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完整课件_第1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完整课件_第2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完整课件_第3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完整课件_第4页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完整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传染病流行病学及预防控制流行病学:研究疾病(包括传染病、非传染病)和健康状况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研究防制疾病和促进健康的策略和措施的科学。传染病流行病学:研究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及其分布,并研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策略和措施,最终达到消灭传染病的目的。传染病流行概况1980年5月8日,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1991年8月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美洲消灭了脊髓灰质炎。2000年9月和2002年6月西太平洋地区和欧洲先后宣布消灭本土脊髓灰质炎病毒传播。按照世界卫生组织制订的计划,至2005年全球将最终消灭脊髓灰质炎。 虽然由于广泛开展计划免疫和相应的预防措施,一些常

2、见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在占世界人口约75%的发展中国家,传染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48种疾病中,40种是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占总发病人数的85%。1995年全球死亡5 200万人中,1 700万人死于传染病,占32%。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全球传染病发病率大幅度上升,传染病流行和爆发不断发生。因此,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在“1996年世界卫生报告”中惊呼:“我们正处于一场传染病全球危机的边缘。没有一个国家可以躲避这场危机!”1996年世界卫生日的主题就是:“全球警惕,采取行动,防范新出现的传

3、染病。”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严重肆虐人类的传染病中,大致可分为4大类:(一)原已被控制的传染病又死灰复燃,卷土重来。如黄热病和登革热等。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非洲大陆,黄热病呈地方性流行的33个国家,每年发生黄热病20余万例。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 400例。(二)疾病本身早已存在,但在发现病原体后才被真正认识,如丙型肝炎、戊型肝炎等。(三)疾病本身早已被认识,但未被认为是传染病,如由人嗜T淋巴细胞病毒I型引起的T细胞淋巴瘤白血病、人疱疹病毒6型引起的突发性玫瑰疹、幽门螺杆菌引起的消化性溃疡病等。(四)疾病在人群中以往可能不存在,确实是新出现的传染病,如我国的艾滋病、

4、严重急性呼吸道综合征等。2002年我国报告的前10位传染病发病例数 传染病 1 病毒性肝炎 2 结核病 3 腹泻病 4 淋病 5 麻疹 6 伤寒 7 梅毒 8 疟疾 9 出血热 10 猩红热 每年病例数658 185500 181454 595159 422 58 341 54 064 53 420 32 977 31 371 14 369 Chinese Health Statistical Digest 2002我国传染病发病情况严峻结核病 500万例血吸虫病 100万例艾滋病 100万例 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 1.2亿例慢性乙型肝炎 3000万例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传染病发生的基本条件:

5、(一)病原体:一般是指致病的微生物,包括病毒、立克次体、细菌、衣原体、支原体、螺旋体、真菌、寄生虫和朊病毒(或朊蛋白)等。(二)宿主:是指病原体在其中生长、繁殖并排出体外引起新的感染,主要是人和动物。(三) 社会因素及自然因素:包括生态及环境变化、人口特征及行为、国际旅游及商业活动、生物技术及食品工业的发展、公共卫生措施失效等均可导致传染病的流行。 一些新传染病出现的可能原因:军团病:冷却和管道系统(细菌在水箱和不流水的管道内形成的生物膜上繁殖)。肾综合征出血热:生态环境变化增加了人与啮齿类动物的接触。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现代交通将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带至世界各地。中毒性休克综合征:高吸水阴道塞的

6、使用。莱姆病:森林开发、植树造林等促进蜱和动物繁殖,并促进其与人的接触。艾滋病:移民至城市、旅游、性乱交、不安全注射、静脉内滥用毒品、输血、器官移植等。丙型肝炎:输血、器官移植、不安全注射等。戊型肝炎:地表水污染、饮用水未经消毒净化处理。O139型霍乱:病原体变异产生新的菌株,通过交通进一步扩散。感染过程 (infection process)是指病原体进入机体后,病原体与机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它是在个体中发生的现象,是一种纯生物学现象。感染谱可表现为以下种:1以隐性感染为主,显性感染较少。如流行性乙型脑炎 (1:5002 000)、脊髓灰质炎 (1:1001 431) 等。2以显性感染为主,隐

7、性感染较少。如麻疹(接种疫苗后抗体下降者)、水痘等。3极大部分感染者以死亡为结局。如天花、狂犬病等。流行过程(epidemic process)则是传染病在群体中发生和蔓延的过程,即病原体从感染者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体内而形成新的感染,并不断传播的过程。这一过程必须具备三个条件,即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统称为流行过程的三个环节。它不是一个纯生物学的现象,受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如采取措施,切断其中一个环节,其流行过程即告终止。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从体内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1病人:急性期病人、轻型或不典型病人、慢 性病人及潜伏感染者。2病原携带

8、者: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 和无症状携带者。3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是指病原体从传染源排出后,侵入新的宿主前,在外环境中停留和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1空气飞沫传播:也称呼吸道传播。主要有飞 沫传播、飞沫核传播和尘埃传播等。2粪口途径传播:也称肠道传播。主要有经水传播和经食物传播等。3经血传播:也称肠道外途径传播或经皮传播。4接触传播:主要包括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 播。5性传播:如性病、艾滋病。6虫媒传播:包括机械性传播和生物性传播。7垂直传播:经精子细胞和卵子细胞传播、胎 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围产期传播等。8医源性传播:包括接触、经血和直接植入带 病原体的供体。每年全球因不安全注射所致疾病

9、HBVHCVHIV32%40%5%22,500,000 2,700,000 98,000不安全注射所致感染人数占所有新感染%Source: CDC and WHO, unpublished data疾病世界银行项目7:中国安全注射 (一人一针注射)率19991996 省份云南山西湖北广西贵州陕西甘肃河北河南新疆合计 6%18%20% 9% 1%14%25%29%45%12%18%50%70%72%38%65%49%60%91%94%45%63%李艺新等. 中国计划免疫 2002; 8:341344人群易感性:是指整个人群对疾病的易感程度,它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特异性免疫状况有关,常以人群中非免疫

10、人口占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因此,人群易感性与人群免疫水平成反比,人群易感性高表示该人群的免疫水平低。 影响人群易感性升高的主要因素: (1)新生儿增加; (2)易感人群进入; (3)免疫人群的免疫水平自然消退; (4)免疫人群因病原体变异而成为易感; (5)免疫人群死亡。影响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因素: (1)预防接种; (2)传染病流行; (3)隐性感染。疫源地疫源地是指传染源及其病原体向周围所能波及的地区。每个传染源可单独形成一个疫源地,但在一个疫源地内也可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一般将范围较小的疫源地或单个疫源地称为疫点。一般以有病人的住户或附近几户作为疫点。较大范围的疫源地或若干个疫源地

11、连成一片时称为疫区,如一个村或几个村、一个居委会或一条街道等。疫源地形成的条件: (1) 有传染源存在; (2) 病原体能继续传播。疫源地范围大小主要决定于传染源活动的范围、传播途径特点及疫源地的条件。如麻疹只能经飞沫传播,疫源地范围就小,仅限于病人居室。疟疾病人或疟原虫携带者的疫源地范围较大,多以按蚊吸血后的飞行活动范围来定,一般以病家为中心半径50米范围内为疫源地。 疫源地消灭的条件: (1)传染源被移走(如病人被隔离或死亡),传染源不再排出病原体; (2)传染源排出的病原体被清除(如已消毒 或杀虫),传播途径不再存在; (3)所有易感的接触者经过该病的最长潜 伏期未发病或证明未被感染。传

12、染病的预防和控制1疫情报告和管理疫情报告又称传染病报告。1989年2月2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该法于1989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该法规定法定报告的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共35种。2003年增加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尚未归类),共36种。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措施甲类:鼠疫、霍乱等 2 种。乙类: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症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

13、等 24 种。丙类: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9种。国务院可根据情况决定增加或减少甲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可根据情况增加或减少乙类和丙类传染病病种,并予以公布。责任报告人及报告时限:凡执行职务的医疗保健人员和卫生防疫人员皆为责任疫情报告人。责任疫情报告人当发现甲类和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向发病地的卫生防疫机构报告,并及时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乙类传染病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时,城镇于12小时

14、内,农村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在丙类传染病监测区内发现丙类传染病时,应于24小时内向发病地区的卫生防机构报出传染病报告卡。发现传染病爆发、流行,应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向当地卫生防疫机构报告疫情。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接到甲类传染病和发生爆发、流行的报告后,应于6小时内报告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 对疑似病例应尽快确认或排除,并发出订正报告。对病人成为病原携带者或有后遗症时要作转归报告。应经常考核疫情报告工作的质量:包括疫情报告制度是否健全、填卡报告是否及时以及漏报率和漏诊率等。国境卫生检疫是为了防止传染病由国外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国际通航的港口、机场、陆地边境和国界江河口岸

15、设立国境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国境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和邮件等实施医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性的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2国境卫生检疫目前我国设立了海港、航空和陆地等三种国境卫生检疫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检疫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疫条例实施细则”所规定的各项办法实施国境卫生检疫。我国规定的国境卫生检疫的传染病有鼠疫(检疫期限为6天)、霍乱(检疫期限为5天)和黄热病(检疫期限为6天)。若发现入境者为检疫的传染病感染者,应立即隔离治疗,直至消除传播危险。对检疫传染病的疑似者应将其留验,留验期限根据该传染病的潜伏期确定。因患检疫传染病而死亡者,必须就近火化。入境者必须填写健康申请

16、卡,如发现麻风、艾滋病、性病、开放性肺结核、精神病患者应阻止其入境。凡来自国外的船舶、飞机、列车等交通工具均应接受检疫。对来自传染病疫区或发现有关啮齿类动物或媒介昆虫的交通工具应实施消毒、杀虫、灭鼠或其他卫生处理。对来自疫区的行李、货物、邮件等物品,如已被检疫的传染病病原体污染,应进行医学检查,实施消毒、灭鼠、杀虫等措施。 3对传染源的措施(1)病人: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即所谓“五早”。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乙类传染病中的艾滋病、肺炭疽病人必须隔离治疗。如拒绝隔离治疗或隔离期未满擅自逃离隔离治疗者,诊治单位可提请公安部门协助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乙类传染病病人:根据

17、病情可住院隔离或在家隔离治疗,直至治愈。其中有些病人,其传染源作用不大,如肾综合症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等病人可不必隔离。丙类传染病中瘤型麻风病人必须经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查证实痊愈后方可恢复工作和学习。疑似病人应尽早明确诊断。甲类传染病的疑似病人必须在指定场所进行隔离观察和治疗。乙类传染病疑似病人应在医疗机构的指导下治疗或隔离治疗。传染病疑似病人必须接受医学检查、随访和隔离治疗措施,不得拒绝。(2)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作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要定期随访,经23次病原学检查阴性时,方可解除管理;在饮食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18、,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及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献血。(3) 接触者:指曾接触传染源而有可能感染者,应接受检疫或医学观察,期限为从最后接触之日算起相当于该病的最长潜伏期。留验: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其活动范围,实施诊查、检验和治疗等。医学观察:一般是对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接触者的措施,他们可照常工作和学习,但要接受体检、测量体温、病原学检查和必要的卫生处理。应急接种:对潜伏期较长的疾病如乙型肝炎,对接触者可接种乙型肝炎疫苗。药物预防:对有特效药物预防的传染病,必要时可用药物预防,但要防止滥用预防药物。乙类:病毒性肝

19、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肾综合症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杆菌病、炭疽、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流行性乙型脑炎、黑热病、疟疾、登革热、肺结核、新生儿破伤风等 24 种。虫媒传染病重点是杀虫。甲类传染病疫区,经省、市、自治区政府决定可实施封锁。人群易感性:是指整个人群对疾病的易感程度,它与人群中每个个体的特异性免疫状况有关,常以人群中非免疫人口占全人口的百分比来表示。1980年5月8日,第33届世界卫生大会庄严宣告:全世界消灭了天花。汉坦病毒肺综合征:现代交通将携带汉坦病毒的鼠类带至世界各地。(1

20、) 有传染源存在;1病人:急性期病人、轻型或不典型病人、慢每个传染源可单独形成一个疫源地,但在一个疫源地内也可存在一个以上的传染源。主要有经水传播和经食物传播等。(2)病原携带者:对病原携带者应作好登记并进行管理,指导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996年全世界报告60余万例登革热,死亡2 400例。(1)免疫预防:包括被动免疫丙类:血吸虫病、绦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等9种。传染源:是指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并能从体内排出病原体的人和动物。在饮食行业、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调离工作岗位,

21、久治不愈的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得从事威胁性职业。(4) 动物传染源:对人类危害大且无经济价值的动物应予消灭,如灭鼠;危害性较大的病畜或野生动物,应予捕杀、焚烧、深埋,如患疯牛病和炭疽的家畜,患狂犬病的狗等;危害不大且有经济价值的病畜,应于隔离治疗。应做好家畜和宠物的预防接种和检疫工作。4对传播途径的措施:主要是针对传染源污染的环境所采取的措施。如肠道传染病,主要是消毒由粪便排出的病原体所污染的物品和外环境;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污染环境,一般是通风和空气消毒;虫媒传染病重点是杀虫。消毒:用化学、物理和生物的方法杀灭和消除环境中致病性微生物。消毒可分预防性消毒和疫源地消毒。预防性消毒:针对可能被致病微生物污染的场所和物品消毒,如饮水消毒、公共场所的空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