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_第1页
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_第2页
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_第3页
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_第4页
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种生活方式之争:德性与快乐从同源学来看,“哲学”意为“爱一智慧”。那么,何为“爱”?又何为“智慧”呢?柏拉图在会饮篇中反复论证:“爱”是与基本的道德品性相关的, 介于神和凡人之间的一个大精灵,而“智慧”是最美的东西。是属神的。哲学家正好是介于神和凡人之间的“精灵”, 他们自知无知, 却表现出对智慧的向往和追寻。 苏格拉底便是“爱”的化身, 是哲人形象的典型代表。在会饮篇中,阿尔基弼亚德指出,苏格拉底的生活方式令人羡慕不已。又使人感到羞愧万分。因此,根据柏拉图,哲学不是智慧。而是由对智慧的热爱所决定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理论教导。哲学首先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不仅体现在柏拉图笔下苏格拉底的言行中,而且

2、也成为古代哲学家们的普遍共识。塞涅卡说:“哲学并非盛行的职业, 从事哲学研究也不是为了自我吹嘘。 哲学关心的不是词语,而是事实它是要磨炼和锻造人的个性。 整饬人的生活,规范人的行为,向人证明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普鲁塔克也说道:“绝大多数人想象,哲学来自高高在上权威的言论,是照本宣科。但是,这些人完全没有注意到的是未受干扰的哲学我们每天都在践行它, 用一种完全就是它自己的方式在我们所见到的一切事物中,日常生活随时随地给我们做哲学的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理由,皮埃尔 ?阿多说道:“哲学不过是为了智慧所做的修炼。 ”这种“修炼”其实就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实践。哲学家们在承认哲学首先作为一种生活方

3、式的同时,却在哲学生活的核心理念方面存有争议。 一般来说,古典哲学家们普遍 认为,德性具有绝对的内在价值,因而成为“好”或“善”的生 活的基本准则;善的生活就是将公共利益或公共的好置于个人之 上,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每种技艺与研究,同样地,人的每 种实践与选择,都以某种善为目的尽管这种善于个人和于城 邦是同样的,城邦的善却是所要获得和保持的更重要、更完满的善。因为,为一个人获得这种善诚然可喜,为一个城邦获得这种 善则更高尚、更神圣。”因而,担负政治教化被认为是哲学家的 主要职责。然而,希腊晚期的伊壁鸠鲁学派却反其道而行之,提倡个体的“快乐”,并将其作为最高的“好”或“善”, 而一向 被视为具

4、有内在价值的德性仅仅是达到快乐的手段而已。这种异乎寻常的“异端”学说立刻引来了众多的质疑和批评。普鲁塔克便是其中之一。他高扬古典德性论传统,将参与政治生活视为人 一生中最神圣的事业,激烈反驳伊壁鸠鲁以“快乐”为主导的生 活方式,展开了对伊壁鸠鲁式生活方式的系统批判。本文主要围绕普鲁塔克的伊壁鸠鲁批判来考察两种不同的哲学生活方式一一共和德性与个体之乐一一之间的对立和冲突,以及由此所折射出的人类在面临不同的生存处境时选择不同生活方式的缘由所在。一、生活方式的本体论基础:原子论与神创论对哲学家来说,选择什么样的生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对人性的基本认识。对伊壁鸠鲁而言,原子是万物的本原,其自 身是充

5、实坚固、无法消亡的物体。人是作为一种原子的组合物而 生成的,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都是由不同原子的组合所构成的, 区别在于“灵魂是弥散在整个有机整体中的最精微的物体”。灵魂与身体及其他部分密切关联,因为“灵魂是感觉的重大原因; 但是,如果灵魂不被有机体的其他部分包住, 就不能进行感觉”。 这就意味着身体与灵魂具有不同的功能,身体(有机体)自身并 不具有感觉的能力,正是因为与身体共生的灵魂才使身体具有感 觉的能力,伊壁鸠鲁是这样说的:“这个东西(灵魂)通过运动 使自己的潜能成为现实,立刻就获得了感觉能力;并且由于它与 身体相近和相通,便把这种能力传给身体。”身体作为灵魂的外 壳,灵魂居于主导地位。二

6、者本质上是同质的。卢克莱修说得很 清楚:“灵魂本性被包含在整个身体之内, 它自身又是身体的领 导者及其存在的源泉;因为它们由共同的根紧紧连在一起,而且很显然。它们在被撕开之后就将一起灭亡。”由此不难看出,伊 壁鸠鲁确实强调身体的基础地位。但是,他所说的“身体(肉 体)”并非只停留在生物学层面上,毋宁说,更加注重现象学意 义上的身体作用。这样的身体便是心身合一、快乐和痛苦的主体。 因此,对伊壁鸠鲁派身体概念的理解离不开灵魂,“身体”与“灵魂”不可分割。遗憾的是伊壁鸠鲁的批评者(斯多亚派、西 塞罗、普鲁塔克)基本都是从生物学层面来解释身体的基础地位,因而,很自然地歪曲和误解了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难

7、怪伊壁鸠鲁派一再反驳那些批评者:“没错,他(伊壁鸠鲁)就是这样说 的。但你没有领会他的意思。”作为生物学层面的身体,既有自 然的欲望,也有不自然的欲望,这就需要灵魂的主导作用,对其 进行辨别和克制。伊壁鸠鲁还强调,身体的毁灭也就是灵魂的消 亡,坚决反对灵魂不朽的观念。总之,伊壁鸠鲁根据原子与虚空来解释宇宙万物的生成,人从根本上来说是原子的复合体。 这样的复合体也就具有独立、 充 实、自足的特性。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伊壁鸠鲁主要关注个体的 生存现状,个人的幸福是其哲学的根本立足点。普鲁塔克对人性的理解基本延续了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 传统。根据普鲁塔克,宇宙中存在两种对立的本原,即“善”的 本原和“恶

8、”的本原,因而会产生两种相反的力量,“由此产生了这种生命本身所固有的混合,它与世界一一即便不是整个宇 宙。至少也是我们尘世间一一不可分离, 它出其不意变化多端”。 这就是说,善、恶两种对立的本原交织在一起内在于宇宙自然之 中。这两种对立的本原并非势均力敌,善的本原往往占优势。普 鲁塔克将善、恶两种对立力量看作宇宙中两类神灵的意志, 一个 是主善之神,代表智慧和理性;另一个是主恶之神,代表情感和 非理性的冲动。从这样的本体论出发,普鲁塔克认为人本身是出 自神灵的创造,“通过神灵的恩惠,生命经由父母赋予我们”, 但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圣的部分,理智也即知识与智慧却是神灵馈赠给人的礼物:“明智的人也许

9、应该向神灵祈求一切好处,但我们更应当尽可能地爱慕神灵的知识,祈求神灵将它赐予我 们。”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神性在这样的造物身上留下的自己 的印记,并不逊于人们用手塑造出来的青铜和石头的造像。的确,人创造的作品可以再现色调的变化和自然色彩的轻柔, 但从本质 上讲,他们却不具有任何感觉和理智”。与伊壁鸠鲁不同,普鲁塔克认为,人除了具有身体和灵魂之外,还具有理智(努 斯)。这是人身上最能体现神性的部分,理智的释放取决于灵魂 是否纯粹,是否经得起尘世的诱惑。人生在世,就应该不断净化 自己的灵魂,也就是在政治实践中充分展现和发挥自己的德性, 因为“德性使所有愿意追随神的人能够接近神”。德性是好的生活(幸

10、福)的最终目标。正是出于这样的理由,普鲁塔克极力倡 导以“德性一政治”为主导模式的生活方式。二、生活方式的核心之争:快乐与德性伊壁鸠鲁从原子式的个体出发, 将“快乐”作为幸福生活的 最高目标。“快乐”主要是指身体的健康和灵魂的无烦恼。这种观点无疑是对传统幸福论的颠覆。 亚里士多德明确指出,幸福是 人追求的最高目的(善),是人合德性的实现活动。对古典哲学 家而言。幸福不是一时的快乐,而是一生的合乎德性的生活状况。 西塞罗说:“我们通常说到一种幸福的生活, 不是指生活的某一 部分,而是指一生的生活一一一事实上一生就是指结束了、 完成了的生命一一也不可能指有时候幸福,有时候不幸。”然而,伊壁鸠鲁是不

11、会同意这样的观点的, 因为“贤人在采摘时间之果 上,也不是挑选那些更长的时间,而是更加愉快的时刻”。这意 味着“幸福”在于当下的选择和存在状况,无须等到生命结束之后。所以,伊壁鸠鲁将“快乐”看作首要的好以及天生的好。柏 拉图曾经对快乐问题进行过严肃认真的探讨,但是从来没有将快乐看作内在的好,仅仅是手段性的或非本质性的好。尽管亚里士 多德将快乐看作幸福的必然伴随,与好的生活无法分开,但是, 也没有视快乐为好生活的终极目的。因此,伊壁鸠鲁快乐的生活方式必然会遭到以古典共和德性为基础的幸福论者的强烈反对 和批判。西塞罗说道:“你们伊壁鸠鲁主义者既把快乐看作唯一 的向导,就不可能坚持或者保守美德你们把

12、它们完全建立于 快乐之上,就是把他们置于空中楼阁。”普鲁塔克更是在前人的 基础上对伊壁鸠鲁的快乐学说展开了激烈的批驳。普鲁塔克首先批评伊壁鸠鲁基于身体无痛苦方面的快乐。普鲁塔克指出,身体与其说能够产生快乐,不如说它在全体都接受 痛苦。这就是说,身体更能承受痛苦而不是快乐,因为快乐在身 体里持续时间不长,而痛苦却会持续。伊壁鸠鲁确实看轻身体所 遭受的痛苦,甚至指出,贤人即使受到严刑拷打也是快乐的。伊 壁鸠鲁对身体痛苦的漠视是为了加强心灵的宁静,因为身体不仅仅是“肉身”,而是与灵魂结合在一起的快乐的“主体”。无论是普鲁塔克还是西塞罗,都在一定程度上从身体感受性层面来解 释“身体的快乐”,他们自然也

13、就无法领会“无痛苦”怎么就等同于“快乐”。其次。普鲁塔克又将伊壁鸠鲁所谓灵魂的快乐看 作空虚的、模糊的,“就好像是有个人想在头脑中储存昨天的剩 饭剩酒的念头,当没有新鲜食品时,才会想到它们”。这可以说 是对伊壁鸠鲁快乐理论的最大误解。 伊壁鸠鲁的快乐主要指的是 运用清醒的理性权衡选择和规避的原因,使灵魂获得最大的宁 静。因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是根据理性的比较和权衡,而 不是像普鲁塔克所理解的一种纯粹的感性记忆。由此看来,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快乐的评判始终是从一种感性的、经验的层面上来理解,未能从理性的视角公正、客观地对待。塞涅卡在提到伊 壁鸠鲁的教导时,坦率地承认:”伊壁鸠鲁的教导是正当和圣

14、洁 的,而且如果你仔细考察,你会发现它是严肃的;因为他的著名快乐论,最终讲的很有限;而我们斯多亚派为这样美德所立 下的规则,伊壁鸠鲁也同样为他的快乐立下,即服从自 然。”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黑格尔才说:“一个伊壁鸠鲁主义 者,如果他恪守伊壁鸠鲁的告诫,和一个斯多亚主义者的生活方 式没有什么两样。”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快乐的庸俗化解释主要是为了突出德 性的内在价值,贬低快乐的地位。伊壁鸠鲁强调快乐并不意味着 藐视德性,他说过,德性与快乐的生活一道生长, 两者不可分离。 在希腊传统哲学中,“德性” 一直以来都是人们衡量幸福的最高 标准。而“快乐”充其量只是一种伴随现象而已。塞涅卡指出, 即便承认快乐和

15、美德不可分离, 也要让美德在前面引路, 让快乐跟着,如果让美德给快乐当婢女,那就表明你的灵魂太渺小。西 塞罗说道:“事实上,她(快乐)在与美德的争战中若是固执己 见,把令人高兴的东西列在道德的善之上,或者坚持认为身体的快乐或者从中产生的精神的感激比坚毅而高贵的品质价值更高, 那就是不知羞耻了。 ”普鲁塔克直接表明。“灵魂的愉悦如果不 是空洞、粗俗和幼稚的,而是实在、持久和重要的,就有赖于具 有重大意义的行动和光辉灿烂的高尚成就”。因而,对普鲁塔克而言,政治德性是最高的德性,人的最高才能就是治理城邦和国 家的事务,并且政治生活给人类带来的快乐是最崇高、 最伟大的。 普鲁塔克甚至将参与政治生活当作

16、人之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他说:“参与公共事务并非是一种当需要满足时就结束了的特殊事 务,而是居于一定共同体之内的驯化了的社会动物的一种生活方 式。快乐与德性的争论显然反映了不同生活方式的基本价值取 向。伊壁鸠鲁更注重快乐,因为快乐是原子式个体的内在表征, 而德性更多地体现于外在的、对他人的关系之中。当然,伊壁鸠 鲁并没有排斥德性,相反。他将德性内化于个体快乐的生活之中。 诚如他所说:“如果不是过一个明智、美好和正义的生活,就无 法过上愉快的生活;如果不是过一个愉快的生活, 也不可能过一 个明智、美好和正义的生活。”另外,值得注意的是,伊壁鸠鲁 和普鲁塔克都将“神”视为他们各自生活方式的完美展现

17、。因 而,他们的生活方式都具有浓厚的宗教情结,但却又相互排斥。三、宗教情感:“不动心”之神与“恩典”之神对神灵或宗教的崇拜和信仰一直以来都是古人生活方式的 重要内容,尽管伊壁鸠鲁主要关注个体的快乐,但是,他更为关心的是如何在共同体之内实现这样的快乐。 这就需要一种维系共同生活的情感。 对古代人而言, 维系共同体生活的最好纽带莫过于宗教。西塞罗指出。虔诚、敬仰以及宗教一旦消失,我们的生活方式就会出现一片混乱。 深谙共同体生活之道的伊壁鸠鲁自然十分清楚。法国古典学家费斯蒂吉埃尔(A, J , Festugiere )指出。 “诸神庇护”这一传统宗教的核心理念仍然在伊壁鸠鲁的私人信件中毫无隐晦地表达

18、出来。 在一封致友人的信中, 伊壁鸠鲁说:“如果诸神眷顾我们,哪怕战争降临,也不会给我们带来任何可怕的灾难”,“感谢诸神,我才能在玛陀( Matro )的陪伴下过上并意欲过一种纯洁的生活”。 然而, 伊壁鸠鲁主张一种与传统相悖的“不动心”之神: 神不关心我们。 这是人们无法接受的, 普鲁塔克痛心疾首地长叹: “我们从神那里不指望任何东西,无论好坏。” 普鲁塔克对伊壁鸠鲁的宗教观的批评主要集中于“神”是否关心我们以及来世生活的意义。 伊壁鸠鲁对神的基本态度是:神是不朽的、幸福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也不给别人带去操劳, 因此他不会感到愤怒和偏爱。 这样的观点对传统宗教信仰者来说是极大的“漠视”。

19、普鲁塔克批评道: “如果我们听从那些否认神明的愤怒和慈爱的人的话, 我们就会走向漠视宗教。 我们对神明的信仰包含了某种部分崇敬、 部分畏惧的情 感的混合,这也比逃避它要好,因为否则我们就不可能拥有对神 明的恩惠的希望,对成功的信心,在困境中也无法在神那里找到 避难之地。”从传统意义而言,普鲁塔克的批驳应该是有效的。因为自古以来,希腊人就坚信诸神掌管着人间事务,并发挥着不可捉摸的超越性力量。费斯蒂吉埃尔指出,对神明的崇敬和畏惧 是一种深深扎根在人们心里的情感, 这种情感在所有的民族中都 是一样的。不可否认,伊壁鸠鲁具有浓厚的宗教情感,他并非无 视“神明的恩惠”。对伊壁鸠鲁而言,这种“恩惠”并不是

20、神明 对人类的愤怒与慈爱,而是通过沉思与他们融为一体, 因他们的 快乐感到高兴。用自己终有一死的生命体味诸神无尽的幸福。伊壁鸠鲁说:“圣人向诸神祈愿,赞美诸神的天性和状况,他努力 接近神,可以说他渴望接触并与神一起生活,他称呼明智的人为诸神的朋友。诸神为明智之人的朋友”。应该说,伊璧鸠鲁否认 神明的愤怒和慈爱并不是要漠视宗教, 而是使其纯洁,让神保持 在全然幸福的状态中。唯有如此,人才能像神一样生活。在宗教所能产生的所有问题当中, 最具震撼力和吸引力的便 是死的问题。在哲学家们看来,对死亡的理解直接关乎一个人一 生将选择什么样的生活道路。柏拉图将死亡看作灵魂的净化和上 升,教导人们过一种正义、

21、虔敬的生活;伊壁鸠鲁却将死亡看作 原子的分散、消解,引导人们过一种宁静而快乐的生活。普鲁塔 克继承了柏拉图的基本教导,坚信信仰神明所带给人们的希望和 快乐不仅体现在宗教仪式或节日当中, 更体现在对死后(来世生活)的憧憬之中。伊壁鸠鲁指出,死亡与我们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当我们活着的时候,死亡还没有来临,当死亡来临的时候,我们已经不在了。对此,普鲁塔克批评道:“这种教义无法排除死亡的恐惧 ?反而为这一恐惧添加了一个证据,从而加强了它。因为这是我们本性所害怕的伊壁鸠鲁在把身体消解说成是分散瓦解成虚空和原子当中, 这更加连根拔除了我们对于存在下去的希望,为了这希望, (我几乎说过)所有男男女女都会咬紧牙

22、关抵抗斯尔比鲁斯的毒牙, 并且向漏瓶中倒水, 只要他们可以继续存在下去。 而不是被彻底抹去。 ”普鲁塔克的批评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普通大众对死亡的基本态度:人们期盼着一个永恒来世。无论对于好人、坏人还是平庸的人,死亡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古典哲学家来说, 灵魂不朽有着特定的政治神学意义, 正如苏格拉底所说, 我们应该全力以赴在生活中寻求美德和智慧。 因为奖励是荣耀的,希望是巨大的。四、生活方式的基本形态:“隐秘无闻”与政治参与生活方式除了具有内在的核心理念之外, 还应该具有外在的基本特征。 伊壁鸠鲁将“快乐”作为其思想的内在核心, 主张过一种“隐秘无闻的生活”; 普鲁塔克高扬古典共和德性, 倡导人

23、们积极参与现实政治。 在此。 个体之乐与共和德性之间的对立通过对政治生活的态度得以生动展现。伊壁鸠鲁对政治社会的基本态度符合其哲学的根本立场: 幸福的存在者自己不多事。 也不给别人带去操劳, 因此不会感到愤怒和偏爱。换句话说,幸福生活的理想状态是过一种简单快乐而 又宁静无扰的生活。这就意味着,辉煌悲壮的政治荣誉场景正是 伊壁鸠鲁刻意避免的,卢克莱修多次藐视政治领域的争斗和对荣 誉的追求,他说:“因此,既然财富也好。高贵出身和王室荣耀 也好,都无助于我们的身体,我们就应当进一步看到:它们也无 助于我们的心灵。”然而,从古典政治哲学的立场来看,城邦(政 治共同体)在本性上先于个人,人只有在城邦中,

24、才能实现自身 的存在和幸福。而伊壁鸠鲁却完全剥离了政治生活的魅力, 公开 表明从日常责任和政治事务的牢房中逃离出去。这样的生活方 式,正如柏拉图所提到的,是一种“猪的城邦”式的生活。作为 柏拉图主义者的普鲁塔克自然对伊壁鸠鲁的“隐秘无闻的生 活”予以冷嘲热讽,大加批评。普鲁塔克的批判主要聚焦于政治生活本身的价值。他指出:“如果你是对好人建议避人耳目、默默无闻,那你就相当于是在建议伊帕美农达斯不要当将军; 吕库古斯不要立法;色拉希布卢 斯不要刺杀暴君;毕达戈拉斯不要传授;苏格拉底不要交谈 以便你可以立下这些法则: 德性应当无人说起,技艺应当闲置无 用,哲学应当缄默,恩惠应当遗忘。”普鲁塔克的批评

25、仍然是以 突出传统“荣誉”政治为核心。 伊壁鸠鲁的“隐秘无闻的生活” 显然是对政治生活本身的贬低。进一步,普鲁塔克说道:“但是 如果我们说到的是这样一个人: 他在自然哲学中尊奉神明、 正义 和天命,在伦理学中尊重法律和社会,对公共事务积极参与,在 政治生活中保持正直而非功利主义的行为,他有什么必要生活在 默默无闻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 普鲁塔克在这里将伦理和政治 区分对待。对于这一变化,罗斯克姆认为普鲁塔克主要是为了屈 从于辩论的需要,以便与伊壁鸠鲁的生活方式, 特别是对政治的 态度形成鲜明对比。我认为,这里的变化不仅仅是为了辩论的需 要,一定程度上,可能反映了普鲁塔克对政治和伦理关系的不同 看法。按照古典政治哲学的理解,政治应当属于伦理的一个部分, 二者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