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线索:1、说明新中国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的基础是什么。2、简介我国科技文化发展的三方面:科技、教育、文学艺术。3、总结我国科技文化事业发展经历了一个曲折前进的历程。课标要求: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考试大纲: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第1课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后“文革”前,新中国科技事业有了较全面的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工作:成立科研机构中国科学院制定了科学发展的远景规划重点:发展原子能、火箭和电子计算机等高科技一、科技战略的发展2.第二阶段: “文革”时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但取得了突破性进
2、展:第一颗导弹、氢弹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杂交水稻育成3.第三阶段: 1978年“文革”后,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邓小平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迎来新的春天 1985年全国开始推行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实施的 “863计划”“星火计划”“火炬计划”等取得瞩目成就。 1995年,提出“科教兴国”战略,进一步发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作用二、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1. “两弹一星”: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2.发展“两弹一星”战略决策的背景:恶劣的国际环境美国敌视中国,要扼杀新生的人民政权60年代中苏关系急剧恶化美苏争霸导致世界局势紧张3.目
3、的:加强国防,打破美、苏等国对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垄断4.重大成果:A.核技术:1964,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中国宣布不会首先使用原子弹,并使用核技术为人类造福(秦山、大亚湾核电站)1967,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B.导弹:1960,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成功进行导弹核武器试验。1982,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五个能从潜艇水下发射战略导弹技术的国家。C.火箭、卫星:1960,中国自行设计研制的第一枚火箭在酒泉发射中心发射成功;1970,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1号,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
4、星的国家宣告中国进入航天时代。1975,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为卫星服务的航天测量技术也有所突破:1979,“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成为世界上第四个拥有远洋航天测量船的国家;从“东方红”1号成功到2001年,发射15种类型、50余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率达90%以上。是世界上第五个独立研制和发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的国家。到2001研制了12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把70多颗国内外卫星送入太空。2003.10.15,“神舟”5号,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2007.10.24 18时0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
5、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嫦娥一号”卫星成功送入太空。“嫦娥一号”是中国自主研制的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 5.影响当代社会激烈的经济竞争和军事政治角逐,实际上是科技力量的竞争;(科技与经济政治、军事竞争的关系)“两弹一星”的成功,打破了美苏对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是我国繁荣昌盛的重要标志。三、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研究过程20世纪60年代开始水稻高产育种研究;1973,
6、和助手在世界上成功培育出杂交水稻“南优二号”,并大面积推广,增产20%。2001,获中国国家最高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意义: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饿问题;国际上把它当做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把在全球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作为一项战略计划。思考:新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1.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前提2.党和政府重视科技发展和正确决策保证3.优秀科学家和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事业中的开拓创新和无私奉献。学史感悟感悟一: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础是密切相关的。感悟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教可以兴国感悟三
7、: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感悟四:科学家们的事迹感动中国!让感动变成行动,让中国感动世界!1.新中国成立后,下列哪些高科技成为中国科学发展的重点项目: 原子能 电子计算机 火箭 航天工程( ) A. B. C. D. 练一练:B2.邓小平在哪次大会上重申“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著名论断(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B. 一届人大会上 C. 全国科技大会上 D. 全国政协大会上C3.标志着中国国防力量加强,打破美国、苏联核垄断的事件是( ) A.提出“科教兴国”战略 B.实施“星火计划” C.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秦山核电站建立C4.标志着中国进入航天时代的事件是( ) A. 第一颗
8、原子弹爆炸成功 B. “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 C. “神舟”号飞船进太空 D. “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使用B5.袁隆平的科技成就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A.第一个选育出杂交水稻优质品种“南优2号” B.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C.他培育的杂交稻不仅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D.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C6.改革开放以来,推动中国科技事业发展的因素有( )“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提出国外最先进技术引进A. B. C. D.A7.建国以来,我国科技进步的原因有:社会科学院的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科技工作者的努力
9、邓小平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鼓舞( ) A B C D B8.下列出现在21世纪的成果有( )A 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 B “南优二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C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成功 D大亚湾核电站 C9.我国粮食人均低于世界人均水平,解决这一问题的首要途径是( ) A.开垦荒地,搞好国土开发和整治 B.加强生物技术科研,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C.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 D.调整农业结构,增加粮食种植面积B10. 1999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联合授予23名在“两弹一星”事业中作出贡献的科学家功勋奖章。其中两弹一星不包括( ) ABCDD11. 20世纪中期以来,第三次科
10、技革命发展十分迅速,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应有的奋斗目标和态度是:自强、自立、自信、迎头赶上虚心学习外国先进成果,发明创造中国特色的科技加强科技交流,加强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时俱进,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 A B C D D12.下列哪些是我国在导弹研制方面的成就:1960年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64年自行设计制造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1966年进行了导弹核武器试验( ) A. B. C. D. C13.粉碎“四人帮”后,邓小平先后强调“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其影响下,我国的科技成果是:“二弹”的爆炸成功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神舟”2号飞船成功进
11、行无人飞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 A B C D D14.下列成果属于20世纪70年代的有: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中国“东方红”1号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远望”1号航天测量船建成并投入使用潜艇从水下向预定海域发射导弹成功( )A. B. C. D.B15.中国在20世纪末期至21世纪初期,规模庞大,技术复杂的航天工程是( )A.航天测量船 B.“长江”系列运载火箭工程 C.“神舟”号飞船载人工程 D.返回式卫星发射工程16.在世界上由中国最先取得的科研成果有:首颗返回式卫星发射成功“南优二号”杂交水稻选育成功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航天成功大亚湾核电站( ) A B C D
12、CC17.杂交水稻被国际上称为“第五大发明”和世界“第二次绿色革命”是因为( )A.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 B.有许多国家引进杂交水稻 C.有助于解决世界饥饿问题 D.袁隆平推广杂交水稻 C18.右边这张图片是属于哪项科技实验( ) 原子弹爆炸实验 B. 氢弹爆炸实验 C. 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研制实验 D.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实验1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推动力。而下列史实中的错误在于不尊重科学的是()A.人民公社运动B.全民大炼钢铁运动C.“文化大革命”运动D.批判彭德怀AB2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 毛
13、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 材料二: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的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 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三: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的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 江泽民 回答:(1)20
14、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 (2)20世纪8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 (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 (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 (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
15、: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科教兴国。成绩:“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return21.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据1949年10月调查,全国科技人员不足50000人,其中专门从事科研工作的还不到500人。全国专门的科研机构只有30多个。当时的中央研究院只有22个研究单位,200多名研究人员。 材料二:新中国成立以来部分重大科学技术成就 时间重大成就作用和意义196
16、1年1.2万吨水压机制造成功我国是世界上第五个能制造此类大型锻压机械的国家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是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1974年籼型杂交水稻育成是世界上首次育成杂交水稻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首次对撞成功我国第一座高能加速器1999年我国第一艘“神舟”号宇宙试验飞船安全返回为我国载人宇宙飞船奠定基础 以上材料均引自中国近代现代史(下册)材料三: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重大科技成果达到六万多项,经推广应用后新增产值累计达到1400多亿元。据不完全统计,到2001年,“863计划”累计创造新增产值560多亿元。 编者选编 (1)新中国成立时,现代科学技术基础十分薄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正版授权】 ISO 7519:2025 EN Technical product documentation (TPD) - Construction documentation -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esentation for general arrangement and assembly drawings
- 聘用项目总工合同
- 个体诊所聘用合同
- 预定租房合同协议
- 摄像摄影服务合同
- 工地门卫劳动合同
- 劳务派遣人员劳动合同书
- 13足球运球绕杆 教学设计 -九年级体育与健康
- 天津音乐学院《写作与沟通》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科技大学《大数据处理框架》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3-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模拟试卷(含答案)
- 数据采集管理制度范文
- 幼儿园小班开学家长会课件
- 中药抗骨质疏松作用
- 中建综合支吊架施工方案
- 建筑施工规范大全
- 幼儿园开学家长会PPT模板(含完整内容)
- 表冷器更换施工方案
- 沥青集料筛分反算计算表格(自动计算)
- 哲学与人生(中职)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恶性高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