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_第1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_第2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_第3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_第4页
西北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考研真题 ( 2001-2010年,2002年缺) 2001年 一、名词解释(10 x5) 三体石经 黄肠题凑 夏商周年表 克孜尔石窟 海兽葡萄镜 武官村大墓 马王堆汉墓 仰韶文化 阿房宫遗址 大明宫含元殿遗址 二、简答题(5x10) 1 简述近年来中国早期稻作农业遗存的重要发现 2 简述二里头文化的研究现状 3 简述考古遗存断代的基本方法 4 略述日本出土的三角缘神兽镜 5 试论博物馆与文物研究的关系 三、论述题(2x25) 1 魏晋南北朝都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何作用和影响 2 整理商周以来墓葬材料的方法与步骤 (2002年 缺) 2003年 一、名词解释(10 x

2、5) 手斧 土墩墓 编钟 陶衣 郫县古城 失蜡法 瓮棺 封泥 考古图 喇家遗址 二、简答(4x10) 1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 解释人殉、人牲的区别,并用考古发现举例说明。 3简述秦汉简牍的重要考古发现及其意义。 4 什么是唐三彩?简述唐三彩窑址的发现。 三、论述(3x20) 1“一切文物皆有历史的价值”这一命题是否正确?试论述之。 2 试述近年来中国新石器时代初期陶器的发现及其意义。 3 如何利用文化因素分析法确定某一考古遗存的文化属性? 2004年 一、名词解释(10 x5) 石片 文化层 利簋 陶衣 郑韩故城 石楔 镇墓佣 公墓 铭 金石录 二、简答(4x10)

3、1 简述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 简述中国细石核的分类 3 简述商周时期的棺椁制度。 4 简述隋唐两京墓葬的分期。 三、论述(3x20) 1 何谓聚落?何谓聚落考古?简述聚落考古的意义。 2 试述中原地区两汉中小型墓形制的演变。 3 具有共存关系的遗物都是同时的吗?为什么? 2005年 西北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3 一.名词解释(10 x5) 绝对年代,蒙特留斯,孢子花粉与植物硅酸体,三棱尖状器,干栏式建筑,人殉与人牲,黄肠题凑,唐三彩,邢窑,开元通宝 二.简答(5x10) 1.考古类型学的作用及局限性 2.旧石器的制作方法 3.写出几种陶制炊器并绘图(不少于5种) 4.周公庙墓地的发现

4、及其意义 5.汉代铁器普遍使用带来的影响 三.论述(2x25) 1.概述中国稻作农业起源问题的考古发现与研究 2.试论中国古代都城的发展变化(以汉唐为例) 2006年 一、名词解释(11x5) 1三棱大尖状器 2中石器时代 3清凉寺 4利簋 5釭器 6三体石经 7唐三彩 8钧窑 9三叠层 10安特生 11苏秉琦 三体石经 :三国时期魏政权正始二年(241年)的刻石,碑文相传是蔡邕所书。今存文11行110字,古篆、小篆与隶书三种书体刻同文。是以尚书、春秋、左传(未刻全)为内容的石刻。此块刻石现存文古篆36字,小篆 39字,隶书35字,。三体石经遗存的文字与其书体至今仍是研究文字与书法的珍贵实物资

5、料。现藏故宫博物院 二、简答题(3x15) 1 夏文化研究概况 2 黄河流域秦汉中小型墓葬形式演变 3 汉代至隋代都城遗址形式演变 西北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真题 4 三、论述题(2x25) 1 试论仰韶文化 2 试论考古类型学的基本原理 2007年 一 简答题(任选10题回答,每题15分 共150分) 1 简述安特生在中国的考古经历。 2 简述苏秉琪对中国考古学的贡献。 3 简述细石器文化。 (细石器是指形状细小的一种打击石器。用打击法打出的细石核、细石叶及其加工品。出现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盛行于中石器时代。这种石器长度一般在厘米,常见器形有石叶、石镞、小石刀、石片等,可作石钻或刮削器,也可镶

6、嵌在骨梗、木柄上作复合工具使用。)4 简述新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 5 简述尖底瓶的考古发现和形式演变。 6 简述商周断代工程研究概况。 7 什么是黄肠题凑? 8 简述镇墓兽的定义与考古发现。 9简述文化遗产的基本内涵。 10列举10个以上与考古学相关的其他学科并说明理由。 11简单总结在考古勘探中遥感探测地面遗迹的应用原理。 12在渭河岸考古现场出土饱水木质文物时应如何处理? 13简述文物存放环境的控制与调节在文物保护中的地位。 14现代文物分析技术与传统文物的研究的信息来源有何不同? 15巴蜀地区出土陶器经常会出现酥粉现象,请分析它们的形成原因在库房保管中应注意什么? 二 论述题(任选5题回

7、答,每题30分 共150分) 1 论述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之间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过渡性阶段。又称金石并用时代。为原始农牧业和手工业达到较高水平,主要使用石器并兼有少量小型铜器的文化发展阶段。其显著特征是:主要工具和武器仍然是石器,在生产和社会生活领域石器继续发挥主导作用;同时出现了数量不等的以红铜(天然铜)器为主体的金属器,采用冷锻和冶铸两种技术成器,多属小型工具和饰物;也有因自然共生矿资源比较丰富而产生的合金铜。)2 论述中国古代都城布局形制的演变。 3 试论秦汉帝王陵墓制度的演变。 4 试论考古学地层学的原理。 5 试论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理念与基本原理。 6 在文物修复实

8、验中,如何遵循“保持原貌”的原则? 7 2006年夏,西南某城出土了10具大型楠木船棺,其材质较好,重量一般在4吨以上,请提出出土后环境控制方案及脱水技术路线? 8 墓葬壁画对外开放后,一般会有哪些演变?分析它们的成因,提出你的建议 2008年 一,简答题 1.简述中国细石器时代细石核的分类并画出形态示意图。 2.简述环境考古学的理论与方法 3简述陶器在考古学中的意义并绘出五种三足陶器的草图。 4.简述先秦时代青铜礼器的分类,并写出10名称 5.简述汉代玉器的分类 6.简述镇墓瓶及镇墓文 7.简述东晋南朝帝陵的基本特征 8.简述西安地区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瓷器的分期及特征 西北大学 考古学及博物馆

9、学真题 6 9.简述北宋帝陵的形制及特点 二,论述 1.试论黄河中游新石器早期的考古学文化的分布及主要特征。 2. 论述汉代画像石墓的分区,题材内容及雕刻技法。 3.论述西安地区唐墓壁画的题材内容、分期及特征。 2009年 一、名词解释(6x10) 金石学 峙峪遗址 嘎仙洞遗址 大汶口文化 侯马盟书 匣钵 .金石学是指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的一类考古学,其主要研究对象为前朝的铜器和碑石,特别是其上的文字铭刻及拓片;广义上还包括竹简、甲骨、玉器、砖瓦、封泥、兵符、明器等一般文物。峙峪遗址位于朔州城西北15公里的黑驼山脚下,是一处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中国科学院1963年发现。据C14同位素年代测定,

10、峙峪遗址的绝对年代距今约2.8万年。这里除发现大批细小石器和大量动物化石外,还发掘出数百件有刻划痕迹的兽片和一件人类初期的武器石旋。 噶仙洞:为中国北魏拓跋鲜卑先祖所居石室。为一天然山洞,洞口在高出平地约25米的峭壁上。面积约2000平方米,最高处达20多米。1980年发现石刻祝文)窑具之一。在烧制陶瓷器过程中,为防止气体及有害物质对坯体、釉面的破坏及污损,将陶瓷器和坯体放置在耐火材料制成的容器中焙烧,这种容器即称匣钵,亦称匣子。二、简答题(5x30) 1 简述秦汉简牍的分类 2 魏晋南北朝时期长江中下游流域墓葬的形制及演变 3 史前时期房屋的分类 4 简述西北地区史前青铜文化 5 简述判定绝

11、对年代的方法 三、论述题(2x45) 1 史前铜器的发现与意义 (铜器的出现和使用是人类史上有决定意义的大事之一,有了铜器,人类才真正进入了文明的殿堂。人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约5000年到6000年间的西亚两河流域地区。苏美尔文明时期的雕有狮子形象的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在欧洲,最早的青铜文化产生在公元前2000年或稍晚些时候。从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在中国黄河流域以粟作农业、彩陶为重要内涵的原始文化中,开始出现零星的铜器和冶铸铜器遗物,包括仰韶文化的黄铜片、铜笄和红铜炼渣,红山文化的钩形饰物的陶质双合范,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青铜刀,大汶口文化的一件骨凿上附着有铜绿在龙山文化登

12、封王城岗遗址发现了目前国内所知最早的青铜容器残片。在齐家文化发现了最早的铜镜。铜器的发明和使用,极大推动了古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多瑙河流域是青铜铸造业高度发达的地方。公元前第二千纪初,这里已使用青铜制造武器。到公元前二千纪中叶,这里的青铜器制造技术特别繁荣。优等质量的宝剑、战斧、满布精细花纹雕刻的各种装饰品和器具,由多瑙河流域的作坊广泛散布到邻近各地区。居民的寨子四周建有围墙和壕沟。青铜镰刀和马勒等遗物说明,农业已发展起来,马已用作骑乘 。青铜器的发明是人类进化史上一大奇迹,自有了青铜器和随之的增加,农业和手工业的生产力水平提高,物质生活条件也渐渐丰富。青铜铸造术的发明,与石器时代相比,起了划

13、时代的作用。)2 隋唐都城的布局及意义 2010年西北大学考古专业考研试题 一、名词解释(80分) 李济 陶衣 青州龙兴寺窖藏 青白釉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典型器物 失蜡法 封泥 二、简答题(140分) 1.简述中国细石核的我分类并列举5处典型代表遗址。 2.齐家文化的年代、分布及基本特征,列举5处代表遗址。 3.简述商周时期的的族墓葬制度,并列举5处公墓遗址。 4.简述西夏王陵的基本布局特征。 5.简述仰韶文化早期聚落分布的基本特征并举例说明。 6.简述隋唐时期佛教寺院的基本布局特征。 (主体部分采用对称式布置,即沿中轴线排列;殿堂已渐成为全寺中心,佛塔侧退居到后面或一侧;多重院落的设置。)

14、7.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文化交流的遗存及遗物。 三、论述题(80分) 1.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的材料,分析先秦时期都邑布局规划的基本思想。(指秦朝以前的历史时代,起自远古人类产生时期,至公元前221年 )2.结合考古调查与发现论述北魏帝陵的基本特征。 (希望能给需要的同学提供一些帮助。) 李济(1896.6.2-1979.8.1)人类学家、 中国现代考古学家、中国考古学之父。1924年开始田野考古。1926年,李济发掘山西夏县西阴村新石器时代遗址,此为中国学者最早独立进行的考古发掘。1930年主持济南龙山镇城子崖遗址发掘,他让龙山文化呈现于世人面前。1928年至1937年,他主持了震惊世界的河南安

15、阳殷墟发掘,使殷商文化由传说变为信史,并由此将中国的历史向前推移了数百年。他主要致力于殷墟陶器、青铜器的研究。著有西阴村史前遗存、殷墟器物甲编陶器上辑、李济考古学论文集等。城子崖一书的总编辑,又与他人合著有古器物研究专刊。 陶衣:把较细的陶土或瓷土,用水调和成泥浆涂在陶胎或瓷胎上,器物表面就留有一层薄薄的色浆。颜色有白、红和灰等。这种色浆,在陶瓷工艺技术上称“陶衣”,也叫“化妆土”、“装饰土”、“护胎釉”。陶衣作用大体有三种:一、美化胎面,起装饰作用;二、避免坯胎大量吸收釉水和烧裂;三、填补坯胎气孔。山东青州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龙兴寺始建于北魏时期,是一处延续千余年的著名佛教寺院。窖藏坑位于寺

16、院遗址的最北部,南北长 8.7米、东西宽6.8米,坑内有规律地埋藏有北魏、东魏、北齐至隋、唐、北宋时期延续 500 多年的石灰石、汉白玉、花岗岩、陶、铁、木及泥塑等各类佛教造像400余尊。其中以北齐时期石像最多,有佛、 菩萨、 弟子、 罗汉 、 飞天、 供养人等多种题材。造像有浮雕 、 镂雕、 线刻、 贴金、 彩绘,造型生动,线条流畅,具有极高的艺术水准。为山东地区北魏至北齐时期的石佛造像提供了一批珍贵的断代标本。 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是迄今中国发现的、数量最多的窖藏佛教造像群。龙兴寺佛教造像窖藏的发现,为研究中国佛教美术史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的实物资料。青州龙兴寺窖藏佛教造像的发掘是近年来中国境内

17、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它代表了自北魏至宋元时期中国佛教艺术的杰出成就,为研究佛教在我国的传播及雕塑、绘画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珍贵资料。青白釉:瓷器的一种,俗称影青釉。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釉色介于青白二色之间,白中泛青,青中有白,故名。是北宋年间由景德镇当地工匠制作的。元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鸡头壶,明代著名的青白釉有青白釉莲花口灯盏,清代著名的青白釉是乾隆年间的青白釉缠枝莲大罐。成色原理是以含铁量很低的氧化铁为着色元素。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是一座记述景教在唐代流传情况的石碑(国宝级文物),唐建中二年( 781年)僧景净撰,吕秀岩书并题额。高 279厘米,宽99厘米。明天启三年(1623年)

18、出土。 碑文还引用了大量儒道佛经典和中国史书中的典故来阐述景教教义,讲述人类的堕落、弥赛亚的降生、救世主的事迹等。碑文虽系波斯传教士撰写,但他的中文功底极其深厚。典型器物:造型新颖别致独特,能反映某一特定时期的文化背景,社会生产关系等的,形成于一定的典型环境即具体的现实关系中,往往超越时代的局限而具有某种永恒的性质各种实物器具。失蜡法是一种青铜等金属器物的精密铸造方法。做法是,用蜂蜡做成铸件的模型,再用别的耐火材料填充泥芯和敷成外范。加热烘烤后,蜡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溶液,便铸成器物。以失蜡法铸造的器物可以玲珑剔透,有镂空的效果。失蜡法,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湖北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尊、盘,是我国目前所知最早的失蜡铸件,时代是在公元前五世纪。失蜡法也称“熔模法”。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遗迹盖有古代印章的干燥坚硬的泥团保留下来的珍贵实物。由于原印是阴文,钤在泥上便成了阳文,其边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宽边。后世的篆刻家从这些珍贵的封泥拓片中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