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开口及贯通安全技术措施_第1页
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开口及贯通安全技术措施_第2页
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开口及贯通安全技术措施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开口及贯通施工平安技术措施一、施工方法及巷道断面:1、施工开口采用综掘,循环进度为2.0m。开口短支短掘保证有效控 制顶板压力。2、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巷长16.5m(平距),宽4.0m、高2.5m,掘进断面为10.0m2o3、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从43104回风顺槽开口中心点前25.3m(中到中)开口,施工方位角为304 ,坡度为8上山。附图: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平面布置图 二、巷道支护要求(一)临时支护巷道采用综合机械化掘进,采用吊环式前探梁作为临时支护,切 割后在永久支护的掩护下用找顶工具先撬掉迎头危岩悬肝,将前探梁 移至迎头,然后用木板背实顶

2、板,吊环采用108X4. 5 X 100mm无缝钢 管加工而成,前探梁采用89 X 6mm无缝钢管制作,长度不小于6. 0m0 前探梁必须跟头假设距迎头端面不平整时最大不大于300mm,每根前探梁 使用两个吊环,共使用二根前探梁;移动状态时,保持每根前探梁上 有两个吊环固定,吊环上的螺母必须拧紧,移前探梁时,每根前探梁 至少四人操作,需在掘进机上操作时,掘进机必须停机停电闭锁。(二)永久支护1、永久支护采用锚网联合支护。顶板:顶锚杆采用左旋无纵筋螺纹钢锚杆,规格巾20 X 2000mm, 锚杆间、排距为800X 1000mm,顶板每排布置5根锚杆;采用长X宽X 厚为150X 150 X 10m

3、m的金属方托盘,每根锚杆配套1根MSCKb2360型 树脂锚固剂,端头锚固;锚固力260KN ;预紧扭矩2100 N-m;外 露长度为1050nlm。顶网采用金属网,规格为6nmiX4600mmX 1100mm,网格为100X 100mm,网片搭接长度为100mm,每隔500rmli用不小14#镀锌双根铁丝 扭结1道。附图: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断面支护图2、巷道开口及贯通加强支护方式:巷道开口及贯通处,采用加打锚索加强支护的方式进行加固。锚 索采用直径15. 24mm,长4000nim的钢绞线,锚索托板为300X300 X 12mm 金属钢板,锚索间排距布置见附图。每根锚索采用3根MSC

4、Kb2360型 树脂锚固剂,端头锚固;锚固力固100KN,外露150-250mm。附图: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锚索加强支护图三、巷道开口施工前准备工作1、在开工前,技术人员必须对参与现场施工的所有人员进行作业 规程贯彻,经学习、签名、培训合格后,人员方可上岗作业。2、巷道开掘1m之后,必须保证开口处锚索加强支护到位。3、开口前,应将作业地点及附近10m范围的支护情况进行检查, 对巷道周围10m范围内的失效锚杆重新补打。四、巷道贯通前准备工作1、根据地测科测定的巷道中腰线,严格按照中腰线施工,确保与 东翼回风大巷贯通准确无误。2、当贯通距离剩余10m时,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掘进迎头掘进

5、 前安排专人到东翼回风大巷进行警戒站岗,确认预透区域内无人后, 通知43104回风顺槽回风绕道掘进迎头,允许截割掘进。3、当贯通距离剩余51n时,在东翼回风大巷预透点前后10m处设置 栅栏,必须有专人在规定位置站岗警戒,禁止任何人员进入,直至贯通。4、距贯通1m时,巷道左部下先贯通1 nf左右面积,最后扩帮成巷。 五、平安技术措施1、施工前技术部门必须提前标定开口位置及方向,标定巷道中. 腰线,施工单位严格按中腰线施工。2、掘进机开口入巷磨脚处,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补打顶帮锚杆。3、巷道开口位置所受影响电缆,管路必须吊挂到平安位置,保证 施工平安。4、巷道开口前首先检查开口范围内的顶板及支护情况,

6、有失效锚 杆、锚索或顶板破碎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补打点锚索加强支护。5、巷道开口掘进时必须逐架向前施工,永久支护、加强支护跟头。6、必须坚持敲帮问顶制度,必须首先进行敲帮问顶,确认平安后 再进行其它工作。敲帮问顶工作由班组长亲自负责或安排有经验的老 工人负责进行。敲帮问顶应由外向里,先顶部后两帮依次进行,使用 长工具敲帮问顶时,应防止煤肝顺杆而下伤人。用撬棍敲帮问顶,听 敲击声音,判断岩(煤)体有无松动或离层,如果声音清脆,那么表示 没有脱层,如果发出空声那么说明顶板已脱层,应立即打点锚加固支护。7、在迎头工作期间必须安排有经验的老工人或班组长专门负责观 帮观顶工作,发现情况及时发出警示,将人员全部撤离工作面,待处 理完不平安因素后再进行工作。8、巷道贯通后,通风科及时调整通风系统。9、加强支护质量管理,确保现场锚杆、锚索外露长度、锚固力及 预紧力到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