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录一、针刺法二、拔罐法三、穴位按摩法四、刮疹法五、湿敷法六、灸法七、电针法八、耳针疗法九、小针刀十、穴位注射疗法、针刺法一、毫针法毫针法是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针刺技术。1 、评估( 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 2 )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 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 4 )心理状况。2、目标遵照医嘱选择穴位 ,解除或缓解各种急、 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 通过其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 ,促进机体的阴阳平衡, 以达 到防病治病的目的。3、禁忌证( 1 )疲乏、饥饿或精神高度紧张时。( 2 )皮肤有感染、瘢痕或肿痛部位。( 3 )出血倾向及高度水肿。( 4 )小儿囟门未闭
2、合时的头顶腧穴部位。4、告知1 )针刺过程中出现头晕、目眩、面色苍白、胸闷、欲呕 等属于晕针现象,及时通知医师。2 )针刺时可能出现疼痛、血肿、滞针、弯针等情况,患者不必紧张,医护人员会妥善处理。如有酸麻、胀痛、沉、紧、涩 等感觉,属正常针感。5、物品准备治疗盘、毫针盒( 内备各种毫针 ) 、皮肤消毒液、棉签、棉球、镊子、弯盘,必要时备毛毯、屏风等。6、操作程序( 1 )备齐用物 , 携至床旁 , 做好解释 , 核对医嘱。( 2 )协助患者松开衣着, 按针刺部位,取合理体位。( 3)遵医嘱选择腧穴 ,先用拇指按压穴位,并询问患者的感觉。( 4)消毒进针部位后 ,按腧穴深浅和患者胖瘦,选取合适的
3、毫 针;同时检查针柄是否松动、针身和针尖是否弯曲带钩;术者消 毒手指。( 5 )根据针刺部位,选择相应进针方法 , 正确进针。( 6)当刺入一定深度时 ,患者局部产生酸、麻、胀、重等感 觉或向远处传导 ,即为“得气 ”。得气后调节针感,留针。( 7 )起针时一手按压针刺周围皮肤处,一手持针柄慢慢捻动将针尖退至皮下 ,迅速拔出。随即用无菌干棉球轻压针孔片刻 , 防止出血。检查针数, 以防遗漏。( 8)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穿衣,安置舒适卧位。整理床铺,清 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7、护理及注意事项)操作前检查用物是否齐备,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做好解释工作 ,消除患者紧张情绪。选择合理体位,暴
4、露腧穴,方便操作,注意保暖。3 )遵医嘱准确取穴, 正确运用进针方法、 进针角度和深度, 勿将针身全部刺入,以防折针。4 )体质弱者宜弱刺激。 针刺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反应 ,发 现病情变化 ,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起针时要核对穴位及针数, 以免毫针遗留在患者身上。6)用过的针具,经灭菌处理后再进行检查和修理,经再次灭 菌处理后备用,有条件者使用一次性针具。7)对胸胁、腰背部位的腧穴,不宜直刺、深刺 , 以免刺伤内 脏。8 )孕妇禁止针刺。8、针刺意外的护理及预防1 )晕针 针刺过程中患者出现头晕目眩、汗出肢冷、面色苍白、胸闷 欲呕、晕厥时,称为晕针。) 护理报告医师,停止针刺 ,将针全部
5、起出 , 嘱患者平卧 ,注意保暖。) 预防对初诊、精神过度紧张及体弱者,应先做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 虑,选择舒适卧位,手法宜轻。随时注意患者的神色, 以便早期发现 晕针先兆2 ) 血肿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并引起肿痛,称为血肿。) 护理微量皮下出血而致小块青紫时 ,一般不需处理,可自行消退。局 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较大时 ,冷敷止血。)预防仔细检查针具,熟悉解剖部位 ,针刺时避开血管 ;起针时立即用 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刺部位。( 3 )弯针是指进针后针身在体内发生弯曲的现象。)护理针身轻度弯曲 ,可将针缓慢退出;若针身弯度较大,应顺着弯曲 方向将针退出;若由体位改变引起弯针者,应协助患者恢复原
6、来体位 ,使局部肌肉放松 ,再行退针 ,切忌强行拔针。)预防手法指力均匀 ,刺激不宜突然加强;体位舒适,勿随意更换体位;防止外物碰撞、压迫。( 4 )滞针针刺后出现针下异常紧涩 ,不能提插或捻转的现象时 ,称滞针。)护理对惧针者,应先与患者交谈,分散其注意力;遵医嘱在滞针 腧穴附近 , 进行循按、轻弹针柄后再起针。)预防对精神紧张者,应先做好解释,消除顾虑。操作时捻针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单向连续捻转。整理针具时,对不符合质量要求 者,应剔去。( 5 )折针即断针,指针刺过程中,针身折断在患者体内。1 )护理发现折针,嘱患者不要移动体位 , 以防断针向深处陷入。2)预防针具需定期严格检查。针刺时,
7、勿将针身全部刺入,应留部分在体表。( 6 )气胸指针刺时误伤肺脏,空气进入胸腔 ,发生气胸。1 )护理出现气胸时,立即报告医师,绝对卧床休息,通常采取半坐位 ,避免咳嗽 ;重症者应及时配合医师行胸腔穿刺减压术、给氧、 抗休克等抢救措施。2)预防凡对胸背部及锁骨附近部位的穴位进行针刺治疗时,应严格 掌握进针角度,深度留针时间不宜过长。二、拔罐法拔罐法是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热力,排出罐内空气形成负压,使罐吸附在皮肤穴位上,造成局部瘀血现象,达到温通经络、驱风散寒、消肿止痛、吸毒排脓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 、患者体质及实施拔罐处的皮肤情况。2、心理状况。二、目标1 、缓解风寒湿痹而致的腰背
8、酸痛、虚寒性咳喘等症状。2、用于疮疡及毒蛇咬伤的急救排毒等。三、禁忌证1 、高热抽搐及凝血机制障碍者。2、皮肤溃疡、水肿及大血管处。3、孕妇腹部、腰骶部均不宜拔罐。四、告知、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由于罐内空气负压收引的作用, 局部皮肤会出现与罐口相当 大小的紫红色瘀斑,数日后自然消失。3、治疗过程中局部可能出现水疱或烫伤。五、物品准备治疗盘、火罐(玻璃罐、竹罐、陶罐) 、止血钳、 95% 酒精棉球、火柴、小口瓶等。1 、备齐物品,携至床边,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取合理体位,暴露拔罐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选择拔罐部位。4 、点燃的火焰在火罐内转动,使其罐内形成负压后并迅速叩至 已经
9、选择的拔罐部位上, 待火罐稳定后方可离开, 防止火罐脱落, 适时留罐。5、拔罐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火罐吸附情况和皮肤颜色。6、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安排舒适体位。7、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 、拔罐时应采取合理体位,选择肌肉较厚的部位。骨骼凹凸不 平和毛发较多处不宜拔罐。2、操作前一定要检查罐口周围是否光滑,有无裂痕。3、防止烫伤。拔罐时动作要稳、准、快,起罐时切勿强拉。4、使用过的火罐,均应消毒后备用。5、起罐后,如局部出现小水疱,可不必处理,可自行吸收。6 、如水疱较大,消毒局部皮肤后,用注射器吸出液体,覆盖消 毒敷料。三、穴位按摩法穴位按摩是在中医基本理论
10、指导下,运用手法作用于人体穴位。通过局部刺激,可疏通经络,调动机体抗病能力,从而达 到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体质及按摩部位皮肤情况。3、心理状况。二、目标、缓解各种急慢性疾病的临床症状。2、通过穴位按摩,达到保健强身的目的。三、禁忌证各种出血性疾病、妇女月经期、孕妇腰腹、皮肤破损及瘢痕等部位禁止按摩。四、告知 按摩时局部出现酸胀的感觉。五、物品准备治疗巾。六、操作程序、遵医嘱进行穴位按摩。、进行腰腹部按摩时,嘱患者先排空膀胱。、安排合理体位,必要时协助松开衣着,注意保暖。4、根据患者的症状、发病部位、年龄及耐受性,选用适宜的手法和
11、刺激强度,进行按摩。5 、操作过程中观察患者对手法的反应,若有不适,应及时调 整手法或停止操作,以防发生意外。6、操作后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卧位,做好记录并签字。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应修剪指甲,以防损伤患者皮肤。2、操作时用力要均匀、柔和、持久,禁用暴力。患者体 通腠理、逐四、刮痧法刮痧法是应用边缘钝滑的器具,如牛角刮板、瓷匙等物,在表一定部位反复刮动, 使局部皮下出现瘀斑, 从而达到疏邪外出为目的的一种技术操作。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3 、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1 、缓解或解除外感时邪所致高热头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状。2、使脏腑秽浊之气通达
12、于外,促使周身气血流畅,达到治的目的。三、禁忌证体形过于消瘦、有出血倾向、皮肤病变处等禁用此法。四、告知、 刮痧部位出现红紫色痧点或瘀斑,数日后方可消失。2、刮痧部位的皮肤有疼痛、灼热的感觉。五、 治疗盘、刮具(牛角刮板、瓷匙等) ,治疗碗内盛少量清药液,必要时备浴巾、屏风等物。六、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协助患者取合理体位,暴露刮痧部位,注意保暖。3、遵医嘱确定刮痧部位。4、检查刮具边缘是否光滑、有无缺损,以免划破皮肤。5、刮治过程中,用力均匀,蘸湿刮具在确定的刮痧部位从刮擦,方向单一,皮肤呈现出红、紫色痧点为宜。等症疗疾病水或上至下力度。五、护理及注意事项6、询
13、问患者有无不适,观察病情及局部皮肤颜色变化,调7、刮痧完毕,清洁局部皮肤后,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8、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1 、保持空气新鲜,以防复感风寒而加重病情。2、操作中用力要均匀,勿损伤皮肤。3、刮痧过程中要随时观察病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停刮,医师,配合处理。4、刮痧后嘱患者保持情绪安定,饮食宜清淡,忌食生冷油节手法卧。报告腻之品。5、使用过的刮具,应消毒后备用。五、湿敷法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湿敷法是将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既往史及药物过敏史。3 、心理状况。二、目标 减轻局部肿胀、疼痛、瘙痒等症状。三、
14、禁忌证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者不宜湿敷。四、注意药液温度,防止烫伤。五、物品准备:镊子、弯盘、橡胶单、中单、纱布等。六、操作程序、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取合理体位,暴露湿敷部位,注意保暖。、遵医嘱配制药液,药液温度适宜并倒入容器内,敷布在 药液中 浸湿后,敷于患处。、定时用无菌镊子夹取纱布浸药后淋药液于敷布上,保持湿润及温度。、操作完毕,擦干局部药液,取下弯盘、中单、橡胶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位。、整理用物,做好记录。七、护理及注意事项1 、操作前向患者做好解释,以取得合作。注意保暖,防止 受凉。2、注意消毒隔离,避免交叉感染。3、治疗过程中观察局部皮肤反应,如出现苍白、红斑
15、、水疱、痒痛或破溃等症状时,立即停止治疗,报告医师,配合处理六、灸法灸法是以艾绒为主要原料,制成艾条或艾炷,点燃后在人体某穴位或患处熏灸的一种技术操作,包括艾条灸、艾柱灸和温针灸。艾条灸:用纯净的艾绒 (或加入中药)卷成圆柱形的艾卷,点燃后在穴位表面熏烤的一种技术操作。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患者体质及艾条施灸处的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状况。二、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 解除或缓解各种虚寒性病证的临床症状。、通过运用温通经络、调和气、消肿散结、祛湿散寒、回阳 救逆等法,以达到防病保健、治病强身的目的。三、禁忌证1 、凡属实热证或阴虚发热者,不宜施灸。2、颜面部
16、、大血管处、孕妇腹部及腰骶部不宜施灸。四、告知1 、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烫伤等情况。2、艾绒点燃后可出现较淡的中药燃烧气味。、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产生烧灼、热烫的感觉,应立即停止治疗。4、治疗过程中局部皮肤可能出现水疱。五、物品准备治疗盘、艾条、火柴、弯盘、小口瓶、必要时备浴巾、屏风六、操作程序1 、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2 、取合理体位,暴露施灸部位,注意保暖。3 、施灸部位, 宜先上后下,先灸头顶、胸背,后灸腹部、四 肢。、遵医嘱在施灸过程中, 随时询问患者有无灼痛感, 调整距离, 防止烧伤。观察病情变化及有无不适。、施灸中应及时将艾灰弹入弯盘,防止灼伤皮肤。、施灸完
17、毕,立即将艾条插入小口瓶,熄灭艾火。、清洁局部皮肤,协助患者衣着,安置舒适卧位,酌情开窗通风。、清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名。七、护理及注意事项、采用艾柱灸时,针柄上的艾绒团必须捻紧,防止艾灰脱 落灼伤皮肤或烧毁衣物。2 、施灸后局部皮肤出现微红灼热,属于正常现象。如灸后 出现小水疱时,无需处理,可自行吸收。如水疱较大时,可用无 菌注射器抽去疱内液体,覆盖消毒纱布,保持干燥,防止感染。七、电针法微量电针是在针刺腧穴 “得气 ”后 ,在针具上通导接近人体生物电的电流,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技术操作。一、评估1 、当前主要症状、临床表现及既往史。2、针刺取穴部位的局部皮肤情况。3、对疼痛的耐受程度。4、心理
18、状况。二、目标遵医嘱选择穴位,减轻或缓解临床症状。三、告知1 、同针刺。2、微量电流接通后局部有抽动感。3、肌肉有抽动的感觉。四、物品准备电针仪、治疗盘、针盒( 备各种毫针 ) 、镊子、棉签及干棉球、皮肤消毒液、弯盘、浴巾、屏风等。五、操作程序、备齐用物 ,携至床旁 ,做好解释 ,核对医嘱。、遵照医嘱 ,选择腧穴 ,进行皮肤消毒, 按毫针刺法进针。3、有“得气”感应后,将电针仪输出电位器调至“0”再 , 将电针仪的两根导线分别连接在同侧肢体的两根针柄上。4、开启电针仪的电源开关,选择适当波型,慢慢旋转电位器 由小至大逐渐调节输出电流到所需量值( 患者有酸麻感,局部肌肉 有抽动 ,即是所需的强度
19、) 。5、电针完毕,将电位器拨回到 “ 0 位” ,关闭电源 ,拆除输出导线将针慢慢提至皮下 ,迅速拔出 ,用无菌干棉球按压针孔片刻。6、操作完毕 ,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 ,清理 用物 , 做好记录并签名。六、护理及注意事项、电针仪在使用前须检查性能 , 导线接触是否良好。2、通电过程中应观察导线有否脱落 ,并注意患者的反应 ,有无 晕针、弯针、折针等情况,通电时间。需增加刺激时 ,调节电流量应逐渐由小到大 ,切勿突然增强 , 以致发生晕针或引起肌肉痉挛 造成弯针、折针等意外。3 、颈项、脊柱两侧及心前区等部位针刺时,不能横贯通电 避免电流回路通过脊髓和心脏。4 、取同侧肢体
20、1? 3 对穴位 ( 即是用 1? 3 对导线 ) 为宜。八、耳针操作规范耳针是指用短毫针针刺或其他方法刺激耳廓穴位,以诊治疾病的一种方法。、操作步骤与要求短毫针、电针、牵针、三棱针、 环境要求应注意环境清洁卫生,避免污染。、消毒、 针具消毒:应选择高压蒸汽灭菌法。宜选择一次性毫 针。部位消毒:耳穴皮肤应先用2% 碘酒消毒,再用 75% 乙 醇消毒并脱碘。医者消毒: 医者双手应用肥皂水清洗干净, 再用 75% 乙 醇擦拭。二、 操作方法、毫针法、 定穴:根据诊断,确定处方,选定耳穴。尽可能在选 用的耳区内探准敏感反应点, 并以探棒或针柄稍用力按压做一标 记。消毒:除了针具和医者手指消毒外,耳穴
21、皮肤应先用 2% 碘酒消毒,再用 75% 乙醇消毒并脱碘。针刺:耳针的刺激方法很多,根据治疗需要可选用短毫 针、电针、牵针、三棱针进行针刺,亦可作耳穴注射、埋针、压 籽、激光照射等。毫针针刺时,左手拇、食指固定耳廓,中指托 着针刺部位,这样既可掌握针刺深度,又可减轻进针时的疼痛。 右手持针 180 顺时针方向捻转刺入, 深度以穿入软骨但不透过对侧皮肤为度,要求操作既准确又迅速。 针刺手法以小幅捻转为主, 留针时间一般为 20? 30min ,慢性病、疼痛性疾病可适当延长, 小儿、老人不宜多留。起针时,左手托住耳背,右手快速起针, 然后用消毒干棉球压迫针孔,以防出血。必要时进行常规消毒, 以防感
22、染。2、压丸法1 )、 耳穴压丸的材料多种多样,可选用王不留行籽、白芥 子等重要籽、六神丸、益视丸等中成药丸,以及磁珠、绿豆、小 米、菜籽等,其中王不留行籽因表面光滑,大小和硬度适宜而多 用。应用前应用沸水烫洗,晒干装瓶备用。2)在使用时先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6cm X ) .6cm 大小胶布中央,用镊子挟住贴敷在已选的耳穴之上, 每日自行按压3? 5 次, 每次每穴按压 30? 60s3? 7 日更换 1 次,双耳交替。耳尖上 殖管生甬道尿 门窝感 沪:S:外屣尿输艇闺腺虫下尖喉鼻鼻 上屏质屏吧外内 肾窗辰二、注意事项1、严密消毒,防治感染。耳廓暴露在外,结构特殊,容易 感染,一旦引起化脓性
23、软骨膜炎,将造成不良后果。若针后针眼发红,耳廓胀痛,多有轻度感染,须用2%碘酒涂擦,并辅以消炎药物,防治感染加重。2、耳廓有湿疹、溃疡、冻疮等,不宜用耳穴治疗。有习惯 性流产 史的孕妇禁用耳针,妇女怀孕期间也应慎用,尤其不宜用子宫、内分泌、肾等穴。3、耳针亦可能发生晕针,应注意预防并及时处理。此外, 对年老 体弱、有严重器质性疾病者、高血压患者,治疗前应适当 休息,手法要 轻柔,以防意外。4、耳廓针刺毕竟疼痛,针刺前应向患者说明耳针疗法的特点,取得其配合。5 、使用毫针、电针,一般隔 1 天;埋籽法可隔 5? 7 天 1 次。急性病,可两侧耳穴同用;慢性病,每次用一侧耳廓,两耳 交替针刺。同一
24、耳穴,无论用何种方法刺激,治疗次数均以 5? 10 次为宜。九、小针刀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小针刀疗法是基于劲肩腰腿痛病因及病理解剖而诞生于上 世界 80年代的一种新治疗手段,它吸取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 手术疗法之长,将两种方法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通过直径只有一 毫米的针具刺达到病变部位, 运用巧妙的内手法舒筋活络、 刮除 疤痕、松解粘连、改善症状、使气血通畅。改疗法具有“简、便、 廉、验”四大优势,施术时间短,一般几分钟到十几分钟,几乎 无痛苦,不留伤痕,不出血。一、适应症头颈部:颈椎病、颈椎术后综合症等。腰背部: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腰
25、椎棘上韧带损 伤等。上肢:肩周炎、冈上肌腱炎、肱骨外上髁炎、屈指肌腱狭窄性腱鞘炎、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滑囊炎等。、 下肢:膝关节骨关节病、跟痛症(跟骨骨刺、滑囊炎)等。二、禁忌症患 有严重内科疾病者,如中风早期,严重心、肝、肾功 能不全,全身感染性疾病。、血液病,如血友病等。、严重糖尿病。、 施术部位有皮肤病或局部感染者。、 怀孕患者。、 肿瘤、结核、骨髓炎等。7、精神疾病患者,不能配合治疗。三、操作方法、 体位:根据不同疾病采用相应的体位。原则上是以患者舒适,局部软组织自然放松,施术部位便于消毒,术者便于操作 为宜。、寻找痛点:结合临床症状、体征及X 线片、 MRI 片等 检查,在局部寻找
26、最敏感的穴位或痛点,并做好标记。、 术者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 术区常规碘酒、酒精消毒,铺无菌洞巾。、 麻醉:用 0.5-1 的利多卡因对病变部位进行局部麻醉,局部麻醉药可加复方倍他米松 5mg 或曲安耐得 20mg ? 40mg 或 强的松 龙 1ml? 2ml ,利用激素非特异性消炎作用减轻因针刀切 割刺激引起的 局部组织炎性反应,并减少局部瘢痕组织的形成。、 针刀治疗:取长短合适的小针刀,在标记好的进针点处垂直于皮面刺入,刀口线与肌肉、肌腱、神经和血管走向平行。 针刀刺入皮肤、 皮下组织后到达要切割的组织表面, 根据组织对针刀的阻力不同及针刀刺入的深度判断确认拟切割的组织, 然后 从
27、拟切割组织的远侧向近侧作邮票边孔样切割, 即切割一针后将针拔到要切割的组织表面,向近端移一个针位进行第二针的切割,如此反复进行切割,形成一条邮票边孔样的切割线,直至将要切割的组织切开为止。达到了松解的目的后,出针,压迫针眼 止血后,用创可贴或敷料覆盖包扎。术毕。四、注意事项、在行针刀治疗前,必须诊断明确,符合针刀治疗的适应症。、应询问有关病史,了解是否有针刀治疗的禁忌症。、术者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要戴口罩、帽子和无菌手套,术区应常规消毒、铺无菌洞巾。操作应在消毒的治疗室内 进行。、针刀应用前,要仔细检查、核对药品是否正确,特别是 针刀的针柄和针体连接处是否牢固, 防止折刀。 使用一次性针刀
28、 应检查有效期、外包装有无破损。、术后针眼应用无菌敷料或创可贴覆盖保护至少3-5 天以上,期间勿着水和污染,以免感染。、术后 3-7 天内可能病变处疼痛加重,多属正常反应,应向 患者交代清楚,疼痛难忍者,可口服非甾体类消炎镇痛药物,必 要时瞩患者及时复诊,发现情况应及时处理。五、晕针的预防和处理、预防: 小针刀手术时,也有象针刺治疗时的晕针现象。这主要有两 种原因,一是患者怕针,情绪紧张,二是由于饥饿或体弱。因此 小针刀手术时, 医生必须对病人做必要的思想工作, 使其解除思 想顾虑,消除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做到手术轻、巧、快。再一方 面,病人体弱情绪不好时, 不要做手术,待情绪正常不乱时再做。就
29、可大大减少晕针的发生。 万一有晕针也不要害怕, 但须及时处理。晕针的表现:头晕、心慌、面色苍白、欲吐、心跳加快、血压下降。、处理: 立即让病人躺在治疗床上。注意保暖,一般2 、 3 分钟后,血压 即回升,面色转正常,头晕减轻,心中平静,不再呕吐, 15分 钟左右即恢复正常。 极个别经上述方法处理无效时, 医生立即掐 人中穴,双内关、外关穴。一般很快均可恢复。万一经上述处理 无效者,立即应用中西药进行常规急救处理。十、穴位注射操作流程穴位注射法是用注射器的针头代为针具刺人穴位,在得气后注入药液来治疗疾病的方法。一、 适应症:穴位注射法的适用范围非常广泛, 凡是针灸的适应症大部分都可用本法治疗, 如痹证、中风、痿证、扭挫伤、 面瘫、三叉神经痛、坐骨神经痛、头痛、失眠等。二、禁忌症:局部有溃疡或者损伤者不宜使用本法对注射药物过敏的患者三、目的:把针刺与药理及药水等对穴位的渗透刺激作用结合在一起发挥综合效能,对某些疾病能提高疗效四、评估:、了解患者病情、体质、既往史,排除禁忌症,评估患者针刺部位皮肤有无感染、损伤、溃疡。2、评估患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县农业农村局2023年工作总结和2025年工作方案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二 汽车内部标识识别
- 汽车使用与维护 课件 项目三 转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3-2 转向传动机构检查与维护
- 2025年电子围栏系统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甲醛尿素(UF/MU)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环境测氡仪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牛奶搅拌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东枣庄重点中学2025届初三“五校”联考生物试题含解析
-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中国现代文学作品导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浙江艺术职业学院《钢笔书法训练》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 丽声北极星自然拼读绘本第一级 Teds Cat 课件
- 夏季防雷安全知识
- 装饰装修工程施工组织方案完整版
- 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功能障碍防治的中国专家共识
- 115个低风险组病种目录
- 病媒生物防制消杀工作记录表全套资料
- 外科游离皮瓣移植术后护理
- 第四章电功能高分子材料课件
-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主要内容解读课件PPT
- 清华大学多元微积分期中考题
- 可再生能源概论左然第四章 太阳电池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