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_第1页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_第2页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_第3页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_第4页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篇一: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案例 12/2012 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司法认定 【裁判要旨】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未在法定期限内以合理方式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程序违法;而基于行为人已构成交通肇事罪,符合应被吊销驾驶证的法定情形,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依此作出吊销处罚在实体认定上并无不当。该处罚虽违反法定程序,但无可撤销之内容, 故应以确认违法判决回应行为人的撤销诉请。【案情】原告:冯现云。被告:江苏省宿迁市公安局交 通巡逻警察支队。2004 告驾驶苏 c1376 号大型普通客61km 950 米处将由南向北横过 道路的刘炳国撞伤 医院抢救无效死

2、亡后经市交警 支队事故处理大队认定 原告负 本起事故的主要责任。宿迁市宿 城区人民检察院于 2004 日向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该院于 2004 作出( 2004 )宿城刑初字第025 刑事判决认定原告犯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 30 日市交警支队事故处理大队案例研究105 案例 12/2012 对该案件立案受理, 2010 17 日通过报纸发布 吊销机动车 驾驶证公告,拟吊销包括原告等人的机动车驾驶证,告知如有异 日内提出申辩和听证申请, 逾期视为放弃 权利。日被告作出 321342184731 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 分别向徐州市 交通巡逻警察支队和原告送达。原告不服,向法院提起

3、行政诉讼, 请求撤销上述行政处罚决定。【审理】 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人民法 院经审理认为,根据道路交通安全 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原告 的交通肇事行为已经构成犯罪,依法应予吊销机动车驾驶证,被告对原告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处罚并无不当。被告发现原告违法行为后已立案受理,故不符合行政处 罚法第二十九条规定的 “违法行为 二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 ” 的情形。为处理程序规定成程序违法。且处罚决定书的方违法,但不具但被告受理案件后未在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第三十一条所规定的期限内作出行政处罚决定,构被告在能够直接送达的情况下却采取公告送达行政式,亦不符合相关规定。被告的行政处罚虽存在程

4、序 有可撤销内容。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3230420080473 号公安交通管理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违法。案件受宣判后,冯现云不服,认为一审法院仅对违法行政行为确认违法而未予撤销处置不当,于法定期 间向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 提起上诉。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 经审理认为, 道路交通安全法第 五条规定,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负 责本行政区内的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 处理程序规定公安部令第 69 号)第五条第二款规定,对处以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处罚的,的市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作出处罚决定。据此,被上诉人市交警 支队具有道路交通安全

5、管理的法 定职权。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一款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吊销机动车驾驶证。本案中,上诉人冯现云发生交通事故,已构成犯 罪,并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其机 动车驾驶证也应予以吊销。因此, 被上诉人作出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的行政处罚决定有事实和法律依 据,并无不当。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 为处理程序规定第三十一条第二款规定:对违法事实清楚,处以吊 销机动车驾驶证的,应当自受理之日内作出处罚决定。本案 中,被上诉人于 2004 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超出公安部所规定的作出行政处罚期限,明显 构成程序

6、违法。根据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 解释第 57 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的内容的。人民法院应 当作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 判决。被上诉人作出行政处罚虽然程序违法,但因上诉人的机动车驾 驶证依法应当被吊销,被上诉人吊 销其机动车驾驶证并无不当,故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不具有可撤销的内容,一审判决确认被诉行政处罚决定程序违法是正确的。综上,一 审判决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 确,应予维持。上诉人的上诉理由 不能成立,其上诉请求依法不予支 据此,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 第(一)项之规定作出行政终审判 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二审案件 受理费

7、50 【评析】因交通肇事犯罪被吊销机动 车驾驶证合法合理, 社会均能认 问题在于,主管部门未在法定期限、未以适当形式作出吊销处罚决定是否违法?倘若违法,是否可 以判决撤销已作出的吊销处罚决如果不可撤销,法律依据何在?其背后究竟隐藏何种法理以及如 何认识与评价。一、正当程序:吊销机动车驾 案例 研究 106 案例 12/2012 驶证处罚行为的期限与方式法律意义上的程序是法律主 体行使权利(权力)、承担义务(职 责)时所应遵循的方法、步骤和时 限等所构成的一个连续过程。翁岳生编:行政法( 2000 )下册,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 式进行送达,要将直接送达作为首选方式加以规范适用,依照穷尽原 则依

8、次递推选择,以控制自由裁量 权泛滥。本案中,被上诉人宿迁市 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在确知上诉人住址且之前已送达过相关法律文 书情况下,仍采取登报公告方式送达吊销驾驶证处罚决定书,系自由 裁量权使用不当,致使相对人不能 及时有效行使救济权利,极有可能 引发新纠纷。且不论公告送达的弊端和缺陷,单就直接送达方式的价值来说,除了能保障相对人法律权 利,还可以有效地强化行政主体与 相对人的沟通交流,增强对行政执法公平效率的认识,发挥择机化解 冲突的功能。司法界定: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法理阐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款第( 2 )项规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但不具有可撤销内容

9、的,应当作出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 法的判决。剖析法条结构可以看 出,该条司法解释予以适用需具备三个前提条件:一是原告提起的须是撤销诉讼;二是被诉具体行政行 为已构成违法;三是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内容上不具有可撤销性。理论上讲,前两者在司法实践中都比较容易认定, 难点则在第三方面,即 如何认定某具体行政行为在内容 上不具有撤销条件。这是困扰理论与实践的难题所在。目前,关于何为不具有可撤销 内容的具体行政行为, 无论是理 论还是制度均没有给出明确具体 的界定。但与其对立存在的可撤 销行政行为则存在较为清晰概括,经典理论认为 “可撤销行政行 为是指一个行政行为并无明显且重大的违法,但是以合法性原则 来检验

10、,却又违法的情形。而且这 种违法性, 不是极小的 违法瑕 疵 ,可以靠补正或转换的方式来 补救,而是要取消这个行为,让此行为消失不存在 由此可知,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应该是指具有明显的或重大违法特且难以靠补正或转换予以补救维系, 而且不可以被取消的具体行政行为。由此观之,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首先应受到 法律否定性评价, 即其存在着明 显或重大违法之处, 同时该行政行为在内容上不具有可撤销的内 容,此为司法界定的难点。笔者以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司法界定与判别, 应当从事实和法律层面找寻支撑。首先, 从事实角度不具有可撤销内容行政行为可以被解释为撤销不能, 即客观 上某一行政行为没有被

11、撤销的现 实可能性, 这主要表现在行政行 为已执行完毕且难以恢复原状。这是判定行政行为能否被撤销的 基本标准。申言之,行政主体作出 的行政行为对相对人造成了损 而当这种损害本身处于一种不可弥补、不可挽回的状态,且该行政行为已经被执行完毕, 行政行为没有内容可以撤销,因为 “处分撤销诉讼的目的,在于废 弃行政处分之效力, 以解除权益 免受该处分效力之影响。果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对相对人造成的损害结果已不可恢复原状, 废弃行政处分之效力就没有了现 实必要, 解除当事人权益免受该处分效力之影响也已是不可能, 撤销不能即发生于此。其次,从法律层面分析, 不具有可撤销内容 的行政行为也可以被界定为不能 撤销

12、, 与上述撤销不能情形相对而生, 反映的是经立法考量或司 法决断后, 认为撤销某行政行为 将引发信赖利益受损或者造成更 大利益损失, 即将此类行政行为 定性为不具有可撤销之内容。撤销不能相比,不能撤销更多地反映出立法主观性价值取向,是利益衡量结果的典型折射。正是 基于此, 理论界均认为最高人民法院 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 58 条规定的 “被诉 具体行政行为违法, 但撤销该具 体行政行为将会给国家利益或者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 人民 法院应当作出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的判决, 并责令被诉行政机关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造成损害的, 依法判决承担赔偿责 ”其本质就是不能撤销的制度案

13、例 研究 108 案例 12/2012 关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解释第 58 条,主流观点认为其创 设了一项新的判决方式,即行政诉讼情况判决。三、拓展延伸:与本案相涉的 几个法律问题 行政行为违法且有效情形的考察。分析上述案件的结果可 以发现: 行政行为因重大程序疏漏被确认违法后并没有消灭,而是继续得以存在, 其仍然具有行政意义上的拘束力和公定力。就意味着,行政行为的合法性评价与效力评价并非严格一一对应 的关系, 二者间也存在着对应不 这一现象与通常观念上的合法有效、违法无效看似冲突,其实 不然, 其背后反映着我们在认识 与评价具体行政行为标准与机制 上的模糊与偏差。实质上,合法

14、性 只是评价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一个基准或标准而非全部乃至唯一标其是进行判断的重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效力则是运行这些 基准给出效力判断的规则或机 正是这一点决定着合法性判断与效力性判断并非一一映射的 关系, 行政行为效力评价其实是 一个凭借基准体系 (合法性占主 导、合理性等因素补充)、运行衡量规则进行综合判断的过程。导致行政行为违法但有效情形的因素较多, 其中违反法定程序但对行政行为的实体内容没有决定性影响最为典型。与此类似,上述 案件中,虽然程序违法,但实体认定系法律强制性规定, 且程序违 法对实体认定并无决定性影响, 故从一定意义上探究, 上述司法 认定就是受行政行为违法且有效 思维的影响

15、。2. 诉判关系错位的深思。上述 案件中, 人民法院以确认违法判 决回应原告要求撤销行政处罚的 诉讼请求, 当事人所希冀的撤销 判决最终被变更为确认判决,其间诉判张力油然可见。最高法院 以司法解释的方式创设了行政确 认判决,而依法理,确认之诉为确认判决存在的基础,如果确认之诉缺位, 确认判决必然缺少存续前提与适用余地。司法实践中,由 于我国缺乏行政确认之诉与行政 确认判决相对应的关系, 导致行 政诉讼判决与当事人的诉讼请求不对应, 出现了当事人请求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 而法院 判决确认具体行政行为违法或合法等情形。这种错位现象造成诉讼理论体系矛盾冲突的同时也引 发当事人对司法的不信任,

16、司法审判权威。因此,应抓住行政 诉讼法修订机遇,适时引入行政诉讼类型化思想, 从立法上构建 以诉讼请求为基础的行政判决体系,让司法尊重请求,形成无漏洞权利救济机制, 促进纠纷实质性解决。(作者单位:江苏省宿迁市中级人民法院) 案例 研究 109【篇二:不具有可撤销内容的行政行为举例】【分歧】本案在审理过程中,存在以下三种不同观点。第一种:撤销房管局注销王某产权的行政行为,确认杨某改为自己 所办产权证无效。杨某将店面赠于王某并为之办理了产权登记手续, 杨某的赠与行为已然完成,此时王某系该店面的合法所有人。事后, 杨某在未征得王某的同意下,私自到房管局申请变更登记,房管局 未经严格审查,在王某未到

17、场,未签字认可也未授权的情况下,将 王某的产权擅自注销,并将店面转注册于杨某名下,房管局注销及 登记行为明显违反法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第五十四条第(二)项的规定,应予撤销,本可同时判决被告重新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但因店面已由杨某卖给了不知情的胡某,并办 理产权过户登记手续,胡某对该店面善意取得,如判决房管局重新 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已然丧失意义,故仅撤销房管局注销王某产权的 行政行为,确认房管局将店面登记于杨某名下的行政行为无效,但 不予恢复王某的产权。第二种:撤销房管局注销王某产权行为,同时责令房管局采取补助 措施,恢复王某的产权。对于撤销房管局注销王某产权行为的理由 同意第一

18、种意见,同时杨某的行为已严重侵害了杨某的合法权益, 现因争议店面已由第三人善意取得,如果不责令房管局采取补救措 施,恢复王某的产权,则不利于王某向杨某主张赔偿无合法依据, 从而不利于保护被侵权人的合法利益。第三种:应当判决确认房管局将王某产权变更为杨某的登记行为无 效。房管局注销王某产权,为杨某办理注册登记行为实际上实施的 就是变更产权登记行政行为,由于房管局违反法定程序变更,被诉 具体行政行为应无效,加之争议店面产权已由第三人善意取得,恢 复王某的产权已无实际意义,故应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条第二 款第(三)项的规定,适用确认判决,确认被诉具体行政行为依法 无效。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评析】本案中要解决的法律问题主要有两个。一是本案的处理应 适用何种判决,二是胡某的行为是否属善意取得。被诉具体行为违法,通常的理解是应当撤销,但最高人民法院关 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十七 条规定第二款规定,人民法院认为被诉具体行政行违法,但不具有 可撤销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