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二文言文复习_第1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_第2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_第3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_第4页
必修二文言文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必修二文言文复习(教师版)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1 7 题 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 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思 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 欲无厌,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至于颠覆, 理固宜然。 / 古人云: “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1选出对加点字解释不当的一项( 2 分)( B )A 非兵(

2、兵器)不利B或(或者)曰:六国互丧C暴秦之欲无 厌(满足)D此言 得之(适宜、得当)2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2 分)( C )A 其实亦百倍 B 思厥先 祖父 C 暴霜露,斩 荆棘 D 至于颠覆,理固宜然 3选出对下列加点词语用法分析判断正确的一项(2 分)( D )不赂 者以赂者丧 与战败而亡 者 以有尺寸之地举 以予人A同,同 B 不同,不同 C不同,同 D同,不 同4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3 分)诸侯之所 亡(损失,丢失)思 厥先祖父(其,他们的) 举以予人(全部) 5翻译文中加线句子:( 12 分)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那么,秦国最想得到的,诸侯最怕

3、失去的,原本就不取决于战争了。) 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诸侯送给秦国的土地越多,秦国侵略它们就越急迫。所以, 不用作战, 谁强谁弱谁胜谁 负就已经分清了。)至于颠覆,理固宜然。(最终落到被灭亡的结局,是理所当然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拿土地侍奉秦国,就好像抱着柴草去救火,柴草不烧完,火就不会熄灭。) 6第二段从哪个方面来论证六国破灭之因的?(1 分)主要是针对哪三个国家而言的?( 3分)运用了哪几组对比( 5 分)?哪些论证方法?( 3 分)(赂秦而亏,破灭之道也。韩楚魏。对比一:秦攻取所得与受贿所得对比;对比二:诸侯 赂秦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对比

4、三: 祖辈父辈创业之难与子孙奉送之易对比;对比四: 诸侯 有限的土地与暴秦无限的贪欲对比;对比五:“奉之弥繁”与“侵之愈急”对比。对比法、 引证法、喻证法。)7据文意,“古人云”中“薪不尽”“火不灭”各比喻什么?(2 分)(喻赂秦之国的土地还没有送光。喻秦国的贪欲没有满足的时候。)二、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 8 10 题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 食之不得下咽也。 / 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夫六国与秦皆诸侯,其势弱于秦,而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

5、又在六国下矣。8解释文中加点字词:( 3 分)为秦人积威之所 劫(胁迫,挟持) 为国者(治理) 苟以天下之大(如果) 9翻译文中划线句:( 9 分)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那么,我恐怕秦国人害怕得连吃饭也不能咽下喉咙去。)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治国者千万不要让自己被敌人积久而成的威势所挟持啊!) 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如果凭着这么大的天下,却追随六国灭亡的先例,这就又远远在六国之下了。 ) 10用“ / ”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三层,并概括层意。(3 分)(反面假设论证六国若不赂秦则有胜之之势,从而证明中心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 慨叹六国灭亡的可悲结局

6、, 说明六国破灭, 弊在赂秦。 告诫当今为国者应以六国赂秦而 亡的史实为鉴。)三、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1 14题 六王毕, 四海一,蜀山兀, 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六日。 骊山北构而西折, 直走咸阳。 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 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 间,而气候不齐。1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骊山北构而西折(建造)廊腰缦回(萦绕)高低冥迷(分辨不清)春光融融(和乐 的样子)12翻译文

7、中画线句。 ( 12分) 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答:走廊宽阔而曲折 , 突起的屋檐像鸟嘴向上撅起 ; 楼阁各随地形起伏 , 又向中心区攒聚 ; 屋角 互相对峙 , 好像兵戈相斗。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答:盘旋 ,弯曲,像蜂房 ,又像水涡 ,矗立在那里 ,不知道它们有几千万座。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答:长桥横卧在水面上 , 没有云怎么出现了龙 ?双层通道凌空飞架 ,不是雨过天晴怎么出现了 彩虹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答:宫人在台上唱歌 , 歌声响起来 , 好像充满了暖意 , 如同春光那样融和 ; 宫人们在以工

8、代殿中 舞蹈 ,舞袖飘拂 ,好像带来寒气 ,如同风雨交加那样寒冷。 13最后一句实际上在写什么?在结构上有何作用?(2分)答:侧面写阿房宫占地之广。承上文宫室描绘启下文宫中生活的描绘。 14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描写阿房宫?(3分)答:对偶、夸张、比喻、对比。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 15 20题 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 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

9、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 拒秦;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6分) 奈何取之尽锱铢(怎么) 管弦呕哑 (声音嘈杂) 戍卒叫,函谷举 (被攻克) 秦人不暇自哀 (来不及) 族秦者秦也(灭亡) 使六国各爱其人 (假使) 16翻译文中画线句。 ( 12分,每句 3分)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答:戊边的士兵(陈胜吴广)一声呐喊,函谷关就被攻克了,楚人项羽一把火,可惜阿房宫 化作了一片焦土。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答

10、:灭亡六国的是六国自己,并不是秦国;灭亡秦国的是秦国自己,并不是天下的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 答:假如秦国人能再爱民惜六国人民,那么可将帝位传递三代甚至万代,世代做君王, 谁能 将它灭亡呢?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答:秦国人来不及哀叹自己的灭亡, 而让后来的人哀叹; 后来的人哀叹它的灭亡却不引以为 戒,也会让更后来的人再来哀叹它的灭亡。 TOC o 1-5 h z 17第一段文字重点写什么?结构上有何作用?(3分)答:揭露秦统治者穷奢极欲, 滥用物力民力而导致速亡。 为下文作者的“爱人”观点作铺垫。 。 18第

11、二段文字的中心观点句是哪一句?作者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3分)答: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反面假设论证。19第二段文字主要在写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2分)答:借六国与秦不爱人民而速亡的史实告诫当今帝王以民为本。借古讽今。20最后一句中的四个“后人”所指是否一致?请作具体说明。( 3分)答:一、二、四的“后人”意思相同, 指秦以后的统治者, 主要指唐统治者; 第三个“后人” 指唐以后的人。五, 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选择题(1)“故垒西边”句中的“故”当“旧”讲。下列各句中的“故”和它意义相同(有的须从 “旧”这本义引申的是( CD )A.故作不良计C.池鱼思故渊B.既欲

12、结大义,故遣来贵门D.故国神游(2“) 樯橹灰飞烟灭” 句中的“樯橹”借代水军。 下列各句中加黑词语为借代用法的是 ( AB )终岁不闻丝竹声B.举酒欲饮无管弦C.足下蹑丝履D.君当作磐石(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羽扇纶巾” ,指诸葛亮。这描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羽扇纶巾” ,指诸葛亮。这诗句表现出诸葛亮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协助周瑜大破曹军。“羽扇纶巾” ,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在诸葛亮协助下大破曹 军。“羽扇纶巾” ,指周瑜。这诗句表现出周瑜衣着儒雅,仪态从容,大破曹军。 (4)“故国神

13、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对这诗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周瑜神游当年破曹旧地,应该笑我(苏轼)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发了。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周瑜应该笑我倾慕他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头 发了。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人们应该笑我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 白头发了。我(苏轼)神游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应该笑自己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而早已长出白 头发了。.问答“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试分析这几句诗在景物描写上的表现力量。以“乱”修饰“穿突”之“石” ,表现出岩峰错列,直插云霄的态势;以“惊”修饰 “拍岸” 之“涛”,表现出拍击江岸的波涛

14、汹涌奔腾, “卷起千堆雪” ,“卷起” 这个动词,“千 堆雪” 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出汹涌的波涛猛拍陡峭江岸,翻卷而起形成簇簇浪花,宛如堆 堆白雪。这几句诗表现出赤壁古战场的壮丽奇险,体现了词人神驰赤壁古战场的心情。苏轼为什么自讥“多情” ,并且说“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苏轼神驰当年周瑜破曹的战场,倾慕周瑜的破曹伟业,渴望像周瑜那样建功立业。 但周瑜三十四岁就破曹操,立大功,他年已四十有七,却事业无成;所以自讥“多情” 倾慕周瑜, 渴望建功。 这自我讥笑当中, 包含着浓重地岁月蹉跎、 壮志难酬的苦涩心情。 “人 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则更是在坎坷遭际中的强自排遣,在消极情调之中也包含有

15、报国 无路的感慨。这首词塑造了词人自身什么样的形象?创造了什么样的意境,抒发了什么样感情?这首词塑造了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古代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无 成的形象,创造出开阔深沉、壮丽奇险的意境,抒发了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的抑郁感情。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2.选择下列各句中加黑的词语是借代用法的是(ACD)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道”,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说,b.路,c.学说, d.主张。试对下列句中的“道”选出正确的解释( Aa Bd Cb Dd ) TOC o 1-5 h z 人道寄奴曾住

16、。 ( )B. 余将董道而不豫兮。 ()C.俱会大道口。 ()D. 执手分道去。 ()“望”,可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解释为:a.远望, b.希望, c.盼望, d.回望。试对下列句中“望”选出正确的解释( Ad Bc Ca Db )A.望中犹记。()B. 不久望君来。()C.怅然遥相望。 () D.君还何所望。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对这几句诗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项 是( D )A.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刘裕竟有这样不肖的儿子。批判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慨叹南宋近期张浚北伐亦曾重蹈覆辙。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类比南宋近期张浚北伐遭到大败,慨叹南宋

17、遭到挫败。以刘义隆草率出兵、遭到惨败的历史教训,借古讽今,警告韩侂胄切勿草率出兵。“可堪回首,佛猩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对上述诗句中运用的典故,理解比较正确的一 项是( D )A.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举行祭祀,不可一世,表明这是历史上的耻辱。写出异族侵略者在佛狸祠下寻欢作乐,气焰骄横, 表明陷于异族统治之下的当地百姓, 处境凄惨。写出宋朝百姓在狒狸祠下迎神致祭,慨叹人们竟忘却了历史上的耻辱。以“元嘉草草”造成侵略者竟在侵占地区建宫设庙、迎神致祭的惨痛后果,警告韩侂胄切 勿草率出兵。3.问答(1) 千古江山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试分析这里运用孙权典故的表现力。 用“千古”修饰“江山” ,表现出深沉的古今兴亡之感,蕴含着对南宋国势日益衰微的深切 忧虑。 “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即赞美历史上的孙权,更深恨现实中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紧承上句,并且用“总”修饰“被” :这就既慨叹孙权 时期京口繁华景象和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 都已随着时光的流逝而不复存在; 更表明了英雄 人物及其业绩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消逝。 江山本应代有英雄出, 当时却没有孙权这样的英雄, 抒发了对屈辱苟安的南宋统治者的不满。“斜阳草树气吞万里如虎” ,试分析这里运用刘裕典故的表现力。 单写“斜阳”之下的“草树” ,用“寻常”修饰“巷陌” ,表明刘裕出身寒微,突出他以寒 微 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