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_第1页
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_第2页
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_第3页
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_第4页
复习两次工业革命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复习两次科技革命1、梳理知识:形成完整的内容体系3、习题训练:掌握科学的答题方法复习目标2、感悟交流:展望中考的命题趋势 中考说明:知道发明珍妮机的故事,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于一系列工作机的发明。知道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史实,认识蒸汽机在大工厂生产中的作用。简述发明“旅行者号”机车的基本史实,认识铁路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列举电力广泛使用的史实,了解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道本茨和莱特兄弟的发明活动,了解汽车和飞机两种交通工具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简述爱迪生发明电器的故事,认识电器的广泛使用对提高人类社会生活质量的重要作用。学什么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时间主要标志开始国家进

2、入时代动力机器能源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蒸汽机的广泛使用电力和内燃机的广泛使用英国美国、德国蒸汽时代电气时代蒸汽机发电机、电动机、 内燃机煤电力、石油我来学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影响 启示珍妮机:哈格里夫斯 英国蒸汽机:瓦特 英国 轮船: 富尔顿 美国火车: 史蒂芬孙 英国 电灯:爱迪生 美国 1879年汽车:卡尔本茨 德国 1885年内燃机:卡尔本茨飞机:莱特兄弟 美国 1903年工业革命创造的巨大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1

3、、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2、大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学习科学家们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 次项目第一次第二次 影响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格局生产力生产关系国际格局两次科技革命影响之比较 极大提高生产力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革,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阶级;西方先进,东方落后东方从属于西方生产力迅猛发展垄断与垄断组织形成,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帝国主义阶段;列强完成了对世界的瓜分,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一、选择题1、工业革命最先产生于:2、19世纪中期,如果从伦敦到巴黎作短期旅行,下列哪些交通工具可以使用:、汽车、火车、飞机、火车、汽船 、火车、汽船3、“资产

4、阶级在它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所创造的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马克思共产党宣言),这段话说明了:、工业革命促进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劳动热情、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使资产阶级统治了一百年学为用、棉纺织业 、毛纺织业 、麻纺织业、丝织业CA4、英国工业革命的前提政治条件是:、资产阶级统治在英国确立、殖民掠夺积累了大量资本、大量生产技术和知识的积累、同于国外市场的不断扩大5、英国人对他们的发明很是骄傲,但下列成就中有一项不属于英国人的是:、珍妮纺纱机、改良蒸汽机、火车、汽船6、第一次和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于:、17世纪50年代、19世纪70

5、年代、18世纪60年代、19世纪初期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都发生在20世纪初期DC7、19世纪晚期,推动石油开采业发展和石油化工业产生的直接原因是:、电力的广泛应用 、内燃机的应用、飞机的研制成功 、垄断组织的出现8、20世纪初,人类可使用的最新交通工具是:、汽船 、火车 、汽车、飞机9、世界上第一辆汽车发明于:、英国、法国 、德国 、美国BDC10、下列有关工业革命的成果对应错误的一组是 A、瓦特改良蒸汽机 B、史蒂芬孙汽车 C、富尔敦汽船 D、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11、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上半期的美国,你可以通过下列( )的方式到达欧洲 A坐飞机 B搭汽船 C开汽车 D

6、乘马车12、工业革命完成的标志是 A、蒸汽机成为动力之源 B、水力织布机的出现 C、铁路交通运输迅速发展 D、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BBD13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是英国展出最新工业成果的盛会,陈列的展品中包括 A铁路设备、柴油内燃机B电灯泡、蒸汽织布机 C蒸汽锤、铁路设备D电话机、水力织布机 14“他的发明使人类从此开始拥有自己创造的动力,而不再受制于大自然。”在此影响下此时期的发明有汽车火车机车汽船飞机 ABCD 15.第一次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生活带来了重大的变化,下列符合实际情形的是A汽车在马路上奔驰B人们可以坐火车外出 C电灯照亮了千家万户D电话成为人们的重要通讯工具 CCB材料解析题:

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史蒂芬孙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终于在1814年发明了一台蒸汽机车,1825年蒸汽机车拖着三十多节小车厢正式试车。这就是最初人们看到的火车。1807年,富尔顿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艘汽船。材料二:1885年,卡尔本茨制成一辆三轮汽车。此后汽车发展迅速,成为陆地上重要的交通工具。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了飞机。请回答:材料一中的火车、汽船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器?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材料二中的汽车、飞机是哪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它们以什么为动力机器?使用的新能源是什么?材料一、二所体现的工业革命分别把人类带入了什么时代?材料一、二的发明给人类带来了翻

8、天覆地的变化,对此你有什么感想?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机、煤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石油蒸汽时代、电气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能推动社会进步;我们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有人说,科技是一把双刃剑,你怎么看?合作探究【时空连线】 两次科技革命与中国【走进生活】 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感悟交流 以史为鉴两次工业革命与中国 在世界经济现代化的300年里,中国曾丧失了三次发展的重大机遇。第一次是错失第一次工业革命扩散的机遇,第二次是错失第二次工业革命起步的机遇,第三次是19571976年错失第三次产业革命转移的机遇。 【时空连线】 两次科技革命与中国 (1)世界近代两次科技

9、革命时中国处于什么历史时期,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错失科技革命大好机遇的主要原因? (2)近代两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新科技革命对于我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我们应该如何积极应对新的科技革命? 【时空连线】 第一次科技革命时,中国处于清朝中后期,受闭关锁国政策影响,对先进的科技和生产方式具有本能的排斥性。 第二次科技革命时,中国仍然是清朝封建统治,由于西方列强的侵入,清政府内外交困,洋务派为维护封建统治而学习西方科学技术,但很快就失败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极其缓慢。 两次科技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第一次:欧美列强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近代工

10、业产生,一些进步的中国人开始向西方学习。第二次:帝国主义列强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并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中国人民救亡图存运动高涨。作为国家1、 应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2、发展科教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3、重视人才,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作为个人1、应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3、注意对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积极应对对新的科技革命科学技术与社会生活 从18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蒸汽机在英国的广泛使用,英国的机器大工业迅速发展起来,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但与此同时,英国许多城市的环境日益恶化,首

11、都伦敦成为世界闻名的“雾都”。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道理?2)结合实际和所学知识,谈谈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走进生活】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科技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走进生活】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今天的核威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

12、沉迷网络游戏等。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 我们从中应吸取的经验教训: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注意保护环境。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趋利避害。 习题训练 冲刺中考 练习不同题型,加深对知识理解和运用,掌握答题的技巧与方法。材料简答题材料一:交通进步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古史传说称“黄帝造车,故号轩辕氏”,这是黄帝被尊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一个重要原因。材料二:近代交通工具日新月异:17641790年,瓦特完成对 的改进,推动了社会的发展; 年, 驾驶“旅行者号”蒸汽机车在新铺设的铁路上试车,并获得成功; 年,卡尔.本茨成功地设计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使用汽油内燃机的 。在1903年, 兄弟成功的制造出人类

13、历史上第一架飞机,人类实现了蓝天上飞翔的梦想。(1)完成材料二空白处知识的填写(2)中国人自己设计和修筑的第一条铁路干线是那条铁路?你认为铁路的出现有何作用?(3)看到交通突飞猛进的进步及带来的影响,你有何感受请用一句话说出来。活动探究题 2010年的中国上海世界博览会,是一次科技与文化交融的盛会。历史上科技与文化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深刻的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让我们沿着科技文化的发展轨迹,完成下面的探究任务。(1)列举古代中外人类文化成果各一例 (2)这两次工业革命分别发源于哪个国家,请选取其中一次谈谈对这个国家的影响。(3)列举近代两次科技革命成果各一例。并选取其中一个

14、说说它在生产生活中发挥的积极作用。(4)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中国是什么社会性质,当时中国兴起了学习西方科技开办近代工业的运动,请问运动的名称是什么?代表人物有哪些?这次运动在当时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5)用史实阐明下列观点(只选一个观点说明即可)。观点一: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决定性因素。观点二:文化交流是促进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6)人类在充分享受科技文化成果的同时,还面临着许多共同的问题。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写下来。11醉翁亭记 1反复朗读并背诵课文,培养文言语感。2结合注释疏通文义,了解文本内容,掌握文本写作思路。3把握文章的艺术特色,理解虚词在文中的作用。4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

15、的政治理想。一、导入新课范仲淹因参与改革被贬,于庆历六年写下岳阳楼记,寄托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理想。实际上,这次改革,受到贬谪的除了范仲淹和滕子京之外,还有范仲淹改革的另一位支持者北宋大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他于庆历五年被贬谪到滁州,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滁州市。也是在此期间,欧阳修在滁州留下了不逊于岳阳楼记的千古名篇醉翁亭记。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吧!【教学提示】结合前文教学,有利于学生把握本文写作背景,进而加深学生对作品含义的理解。二、教学新课目标导学一:认识作者,了解作品背景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吉州永

16、丰(今属江西)人,因吉州原属庐陵郡,因此他又以“庐陵欧阳修”自居。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后人又将其与韩愈、柳宗元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关于“醉翁”与“六一居士”:初谪滁山,自号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将退休于颍水之上,则又更号六一居士。客有问曰:“六一何谓也?”居士曰:“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客曰:“是为五一尔,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岂不为六一乎?”写作背景: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

17、,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是在这个时期写就的。目标导学二:朗读文章,通文顺字1初读文章,结合工具书梳理文章字词。2朗读文章,划分文章节奏,标出节奏划分有疑难的语句。节奏划分示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

18、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节奏划分思考“山行/六七里”为什么不能划分为“山/行六七里”?明确:“山行”意指“沿着山路走”,“山行”是个状中短语,不能将其割裂。“望之/蔚然而深秀者”为什么不能划分为“望之蔚然/而深秀者”?明确:“蔚然而深秀”是两个并列的词,不宜割裂,“望之”是总起词语,故应从其后断句。【教学提示】引导学生在反复朗读的过程中划分朗读节奏,在划分节奏的过程中感知文意。对于部分结构复杂的句子,教师可做适当的讲解引导。目标导学三:结合注释,翻译训练1学生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自行疏通文义,并画出不解之处。【教学提示】节奏划分与明确文意相辅相成,若能以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明确文意

19、最好;若学生理解有限,亦可在解读文意后把握节奏划分。2以四人小组为单位,组内互助解疑,并尝试用“直译”与“意译”两种方法译读文章。3教师选择疑难句或值得翻译的句子,请学生用两种翻译方法进行翻译。翻译示例: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直译法:那太阳一出来,树林里的雾气散开,云雾聚拢,山谷就显得昏暗了,朝则自暗而明,暮则自明而暗,或暗或明,变化不一,这是山间早晚的景色。野花开放,有一股清幽的香味,好的树木枝叶繁茂,形成浓郁的绿荫。天高气爽,霜色洁白,泉水浅了,石底露出水面,这是山中四季的景色。意译法:太

20、阳升起,山林里雾气开始消散,烟云聚拢,山谷又开始显得昏暗,清晨自暗而明,薄暮又自明而暗,如此暗明变化的,就是山中的朝暮。春天野花绽开并散发出阵阵幽香,夏日佳树繁茂并形成一片浓荫,秋天风高气爽,霜色洁白,冬日水枯而石底上露,如此,就是山中的四季。【教学提示】翻译有直译与意译两种方式,直译锻炼学生用语的准确性,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美感;意译可加强译文的美感,培养学生的翻译兴趣,但可能会降低译文的准确性。因此,需两种翻译方式都做必要引导。全文直译内容见我的积累本。目标导学四:解读文段,把握文本内容1赏析第一段,说说本文是如何引出“醉翁亭”的位置的,作者在此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明确:首先以“环滁皆山也

21、”五字领起,将滁州的地理环境一笔勾出,点出醉翁亭坐落在群山之中,并纵观滁州全貌,鸟瞰群山环抱之景。接着作者将“镜头”全景移向局部,先写“西南诸峰,林壑尤美”,醉翁亭坐落在有最美的林壑的西南诸峰之中,视野集中到最佳处。再写琅琊山“蔚然而深秀”,点山“秀”,照应上文的“美”。又写酿泉,其名字透出了泉与酒的关系,好泉酿好酒,好酒叫人醉。“醉翁亭”的名字便暗中透出,然后引出“醉翁亭”来。作者利用空间变幻的手法,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幅山水特写。2第二段主要写了什么?它和第一段有什么联系?明确:第二段利用时间推移,抓住朝暮及四季特点,描绘了对比鲜明的晦明变化图及四季风光图,写出了其中的“乐

22、亦无穷”。第二段是第一段“山水之乐”的具体化。3第三段同样是写“乐”,但却是写的游人之乐,作者是如何写游人之乐的?明确:“滁人游”,前呼后应,扶老携幼,自由自在,热闹非凡;“太守宴”,溪深鱼肥,泉香酒洌,美味佳肴,应有尽有;“众宾欢”,投壶下棋,觥筹交错,说说笑笑,无拘无束。如此勾画了游人之乐。4作者为什么要在第三段写游人之乐?明确:写滁人之游,描绘出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游乐场景映在太守的眼里,便多了一层政治清明的意味。太守在游人之乐中酒酣而醉,此醉是为山水之乐而醉,更是为能与百姓同乐而醉。体现太守与百姓关系融洽,“政通人和”才能有这样的乐。5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明确:写宴会散、众人归的

23、情景。目标导学五:深入解读,把握作者思想感情思考探究:作者以一个“乐”字贯穿全篇,却有两个句子别出深意,不单单是在写乐,而是另有所指,表达出另外一种情绪,请你找出这两个句子,说说这种情绪是什么。明确: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这种情绪是作者遭贬谪后的抑郁,作者并未在文中袒露胸怀,只含蓄地说:“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此句与醉翁亭的名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前后呼应,并与“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连成一条抒情的线索,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目标导学六:赏析文本,感受文本艺术特色1在把握作者复杂感情的基础上朗读文本。2反复朗读,请同学说说本文读来有哪些特点,为什么会有这些特点。(1)句法上大量运用骈偶句,并夹有散句,既整齐又富有变化,使文章越发显得音调铿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