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家墨子十五卷概述课件_第1页
墨家墨子十五卷概述课件_第2页
墨家墨子十五卷概述课件_第3页
墨家墨子十五卷概述课件_第4页
墨家墨子十五卷概述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墨子目录卷一: 亲士第一 修身第二 所染第三 法仪第四 七患第五 辞过第六 三辩第七卷二:尚贤上第八尚贤中第九尚贤下第十卷三:尚同上第十一尚同中第十二尚同下第十三1墨子目录卷四:兼爱上第十四兼爱中第十五兼爱下第十六卷五:非攻上第十七非攻中第十八非攻下第十九 卷六:节用上第二十节用中第二十一 节用下第二十二阙 节葬上第二十三阙 节葬中第二十四阙 节葬下第二十五 2墨子目录 卷九非乐中第三十三阙非乐下第三十四阙非命上第三十五非命中第三十六非命下第三十七非儒上第三十八阙非儒下第三十九 卷七:天志上第二十六天志中第二十七天志下第二十八 卷八:明鬼上第二十九阙明鬼中第三十阙明鬼下第三十一非乐上第三十二

2、3墨子目录 卷十:经上第四十经下第四十一经说上第四十二 经说下第四十三 卷十一:大取第四十四小取第四十五耕柱第四十六 卷十二:贵义第四十七公孟第四十八 卷十三:鲁问第四十九公输第五十第五十一 4墨子目录卷十四:备城门第五十二备高临第五十三第五十四第五十五备梯第五十六第五十七备水第五十八第五十九第六十备突第六十一备穴第六十二备蛾傅第六十三卷十五: 第六十四第六十五第六十六第六十七迎敌祠第六十八旗帜第六十九号令第七十 杂守第七十一5墨子画像及雕像 墨子像6墨子书影墨子闲诂7 墨子书影8墨子主要注本1、毕沅:墨子注(经训堂本,浙江局刻本)2、孙诒让:墨子闲诂(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3、梁启超:墨经校

3、释(饮冰室合集本,中华书局)4、高亨:墨经校诠(科学出版社,1958)5、梅季等:白话墨子(岳麓书社,1991)9墨子的姓名说法一:墨子并非姓墨,而是姓翟。 (见元伊世珍琅嬛记)说法二:墨子并非姓墨,只是学派的称呼 (见清江瑔读子卮言)说法三:墨子因受过墨刑,故称之为墨。 (见民国学者钱穆墨子)说法四:墨子之姓,与绳墨有关。说法五:墨子之姓,与面黑有关。说法六:墨子之姓,与衣黑有关。10补充奴隶制的五刑:即黥(墨)、劓、刖、宫、大辟。黥(墨)刑:是在罪犯面部或额上刺字或图案后,再涂以墨;劓刑:是割鼻;刖刑:即断足;宫刑:即阉割男子生殖器、破坏女子生殖机能的刑罚;大辟:即死刑。死刑的执行方式较多

4、,有斩(腰斩)、杀(杀头)、焚(焚烧致死)、膊(将人肢解后暴晒弃尸)、辜(先杀后肢解)、踣(在公众场合杀死后陈尸三日)。11墨子的籍贯一、宋国说(司马迁、葛洪)二、楚国说(毕沅、武亿)三、鲁国说(高诱、孙诒让)四、印度、阿拉伯说(胡怀琛、金祖同)12一、宋国说正: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盖墨翟,宋之大夫。”反:墨子公输:“子墨子归,过宋。天雨,庇其闾中,守闾者不内也。”13二、楚国说正:毕沅在墨子注叙中说,墨子是“楚之鲁阳人”。武亿在授堂文钞墨子跋中说,墨子曾与楚国鲁阳文君多次问答,所以应是楚人。反:墨子贵义篇有“墨子南游于楚”的记载,既然是“南游于楚”,就证明墨子不是楚国人。唐人余知古在其

5、著作渚言旧事中曾引述鲁阳文君的话,说:“墨子,北方圣人。”14三、鲁国说高诱吕氏春秋慎大览注:“墨子名翟。鲁人也。”吕氏春秋情欲篇:“鲁惠公使宰让请郊庙之礼于天子,桓王使史角往,惠公止之。其后在于鲁,墨子学焉。”吕氏春秋爱类篇:“公输般为高云梯,欲以攻宋。墨子闻之,自鲁往。裂裳裹足,日夜不休,十日十夜而至郢。”淮南子修务篇:“昔者楚欲攻宋,墨子闻而悼之,自鲁趋而十日十夜,足重茧而不休息,裂衣裳裹足,至于郢。”这些都证明墨子去宋的出发地是鲁国。15鲁国说吕氏春秋:“墨子北之齐,南游使于卫”等记叙。按春秋战国之交,北齐、南卫的中间地带就是鲁国。再证以墨子书中记叙的墨子活动,多以鲁国为中心,如墨子贵

6、义篇:“墨子自鲁即齐,过故人”。墨子鲁问篇:越王“迎子墨子于鲁”。由此,墨子为鲁人,似无可置疑。所以,墨子研究者如孙治让、梁启超、蔡尚思、任继愈等都认为墨子是鲁国人。张知寒在此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证墨子故里为鲁国所属的小邾国(今之山东滕州市),得到广大学者认可。16四、印度、阿拉伯说印度、阿拉伯说,出自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学者胡怀琛、卫聚贤、金祖同等人。胡怀琛:认为墨翟即墨狄,其面黑或衣黑,因而称墨;其为外国人,因而称狄。其兼爱学说合于佛教教义,其名学合于印度因明学,由此判定“墨子为印度人”。卫聚贤:认为墨子为印度早期婆罗门教徒。金祖同:认为墨子为阿拉伯或印度伊斯兰教徒。这些说法后来受到许多墨学研

7、究者的批驳。17评论台湾学者王冬珍在墨学新探中说:“凡我大中华儿女,应勤奋探研我悠久之历史文化,与渊博之学术思想,并时刻审思明辨其渊源、其流传、其成就,绝不可因我先哲先贤之思想偶有与外人思想相类似,即穿凿附会,谓其为外人,或谓外人传入者也。墨子之学说思想和印度之因明、释迦牟尼以及回教相似者,正其伟大之处,亦我黄帝子孙之光荣者也,吾人能不勤勉研讨,并发扬光大乎?”18墨子的生卒年1、孙诒让 约公元前468-前378年 墨子享年90岁2、梁启超 约公元前468-前384年 墨子享年84岁3、任继愈 约公元前480-前420年 墨子享年60岁4、孙以楷 约公元前470-前381年 墨子享年89岁5、

8、新版辞海 约公元前468-前376年 墨子享年92岁19墨子的出生:自称贱人子墨子南游于楚,见楚献惠王,献惠王以老辞,使穆贺见子墨子。子墨子说穆贺,穆贺大说,谓子墨子曰:“子之言,则成善矣!而君王,天下之大王也,毋乃曰贱人之所为,而不用乎?”子墨子曰:“唯其可行。譬若药然,草之本,天子食之,以顺其疾,岂曰一草之本而不食哉?今农夫入其税于大人,大人为酒醴粢盛, 以祭上帝鬼神, 岂曰 贱人之所为,而不享哉?故虽贱人也,上比之农,下比之药,曾不若一草之本乎?20墨子及墨家的地位第一阶段:先秦的“显学”地位韩非子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孟子滕文公下:“杨朱、墨翟

9、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吕氏春秋有度:“孔墨之弟子属充满天下。”第二阶段:汉代以后地位的下降第三阶段:清代以后的重新重视21墨子及墨家的地位司马迁的父亲司马谈曾经写过一篇非常有名的论文,题目叫论六家要旨。六家分别是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和道德家。从这个顺序来看,墨家还排在第三位。司马迁史记孟子荀卿列传,在这个传记的最后附了24个字,算是提了下墨子。“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22墨子名篇题解亲士第一【题解】 亲士篇着重说明君主亲近贤士、使用贤才的重要性。文章以齐桓公、晋文公、越王勾践等善于听取臣子们的意见,忍辱负重,发愤图强,终于反败为

10、胜、称霸于诸侯为正面例子;以夏桀、商纣王不任用贤才,无天下贤士辅佐,因而惨遭杀身之祸、导致国家灭亡为反面例子,说明能否亲近爱惜贤士、使用贤才,是关系到国家生死存亡的大计。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如何亲士和用士的问题。首先要有“自难而易被”的亲士诚意;然后要具备宽容、体谅的态度;最后指出,只有广泛地任用各类人才,特别是珍惜贤才,善于倾听他们的意见,这样才能称雄天下,长久保国。这就是墨子的“兼王之道”。23修身第二【题解】 修身篇着重说明君子从事自身修养的必要性和修身的准则,同时指出不努力从事品德修养的危害。 道德修养是一个人为人治国的根本。因此,君子必须努力从事自身的品德修养。墨子提出的修身准则

11、是:“贫则见廉,富则见义,生则见爱,死则见哀。”最后进一步强调,君子必须明辨是非,言而有信,多力而不伐功,才能功成名遂。反之,“思利寻焉,忘名忽焉”一定会导致身败名裂的恶果。24所染第三 【题解】所染篇以染丝为喻,着重说明君王和诸侯选用人才的重要性。同时,也论及了一般士人选择好朋友也是十分重要的。墨子认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不但染丝如此,“国亦有染”。他先以舜、禹、汤、武王等四王之“染当者”和桀、纣、厉王、幽王等四王之“染不当者”对比,再以齐桓、晋文、楚庄、吴阖闾、越勾践等五君之“染当者”与范吉射、中行寅、吴夫差、知伯摇、中山尚、宋康等六君之“染不当者”对照分析,反复阐明君王选用近臣

12、的重要意义。在墨子看来,感染、熏陶的力量是十分巨大的,“所染”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事业的成败、国家的生死存亡;对个人来说,“所染”不当,可能会导致名损、家败、身亡等不良后果。因此,最后得出“必择所堪,必谨所堪”的结论。25法仪第四【题解】 法仪篇主要论述天子、诸侯治理天下和国家的准则。文章先以百工之人从事各种劳动都要依照一定的法则,来说明天子、诸侯治理天下和国家更要有准则。这准则是什么呢?墨子认为:“莫若法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因为天对于人是“兼而爱之、兼而利之”,而且“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最后,墨子以古代圣王禹、汤、文、武“爱人利人”而得福为例,与古代暴君

13、桀、纣、幽、厉“恶人贼人”而得祸相对比,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兼爱天下之百姓”。 26七患第五【题解】 七患篇列举了造成国家危亡的七种祸患:不重城守而大修宫室,不睦友邻而敌至无援,滥用民力而国库空虚,为官保禄而不敢规谏,君王专断而不恤下情,任信不贤而疏远忠良;赏罚不明而人财匮乏。文章进而论述了国家防患的根本方法是:增加生产和节省财用。指出要在粮食、武器、城守和思想上都要作好充足的准备。尤其是粮食的储备是最根本的,它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和人民的生死存亡。最后,墨子指出:统治者荒淫无度,大量地搜刮耗费民财,过着奢糜的生活,是造成国家危亡的主要祸患。27辞过第六【题解】 本篇重点论述俭节的重要意义。墨子

14、用古今对比的方法,强调“君实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就必须在宫室、衣服、饮食、舟车、蓄私等五个方面注意俭节;说明“其用财节,其自养俭,民富国治”、“俭节则昌,淫佚则亡”的道理。墨子还鲜明地指出“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的不合理现象。他认为,正是因为当时的统治者为了满足自己骄奢淫逸的生活,“必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这样才造成百姓“饥寒并至”的困境。28三辩第七 【题解】 三辩篇通过墨子反复回答程繁提出的问题,阐明圣王治理天下一定要将声乐控制在很小的范围,指出:“乐非所以治天下”,并认为:“其乐逾繁者,其治逾寡。”墨子此论虽失之偏颇,但看来是针对当时统治者极尽声乐享受而发的,因此,具有一定

15、的进步意义。29尚贤篇 【题解】 尚贤篇是墨学纲领之一。文中明确提出崇尚贤人是“政之本也”。墨子指出:只有尚贤,才能国富民多,政治清明。文章开头就以当时的王公大人为例,他们不崇尚贤才,让那些少德寡才的人充斥官场,故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所以得出贤者是“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的结论。墨子进而主张将那些“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的贤者,不管他们与王公大人的关系如何,不管他们的出身地位高低贵贱,都应选拔上来,并委以重任,“富之、贵之、敬之、誉之”。同时,还应把那些无才无德的庸人统统赶下去。这就是墨子说的“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墨子在本文中还

16、论述了选拔贤才的方法及标准,还以古圣人为例,说明贤者是国家之宝。 30尚同篇 【题解】 尚同篇是墨子提出的避免离乱纠纷、使社会得到安定的主张。他认为人们的是非观点,要逐级统一于上级,要统一于他们的长官,直至天子也要统一于“天”。 墨子在这里提出的统一于“上面”、统一于“长官”,决不是纯长官意志,决不是意味着“上面”、“长官”的一言堂和他们的独断专横。墨子同时提出,“上面”和“长官”必须是选拔出来的“仁人”、“贤者”。这些人必须首先听取人们对善恶是非的反映,使赏罚严明;这些人自已有了过错,一定要善于听取下面的规劝意见。同时还指出,作为上同的最高一级是“天”,因此,“天子”也必须上同于天志。这样,

17、就使“长官”、“上面”乃至“天子”都不能随心所欲。墨子的这一主张,在安定世乱、治理国家、统一意志方面是有积极进步意义的。但在人类社会尚未进行到有一种科学理论来统一全民意志的时候,是难以实现的。 31兼爱篇 【题解】 兼爱篇是墨子的重要纲领之一。墨子的所谓“兼爱”,就是要天下人爱人如爱己,彼此相亲相爱。墨子认为,天下混乱,如臣不孝君、子不爱父、弟不尊兄;反之,君不慈臣、父不喜子、兄不爱弟;以及盗贼四起、诸侯相攻等。“皆起不相爱。”因此,墨子指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墨子的这一主张,在当时反对贵族的道德观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即

18、使是现在,我们在处理一些矛盾时,“兼爱”的观点也不无借鉴作用。当然,墨子由于历史的局限,不可能认识到人们所以“不相爱”,是因为政治的、阶级的利益关系所致。这种阶级的利害冲突,决非“兼相爱”能解决的。另外,墨子把父子、兄弟的关系和国君与人民的关系相提并论,并想通过同一主张来解决,这显然是不正确的,也是不可能的。 32非攻篇 【题解】 “非攻”,是墨字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非”是非议、谴责的意思;“攻”,是指非正义的侵略战争。墨子把战争分成两类:一类谓之“攻”,一类谓之“诛”。他认为,大国攻打小国,强国欺凌弱国,就是不正义的“攻”。这种战争“当若繁为攻伐,此实天下之巨害也”。造成人民死亡、田园

19、荒废、财物耗费、天下大乱。墨子的“非攻”,就是反对、谴责这种侵略战争。但是,对于禹伐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等那样的讨伐暴虐君王的战争,他则认为是为人民兴利除害的,墨子称之为“诛”,他极力支持这种战争。 33节用篇 【题解】 “节用”分上、中、下三篇,它是墨子学说的一个重要方面。 本篇从总的方面鲜明提出“节用”的主张。墨子“节用”的标准就是要实用,有利于百姓,凡是不利于实用,不能给百姓带来益处的,就要概取消。他认为,去掉无益的费用,实行圣王的办法,这才是天下的大利。 34节葬篇 【题解】 “节葬”是墨子祟尚节俭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当时统治阶级生前极尽声色歌舞,死后还要繁文缛礼,倾府库家财厚葬久丧

20、,人人仿效,形成风俗,给生者带来沉重负担。墨子从对国对民的利害关系出发,辨明“厚葬久丧”的是非得失,指出“厚葬久丧,非圣人之道”,鲜明地提出“节葬”、“节丧”的主张。 35明鬼篇【题解】 墨子认为鬼神不仅存在,而且能对人间的善恶予以赏罚。他列举古代的传闻、古代圣王对祭祀的重视以及古籍的有关记述,以证明鬼神的存在和灵验。墨子指出,鬼神能明察秋毫,不管你隐藏得多深多远,不管你多么富有、尊显、强横,只要你伤害无辜,残害忠良,就必将逃不脱鬼神的诛伐,落得夏桀商纣的可悲下场。这反映了被压迫人民的愿望和正义要求,表现墨子疾恶如仇的严正立场。从今天来看,这种宣扬迷信的做法显然是落后而不足取的。但我们也应当看

21、到,墨子明鬼的目的,主要是想借助超人间的权威以限制当时统治集团的残暴统治。36非乐篇 【题解】 “非乐”就是对沉于声乐提出异议与谴责。儒家以“诗、书、礼、乐”作为教化百姓、实行仁政的手段之一,加以大力提倡,而墨家却针锋相对地提出“非乐”的主张,这是有其根据的。 一是现实的情况。社会政治极为黑暗,追求繁乐,只能给国家、人民带来灾难。二是历史的教训。墨子以古代圣王商汤禁止乐舞的刑条,及夏王朝夏启之子荒唐淫乐导致失国的事实,说明从事音乐上不符圣王之事,下不中万民之利。 墨子“非乐”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人民对统治阶级腐化生活的谴责。当然,墨子把一切音乐都视为消极的东西,要完全加以禁止,这也是偏激和片面的

22、。 37非命篇【题解】 “非命”即认为国家的兴亡强弱,个人的荣辱冷暖并非“命运”的安排,而是由自身的力量决定的。 有人认为,国家的兴亡治乱,百姓的贫富冷暖,以及统治者的穷奢极欲、声色犬马都是“命该如此”,说什么“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墨子在本文中对此观点进行了猛烈的抨击,认为这种观点是为统治者推卸罪责的谬论,是一切凶恶祸害产生的根源,是“暴人之道”。墨子提出“凡出言谈,由文学之为道也”,“言有三表(本、原、用三条原则)”,他以这三条原则来明辩和力辟“有命”说的错误,以历史和现实的大量事例驳斥有命论者的谎言,认为只有依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温饱荣贵,国家才能安宁富强。这些见解是具有进步意义的,显

23、示了墨学朴素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38非儒篇【题解】 “非儒”是墨家对儒家的批评和指责。反映了儒墨两大学派在思想领域的分歧与交锋。文中从以下几个方面批评了俗儒们的言行:儒者说:“君子循而不作”,“君子必服古言然后仁”,这是只循前人之道,缺乏创新精神,是厚古薄今。儒家持有命之说,认为“寿夭贫富,安危治乱,固有大命”,对残暴之人,对失败者要施以仁义,“君子胜不逐奔”。墨家认为这是“贼天下人”的理论,是最大的不义。 儒家繁饰礼乐以淫人,婚丧礼俗自相矛盾,俗儒们虚伪作态,欺哄世人。以上这些批评,是切中儒家要害的。但文中某些看法也有片面性,特别是对孔子及其弟子的某些传闻,有与史实不符之处。我们在阅读时要

24、加以具体分析。 39耕柱篇【题解】 本篇各段大多由对话组成,记述墨子与弟子等人的谈话。全篇以谈论“义”的言论最多,但各段的思想内容并不连贯。墨子认为义是天下的良宝,行义,可以安国、利民,所以他孜孜不倦地坚持行义。他反对背义向禄的人,主张大家一起行义,这样,才可以实现“义”。40公输篇【题解】本篇记述公输般制造云梯,准备帮助楚国进攻宋国,墨子从齐国起身,到楚国制止公输般、楚王准备进攻宋国的故事。全文生动地表现了墨子“兼爱”、“非攻”的主张,从故事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墨子不辞辛苦维护正义的品格和机智、果敢的才能。41古今名人评墨子国家领导人评墨子孙中山:古时最讲爱字的莫过于墨子,墨子所讲的“兼爱”,

25、与耶稣所讲的“博爱”是一样的。 民族主义第六讲毛泽东:墨子是一个劳动者,他不做官,但他是比孔子高明的圣人。毛泽东评点古今人物迟浩田:墨子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而且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 墨子兵书序42名人评墨郭沫若:孔子为儒家的圣人,墨子为墨家的圣人,一样看待。自儒术独尊之后,几乎无人相信墨子可以和孔子比肩同称圣人;但在先秦,确是儒、墨并称。 郭沫若全集章太炎:墨子之道德,非孔老所敢窥视。 太炎文集蔡元培:墨学中断使中国科学不得发达。 学术论著鲁迅:孔子之徒为儒,墨子之徒为侠。儒者,柔也,当然不会危险的。惟侠老实,所以墨者的末流,至于以“死”为终极的目的。 鲁迅全集43名人评墨胡适:墨子的经上下、经说上下、大取、小取六篇,从鲁胜以后,几乎无人研究。到了近几十年中,有些人懂得几何算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有几何算学的道理。后来有些人懂得光学力学了,方才知道那几篇里又有光学力学的道理。到了今日,这几篇两千年没人过问的书,竟成中国古代的第一部奇书了。 中国哲学史大纲 冯友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