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有余数的除法设计【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标】1.认识余数,知道余数的含义。2.在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综合的能力。4通过探究过程,使学生感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培养探究性学习能力。【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探究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教具、学具】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图片若干。【教学过程】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师:同学们都喜欢课外活动对吗?你喜欢什么活动?生:?师:每到下课的时候同学们都会参加自己喜欢的活动,你们快看同学们都在做什么?(呈现主
2、题图)1师: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来解决的问题吗?生1:所有的旗子按四面一组,可以插几组?生2:跳绳的同学四个人一组可以分几组?生师:同学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你能解决这些问题吗?(学生口算除法)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1.教学例题1(1)利用课件演示例1师:光明小学三(1)班要举行联欢会,同学们打算将联欢会的会场用鲜花布置,小朋友先搬来15盆花,他们打算每组摆5盆,可以摆几组?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分一分,你们愿意吗?生:愿意。(2)(动手操作)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用15个学具表示15盆花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来摆。(3)提问思考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生1:15盆花,每5盆摆一组,可以摆3组
3、,15盆刚好摆完。2生2:15里面有3个5.(4)尝试列式师:如果用计算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你能列出算式吗?生:155=3(组)(5)明确写法师:每5盆摆一组,摆成了几组?现在我们用竖式来计算,(板书竖式)说一说竖式中每一步所表示的意思。(先试着让学生说,教师讲解强调)2.教学例题2(1)课件演示例2师:这儿还有23盆花也要搬到会场,还是每5盆摆一组,最多可以摆成几组?(2)生动手操作师:请你也用学具来摆一摆。指名一生上台摆。师:你发现了什么?生:不能全部摆完,还剩下3盆,不够分一组了。(3)(认识余数)师:23里面最多有几个5?这余下的3盆不够再分一组,这个数我们把它叫做余数,像这样的除法
4、算式没有正好分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3(4)(小组讨论)师:有余数的除法我们怎么书写算式和列竖式呢?生:235=师:如何列竖式?把自己的想法和同组同学说一说。生:()?(更多文章请关注:)(5)列出竖式:生:235=4(组)3(盆)师:为了分清余数和商,我们要在余数和商中间用6个小圆点隔开。(教师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强调有余数的除法怎样书写,单位名称都是什么?)3.观察比较师:看看例1和例2的竖式,比一比,这两道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生3:我发现这两道题计算方法过程是相同的。生4:这两道题也有不同4、尝试练习师:老师想检验同学们对有余数的除法是否掌握,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
5、?(选择三个算式用竖式计算,一个正好分完,另两个不能正好分完。)27/9“做一做”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练习十二第1-3题游戏题:“猜猜看”。4(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猜一猜第10个是什么图形、第18个是什么图形,运用课件验证。)师:你知道为什么能很快猜出你们前面所摆的学具是什么了吗?四、归纳小结,结束全课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呀?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第二篇:有余数的除法教案(精心编排)有余数的除法教学目的:1、使学生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2、使学生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
6、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难点: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以及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复习(1)()里最大能填几?(课件或小黑板出示)让学生填后共同订正。(2)102=5谁被除数?谁是除数?谁是商?二新课5(一)、教学例1。课件出示例1图片。指名说图意,说说怎么分,然后列式解答。看着竖式着重提问:在被除数15下面写15,表示什么?(表示分掉15个梨。)在横线下面为什么写0?(表示都分完了没有剩余。)(二)、课件出示15个梨和7个盘子。指名说图意,说说怎么分。1、提问:现在有15个梨,平均放7盘,分的结果和
7、例1的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引导学生说出,例1不剩,这次每盘放2个,但是最后剩下1个。)2、剩下的1个梨,还能再平均分使每盘得到整个的梨吗?教师说明:15个梨,平均放7盘,分的结果我们就说“每盘放2个,还剩1个。”3、怎样计算呢?说明因为是平均分,还要用除法计算。出示157。4、教师板书说明竖式的计算方法。(1)被除数是几?先写15.(2)再写一横一撇,表示除号,写在15的上面.除数是几?写在什么地方?(3)刚才分的结果是每盘放几个?那么商是几?写在什么地方?学生回答教师写。然后着重提问:有7盘,每盘放2个梨,实际分掉几个梨?那么被除数15下面应该写几?(4)15个梨,分掉14个梨,有没有剩
8、余?那么在竖式里该怎样表示?教师着重说明:15个减去分掉的14个,还剩1个,所以在横线下面写“1”。剩下的这个1,我们叫它“余数”,板书“余数”。(5)说明横式计算结果的写法:每盘放2个梨,就是商2,先写“2”;还余16个,就是余数是1,再写“1”;为了分清商和余数,在商的后面先写“”,再写“1”。读作“商7余1”。让学生齐读一遍。(6)指出像上面这样的除法,没有除完还有余数,叫做“有余数的除法”。(三)、再次巩固让学生拿11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分完后,指名说每份几根,还剩几根。然后让学生用竖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订正时着重提问:商2以后,被除数下面要减去几?8是怎样计算出来的?横线下面得几
9、?表示什么?这题的结果该怎样说?横式该怎样写?(四)、教学例2。1、看图说图意。2、出示“235”,提问:先写什么?在竖式里5各写在什么地方?3、着重说明试商的方法:想5和几相乘的积接近23,又小于23。然后可以提问:商5行不行?为什么不行?教师说明,5和5的积是25,23减去分掉的25,不够;所以要商4。再提问:如果商3行不行?教师说明,5和3的积是15,比23小8,说明商3小了。然后写出完整的竖式。最后指名说出横式中计算结果该怎样写。(五)学生自己尝试填52页例3,从中发现什么规律。教师小结: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余数要比除数小。三、练习1、(教科书第52页)让学生说说哪里错了,为什么?2、课
10、堂练习7练习十二第1题、第2题。然后订正。3、本课小结4、布置作业第三篇:有余数的除法复习教案有余数的除法复习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巩固,使学生熟练地掌握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2、提高口算和笔算有余数除法的能力。3、建立这一单元的知识结构,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重点难点:1、能正确地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知识梳理我们在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中,学习了四部分的内容:余数的认识,口算有余数的除法,笔算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下面我们分别来说一说。余数的认识:说一说什么叫余数?能不能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下。8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就是针对被除数比较小的情况下
11、来口算的。当被除数大了的时候,我们就用到了笔算。笔算有余数的除法:我们需要注意什么?说一说。解决问题二、练习1、余数的认识,进一步认识到余数比除数小,而且除法的各部分名称的认识。2、口算有余数的除法。学生抢答。3、笔算有余数的除法判断对错,找出学生易错的情况,进行说明。直接笔算。4号同学到黑板演示。4、解决问题基础应用1.一种儿童读物每本4元,小红带了23元,最多可以买几本?还剩多少钱?2.有42米绳子,要做成长5米的跳绳,可以做几根?还剩几米?提高练习3.有26个乒乓球,每6个放一盒,一共要放多少盒?4.有36个小朋友去划船,每条船能坐5人,需要租几条船?拓展应用1.筐里有27个苹果,最少拿
12、出多少个就能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2.还有其他的方法,使得筐里的苹果正好平分给7个同学吗?9有27本书,最少再添()本就能平均分给6个小朋友?最少拿掉()本就能平均分给5个人?第四篇: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word版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有余数的除法word版教案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建立有余数除法的概念,掌握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和算式的读法。2、使学生掌握是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3、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教学准备:教师:糖图,多媒体课件,学生:每组一包糖(14块),彩笔,练习纸教学过程:一、动手操作,感知余数。
13、1、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小礼物,是什么呢?想不想知道?生:想!师:好,我们倒出来看看,是什么?喜欢吗?(老师倒出袋子里的糖)生:是糖。喜欢!课的引入抓住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低段儿童喜欢吃糖的特点,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下面的探索学习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情境。102、师: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14块糖,如果每人分一块,这些糖最多能分给多少人?生:可以分给14个人。师:对吗?好,咱们一起分一分。(课件演示:14块糖,一人一块,我们就一块一块的圈起来,最后分给了多少人?)生:14个人!师:如果每人分2块呢?能分给几个人?生:如果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你想的真快!咱们来看,(课件演示:1
14、4块糖,每人分2块,一起数!)生:分给了1个人,2个人,3个人师:谁来说说分的结果?生:有14块糖,每人分两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回答的真完整!分东西是孩子们经常做的事情,教师创设数学原形的生活情景,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并不神秘,数学就在日常生活中,就在自己身边,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这两次老师带领学生分,一是让学生回顾以前学过的知识,二是给下面的活动做一个示范,以便于让学生明确活动的方式。3、师:按这样分法,每人还能分3块,4块,甚至更多,你想每人分几块呢?生a:我想每人分4块。生b:我想每人分7块。4、师:看来大家都有自己的想法,下面,老师给你一个机会,按你的想法在11桌上分
15、一分这些糖,看最多能分给几个人,然后在图上圈一圈表示出来,好吗?比比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开始吧!5、学生小组活动分糖,并在图中画圈儿表示。6、学生分小组汇报:(1)、师:分完了吗,同学们?哪个小组愿意到前面展示你们组分的情况?组1:我们小组有14块糖,第一种分法是,每人分3块,一共分给了4个人,还多着两块。第二种分法是,每人分5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最后还多4块。第三种分法是,每人分7块,一共分给了2个人,正好分完了!(2)、师:听了他的汇报,你有什么问题吗?生1:我有点不明白,为什么第一种分法还多着2块?生答:因为,每人分3块,剩下的2块不够分给一个人的了,所以就不能再分了。师:你同意他的说
16、法吗?问的同学点头表示赞同。生2:那你第二种,还剩4块呢,怎么也不分了?生答:那是每人分5块啊,所以剩下的4块也不够给一个人,否则就不公平了!师:有道理吗?老师把你们分的情况展示出来。(在黑板上贴出他们组的分法)(3)师:谁还有不同的分法?说说你不同的那种。12组2:我们组是这样分的,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剩2块。还有一种,是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也剩下2块不能再分了!师:他这两种分法都剩了2块,是不能再分了吗?生:是,因为第一次每人分4块,第二次每人分6块,都比2块多,所以不能再分了!师:同意吗?你解释的真清楚!(7、师:刚才老师还分了两种,贴上)你们看,同样是分14
17、块糖,大家想出了这么多分法,真了不起!那通过分,你有什么发现吗?生:我发现有的分法有多余的,而有的分法正好分完,没有剩余!师:你们发现了吗?就按你说的把它们分成两类可以吗?(师生共同分)这样一整理,是不是更清晰了?周老师打破了教材的安排,鼓励学生大胆动手尝试,在小组内用不同方式分糖,在充分操作后,展示不同的分法,通过观察比较,分类,为下面充分理解余数的含义作好铺垫二、探究有余数除法的意义1、师:这些正好分完的,我们以前学过了,会列算式吗?以它为例,怎么列?生1:142=7(人)(师板书)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2:有14块糖,每人分2块,可以分给7个人。师:这个怎么列?(指最后一种分法)生
18、3:147=2(人)13师:说说什么意思?生3:有14块糖,每人分7块,可以分给2个人。2、师:看来这些没剩余的,难不倒大家,那这边有剩余的分法,该怎样用算式表示呢?比如第一种,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分给了4个人,还剩2块,你能试着写写吗?在本子上试试!3、学生试写。4、展示学生的写法:a、(142)3=4b、143=c、143=4余2d、143=42师:写好了吗?我们来看这几位同学写的。这是谁的?说说你的算式什么意思?生a:我先从14块糖里去掉2块多余的,再用123=4(人)。师:好,这是你的想法!我们再来看下一位同学的,为什么这样写?生b:因为有14块糖,每人分3块,所以用143,可是下
19、面不会算了。师:噢,谁也遇到这个困难了?举举手!没关系,咱们来这位同学写的(出示第三种写法)解决你们的困难了吗?生:解决了。师:怎么解决了,它什么意思?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他在后面写了14个余字。师:(问第三种方法的主人)你是这个意思吗?生c:是!师:你们觉得这样表示可以吗?生:可以!师:你可真聪明,帮我们大家解决了困难!这还有一种写法呢,你能看懂吗?(出示第四种写法)跟上面一种有什么不同?生:他用了省略号代替了“余”。5、师:对啊,他发明了一种符号来表示剩余,想法不错!其实这两种方法都可以,不过为了书写简便,人们就习惯用六个点来表示剩余,看老师写一遍:14
20、3=42,读作:14除以3商4余2。(齐读一遍)6、师: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生:有14块糖,每人分3块,可以分给4个人,还余着2块。师:4在这儿表示4(人),2表示2(块),板书单位名称)指的哪两块?生:指图中余下的2块。师:大家会写了吗?下面这些,请你任选一种写出来!7、学生练习,然后汇报。(教师板书)生1:144=3(人)2(块)有14块糖,每人分4块可以分给3个人,还余2块。生2:145=2(人)4(块)15有14块糖,每人分5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4块。生3:146=2(人)2(块)有14块糖,每人分6块可以分给2个人,还余2块。8、师:大家仔细观察,我们今天学的除法跟以前学的有什么
21、不同?生:今天学的除法有余数,以前的除法没有!师:他刚才用了一个词,什么?生:余数!师:什么是余数?生:分完后,剩下不能再分的数!师:在这儿,哪些是余数?生:2、4。(学生边说教师边指)师:这个词用的好,我们就把这些数称为余数!象这样的除法,我们叫它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评通过知识的迁移,数型结合,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去创造,去比较,使学生深刻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后面练习几次让学生写算式,说含义,整个环节处理的比较扎实,到位。三、巩固练习:(略)四、小结:师:(略)16第五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教学目的初步培育门生在
22、具体的生存情境中采集,提出题目并解决问题的本领。教学准备老师:课件。学生:表格。教学进程1、激趣导入,引出课题。老师:同学们,咱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出示课件:想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老师:我们应用有余数的除法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老师:同学们真棒,猜得特别精确,实际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板书课题。2、尝试题目,自主学习。(一)表现例四的主题图,让学生察看。老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之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17看!发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甚么?你能依据图中的有用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生一:
23、有32个同学生二:教师要求每六人一组生三: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课件同步涌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师:你能帮教师解决这个数学题目吗?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法子算一算,入手吧。(二)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老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师:哪位同学给人人说说自己的算法?老师依据学生的口述板书,要是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候发问:师: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呢?余数二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依据商和余数的单位发问:老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五示意甚么意思吗?余数二呢?生:商示意可以分五组,余数示意还多二人。)(三)出示实习十三的第二题。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题目
24、怎样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19八=18十一(米)十一二=五(根)一(米)答:可以做五根短跳绳,还剩一米。3.小结。第一篇:有理数教案2有理数教案目标1、知识目标:借助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有理数的意义,体会负数引入的必要性和有理数应用的广泛性,会判断一个数是正数还是负数.2、能力目标:能应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3、情感态度:让学生了解有关负数的历史、体会负数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有理数的意义.难点:能用正负数表示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某班举行知识竞赛,评分标准是: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不回答得0分;每个队的基础分均为0分.两
25、个队答题情况见书上第23页.二、分析探索、问题解决分组讨论扣的分怎样表示?19用前面学的数能表示吗?数怎么不够用了?引出课题.讲授正数、负数、有理数的定义.用负数表示比“0”低的数,如:10,读作负10,表示比0低10分的数.启发学生再从生活中例举出用负数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数.三、巩固练习1、用正数或负数表示下列各题中的数量:(1)如果火车向东开出400千米记作+400千米,那么火车向西开出4000千米,记作_;(2)球赛时,如果胜2局记作+2,那么-2表示_;(3)若-4万表示亏损4万元,那么盈余3万元记作_;(4)+150米表示高出海平面150米,低于海平面200米应记作_.分析:用正、负
26、数可分别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通常高于海平面的高度用正数表示,低于海平面的高度用负数表示;完全相反的两个方向,一个方向定为用正数表示,则另一个方向用负数表示;如运进与运出,收入与支出,盈利与亏损,买进与卖出,胜与负等都是具有相反意义的量2、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向东5米”与“向西10米”不是相反意义的量;b如果汽球上升25米记作+25米,那么-15米的意义就是下降-15米;20c如果气温下降6记作-6,那么+8的意义就是零上8;d若将高1米设为标准0,高1.20米记作+0.20米,那么-0.05米所表示的高是0.95米三、小结回顾、纳入体系学生交流回顾、讨论总结,教师补充如下:概念:正数
27、、负数、有理数.分类:有理数的分类:两种分法.应用:有理数可以用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第二篇:有理数减法教案一、课题2.4有理数的减法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减法法则并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纳及运算能力三、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四、教学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五、教学用具21三角尺、小黑板、小卡片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计算:(1)(-2.6)+(-3.1);(2)(-2)+3;(3)8+(-3);(4)(-6.9)+02化简下列各式符号:(1)-(-6);(2)-(+8);(3)+(-7);(4)+(+4);(5)-(-
28、9);(6)-(+3)3填空:(1)_+6=20;(2)20+_=17;(3)_+(-2)=-20;(4)(-20)+_=-6在第3题中,已知一个加数与和,求另一个加数,在小学里就是减法运算如_+6=20,就是求20-6=14,所以14+6=20那么(2),(3),(4)是怎样算出来的?这就是有理数的减法,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二)、师生共同研究有理数减法法则问题1(1)(+10)-(+3)=_;(2)(+10)+(-3)=_22教师引导学生发现:两式的结果相同,(更多内容请访问首页:)即(+10)-(+3)=(+10)+(-3)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但是,这是否具有一般性?问
29、题2(1)(+10)-(-3)=_;(2)(+10)+(+3)=_对于(1),根据减法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等于+10,这个数是多少?(2)的结果是多少?于是,(+10)-(-3)=(+10)+(+3)至此,教师引导学生归纳出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教师强调运用此法则时注意“两变”:一是减法变为加法;二是减数变为其相反数减数变号(减法=加法)(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计算:(1)(-3)-(-5);(2)0-7例2计算:(1)18-(-3);(2)(-3)-18;(3)(-18)-(-3);(4)(-3)-(-18)通过计算上面一组有理数减法算式,引
30、导学生发现:23在小学里学习的减法,差总是小于被减数,在有理数减法中,差不一定小于被减数了,只要减去一个负数,其差就大于被减数例3世界上最高的山峰是珠穆朗玛峰,其海拔高度大约为是8848米,吐鲁番盆地的海拔高度大约是155米,两处高度相差多少米?阅读课本63页例3(四)、小结1教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强调指出:由于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从而减法转化为加法有理数的加法和减法,当引进负数后就可以统一用加法来解决2不论减数是正数、负数或是零,都符合有理数减法法则在使用法则时,注意被减数是永不变的(五)、课堂练习1计算:(1)-8-8;(2)(-8)-(-8);(3)8-(-8);(4)8-8;2计算:
31、(1)16-47;(2)28-(-74);(3)(-37)-(-85);(4)(-54)-14;(5)123-190;(6)(-112)-98;(7)(-131)-(-129);(8)341-2493计算:(1)1.6-(-2.5);(2)0.4-1;(3)(-3.8)-7;24(4)(-5.9)-(-6.1);5)(-2.3)-3.6;(6)4.2-5.7;(7)(-3.71)-(-1.45);(8)6.18-(-2.93)利用有理数减法解下列问题4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海拔高度是8848m,陆上最低处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死海湖,湖面海拔高度是-392m两处高度相差多少?八、布置课后作业:课本
32、习题2.6知识技能的2、3、4和问题解决1九、板书设计25有理数的减法(一)知识回顾(三)例题解析(五)课堂小结例1、例2、例3(二)观察发现(四)课堂练习练习设计十、课后反思第三篇:有理数的减法教案有理数的减法教案赵英俊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25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三、教学难点: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四
33、、教材分析:本节是在学习了正负数、相反数、有理数加法运算之后,以初中代数第一册第53页的有理数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的例1、例2为课堂教学内容。有理数的减法运算是一种基本的有理数运算,对今后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五、教学方法:师生互动法六、教具:七、课时:1课时八、教学过程:1、计算(口答):(1)1+(-2)(2)-10+(+3)(3)+10+(-3)2、出示幻灯片二:如图:26这是2014年11月某天北京的温度为-33,它的确切含义是什么?这一天北京的温差是多少?教师引导观察教师总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引入新课,板书课题)1、师:谁
34、能把10-3=7这个式子中的性质符号补出来呢?(+10)-(+3)=7再计算:(+10)+(-3),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10)-(+3)=(+10)+(-3)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是如何转化的呢?(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意学生的参与意识)2、再看一题:计算:(-10)-(-3)教师启发:要解决这个问题,根据有理数减法的意义,这就是要求一个数使它与-3相加会得到-10,那么这个数是多少?问题:计算:(-10)+(+3)教师引导,学生观察上述两题结果,由此得到(-10)-(-3)=(-10)+(+3)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式子,你能得到什么结论呢?教师总结:由以上两式可以
35、看出减法运算可以转化成加法运算。教师提问: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想一想两个有理数相减的法则是什么?27教师对学生回答给予点评,总结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强调法则:(1)减法转化为加法,减数要变成相反数(2)法则适用于任何两个有理数相减(3)用字母表示一般形式为a-b=a+(-b)3、例题讲解:出示幻灯片三(例1和例2)例1计算:(1)6-(-8)(2)(-2)-3(3)(-2.8)-(-1.7)(4)0-4(5)5+(-3)-(-2)(6)(-5)-(-2.4)+(-1)教师板书做示范,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1)转化(2)进行加法运算。例2
36、:小明家蔬菜大棚的气温是24,此时棚外的气温是-13,棚内气温比棚外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师巡视指导,最后师生讲评两个学生的解题过程。课后练习1、2教师巡视指导师组织学生自己编题281、谈谈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2、本节课涉及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什么教师点评:有理数减法法则是一个转化法则,要求同学们掌握并能应用进行计算。课堂检测(包括基础题和能力提高题)1、-9-(-11)2、3-153、-37-124、水银的凝固点是-38.87,酒精的凝固点是-117.3。水银的凝固点比酒精的凝固点高多少摄氏度?学生思考后抢答,尽量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学生观察思考如何计算学生观察思考互相讨论学
37、生口述解题过程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在练习本上做第1小题学生抢答第2小题找两个学生板演。学生回答学生相互交流自己的收获和体会,教师参与互动并给予鼓励性。29综合考查学以致用既复习巩固有理数加法法则,同时为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打下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学生通过一个问题易于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可以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可以照顾不层次的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通过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新知,体验知识的应用性。能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意识。学生尝试小结,疏理知识,自由
38、发表学习心得,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锻炼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独立解题的能力板书设计:2.6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例1:(+10)-(+3)=(+10)+(-3)(-10)-(-3)=(-10)+(+3)例2:练习:30教学反思:本节课我在问题探索过程中,以提问的形式展现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讨论交流的气氛很热烈,解决问题后有一种成就感,从而使学生更积极主动的学习,并且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收到较好的学习效果。第四篇:有理数加法教案有理数加法教案通榆县第十中学杜建军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足球赛中的净胜
39、球数,使学生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计算;(2)在有理数加法法则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等得出有理数加法法则。能运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叁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二、教学重难点及关键:31重点:会用有理数加法法则进行运算难点: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关键:通过实例引入,循序渐进,加强法则的应用.三、教学方法发现法、归纳法、与师生轰动紧密结合.四、教材分析“有理数的加法”是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第三节内容,本节内容安排四个课时,本课时是本节内容的第一课
40、时,本课设计主要是通过球赛中净胜球数的实例来明确有理数加法的意义,引入有理数加法的法则,为今后学习“有理数的减法”做铺垫。五、教学过程(一)问题与情境我们已经熟悉正数的运算,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通常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作净胜球数。章前言中,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于是红队的净胜球为4+(-2),黄队的净胜球为1+(-1),这里用到正数与负数的加法。(二)师生共同探究有理数加法法则前面我们学习了有关有理数的一些基础知识,从今天起开始学习有理数的运算这节课我们来研究两个有理数的加法两个有理数相加,有多少
41、种不同的情形?为此,我们来看一个大家熟悉的实际问题:32足球比赛中赢球个数与输球个数是相反意义的量若我们规定赢球为“正”,输球为“负”,打平为“0”比如,赢3球记为+3,输1球记为-1学校足球队在一场比赛中的胜负可能有以下各种不同的情形:(1)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赢了1球,那么全场共赢了4球也就是(+3)+(+1)=+4(2)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输了1球,那么全场共输了3球也就是(-2)+(-1)=-3现在,请同学们说出其他可能的情形答: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输了2球,全场赢了1球,也就是(+3)+(-2)=+1;上半场输了3球,下半场赢了2球,全场输了1球,也就是(-3)+(+2)=-1
42、;上半场赢了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全场仍赢3球,也就是(+3)+0=+3;上半场输了2球,下半场两队都没有进球,全场仍输2球,也就是(-2)+0=-2;上半场打平,下半场也打平,全场仍是平局,也就是0+0=0上面我们列出了两个有理数相加的7种不同情形,并根据它们的具体意义得33出了它们相加的和但是,要计算两个有理数相加所得的和,我们总不能一直用这种方法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比较这7个算式,你能从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也就是结果的符号怎么定?绝对值怎么算?这里,先让学生思考,师生交流,再由学生自己归纳出有理数加法法则: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
43、,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口答下列算式的结果(1)(+4)+(+3);(2)(-4)+(-3);(3)(+4)+(-3);(4)(+3)+(-4);(5)(+4)+(-4);(6)(-3)+0;(7)0+(+2);(8)0+0学生逐题口答后,师生共同得出:进行有理数加法,先要判断两个加数是同号还是异号,有一个加数是否为零;再根据两个加数符号的具体情况,选用某一条加法法则进行计算时,通常应该先确定“和”的符号,再计算“和”的绝对值例2(教科书的例1)解:(1)(-3)+(-9)(两
44、个加数同号,用加法法则的第1条计算)=-(3+9)(和取负号,把绝对值相加)=-1234(2)(-4.7)+3.9(两个加数异号,用加法法则的第2条计算)=-(4.7-3.9)(和取负号,把大的绝对值减去小的绝对值)=-0.8例3(教科书的例2)教师在算出红队的净胜球数后,学生自己算黄队和蓝队的净胜球数下面请同学们计算下列各题以及教科书第23页练习第1与第2题(1)(-0.9)+(+1.5);(2)(+2.7)+(-3);(3)(-1.1)+(-2.9);学生书面练习,四位学生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学生交流,师生评价。(四)小结1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本节课你有什么感受?(由学生自己小结)(五)
45、作业设计1计算:(1)(-10)+(+6);(2)(+12)+(-4);(3)(-5)+(-7);(4)(+6)+(+9);(5)67+(-73);(6)(-84)+(-59);(7)-33+48;(8)(-56)+372计算:(1)(-0.9)+(-2.7);(2)3.8+(-8.4);(3)(-0.5)+3;(4)3.29+1.78;(5)7+(-3.04);(6)(-2.9)+(-0.31)(7)(-9.18)+6.18;(8)(-0.78)+0353用“”或“”号填空:(1)如果a0,b0,那么a+b_0;(2)如果a0,b0,那么a+b_0;(3)如果a0,b0,|a|b|,那么a+b_0;(4)如果a0,b0,|a|b|,那么a+b_0(六)板书设计1.3.1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铅锌行业十三五投资分析及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针织面料市场运营状况与发展潜力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酵母核糖核酸市场运行趋势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速溶固体饮料市场发展趋势及前景调研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豆腐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血液透析机市场运营现状及发展前景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脱咖啡因绿茶市场发展策略规划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美白护肤市场运行状况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年上海市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米酒市场运行动态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第10辑:句子表达效果(原句vs改句)解题指导-2023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修辞手法与句子表达效果专练
- 2024年辅警招考时事政治考题及答案(100题)
- 2024年中考数学《二次函数的实际应用》真题含解析版
- GB 30254-2024高压三相笼型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
- 非物质文化遗产拓印 课件
- 空气动力学数值方法:有限元法(FEM):边界条件处理与应用
-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 各种各样的运动 》课件
- (正式版)CB∕T 4548-2024 船舶行业企业相关方安全管理要求
- 部编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期末试卷(带答案)
- NB-T10342-2019水电站调节保证设计导则
-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第八版 课件 第四章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与政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