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5.1论语十二章 教案 20212022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十二章教案一、教学目标语言建构与运用:了解孔子,掌握文言基础知识。思维发展与提升:联系旧知,温故而知新。联系之前所学的有关孔子的思想内容,结合儒家思想的基本要义,加深对本文的理解。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论语的有关知识,明确其文学价值。文化传承与理解: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培养付诸实践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论语十二章的深刻含义,体会孔子所倡导的“为学之道”。教学难点: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体会其中的深刻哲理。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提问法、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法四
2、、课时安排3课时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我们从小就接受着孔子学说和言论的教诲,从牙牙学语到经天纬地,我们以古典文化为土壤,不断的成长前行。今天,让我们继续走近孔子,一起学习十二章。2.写作背景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的大变革时期。面对这样的乱世,知识分子纷纷思考救国救民、解决社会矛盾的方针、路线。他们各自的想法大不相同,于是形成了不同的学说流派。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之外,还出现了道家、墨家、法家等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之间相互批评,展开了激动人心的学术争鸣,百家争鸣”的局面就此出现。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是“百家争
3、鸣”中最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儒学是由孔子创立、孟子发展、荀子集大成,之后延绵不断,至今仍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流派。儒学原先是先秦诸子百家的学说之一,其创始人是孔子。后来,汉武帝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听从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实施思想钳制,使儒家成为中国古代最有影响力的学派。儒学以“仁”为核心,注重君子的员德修养,强调仁与礼相辅相成,重视家族伦理,提倡教化和仁政抨击暴政,力图重建礼乐秩序,富于入世理想与人文主义精神。儒学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在封建社会中,中国人代代传授“四书”“五经”。中国人内心深处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恕的思想(己所不欲,勿
4、施于人)、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与儒家的影响有关。3.及作品介绍(1)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与战国时期儒家的代表人物孟子并称“孔孟”,被后世尊为“圣人”。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贤者七十二人。孔子知识渊博,是私人讲学之风的开创者,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万世师表”,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教育家,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人物。(2)论语共20篇,是由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是记录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的一部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以语录体为主,只记录孔子及
5、其弟子说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和说话的对象;也有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做的回答;还有叙事体,其中有一点情节,但也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论语首创语录体写法,格言警句,美不胜收。我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不耻下问”“温故知新”“学而不厌”“举一反三”“见义勇为”“当仁不让”“尽善尽美”“舍己为人”等都出自其中。 4.题目解读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集录整理,是研究孔子及儒家思想的重要资料。本课节选的是论语中的经典篇目,一共十二章,称之为“论语十二章”。5.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十二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章):孔子认为君子要善于抵制物欲,要尽可能地把精力放在对德
6、行的追求上。第二部分(第2章):孔子把礼、乐与仁紧紧联系起来,认为没有仁爱之心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第三部分(第3章):孔子认为人可以为“道”而死,强调了“道”的重要性。第四部分(第4章):孔子提出君子和小人在义利上的不同态度。第五部分(第5章):孔子强调在修身养德的过程中见贤思齐的重要性。第六部分(第6章):孔子强调人的修养中质朴的本质和文化修养要配合适当。第七部分(第7章):孔子表达了士人要有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坚定信心和决绝勇气。第八部分(第8章):孔子阐释功亏一篑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第九部分(第9章):孔子希望自己的学生能具备智、仁、勇这三种品质,成为真正的君子。第十部分(第1
7、0章):孔子强调“克己复礼”是达到仁的境界的方法。第十一部分(第11章):阐释孔子对“恕”的理解。第十二部分(第12章):多角度具体阐释诗在“兴”“观”“鲜”“怨”等多方面的作用。6.章则解读(1)子曰:“君子食无求饱(饱足),居无求安(安逸,舒适),敏(敏捷,勤快)于(对于)事而(表并列)慎(小心,谨慎)于言,就(靠近)有道(有道德的人)而正(使匡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本章阐述了“好学”的标准。孔子认为,君子要安贫乐道,克制物欲,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的道
8、德品质方面。只有做到“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意”,才算达到“好学”的要求。本要求。本章讲的是君子日常言行的基本要求。(2)子曰:“人而(表假设,如果)不仁,如礼何(固定句式,译为:怎样呢?) 人而不仁,如乐何 ”(八佾(y)译文:孔子说:“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礼仪制度呢?做人如果没有仁德,怎么对待音乐呢?”本章阐释了仁与礼、乐的关系。孔子认为,仁是最重要的,是根本性的东西。礼、乐都是在仁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仁礼、乐都将失去意义。本章强调礼、乐应以仁为基础。(3)子曰:“朝(在早上,名词做状语)闻道(得知真理,懂得仁义的道理),夕(在晚上,名词做状语)死可矣。”
9、(里仁)译文: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早上能达成他一直坚持的理想,实施了自己的政治主张(仁政),那么他就算晚上死去那也是值得的。”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真理以及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闻道”很重要。领悟了生活的真谈宇宙中的真理,纵然朝闻夕死,亦会觉得心满意足,不虚此生,否则纵然高寿百年,不得闻道,亦枉然为人。本章阐述了孔子执着追求仁道的精神(4)子曰:“君子喻(明白,知晓)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译文:孔子说:“君子懂得大义,小人只懂得小利。”本章从义利的角度区别君子与小人君子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辨明是非,小人对于任何事情总是先计算利害。君子小人用心不同,所以他们所明白、知晓的也必然不同。孔子
10、认为,利要服从义,要重义轻利。本章阐释了儒家的义利观:重义轻利(5)子曰:“见贤(形作名,有德行的人)思齐(形作动,看齐)焉,见不贤而内(名作状,在心里)自省也。”(里仁)译文:孔子说:“遇见有才能的人,要选择他的长处向他学习,遇见没有德行的人,要学会反省自己是否有和他一样的错误。”本章阐述了加强道德修养的方法之一就是见贤思齐。向善去恶、自我反省是道德修养的一种方法,经常反省自己,可以去除心中的杂念,理性地看待自己,快速地改掉自己的缺点,完善自我的道德境界。说明了自省在一个人完善自己的人格和学问、提高道德修养的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本章强调君子应虚心学习,自我反省。(6)子曰:“质(质朴、朴实)胜
11、文(华美、文采)则野(粗野、鄙俗),文胜质则史(虚饰、浮夸)。文质彬彬(配合适当的样子),然后君子。”(雍也)译文:孔子说:“质朴胜于文采,人就会显得粗俗,文采胜于质朴,人就会显得表面浮夸,文采和质朴搭配得当,既质朴又文雅,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本章高度概括了文与质的合理互补关系和君子的人格模式。这与质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未经加工的质朴是朴实淳厚的,但容易显得粗野。后天习得的文饰,虽然华丽可观,但易流于虚浮。质朴与文采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是同样重要的,只有文、质双修,才能成为合格的君子。本章强调文质兼备,方为君子。(7)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广、大,这里指志向远大)毅(意志坚强),任重而
12、(表并列)道远。仁以为(把作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停止),不亦远乎 ”(泰伯)译文:孔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本章阐释了士人要有责任担当意识。曾子认为,士人要有宏大的襟怀、刚毅的品格,才能推已及人、救人救世,进而兼济天下。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要为国家、为社会挑起重担,走完未来的路。“任重”要求力量要强,不强就会在半道支持不住:“道远”要求意志要坚强,不坚强就会在半途消沉下去,放弃追求。本章强调士人应以仁为己任,意志要坚强。(8)子曰:“譬如为(堆积)山,未成一篑(筐),
13、止,吾止也。譬如平(形作动,填平)地,虽覆一篑(倾倒),进,吾往(坚持)也。”(子罕)译文:孔子说:“譬如用土堆山,只差一筐土就完成了,这时停下来,我所有的努力都废弃了;譬如填平洼地,虽然只倒下一筐,这时虽然只有一筐,但我也在前进。”本章运用堆土成山与填土平地这两个比喻,说明了功亏一篑与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无论是做学问,还是为人处世,除了要有明确的目标以外,都应自觉自愿地坚持下去。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积土成出,最终到达成功。否则,就会前功尽弃,功亏一簧,留下终身遗憾。本章阐释了应持之以恒的道理。(9)子曰:“知(同“智”)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译文:孔子说:“有德行、恩情的人不会
14、感到忧愁,聪明的人不会感到迷惑,勇敢的人不会感到畏惧。”本章讲明了一个道理:真正的君子需要具备智、仁、勇这三个条件。古人认为,君子具有三种基本品德:智、仁、勇。也就是说人如果有着一颗博爱之心,有着高远的人生智慧,有着勇敢坚强的意志,那么他就必然会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精神状态,从而心地宽广、胸怀坦荡。本章强调完美人格的三个条件: 智、仁、勇(10)颜渊问仁。子曰:“克(约束)己复(归复)礼为仁。一日(一旦)克己复礼,天下归(称赞)仁焉。为仁由(依靠)己,而由人乎哉 ”颜渊曰:“请(请允许我)问其目(细则)。”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实践)斯语矣
15、。”(颜渊)译文:孔子说:“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实行仁德,完全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本章阐述了孔子对“仁”的理解以及如何通过自己的行动来实现“仁”。其关键是克已复礼。“克已复礼”就是在道德修养方面自觉地遵守“礼”的规定。从这个层面说,“仁”是“礼”的内化和自觉。具体做法是要“视、听、言、动”都符合礼。本章强调“克己复礼为仁”。(11)子贡问曰:“有一言(一个字)而可以终身行(实践)之者乎 ”子曰: “其(大概)恕(体谅)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译文: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
16、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这句话点出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换位思考”。孔子认为推己及人的“想”道是可以终是思想品德修养,强调“修已”本章阐释了人与人相处的原则一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子曰:“小子(老师对学生的称呼)何莫(为什么不)学夫(那)诗 诗可以兴(激发人的感情),可以观(观察政治的得失、风俗的盛衰),可以群(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可以怨(讽刺时政)。迩(近)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阳货)译文:孔子说:“同学们,为什么不学诗呢 学诗可以激发热情,可以提高观察力,可以团结群众,可以抒发不满。近可以事奉父母,远可以事奉君王;还可以多知道些鸟兽草
17、木的名字。”这段文字全面而准确地概括了诗经的社会价值。这是对诗歌的社会作用的最高赞颂。本章阐述了诗经的社会价值。7.问题探究(1)“质胜文”与“文胜质”的含意各是什么?“质”是先天的、朴实无华的,是质朴的本性;“文”是后天的,经过修饰获得的,如衣着装饰、谈吐文采之类。“质胜文”,就是缺少后天的修饰、装点,人就会显得粗野、鄙俗。这也正是儒家和道家不一样的地方,道家特别强调天真、自然。“文胜质”则是矫枉过正,即装点太多就显得浮夸、虚伪。(2)第8章使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比喻论证。这句话用了两个比喻,来说明做人、做学问、做事情要靠自己坚持,不能半途而废。第一个比喻是堆土成山,只差一筐土就成功
18、了,如果这时候停下来,是我自己停下来的(其咎在己);第二个比喻是填平洼地,即使只是刚刚倒下第一筐土有志于前进,也是我自己前进的(进益在己)。孔子强调,人与人境遇不同、机会不等、时运有别,但个人的主观努力决定自己的一生。(3)在第10章的那段对话中,孔子认为“礼”与“仁”具有怎样的关系?仁”是内在的道德观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礼”以“仁”为基础,“仁”用“礼”来维护。人们的言语和行动都能符合“礼”的规范,就是“仁”。(4)孔子论及了“文”与“质”的关系,我们应该如何理解“文”与“质”的关系?角度一:孔子这里说的“文”,指合乎礼的外在表现;“质”,指内在的仁德。只有具备“仁”的内在品质,同
19、时又合乎“礼”并表现出来,方能成为“君子”。“文”与“质”的关系,即“礼”与“仁”的关系。这一方面体现了孔子所竭力推崇的“君子”之理想人格;另一方面反映了孔子一以贯之的中庸思想,即不主张偏胜于文,亦不主张偏胜于质,而主张不偏不倚。角度二:从个人修养的角度来理解,“质”是指质朴的品质,“文”则是指文化的修养。那么,“质胜文则野”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修养,就会显得很粗俗;“文胜质则史”就是指一个人过于文雅,就会注重繁文缛节而不切实际。所以孔子提倡“文质彬彬”,既要有文化修养,又要不迷失本性,只有这样,才能够称得上是真正的君子。(5)当代某些自由主义者曾攻击过孔子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他们将这条
20、道德规则进行反推,得出“己所欲,施于人”的观点,认为这样的做法可能妨碍他人的自由,违背他人的意愿。你如何看待孔子说的“恕”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规则是否妨碍他人的自由?儒家讲究对己则严、待人则宽。限制性的纪律和规则主要是求诸己,要求君子自身,而非求诸人;“恕”的含义是在对待己、对待有权力的贵族君子当严,而对待普通人当宽。既然是“恕”,那不论他人愿不愿意,只要不是其职责范围内的,我们都应当宽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里自然包含了“人所不欲,勿施于人”的要义。而“己所欲,必施于人”和“人所不欲,也施于人”是违背“恕”的。孔子的说法并不保证人的“欲”,但尽量避免人的“不欲”。“欲”是无穷的,
21、无法保证,但“不欲”,却往往是人维护自己情感和利益的最低要求。避免“不欲”,恰恰体现了对自由的尊重。(6)孔子认为:“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试简要分析“仁”和“礼”“乐”的关系。礼、乐都是制度文明,而仁则是人内心的道德规范,是人文的基础。所以,乐必须反映人的仁德。同时,乐是表达人思想情感的一种形式,在古代,它也是礼的一部分。因此,礼与乐都是仁的外在表现。这里,孔子指出礼、乐的核心与根本是仁,没有仁德的人,根本谈不上礼、乐的问题。仁是孔子学说的中心,它来自固有的道德,是礼、乐的根本。礼讲究谦让敬人,乐需要八音和谐。一个人没有仁的本质,则无谦让敬人、和谐无夺等美德,即便行礼奏乐,也
22、不具有实质意义。所以,人而不仁,礼对他有什么用?人而不仁,乐对他有什么用?八、本课总结论语十二章主要阐述了孔子关于贫富、义利、自我要求等方面的观点,以及孔子重视诗的教育作用,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九、布置作业(一)基础练习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敏于事而慎于言。 敏:勤勉B.君子喻于义。 喻:知晓、明白C.质胜文则野。 野:粗野、鄙俗D.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已:罢了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人喻于利。 于:介词,用B.人而不仁,如乐何。 而:却C.见
23、贤思齐焉。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D.就有道而正焉。 焉:句末语气词,不译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 譬如平地 B. 可以为师矣C. 仁以为己任。 D. 朝闻道,夕死可矣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以下的问题。儒家学派的孔子一生“修身”,他主张并践行的做人要做君子,不做小人,成为儒家对后世的遗嘱。只要是中国人,即使不通文墨,甚至_,也乐于被人称为君子,而绝不愿意被人看作小人。其实,孔子完整的人生规划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孔子一辈子下来,“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但自己没有达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孔子十余年奔走于一个个政治集团之间,并无成效。回来一
24、看,亲人的离世使“齐家”也成了一种_。最后,他唯一能抓住的,只有“修身”。因此,他真正实践了、可让别人信赖的结论,也只有这一条。( ),没想到,竟变成了终点。不错,做人,是永恒的起点,也是永恒的终点。因为与人人有关,所以能够代代感应,成为有效遗嘱。做君子,不做小人,这是一种永不止息的人格动员,它使多数社会成员经常发觉自己与君子的_,然后见贤思齐,产生对_的向往。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身”、锻铸人格的过程,而“即时打造、批量生产”的“君子”,肯定名不副实。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目不识丁 反讽 差距 高山仰止B不学无术 自嘲 欠缺 高山景行C不学无术 反讽 欠缺
25、 高山仰止D创始人 差距 向往 名不副实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自己没有做到,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B“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成,别人听着也等于对牛弹琴。C不但“治国”“平天下”的目标自己没有达到,而且讲给别人听也等于对牛弹琴。D“治国”“平天下”的目标不只是别人听着等于对牛弹琴,自己也没有做到。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修身”本是他规划的起点B他规划的起点本来是“修身”C作为他规划的起点的“修身”D“修身”作为他规划的起点(二)理解性默写1.为了表达人们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我们可以用论语十二章中的“朝闻道;夕死可矣”这两句话来概括。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人要有远大的理想和目标,要承担起实现强国梦的重大责任,曾子在论语十二章中也说过类似的语句:“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3.论语十二章中,“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4.论语十二章中,孔子阐释君子应勤勉做事而谨慎言谈,并向有道德的人学习以匡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运输安全与事故预防考核试卷
- 专业技术培训的成功秘诀考核试卷
- 制糖企业可持续发展计划考核试卷
- 水产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体系落地实施方案报告总结考核试卷
- 智能体育场馆物联网的体验升级考核试卷
- DB11T 494.1-2013 人力资源服务规范 第1部分:通则
- DB11∕T 3019-2018 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规范
- gpt做课件教学课件
- 餐厅新进员工岗前培训
- 孵化小鸡课件教学课件
- 术后切口感染的护理
- 2024年榆林科创新城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王远方故意杀人案庭审笔录解读
- 学校班主任培训制度
- 第10课《养成遵纪守法好习惯》第2框《履行遵纪守法义务》-【中职专用】《职业道德与法治》同步课堂课件
- 机械设计答辩常见问题及对策
- MOOC 创新与创业管理-南京师范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2019年1月自考00804金融法二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新建低空经济产业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区物业电动车管理方案
- 2017年10月自考00258保险法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