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_第1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_第2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_第3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_第4页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现代文阅读的题型特征及解题技巧题型一:“解释”题一一对文意理解的主要题型第一种:对重要词语的“解释”一一“词句含义”的题型【题例一】06年湖南16题。“好久以来,故乡就在吸引着我”,句中“故乡” 一词的含义是:【题目范围】:好久以来“故乡”故乡就在吸引着我;百草园和三味书屋,这些美 妙的名称,像童话一样,时时在我思想上盘桓。我想看看咸亨酒店,土谷祠,还想 看祥林嫂放过菜篮子的小河边在那浓雾弥漫的黑暗的时代,鲁迅先生在寻里开 始磨砺他的剑锋,终生把持它,划破黑暗,露出曙光。今天我决定要去瞻仰磨剑的 圣地。【答】鲁迅的故乡(字面意思)作者向往的精神家园。(内涵意义)【题例二】07年高考北京卷1

2、9:文章第一段指出“这些文字与画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说说这“理想”是什么? (4分)【位置】七十年前,爷爷沿着一条沅水,走出大山,走进那所无法毕业的人生学 校,读那本未必都能看懂的大书。后来,因为肚子的困窘和头脑的困惑,他也写了 许多本小书和大书,里面有许多很美的文字和用文字作的很美的画卷,这些文字与 阿托举的永远是一个沅水边形成的理想。水激发他对人世怀抱虔诚的爱与希望。正如爷爷说过的那样:“水教给我黏合卑 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 “美梦”中蕴含着他的人牛热望。他 执著地用自然的美、人性的美、古代文明的美编织朴实单纯的理想。虽然他不奢望 以此取代社会理想,但是

3、他热切地希望能为百病缠身的民族唤回一些健康的记忆、 美好的梦想。第二种:对重要句子的“解释”【题例一】08年1月海淀区期末19题:解释文中划线语句所表达的含义。(4分) (11)在普希金铜像附近住着一位老翻译家,一辈子专门翻译普希金、莱蒙托夫的 诗作,在文化大革命中亲眼目睹普希金的铜像被红卫兵用绳子拉倒,内心的震动不亚于一场地震。有人劝他搬家,避免触目伤怀,老人却一直坚持守在普希金的身旁, 度过他的残烛之年。(12)老翻译家或许能给孤独的普希金些许安慰?许多人忘记了当初是如何用自 己的手毁掉了美好的事物,当然便不会珍惜美好的失而复得。而年轻人漠视那段 悲惨的历史,只沉浸在金庸或琼瑶的故事书里,

4、哪里会有老翻译家那份深厚的情怀, 涌动老翻译家那般刻骨铭心的思绪?据说残酷的沙皇读了普希金的诗还曾讲过这样 的话:“谢谢普希金,他的诗感发了善良的感情!”而我们却不容忍普希金,不是 把他推倒,便是把他孤零零地抛在街头。(13)我忽然想起普希金曾经对于春天的诅咒一一啊,春天,春天,你的出现对我是多么沉重,还是给我飞旋的风雪吧,我要漫长的冬天的幽暗。(14)有几人能如老翻译家那样理解普希金呢?过去成了一页轻轻揭去的日历,眼 前难以抵挡春日的诱惑,谁还愿意去在凛冽风雪中洗涤自己的灵魂呢?(15)离开上海的那天下午,我邀上朋友再一次来到普希金的铜像旁。阳光很好, 碎金子一般缀满普希金的脸庞。真好,这一

5、次普希金不再孤独,身旁的石凳上正坐 着一个外乡人。我为遇到知音而兴奋,跑过去一看,失望透顶。他手中拿着计算器 正在算账,很投入,他的额头渗出细细的汗珠。(16)再到普希金像的正面,我的心更像被猫咬一般难受。石座底部刻有“普希金 (17991837) ”字样,偏偏金”字被黄粉笔涂满。莫非人们只识得普希金中的 “金”字?题型二:“分析”题一一针对文章内容技巧的分析题【命题依据】这种“分析”题型,主要依据高考说明中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 和“归纳、分析内容要点”这些考点而设置。1、分析”是怎样表现的”或“如何”表达情感或主旨的第一种:从结构(内容)安排上答题【题例一】06年江西卷19.结尾作者呼

6、吁“对树充满敬意吧”,文章是如何逐层表 现这一主旨的?(5分)【题目范围】这里正是秋天。它辉煌的告别仪式正在山野问、河谷里轰轰烈烈地展开:它才不管城市尚余的那三 分热把那一方天地搞得多么萎焉憔悴呢,它说“我管那些 ?”说完,就在闽野间放肆 地躺下来,凝视天空。秋天的一切表情中,精髓便是:凝神。只有一个孩子,一个女孩子。她拾起一枚落叶,金红斑斓的,宛如树的大鸟身 上落下的一根羽毛。她透过这片叶子去看大阳,光芒便透射过来,使这枚秋叶通体 透明,脉络清晰如描。仿佛一个至高境界的生命向你展示了它的五脏六腑,一尘不 染,经络优美。“呀! ”那女孩子说,“它的五脏六腑就像是一幅画 !”还有一个老人,一个瘦

7、老头。他用扫帚扫院子。结果扫起丁一堆落叶。他在旁边坐 下来吸烟,顺手用火柴引着了那堆落叶,看不见火焰,却有一股灰蓝色的烟从叶缝 间流泻出来。这是那样一种烟,焚香似的烟.细流轻绕,柔纱舒卷,白发长须似的 飘出一股佛家思绪。这思绪带昔一股特殊的香味,黄叶慢慢燃烧涅盘的香味,醒人 鼻脑。老人吸着这两种烟.精神和肉体都有了某种休憩栖息的愉悦。后来的人,谁还记得荒原不久以前的童话呢?关于树的呼吁已经很多了,我不打算重 复了。我忽然想到,当地球上砍伐掉最后一棵树的时候,人类肯定是更发达、更神奇了。但是那时人类将用什么办法复制一棵树呢 ?复制一棵真正的树一一会增长年轮的、会 发芽、开花、结果、叶子变成金币自

8、动飘落的树一一假如有谁可以做到,那无疑会 成为科学史上的崭新一页。但那将是多么滑稽的一页呀!因此、对树充满敬意一一从现在就开始、对任何一棵树充满敬意、就像对自己的上 司那样。答:(5分)由秋天的表情,写到落叶及孩子和老人对落叶的态度,接着写树的成熟 完美和作者对树的赞美,然后写树木被人类摧残的命运及作者的忧虑、谴责,最后 一 写到作者的呼吁,从而揭示了文章的主旨。08年江西卷五朦胧的敬慕17.指出文章的结构方式,并作简要分析。(6分) 新题答:这篇文章采用了 “总一一分一一总”的结构方式。段总写作者对死人的不 同心理感受。-段分写:其中-段写作者为鲁迅守灵的所见所感, -段写 作者回忆幼时瞻仰

9、孙中山先生遗体时的所见所感及对自己的深远影响。(11)-两段总结全文,点明主题,照应标题。08年重庆卷五时间怎样地行走15.文章是围绕人的成长与对时间的感受来展开 的,请梳理作者的思路。(6分)15、小时候贪玩而痛恨时间的管束初中时漠视时间而不刻苦学习后来对时 间麻木而无所作为一一十几年前发现白发而感叹时光飞逝一一现在明白应该和时间 一起走过充实的人生(即以人生过程为线,贯穿对时间不同感悟)08年湖北卷五雾19.本文以雾为线索展开,请具体分析文章的行文思路。(6分)19. (6 分)作者开篇说“不喜欢”雾。来到加德满都后,作者开始“喜欢”进而“欣赏”后来“赞美”加德满都的雾景。雾引发了作者的理

10、性思考。作者最终“陶醉”在雾境的幻象之中。第二种:从写法(技巧)方面答题还可以从写作手法来回答“如何写的” 一类题型:【题例】“作者是如何写湖畔风光的?”就需要从修辞方法的使用、形声、动静的 结合等技巧的使用作答。2020福建卷四吟风13.文章表现了臬的感情?请从作品的内容和写法两方面分析作者是如何表达的? ( 8分)答:13.文章表现了激越、豪迈的情感。内容上从小处写到大处,旁征博引,纵横抻。例:“它掠过丛林、村庄、田野、河流,阅尽了人间姿色保持生命之树不徙”, 通过从小到大、从近到远的写景拓展,增强了文章的气势,使豪迈的激情得以淋漓 尽致地阐发。写法上运用了比喻、排比、拟人等手法。例:“风

11、是大自然的雕塑 家。雕塑了雕塑了雕塑了”,综合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手 法,把风描绘得更加形象、生动,文章的情感也更加丰厚了。(意思对即可)2、分析有什么“好处”和“作用”:【解题方法】(1)答题角度明确一一从形式和内容解答:这种解答“作用、好处、效果”的题型一般从两个角度来做答。一是形式,二是内容,这两个方面。形式,包括A、结构彳用,B、技巧效果,C、语言魅力等方面。内容的分析,要答出“表现了什么”,“突出了什么”,“强调了什么”:包括:A、(刻画了)形象,B、(抒发了)情感,G (表达了)主旨,、 D (突出了)特点等方面的作用。(2)解题思路清晰一一根据题目位置的特点回答“有什么作用”

12、类题型的解答方法: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的题型:【作用】A、点题,B、交代下文要写的内容,引出所写的对象,G设置悬念D增强艺术吸引力,E、渲染氛围,奠定全文感情基调等。文章中间内容“有什么作用”的题型:【作用】A过78、B、为下文铺垫、G照应前文。解答此类题时要注意结合文章的主旨,结合题目,考虑它与上下文及中心之间的关 系。文章结尾”有什么作用”的题型:【作用】A、照应题目、开头,B、拓宽内容,G总结全文,点明主旨,D深化主 题,E、给读者回味思考的空间等。第一种:题干在文章的开头【题例】2020年福建卷11.为什么作者在文章开头写了一盆银杏? ( 3分) 昨夜一阵凛风,将报社门前台阶上的盆景

13、吹得落叶满地。昨日还是满树黄叶的银 杏,怒然间只剩光骨临风了。季风就这样将冰清玉洁的冬姑送临。日复一日,当我在踏上门前的台阶,总要留心关注这盆银杏的生态。四时的变换, 世情的冷暖、心境的忧乐,似乎都是伴随着季风而变幻,从它的生命常态中显现出 来。新岁来临时,当春风悄悄拂过,银杏的秃枝上就萌发了嫩绿,绿叶漫漫地展开 了翅膀,将新的生命张扬。满眼的碧绿带着极好的心情,又迎来了凉爽的夏风,将 生命的热情推向极致。当夏至尽头,气爽的高秋带来了新的生命信息,满树的金黄 预示着生命的成熟,尽管它并未结出半盈的硕果。秋后的寒风无情袭来,它便逆时 地脱下金色的外衣,将生命珍藏,将希望孕育。生命之树就这样随着季

14、风而四时变 幻。风是什么?风是大气的精灵。集日月精气于心,集天地灵气于表,集山川海洋豪 气于怀,化作流畅的血脉,灵动的气韵,去感受世界,去催生万物。人问万豪,山 川陡变,唯有风最敏感。答:11.写银杏是为了引出风。从而以有形写无形,以银杏状风,突出风的形象。第二种:题干在文章段落的中间【题例1】06年全国卷15.根据你的体会,分析“由于阳光的照射,稻理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这句话在文中的作用。(6分)【题目范围】农夫和我坐在稻堤旁边,稻子已经铺平张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理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染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作客, 刚刚是我们一起把谷包的稻子

15、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小山 脉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 似乎几千年就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到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 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比平面有效而 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的哲学了。答:(1)效果上:“稻理光泽” 一句,渲染阳光下农夫劳动成果的美好;( 3内容上:“农夫铜色” 一句,表现阳光下农夫的阳刚之美;(3)结构上:与下文晒稻谷、对农夫决心务农的交代等内容前后呼应。第三种:题干在文章段落的结尾【题例2】2020年全国1卷阳关古道苍凉美17.文章末尾引用郭小川的诗句,表现

16、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分)范围:自古以来,阳关在人们心中,总是烽火连天,黄沙穿甲,满是凄凉悲惋。然 而,今天阳关附近,则已出现柳绿花红、林茂粮丰的景象。游人漫步这里,既可凭 吊古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何必劝君更尽一杯 洒,这样的苦酒何须进,且把它还给古诗人!什么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样的 诗句不必吟,且请把它埋进荒沙百尺深!”这是郭小川的诗句吧!答:第一问:表现了作者的豪情壮志和对今天美丽富饶的阳关的赞美。第二问:回应文章开头的提问,使文章前后照应,并强化了作者的观点。3、分析原因(依据)(1)分析句段间的因果关系题型【题例一】06年广东卷17.文

17、中出现了三次与“说”相关的描写。试结合文章内容, 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1)为什么在作者笔下、傅雷文集好像在骄傲地说“我可以永存”,苏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5分)【题目范围】然后,这一大片橙色的夕照带着窗根和外边的树影,斑斑驳驳投射在 东墙那边一排大书架上。阴影的地方书皆晦暗,光照的地方连书脊上的文字也看得 异常分明。傅雷文集的书名是烫金的,金灿灿放着光芒,好像在骄傲地说:“我 可以永存。”怎样的事物才能真正永存?阿房宫和华清池都已片瓦不留、李杜的名句和老庄的格 言却一字不误地镌刻在每个华人的心里。世匕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一一思想与 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有文

18、字。所以说,文字是我们的生命。当夕阳移到我的桌面上时,每件案头物品都变得妙不可言。一尊苏格拉底的小雕像 隐在暗中,一束细细的光芒从一丛笔杆的缝隙中穿过,停在他的嘴唇之间,似乎想撬开他的嘴巴,听一听这位古希腊的哲人对如今这个商品世界的醒世之言。但他口 含夕阳,紧闭着嘴巴,不声不吭。昨大的哲人只能解释昨大,今天的答案还得来自今人。这样说来,一声不吭的原来 是我们自己。【答案解说】要注意把握句与句段与段的因果联系。 段与段有明显的因果联系。段中说“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一一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 只有文字。”所以傅雷文集可以永存。以上对文思的因果推论正是答案。再看下一问的答案:苏格拉底

19、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是因为哲人只能 解释昨大,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正是利用了两段之间的 因果关系。答案:“世上延绵最久的还是非物质的一一思想与精神。能够准确地记忆思想的只 有文字。”所以傅雷文集可以永存。格拉底小雕像却“紧闭着嘴巴,一声不吭” 是因为哲人只能解释昨大,不能对我们今天的商品世界提出醒世之言。【题例二】07年全国2卷:海南杂忆(茅盾)14.作者到了 “天涯海角”,为什么却说“这哪里是天涯 ?又为什么开玩笑说“在 这个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 ( 6分)我们到了那有名的“天涯海角”。原以为这个地方是一条陆地,突入海中,碧涛 澎湃,前无去路。但是错了,完

20、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原来以为所谓“天涯海角”就在公路旁边,相去二三十步。当然有海,就在岩石旁边,但 未见其“角”。至于“天涯”,我想象得到千数百年前古人以此二字命名的理由, 但是今天,环岛公路干线直通那里,沿途还有盐场、铁矿等等:这哪里是“天涯” ? 现在的实情出乎我的意外,这个“海角”却有那么大块的奇拔的岩石;我们看到两座相偎相 倚的高大岩石,浪打风吹,石面已颇光滑两石之隙,大可容人,细沙铺地;数尺之 外,碧浪轻轻扑打着岩根。我们当时说笑话:可惜我们都老了、不然、一定要在这石缝里坐下,说半天情话。由美景,联想到美好的感情。答案:“天涯”本意是天之尽头,作者也以为前无去路,(原来以为)如今却名

21、不副实,岛上交通比较发达、方便。(现在的实情) “海角”原来是奇拔的岩石,这出乎作者的意料。两座相偎相倚的高大岩石引起了作者的联想。此处环 境优美,风景怡人,适合谈情说爱。题例三08年海淀一模(小阅读):15.简述作者不同意把印章当作“雕虫小 技”的理由。(3分)命题位置:(三)有人认为印章只是实用的符号,或不过是附属于书画作品的点缀, “雕虫小技,壮夫不为。对于这种说法,笔者不能苟同。印章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生存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总说)在先秦时代,礼乐信义的伦理观念 在社会生活中占支配地位,印章曾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特点 1)中 国的旧制是,帝王用者曰玺曰宝,官吏曰印,秩卑者

22、曰铃记。具制度严明,秩序 井然。(特点2)帝王用玺的制度为封建时代历代王朝沿袭。皇帝的玉玺成为 皇权交替、册封的凭据和镇国之宝,玉玺作为国之重器被礼敬珍藏。(特点3)解题方法:根据文章的结构和句与句之间的关系解题:答案:它被作为信物和人格风采的标志。它是中国封建社会严明制度、井然秩 序的体现。它是皇权的凭据,是国之重器。4、分析衬托的作用衬托的作用第一种:某种物对景物(环境)的衬托【题例1】2020年海淀区第一学期期中第19题:第在中,作者用大量文字描写 萤火虫,其用意是什么? ( 4分)【位置】透明的黑暗在我面前伸展、像一大滴露水,富于弹性和张力,把梦包裹 和融化。那黑暗清新.散溢着泥十的芬

23、芳.干净得没一点渣子。三两个萤火虫在远 处飞舞,大人说拍拍手,它就能冲你飞来。我们就拍着手,嘴里一通乱喊,果然看 见一只萤火虫越飞越近,最后绕过树木,飞进我家的院墙。我们跑进院门,见那只 萤火虫飞得有一人高了,就一把打在地上,然后拾起来倒捏着头,露出它发光的腹 部,在黑暗中抡起胳膊,萤火就滑出一圈一圈的光。我晃着它跑出院子,用它来吸 引更多的萤火虫。后来,我看见更多的萤火,它们照亮了一条道路。它们像一群蓝精灵在路的上空 盘旋,越聚越多。没有星光和月亮,我看见明亮的路,看见每一根树枝,看见路上 的每块石头。直到现在我仍然疑惑,不知为什么会有那样的奇迹。 萤火虫上下飞舞, 点点光斑迷眼。【解题技巧

24、】写作的主体是夜,萤火虫是次要的物,因此它的主要作用是烘托。再 围绕衬托一般性的作用,结合本段表现的主体,答案就出来了。答案:19.作者用萤火虫的光亮来衬托夜的透明(干净)、清新、神奇。(衬托,反衬1分,透明(干净)、清新、神奇(神秘)3分;如答“以此突出乡村夜中的生活情趣”,给1分)【题例2】2020年全国2卷:16题.作者为何用了很多笔墨写过去“大院子里”的生活? (6分)一一环境描写的作用位置:曾经有很长的一段时间,我孤零零一个人住在一个很深的大院子里。从外面 走进去,越走越静,自己的脚步声越听越清楚,仿佛从闹市走向深山。等到脚步声 成为空谷足音的时候,我住的地方就到了。院子不小,都是方

25、砖铺地,三面有走廊。天井里遮满了树枝,走到下面,浓荫迎地, 清凉蔽体。从房子的气势来看,依稀可见当年的富贵气象。等到我住进去的时候, 富贵气象早已成为陈迹,但是阴森凄苦的气氛却是原封未动。再加上走廊上陈列的 那一些汉代的石棺石椁、古代的刻着篆字和隶字的石碑,我一走回这院子里,就仿 佛进入古墓。这样的气氛同我当时的心情是相适应的, 我一向又不相信有什么鬼神、 所以我住在这里,也还处之泰然。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 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了。从此、我就爱上了马缨花,把 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本题要求考生对文章要有整体的把握,理解文章

26、表达的中心思想,尤其是对文章最 后一部分的内容要联系前文所写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为了表达作者对马缨花 的喜爱、对新社会的赞美和热爱之情。这道题的两问都是围绕着这一中心思想来设 问的。第一问要求考生明确光与影的对比是新旧时代的马缨花的对比,如果只答光与影的 对比就是指新旧时代的对比,则显然没有完全读懂原文。接下来还要具体分析二者 的不同,这些在原文中都能找出答案,只需进行归纳或概括即可;第二问要求考生能进一步思考作者的创作主旨。文章写了两种社会环境下生长的马 缨花,是为了写二者在作者心中截然不同的感受,因此马缨花就是作者表达自我思 想情感的载体,也是展示作者新旧两个时代生活巨大变化的载体,更

27、是表现文章中 心思想的载体。答案:(6分)“大院子里”的生活为马缨花的出现做反衬;为对比马缨花十三年前和如今的不同提供背景。(每点 3分)第二种:对主要人物的衬托【题例11 2020年高考石评梅痛哭和珍现在夜已深了,你的灵前大概也绿灯惨惨,阴气沉沉的静寂无人,这是你的尸骸在 女师大最后一夜的停留了,你安静的睡吧!不要再听了她们的哭声而伤心!明天她 们送灵到善果寺时,我不去执缚了,我怕那悲凉的军乐,我怕那荒郊外的古刹,我 更怕街市上,灰尘中,那些蠕动的东西。他们比什么都蠢,他们比什么都可怜,他 们比什么都残忍,他们整个都充满了奴气。当你的棺材,你的血衣,经过他们面前, 触入他们眼帘时,他们一面瞧

28、着热闹,一面悄悄地低声咒骂你“活该”!他们说:“本 来女学生起什么哄,请什么愿,亡国有什么相干?”虽然我们不要求人们的同情, 不过这些寒心冷骨的话,我终于不敢听,不敢闻。自你死后、自这大屠杀闭幕后, 我星日失丢了.吓跑了.自己终于不知道竟究去了那里。19.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案: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以自己的渺小衬 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题例2】08年江西卷五朦胧的敬慕18.这是一篇悼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作者 却用了大量笔墨回忆十多年前瞻仰孙中山先生遗体等有关情况。这里运用了什么表 现手法?试

29、作简要分析。(6分) 答: 衬托。用孙中山先生的伟大人格衬托鲁迅先生的伟大人格。用作者孩提时代 对孙中山先生的“敬慕”衬托“微跛的孩子”对鲁迅先生的“敬慕”。一一正衬 第三种:景物描写的衬托等作用【题例】08年海淀“一模”题19:第段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4分)命题位置:每每行走在渺无人烟、旷达无垠的高原,(博大苍凉)每每看见旷野中偶尔闪现的绿树和灌木,每每看见牛粪镶嵌在围墙上的藏民院落,每每看见猎猎 飘扬在路上、河上、山顶上的五色经幡,(生命力的顽强)甚至每每看见从山上横 冲下来漫过公路的泥沙,(环境的恶劣)我常会觉得自己被放逐了 ,因此而淡化了 生存以外的欲念。人一旦从种种欲望

30、中挣脱出来,从种种俗利的淹没中挣脱出来, 就会感觉到一种彻底置身于自然的舒畅。在这种时候,人的心灵往往会抹去岁月的 泥沙,以纯净的声音和自然对话。答案:渲染环境的博大苍凉;表现环境的恶劣;衬托出生命力的顽强;(景物本身 的作用)为下文议论抒情作铺垫(结构作用)。(4分、每点1分)一一以上词语 均根据上文的重点词语得出。题型三:“归纳概括”题一一对文章内容的【命题依据】高考说明中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第一种:归纳题方法:摘取要点【题例1】全国2卷14.本文描写的“绵绵土”有哪些特点? ( 4分)【题目范围】:半个世纪以前,地处淳沱河上游苦寒的故乡,孩子都诞生在铺着厚 厚的绵绵土的炕上。我们那

31、里把极细柔的沙土叫做绵绵土。“绵绵”是我一生中觉 得最温柔的一个词,词典里查不到,即使查到也不是我说的意思。孩子必须诞生在 绵绵土上的习俗是怎么形成的,祖祖辈辈的先人从没有解释过,甚至想都没有想过。 它是圣洁的领域,谁也不敢亵渎。它是一个无法解释的活神话。我的祖先们或许在 想:人,不生在土里沙里,还能生在哪里?就像谷子是从土地里长出来一样的不可怀疑。因此,我从母体降落到人间的那一瞬间,首先接触到的是沙土,沙土在热炕上焙得 暖呼呼的。我的润湿的小小的身躯因沾满金黄的沙土而闪着晶亮的光芒,就像成熟 的谷穗似的。接生我的仙园老姑姑那双大而灵巧的手用绵绵土把我抚摸得干干净净, 还凑到鼻子边闻了又闻,“

32、只有土能洗掉血气。”她常常说这句话。我们那里的老人们都说,人间是冷的,出世的婴儿当然要哭闹,但一经触到了与母 体里相似的温暖的绵绵土,生命就像又回到了母体里安生地睡去。我相信,老人们 这些诗一样美好的话,并没有什么神秘。绵绵土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它是从远远的地方飘呀飞呀地落到我的故乡的。现在我终于找到了绵绵土的发祥地。【答案】(4分)细柔,温暖,金黄色,是天上降下来的净土。(一点一分)【题例三】06年上海卷10.依照文意,概括冰心在文学创作上的主要成就。(3分) 【题目范围】这是最丰富和最有创造力的一代人。在这个让人景仰的队伍中,走着我们的冰心先生。她是最先觉悟的那些女性中的一位。中西、古今文

33、化的交汇和融 食,在她那里造出了奇迹。她的创作服膺于“为人生”的理想;她发起和倡导了中 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她用通讯的方式写散文、她的寄小读者开辟了散 文的新天地;她还是儿童文学热情的支持者和实践者。冰心毕生都在这样辛勤地创造着,直到生命的晚景,都没有放下手中的笔、而且 愈到后来,性格中潜藏的刚烈之气愈为显扬。她正气凛然,疾恶如仇,所作短文如万般皆上品、无土则如何等,竟有匕首般的犀利!【答案】(3分)倡导中国新诗史上的“小诗运动”;开辟了散文的新天地;儿童文 学上的成就;晚年创作的影响。(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三点给3分) 注意:要找全段与“成就”有关的区域,而后分层概括。第二种:概括题方

34、法:摘取重点词语抽象化【题例二】07年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二学期“一模”题 19.从第5段看,“前方”指什么?根据文意,概括回答“前方”有什么特点(每条不超过5个字)【题目范围】人的眼中、心里,总有一个前方。前方的情景并不明确,朦胧如雾中 之月,闪烁如水中之屑。这种不确定性,反而助长了人们对前方的幻想。前方使 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使他们陷入如痴如醉的状态。(引领)他们仿佛从苍茫 的前方,听到了他们前往的钟声和激动人心的鼓乐。(激励)他们不知疲倦的走 着。【题例】06北京卷20.本文生动地刻画了一个“书虫”形象。你认为第一段和第二 段对“书虫”的描写各有什么侧重?这两段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4分)

35、【题目范围】:“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说他是“书虫”, 自然与书有缘。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州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 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 有电而无视久矣。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天顶天立 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 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然而好景不长。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 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 地。对

36、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 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殊不知,我的整理反面打乱了他的秩序一一他按照自 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 “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看 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 整理写字台了。写书虫书多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 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从日出到日落, 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 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 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 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记得有一次他与几

37、位同道乘火车去 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 道谢。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射去读书了。我曾经问他: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他抬 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知道,怎么不知道。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 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说完,仍埋头读书。从此,我也 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 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的:我的这位 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

38、愿装 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这就叫做不为物役。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但为书痴。”写书虫爱读书【答】第一问:第一段着重写“书虫,第二段进一步写到他爱读书(研究、写书),第二问:两段描写逐步深化,丰富了 “书虫”的形象。3、概括文章的主旨(目的、用意)情感题例2020年全国2卷马缨花17.文中所说的“光与影的对比”具体指什 么?文章写马缨花有什么寓意? ( 8分)【题目范围】“我”记忆中的马缨花:有一天,在傍晚的时候,我从外面一走进那个 院子,蓦地闻到一股似浓似淡的香气。我抬头一看,原来是遮满院子的马缨花开花 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时候,这样

39、一个地方,有这样的花,但是。在这样的时 候和地方,有这样的香,我就觉得很不寻常,甚至有感激的心情了。从此,我就爱 上了马缨花,把它当成了自己的知心朋友。我最初确实是有些困惑。后来,我扩大了我回忆的范围,把当时所有同我有关的事 物都包括在里面。不管我是怎样喜欢院子里那些马缨花,回忆的范围一扩大,同它 们联系在一起的不是黄昏,就是夜雨,否则就是迷离凄苦的梦境。我好像是在那些 可爱的马缨花卜面从来没有见到哪怕是一点点阳小。然而,今天的马缨花、却仿佛总是在光天化日之下。即使是在黄昏时候,在深夜里, 我看到它们,它们也仿佛是生气勃勃,同浴在阳光里一样。它们仿佛想同灯光竞赛, 同明月争辉。同我记忆里那些马

40、缨花比起来,一个是照相的底片,一个是洗好的照庄;一个是影,一个是光。影中的马缨花也许是值得留恋的,但是光中的马缨花不 是更可爱吗?我从此就爱上了这光中的马缨花,我也爱藏在我心中的这一个光与影的对比。我愿意马缨花永远在这光中含笑怒放。一一选自光明日报 1962年10月1日 (1) (4分)“光与影的对比”是指新旧时代马缨花的对比(过去的马缨花是影,是底片,现在的马缨花是光,是照片)一方法:通过理清句间关系(用比喻的方法总结)“光”中的马缨花在阳光下,充满生机和活力;“影”中的马缨花长在阴森凄 苦的深院里,给苦闷寂寞的作者以心灵的慰藉。(2) (4分)马缨花是作者在新旧时代情感寄托的载体;作者通过

41、写对马缨花 感情的变化,表现出心情和生活态度的变化。(每点 2分)题型四:“赏析”题一一对文章表达技巧的分析【命题依据】根据高考说明中的“鉴赏评价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及思 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点。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句子【题例11 2020年安徽卷17.无形的风在文中被描绘得可见可感。试从修辞手法 的角度,在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加以赏析。(6分)每次从城里回到老家豆村,第一个迎接我的便是风。我们虽然好年没见面了,但 它一点儿也不生分,先是用顽皮的小手,把我服服帖帖的头发拨弄乱,再在我干净 的皮鞋和西服上,随意撒些尘土与细碎的草屑。(拟人)要是春天,风就像一只摇尾 的小花

42、狗,(比喻)当我刚从汽车上走下来,视觉还没来得及舒展开,它就从我的 身上嗅出了豆村的气味,亲亲热热地扑过来,伸出温软的小舌头,一下一下舔我的 手与脚踝,你赶也赶不走。如果是秋天,风里便有了果实发酵的味道,那幽微的醉 意,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比喻)不小心把洒洒了一路,惹人隐隐地有 些陶醉。乡村里的许多事物,小至一片浮萍,一株草,大到一棵树,一座山,都与风息息 相关。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对偶)在这回黄转绿的变幻之中,永远不老的似乎只有土地,只有风。一拨又一拨的风,吹了几千年,几万年,它吹走了许多东西,又吹来了许多东西。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

43、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排比)(散文乡村的风内容有删节)【试题分析】这道题要求考生从修辞手法的角度,从两个自然段中分别举出一例修辞格并加以赏析。文段中涉及到拟人、比喻、对偶等修辞格。可先在文段中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结合上下文语境组织答案。【参考答案】第一自然段“用顽皮的小手尘土与细碎的草屑”一句运用拟人修辞格,写出风的轻柔,让“我”感受到故乡的温暖、亲切。(举出“风就像一只摇尾的小花狗”或“好像一个去镇上的打酒的孩子”等句,并指出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并进行赏析均可)第二自然段“庄稼在风中拔节,驴马在风中发情,鸟雀在风中飞翔,蟋蟀在风中浅唱低吟” 句运用排比, 描绘风中的动人景象

44、, 使读者感受到风中的勃勃生机。 (举出“春风归来遍地绿,它们不得不绿;秋风君临千叶黄,它们不得不黄”句,并指出对偶的修辞手法进行鉴赏亦可【题例 2】 17 2020 年浙江卷泰山之恩 2 、分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5 分)从红门到中天门一段,薄雾在风中婷婷袅袅,若轻纱缠绕于古松脖际,如轻烟出岫于山谷岩隙,为山色平添许多妖娆。更有鹧鸪唱和,湿风润面,真是无比清爽。过了中天门,雾气突然变得沉重了,简易雨披上的积水愈来愈多。目之所及,只有路边影影幢幢的古树,只有不远处岩岩叠叠的山石只有石壁上遒劲古朴的石刻。至于远处的山峰,则全部迷失于苍茫的雾中,我只能对着游览图上的提示,来想象它们的风采了。那雾中的楼台,因雾气轻薄得恰到好处,虚实变幻,顿生雅韵。而泰山的雾太粘稠,仿佛要遮掩一切似的,压得人几乎抬不动睫毛。那险峻无比的十八盘,在我而言只是喘气更重、流汗更多而已。记得照片上的十八盘如蛇一般蜿蜒在峭壁上,在蓝天苍山下让人望之凛然。可是现在,无论是抬头仰视还是回首来路,我看到的最多也不过十来级台阶,丝毫感觉不到它的气势。原来,失去了烘托,巨人和矮子其实也没有分别。 如障的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