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诵读 静女一、创作背景先民的美好爱情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男女青年私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二、白话译文 娴静姑娘真漂亮,约我等在城角旁。故意躲藏看不见,搔头徘徊心紧张。 娴静姑娘真娇艳,送我红色嫩茅。红色嫩茅有光彩,爱她姑娘好容颜。 远自郊野赠柔荑,诚然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诵读鉴赏】 一、整体赏析 这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描写一对赤诚相爱的男女,相约在城角幽会的情景。 这首诗是用男子的口吻来
2、写的。第一章,“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写一位文静而美丽的姑娘,相约等候“我”在城角的地方,表示了男子对女子的赞美,同时也流露了一种十分倾慕的感情,更生动地写出了男子赴约会时的得意和愉快的心情。“搔首踟蹰”,可以说穷形尽相地写出了当时男子焦灼万分的情态。同时,这里也借以写出了男子对所爱的女子的深情和迷恋。 第二章,当男子正因为找不到静女而搔首踟蹰的时候,静女从隐蔽处出来了,并送给了男子一根“彤管”,男子立刻就由焦急而转为喜悦,拿着“彤管”爱不释手。这首诗正是通过这种民歌常用的手法,用一忧一喜的对比来表现男女青年间的真挚爱情。 第三章,进一步表达男子对彤管的喜爱。“彤管”就是静女从放牧处带回来的
3、送“我”的荑草 ,这个荑草真是又好看又珍贵。但是究竟为什么喜欢这彤管呢?是因为这是美人的馈赠。第二章只说爱彤管,到这里才点出爱的原因。 静女是一首仅有三章十二句的短诗,诗歌在短短的篇幅中生动地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和感情,饱满地刻画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即再现了一个天真活泼、聪明慧美的少女和一个憨厚、痴情的男子,在热恋中的一个生活片段。读起来令人感到十分真实、动人。无疑这首小诗思想是清新的,健康的,艺术上也是成功的。 二、名家点评 静女,无疑地是关于男女相悦之诗。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课堂检测】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静女是一首赋体诗,它运用“直陈其事”的手法,采用三章连唱的形
4、式来叙写故事,感情回环往复,内容富于变化,充分体现了民族的特色。B.本诗以生动的语言,风趣的细节,表现了一对男女青年热恋中的情趣,人物神形毕现,呼之欲出。C.“说怿女美”“匪女之为美”这两句借物抒情,意涉双关,表面上男青年是在赞美姑娘馈赠给他的信物,实则表达了他对姑娘的挚爱之情。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用借代的手法,以初生荑草白而柔嫩的特点,象征爱情的真诚和纯美。【解析】选D。“自牧归荑,洵美且异”运用了象征手法而非借代手法。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含有爱情将更有进展的象征意义。2.你认为女主人公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答:_参考答案:女主人公是一个美丽、调皮、可爱、勇于追
5、求爱情的女子。“姝”“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贻我彤管”“自牧归荑”表现了女子对爱情的追求大胆直率。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在诗经静女中,男女主人公相约在城角见面,结果女主人公却 “_”,从中可见她调皮可爱的一面。 (2)诗经静女给我们塑造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对于女子的美貌,诗中有两处毫不吝啬地进行了赞美,这两处分别是“_”和“_”。(3)“ _,_”是说,并不是茅草本身美,而是因为爱人送的才美,这是爱人及物,移情于物的手法。参考答案:(1)爱而不见(2)静女其姝静女其娈(3)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涉江采芙蓉一、创作背景 求宦失意,怀乡思亲 两汉时期,千千万万的学子离乡
6、游学求宦。但大多无处施展才华,这些宦途失意的游学士子在宦途无望、朋友道绝的孤单失意中,自然会苦苦地怀念故乡和亲人。本诗是古诗十九首中描写怀乡思亲的代表。 二、白话译文 踏过江水去采荷花,到兰草生长的沼泽地采兰花。 采了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在故乡的爱人。 回想起故乡的爱妻,却又长路漫漫遥望无边无际。 漂泊异乡两地相思,怀念爱妻愁苦忧伤以至终老。【诵读鉴赏】一、整体赏析 按江南民歌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诗中的“芙蓉”(荷花)与“夫容”谐音,即丈夫的面容,故“涉江采芙蓉”之人为思妇。“兰泽多芳草”,是说湖岸泽畔,还有很多的兰草,发出阵阵幽香。这里以花喻人,除了说兰泽多芳草外,也暗示了兰泽有很多美
7、女。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点明了思妇的忧思源于对丈夫的思念。思妇思念丈夫,而丈夫正远在天涯。她采摘了美好的“芙蓉”,此刻难以送给自己想念的远方的人。采莲是快乐的,而女子却是忧伤的,诗人以乐景表哀情,倍增其哀。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两句采用“悬想”写法,转换视角,写远方的丈夫此刻也正带着无限思念,回望妻子所在的故乡。然而,展现在他眼前的,却是漫漫无尽的“长路”和阻山隔水的浩浩烟云。游子回家的希望渺茫,思念妻子的情感更为强烈。 诗歌最后两句:“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如果从游子的角度看,是在悬想的境界中发出,不但表现出一种无奈,更表现出了对“同心而离居”的妻子的思念。如果从
8、妻子的角度看,表现出了对丈夫爱得坚强的决心。即使丈夫不回家,即使想念得“衣带渐宽”也“终不悔”,爱到老死也心甘情愿。结尾“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一浩叹无疑发自女主人公心胸,但因为是在“对面”悬想的境界中发出,读者所感受到的,就不是一个声音: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的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二、名家点评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这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课堂检测】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9、诗的开头以女子的口吻写起,在荷花盛开的美好季节,在风和日丽中,荡一叶小舟摘几枝可爱的莲花,归去送给各自的心上人。B.三、四两句“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长长的吁叹,点明了这女子全部忧思之由来。C.第五、六两句空间突然转换,出现在画面上的,似乎已不是拈花沉思的女主人公,而是那身在“远道”的丈夫了:“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D.“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这浩叹无疑是全诗的主旨之语,将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的痛苦之情准确而又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解析】选D。应是“结尾明白晓畅,表现出这对夫妻同心离居的痛苦与无奈中那爱的决心”,而非含蓄表达。2.第一、二句选择了哪些意象?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起什么样的作
10、用?答:_参考答案:选择了“芙蓉”“兰泽”“芳草”“江”等意象。营造了高洁、清幽的意境。描述了涉江采摘芙蓉的美丽优雅迷人的情景,侧面烘托了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3.从诗歌的内容上看,这首诗的前四句和后四句有不连贯的地方,似乎是叙述的角度发生了变化。你是怎样理解这种变化的?答:_参考答案:既可以把该诗理解为女子思夫之作,也可以把该诗理解为游子思归之作。前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后半部分为虚写;后一种理解,则诗歌的前半部分为虚写。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涉江采芙蓉中,描绘出游子望乡的感人情景的诗句是:_,_。(2)涉江采芙蓉中,抒发了主人公担忧此生无缘相聚的忧伤,又表达
11、出自己对爱情的忠贞的诗句是:_,_。(3)涉江采芙蓉中,“ _,_”运用比兴手法写抒情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答案:(1)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3)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虞美人一、作者简介 千古词篇李煜 李煜(937978),字重光,号钟隐,南唐后主。李璟第六子。于961至975年在位,国破降宋。后为宋太宗毒死。李煜在政治上虽庸驽无能,但其艺术才华却卓绝非凡。工书法,善绘画,精音律,诗和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被誉为”千古词帝”,对后世影响亦大。其词主要收集在南唐二主词中。现存词三十八首,存诗十六首。 二、创作背景亡国囚徒的悲歌 此词作于李煜
12、被毒死之前,为北宋太宗太平兴国三年(978),是时李煜归宋已近三年。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宋军攻破南唐都城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灭亡。三年后,即太平兴国三年,徐铉奉宋太宗之命探视李煜,李煜对徐铉叹曰:“当初我错杀潘佑、李平,悔之不已!”大概是在这种心境下,李煜写下了这首词。 三、白话译文 季节的更替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多少往事都难以忘却。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承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诵读鉴赏】一、整体鉴赏 这是一曲生命的哀歌,作者通过对自然永恒与人生
13、无常的尖锐矛盾的对比,抒发了亡国后顿感生命落空的悲哀,语语呜咽,令人不堪卒读。 春花浪漫,秋月高洁,本令人欣喜,但对阶下之囚来说,却已了无意趣了。“何时了”三字虽问得离奇,实含两层意蕴:往昔岁月是何时了却的?劫后之残生又将何时了却呢?这表明了他对生命的决绝心态。 “小楼昨夜又东风”更具体印证了春花秋月无法终了的事实。由小楼进而联想到故国,“不堪回首”四字乃心中滴血之语。“月明中”既是呼应起句“春花秋月”之“月”,也是将小楼、故国、人生等统统笼罩在永恒的月色中,则李煜个人之悲哀自然就直逼人类之大悲哀。 换头承故国明月,点出物是人非之意。全词到此为止的六句,都是两两对照,写出永恒与无常的巨大反差,
14、表现作者对宇宙与人生关系的思索。但柔弱的李煜已经不可能由此激发出进取的激情,而只能在与生命决绝前,放纵一下悲哀的心情,任凭自己沉溺在这种无边的生命悲歌中,静静地等候人生终曲的奏起。 煞尾两句自问自答,以具象的流水比喻抽象的愁怀,写出愁思之无边无际、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无法遏制。 全词虚设回答,在问答中又紧扣回首往事,感慨今昔写得自然而一气流注,最后进入语尽意不尽的境界,使词显得阔大雄伟。 二、名家点评 他(李煜)身为国主,富贵繁华到了极点;而身经亡国,繁华消歇,不堪回首,悲哀也到了极点。正因为他经过这种极端的悲乐,遂使他在文学上的收成,也格外光荣而伟大。在欢乐的词里,我们看见一朵朵美丽之花;在
15、悲哀的词里,我们看见一缕缕的血痕泪痕。(唐圭璋李后主评传)【课堂检测】1.下面关于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花秋月”这些美好的事物让词人触景生情,首句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B.“往事知多少”一句中,“往事”是指词人往昔为人君时的幸福美好的生活,但是一切都已消逝,化为虚幻。C.“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故国的江山、旧日的宫殿都还在,只是物是人非,江山易主。怀想时,多少悲恨在其中。D.本词多处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形象逼真地传达出词人内心的波涛起伏和忧思难平。【解析】选A。春花秋月最美,诗人竟问“何时了”,心理很反常。联系李煜当时的生活,可知他回忆越
16、多,就越痛苦,故而有此心理。春花秋月本是美好之事,但时过境迁,词人已不是那个万人之上的一国之君,而是阶下囚,那些美景只会激起词人悲痛的回忆,因此,词人希望它结束。不是“表达了词人对春花秋月等一切美好事物的喜爱与赞美”。2.“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句中“不堪”一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答:_【解析】根据“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几句,尤其是“往事知多少”和“故国不堪回首”两句,并结合写作背景“词人被软禁两年后所作,也是李后主的绝笔”即可推断出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及亡国的痛心的感情。答案:对故国的怀念;对往事的愧悔;对亡国的痛心。3.请赏析“问君能有几多
17、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妙处。答: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可从手法、情感、语言等方面任选一面作答,言之有理皆可。“愁”如“一江春水”,足见词人愁绪之深重、难以遏制。词句的意思: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运用比喻的修辞,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使抽象的情感显得形象可感,写出了愁思涨溢恣肆,绵绵不绝,表达了词人心中无尽的愁思。答案:最后两句运用了设问、比喻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把愁思比作“一江春水”,化抽象为形象可感,抒发了作者无休无尽、难以挣脱的亡国愁思。4.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李煜的虞美人中 “_ ,_”自问自答将“离愁”写得如此真切、深刻
18、。(2)“明月”与“东风”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李煜虞美人中也用了这两个意象,这两句是“_ , _”。(3)崔护题都城南庄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两句写出了桃花依旧,但人面不见,人去楼空的物是人非的景象。李煜虞美人中也有两句写出了这样的物是人非之感,这两句是“_, _”,由此勾起作者的无穷幽怨和仇恨之情。答案:(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鹊桥仙一、创作背景 关于本词写作背景有多种说法。其中之一是说:此词是秦观为寄情长沙义倡而作,写于郴州,时间是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的七夕。绍圣三年(1096)春,秦
19、观从监处州酒税削秩编管郴州,长沙是必经之路。关于长沙义倡,洪迈夷坚志补卷二有较详细的叙述:“义倡者,长沙人也,不知其姓氏。家世倡籍,善讴,尤喜秦少游乐府,得一篇,辄手笔口咏不置”,秦观南迁,取道长沙,访潭土风俗,邂逅了这位艺妓。秦观观其姿容既美,出语真诚,遂亮明身份,艺妓又惊又喜,殷勤款待少游,遍歌淮海乐府。秦观与她缱绻数日,临别之际,艺妓表达了侍奉左右的心愿,秦观答应她,将来北归重逢,便是于飞之日。一别数年,秦观竟死于广西的藤县。艺妓行数百里为秦观吊孝,哀恸而死。其实踏莎行郴州旅舍最后两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的沉重叹息也包含了对长沙艺妓的长相思。绍圣四年(1097)七夕,秦观在
20、郴州写下了这首鹊桥仙,借牛女双星的鹊桥相会寄托了他对长沙艺妓的恋情。 二、白话译文彩云显露着自己的乖巧,流星传递着牛女的愁恨。纵然那迢迢银河宽又阔,鹊桥上牛郎织女喜相逢。团圆在金风习习霜降日,胜过了人间多少凡俗情。莫说这含情脉脉似流水,莫遗憾美好时光恍如梦。莫感慨牛郎织女七夕会,莫悲伤人生长恨水长东。只要是真情久长心相印,又何必朝朝暮暮度此生。【诵读鉴赏】一、整体鉴赏这是一首以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为吟唱对象的情词。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从汉代以来,流传非常广泛,以这个故事为创作题材的诗歌,古来很多。牛郎和织女都是劳动青年,他们是很恩爱的一对,但是上天竟然罚他们远隔银河两岸,一年只能在农历七月七日会
21、面一次,而且当夜就要分开。这对情侣的遭遇多么不幸,多么值得同情。上天多么狠心,多么令人憎恶。古来关于这个题材的诗歌的主题大都在这些方面,但秦观的这首词却一反传统,不是表现对牛郎织女的同情,而是对他们进行热情的歌颂,从中表达了自己超越常人的爱情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三句是描写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情形。“纤云弄巧”,写云天之景。这绚丽的云彩,衬托着情侣的美好相逢。作者还设想,这彩云是织女的巧手绣成的。“飞星”,指牛郎星和织女星。“传恨”,互相诉说长期离别的憾恨。这是“暗度”之后,相逢之时的情形为适合词律,做此调整。“银汉迢迢暗度”,情侣慢慢地渡过银河幽会,极富仙味。“金风玉露
22、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这是对牛郎织女相会的高度评价和颂扬。“金风玉露”,紧扣季节和时间,即初秋的夜晚,同时补一笔景物描写,“金”“玉”显然带有褒扬和赞美的感情色彩。这冰清玉洁的背景,象征着爱侣心灵的高尚纯洁。词人认为,这对情侣,尽管一年才能见面一次,但是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渝,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历久不衰,而且恩爱弥笃。这样理想、圣洁、永恒的“真爱”,相会一次,比凡俗的平庸之爱强得多。 下片,写牛郎织女的离别。“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又是热情的赞美。这温柔缠绵的挚爱,就像那迢迢银汉之水既深且长。“如梦”,一是甜美,二是短暂,二者兼备。正当他们如胶似漆、难舍难分的时候,分手的时间到了。“忍顾鹊桥归路”,哪能忍心回头看那回去的路呢?真是“相见时难别亦难”啊!但是不忍别,也不得不别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是词人对牛郎织女的爱情的热情歌颂,也是他申明的爱情观。在词人看来,爱情所追求的是心灵上的最充分最彻底的契合。只要爱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产权保护机制-洞察及研究
- 移动云网络流量调度-洞察及研究
- 嵌入式断点调试方法-洞察及研究
- 2025至2030年中国喷漆色卡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双联管夹市场现状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
- 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患者教育措施
- 幼儿园年级组长职责与家园共育他
- 学校语文课程建设心得体会
- 2025年养老护理员专业知识测试卷-老年疾病护理案例分析试题
-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后胆总管结石复发:多维度风险解析与治疗策略
- 县委办副主任2024年个人述职报告
- 花生生长全过程图谱
- 装饰装修工程居间合同范本
- 2025年烟台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技能测试题库一套
- 边缘智能计算应用课件:NLE-AI800开发板介绍及案例体验
- 污水处理中的中水回用技术及应用
- 华住收益管理
- 隧道脚手架施工方案
- 气瓶使用、运输和储存安全管理制度模版(2篇)
- 电商绩效考核模板
- 《金属非金属矿山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培训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