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1页
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2页
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3页
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4页
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公示稿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Hubei Yongyehang Appraising & Consulting Co., Ltd建设单位:三亚德福实业有限公司评价单位: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限公司2019年07月关于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删除不宜公开信息的说明关于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中不宜公示的信息主要为项目部分基础信息资料、政府单位提供的附图附件、监测单位的监测报告等,此类信息涉及多个单

2、位所属权且部分内容属于保密信息,为确保以上信息的安全,所以确定为不宜公开信息。特此说明!三亚德福实业有限公司目录 TOC o 1-2 h z u HYPERLINK l _Toc14860222 概述 概述1项目由来及建设项目特点随着三亚市城镇建设的稳步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大宗利用的建筑用石料矿产资源需求量巨大。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三亚德福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建设单位”)于2014年5月22日在海南省矿业权交易中心通过公开招标依法获得“三亚市吉阳区镇罗蓬村委会红花村建筑用花岗岩矿矿区”采矿权。由于该矿区在主干公路的直观可视范围,所以经三亚德福实业有限公司向三亚市人民政府提出矿区范围变更

3、申请。变更后矿区又因高压电线和通信基站靠近不符合安全生产距离的要求,安评手续未获通过,导致采矿权许可证不能颁发,公司不能进场组织生产。根据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关于进一步规范砂石料采矿权出让管理的通知(琼土环资矿字(2014)20号)文件第五条规定:对采矿权己经出让但尚未开采,因自然灾害、矿体迁移(河沙)以及政府其有关部门原因(如因专项规划调整、原采矿权设置自身存在问题等)导致无法开采而确需调整矿区范围的,在符合有关专业规划和安全生产条件并且不改变开采矿种、开采年限、开采储量等前提下重新调整矿区方案。2016年10月14日,建设单位向三亚市人民政府提出将“三亚市吉阳区镇罗蓬村委会红花村建筑用花岗

4、岩矿矿区”置换到“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根据三亚市人民政府市长办公会议纪要(第202期)研究海南省三亚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等问题(详见附件3),三亚市人民政府同意将“三亚市吉阳区镇罗蓬村委会红花村建筑用花岗岩矿矿区”置换到“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由市国土资源局按程序办理(采矿权出让合同详见附件4;采矿许可证详见附件5)。建设单位委托海南睿通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以下简称“三合一方案”),并于2018年12月3日取得三亚市国土资源局的批复(详见附件6)。建设单位当前

5、正在按照采矿权出让合同中的要求,完善土地的相关手续(项目土地租赁合同详见附件7)。本项目位于三亚市牛坡岭,矿区面积71018(约106亩),矿区最高海拔标高:+310m,最低开采标高:+173m;可采储量:279.60万m,矿区生产规模为40万m/a,矿权出让年限为7.1年。项目自上而下对矿区的花岗岩矿进行开采。开采的矿石运往项目加工场进行破碎筛分后得到碎石、石米、石粉等产品。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0-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及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等有关环保政策、法规的要求,该建设项目应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2019年2月建设单位委托湖北永业行评估咨询有

6、限公司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我单位接受委托后,深入现场进行调査并收集了相关的资料以及进行现状监测(监测报告详见附件8),结合项目的区域环境的具体情况,按照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编制完成了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在报告书编制过程中,得到了省、市各级环保部门的大力支持及建设单位的密切配合,在此深表谢意。2项目评价工作过程(1)工作程序建设单位委托并提供有关资料;评价单位研究相关技术文件和其他有关文件,开展初步现状调查工作;进行环境影响识别和评价因子筛选,明确评价重点和环境保护目标,确定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进行工程分析,进行各环境要素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提出环保措施,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7、,给出环评结论。(2)主要工作内容进行建设项目区域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价、分析区域环境影响源、通过现状评价明确项目所在地的主要环境问题;通过建设项目工程分析,明确各主要污染源强,并提出相应的减缓污染影响的措施;对项目的污染影响进行预测分析与评价;图0-2 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程序3初步判定与分析(1)环评文件类别的判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2018年修正),本项目属于“137、土砂石、石材开采加工”中“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此条敏感区定义为“第三条(一)中的全部区域;第三条(二)中的基本草原、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沙化土地

8、封禁保护区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根据海南省水务厅关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划定的公告(2017年),本项目位于海南省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属于“涉及环境敏感区”,因此本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2)产业政策符合性判定本项目为花岗岩开采加工项目,花岗岩矿的开发利用不属于该目录中的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根据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 号)第十三条:“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鼓励、限制和淘汰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所以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3)相关规划的相符性分析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

9、岩符合海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的“准入管理”,不在该规划的“禁止开采区”和“限制开采区”内,即为允许开采项目,符合规划。(4)生态红线符合性分析根据项目位置与海南省生态红线区叠图,项目不在生态红线区内,项目建设符合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4关注的主要环境问题本项目的评价关注的重点关注的环境问题为:(1)基建期:施工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水土保持问题等;(2)开采期: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水土保持问题等;项目生产加工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3)闭矿期:水土保持、复垦及生态恢复等问题。5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符合海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

10、2016-2020年)。项目基建期、开采期、闭矿期等全过程可能会产生水土流失以及破坏周围生态环境等环境问题,基建期和开采期产生的废水、废气、噪声、固废等不利影响。在采取相应的环境保护措施后,项目全过程可能会造成的水土流失现象能得以防治,周边生态环境等不利影响得到减缓或弥补,实现基建期和开采期污染物的达标排放。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而言,本项目的建设是基本可行的。 1 总则1.1 编制依据1.1.1 国家法律、法规及政策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12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2018年12月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

11、治法(2018年1月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8年10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3年9月10日,国发201337号);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5年4月2日,国发201517号);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1996年8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4月29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年版)(2018年修正);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修改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

12、条款的决定(发改委令2013年第21号,2013年5月1日);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部令第4号)(2018年7月16日发布,2019年1月1日起施行);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201277号);关于加强环保审批从严控制新开工项目的通知(环办函(2006)394号);国务院关于印发“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通知十三五(国发201665 号;建设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审核及暂行管理办法(环204197 号,2014年12月30日);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发布实施和的通知(2012年5月2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发实施细则(1994年3月26

13、日);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令 2009第44 号,2009年3月2日);关于发布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5109 号,2005年9月7日);关于加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和综合治理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663 号,2016 年6月12日);关于贯彻实施国家主体功能区环境政策的若干意见(环发201592号);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6年5月28日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2015年4月16日实施;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令第2号,2001年1月)。1.1.2 地方有关法规及政策依据海南省环境保护条例(201

14、7年修正);海南省矿产资源管理条例(2018年11月1日实施);海南省促进产业发展指导目录(2008 年本)(2008年11月29日);海南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2005年10月18日修订);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1996年123号);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细则(2014年2月17日);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2016年9月1日);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划定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的通告(2016年9月18日,琼府201690号);海南省国土环境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健全矿业权有形市场的通知(琼土环资纪字(2010)25 号);海南经济特区土地管理条例(200

15、8年7月31日修定);海南经济特区林地管理条例(2009年5月27日,海南省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通过)。1.1.3 技术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HJ2.2-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HJ 2.3-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6-96)

16、;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试行)(HJ 651-2013);生态环境状况评价技术规范(HJ 192-2015);海南省建筑用砂石土资源采矿权设置方案暨开发整合实施方案 (琼府办201211 号)。1.1.4 相关规划文件全国生态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2016年10月);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201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印发的通知(国发2010 46 号,2010 年 12月21日);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2005年6月);海南省主体功能区划(2013年12月);海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年);海南生态省建设规划纲要(2005年修编);三亚市总体规划(空间类2

17、015-2030);海南省三亚市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1.1.5 其它资料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及其批复;海南省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16-2020 年)环境影响报告书及其审查意见; 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采矿许可证。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书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详查报告1.2 评价目的和原则1.2.1 评价目的通过现场勘察及资料分析,了解区域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现状;针对本项目特点及产生的特征污染物,确定主要环境影响因子及污染源强,进而预测本项目实施后可能产生的环境

18、影响程度和范围,提出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在达标排放的前提下,给出污染物排放的总量控制建议指标;明确拟建项目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并对项目选址及平面布置合理性进行分析;从环保角度对拟建工程的可行性做出明确结论,为主管部门决策和环境管理提供依据。1.2.2 工作原则突出环境影响评价的源头预防作用,兼职保护和改善环境质量。(1)依法评价贯彻我国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政策以及规划等,优化下项目建设,服务环境管理。(2)科学评价规范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科学分析项目建设对环境质量的影响。(3)重点突出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其特点,明确与环境要素的作用效应关系,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及其审查意见,充分利

19、用符合时效的数据资料及成果,对建设项目主要影响予以重点分析和评价。1.3 环境影响识别及评价因子1.3.1 环境影响识别根据建设项目的露天开采的工艺特点和排污特征以及建设地区的环境状况,采用矩阵法对可能受项目影响的环境要素进行识别,其结果见表表 1.3-1。表1.3-1 环境影响因素识别结果项目阶段影响因素环境要素自然环境生态环境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环境地下水地形地貌土壤植被景观水土流失基建期施工作业-1-1-1-1-1-1-1材料运输-1-1-1-1-1开采期矿山采掘-1-1-1-1-2-1-1-1废石堆存-1-1-1-1-1-1-1-1矿石加工-1-1矿石运输-1-1-1-1-1-1闭矿期

20、复垦+1+1+1+1+1+1+1+1注: 1轻度影响;2中度影响;3重大影响。(-)为不利影响;(+)为有利影响。由表1.3-1可知,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存在短期及长期的正面及负面影响建设项目基建期主要表现在对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开采期将对当地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产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开采期间矿石采掘、矿石堆存、矿石运输对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开采期满后的复垦将对地表水环境、空气环境、声环境、地下水环境及生态环境要素产生一定程度的正面影响。1.3.2 评价因子根据环境

21、影响识别结果,结合建设项目的工程特点、污染物排放种类及去向、矿区周围区域的环境质量,确定本次评价的评价因子详见表1.3-2。表1.3-2 评价因子一览表环境要素现状评价影响预测分析总量控制大气环境SO2、NO2、CO、TSP、PM10、PM2.5TSP、PM10、PM2.5-地表水环境pH、DO、COD、BOD5、NH3-N、SS-声环境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等效连续A声级LeqdB(A)-土壤环境-固体废物-废石、生活垃圾-生态环境植被生物量、局部地貌、水土流失、植被覆盖、景观影响等-1.4 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评价重点1.4.1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本项目污染物排放特征、项目所在地

22、的地形特点和环境功能区划,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所确定的方法,确定本评价等级如下:(1)环境空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18),本项目大气评价工作等级的判定依据见表1.4-1。表1.4-1 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评价工作等级评价工作分级判据一级Pmax10%二级1%Pmax10%三级Pmax1%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i(第i个污染物,简称“最大浓度占标率”),如污染物数i大于1,取P值中最大者Pmax。其中Pi定义见公示(1.4-1)。 (1.4-1)式中:Pi第i个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 Ci采用估算模式计算出的第i个

23、污染物的最大1h地面空气质量浓度,g/m; C0i第i个污染物的环境空气质量浓度标准,g/m。一般选用GB 3095中的1h平均质量浓度的二级标准限值,如项目位于一类环境空气功能区,应选择相应的一级浓度限值(本项目选择一级浓度限值进行预测);本项目正常工况下颗粒物排放参数详见章节5.2.1。根据项目的工程分析结果,项目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主要来自破碎、筛分等过程中产生颗粒物,选择导则推荐的估算模式“AERSCREEN”对项目大气环境评价等级进行分级,分别计算其其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i,本项目污染物排放有点源和面源,取Pi中的最大者Pmax作为评价分级依据。估算模式计算结果详见表1.

24、4-2。表1.4-2 估算模式计算结果统计表类别排放源污染物Cmax(ug/m)Pmax(%)标准值(ug/m)点源粗碎车间排气筒TSP24.942.77900PM1014.893.31450PM2.57.533.35225中细碎车间TSP24.942.77900PM1014.893.31450PM2.57.533.35225一筛车间TSP64.767.20900PM1038.938.65450PM2.519.388.61225二筛车间TSP64.767.20900PM1038.938.65450PM2.519.388.61225成品仓库TSP51.855.76900PM1031.046.90

25、450PM2.515.616.94225面源排土场TSP3.430.38900注:上表中标准值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2012)中对应污染物的小时均值(TSP、PM10和PM2.5按日均值的3倍计为小时均值)。由表1.4-2可知,项目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i= 8.65%,属于“1%Pmax10%”,所以本项目的大气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2)地表水本项目为露天采矿,生产用水主要为凿岩机、粗碎加工等用水及洒水抑尘用水,这部分用水,在采矿过程中最终以蒸发、渗漏损失为主,不外排,因此无生产废水排放;生活污水经一体化处理设施处理后用作林地浇灌;雨季矿坑积水经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抑尘。依

26、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 2.3-2018),本项目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B,本报告仅对地表水进行简要分析。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判定依据详见表1.4-3.表1.4-3 水污染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评价等级评价依据排放方式废水排放量Q/(m/d),水污染物当量数W/(无量纲)一级直接排放Q20000或W600000二级直接排放其它三级A直接排放Q200且W6000三级B间接排放-注:建设项目日生产工艺中有废水产生,但作为回用水利用,不排到外环境的,按三级B评价。(3)声环境本项目厂界外功能区属于GB3096-2008 规定中的3类标准地区,项目建设后,周边200m内无

27、噪声敏感点,受影响的人口数量变化不大,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本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具体指标详见下表。表1.4-4 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表序号项目指标评价等级1声环境功能区3类三级2敏感点噪声增加量3dB(A)3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4)地下水环境依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6)中附录A“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行业分类表”可知,本项目花岗岩开采项目属于“土砂石开采”,属于IV类项目,IV类建设项目不开展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因此本项目地下水仅做简要分析。(5)土壤环境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

28、18)(以下简称“土壤导则”),划分为生态影响型和污染影响型,以此来判定本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根据“土壤导则”污染型:将建设项目占地规模分为大型(50 hm2)、中型(550 hm2)、小型(5 hm2),建设项目占地主要为永久占地。本项目的加工场区、办公生活区等各个区域均属于临时占地,所以本项目以开采区和排土场区的生态影响型来判定土壤影响评价等级。判断依据详见下表1.4-56。表1.4-5 生态影响型敏感程度分级表敏感程度判别依据盐化酸化碱化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a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地势平坦区域;或土壤含盐量4g/kg的区域pH4.5pH9.0较敏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

29、度2.5 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 m的,或 1.8干燥度2.5且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8m的地势平坦区域;建设项目所在地干燥度2.5或常年地下水位平均埋深1.5m的平原区;或 2 g/kg土壤含盐量4 g/kg 的区域4.5pH5.58.5pH9.0不敏感其它5.5pH8.5a是指采用 E601 观测的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与降水量的比值,即蒸降比值。表1.4-6 生态影响型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 项目类别评价工作等级敏感程度I类II类III类敏感一级二级三级较敏感二级二级三级不敏感二级三级-注:“-” 表示可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根据“土壤导则”附录A,本项目行业类别为采矿业其它,属于

30、III类项目。参考中国农学通报第22卷第4期近30年海南不同地区降雨和蒸发量分布特征研究,三亚近30年的年平均降雨量为1392mm,平均蒸发量为2361mm,则蒸降比值约为1.69,属于表1.4-5中盐化的其它;项目所在区域为二氧化硅(比如花岗岩,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矿石中SiO2的含量高达75.56%)较多的沙质土。根据查阅资料,该类土壤具有低缓冲能力(抵抗pH变化的能力)。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前期剥离土层后期用于矿山复垦,不会使土壤酸化或者碱化,土壤的酸碱度为5.5pH8.5。结合“表1.4-6”判定本项目土壤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所以本项目不开展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6)

31、生态环境本项目总占地面积2k。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项目用地范围内无生态敏感保护目标,无珍稀动植物分布,属于一般区域(根据“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空间分布图”(详见图1.4-1)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特殊生态敏感区和重要生态敏感区,属于一般区域),依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表,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初步定为三级评价。本项目矿山开采过程会导致矿区土地利用类型发生改变,生态评价等级应上调一级,所以本项目生态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二级评价。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详见下表。表1.4-7 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表影响区域生态敏感性工作占地(含水域)范围面

32、积20k或长度100km面积220 k或长度50100km面积2k或长度50km特殊生态敏感区一级一级一级重要生态敏感区一级二级三级一般区域二级三级三级(7)环境风险本项目不设炸药库,不储存炸药,爆破用炸药由民爆公司按量供给。项目内危险物质总量与临界量比值Q1,判定属于非重大危险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 169-2018),本项目位于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不属于环境风险敏感地区故本项目按照“简单评价”进行评价。风险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依据见表1.4-8、表1.4-9。表1.4-8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潜势划分环境敏感程度(E)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极高危害(P1)高度危害(

33、P2)中度危害(P3)轻度危害(P4)环境高度敏感区(E1)IV+IVIIIIII环境中度敏感区(E2)IVIIIIIIII环境低度敏感区(E3)IIIIIIIII注:IV+为极高环境风险。P的分级确定:分析建设项目生产、使用、储存过程中涉及的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参照(HJ 169-2018)附录B确定危险物质临界量。定量分析危险物质数量与临界量的比值(Q)和所属行业及生产工艺特点(M),按附录C对危险物质及工艺系统危险性(P)等级进行判断。E的分级确定:分析危险物质在事故情形下的环境影响途径,如大气、地表水、地下水等,按照附录D对建设项目各要素环境敏感程度(E)等级进行判断。根据建设项目

34、环境风险潜势的划分,再根据下表对风险评价等级划分确定本项目的风险评价工作等级。表1.4-9 评价工作等级划分环境风险潜势IV,IV+IIIIII评价工作等级一二三简单分析aa是相对于详细评价工作内容而言,在描述危险物质、环境影响途径、环境危害后果、风险防范措施等方面给出定性的说明。详见(HJ 169-2018)附录A经过判断,本项目危险物质总量与临界量比值Q1,所以本项目风险潜势为I,本项目风险评价仅做简单分析。1.4.2 评价范围本项目各个环境要素的评价范围详见表1.4-10,评价范围示意图详见图1.4-1。表1.4-10 环境影响评价范围一览表环境要素评价等级评价范围大气环境三级边长5km

35、的矩形区域声环境三级采矿区以及加工场场界外200m区域生态环境二级矿区用地范围外扩200m环境风险简单分析本项目风险等级三级,不设定风险评价范围注:项目与三亚河等水体无水力联系,地表水风险影响范围不涉及三亚河等水环境保护目标水域,所以不设风险评价范围。1.5 评价标准1.5.1 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三亚市当前尚未进行环境空气的专项环境功能区划,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区域环境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详见表1.5-1。表1.5-1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摘录)序号污染物名称平均时间浓度限值单位二级标准1SO

36、2年平均60g/m24小时平均1501小时平均5002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小时平均2003CO24小时平均4mg/m1小时平均104臭氧(O3)1小时平均200g/m5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6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7TSP年平均200g/m24小时平均300(2)声环境质量标准该区属于农村地区,尚未进行声环境的专项环境功能区划。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以及声环境功能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2014)有关规定,本项目周围乡村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 类标准。项目矿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

37、08)中的 3 类标准。三亚市声功能区划图详见图1.5-1,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5-2。表1.5-2 声环境质量标准(摘录) 单位:dB(A)区域声环境功能区类别限值昼间夜间项目周边区域2类6050矿区3类6555(3)地表水环境质量项目周边地表水主要有三亚河、福万-水源池水库和半岭水库。根据调查,三亚河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福万-水源池水库和半岭水库属于饮用水水源地,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类标准。三亚市地表水功能区划图详见图1.5-2,水体执行的具体标准限值详见1.5-3。表1.5-3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限值(摘录

38、) 单位:mg/L序号项目II类III类1水温()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无量纲)693DO654COD15205BOD5346NH3-N0.51.01.5.2 污染物排放标准(1)废气生产废气本项目开采期有组织排放的颗粒物参照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915-2013)中表1:现有与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5-4。表1.5-4 现有与新建企业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摘录)单位mg/m生产过程生产设备颗粒物矿山开采破碎机及其他通风生产设备20项目生产过程无组织排放的颗粒物执行水泥工业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39、4915-2013)表3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限值,具体标准值详见表1.5-5。表1.5-5 新污染源大气污染排放限值(摘录)序号污染项目限值限值含义无组织排放监控位置1颗粒物0.5监控点与参照点总悬浮颗粒物(TSP)1小时浓度值的差值厂界外20m处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食堂油烟本项目拟设2 个基准灶头,项目员工食堂油烟排放执行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试行)(GB184832001)小型规模标准,详见表1.5-6。表1.5-6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准规模小型基准灶头数3最高允许排放浓度(mg/m)2.0净化设备最低去除率(%)60(2)噪声基建期:场界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

40、2523-2011)中的标准限值,详见表1.5-7。表1.5-7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 单位:dB(A)昼间夜间7055开采期:矿区边界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的3标准限值,详见表1.5-8。表 1.5-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摘录) 单位:dB(A)位置厂界外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时段昼间夜间采矿区、加工场边界3类6555(3)固体废物一般固废:贮存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和关于发布(GB18599-2001)等3项国家污染物控制标准修改单的公告(环境保护部公告,2013年第36号)相关规定

41、。危险废物:暂存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修改单(环境保护部2013第36号)。1.6 环境保护目标本项目位于三亚市牛坡岭,拟建项目评价范围及周边区域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文物古迹、军事设施等特别敏感保护目标。根据项目性质和特点以及项目所在地区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特征,提出如下环境保护对象与目标,具体详见表1.6-1和图1.6-1。表1.6-1 项目周边敏感点分布一览表序号源强所在分区敏感点名称规模(户、人)方位与本项目红线距离离m性质涉及影响的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1开采区、加工区、排土场区、办公生活区南新农场25队10户东北1000住

42、宅区大气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2南新农场4队10户东北2100住宅区大气3云山印象小区800户东1350住宅区大气4翻园村150户东2500住宅区大气5半岭温泉度假区150户东南2600住宅区大气6三亚城市职业学院900人东南2400文化教育大气7上抱坡村200户东南2700住宅区大气8三亚水上乐园800人南1300/大气9南新农场15队10户南2100住宅区大气10爱上山小区(在建)800户南1250住宅区大气11槟榔村50户西南1350住宅区大气12南新农场10队10户西南1200住宅区大气13黄猄村300户西南1530住宅区大气14官坝村3

43、00户西南1740住宅区大气15南新农场6队60户西南1980住宅区大气16红色娘子军演艺基地1000人西南750演艺基地大气17三亚河/西1600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III类水质标准18水源池水库(饮用水水源)/西北950地表水地表水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II类水质标准19半岭水库(饮用水水源)/东北1300地表水地表水20省级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项目区及周边/生态/21次生雨林植被/项目区及周边/1开采区云山印象小区800户东1350住宅区/注:项目周边水体:三亚河、水源池水库饮用水源、半岭水库饮用水源与本项目均无水力联

44、系。2 项目概况2.1 拟建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项目(2)建设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三亚德福实业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项目位于三亚市牛坡岭,距离G98海南环线高速约1.4km处。(5)开采方式:采用 “自上而下,水平分台阶开采”的露天开采方式。项目开采区地形地质图详见附图1。(6)生产规模:矿山开采矿石量为40万m/年(实方),加工生产碎石产量为60万m/年(虚方),石粉产量约为19.65万m/年。(7)项目投资:总投资为2581万元,环保投资为705万元。(8)劳动定员:项目劳动定员为60人,年工作日280天,两班运转,每班工作8小时。爆破

45、仅在白天进行。(9)项目预计在2019年12月开工建设,基建期为10个月。(10)主要经济指标表2.1-1 主要技术指标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一地质部分1露天境界内圈定的矿岩总量万m301.63/2矿石量万m248.81/3剥离岩土量万m52.82/4年采剥总量万m48.40/5年生产规模万m40/6剥采比m/m0.21/7矿山开采方式露天开采/8开拓方式汽车公路/9采矿方法小型单斗挖掘机采剥法挖掘机配合汽车10爆破方法中深孔爆破/11采矿回采率%98/12采矿损失率%2/13台阶数量层11/14台阶高度m12/15最高台阶地板标高m+293/16最低台阶地板标高m+173/17最终边坡角404

46、7/18采场边坡高度m137/19采矿服务年限年7.1/2.2 工作制度及劳动定员矿山采用年工作280天,每天2班,每班8小时工作制度。按岗位配置劳动定员,矿山全部工作人员60名。3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3.1 矿区介绍3.1.1 矿区地理位置及其土地利用现状本项目位于三亚市牛坡岭,距离G98海南环线高速约1.4km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及现场调查,矿区内为灌木林地、其他林地,爆破警戒线范围内无其它建设设施,主要经济作物为少量落叶乔木、芒果,大部分为荒地、杂草和小灌林丛,无基本农田及其它农作物。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矿区占用土地类型为果园、其他园地和林地。本项目矿区未进行过开采。矿区周边300m内

47、无其他矿山和居民生活区。本矿山为新建矿山,根据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结果,划定矿区范围内未进行过开采工程,矿区西侧为老采坑,小部分老采坑的开采边坡在矿区范围内,矿区范围内大部分保持原有生态地质特征和地形地貌,矿山地质环境总体较好。矿区范围内最高海拔标高+310m,最低开采标高+173m。矿区西侧的老采坑(本项目排土场)最低海拔标高+130m。土地利用现状详见图3.2-1,项目开采后横断面图详见图3.1-2。3.2 矿产资源概况3.2.1 矿区地质特征矿区地质简单,区内未见地层出露,构造不发育,主要以节理裂隙为主,侵入岩分布整个矿区为中三叠世(中)细粒二长花岗岩(T2j)。3.2.2 矿体地质特征

48、(1)矿体特征矿体产在中三叠世细粒二长花岗岩体中,矿石为微风化二长花岗岩及其以下部分的新鲜岩石。矿体分布于全矿区,呈块状展布,出露标高+173+310米。矿体长约300米,宽约200米。根据实地调查和钻孔揭露,覆盖层平均厚9.28米,主要为残坡积物和强、弱风化的花岗岩。(2)矿石特征矿物成分矿区岩性单一,仅出露中三叠世细粒二长花岗岩。岩石呈浅肉红色,由钾长石(34%),斜长石(37%),石英(27%)和黑云母(2%)组成。钾长石为半自形板状,粒径大小为0.5-1.8mm,卡斯巴双晶发育,条纹结构发育,强高岭土化。斜长石为半自形板状,粒径大小为0.5-1.8mm,聚片双晶发育,环带结构发育,强绢

49、云母化。石英为他形粒状,粒径大小为0.5-2.0mm,表面洁净,波状消光。黑云母为片状,片径大小为0.5-1.5mm,局部褪变呈白云母,并析出铁质。矿石化学特征矿区在勘查过程中采集了各类样品,对矿石的化学成分、物性特征及放射性强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详见表3.2-1、3.2-2。表3.2-1 岩石光谱分析结果样品编号Al2O3CaOFeOMgOMnOP2O5Fe2O3K2OSiO2Na2OSO3TiO2总量w(B)/10-2ZK0101-H111.920.951.000.200.110.0270.544.4375.563.660.0040.1298.521上表测试结果表明,岩石的SiO2含量为7

50、5.56%;Al2O3含量为11.92%;Na2O+K2O含量为8.09%;K2O含量为4.443%,属于酸性岩系列。另外岩石的SO3含量为0.004%,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14685-2001)中规定的类硫化物及硫酸盐(按SO3质量计)0.5%的要求。各组分及元素的含量满足一般工程建筑需要,可作为建筑用石料使用。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主要从抗压、抗剪和放射性测试,按照建筑用石料标准(DY-94)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见表3.3-2。区内新鲜岩石质地坚硬(ZK0101-WX1),抗压强度97MPa,抗剪强度11.1MPa,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14685-2001)标准中规定的建筑用花岗岩材

51、料(在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火成岩80MPa,抗剪强度8.0MPa的要求;岩石内照射指数、外照射指数分别为:0.530.56和0.90,符合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2001)标准中规定的建筑主体材料中天然放射性核素镭-226、钍-232、钾-40的放射性比活度同时满足IRa1.0和 I1.0的要求。质量满足一般工程建筑需要,可作为建筑石料使用。表3.2-2测试结果表明,半风化基岩(ZK0201-WX1),抗压强度62MPa,抗剪强度6.14MPa,不符合建筑用卵石、碎石(GB14685-2001)标准中规定的建筑用花岗岩材料(在水饱和状态下),抗压强度火成岩80MPa,抗剪强度

52、8.0MPa的要求,因此在资源储量估算时将其划分为覆盖层。表3.2-2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饱和状态)测试结果表样品编号抗压强度(Mpa)抗剪强度(Mpa)放射性强度备注IRaIZK0101-WX19711.10.530.56新鲜基岩ZK0201-WX1626.140.900.90半风化基岩覆盖层特征体顶板为残坡积层和半风化花岗岩层,采坑中矿体直接裸露。残坡积层主要为粘土、花岗岩风化产物、地表植物杂质、碎石颗粒、石英颗粒等组成。根据钻孔控制和采坑实地调查,覆盖层厚度一般在5.112.50m之间,平均厚度为9.28m。矿体底板围岩与矿体同为新鲜坚硬的花岗岩。本矿区未见夹石。3.3.3 矿床开采技术

53、条件(1)水文条件根据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方案,在经过矿区钻探、水文地质测绘等工作,基本查明矿区的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环境地质条件,着重查明了矿区的含水层特征和地下水补、迳、排条件,为下一步的矿山规划设计提供依据。地表水矿区及周边地貌类型为丘陵地形,最高海拔标高310m,最低海拔标高130m,高差180m,地形起伏较大。区内植被茂密,矿区属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3.8,1月平均气温17.3,7月平均气温28.4。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达到1750毫米,5月至7月份为雨季,降雨量达到2445毫米,为全年降雨量的82%。光照充足,年均日照2018小时。台

54、风侵入高峰期为8、9月份。矿区内水系不发育,无大地表水体,矿体出露标高+173+310m,最低可采标高为173m,高于矿区西侧老采坑,开采过程中可进行疏通,自然排水。含水层矿区内主要分布中三叠世细粒二长花岗岩,发育有侵入岩风化裂隙水。据详查报告施工的钻孔情况来看,裂隙含水层厚度薄,地下水量贫乏。表层风化带发育深度为5.112.50米,其裂隙发育中等,在风化带下部微风化或新鲜基岩中,裂隙不发育,仅在局部地段受构造、风化作用的影响,风化裂隙较为发育。地下水主要赋存于该层风化节理裂隙或构造裂隙中,地下水位受季节影响,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大气降水沿裂隙渗入地下,补给地下水;地下水沿裂隙由水位高的地区向水

55、位低的地区径流,最终以渗流的形式排泄出地表。地下水的补给、迳流、排泄条件及动态变化特征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大部分经地表径流进入沟谷,少部分经下渗作用进入地下水循环。地下水大部分受降雨影响,雨后水量突然增多,久旱不雨水量大减。地下水径流途径短,严格受地形、岩性控制。地下水的排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由于降水补给快,水体充塞于各种裂隙之中,水受重力作用,在地形低洼之处沿裂隙流出,二是少部分经植物蒸发进入或直接蒸发进入大气层,也是其排泄的重要途径。综上所述,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2)工程地质本区属于丘陵区,根据岩性特征、岩石风化特征及岩石力学性质可分为2个工程地质岩组:全强风

56、化等侵入岩松散软工程地质岩组和弱风化-新鲜侵入岩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全强风化等侵入岩松散软工程地质岩组该组主要由第四系残破积物及中三叠世全强风化花岗岩组成,厚度在3.3m6.2m,平均厚度为4.9m。残坡积层主要为粘土、花岗岩风化产物、地表植物杂质、碎石颗粒、石英颗粒等组成。强风化花岗岩,颜色为浅灰色、土黄色,主要由基岩因风化而产生的砂(砾)质粘土和风化碎块组成,软塑,结构松散,竖井掘进时易崩塌,应采取支护措施。与下伏基岩有明显的分界线,设计安全边坡角45。弱风化-新鲜侵入岩坚硬工程地质岩组该组岩性为中三叠世二长花岗岩(T2j),分布于全矿区,规模大,岩石呈肉红色,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岩石抗压强

57、度6297MPa,属硬质岩。根据工程地质调查,区内断裂构造不甚发育,区内无滑坡、塌陷、泥石流等不良工程地质作用。矿区岩性主要为花岗岩,根据抗压强度分为全强风化等侵入岩松散软工程地质岩组和弱风化-新鲜侵入岩坚硬工程地质岩组。全强风化工程地质岩组岩石抗压强度低,软塑,结构松散;弱风化-新鲜工程地质岩组岩石力学测试值为6297MPa。故在未来矿山开采时采用露天+梯级开采形式进行,全强风化工程地质岩组安全边坡角应不大于45;弱风化-新鲜工程地质岩组安全边坡角可放至70。在施工爆破期间,避免因爆破施工诱发人工边坡的滑动和危及施工人员的安全。加强对开采过程中可能产生不良工程地质作用区段的监测,必要时采取边

58、坡支护等有效方法处理。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首先对不稳定层即覆盖层进行剥离,以防止发生滑坡及塌陷。从本次对已开采的采坑进行调查结果中得出,采坑的剖面实际安全边坡角已达到80,却未发生塌陷、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因此,本次工作将全强风化工程地质岩组安全边坡角设计为45,弱风化-新鲜工程地质岩组安全边坡角设计为70是安全且可行的。(3)环境地质本矿区周边500范围内不存在需要保护的地质资源景观,矿区远离自然保护区,矿区不占用生态红线,但矿区南侧、东侧和西侧为生态红线区域,矿山今后开采应加强矿山监管,严格在矿区界线开采, 不得破坏生态红线区域。开采过程中剥离的表土和风化废石,堆积于矿区西侧老采坑,作为今

59、后矿山土地复垦所需要的土方,矿山开采结束后将排土场整理植树绿化,对生态环境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本矿山开采对象为建筑用花岗岩,花岗岩放射性强度低,开采此处矿石对矿区及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放射性污染。矿石直接开采经过简单的物理分选后便可使用,无需任何化学方法进行分选,因此在未来矿山开采过程中不会产生化学污染,矿区远离居民点,矿山开采过程中爆破产生的粉尘、废气、噪声等污染对居民影响较小。综上所述,矿区环境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3.4 主要建设方案3.4.1 开采范围及开采对象根据三亚市南新农场牛坡岭一号建筑用花岗岩矿区详查报告矿区面积71018(约106亩),最低开采深度:+173m,可采储量:279.

60、60万m3,依据采矿权出让合同,矿区生产规模为40万m3/a,矿权出让年限为7.1年。矿区拐点:矿区为不规则图形,共有10个拐点,拐点坐标详见下表。表3.4-1 矿区范围及拐点坐标拐点编号北京坐标系(54)西安坐标系(80)XYXYA12029240.2537341471.302029178.8637341404.81A22029400.4237341527.802029178.8637341461.31A32029420.2137341553.302029178.8637341486.81A42029483.2237341572.772029178.8637341506.28A520295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