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3学年九年级上册化学期中模拟测试卷考试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2B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
2、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 “蓝天保卫战,我是行动者”。下列行动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露天焚烧垃圾C废气随意排放D工地洒水除尘2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陆续出现了一些有益于人体健康的食品、饮料或调味品。如加碘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A元素B分子C单质D离子3下图所示A烧杯中液体变红,B烧杯中液体没有变色。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实验说明B烧杯中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B该实验说明A烧杯中微粒不在运动C该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4现有
3、两瓶无色气体,它们分别是氧气和二氧化碳,要鉴别它们,有下列方法:闻气味;看颜色;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振荡;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分别伸入燃烧着的木条;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振荡。你认为上述方法中可行的有几种A2种B3种C4种D5种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单质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B只有单质与化合物才能形成混合物C一种元素只能形成一种化合物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6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有关模型正确的是()A地壳中元素分布图B物质分类模型C化学反应分类模型D原子结构模型7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共有四种元素B属于阳离子属于阴离子C的
4、化学性质相似D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8有一杯饱和的食盐水,小刚同学对它进行下列操作,溶质质量分数发生变化的是()A再加水B倒出一部分C升高温度D恒温下,再加食盐9运输氢气时,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A自燃物品B爆炸品C有毒品D腐蚀品10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11在4X+5Y2=2Z的反应中,Z的化学式用X、Y表示为 ( )AX4Y5BX2Y5CXY2DX4Y1012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不可能是()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生锈C集气瓶底部
5、没有铺一层细沙D铁丝的温度不够高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1)指出仪器的名称: a_、d_;(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如何判断发生装置中水已排尽:_;(3)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_ (填编号)。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该反应属于_反应类型。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_。(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是_。(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
6、用装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_,目的是_。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_。有一名同学欲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他的操作方法是_。(6)现有一瓶用排水法收集的甲烷气体(图1中的A)。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_(填序号)“注水装置”最佳。14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1)写出图A中相应字母的仪器名称:a_b_(2)实验室中可用加热重铬酸铵粉末来制取氮气,已知氮气的密度为1.25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氮气与空气密度很接近且难溶于水,则用该方法来制取氮气应选用的最佳装置是_ (填序号)(3)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加热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可以获得二氧化碳,同时
7、还了解到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并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用该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是_ (填序号)(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 因为氨气对空气有污染,所以最好对它进行尾气的吸收处理,收集氨气的装置如图F。由图中实验装置F推测氨气相关的物理性质_(填序号)A 密度比空气大B 密度比空气小C 难溶于水D 易溶于水E 有毒(5)机动车排放的尾气是空气的重要污染源,其成分之一是 NO, NO 会对空气造成污染。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查阅资料后得知:NO常温下是一种无
8、色、 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 ;实验室常用铜与稀硝酸反应制取NO: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若从A-E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来收集NO气体,你选择的收集装置是_某化工厂准备生产Cu(NO3)2,以铜和稀硝酸为主要原料设计了两种方案:方案一:方案二: 。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你认为较合理的方案是_。(填序号):A 方案一B 方案二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_15制取氧气有实验室制法和工业制法,请回答:(1)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实验室里,化学小组选用下图装置制取并收集氧气。写出仪器的名称:a_,b_。实验室里常用过氧
9、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_,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实验时对应的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_(填标号)。实验室里也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选用A作气体发生装置,该装置的一处错误是_,这一错误所导致的后果是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室里还可以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时应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为_(填标号)。若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_(填“c”或“d”)端通入。(2)氧气的工业制法:工业上制取氧气,有深冷法、变压吸附法两种。.深冷法的原理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
10、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已知: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分离后,氧气和氮气的主要状态分别是_(填标号)。选项气体ABC氧气液态液态气态氮气液态气态液态制取得到的氧气可以用于_。.变压吸附法的原理是利用分子筛吸附氮气和氧气能力的差异将二者分离。在吸附塔中,通过增压与减压的交替循环,可以使分子筛重复使用,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图所示。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A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不含有稀有气体B 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和二氧化碳C 分子筛对氮气的吸附能力与吸附塔内气体压强有关
11、分析下表数据,与深冷法相比,变压吸附法的优点是_(写1点)。项目变压吸附法深冷法最大产量(m3/h)320020000产品气含氧气量(%)939599.599.8工作表压强(kPa)-7040460750温度()040-109190生产1m3氧气耗电量(kWh)0.400.50.6516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点燃酒精灯,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对准药品部位加热;将药品装入试管,用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塞紧试管;收集完毕,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检查装置的气密性;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熄灭酒精灯。其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ABCD三、实验题(本题包括
12、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若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aKg,1个碳12原子(含有6个质子和6个中子的碳原子)的质量为bKg,请计算:(1)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_(用含a和b的代数式表示)。(2)一个硫原子的质量是_(用仅含a的代数式表示)。(3)一个碳12原子的核外电子数_。18加碘盐通常在食盐中加碘酸钾,如图是超市销售的某种精制碘盐标签上的部分文字说明。请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标签可知,该精制碘盐中含有_种元素。(2)如图里“含碘量”中的碘是指_。A碘酸钾 B碘元素 C碘单质 D碘分子(3)求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_。(结果精确到)(4)每袋该食盐中碘元素的质量是_。四、计算题(本
13、题包括1个小题,共12分)19(6分)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实验结果偏小的原因有哪些?(举出三点)_2023学年模拟测试卷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答案解析】A、燃放烟花爆竹,可产生有害气体和烟尘,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B、露天焚烧垃圾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故选项错误;C、废气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D、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项正确。故选:D。2、A【答案解析】试题分析:物质由元素组成,故加碘盐、增铁酱油、高钙牛奶、富硒茶叶等。这里的碘、铁、钙、硒应理解为组
14、成物质的元素,故选A考点:物质的组成3、B【答案解析】A、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挥发出来的氨气不断地运动,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该实验说明B烧杯中微粒在不断运动,运动到A烧杯中,故A正确;B、该实验不能说明A烧杯中微粒不在运动,故B错误;C、该实验说明浓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故C正确;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故D正确。故选B。4、C【答案解析】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没有气味,闻气味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氧气和二氧化碳都是无色气体,看颜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分别加入澄清石灰水,振荡,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氧气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符合题意;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
15、振荡,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氧气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可以鉴别,符合题意;分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可以鉴别,符合题意;分别伸入燃烧着的木条,氧气具有助燃性,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的更旺,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可以鉴别,符合题意;分别加入无色酚酞试液,振荡,二氧化碳和氧气均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无法鉴别,不符合题意。故可行的有4种。故选C。5、D【答案解析】A、单质不一定是由单原子构成的分子,氢气、氧气、氮气都是双原子分子,故错误;B、单质
16、和单质也能形成混合物,故错误;C、化合物中最少要含有两种元素,故错误;D、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分子都是由原子构成的,故正确。6、D【答案解析】A、地壳中元素含量在前五位由多到少的顺序是:氧、硅、铝、铁、钙,故错误;C、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包括化合物和单质,模型中化合物没包括在纯净物中,故错误;C、氧化反应中有的属于化合反应,有的不属于化合反应;化合反应中有的属于氧化反应,有的不属于氧化反应。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属于交叉关系,故错误;D、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故正确;故选:D。7、D【答案解析】A、依据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分析判断;B、根据核内的质子数和
17、电子数,判断元素及微粒类型;C、依据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分析解决;D、根据微粒的最外层电子数为8个达到相对稳定结构分析。【题目详解】A、同种元素质子数一定相同,的质子数都是17,所以两者属于同种元素;故图中共有三种元素,故A错误;B、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7电子数=18,属于阴离子;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核内的质子数是12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B错误;C、因为元素的性质和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所以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则化学性质相似,由于的最外层电子数分别是8、7,性质不相似;故C错误;D、最外层电子数已经达到8,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D正确。故选:D。【答案点睛
18、】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8、A【答案解析】A、再加水,溶质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增加,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减小,符合题意,故正确;B、由于溶液具有均一性,所以倒出一部分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C、氯化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所以升高温度溶质、溶剂的质量不变,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D、恒温下,再加食盐,由于溶液已经是饱和溶液,加入溶质不再溶解,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故错误。故选A。9、B【答案解析】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有一个爆炸极限,在爆炸极限范围之内遇到明火会发生爆炸,所以运输氢气时,应张贴的危险化学品标志为爆炸
19、品,故选B。10、C【答案解析】A、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地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1、B【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据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解释: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可知在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所含的原子的种类和
20、数目相同。由此可推断化学反应方程式中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化学式。化学反应方程式左边有4个X和10个Y,则化学反应方程式右边也应有4个X和10个Y,即Z的化学式中含有X的个数为:42=2,含有Y的个数为:102=5;则Z的化学式为:X2Y5。故选B考点: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点评:解题的关键是要牢记: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12、C【答案解析】A、收集到的氧气含量太少或纯度太低时,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燃烧现象不明显。故A说法不符合题意;B、铁丝生锈时,铁丝表面被铁锈覆盖,阻止铁丝燃烧,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现象不明显。故B说法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底部放
21、少量的水或细沙目的是为了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瓶底炸裂。与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无关。故C说法符合题意;D、铁丝的温度不够高,无法达到铁丝的着火点,可能会造成铁丝在氧气中不燃烧或现象不明显。故D说法不符合题意。故选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 试管 长颈漏斗 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 CF 催化 分解 溶解后过滤 C E 伸入液面以下 防止气体从长颈漏斗逸出 方便添加液体 加满水后气体从短导管通入 【答案解析】(1)仪器的名称: a:试管、d:长颈漏斗;(2)用D装置收集某气体时,导管口冒气泡连续均匀冒出说明发生装置中排出的已经是氧气,即装置内的空气已经排尽;(3
2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的方法,应选用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C,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收集,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装置是CF。该反应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该反应属于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分解反应;用B装置制取氧气结束后,试管内的物质是难溶性固体二氧化锰和水,分离出二氧化锰的操作是过滤;(4)实验室用氯化铵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氨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固固加热型C;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极易溶于水的气体,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是E。(5)装置A、B都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使用装
23、置A制取时,d的下端管口必须伸入液面以下,目的是防止气体从漏斗口逸出。使用装置A比用装置B制取气体优点是方便添加液体试剂。用G装置收集一瓶纯净的氧气,操作方法是加满水后气体从短导管通入。(6)要将A中的气体通入B装置中,应选图2中的“注水装置”最佳。点睛: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是因素是,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发生装置为A,固体和液体常温下反应制取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B。选择收集装置需考虑气体的密度,是否与空气的成分反应,气体在水中的溶解性。14、酒精灯 试管 AC AD Ca(OH)2+2NH4ClCaCl2+2NH3+2H2O BDE C B 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
24、硝酸少 【答案解析】(1)图A中相应字母的仪器名称分别为:a是酒精灯,b是试管;(2)根据“实验室中可用加热重铬酸铵粉末来制取氮气”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选用A,根据“已知氮气的密度为1.25g/L,空气的密度为1.293g/L,氮气与空气密度很接近且难溶于水”可知,氮气只能用排水法收集,收集装置选用C。则用该方法来制取氮气应选用的最佳装置是AC;(3)根据“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加热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可以获得二氧化碳”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固体,反应条件是加热,发生装置选用A,根据“二氧化碳是一种能溶于水并且密度大于空气的气体”可知, 二氧化碳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25、,收集装置选用D。用该方法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装置是AD;(4)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氨气,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2NH4ClCaCl2+2NH3+2H2O;A 收集氨气从短管通入,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A错误;B 收集氨气从短管通入,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故B正确;C 能用水处理尾气,并用漏斗作缓冲,说明氨气易溶于水,故C错误;D 能用水处理尾气,并用漏斗作缓冲,说明氨气易溶于水,故D正确;E 氨气对空气有污染,氨气有毒,故E正确。故选BDE。(5)根据“NO常温下是一
26、种无色、 难溶于水的气体,它的密度比空气略大;NO常温下能与氧气迅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NO2气体”可知,NO只能用排水法收集。若从A-E中选择合适的装置来收集NO气体,选择的收集装置是C;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考虑,方案一有NO生成,会产生空气的污染物,方案二没有空气的污染生成,较合理的方案是方案二。故选B;从经济效益的角度考虑,选择此方案的另一条理由是产生相同质量的硝酸铜,所消耗的稀硝酸少。【答案点睛】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15、试管 长颈漏斗 过氧化氢水+氧气(或2H2O22H2O+O2) 催化作用(或催化、催化剂、加快
27、反应速率等) BC(或BD) 靠近试管口处没有放一团棉花(或没有放棉花) 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2KMnO4 K2MnO4+MnO2+O2)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2KCl+3O2) A d B 供给呼吸(或医疗急救、登山、潜水、宇航、支持燃烧等) 物理 Al2O3 C 生产条件容易达到(或所需温度较低、耗电量较少等合理答案) 【答案解析】(1)由图可知,仪器a的名称是试管,故填试管;仪器b的名称是长颈漏斗,故填长颈漏斗。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写为:过氧化氢 水+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H
28、2O22H2O+O2,故填过氧化氢水+氧气(或2H2O22H2O+O2);反应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起催化作用,能加快反应速率,故填催化作用(或催化、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等);用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反应是固体与液体在常温条件下反应,应选择固液常温发生装置,即B,氧气不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收集氧气可选择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即C或D,故填BC 或BD。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时,应在试管口处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图中试管口处没有放一团棉花,故填靠近试管口处没有放一团棉花(或没有放棉花);试管口处没有放棉花会造成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进而污染收集到的氧气,故填
29、加热时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为:2KMnO4 K2MnO4+MnO2+O2,故填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或2KMnO4 K2MnO4+MnO2+O2)。氯酸钾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氯酸钾氯化钾+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ClO3 2KCl+3O2,故填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2KClO3 2KCl+3O2);用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氧气是加热固体生成气体的反应,应选择固体受热发生装置,即A,故填A;
30、氧气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为便于水的排除,氧气应从d管进入瓶中,故填d。(2)由图可知,氧气的沸点高于氮气的沸点,分离液态空气时,温度先达到氮气的沸点,即氮气先于氧气挥发出来,所以分离后氮气呈气态,氧气呈液态,故填B。氧气具有支持呼吸和助燃性等性质,所以制取得到的氧气可以用于供给呼吸、医疗急救、登山、潜水、宇航、支持燃烧等,故填供给呼吸(或医疗急救、登山、潜水、宇航、支持燃烧等)。该变化只是将氧分子与氮分子进行了分离,分子本身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该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填物理。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利用十字交叉法,则氧化铝的化学式写为Al2O3,故填Al2O3。A 由图可知,分子筛吸附氮气,氯化铝能除去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变压吸附法制取的氧气中含有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Module 9 Unit 1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外研版八年级英语上册
- 2025届高考生物备考教学设计:课时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 第二单元第10课《数据可视化》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浙教版(2020)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
- 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必修一沪科版(2019)第三单元项目八《 分析历史气温数据-设计批量数据算法》教学设计
- 第12课 音乐盒之三-高中信息技术Arduino开源硬件系列课程教学设计
- 2024年12月黑龙江日报报业集团“黑龙江人才周”工作人员20人笔试历年典型考题(历年真题考点)解题思路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磁性材料:永磁材料项目建议书
- 第一单元 各具特色的国家(大单元教学设计)高二政治同步备课系列(统编版选择性必修1)
- A1型考试模拟题及答案
- 细胞生物学考试模拟题含参考答案
- 班级管理的基本原理
- 2024年贵州省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解析)
- 管理统计学课件
- 博物馆保安职责(4篇)
- 2024装配式混凝土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
- 2025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设计
- 假性动脉瘤护理
- 2024-2030年中国留学服务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 消火栓及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装置技术规格书
- 2024年体育竞技:运动员与俱乐部保密协议
- 小学数学新教材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