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基础《经济师考试》_第1页
经济基础《经济师考试》_第2页
经济基础《经济师考试》_第3页
经济基础《经济师考试》_第4页
经济基础《经济师考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2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43)第九章财政职能一、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一)财政的基本涵义考试内容:财政的基本涵义财政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无偿参与一部分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所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活动。三种财政类型:(1)家计财政:奴隶社会、封建社会。(2)公共财政: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3)计划财政。(二)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考试内容:公共财政的基本涵义公共财政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政府为主体从社会上取得收入、并将收入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进行的收支活动。公共财政为市场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以满足公共需要。社会公共需要是相对于私人个别需要而言的,具有以下特征:(1)社会公共需

2、要是社会公众共同的需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也不是个人需要的简单加总;(2)社会公共需要是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地共同享有的需要,一部分社会成员的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的享用;(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通过纳税、付费等形式付出代价,当然这种代价的付出不遵循等价交换原则。(4)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责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主要方式,但是市场机制也存在“市场失灵”,因此需要政府致力于弥补这一缺陷,所以需要财政。市场机制最主要的缺陷(多选题):(1)不能排除垄断对资源配置的扭曲;(2)不能校正外部效应以达到最佳资源配置状态;(3)不能提供公共物品;(4)不

3、能解决收入分配不公问题;(5)不能有效解决宏观经济波动问题。市场失灵领域就是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范围。公共财政的核心,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本质要求是要由公众参与决策、参与管理、参与监督。(三)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考试内容:公共财政的基本特征(掌握)公共财政具有四个基本特征:弥补市场失效、提供公平服务、非市场营利性和法治化财政。(提示:掌握每个特征的含义,以应对单选题)1.弥补市场失效2.提供公平服务:是我国公共财政的重要目标和基本特征。财政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也包括经济公平和社会公平。公共财政提供公平服务体现在三个方面:(1)财政收入结构要体现公平性;包括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横向

4、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相同的人应当缴纳数额相同的税收,以同等的方式对待条件相同的人。纵向公平:经济能力或支付能力不同的人应当缴纳不同的税收,能力强的人应该多缴纳税收,以不同的方式对待条件不同的人。(2)财政支出结构要体现公平性;财政支出要有相对统一和具体的标准。(3)财政体制的选择要体现公平性。如转移支付制度的设计要考虑区域、城乡差距。3.非营利性公共财政追求的是非营利性即社会目标。从财政收入看,政府主要是依靠非营利性的税收手段取得收入;从财政支出上看,政府主要是将财政资金用于具有非营利性质的社会公共需要方面。4.法治性以具有法律效力的政府预算约束政府财政行为。二、公共财政的基本职能(三项)

5、由“生产建设财政”转变为“公共财政”。(一)资源配置职能考试内容:资源配置职能1.概念:通过财政收支,引导社会资金流向,弥补市场缺陷,最终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最优状态。2.范围:公共财政配置资源范围的大小取决于政府职能范围的大小。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配置的范围包括:(1)满足政府履行职能的需要;(2)市场不能有效提供而社会又需要的准公共物品和服务的支出;(3)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引导性支出。3.公共财政配置社会资源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政府职能的动态变化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公共财政收支占国内生产总值的合理比例,从总量上实现高效的社会资源配置;(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正确安排各种支

6、出的比例。(3)为公共工程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4)通过政府直接投资、财政贴息、税收优惠等方式,引导和调节社会投资方向,提高社会整体投资效率;(5)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高财政自身效率。(二)收入分配职能考试内容:收入分配职能1.收入分配职能的目标:实现公平分配2.财政实现收入分配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根据市场和政府的职责分工,明确市场和政府对社会收入分配的范围和界限;(2)加强税收调节;如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和资源税(3)发挥财政转移支付作用;(4)发挥公共支出的作用。(三)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考试内容: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1.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包括实现充分就业、稳定物价水平和国际收支平

7、衡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是指通过财政活动对生产、消费、投资和储蓄等发生影响,达到稳定和发展经济的目的。财政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行使,重点并不是对社会资源在私人部门和政府部门之间配置,而是维持社会资源在高水平利用状况下的稳定。2.财政实现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的机制和手段:(1)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推动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保证物价和经济增长稳定,实现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2)通过税收、财政补贴、财政贴息、公债等,调节社会投资需求水平,影响就业水平,使经济保持一定的增长;通过财政直接投资,调节社会经济结构,调节社会有效供给能力。(3)通过税收等调节个人消费水平和结构;(4)财政加大

8、对节约资源、能源和环境保护的投入,加大对科技、文化、卫生、教育事业的投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健康发展。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2)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第十章财政支出一、财政支出分类(一)财政支出的意义财政支出,可以从两个角度理解,首先,财政支出是一个过程;其次,从财政支出以货币度量的意义看,财政支出又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而花费的资金的总和。就财政支出的本质而言,它是政府行为的成本。(二)财政支出的分类及其内容1.按政府支出功能分类了解财政支出功能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就是按照政府主要职能活动进行的分类,这是世界各国广泛采

9、用的一种分类方法。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是我国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我国政府支出的功能分类包括:一般公共服务、外交、国防、公共安全、教育、科学技术等17大类。我国现在预算支出分为“类”、“款”、“项”等不同级别的科目,共有17个“类”级科目,“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的职能活动。按照政府支出功能对财政支出进行分类具有重要意义(掌握):(1)能够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支出的总量、结构和方面,有利于按照公共财政要求和宏观调控需要,及时有效地进行支出总量控制和支出结构调整;(2)为全面地、多角度地对政府支出进行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3)便于进行国际比较。2.按政府支出经

10、济分类了解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的内容:支出经济分类,就是按照政府支出的经济性质和具体用途进行的一种分类。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也是我国2006年新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改革的重要成果之一。政府支出经济分类包括12个“类”级科目,如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等。掌握财政支出经济分类的意义:(1)可以使政府收支分类体系更加完整,使政府每一项支出的具体用途得到全面、具体、清晰的反映;(2)支出经济分类既是细化部门预算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预算单位执行预算和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有利于进一步规范和强化预算管理。需要说明的是,2006年实施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并不改变现行的预算管理方式。根据预算管理需要,我国政

11、府支出预算分为:一般支出预算、基金支出预算、债务支出预算。(三)按财政支出最终结果分类(掌握)按财政资金使用的最终结果分类,财政支出分为补偿性支出、积累性支出、消费性支出。(1)补偿性支出,包括政府用于社会补偿性的支出和物质生产领域的补偿性支出。现在国家用于物质生产领域的补偿性支出只有企业挖潜改造支出一项。(2)积累性支出,主要是用于直接增加社会物质财富及国家物资储备(包括用于扩大再生产、非生产性基本建设、建立社会后备)等方面的支出。(3)消费性支出,是指用于社会公共需要方面的支出,包括文教、行政、国防等非生产部门的各项公用经费和人员经费。4.按财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分类(重要)按财

12、政支出在经济上是否直接获得补偿,或者说财政支出是否与商品和服务发生了交换分类,分为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等价交换,体现政府的市场性分配活动。转移性支出价值单方面转移,体现政府的非市场性分配活动。5.按财政支出发生的时间分类(掌握)分为经常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经常性支出是指维持公共部门正常运转或者保障人们基本生活所必需的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社会保障支出等。税收应当成为经常性支出的补偿方式。资本性支出是指用于购买或者生产使用年限在一年以上的耐用品所需要的支出,包括生产性支出和非生产性支出。资本性支出发生后将形成固定资产。资本性支出一般有两种补偿方式:税收和国债。二、影响财政支

13、出规模的主要因素理解财政支出规模的衡量指标:一是用绝对量来衡量;二是用相对量来衡量,如财政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世界各国财政支出的历史进程看,财政支出规模一般是呈现不断扩大的趋势。掌握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主要因素:(一)经济发展因素(二)政治因素政治因素可具体分为三个方面,即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状况、政治体制结构及政府工作效率、政府活动范围。(三)经济体制制度因素(四)社会因素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3)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三、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一)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与特点(理解)1.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涵义购买性支

14、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动。购买性支出遵循等价交换原则,体现了政府的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反映了政府在配置资源方面的作用。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单方面的转移,包括政府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这种支出体现了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显示了政府在公平收入分配方面的作用。2.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的特点(1)购买性支出具有有偿性,转移性支出具有无偿性(2)购买性支出具有等价性,转移性支出具有非等价性(二)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比较要求:掌握购买性支出与转移性支出的功能差别。1.对生产与就业影响的方式不同购买性支出对社会生产与就业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影响;转移性支出对社会生产

15、与就业只能发生间接的影响作用。2.对政府支出效益约束的强度不同。购买性支出对政府具有较强的效益约束;转移性支出对政府的效益约束较弱。3.体现了财政的不同职能。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资源配置职能;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大,表明财政具有较强的收入分配职能。发达国家,转移性支出所占比重往往较大;发展中国家,购买性支出所占比重往往较大。第十一章财政收入一、财政收入形式与分类(一)财政收入的意义(1)财政收入是一个筹集收入的过程,(2)从财政收入以货币度量的意义看,它是政府为履行其职能需要而筹集的一切货币资金的总和。(二)财政收入的形式我国财政收入由一般性财政收入和特殊性

16、财政收入形式构成。1.一般性财政收入的形式:税收、国有资产收益、政府收费、专项收入、其他收入(1)税收国家凭借其政治权力向纳税人强制征收的收入。它是最古老、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财政收入形式。税收具有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特征。税收收入是财政收入最主要的形式。(3)政府收费是政府以特许使用权或提供直接服务为基础而取得收入的形式。包括规费和使用费两种。(4)专项收入根据特定需要由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由财政部门批准设置、征集并纳入预算管理的有专项用途的收入。如教育附加费、矿产资源补偿费收入、排污费等。(5)其他收入包括罚没收入,利息收入、捐赠收入、外事服务收入等。2.特殊性财政收入的形式(1)专用基金

17、收入指经国家批准设立的,列入预算但由各部门自行管理的各种基金收入。它通过专门的基金预算来反映。(2)政府债务收入指国家财政通过信用方式从国内、国外取得的借款收入。目前我国对外公布的每年财政收入总额一般不包括债务收入。(三)财政收入的分类1.按财政收入来源和性质分类我国2006年进行的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按财政收入的来源和经济性质,将财政收入分为六类:(1)税收收入;(2)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非税收入;(4)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5)债务收入;(6)转移性收入熟悉分类的意义:(1)拓宽了收入涵盖范围,使收入分类更为完整;(2)新的收入分类在层次上分为类、款、项、目四级,便于财政收入的统计和分

18、析;(3)有利于形成完整的政府收支预算;(4) 使财政收入分类更趋合理和规范,便于国际比较。2.按经济部门分类(了解)按经济部门划分,可以将财政收入划分为来自农业、工业、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收入。农业是财政收入的基础;来自工业的收入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来自交通运输业和商业服务业的收入,呈日益增长的趋势。3.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分类(掌握)按取得财政收入的依据分类,可将财政收入分为政府公共财政收入和国有资产收入。(1)政府公共财政收入是政府以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者身份,依据政治权力所筹集的财政资金,包括各种税款和行政性收费收入。具有强制性、稳定性和社会性的特征。(2)国有资产收入是国家凭借国有

19、资产所有权获得的利润、租金、股息、红利、资金使用费等收入。4.按取得收入的稳定程度分类(掌握)按取得收入的稳定程度分类,可以分为经常性收入和临时性收入。经常性收入包括税收收入、经常性的收费收入等。临时性收入包括债务收入、出卖公产收入、罚款收入等。5.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价值构成分类,财政收入主要来自M(新创造的归社会支配的剩余产品价值部分)。6.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分类按财政收入的管理权限分类,分为中央财政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4)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保证财政收入的稳定增

20、长,是世界各国的主要财政目标之一。(一)财政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衡量财政收入规模的指标可以分为绝对量指标和相对量指标。相对量指标是指一定时期内财政收入与有关经济指标的比率,通常用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表示,该指标综合反映政府占有和支配社会资源的程度,反映政府调控经济的能力和对社会资源配置的影响程度。还经常用的一个指标是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该指标可以用来衡量和反映中央政府集中财力的程度和宏观调控的能力。(二)影响财政收入规模的主要因素(掌握)1.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收入占国内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大。2.生产技术水平促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是增加财政收入的有效途

21、径。3.经济结构4.分配制度和分配政策因素5.价格因素这种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价格总水平升降对财政收入的影响;二是现行财政收入制度。(三)财政收入规模的确定1.效率和公平的标准效率标准,就是要考虑既定的财政收入规模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资源的充分有效利用和国民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公平标准,就是在确定财政收入规模时,要公平地分配财政税收负担。2.“两个比重”的衡量标准我国通常用两个比重来间接地反映效率与公平的兼顾程度。“两个比重”就是指全国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中央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三、政府债务收入(一)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和特征掌握政府债务收入的涵义:政府以债务人身份,依

22、据有借有还的信用原则取得的资金来源,是一种有偿形式的、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由中央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国家公债,简称国债;由地方政府发行的公债,称为地方公债,简称地方债。由于我国不允许地方发行债务,因此我国的公债一般是指中央政府的债务。掌握政府债务收入的特征:1.有偿性;2.自愿性; 3.灵活性(二)政府债务的经济影响(掌握)1.积极影响(1)弥补财政赤字。发行公债最初的目的,是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弥补财政赤字的三种途径:增加税收、发行国债、向银行透支。(2)筹集政府投资资金(3)调节经济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发行公债是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之一2.消极影响(1)如果不考虑政府偿还能力,长期实

23、行赤字财政政策,通过发行公债取得收入弥补财政赤字,会成为财政的沉重负担;(2)会增加纳税人的负担。偿还公债的最终收入来源是税收。(3)政府取得公债收入,可能会产生财政“挤出效应”(4)有可能引发通货膨胀。(三)政府债务收入规模的衡量指标(掌握)1.国债依存度表示国债发行规模与当年财政支出的比率。由于我国只有中央政府才发行公债,因此衡量我国国债依存度要用当年国债发行额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来衡量。2.国债负担率到当期为止,政府历年发行公债尚未偿还的累计余额与当年GDP的比例关系。3.国债偿债率当年到期还本付息的国债总额占当年财政收入的比例。这一指标反映财政还本付息的能力。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

24、济基础复习讲义(35)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第十二章税收基本制度一、税收的基本涵义与特征(一)税收的基本涵义(掌握)税收是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其政治权力,依法参与单位和个人的财富分配,强制、无偿地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对税收内涵的理解:1.税收的征收主体是国家,征收客体是单位和个人。2.税收的征收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国家实现其职能的需要,或者说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3.税收征收的依据是法律,凭借的是政治权力,而不是财产权力。4.征税的过程是物质财富从私人部门单向地、无偿地转给国家的过程。5.从税收征收的直接结果看,国家以税收方式取得财政收入。(二)税收的基本特征

25、(掌握)强制性、无偿性和固定性。1.税收的强制性指征税凭借的是国家的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实施,任何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违抗。2.税收的无偿性无直接偿还性税收的无偿性是相对的,税收对具体纳税人而言具有无偿性,但是对于全体纳税人而言由具有返还性。3.税收的固定性税收的固定性特征是指税收的确定性和征收标准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二、税制要素与税收分类(一)税制要素税收制度基本构成要素主要有:纳税人、课税对象、税率、纳税环节、纳税期限、加成和减免、违章处理等。1.纳税人(掌握)纳税人:指税法规定享有法定权利、直接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负税人:指最终负担税款的单位和个人。与纳税人

26、可能是合一的,也可能是分离的。在存在税负转嫁(如流转税税种)的情况下是分离的,在不存在税负转嫁(如所得税税种)的情况下,二者是合一的。2.课税对象(掌握)课税对象也称为征税对象,是指税法规定的课税的目的物,是课税的依据或根据。它是区别税种的主要标志。我国将课税对象分为:(1)流转额;(2)所得额;(3)财产额;(4)其他。依据课税对象的不同,可以将我国的全部税种划分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财产税类和其他税类。3.税率(掌握)税率是指税法规定的每一单位课税对象所应纳税额的比例或标准,它是计算应纳税额的尺度。税率是税收政策的中心环节。税率的分类(1)按税率的表现形式,分为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和用百分比

27、表示的税率。用绝对量表示的税率,也称定额税率或固定税率。从量税用百分比规定的税率从价税。按照税率与课税对象的变动关系,可以分为比例税率、累进税率和累退税率。比例税率:对同一课税对象按一个百分比的税率课税。比例税率一般适用于对商品劳务的课税。其特点是计算简便,征收效率高,但它有悖于量能纳税原则。比例税率是我国运用最广泛的一种税率形式。累进税率:按照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分为若干个级次,并规定相应的由低到高的税率。累进税率一般适用于对所得和财产的课税。累进税率的优点是税负公平,具有自动调节功能,缺点是计算较复杂。累进税率又可以分为全额累进税率、超额累进税率。全额累进税率:全部应税数额都适用于相应的最高

28、等级的税率课税。超额累进税率:一定数量的课税对象可同时适用几个等级部分的税率。级数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1不超过500元的502超过500元-2000元的部分10253超过2000元-5000元的部分151254超过5000元-20000元的部分203755超过20000元-40000元的部分2513756超过40000元-60000元的部分3033757超过60000元-80000元的部分3563758超过80000元-100000元的部分40103759100000元以上的部分4515375全额累进税率:甲应纳税所得额为490元,则应纳税额=490*5%=24.5元;乙

29、应纳税所得额为510元,则应纳税额=510*10%=51元。税后收入甲乙全额累进税率计算简单,但累进程度高,尤其是在级距临界点附近容易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增长的不合理现象。本文共有2页,当前是第1页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6)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第十三章政府预算制度一、政府预算职能(一)政府预算的基本涵义(掌握)政府预算是具有法律规定和制度保证的、经法定程序审核批准的政府年度财政收支计划。其具体涵义:(1)从形式上看,政府预算是一个具有法律地位和技术性的文件,是财政年度预算收入和支出的一览表,反映政府在财政年度内预计财政收支总额及其结构间

30、的平衡关系。(2)从内容上看,政府预算反映了可供政府集中支配的财政资金的数量的多少。(3)从本质上看,政府预算是国家和政府意志的体现,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查和批准才能生效,是重要的法律性文件。政府预算是新兴资产阶级同封建统治进行斗争的产物。英国于17世纪编制了第一个政府预算。(二)政府预算的职能(熟悉)1.反映政府部门活动或工作状况的职能2.监督政府部门收支运作情况的职能3.控制政府部门支出的职能由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审议、批准的政府预算,实质是对政府支出规模的一种法定授权。(三)政府预算原则(掌握)1.完整性原则2.统一性原则3.真实性原则4.年度性原则世界各国采用的预算年度有两种:公历制(历

31、年制)和跨年制。我国采用公历制(历年制)。英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预算年度是从每年的4月1日始至下一年度的3月31日止。5.公开性原则(四)政府预算的分类(了解)1.按预算编制形式,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复式预算一般由经常预算和资本预算组成。经常预算主要以税收为收入来源,以行政事业项目为支出对象;资本预算主要以国债为收入来源,以经济建设项目为支出对象。2.按预算编制依据的内容和方法分类,分为增量(基数)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也称基数预算,是指预算年度的财政收支计划指标在以前预算年度的基础上,按新预算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是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零基预算是指新预算年度财政收支计划

32、指标的确定,不考虑以前年度的财政收支执行情况,只以新预算年度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财力可能为依据,重新评估各项收支的必要性及其所需金额的一种预算形势。3.按预算作用时间长短分类,分为年度预算和多年预算。多年预算也称中期预算,是指预算有效期为几年(多为3年至5年)的政府预算。中期预算一般不具有法律效力,也不需要经过国家权力机关的批准。4.按预算收支平衡状况分类,分为平衡预算和差额预算。平衡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基本等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差额预算是指预算收入大于或小于预算支出的预算,包括盈余预算和赤字预算。5.按预算管理层级分类,分为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与政权结构相适应,我国现行政府预算体系由中央、省、市、县、

33、乡五级预算组成。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7)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二、政府预算周期(一)政府预算周期和标准预算周期理解政府预算周期的含义:政府预算周期,也称为政府预算循环。严格的讲,政府预算周期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批、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几个环节。实行标准预算周期是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政府预算管理的通行做法。一个标准的预算管理周期由预算编制、执行、决算与绩效评价三个阶段组成。(二)我国政府预算周期我国政府预算的编制权和执行权在政府,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和监督权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我国政府预算年度实行公历制(历年制)

34、,即从每年公历1月1日至当年12月31日。我国政府预算周期包括预算编制、预算审查批准、预算批复、预算执行、预算调整、决算等环节。1.政府预算编制我国中央政府预算编制坚持“两上两下”程序。这“两上两下”程序是指:1.一上:各中央部门将编制的部门预算草案报财政部审核2.一下:财政部向中央各部门下达预算控制数3.二上:各中央部门上报预算草案4.二下:财政部门批复预算2.政府预算的审查和批准政府预算草案编制完成以后,只有经过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审查和批准后,才能成为政府预算。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表决批准中央预算。3.政府预算执行预算执行包括组织预算收入、拨付预算支出、动用预备费等内容。中央政府预算由中央政府

35、组织执行,具体工作由财政部负责。中央预算预备费使用必须经国务院批准,按规定用途使用。我国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业务。建立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政府预算执行的重要环节。国库单一账户是指政府将所有财政性资金集中在国库或国库指定的代理银行开设账户,所有的财政支出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管理。4.政府预算调整(掌握)中央预算调整方案必须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未经批准,不得调整预算。5.政府决算政府决算是指经法定程序由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批准的年度政府预算执行结果的会计报告,是年度政府预算收支执行情况的最终反映,也是政府经济活动在财政上的集中表现。编制政府决算的意义(了解)财政部编制中央决算草

36、案,报国务院审定后,由国务院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查和批准。三、部门预算(一)部门预算的基本涵义(掌握)部门预算是以政府部门为单位进行编制,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报同级立法机关审议通过,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公共收支计划和法律文件。我国从2000年起,开始编制独立、完整的部门预算。(二)部门预算的主要内容(掌握)1.在编制范围上,部门预算涵盖了部门或单位的所有收入和支出2.在编制程序上,部门预算是由基层预算单位编制、逐级汇总形成的3.在基本框架上,部门预算由一般预算和基金预算组成一般预算收入包括财政预算拨款、行政单位预算外资金、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其他收入;一般预算支出包括基本

37、支出和项目支出。(三)编制部门预算的意义1.细化了预算编制,增强了预算的统一性和完整性2.实现了预算统一批复,缩短了预算批复时间3.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预算执行的规范性4.有利于人大审查监督政府预算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8)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一、货币的本质与货币形态的演变(一)货币的本质掌握货币的本质。马克思从货币的起源出发来揭示货币的本质,认为货币是从商品世界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并能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三个方面:第一,货币是在商品交换中自发产生的,是价值形式发展和商品生产、交换发

38、展的必然产物。第二,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作为一般等价物,货币具有两个基本特征(熟悉):(1)货币是表现一切商品价值的材料。(2)货币具有直接同所有商品相交换的能力。第三,货币体现一定的生产关系。(二)货币形态的演变熟悉货币形态的演变:实物货币代用货币信用货币1.实物货币实物货币是直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本身具有相应的价值和特定的使用价值。其流通分两个阶段:(1)初级阶段,非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2)高级阶段,金属的实物货币流通阶段。金属货币流通的发展过程:第一,货币材料:贱金属贵金属;第二,以金属的自然形态流通铸币流通。2.代用货币可以与实物货币等价交换代用货币是指代表金属

39、实物货币流通并可随时兑换成金属实物货币的货币形态,包括银行券和辅币。代用货币体现了一定的信用关系,是由实物货币向现代信用货币发展的一种过渡性的货币形态。典型的代用货币是银行券。其主要特征有:银行券是由银行发行的可以随时兑现的代用货币。银行券的发行必须具有发行保证,一般分为黄金保证和信用保证。早期银行券的发行是分散的,后来中央银行逐渐垄断了银行券发行。3.信用货币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信用货币是以信用作为保证,通过一定的信用程序发行,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形态,是货币发展的现代形态。信用货币实际上是一种信用工具或债权债务凭证,它本身没有内在价值,也不能与实物货币按某种平价相兑换。在

40、现代经济中,信用货币的发行主体是银行,其发行程序是银行信贷程序,由国家赋予无限法偿能力,并强制流通。信用货币的主要存在形式是现金和银行存款。信用货币的基本特征:(掌握)中央银行发行的信用货币是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发行的纸币本位货币,本身不具有十足的内在价值。信用货币是债务货币,现金是中央银行的负债,存款是商业银行的负债。信用货币具有强制性,通过法律手段确定其为法定货币。国家可以通过银行来控制和管理信用货币流通,把货币政策作为实现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重要手段。电子货币是新型的信用货币形式,是信用货币与现代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被称为继金属铸币、纸币之后的“第三代货币”。二、货币制度的构成要

41、素与类型(一)货币制度的概念掌握货币制度的概念:货币制度是指一个国家(地区)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讲义(39)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3.金本位制金本位制是以黄金作为本位货币材料。掌握金本位制的三种类型: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1)金币本位制这是典型的金本位制,黄金为法定的本位货币金属,银币则退居于辅币地位。掌握金币本位制的特点:金币可以自由铸造,银行券和辅币等价值符号可以自由兑换成金币,黄金可以自由输出输入。(2)金块本位制与金汇兑本位制(熟悉)都是没有金币流通的本位制,是残缺不全的金本位制

42、。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由可以有限兑换金块的银行券代表黄金流通。其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自由兑换黄金,只能在规定的数额以上兑换金块;黄金集中由政府保管,作为银行券流通的保证。金汇兑本位制又称虚金本位制,由国内不能兑换黄金但能兑换外汇的银行券代表黄金流通。其特点是:不铸造金币,没有金币流通,实际流通的是银行券;银行券规定含金量,但不能直接兑换黄金,只能兑换外汇;政府或中央银行通过按照固定比价买卖外汇的办法来稳定本国币值和汇率。金块本位制和金汇兑本位制具有内在的不稳定性。4.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掌握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的概念:不兑现纸币本位制

43、又称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是以中央银行发行的纸质货币作为流通货币。在这种货币制度下,纸币不能兑换成黄金,也不同任何贵金属挂钩,并且集中由中央银行发行,独立行使货币各主要职能。掌握其特点:(1)黄金非货币化。流通中的现金(称之为通货)是中央银行发行的钞票和硬币。黄金退出国内流通领域,仅作为弥补国际收支逆差的最后清偿手段。(2)货币供给的信用化。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通过信贷程序进行,并且非现金周转广泛发展。(3)货币的多样化。(四)我国的货币制度不兑现的纸币本位制熟悉我国货币制度的特殊性:我国现行的货币制度比较特殊,为人民币、港币、澳门元“一国三币”的货币制度。这三种货币各限于本地区流通,目前人民币

44、已经在香港实现了一定程度的流通。掌握我国人民币制度的基本内容(1)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2)人民币采取不兑现纸币的形式。(3)人民币是我国(内地)唯一的合法通货,严格禁止外币在中国境内计价流通,严禁金银流通,严格禁止损毁人民币及其信誉的行为。(4)国家指定中国人民银行为唯一的货币发行机关,并对人民币流通进行管理。(5)人民币出入境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三、货币发行(一)货币层次目前各国通常依据流动性的不同来划分不同的货币层次。目前我国货币层次的划分基本是:(熟悉)M0=流通中现金M1= M0+银行活期存款M2= 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011年经济师考试初级经济基础复习

45、讲义(40)经济师考试网更新:2011-9-28 编辑:婷婷thea第十五章信用与金融中介一、信用的内涵与类型(一)信用的定义、存在前提及本质特征1.信用的定义(掌握)信用是指债权、债务关系及其所表现的全部经济现象,是资金盈余者把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贷放给资金短缺者。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2.信用存在的前提(熟悉)信用在历史上长期以实物借贷和货币借贷两种形式存在。信用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是私有制条件下的社会分工和大量剩余产品的出现。私有制是货币和信用存在的共同前提。3.信用的本质特征(掌握)(1)信用不是一般的借贷行为,是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条件的。(2)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是单

46、方面的价值运动。(3)信用是一种债权债务关系,是债权与债务关系的统一。(4)信用是与商品、货币紧密相联的经济范畴。不同社会的信用反映了不同社会的经济关系。(二)信用的作用(熟悉)现代经济从根本上说是信用经济。信用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信用促进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与收缩。2.信用的存在降低了交易成本,方便了交易行为。3.信用是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得以有效贯彻实施的桥梁。4.良好的社会信用关系可以保证信用主体的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可预测性。(三)信用的形式(掌握)1.按债权人和债务人结合的特点分类,分为直接信用和间接信用。(1)直接信用又称“直接金融”或“直接融资”,在这种方式下,公司、企业在金融市场上从资金

47、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其方式是发行股票或债券。资金供求双方直接建立金融联系,不需要中介。包括预付或赊销商品形式的商业信用、发行及买卖有价债券形式的公司信用、国家信用等。(2)间接信用:通过各种金融中介进行借贷活动的信用方式,又称“间接金融”或“间接融资”。债权人金融中介债务人2.按不同主体划分,可以分为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和消费信用。(1)商业信用商业信用有两种形式。一是企业之间相互提供的、与商品的生产和流通有关的信用,如赊销、预付和分期付款等形式;二是企业直接向社会集资,主要采取发行公司(企业)债券的形式。(2)银行信用银行信用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存、放款形式的业务活动所提供的信用

48、,银行信用是典型的间接信用形式。银行信用在当代已经成为信用关系中的主体和基本形式。(3)国家信用国家信用的债务人是政府,债权人主要是本国居民和金融企业,其形式是发行国库券或公债。(4)消费信用工商企业或银行以商品或货币形式向个人消费者提供的信用。消费信用的特点是债务人是消费者个人,举债的目的是用于消费,还本付息的基础是消费者未来的收入。(四)征信1.(熟悉)征信是债权人对债务人还款能力的调查,是信用交易过程的一个环节。2.(了解)征信的功能:(1)了解、调查、验证他人的信用;(2)降低授信方的风险。二、金融中介(一)金融中介的定义(掌握)金融中介又称金融机构,是在信用关系中,插在借者(债务人)

49、和贷者(债权人)之间的第三方。债权人金融中介债务人(二)金融中介的类型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2)作者:教育联展网 责任编辑:欣然 【资料】 2011年1月26日 点评相关经济师频道经济师网上培训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一章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一)物质资料生产考试内容: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要素。概念:物质资料生产是指劳动者按照预期目的,运用劳动资料加工于劳动对象,改变劳动对象的形状、性质或地理位置,使它适合人们需要的过程。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

50、本要素。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例题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A.文化条件B.人的劳动C.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714010101正确答案BDE(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考试内容: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1.生产力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概念: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例题单选题】生产力不包括( )。

51、A.劳动者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D.劳动对象714010102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714010103正确答案D2.生产关系概念: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提示:人和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人和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例题单选题】(2007年、2009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消

52、费B.交换C.生产D.分配714010104正确答案C【例题单选题】在生产关系中,( )是最终的目的和动力。A.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714010105正确答案A3.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着生产关系。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社会的生产关系。【例题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

53、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714010106正确答案AE4.生产方式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例题多选题】( )和( )的对立统一构成了生产方式。A.生产力B.生产关系C.上层建筑D.经济基础714010107正确答案AB5.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

54、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例题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714010108正确答案C【例题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C.物质需求与精神需

55、求的矛盾D.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E.生产资料与生活资料的矛盾714010109正确答案AB考试内容: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三)社会经济规律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三种类型。教材P16-17。【例题单选题】价值规律属于在( )社会阶段中起作用的经济规律。A.几个B.一个C.各个D.零个7140101

56、10正确答案A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考试内容: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了解)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例题单选题】( )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A.生产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社会经济制度714010111正确答案D【例题单选题】( )是社会经济制度

57、变革的根本原因。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生产力的发展C.生产关系的变化D.经济基础的变化714010112正确答案A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1.原始社会制度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2.奴隶社会制度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出现了铁器。3.封建社会制度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三次科技革命:(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58、2)第二次科技革命: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例题单选题】第一次科技革命以( )为标志。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信息技术的应用D.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714010113正确答案B2011年初级经济师考试经济基础知识预习讲义(3)作者:教育联展网 责任编辑:欣然 【资料】 2011年1月26日 点评相关

59、经济师频道经济师网上培训经济基础知识辅导第二章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 一、商品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考试内容:商品的基本属性。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属性。使用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使用价值是商品交换价值和价值的物质承担者。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本质属性和社会属性,体现着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比较劳动耗费量和交换劳动的社会经济关系。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因此,价值是交换价值的基础或内容,交换价值是价值的表现形式。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首先,使用价值和

60、价值统一于商品之中,缺一就不成为商品。其次,使用价值和价值又相互排斥。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都不能既占有商品价值又占有商品的使用价值。【例题单选题】(2007年)商品的本质属性是()。A.使用价值B.交换价值C.价值D.剩余价值正确答案C(提示:商品的社会属性也是价值)。【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说法正确的有( )。A.价值是商品的自然属性B.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C.价值是使用价值的物质承担者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E.商品交换的比例取决于商品价值的大小714020102正确答案BDE(二)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考试内容:生产商品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之所以具有使用价值和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