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_第1页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_第2页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_第3页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_第4页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草原教案范文汇编十篇 作为一位不辞辛苦的人民老师,经常要依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同学理解并把握系统的学问。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草原教案10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草原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学会14个生字,会认4个字,能正确读写勾画、骏马、无限、鞭子、奔驰、马蹄、礼貌、拘束、摔跤、襟飘带舞等词语。背诵课文一、二自然段。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团结、和谐的教育。 3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下培育美感。初步感悟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难点 让同学通

2、过语言文字绽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中描述的精彩情景,体会句中所含的意思。 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意思及表达上的作用。 突破重难点的方法 1带着想象结合生活实际绽开有层次的朗读,获得身临其境的感受和体会。 2运用音乐的情感引导作用体会文中美景及表达的情感。 一、音乐铺垫、孕育情感 1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让同学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在你头脑中呈现了怎样的景象?出示课题。 2引导同学联系生活实际及见闻说说草原的漂亮景象,与实践阅历相结合,缩短文本与生活的距离,调动同学学习的热忱。今日我们将在老舍先生美丽文字的引导下走进那漂亮的草原。 二、自读感悟、

3、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正确流利。 找诞生字、词语,留意读准字音。 同学自由结成旅行伙伴,去“巡游”草原的美景,在美景中细细欣赏。 2汇报沟通,共同感悟。 课文中哪些地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把印象深刻的句子勾画出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说说你有怎样的感受?请把你的收获和大家一起共享。 3内容归纳,整体感知 引导同学说说老舍从哪些方面对我们介绍了草原?分别依据同学留下印象最深刻的部分得出介绍了草原的自然景色和蒙古人民的热忱好客及民族间的团结友爱。(引导同学明确课文内容。) 三、 分层朗读,感悟美景 1找出描写草原漂亮的自然风光的段落,自己有感情地朗读,把你喜爱的词句勾画下来,细细品读。 2引导同

4、学说说草原的自然风光给留下了怎样的感慨? “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3是怎样的一种景象让有了如此的感慨呢?以此引导同学说说草原的天、地的景色各有什么样的特点?找出相应的句子读一读。 4找出第一自然段中描写天的句子有感情的朗读,说说天的特点。在这样的天空下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引导同学说出自己的感受,读出的感受。 5同学有感情地朗读描写羊群和小丘的句子,说说给自己在头脑中留下的印象。读中评价,体会美感。 6在这样的境界里你会有怎样的感受,让同学依据自己的感受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自然段。 7齐读感悟、练习背诵。 四、品尝练笔 通过老舍先生美丽的语言描写,让草

5、原漂亮的自然风光深深地打动了我们。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两句描绘草原美景的句子或小诗。也可以用你手中奇妙的画笔画出草原的美景。 沟通展现。 五、巩固练习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熟悉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勾画、骏马、无限、鞭子、奔驰、马蹄、奶茶、礼貌、拘束、举杯、摔跤。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含着的意思。 3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育同学爱美的情趣。 4品尝、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语言。 教学重点 1让同学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句

6、子中含着的意思,积累课文中美丽的语言。 教学难点 体会第一自然段中的文字所表达的草原的意境美。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预备 老师预备:多媒体课件 同学预备: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师:今年暑假,老师到过一个漂亮的地方,我还带回了几张照片。你们看!这是哪里呀?(板书:草原)今日我们要学习的是老舍先生的学校课文草原。四十二年前,老舍先生到草原参观访问时,登记了沿途的所见所闻。今日,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共作一次“草原心灵之旅”。 二自主学文,勾画圈点 1整体感知 师:请大家快速扫瞄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草原的? 2自主研读 师: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呢?请大家悄悄地默读课文第

7、一自然段,勾画让你感受很深的关键词句。 3放声朗读 师:自由地、放声朗读这一段,读出你对草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一会儿把你感受最深、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想象点拨,指导朗读)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共享阅历,指导朗读)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流,轻轻流入云际。”(借助阅历,唤起想象) “四周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象给

8、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以读代讲) “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四音乐过渡,读中悟情 音乐过渡,激发想象。 自由朗读,读中悟情。 指名朗读,以读代讲。 五共性朗读,小结全文 “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板书设计 景一碧,千里并不茫茫漂亮动人。 草原 人远迎、款待、话别蒙汉情深。 草原教案 篇3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蒙汉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同学喜爱草原,喜爱草原人民的思想感情,草原教案设计(三)。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那么那”

9、“既又”造句。 3.背诵课文第一段。 4.初步把握文章中描写事物与环境联系变化的关系。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情景交融即事物与环境的相互联系。 【教具预备】录音机一架、幻灯机一台、自录配乐朗读磁带一盒、幻灯片若干。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同学自学课文,总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你在图画里见到的草原是怎样的?草原上的牧民有什么风俗习惯?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宽阔的草原。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情境之中,油然而生了特别的感受,目睹了草原的蒙族人民接人待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把这些内容都活敏捷现地写下了,

10、让我们一起随着录音去参观访问。 二、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同学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同学自学课文 轻声读课文,划诞生字新词,读准生字字音,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不懂的字、词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自学状况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并说说每一节写发生了什么事,同时检查字词的把握状况。 第一节:看到了草原的漂亮景色。 绿毯 勾画 骏马 秀丽 优美 渲染 回味 茫茫 一碧千里 翠流 其次节: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 奔驰 迂回 潇洒 襟飘带舞 第三节: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 第四节: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 拘束 羞怯 鄂温克 第五节:斜阳下的

11、话别。 天际 斜阳 五、质疑 还有什么不懂的字词? 六、作业 1.练习作业第1题。 2.熟读第一自然段,学校六班级语文教案草原教案设计(三)。 其次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第一、二自然段,初步了解事物与环境的联系。 一、讲读第一节 1.默读、分层次。 2.第一次来到草原,看到的天空景色是怎样的?(板书:“那么清鲜,那么明朗”) 3.“那么那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够用上它说一句话? 4.假如你置身于这样一种清鲜、宽阔的环境之中,会产生怎样的感受呢?的感受又是怎样的?(板书:“总想高歌一曲”) 5.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录音,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同学听配乐朗读录音,听后老师依据同学的想

12、象回到的描写,板书) 天底下 一碧千里 平地 绿 小丘 线条优美翠流 羊群 白色的大花 6.出示幻灯图景。重点理解“茫茫、翠流、渲染、勾画”同时进行朗读训练。 7.假如你置身于这番美景之中,又会产生如何的感受呢?又是怎样的感受呢?(板书:赞叹、舒适) 8.为什么会“赞叹”?“既又”表示什么意思?谁能用“既又”说一句话? 9.最终一句话写出谁的感受?为什么这样写?(骏马、大牛衬托景色的漂亮) 10.小结:这节写初到草原看到的景象,从天空写到地面,置身于漂亮的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产生了特有的感受,情景交融。祖国的草原是这么漂亮,让我们看这图景,听着草原音乐,把课文内容回味一遍,争取背下来。 (同

13、学看图听音乐,老师随着音乐教导图景,即兴诵读) 11.指名试背。 二、讲读其次节 1.观赏了草原美景,随汽车连续往前走,初入草原和快到公社时,分别听见了什么?观察了什么?产生了怎样不同的感受? 默读课文其次节并在练习题上填写表一,请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填写。 2.“马奔驰,襟飘带舞”是何意思? 3.为什么说“象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4.小结:初入草原,看不见什么东西,听不见一点声音,处在这种环境,使人产生一种宽阔、清寂的感受,接着快到公社时,看到了牛羊成群,仆人迎客,听到了各种声响,自然引起了一种兴盛、喧闹的感受。的感受由静到动,是由于他所处的环境在变化的结果,这说明,环境变了,事物也在变化。

14、 三、作业: 1.背诵第一节。 2.练习作业第2题、第3题。 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 讲读三、四、五自然段,领悟中心,点明写作特色。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词语。 2.指名背诵第一小节。 二、讲读第三、四、五小节 1.出示课后题(3) 主客是怎样见面的?好客的仆人是怎样款待我们的?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2.围绕以上问题,默读三至五小节,找出有关动词,填写在表(2)中,(指名将找到的动词填在黑板上。) 3.主客见面,写出了热忱洋溢的气氛,主客之间是怎样握手的?(引读)怎样笑的?(引读)怎样说的?(引读)。你体会到此时大家的心情怎样?(兴奋、欢快、热忱)有感情地朗读。 4.主客之间就

15、是这么握着、笑着、说着,不知不觉进入了蒙古包,在蒙古包里,仆人是怎样款待客人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蒙汉人民的深厚情意? 5.饭后,在草原上又进行了联欢告辞仪式,让我们一起共享这蒙汉情深的欢快吧。 (出示幻灯图景,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 6.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响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感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要分别了,假如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7.的诗句充分表达了这种心情。说说“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诗意。 8.感情朗读课文最终一节。 9.这三节课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 三、总结全文 1.从全文看,前面两节主要是写什么的? 后面三节

16、主要是写什么的? 2.课文的主要内容是写的一次访问活动,却为什么要以 草原教案 篇4 教养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体会描写草原风景美、人情美的语句。 2、理解课文中打比方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情背诵第一自然段。 教育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培育喜爱祖国的情感,增加民族团结意识。 2、熟悉爱护草原资源,防止沙漠化的重要性。 进展目标: 运用以前学到的阅读方法读懂课文,并能把阅读中的理解和感受说出来。 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草原的风景美和人情美所构成的草原风情画。 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播放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带情入境。 2、同学们有到过或者

17、见过大草原吗?草原给你的印象是怎样的? 过度:今日,我们就和老舍先生一起领会草原漂亮、迷人的风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看看在心目中的草原是什么样子的。 2、速读课文,思索:写了草原哪些方面的状况? 板:风景美人情美 过度:草原的风光和人情都这么美妙,那么就构成了一幅草原风情画。 板:草原风情画 3、默读课文,对全文质疑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过度:指导朗读“这次,我看到了草原”。在写草原美景的同时,还 2、自由读,边读边划抒发了自己的感情的句子。 3、同学汇报。 4、找出句子,抓对比。 “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

18、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1)指导朗读。 (2)理解“高歌”和“低吟”两种不同的情调。 (3)理解“秀丽”,为什么他要吟这么一首诗? 5、者先是想高歌,后来又想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为什么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情感呢?假如把这两个抒情的句子调换一下位置,让他先“低吟”,后来他越看草原越兴奋,然后“高歌”,行不行? 提示:“高歌”和“低吟”都是表达情感的方式。往往都会受到外界的影响,那看到了什么,使他产生了这种情感,而要用这种方式表达?(争论) 6、同学汇报。 点拨1:我们归纳一下,一开头看到了草原的什么?它的整体给人什么感受?(出示图) 板:开阔 点拨2: 1)他当时的

19、心情怎样?(感动、兴奋) 2)指导朗读 3)换词理解“清鲜”、“明朗”。 过度:接下来他看到了草原的什么?(部分)那他的感情起了什么变化? 指导朗读,读出草原的优美。 点拨3:留意其次次写景的部分,他先总的说了一句“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茫茫”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里这样说呢?感情朗读。 点拨4:接下来分了两部分来写,先写了(草原的颜色),再写了(小丘的线条)。 指导朗读:(1)先读这两部分,然后选你喜爱的读给大家听。 句1:“四周都有小丘,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随机出示图:绿草衬白羊,多么雅致、清丽。指导朗读。 这里把_ 比作_,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句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

20、,轻轻流入云际。” 随机出示图、出示两种风格的国画,理解“勾画”、“渲染”。 点拨5:这样优美的线条,缓缓地高起来,又缓缓地低下去,就像(波浪)。所以沿着这波浪般的线条,始终远望,就觉得好象整个绿色的草原在流淌,所以说 指导朗读。 7、自由读其次次写景的部分,读出优美的感觉,把自己读沉醉。 四、 总结:情景交融的描绘,我们看到了蒙古族同胞生活在风景如画的草原上,使人憧憬,令人感受到无限的乐趣。 1、看图,听音乐。 2、口语训练:做小导游,向你的伴侣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如画美景。 五、 布置作业 1、向你的爸爸、妈妈介绍一下内蒙草原的自然风光。 2、背诵第一自然段。 草原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学习

21、本课生字、新词。 1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喜爱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重点:感受草原之美和民族的团结互助。 难点:通过课文的描述体会“蒙汉情深”。 教学预备 同学预备: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收集其他表现民族团结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老师预备:有关草原的歌曲。 课时支配: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放腾格尔以草原为主题的歌曲,将同学引入草原高远宽阔的境界。 同学们,我们曾随着课文,一块儿登上安徽黄山,观赏黄山奇石;走进北国,感受小兴安岭的漂亮;来到四川松潘,看到了奇妙的五彩池;飞向宝岛,见到了阿里山和日月潭大自然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大画家,它为

22、我们描绘出一幅幅漂亮壮丽、奇妙的画卷。 今日我们将跟随老舍先生去领会一碧千里的大草原的漂亮风光和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 二、初读课文 关于草原,你了解多少,能将你收集的资料与大家沟通一下吗?(同学沟通资料) 课下,有些同学告知老师说:我以读过好多遍课文了,还用再读吗?请同学们再读一遍课文,看看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提出来我们共同解决。 同学读书提问题。(依据所提问题来打算回答方式)。 三、精读课文 1读完课文,草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美) 既然是美景,那就让我们与老舍先生一起去参观这漂亮的大草原吧,你可以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参观完了再汇报,听好参观任务: 你们发觉了哪些景物?

23、2你们觉得哪些景物美?为什么? 3你想怎样汇报你的参观结果? 老师引导:要完成参观任务,先怎么办? (自己读,自己划,有了看法、想法再和同学沟通。) 当完成参观任务后,你准备用怎样的方式向全部的参观队员汇报你们的所得? (可以朗读,展现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的方法。) 明白任务后,请同学们带 着自己的任务进入到你最喜爱的草原参观吧。 1同学边读边用各种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谈体会,汇报感受到的美。 可重点引导以下几处地方: “羊群大花”写出了草原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变化之美!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流入云际”,一个“流”字将草原那具有鲜活生命力,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而“流入云际”则写

24、出了草原无边无际的壮丽之美,这种境界给人的感觉是什么样的?你能把这种感觉读出来吗?自己读指名读。 “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一个“吹”字则写出了速度之快、动作之轻快飘逸。 “群马奔驰,襟飘带舞”远望去,就像一条彩虹在向我们飞。 “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则又使悄悄的草原在我们的心中动起来了。 此时此刻,我们参观者有怎样的心情?兴奋、欢快。你能将这份喜悦读出来吗? 四、布置作业 陈巴尔旗草原美,同学们的描述也美,可更美的是我们蒙汉一家的情意。课下请同学们通过各种途径查阅有关民族团结互助的资料。 其次课时 一、导入 通过上一节课的参观,我们知道蒙古草原上清爽的空气,有明朗的天空,有翠绿的小丘,有迂回

25、明如玻璃的小河,那里形美、色美,而更美的是那里的人。 二、你从哪些地方可以体会出蒙汉两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的“、敬酒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只有心相同,才会“握手再握手”,才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主客人都舞的舞、唱的唱,以至于遗忘了时间的消逝,是啊,“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 你能将这段文章满含深情地读出来吗? 三、课外延长 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民族团结互助的事情又何止这些呢?你还知道哪些? 同学汇报收集的资料。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抄写自己喜爱的句子。 草原教案 篇6 一

26、、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同学谈一谈如何记住本课生字。 、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师生解答。 二、再读课文,理清线索 、小组争论。 、小结板书: 草原美景 欢迎远客 亲切相见 热忱款待 联欢话别 三、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结合下列词句,体会自然之美: 那里的天表示我满心的开心。 在天底下而并不茫茫。 羊群大白花。 那些小丘轻轻流入云际。 、找出比方句,说一说把什么比作什么。 四、作业 背诵自己喜爱的段落。 草原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草原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的意思。 重点难点: 1、引导同

27、学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妙。 2、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 教具预备: 1、草原风光图。 2、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 教法学法: 导读法 小组合作沟通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题质疑 1、播放歌曲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让同学说说歌曲中描绘的是哪里的景色。听着歌曲,你头脑中消失了怎样的景象?板书课题:草原。 2、介绍老舍。 二、初读感知,自主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 (1)把课文读通顺,同时划诞生字新词。 (2)简要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草原的? (3)是按怎样的挨次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 2、沟通初读状况。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1、自由朗

28、读课文,找出描写草原风景的段落,画出相关句子,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沟通,随机点拨。 (1)指明反馈 理解草原的“绿”。 说说“一碧千里”、“翠色欲流”的意思。 闭上眼睛想象“一碧千里”的草原,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草原风光图片。 想象草原上羊群奔跑的样子,理解“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有感情地朗读。 (2)“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这种境界”是指什么? 在这种境界里,为什么要赞叹,为什么又想低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假如你当时也在这漂亮的草原上,你会低吟一首怎样的小诗?(敕勒歌) 3、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第一自然段。 四、朗读

29、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朗读课文,从文中找出草原人更美的相关句子做上记号,并有感情地朗读。 2、课堂沟通,随机指导。 (1)“突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消失了一群马车跟着马飞过小丘,观察了几座蒙古包。” 这段话描写了一个什么场景?(迎接客人) 哪些词句特殊能表现草原人民的热忱?为什么用“彩虹”来比方? 想象当时车与马相遇的情景,说说假如你在场,你会有什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 (2)“也不知道是谁的手,总是热乎乎地握着,握住不散。大家的语言不同,心可是一样。握手再握手,笑了再笑。” 读句子,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通过朗读把当时的热忱表现出来。 (3)“干部向我们敬酒,七

30、十岁的老翁向我们敬酒。我们回敬,仆人再举杯,我们再回敬。” 反复朗读这句话,体会其中洋溢的热忱。 想想大家在敬酒的时候会说些什么? (4)“这时候,鄂温克姑娘戴着尖尖的帽子我们同行的歌手也抓紧唱起来,歌声好像比什么语言都更洪亮,都更感人,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理解“会心”,“会心的微笑”里包含着什么? 3、播放草原民歌及舞蹈音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其次、三、四自然段。 五、深化主题,拓展延长 1、香醇的奶酒、激跃的赛马、响亮的牧歌、狂欢的舞蹈,这是多么感动人心的场面呀!可是夕阳西下,主客们不得不分别了。课文中哪句话表达出了他们当时的心情?(蒙汉情深何忍

31、别,天际碧草话斜阳。)假如这时你也在场,心情将是如何呢? 逐句逐字地理解:“蒙汉”指五十六个民族。“何忍别”是指不忍别离;“天际”是指蒙古族所住的地区,那已经是我国北部的边陲了,所以叫它“天际”;“碧草”指一片绿色的大草原;“话斜阳” 是指在夕阳中,在那天际碧草之上,我们相互兴奋地、亲切地交谈着。 连起来说说这句话的意思:蒙族和汉族两族人民情深似海,哪里忍心离别呢?所以到了夕阳已经西落了,仍旧谈兴正浓。 2、小结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六、作业 1、背诵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2、画一幅呈现漂亮草原的图画,表达出你对草原的爱。 板书设计: 景色美风景如画 草原 民族团结互助 人更美热忱好客 草

32、原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草原景色的漂亮和人民热忱好客,从而激发同学喜爱大草原的思想感情。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句子中的意思 教学重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学绽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动情景 2体会重点句子意思 教具预备:幻灯片、幻灯机、录音机、片 一、复习引入 今日我们连续学习草原这篇课文。现在让我们回忆一下,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了解了课文的哪些内容? (依据同学的回答随机板书课文的线索:草原美景欢迎远客亲切相见盛情款待联欢话别;同学可从课文写了老舍先生第一次随作家代表团去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漂亮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同胞热忱欢迎的情景;感受到草原天空

33、明朗,空气清鲜,草地宽阔,有许多的牛羊,草原很大很美很绿等) 师:现在让我们再次走进草原去感受草原美景吧。(课件播放草原美景部分) 二、学习远迎客人 师: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蒙古族同胞对待远道而来的客人是怎样迎接的,(板书:看画面)请看画面。(出示课件迎客画面)下面大家自己读书盼望能做到边看边想边划出你感受或体会最深的句子,在书旁写出你的感受。(板书:读课文划句子谈体会) 同学汇报(说说你的收获吧。懂得几十里外迎接、骑马带路是蒙古人的特点,看出仆人迎客的隆重热忱,“飞”反映了仆人迎客心情急迫。) (从“来到几十里外欢迎客人,立即扭拨转马头,欢呼着,疾驰着在车左右与前

34、面引路”等地方体会仆人的热忱礼重。指导两个比方句。幻灯出示: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用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比方河; 2、远处的小丘上消失了一群马,立刻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奔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用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比方群马奔驰,襟飘带舞的蒙古族同胞。小结:这些比方的特点恰当生动,使被描写的景物更加形象地呈现在我们面前,建议大家把它背熟并抄写在笔记本上。)齐读。 三、自主合作学习后三部分内容 课文又是怎样写我们的亲切相见、仆人热忱款待及蒙汉同胞联欢的呢?同学们,书要自己读,以下几部分内容让大家自主学习。怎么学?让我们看看刚才是怎么学的呢?(总

35、结学法:看画面 读课文 画句子 谈体会) 同学们可选你最感爱好的部分内容学习,喜爱一个人悄悄看的就自个儿学,喜爱跟同学共同讨论的同学可几个人商议好学习内容,自主组合一个小组。自己先看,有了一点心得以后,就相互争论,学完一部分内容弄懂后再去学习另一部分。 我们先来看画面吧(播放课件)(在汇报介绍过程中随机出示有关课文片段,以幻灯画笔指导,在学习热忱款待部分可让同学说说自己有没有类似的经受) 师:说说你的学习收获吧(从主客见面时热闹欢腾的场面;用富有草原特色的食物奶茶奶豆腐手抓羊肉奶酒等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款待我们,干部老翁这些有地位的人给我们敬酒,鄂温克姑娘给我们唱歌,小伙子给我们表演赛马踤跤等,

36、饭后进行一系列的联欢活动可见仆人的热忱好客豪爽) 播放草原迎宾曲听了这首歌,你心里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师:通过这几部分内容的学习,我们体会到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归纳板书:自然美 人情美 草原)假如说草原美景是自然美,那么蒙古族同胞对我们这些来自汉族的客人这样热忱而不辞劳苦远道迎接,这般的盛情款待,这又是怎样的一种美呢?(人情美,从中可看出蒙汉人民之间的深厚情意,民族团结。)自然美人情美,这一切都是宽阔漂亮的草原所给予的,这也就是让流连忘返不忍离去的缘由,文中哪一句最能表达的这一心声? 幻灯出示指导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 天际碧草话斜阳 (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意很深,怎么

37、忍心立刻分别,大家站在蒙古包外,望着一望无际的草原,在夕阳下,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和汉族人民的深厚情意和依依惜别的感情。) 师总结:是啊,草原上的漂亮风光让我们深深沉醉,草原人民的热忱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难以忘记,这都是由于我们蒙汉民族都是生活在中华民族的大家庭里的兄弟民族,我们各民族都是互利互助团结友爱的民族。 四、课内外结合拓展延长 1、本文描写的是老舍几十年前去访问内蒙古大草原看到的景象,时间已过了几十年了,然而,今日的草原是什么样?这里老师收集到一些图片资料我们来看看,或许从这些图片中你也可以想像出将来的草原又会是什么样的?(出示)看了这些图片你心里想说些什么?

38、 2、让同学现场为内蒙古草原设计一段精彩的导游词(广告词),喜爱哪一部分就设计哪一部分 漂亮的草原我的家,我的家,我的天堂。 请到我们草原来,草原之花永盛开 大草原,乳飘香,人情美,客常在 草原大,草原美,草原的牛羊肥 五、总结再现草原美 同学们,虽然许多同学都没有真正到内蒙古漂亮的草原,但今日我们的心已经到过了,感受到了,让我们倾听一首草原的赞歌,来结束我们今日的学习,好吗?播放漂亮的草原我的家。 草原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让同学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草原教案。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育同学对语言的感悟力量,学会积累语言。 3在草原自然美与人情美的感

39、染下,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培育同学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同学通过语言文字绽开想象,体会草原的自然风光,和蒙古同胞的热忱豪客,受到喜爱祖国和民族大团结的教育。会品尝积累语言。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创设情境 1.播放唱歌草原的歌曲,(如漂亮的草原我的家、蒙古人等能体现草原宽阔风光或民族特色的歌曲。) 2.同学们,听了这首歌你的心情怎样,是不是有一种置身于草原的感觉呢?课前你们收集了有关草原的资料,能谈一谈草原在你们心目中的印象吗? (同学尽情说一说,可以描绘草原的一碧千里,也可以描绘草原绿毯如毡,还可以说一说这里牛羊成群盛景、民族风俗等等。) 3.作家老舍是一位人民艺术家,也是

40、一位文学产量较高的作家,深受人们的爱戴,那么当我们的作家老舍第一次来到内蒙古大草原时,他看到的是一番怎样的情景呢?现在我们就随着老舍先生一起到漂亮的草原看一看。(板书课题:草原。) 4.即将来到草原的你,见了这个题目,最想了解草原的什么? (1)草原的景色如何? (2)草原的人们怎么样? (3)第一次来到草原有何感受? 二、读课文,学课文 1.同学们想知道的问题许多,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对草原的奇怪,一起来到草原。边读边想,课文描写了草原的什么? (同学自学课文内容,老师与个别同学沟通) 2.引导同学概括课文内容。 (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进行学习,也可以和同座沟通) 4.检查同学的自学结果: A.理解

41、以下几个词语: 境界:事物所达到的程度和表现的状况。文中指草原天空明朗,空气清爽,一碧千里,翠色欲滴的那种如诗如画的情境。 潇洒:本指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文中指草原宽阔平坦,在开车是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必担忧有什么危害。 迂回:回旋,盘绕。文中指河向带子,弯弯曲曲的样子。 拘束:过分约束自己,态度显得不自然。 三、再读课文,理清行文线索 1.仔细读读课文,看看是怎样写草原这篇文章的,教案草原教案。读书时,肯定要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 2.和同学们沟通一下,是怎样支配这篇文章的行文线索的。 3.汇报沟通结果,老师准时引导,概括内容如下: 这篇文章按事情进展的先后挨次来写的。首先描述了一望无际

42、的草原美景,使感到一种境界的美。(板书:风景之美)接着又展现了一幅人们欢迎远方客人的隆重场面,最终把酒话别,直至用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收束全文。 四、精读细品,品尝草原之美 1.老舍初到草原的感受是独特的,你来读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看看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描写了草原之美的?划出你认为描写美丽的词句,印象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2.同学自由读课文,自学并批注。 3.汇报沟通。 依据同学的汇报,老师归纳出草原的可爱之美,自然之美,意境之美。重点导读并理解以下语句: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然。 A.能不能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B.茫茫是什么意思?同是写草原,为什么

43、有的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就向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画的中国画那样,处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A.翠色欲流,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冲突吗? B.翠是什么颜色?那为什么不说绿色要说翠色呢?区分在哪里?学过国画的同学能给我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C.轻声读读这句话,看看这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在你眼前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3)这种境界,既使人赞叹。又叫人舒适,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来吟一首秀丽的小诗。 A.是什么使人赞叹?是什么使人舒适?还能用别的词语来形容这样的境界吗? B.秀丽是什么意思?假如要你来吟诵

44、一首秀丽的小诗,你会吟诵什么呢? (4)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似乎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A.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样的情景。 B.你认为有那些草原的乐趣? 五、课件演示,再现草原之美 1.通过刚才的沟通,同学们感受到的草原之美,那么真实的草原又是什么样子的呢?你们想看一看吗?(播放草原的有关录像资料) 2.谈一谈,看完录像的感受。 3.指名再来读读课文,要求同学边读边结合文中的语句,想象画面的内容。 六、由景及人,感受草原的另一番景象 1、我们已经感受了草原的美景,其实最让人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景美,这里的人们还特别的热忱,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

45、、自学课文的其次-五自然段,然后相互沟通一下自己读后的感受。 (1)、你认为蒙古族同胞热忱好客吗?你是丛哪里看出来的? (2)、通过读文,你了解了多少蒙古族同胞的风俗习惯? 3、同学自学批注,汇报。 4.同学们这种热忱,真是让人感动不已,你体会到了吗?那么你能够带着蒙古人民的热忱来读一读吗? 七、情感升华体会蒙汉情深 1.多么漂亮的草原之景!多热忱的草原人民呀!下面我们连续学习课文,感受他们把酒话别的感动场面。 2.让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相互沟通。 3.全班汇报,老师相机点拨。 (1)主客见面时热闹欢腾的场面。引导想象:假如你是其中一员,你会说什么,做什么? (2)仆人用富有草原特色的

46、食物款待来宾。客人会怎样感谢? (3)干部和老翁这些有身份的人给客人敬酒。说说你的祝酒辞。 (4)鄂温克姑娘给客人唱歌,小伙子表演赛马摔跤等。用自己的话去赞美他们。 (5)投影出示:蒙汉情深何忍别,天际碧草话斜阳。你怎样理解这句话?你从这句话中又读出了什么? 4.让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爱的场面。要求读出自己的体验和共性的理解。师生评议朗读。 八、品尝全篇总结写法 1.直抒胸臆: 2.精描细写: 3.写实质朴不加雕琢: 九、回顾情境置留作业 假如你就是随从老舍先生一同进入蒙古草原的其中一位,那么,步入此情此景的你,当时会有怎样的心情呢?拿出你心中的彩笔,尽情释放,写出你的感受,好吗?请课后仔细

47、完成。 草原教案 篇10 一、教学目标: (一)学问与技能目标: 熟悉本课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感情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并感受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三)情感与态度目标: 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激发了解西部的爱好。 二、教学预备: 搜集有关草原的风光、资料。 三、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今日我们一起和老舍先生走进西部,去亲近这片布满盼望的土地走进内蒙古大草原,去领会那里漂亮的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这就是我们今日要学习的课文:草原。请大家一起跟我写课题: 17、草原 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理清课文条理 。 1.检查生

48、字认读状况以及课文朗读状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出示生字词:骏马 渲染 勾画 襟飘带舞 拘束 羞怯 摔跤鄂温克:少数民族之一。分布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和黑龙江讷河市等地,主要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少数从事狩猎业。) 2、快速扫瞄课文,思索:课文主要写了草原的哪些方面?(板书:草原风光 民族风情) 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先生,是如何把草原的奇妙风光呈现出来呢?现在,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三)合作研读,品读玩味 师:谁情愿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爱这句话,我来读一读:“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师:(板书:一碧千里并不茫茫)你读得太好了。你能不能给大家

49、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生:在我眼前是绿色,远一点的是绿色,再远一点的也还是绿色!草原特别宽阔,放眼望去,草原犹如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始终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还记得这首诗吗?“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同是写草原,为什么一个说“天苍苍,野茫茫”,老舍先生却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好,先不焦急回答,看看能不能在接下来读书的过程中有新的发觉。来,接着读你喜爱的句子! 生:我喜爱这句话:“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开心。” (同学读

50、书,将“清鲜”读成了“新奇”) 师:你读书的声音真好听!就有一个小地方读错了,大家发觉了吗? 师:“清鲜”和“新奇”区分在哪里? 生:“清鲜”和“新奇”都有新奇的意思,但是“清鲜”比“新奇”更多一层“洁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由于没有污染,所以更洁净。 师:是呀,一踏进草原,立刻感到全身每一个毛孔都张开了,都在贪欲地呼吸这清鲜的空气。来,同学们,我们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 (同学齐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楚。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生:我喜爱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优美轻轻流

51、入云际。” 老师也很喜爱这一句,就是有一个问题不太明白。翠色“欲”流,流了没有?为什么后面又说“轻轻流入云际”,这不是很冲突吗?来,和前后左右的同学争论争论。 生:就似乎是一杯水,倒满了就会流出来一样。草原就像一杯水,绿得像要流出来一样。 生:“翠”字让人感觉特殊的通透,相比之下,“绿”显得死板。 师:嗯,有点感觉了。翠鸟这篇课文还记得吗?联系这篇课文,老师也比较了“翠”和“绿”,感觉“翠绿”比一般的绿更鲜亮,更有光泽,绿得更丰富更饱满,绿得似乎都快要流淌下来(流淌的手势)。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觉颜料

52、在纸上向四周渐渐集中 师:什么纸? 生:宣纸。 师:接着说,当你在宣纸上用绿色渲染的时候,你会发觉什么? 生:我会发觉绿色渐渐地向四周渗透。 师:向四周集中、渗透、流淌。请你们轻声再读“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看看这“翠色 欲流,轻轻流人云际”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同学轻声自由读) 生: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草原是那样的鲜亮、布满生气。 生:我觉得那些草原就像波浪一样连绵起伏。 师:你的朗读让老师想起了古诗:“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真是碧草与蓝天一色呀。老师也想读一读! (老师范读,同学鼓掌) 师:感谢大家的鼓舞。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淌,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指板书)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