010年耕地保有量指标为64316.91公顷。2005年耕地面积为65217.57公顷,实现了耕地保护目标。(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控制指标执行情况上轮规划确定,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为56553.00公顷,保护率为88.00%。2005年底全县基本农田面积为56553.65公顷,完成了任务。(三)建设用地控制指标执行

11、情况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2772.45公顷,全县建设用地占用耕地规模为754.00公顷。2005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为14711.51公顷,未突破规划控制指标,全县各类建设实际占用耕地面积994.3公顷,突破规划控制指标,主要是由于规划期内全县经济快速发展,产业用地需求增长过快。(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完成情况上轮规划确定,到2010年全县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1068.66公顷,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275.49公顷,土地整理复垦补充耕地793.17公顷。19972005年全县土地开发补充耕地1117.03公顷,土地整理新增耕地62.31公顷

12、,土地复垦新增耕地3.97公顷,总体上完成了土地整理复垦开发目标任务。二、上轮规划实施成效(一)坚持了基本农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并重通过加大基本农田整理投入,配套完善交通、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耕地综合生产能力,为全县粮食安全提供了保障。(二)保证了各级各类重点项目用地需求规划实施以来,按照规划安排恒利热电、第二水厂、污水处理厂一期工程、恒源、昌源纸业、克啤酒、玻璃、澳泰纺织等一大批省、市、县重点项目建设。提高了土地资源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保障能力,有力地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三)推动了土地利用方式向集约利用转变规划实施以来,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不

13、断提高。随着规划约束力的不断加强,城镇、村庄外延扩张受到遏制,各地开始注重建设用地内涵挖潜,加大城镇存量土地盘度,大力开展“三项”整治,提高土地集约用地水平。三、上轮规划实施存在的主要问题(一)规划实施的性不强和监察力度仍需加强上轮规划的法律地位和性与第一轮规划相比,虽然有了很大提高,但现象仍时有发生。另外,由于缺乏有力的监督措施,导致规划在实施中随意性较大。规划实施的性和监察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二)相关规划之间存在,协调上轮规划虽然与相关部门、相关行业编制的城市、交通、旅游、水利、行业等规划进行了衔接,但是由于相关部门规划与土地规划在规划理念、规划体系等上面都存在偏差,造成规划之间不能够

14、全方位的协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综合控制作用的发挥。(三)规划实施单一,保障措施与机制不健全上轮规划的实施主要是以行政为主,相配套的法律、经济缺乏,难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注重规划编制,对规划实施过程的力度不够,使规划实施难以。第三节土地利用现状一、土地利用结构全县土地总面积为101585.25公顷,其中农用地82153.61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87%;建设用地14711.51公顷,占总面积的14.48%;其他土地4720.13公顷,仅占总面积的4.65%。(一)农用地全县农用地以耕地为主,为65217.5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38%;园地324. 67公

15、顷,占0.40%;林地6721.51公顷,占8.18%;其他农用地9889.86公顷,占12.04%。(设用地建设用地中,城乡建设用地12970.03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88.16%;交通水利用地1631.45公顷,占建设用地总面积的11.09%;其他建设用地110.03公顷,占建设用地面积的0.75%。(三)其他土地其他土地中,自然保留地3651.77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77.37%;水域1068. 36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22.63%。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率较高全县地处下游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河流,平原广阔,土地开发利用程度高。2005年全县已利用土地面积为96865

16、.12公顷,土地利用率达到95.35%。(二)土地利用结构单一,农用地尤其是耕地所占农用地面积占全县总面积的80.87%,高于全省和较大平均水平。农用地中耕地数量大,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38%,为保证粮食安全、社会稳定等起到保障作用。(三)土地适宜性较广全县地处德州市东南端,地貌为单一平原,地势平坦,由型以潮土为主,既适宜农业用地也适宜建设用地。三、土地利用的主要问题冲击而成,土壤类(一)宜耕后备资源,补充耕地难度大全县整体土地利用率高,宜耕后备资源。2005年全县未利用地4720.13公顷,仅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4.65,其中20%为河流水面,宜耕未利用地的面积十分有限。且宜耕后备资源多在3

17、.0公顷以下,规模小、质量差、分布散、利用充耕地难度加大。(二)农业用地不科学,用地与养地措施相脱节,补在农村经济多元化和经营行为多样化条件下,在比较经济利益的驱使下,粮食生产成为效益最低的产业,导致农村个别地方出现了耕地撂荒现象;与此同时,由于化肥的大量施用,长期掠夺式经营,不重视用养结合,造成局部地区耕地质量有所下降。(三)建设用地空间布局不合理,集约利用程度低一方面是城镇规模总体偏小,城镇用地结构和布局不尽合理,建筑密度与容积率低,存在浪费土地现象;独立工矿用地中部分企业规模较小,分布过散,容积率低,土地产出效益不高。另一方面是农村居民点用地数量大,布局分散,居住环境差,现在全县人均农村

18、居民点用地252.26平方米,和用地标准相比严重第四节。的机遇与未来十五年既是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也是资源环境约束加剧的凸显期。规划期内全县将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步伐,发展循环经济,大力改善生态环境,初步形成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格局。一、的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土地资源条件的支撑,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与管理巨大的。(一)耕地保护形势更加严峻,保持耕地总量平衡难度加大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占用耕地,加之全县耕地后备资源匮乏,实现规划期内耕地总量平衡压力较大。(设用地需求日益增长,供需更加突出规划期内,全县正处于城镇化、工业化快速发展阶段,城镇工矿用地需求将持续增加,到20

19、10年和2020年,城镇化率将分别达到42.10%和58.40%;统筹城乡发展,必将加大区域性基础设施用地需求。但随着耕地保护和生态建设力度的加大,全县可用作新增建设用地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各项建设用地供需更加突出。(三)城乡统筹、和谐发展而道远由于受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的制约,全县要想保障用地需要,就必须走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大力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实现城乡统筹、和谐发展。但是目前全县整体经济实力还比较弱,要把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潜力”变成能力,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四)转方式,调结构之要求更加迫切规划期内,为认真转方式、调结构、促增长、惠民生部署,切实利用好点供政策,引导土地资源合理配

20、置,提高有限计划指标的使用效益,为产业结构调整、带动力强、附加值高、关系国计民生的的用地保障,转方式,调结构利用土地之要求更加迫切。二、土地利用存在的机遇(一)国家持续加大农业投入项目实施提供有力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农业投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基本方针,取消农业税,增加种粮补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调动农民种粮和保护耕地积极性。(二)促进土地集约利用政策相继出台、提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资源部出台了工业项目建设用地控制指标,并将逐步健全各类建设用地标准体系。这些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的政策,必将对各类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水平的的促进作用。起到明显(三)可持续发展的实施国家

21、实施可持续发展为土地利用宏观调控构筑了制度基础和行为框架。全县土地利用与管理的与机遇并存,必须从实际情况出发,正确处理保障发展与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积极探索土地利用新模式,以有限的土地资源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促进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第二章 第一节 一、指导规划目标规划指导及原则以科学发展观统地利用全局,认真土地基本国策,结合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以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为前提,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为重点,以节约集约用地为,统筹协调保障发展与保护资源的,正确处理近期与远期、局部与整体、需求与供给的关系,重点解决保护耕地与促进经济、产业结构调整的保障。二、指导原则,为全县建设资源节约

22、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供土地(一)坚持严格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严格保护耕地,强化基本农田管护,实行耕地保护数量与质量并重;严格控制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二)坚持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以内涵挖潜为主,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有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步缓解经济增长与资源(三)统筹布局,保障经济发展用地的。统筹各业各类用地,大力实施建设用地挖潜政策,在严控城乡建设用地总量前提下保障经济发展用地需求。统筹城乡发展,加强对土地利用方向、结构、布局和时序的控制,引导、产业和生产要素的合理,促进协调发展。(四)促进生态建设,改善人

23、居环境协调处理生产、生活、生态用地关系,合理配置各类用地,优先保护自然生态空间,构建生态、和谐、人文、宜居的城乡环境。第二节土地利用目标规划期内全县土地利用的总体目标是:切实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积极盘活存量土地,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全面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适度开发土地后备资源,形成资源节约,持续利用,经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的土地利用模式,实现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一、严格保护耕地和基本农田。具体目标是: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耕地保有量分别保持在65174.51公顷和64973.91公顷以上。规划期内,确保

24、57019.67公顷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340.00公顷和1094. 00公顷以内。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分别控制在325.00公顷和1032.0 0公顷以内。二、保障社会经济发展用地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分别控制在14967.55公顷和15679.89公顷以内。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19.10公顷以内,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399.44公顷以内。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4048.43公顷和4404.43

25、公顷以内。到2010年和2020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分别控制在1948.45公顷和228 0.45公顷以内。三、大力促进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充分利用闲置和低效建设用地,提高各业各类建设用地的容积率和经济产出率。到2010年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93平方米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76平方米以内。四、土地综合整治稳步推进规划期内大力推进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到2010年和2020年,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分别不少于405.00公顷和1325.93公顷。到2010年和2020年,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233.00公顷和779. 00公顷。全县各指标见附表一。第三章土地利用结

26、构和布局调整坚持从临邑县的实际情况出发,按照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和对建设用地实行总量控制的原则,统筹兼顾、科学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使土地利用结构得到不断优化,生态环境得到不断改善,实现土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第一节调整原则一、优先安排农业用地农业用地优先安排耕地,渔业用地需扩大的,应充分利用荒坡、和荒滩地,除改善生态环境的必要用地外,其它均不得占用耕地,合理进行农业构调整,适度增加园地、林地等生态用地面积。二、合理安排建设用地结建设用地需扩大的,应尽量占用劣等地,特别应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及生态环境敏感区用地;非农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项目用地、民生用地和先

27、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项目用地;一般建设项目用地按供地政策安排。三、科学安排新增建设用地新增建设用地优先安排中心城区,重点乡镇以及交通、水利、能源、高新技术产业、原料加工业等重点建设项目用地。四、努力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积极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五、适度开发其他土地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适度开发其他土地。第二节调整方案一、农用地严格规划下达的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合理调整农用地结构,促进农用地综合生产能力和利用效益的提高。规划期内,耕地数量保持稳定,园地、林地与其他农用地适度增加,提高农产品集散效率,实现农用地经济价值的。2005年农用地82153.61公顷

28、,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80.87%;耕地面积为65217.5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79.38%;园地324.67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0.40%;林地6721.5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8.18%;其他农用地9889.86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2.04%。规划到201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65174.5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4.16%;园地面积调整为330.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33%;林地面积调整为6798.4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69%;其它农用地面积调整为9912.8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76%。规划到2020年,耕地面积调整为64973.9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63.96

29、%;园地面积调整为458.0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0.45%;林地面积调整为6935.3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83%;其它农用地面积调整为9967.54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81%。设用地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规划期内,结合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略微增加,重点增加交通水利用地,增强全县整体能力。规划到201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4968.69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4.74%;到2020年,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5679.89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5.44%。(一)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规划期内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重点进行城乡建设用地

30、结构调整,适度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减少农村居民点用地,积极促进节约集约用地。规划到201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020.24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2.8 2%;到2020年,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399.44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13.19%。有序增加城镇工矿用地,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规划到201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调整为4048.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99%;规划到2020年,城镇工矿用地面积控制在4404.43公顷以内,占土地总面积的4.34%。控制农村居民点用地无序扩张,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村庄腾空地整理。规划到2010年农村居民点用地调整为8738.81公顷

31、,占土地总面积的8.60%;到2020年调整为8 216.0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09%。(二)保障基础设施用地规划期内,全县新建烟铁路及其连接线、高速公路及其连接线、武临高速公路和北外环(省道318),保障全县工农业及生活用水。全县交通现代化程度,同时新建明泽湖水库,规划到2010年交通水利用地面积调整为1838.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81%;到2 020年调整为2170.4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14%。(三)其他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充分发挥旅游资源,加强红坛寺森林公园配套设施建设,旅游园区的服务水平,美化园林环境,打造一流旅游胜地。2005年全县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10.03公顷

32、,占土地总面积的0.11%。规划期内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不作调整。三、其他土地努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对河流和故道进行综合治理保护,促进区域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合理有序开发其他土地,补充耕地面积,保障粮食供给安全。 2005年其他土地4720.13公顷,占总面积的4.65%;其中自然保留地3651.77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77.37%;水域1068.36公顷,占其他土地总面积的22.63%。 规划到2010年,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4400.0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33%,其中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3331.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28%;到2020年,其他土地面积调整为3570.51公顷,占

33、土地总面积的3.28%,其中自然保留地面积调整为2 503.1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2.46%。水域和滩涂沼泽用地规划期内不作调整。第三节土地利用布局一、优化农用地布局依据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按照“大稳定,小调整”,有利于耕地保护、有利于协调建设用地布局的原则,科学调整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把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耕地和基本农田集中和连片分布,同时为经济社会发展留足必要的、合理的用地空间。调整后的耕地和基本农田数量不低于规划下达的指标。耕地分布集中的乡镇主要有德平镇、孟寺镇、临南镇和临盘街道,均在7300.00公顷以上。优化园地布局,建设优质果产品生产,稳步提高园地单产和效益。园地分布主要集

34、中在翟家乡、理合乡和宿安乡,均在77.00公顷以上。二、优化建设用地布局临邑县城镇体系采用“轴心”发展的空间结构,即以临邑城区为中心,德平镇、临南镇为副中心,以104国道为城镇发展主轴,以德平翟家林子城区兴隆为城镇发展次轴,县域城镇沿轴发展。按照县域城镇体系空间布局、职能分工以及各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资源分布状况、产业结构等,合理规划城镇工矿用地布局。优先城区发展用地,其规模等级和经济辐射能力;合理增加重点乡镇建设用地,保障其重点产业发展用地;其他小乡镇建设以内涵挖潜为主,适当增加用地规模。第四章第一节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确保耕地数量一、从严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耕地加强对建设用地选址的引导和控

35、制,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对选址有特殊要求的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尽可能少占耕地,并按照数量质量相当的原则补充耕地。到2020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控制在1032.00公顷以内。二、合理进行农业结构调整保持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因地制宜发展园地,通过经济补偿和市场调节等积极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向补充耕地的方向进行,防止耕地布局和农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严格执行占用耕地补偿制度流失,促进农业区域切实非农建设占用补充耕地法人责任制。认真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各类非农建设占用耕地的,建设必须补充数量、质量相当的耕地,并将占补情况纳入四、加大耕地补充力度考核目标。到2020年全县土地综合整治补

36、充耕地1325.93公顷,按“占一补一”的原则,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严格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各乡镇应切实本行政区域内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对有条件的乡镇,在完成补充耕地义务基础上,可增加补充耕地任务。第二节保证耕地质量一、确保补充耕地质量严格从数量和质量两方面考核耕地占补平衡情况,加强对补充耕地质量等级的评定和检查。鼓励建设占用耕地的表土剥离再利用。二、加大耕地管护力度按照数量、质量和生态全面管护的要求,依据耕地等级实施差别化管护,对水浇地等优质耕地实施特殊保护;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积极开展农田水利建设,推广节水抗旱技术,大力实施“沃土工程”、配方施肥等生产能力。工程,提高耕地综合第三节强化

37、基本农田建设与保护一、确保优质耕地划入基本农田按照规划期内全县基本农田57019.67公顷的保护目标,参照农用地分等成果,将等别较高的耕地划为基本农田。二、合理布局基本农田根据城镇空间拓展和产业用地布局,在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的允许建设区调出现有基本农田;在耕地后备资源相对较多的地区,适当补划基本农田。三、切实保证基本农田数量基本农田保护以稳定地区粮食生产能力为总体目标,以不低于规划下达指标为基本原则。全县基本农田任务量57019.67公顷,实际划定基本农田面积为57590.66公顷,同时在完成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指标基础上多划基本农田570.99公顷,用于规划期内补划不易确定具体范围的建设项目占

38、用基本农田,包括难以确定用地范围的交通、水利等线性工程用地,不宜在城镇村建设用地范围建设、又难以定位的独立建设项目(如防灾救灾公益项目建设、城镇村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污染企业搬迁等),具体项目见附表七。上述项目视为符合规划,其占用的基本农田从多划的基本农田中相应核减。四、加强基本农田质量建设建立基本农田建设集中投入制度,加大公共财政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的扶持制度;积极推进基本农田保护示范区建设和标准化基本农田建设;大力开展基本农田整理,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质量。五、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制度严格执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基本农田到地块,责任到人,设立保护标志。积极探索基本农田保护的经济激励机制,调动保护基本

39、农田的积极性。第四节基本农田调整原则基本农田调整按照面积不减少、质量有提高、布局总体稳定的总要求,遵循以下原则:一、依法依规,规范调整应依据有关、现行规划实施情况和新一轮规划目标任务,对现状基本农田进行局部调整。严禁借规划修编随意调减耕地保有量和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擅自调整基本农田布局。二、确保数量,质量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不得低于上一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应高于调整前的平均质量等别,或调整部分的质量等别有所提高;调整后的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和布局安排应协调一致。三、稳定布局,明确条件国家和地方人民确定的粮、棉、油生产内的耕地,集中连片、有良好水利与水土保持

40、设施的耕地,交通沿线、城镇工矿、集镇村庄周边的耕地,水田、水浇地等高等别耕地,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优质耕地,应当优先划为基本农田。第五节基本农田调入调出分析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是约束性指标。调整现行规划耕地和基本农田布局不合理的地方,减少耕地保护和未来建设发展的,使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真正得以一、基本农田现状情况,同时也为建设发展留有空间。2005年临邑县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6553.65公顷,保护率为88.00%。在1996-2005年规划实施期间,完成了市级规划下达的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基本农田分布在孟寺镇最多,面积达到7749.06公顷,其次以德平镇和临盘街道基本农田

41、分布最多,都在6670.53公顷以上。二、基本农田调出情况规划期间,重点调减街道、临盘街道和临邑镇范围内的基本农田面积,全县共调出基本农田7851.78公顷。三、基本农田调入情况规划期间,在耕地相对较多的德平镇、孟寺镇和兴隆镇增加基本农田面积,全县共调入基本农田8318.66公顷。具体情况见附表八。四、基本农田调整前后质量对比分析按照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坚决“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针对耕地现状分布较为零碎、产出效益较低的客观现实,综合考虑耕地适宜性评价、生态保护、项目建设,以及空间布局等多方面的,并基于集中连片原则,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结合各乡镇土地资源

42、的质量、经济发展特征和城镇功能定位,进一步确定土壤条件好,水源条件好、农业基础设施条件好、高产稳产区作为重点保护区,加强基本农田建设,提高耕地利用效益。从质量上,调出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为八等,调入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为十等,基本农田总体质量有所提高。从总体布局上更集中连片,更便于耕种。第六节加强基本农田保护的措施制定完善基本农田保护各项制度,以制度规范基本农田保护;每年签订三级基本农田保护责任书,做到责任到人。建立健全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网络,在每个行政村聘请一名信息员,定期巡查、汇报。做好基本农田保护基础配套建设以及基本农田保护信息系统的更新。利用广播电视、宣传条幅、宣传车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在乡

43、镇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宣传专栏。加强土地开发复垦整理力度,逐步优化基本农田质量。加强与、等部门的联系沟通,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保护耕地、依法用地氛围。第五章第一节建设用地调控建设用地数量控制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积极稳妥地推进和扎实稳步地推进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各类城乡建设用地,管住总量、严控增量、盘活存量,引, 导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和, 布局优化配置,不断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城乡发展整体能力。一、强化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强化建设用地总量控制,从严控制建设用地总规模。根据需求与供给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强化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安排的调控。到20 20年,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

44、在15679.89公顷以内,新增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1345.00公顷以内。加大存量建设用地挖潜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实施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到2020年,实现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779.00公顷。二、优化配置城镇工矿用地(一)从严控制城镇和工矿用地过快扩张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调控城镇和工矿用地增长的规模和时序,防止城镇工矿用地盲目扩张。加快旧城区改造,完善基础设施,形成中心城区功能集聚,地区发展协调的良好格局。从严从紧控制独立选址项目的数量和用地规模,除不宜在居民点内布局的用地外,新增工矿用地全部纳入城镇建设用地规划范围。(二)大力挖

45、潜建设用地存量严格执行闲置土地处置政策,对土地闲置满两年、应当依法无偿收回的,坚决无偿收回,重新安排使用;不符合法定收回条件的,也应采取改变用途、等价置换、安排临时使用、纳入储备等途径及时处置、充分利用。土地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三)引导城镇用地结构调整开发区建设要与城镇建设结合在一起,统筹考虑,促进城镇改造和发展。严格限定开发区内非生产性建设用地的比例,(四)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和布局开发区用地效率和效益。依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土地资源环境条件,优先保障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产业发展用地,重点保障与资源环境条件相适应的主导产业用地。科学配置不同类型

46、和不同规模的企业用地,提高工业用地综合效益,促进的形成。鼓励利用原有工业用地发展新兴产业,降低用地成本促进工业产业升级。调整优化工矿用地布局,改变布局分散、粗放低效的现状,促进工矿化和规模化发展。三、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积极推进农村居民点的迁并和整理,逐步缩小农村居民点用地总规模。坚持集中集聚的发展方式,新建住房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向集镇和中心村集中。结合城乡总体规划,编制农村居民点近、远期发展规划,制定迁村并点、集中居住的激励政策,加大零星农村居民点的撤并力度,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用地,引导农村居民适度集聚,适时优化空间布局。迁并农村居民点各乡镇均有分布,以德平镇和孟寺镇最多,均在180公顷以

47、上,具体各乡镇分布数量情况详见附表十。四、保障必要基础设施用地按照合理布局、节约土地、经济可行、控制时序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原则,统筹系统各类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用地,着力现有设施能力,加强配套衔接和促进资源共享,避免盲目投资、过度超前和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土地资源,提高基础设施整体效率和集约利用水平。交通安排用地375.92公顷,水利安排用地166.67公顷,能源和电力等项目安排用地113.33公顷。第二节建设用地空间为加强对建设用地的空间,按照保护资源与环境优先,有利于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结合建设用地空间布局安排,全县共划定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建设区和限制建设区四类一

48、、允许建设区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为规划期内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和规划建设用地外边界。规模边界范围内为允许建设区,全县允许建设区面积为13399.44公顷,其中保留的现状建设用地面积为12597.03公顷,新增建设用地802. 41公顷。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各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一)区内土所在地。规则:导用途为城、镇、村或工矿建设发展空间,具体土地利用安排应与依法批准的相关规划相协调。(二)区内新增城乡建设用地受规划指标和年度计划指标约束,应统筹增量与存量用地,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三)规划实施过程中,在允许建设区面积不改变的前提下,其空间布局形态可依程序进行调整,但不得突破建设用地扩展边界。(

49、四)允许建设区边界(规模边界)的调整,须报原规划二、有条件建设区机关批准。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用以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用地布局要求。规模边界与扩展边界之间所包围区域为有条件建设区,规划面积即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规模为779.00公顷,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的布局调整或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进行建设。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和乡镇驻地。土地利用空间规则:(一)区内土地符合规定的,可依程序办理建设用地许建设区用地规模。手续,同时相应核减允(二)规划期内建设用地

50、扩展边界原则上不得调整。如需调整按规划修改处理,严格论证,报规划机关批准。(三)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进行建设的,必须坚持先拆旧复耕,后使用。三、建设区将红坛寺森林公园湿地划入建设区,面积为22.35公顷。土地利用空间规则:(一)区内土地的主导用途为生态与环境保护空间,严格的各项建设。与主导功能不相符(二)除四、限制建设区另有规定外,规划期内建设用地边界不得调整。允许建设区、有条件建设区、建设区以外的土地划入限制建设区。规划总面积为87429.69公顷。全县均有分布。土地利用空间(一)区内土规则:导用途为农业生产空间,是开展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和基本农田建设的主要区域。(二)区内城、

51、镇、村建设,严格控制线型基础设施和独立建设项目用地。第三节重点建设项目一、交通建设项目(一)铁路规划期内,建设烟铁路及其连接线工程项目,安排新增用地94.74公顷。主要分布在林子镇和理合乡。(二)公路规划期内,新建高速公路,武城-临邑高速公路,高速公路与县城连接线,县城北外环路(省道318线),共安排新增占地281.18公顷。主要分布在孟寺镇、临邑镇和临盘街道。二、水利建设项目规划期内,建设明泽湖水库,位于孟寺镇和三、能源和电力等建设项目街道,安排用地166.67公顷。规划期内,胜利油田勘探开采安排新增用地98.40公顷。变电站建设项目安排新增用地1.60公顷。其他项目安排新增用地13.33公

52、顷。第四节集约节约利用建设用地一、 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一)强化城乡建设用地管控1、按照“逐级管理、规模统筹、标准有别”的原则,统筹管理城乡建设用地。2020年全县城乡建设用地控制在13399.44公顷以内,比2005年净增429.41公顷。2、积极探索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机制,科学编制专项规划。(二)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以需求引导和供给调节合理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结构和时序安排的调控。以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特别是建设占用耕地规模和控制建设用地的低效扩张,促进土地利用模式创新和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土地供应的硬约束来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

53、。规划期间,全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1345.00公顷以内。(三)推动城镇用地集约发展严格控制城市集中建设区的建设规模,加快形成中心地区功能集聚、边缘集团功能优化、绿化地区美化、地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鼓励紧凑、高标准地建设城镇。推动城市的增长、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之间的良性互动,积极鼓励利用存量土地资源。规划期末,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在4404.43公顷以内。(四)推进园区用地空间整合1、按照分工明确、运行高效、节约资源、集约用地的要求,将位于恒源街道的开发区,纳入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规划,有序发展。开发区内各项建设活动应严格遵照有关规定,尤其是工业项目建设用地规模应严格执行国家、山东

54、省、德州市和临邑县相关规定。2、根据功能定位,本着符合规划、尊重现状、强调效率、严控分区分类管理的原则,归并各类产业用地,集中安排产业空间。(五)促进集体建设用地资源整合、合理布局、1、充分发挥土地的级差地租杠杆作用,有效应用市场调节机制,积极、有序地推进城区和重点城镇规划区范围内的农村居民点改造和低效利用的集体工矿用地整理。规划期内完成对城市建成区内的城中村的改造和整理。2、农村居民点的整理,应本着节约集约用地、确保生态、生产、生活安全的原则,按照突出重点、严格保护、合理利用的要求,分区划类、因地制宜地推进,要保护保留具有较大历史文化价值的农村聚落。二、 积极引导各类设施用地高效利用(一)引

55、导交通基础设施合理布局、节约用地1、统筹兼顾,有机协调基础设施用地安排和城乡用地布局的关系,发挥交通基础设施对城市结构和功能引导作用。2、轴带引导,合理构筑快速公路网、铁路等交通网用地体系,重点保障高速公路、武城-临邑高速公路和烟铁路的交通廊道用地。3、存量盘整,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资源,交通设施项目用地规模应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压缩占用耕地规模,避让基本农田。(二)推动市政基础设施用地节约集约利用1、严格用地标准,保障城镇供水、雨水排放、污水处理、再生水利用、供电、供气、供热、信息工程、环卫设施系统的建设用地供给。为适应城市的发展,公共基础设施用地的分配数量应留有扩展和应变的余地。2、加快小城

56、镇基础设施建设;结合农村居民点整理,积极推动农村居民点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逐步建立适应临邑县务和保障体系。新农村发展的基础设施服3、加强空间协调,妥善处理市政基础设施的线、站、点与周边区域的土地利用关系,市政设施建设应避让基本农田,尽量避免占用优质农用地,特别是耕地。第六章第一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控制中心城区范围和定位中心城区位于临邑中部,是临邑县委、县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涉及、恒源、临盘三个街道和临邑镇,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控制范围7019.83公顷。作为全县,中心城区的发展定位为“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农副产品加工等生态型产业为主的工贸城市”。第二节中心城区发展

57、方向从总体格局上,中心城区分为东城区,综合工业区和西城区。其中,东城区的建设用要向东南发展;综合工业区主要沿新建104国道北侧地段发展,并适当控制,合理利用油区用地;西城区在现有基础上,适度向西和南发展。未来全县中心城区的发展方向概括为“东南拓、西北连”。第三节 中心城区2005年中心城区面积148.93平方米。2010年中心城区面积134.17平方米。2020年中心城区面积116.41平方米。及用地规模15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233.95公顷,人均建设用地19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549.17公顷,人均建设用地25万人,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2910.22公顷,人均建设用地第四节

58、中心城区用地规划一、指标控制2005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为2233.95公顷,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为2206.75公顷,城镇工矿面积为1491.29公顷。到202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910.22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27.02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905.36公顷以内;其中到2010年,中心城区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549.17公顷以内,其中城乡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463.05公顷以内,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892.34公顷以内。2005年,耕地面积为3105.35公顷,到2020年耕地保有任务量为2698.80公顷,其中2010年为2850.

59、30公顷,基本农田保护任务量为 463.23公顷。二、中心城区建设用地空间(一)允许建设区划定中心城区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东至东外环以东1250米,南至104国道以南600米,西至104国道,北至北外环。该区域主要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规模,优先配置具有公共服务功能的设施用地,近期重点项目和重要基础设施用地,不断提高中心城区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逐步完善土地利用结构。在空间引导上主要是严格控制城镇建设用地总量,积极推进存量建设用地挖潜,不断提高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允许建设区面积2827.02公顷。新增建设用地规模620.27公顷,其中占用耕地规模不超过510.36公顷

60、。(二)有条件建设区为适应城乡建设发展的不确定性用地布局要求,在城乡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划定建制镇、农村居民点、独立建设用地规划期内可选择布局的范围边界,即为城乡建设用地扩展边界。主要布局在北至北外环以北750米以内,南至104国道以南6 00至1100米以内范围。建设用地规模边界之外、扩展边界以内的范围即为有条件建设区,在不突破规划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前提下,区内土地可以用于规划建设用地区的布局调整或使用农村建设用地整治挖潜(挂钩)指标进行建设。规划到2020年中心城区有条件建设区面积为568.93公顷。(三)限制建设区限制建设区位于允许建设区和有条件建设区之外,该区域是中心城区协调发展的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