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观沧海(东汉曹操)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九下第五单元诵读欣赏。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内容: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传达出诗人跃马扬鞭、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内容、手法:描写海水和山岛,是实景描写。先描写海水和山岛,再写草木和洪波。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手法:虚中有实,实中有虚(通过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借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附文,为合乐而加
2、,与诗的思想内容没有联系。】【主旨: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奇特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手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第21课;苏教七上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手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首句点明闻讯的时节是暮春,“杨花”给人飘忽不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定之感,暗喻诗人前途命运未卜,子规常鸣“不如归去”,借此用来关怀跋山涉水、远走他乡的友人王昌龄,希望他早日归来。“闻道”,听说,可见诗人得知挚友被贬时的惊愕痛惜之情,“过五溪”表明友人的远去,为下文的“寄愁心”作衬笔,
3、体现出龙标的偏远。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风)直到夜郎西。手法、情感:借景抒情。“愁心”传达出忧郁之情。这两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明月人格化,表达了诗人的忧愁与无奈,抒发了对友人因被贬而远行的同情、关切之情。【主旨:通过对暮春景物的描写,以景传情,表达了诗人对被贬友人的同情和关切之情。】3.次北固山下(唐王湾)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七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内容:对偶点题。“客路”即驿道,是诗人在船上的想象,暗含旅途奔波之意,与尾联的“乡书”“归雁”遥相呼应。炼字:“潮平”,两
4、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正”和“悬”的对应,写出了江风的和缓与行船的平稳。“潮平”一语为“江春”一语做铺垫。修辞: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等的大景也表现出来了(以小景传大景之神)。意境开阔,情绪饱满,象征了诗人对人生旅途充满期待,其心情乐观昂扬。画面: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整个江面十分开阔,挂起帆,乘船顺风疾行。修辞、炼字:“生”“入”二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日”和“春”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哲理:通过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的流逝,蕴含自然理趣(时间变化、季节交替、新旧更迭)。画面:夜还未消尽,红日已从
5、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情感:运用设问,在自问自答中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主旨:诗人通过描写冬末春初在北固山下停泊时所见到的青山绿水、潮平岸阔的壮丽之景,抒发了诗人的思乡之情。】4.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八下第三单元诵读欣赏。枯藤老树昏,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内容: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生动形象的秋郊夕照图。其中“古道西风瘦马”勾勒了一幅秋风萧瑟、苍凉凄苦的意境图,透露令人哀愁的情调。画面:一个秋日的黄昏,荒凉的古道上,西风劲吹,落叶纷飞;道旁,缠着枯藤的老树,
6、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不时地啼叫几声;不远处,在小桥流水近旁的稀疏村舍里,人们正在准备着晚餐,炊烟缕缕。这时,一个人牵着一匹瘦马独自缓缓行进在古道上。手法:“夕阳西下”点明了游子思乡的特定时间,将前九种独立的意象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渲染了悲凉的气氛,使全曲情景交融,浑然一体,为末句“断肠人”做铺垫。情感:“断肠”是全曲之眼,“断肠人在天涯”是全曲的主旨句,抒发了飘零天涯的游子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苦之情。【主旨: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28字描绘了一幅绝妙的秋郊夕照图,以景托情,情景交融,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的孤寂愁苦。】5.夜雨寄北(唐李商隐)版本导航:统编七上第六单元课外诵读
7、;语文七上第17课;苏教八下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内容:先叙事后写景。首句设问点题,“问归期”而“未有期”一问一答,包含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着太多的苦涩与无奈。次句借凄凉的秋夜雨景抒写客愁旅况。诗人在巴蜀羁旅中,在“夜雨涨秋池”的环境中,更感到孤独凄凉。炼字:“涨”字富于动态感,既写出了巴山雨水注满秋池的自然之景,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衬托出诗人深重绵远的愁思。手法:想象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景,时空交错,虚实相生,把眼前的凄苦兑换成未来团聚的欢乐,也在未来的欢乐中注入被时间过滤了的“昔日”之苦。【主旨:这首诗是诗人寄给妻子的复信,语言
8、朴素自然,即兴写来。通过对归期的询问和回答,既描写了今日身处巴山倾听秋雨的寂寥之苦,又想象了来日相聚之时的幸福欢乐,道出了刹那间情感的曲折变化,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对团聚的期盼之情。】6.木兰诗(乐府诗集)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8课;语文七上第22课;苏教八上第14课。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惟)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内容: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
9、无心织布,引出一问一答,道出木兰的心事,设置悬念。内容:这一段道出了木兰“叹息”的原因,即天子征兵,父亲在被征之列,父亲既已年老,家中又无长男,于是木兰决定代父从军。内容: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手法:前四句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详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后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写木兰从家中出发经黄河到达战地,只用了两天就走完了,夸张地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军情的紧迫、心情的急切,使人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感受到紧张的战争氛围。“黄河流水鸣溅溅”“燕山胡骑鸣啾啾”衬托了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内容: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前
10、两句概括上文“旦辞”八句的内容,夸张地朔气传金柝,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的情形。中间两句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军营艰苦战斗生活的画面。最后两句,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内容:木兰还朝辞官。“木兰不用尚书郎”而愿“还故乡”,既表现了木兰对家园生活的眷念,又自有其秘密所在,即她是女儿身。修辞:前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三、四句运用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从侧面写出了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送儿还故乡。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
11、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雄兔脚扑朔手法、内容:运用排比铺叙的手法,先以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气氛;再以木兰一连串的行动,写她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故事的结局和全诗的高潮是恢复女儿装束的木兰与伙伴相见的喜剧场面。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修辞:用比喻作结,以双兔奔跑,难辨雄雌的隐喻,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安能辨我是雄雌?【主旨:这是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记
12、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劳动妇女要求摆脱封建束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的英雄主义理想。】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7.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8.内容:像燕昭王那样的前代贤君已成为历史,后世自当有明君贤士的风云际会,却无缘相见。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的形象跃然纸上。炼字:“念”字表现了诗人囊括宇宙古今,宽广无垠的精神境界。“独”字是全诗的诗眼,诗人登上幽州台,茕茕孑立,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手法、内容、情感:通过“天地悠悠”和“独”的对比,感受天地
13、的广阔、宇宙的永恒、人的孤单渺小。沧桑易变的古今人事和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营造了空旷辽阔的意境,奠定了悲凉孤寂的情感基调,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主旨:这首诗通过描写诗人登楼远眺,凭今吊古所引起的无限感慨,营造了一种苍凉悲壮的氛围,表达了诗人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凉的情感。】8.望岳(唐杜甫)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20课;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八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内容:从远望的角度写泰山的高大与历史悠久。开篇以问答的形式,表明泰山的青色在齐鲁广大区域内都能望见。“未了”写出了青翠之色一望无际
14、,表现出山势的绵延不尽。炼字:“钟”字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大自然人格化,写出了大自然赋予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割”字写出了泰山参天矗立的雄姿,使静止的山峰充满了活力。手法:写近望之势,虚实结合,上句虚写泰山的神奇秀美;下句实写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内容:写细望之景。“曾云”衬托山高,“入”表现了山腹之深远,“决眦”将诗人极目仰望时的神态描写得活灵活现。写望时的这种全神贯注,浮想联翩,衬托出泰山的雄伟壮丽及其令人震撼的力量。内容:写极望之情。“会当”“凌”表现出诗人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贴切传神;“小”写出了泰山巍然高耸的气势。这两句表明诗人由望
15、岳产生登岳的意愿,似写登山,实为明志,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积极向上的精神。敢】以兼【主旨:全篇紧紧抓住题目中的“望”字写景,由远及近,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雄伟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表现了青年诗人不怕困难,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及卓然独立、济天下的豪情壮志。9.登飞来峰(北宋王安石)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20课;语文七上第21课;苏教八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暗内容: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第二句写飞来峰顶的高塔,在晨鸡报晓时分,便可以看到旭日东升。这两句诗点出了诗人立足点之高,
16、含诗人对前途的展望,为下文的抒情做了铺垫。用典:用典直抒胸臆,“浮云”往往用来借代奸邪小人,在这里表现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情感:“身在最高层”是点睛之笔,点出了“不畏浮云”的原因,可见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借此抒发诗人的广阔胸襟和远大抱负,升华了主旨。【主旨: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紧密结合起来,借写登高远望的感受,以理入诗,表明“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哲理思考;表明诗人年少气盛,抱负不凡,具有远大的政治理想。】10.游山西村(南宋陆游)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20课;语文八上第17课;苏教九下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炼字:“莫笑”二字,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字表达
17、了农家待客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从尽其所有的盛情。内容:以劝说别人不要嫌弃农家腊酒浑的口吻,写农家在丰年殷勤待客的情谊,间接抒写了自己在山西村农家做客时的感受。内容、炼字:“山重水复”写地形复杂,显出所经山水之无穷变化。“疑”字点明这变化的景色是作者的主观感受所致。“疑无路”和“又一村”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山阴道上自然景象的特点。哲理:诗人触景生情,表达了在困境中坚持下去,终究会出现豁然开朗的境界的人生思考,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内容:农人欢天喜地地
18、庆贺一年一度的“春社”。迷人的山水,古朴的风俗,淳厚的农民,使诗人流连忘返。情感:表现出诗人对古老淳朴的乡土风俗与热情好客的乡民的赞美之情。情感:颈联与尾联抒写了诗人归途中的悠闲惬意之情,以及对古风犹存的吾土吾民的热爱之情。【主旨:这首诗记叙了村行沿途的风光,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11.己亥杂诗(其五)(清龚自珍)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20课;语文八上第21课;苏教八上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内容:叙事抒情。离别的愁绪和回归的喜悦交织在一起,在无限感慨中表现出诗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19、。炼字:“浩荡”一词将无形的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广阔无边的离愁,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修辞、情感:展开联想,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移情于物,借“落花”自喻,表现了诗人超凡脱俗的宽广胸怀。“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句表现出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前途命运,表达了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主旨:这首诗寓理于景,借物抒情。诗人以“落红”自比,表现了诗人虽脱离官场,但依然关心着国家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12.泊秦淮(唐杜牧)版本导航:统编七下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九上第17课;苏教八上第8课。炼字:两个“笼”字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和谐地
20、融合在一起,勾勒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描绘了一幅朦胧的水色夜景,渲染出一种凄清的气氛。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内容:“寒”字不但让人想到时值深秋或冬季,而且在心头掠过一丝寒意。“夜泊秦淮”揭示时间、地点,并巧妙点题,以“近酒家”引发思古之幽情,引出下文“商女”的出场。内容:这两句诗看似是在批评歌女,实际是对那些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达官贵人表示忧虑与愤慨,表达了较为清醒的封建知识分子对国事怀抱隐忧的心境,又反映了官僚贵族正以声色歌舞、纸醉金迷的生活填补他们腐朽而空虚的灵魂。炼字:“犹唱”二字巧妙地将历史、现实和想象联系起来,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
21、运的关切和忧虑,凸显出诗人的忧愤之情。【主旨:这是诗人夜泊秦淮时触景感怀之作。全诗情景交融,借陈后主的荒淫亡国讽喻晚唐统治者,含蓄委婉地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前事的深刻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怀和深切忧虑。】13.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内容、炼字:从神话传说起笔,增加了黄鹤楼的神异色彩,再从古代回到现实,现在鹤去楼空。一个“空”字,似有无限感慨,刻画了诗人凭栏远眺,吊古伤今陷入无限沉思的形象。内容:“空悠悠”使人看到空间的广袤,而“千载”则使人看到了时间的无限性。时空组合产生了历
22、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前两联虚中有实,抚今追昔,写出了诗人对世事变化难以逆料的感慨。炼字:前两联两个“空”字,体现了诗人吊古伤今,无限惆怅的情感。内容:诗人从怀古之思回到现实中,转写登楼所见之明丽之景,境界阔大,色彩鲜明。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音韵清朗,富有音乐美。情感:以抒情作结。由景生情,形象鲜明,诗人凭栏远望,故乡却为暮霭所隔,望不可见而生无限愁思的形象仿佛可见。【主旨:这首诗描写了诗人登黄鹤楼时的所见所感,抒发了诗人吊古怀乡之情。】14.使至塞上(唐王维)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12课;语文九上第17课;苏教七下第六单元诵读欣赏。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
23、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内容:点题,交代地点及事由。写自己轻车简从,要前往边境慰问将士。“单车”表现出形单影只的情状,表达行程中内心的孤寂感。内容:承接上联,直抒内心感受。既言事,又写景,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手法:“征蓬”与“归雁”,“出汉塞”与“入胡天”,一“征”一“归”,一“出”一“入”,对比强烈,凄凉中蕴含悲壮。修辞、情感: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以“征蓬”“归雁”自比,即景生情,暗写诗人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飘零之感。画面:极目大漠,不见村落,只见一线孤烟,冲霄上腾,与天相接,显得格外笔直;遥望长河,不见树木,只见一轮落日在河面浮动,显得格外浑圆。情感:以传神的笔墨勾勒出一幅奇
24、美壮丽的塞外风光图,营造了一种开阔雄浑的氛围,表现了诗人孤寂的情感。炼字:“大”写出了沙漠的浩瀚,“孤”写出了景物的单调,“直”表现孤烟的劲拔、坚毅之美。“孤”“直”二字写出景物的简单纯净,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长”表现黄河的杳无尽头,“圆”表现落日之低之大,形象地描绘了奇美壮丽的边塞景象。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内容:与首联呼应,继续写出使一事。诗人行至萧关,探马来报,都护逐杀敌军,已到了最前线,流露出诗人对都护的赞赏以及对前线战事的关心。用典:“燕然”为用典,不是实指燕然山,而是代指前线,暗示前方战事取得了胜利。【主旨:全诗重在写景,情景结合,表达了诗人由于被排挤产生的孤寂心情以及在大漠
25、雄浑的景色中情感得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表现出诗人的达观。】15.钱塘湖春行(唐白居易)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12课;语文九下第15课;苏教八上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内容:首联点题,交代游踪。第一句点明地点,第二句写远景,写诗人行至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孤山寺和贾亭时看到的山光水色,勾画出钱塘湖早春的轮廓,是从大处落笔。画面(第二句):春天湖水初涨,水面刚刚与湖岸齐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看上去浮云很低。炼字:“争”“啄”两个动词,描绘出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
26、啄泥衔草的动态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勃勃生机。“几处”说明早莺还少,勾画出早莺鸣叫的此呼彼应和诗人左右寻声的情态。“谁家”似问非问,灵巧俏皮,彰显了诗人对钱塘湖的喜爱之情。画面:远处近处都有早莺婉转的叫声,它们嬉戏追逐,争着抢着往向阳的树头飞,不知谁家新归的燕子在湖边飞上飞下,忙着衔泥筑巢。炼字:“乱”字描绘出早春时节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景象;“浅”字生动地描绘出初春小草刚抽出嫩芽的情态,突出春草生机盎然的特点;“没马蹄”既写了草浅,也写了人在钱塘湖边骑马游春的习俗。画面:乱花初放,而未缤纷,但可以预见即将盛放,会让人眼花缭乱;芳草才生,尚未长高,仅能没过马蹄。情感: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
27、喜悦的心情。“湖东”点明诗人行踪,与首联呼应;“绿杨阴”“白沙堤”,颜色鲜明,一派春和景明气象;“行不足”说明诗人余兴未阑。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美景的喜爱之情。【主旨:全诗紧扣“早春”着笔,从孤山寺起,至白沙堤终。诗人紧扣景物和季节特征,通过对春水初涨、莺争暖树、燕啄春泥、花迷人眼、草没马蹄、翠柳遮堤六组画面的描摹,把早春钱塘湖的明媚春光描绘得生机盎然,表达了诗人对钱塘湖早春盛景的无比喜爱之情。】16.饮酒(其五)(东晋陶渊明)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九下第一单元诵读欣赏。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28、。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内容:诗人从居住的草庐写起,反思归田后自己的生活状况,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回答了“而无车马喧”的原因,即因为心情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自然会偏僻安静。内容:“心远”反映了诗人超尘脱俗,毫无名利之念的精神世界。手法:以客观景物“菊”“南山”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内容:“东篱”象征诗人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悠然”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体现了诗人心灵的自由和惬意。“悠然”“见”用得很妙,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
29、。内容:前句承上启下,承上点明南山的暮景,引出下句飞鸟结伴归林。后句以飞鸟自喻,借飞鸟结伴飞返山林,万物自由自在,适性而动的景象,表达出诗人弃官归隐后的自在心境。内容:想要分辨清楚,却不知怎样表达。“真意”指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主旨:这首诗融情入景,写出了人与自然相契合的场景,表达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及其对田园生活的喜爱和超脱世俗的高雅追求。】17.春望(唐杜甫)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七下第21课;苏教八上第8课。内容:写春望所见,即国都在沦陷后已经变得残破不堪,然而山河依旧是原来那个样子;春天降临到长安城,然而眼前却是乱草丛生。国
30、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炼字、情感:“破”字写出了国破城荒的残败景象,“深”字写出了杂草遍地,林木苍苍、荒无人迹的景象,令人满目凄然。寄情于物,融情于景,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形成强烈的反差,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结构: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情感:以乐景衬哀情,描写“花”“鸟”两种春日的美好景物,借景抒情,移情于物,写“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情感。修辞:“抵万金”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和
31、战事使消息隔断,久盼家人音信而不至的迫切心情,表达了诗人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之情。情感:“白头”为愁所致,“搔”字是对诗人想要排解忧愁而不得的细节描写,“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诗人苍老之态、苍老之快,传神地表达了诗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悲己之情。【主旨: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用春城破败的感叹,离情中思念亲人的境况,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体现了杜甫诗作“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18.雁门太守行(唐李贺)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七下第17课;苏教八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修辞: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
32、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炼字:“黑云”一词营造出大战开始之前紧张的氛围,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的情状淋漓尽致地展示出来,也衬托出将士们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画面: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乌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铠甲迎着(云缝中射下来的)太阳光,如金色鳞片般闪闪发光。鼓战内容:“角声满天”表现出战争的规模。角齐鸣,杀声干云,争是残酷的,而“秋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雄的色”又是美丽的,将反差极大之事凝于一句,展现出一种独特
33、浑壮烈之美。修辞: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并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画面: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角声震天动地;边塞上将士的血迹在寒夜中凝为紫内容:“半卷红旗”写乘夜奔袭之状,“临易水”暗示将士们具有悲壮激烈的豪情。接着写苦战的场面:援军到来即投入战争,无奈夜寒霜重,战鼓也擂不响,困难重重,渲染了悲壮的气氛。用典:用燕昭王黄金台上延揽天下之士的典故,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贤士。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是提着宝剑的意思,表现了将士们忘身报国之情。提携玉龙为君死。情感:直接抒写官军全体将士的心愿,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报效朝廷的决心。升华了主题,是
34、全篇的点睛之笔。【主旨:全诗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描绘悲壮的战争风云,把战斗的气氛渲染得凝重而惨烈,突出了官军全体将士的高昂士气和爱国热情,表达了官军全体将士誓死报国的决心。】19.赤壁(唐杜牧)考情搜索:近7年未考。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八上第21课;苏教七上第六单元诵读欣赏。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手法、内容:借物起兴。以古战场上的遗物兴起对前朝英雄人物和战事结果的慨叹。暗含岁月流逝,物是人非之感,为后两句的议论做铺垫。内容、手法:发议论,抒感慨,深刻警策。作者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政治上的影响,而是反说其事,借“二乔”的可
35、能命运暗指曹、孙双方的“势”与“运”,以小见大,含蓄、形象而又颇见风致。借史事以吐胸中抑郁不平之气,含蓄蕴藉。【主旨:这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人借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折戟沉沙铁未销”从一件不起眼的折戟写起。“折戟沉沙”点出这里曾有过历史风云,“铁未销”暗含岁月流逝而物是人非之感。B.“自将磨洗认前朝”中“自将磨洗”和“认”的动作,显示出诗人对这一前朝古物的兴趣,为后两句论史抒怀做了铺垫。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两句直抒胸臆,反说其事
36、,用二乔的命运形象地代表了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深刻警策。D.这首诗通过对三国史事的遐想,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曲折地表达了自己空有抱负却生不逢时、无从施展的无奈。19.赤壁1.(2分)C【解析】后两句诗人借三国史事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感慨。C项中“直抒胸臆”赏析有误。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南宋李清照)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24课;语文八下第21课;苏教八下第22课。炼字:“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而“转”“舞”二字化静为动,既形象地描绘了繁星的闪烁流逝,传神地写出了词人气魄的昂扬飞动,又将词人在风浪颠簸闻天语,殷
37、勤问我归何处。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的感受,逼真地传递给了读者。画面:天上云海茫茫,那一团团的白云相接,就像奔涌的波涛,又和拂晓的晨雾连在一起,越发显得迷蒙。透过云雾远远望去,那天河好像也在流转,河中似乎漂浮着许多船,风帆舞动,随云涛起伏。开篇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的图画,景象极为壮丽。内容:词人在梦中穿过云涛、晓雾、星河,来到天帝居住的宫殿,“归”字在无形中缩短了仙凡之间不可逾越的距离,就好像词人原来是从天上宫阙来到人间,经历了千辛万苦后又回到天帝身旁。听到天帝殷勤的垂问,得到了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炼字:“路长嗟日暮”
38、化用离骚诗意,“路长”谓人生之路漫长修远,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内容:“路长”“日暮”反映了词人晚年孤独无依的痛苦经历。“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情感:“九万里风鹏正举”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以喻腾飞之志。蓬舟吹取三山去!美好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理想抱负。包含两层意思,一是自己空有才华,却身为一个弱女子,无法有大作为;二是战乱之时,国难当头,诗词文章无用。这两句把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以及空有才华却遭逢不幸、奋力挣扎的苦闷深刻地表现出来。风休住,词人以记梦的特殊方式,抒发心中抑郁不平之气,反映了词人对现实的厌弃和对【主旨:这首词通过记梦,展
39、示了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内心的苦闷,也表现了词人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想象丰富,意境壮阔,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典故信手拈来,使梦幻与生活、历史与现实融为一体,带有气魄雄壮的豪放词风。】金题演练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上阕写词人坐在船上在风浪颠簸中赶路,仰望着天亮前云雾弥漫、繁星摇动的天空,迷糊之中梦见自己来到天帝住地,听到天帝情意恳切的问候。B.“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词人对日暮途远的叹息;“谩”字则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C.“蓬舟吹取三山去”中“三山”是神话中三座海上的仙山,词人在此交代海中仙山为自己的归宿,与上阕
40、结尾天帝询问词人归于何处相呼应。D.这首词借梦境中与天帝的对话,表达了对自己空有一身文学才华却屡遭丧乱,甚至连个人的安定幸福都无法保障的不满。2.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词的前两句描绘出一幅雄奇瑰丽的景象。“接”“连”二字把四垂的天幕、汹涌的波涛、弥漫的云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浑茫无际的境界。B.“仿佛”以下三句写词人在梦中见到天帝。词人在幻想的境界中,塑造了一个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疾苦的天帝形象。“梦魂”二字是全词的核心。C.“我报路长嗟日暮”中用“路长”“日暮”四字概括出“上下求索”的意念与过程,语言简洁自然,浑化无迹,反映出词人晚年孤苦无依的痛苦经历。D.“九万里风
41、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三句,意境壮阔,想象丰富,将庄子的逍遥游和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充满了写实主义色彩。20.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1.(2分)B【解析】“谩”字,流露出的是对现实的强烈不满。B项中“流露出词人对自己创作的不满之情”赏析有误。2.(2分)D【解析】词人将庄子的逍遥游和神话传说融入其中,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D项中“写实主义”赏析有误。2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版本导航:统编八上第六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九上第17课;苏教九上第五单元诵读欣赏。手法:“新”“旧”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惆怅情思;“夕阳西下几时回”借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景抒情,生动形象地倾吐了满腔的沉郁,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以及叹惜年华将逝的伤感,暗含了但愿美好希望重现的情怀。情感:词人由自然规律的变迁更替,透露出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感慨与惆怅。“几时回”三字折射出一种企盼其返、却又情知难返的微妙心态。情感:“无可奈何”“似曾相识”形成情感上的对照,一无情,一有意,一惋惜,一欣慰,构成情感的跌宕和内涵的丰富。既流露出对繁华易逝的“无可奈何”,又传达出看到旧识重来的欣喜,惋惜伤感与通达欣慰交织在一起,融入花开花落、燕去燕来等景物中,蕴含着生活哲理。炼字:“徘徊”是动作描写,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将词人
43、对美丽春天、大好年华以及美好事物的无限依恋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手法:“花落去”是伤春,“燕归来”是伤别,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景中寓情,赋中有比,将自然现象与人的感受巧妙结合,委婉含蓄地抒发了伤别怀旧之情。【主旨:词的上阕因今思昔,追忆难忘的欢聚,感叹时光的易逝;下阕描写落花、归燕,抒发伤春怀人的感慨。全词抒写了词人对人世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和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金题演练1.下列对词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词的上阕,写词人看着眼前的景况,勾起了对昔日欢聚的回顾,由此感叹时光的易逝。“夕阳西下几时回”一句,表面是在发问,实际上是抒发一
44、种深重的感慨。B.词的下阕,抒发了词人伤春怀旧的情感。“小园香径独徘徊”一句中“徘徊”反映了词人的心绪不宁,“独”字更道出了词人孤寂之深,伤感之重。C.“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写出了词人对春花落去、燕子归来的景象,既感到无可奈何,又觉得似曾相识的感受,景中寓情,情景交融。D.这首词抒写了词人对人事变迁、聚散无定的惆怅,以及对春意衰残、时光流逝的叹惋。词人巧妙运用典故,善于用白描的手法写景抒情,语言平实直白。窈窕淑女,君子好逑。21.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1.(2分)D【解析】词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变与不变的描写,表达了自己由此产生的对光阴流转、物是人非的“无可奈何”及难以名状的惆怅之情
45、。词中有理念而无理语,意境高远,含蓄典雅,但该词没有运用典故。D项中“词人巧妙运用典故”“语言平实直白”赏析有误。22.关雎(诗经)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12课;语文九下第15课;苏教九上第16课。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内容:以水鸟和鸣起兴,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爱慕之情。三、四句统领全篇,奠定了感情基调。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内容:写小伙子对意中人的思念、追求,以及因求之不得而朝思暮想、寝食难安的情形。以缠绵悱恻之情,直率地写出小伙子的追慕之心和相思之苦。“寤寐思服”写男子追求、想念的迫切心情,“辗转反侧”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之情已到了长
46、夜不眠的程度。两个“悠”字写尽男子长夜不寐时绵绵不断的忧思。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内容:写小伙子想象中的与意中人热恋的美好时光以及举行婚礼的欢乐场面,诗的格调变为轻松明快,与第二章的迂回低缓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以“琴瑟友之”表现恋爱生活的和谐美满,以“钟鼓乐之”来描绘婚礼的盛况,着墨不多,却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男主人公愉悦的神态也跃然纸上。【主旨:本诗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的过程,把青年男子的爱慕之情和相思之苦,以及对美好爱情大胆热烈的追求,表现得淋漓尽致。】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的开篇
47、采用“比”“兴”的手法,以雎鸠相互应和的叫声起兴,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渲染了和谐悠扬的气氛,引出对美丽贤淑的姑娘的爱慕之情。B.该诗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如“悠哉游哉,辗转反侧”连用两个“悠”字,把男子长夜难眠,思绪万千以致难耐的相思之苦表达得淋漓尽致。C.“琴瑟友之”以弹琴奏瑟,喻其相会相处时的和谐愉快;“钟鼓乐之”以钟鼓之声,表现结婚时的热闹场面。从这两句可以看出男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D.这首诗感情率真、淳朴、真挚、健康,是一篇古老而优秀的民歌作品。它巧妙运用重章叠句,以一咏三叹的形式,起到了加重感情,增强节奏感的艺术效果。22.关雎1.(2分)C【解析】“琴瑟友之”“钟鼓乐之”是男子
48、对未来的设想。C项中“男子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赏析有误。23.蒹葭(诗经)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12课;语文九下第15课;苏教九上第16课。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内容:以蒹葭起兴。前两句点明时间、环境,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图,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气氛。三、四句写主人公思见心切,望穿秋水。五、六句写逆流追寻时的困境。七、八句描绘顺流追寻时的幻象。由此,主人公思见伊人而不得见的如痴如醉的形象跃然纸上。内容:描
49、述了主人公追寻之路困难重重,刻画出主人公焦急而痴迷的情状。“苍苍、萋萋、采采”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萋青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环境的清冷和主人公心境的寂寞。“为霜、未晞、未已”的变换,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从上游到下游,从此岸到彼岸地点的变化,写出了主人公不畏险阻地一再追寻,也暗示了“伊人”的踪迹飘忽不定,难以寻觅。溯洄从之,道阻且右。【主旨:这是一首抒情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与伤感。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这是一首抒情诗。这首诗每章开头两句
50、写景,渲染萧瑟冷落的气氛,三、四句即点明追寻“在水一方”的“伊人”,五至八句描绘追寻的情状。B.“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采用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点明故事发生的季节是在深秋,为诗歌创设了一个萧索凄迷的意境。C.“白露为霜”到“白露未晞”再到“白露未已”的变化,描绘出朝露成霜而又融为秋水的渐变情状,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追求者的深情执着。D.这首诗含蓄委婉地抒发了对“伊人”可望不可即的无限情意,全诗充满难言的惆怅和伤感。该诗意境含蓄,场景朦胧,情感韵味浓郁。23.蒹葭1.(2分)B【解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一句以蒹葭起兴。B项中“采用诗经中常用的赋的手法”赏析有误。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1、川)苏(唐王勃)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三单元课外诵读;语文七上第17课;苏教八上第三单元诵读欣赏。内容、炼字:首联属“工对”中的“地名对”,极壮阔,极工整。第一句写长安的城垣、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宫阙被辽阔的三秦之地所“辅”(辅卫护持、拱卫),气势雄伟,点明送别之地。第二句中“五津”代指“蜀州”,点明杜少府即将宦游之地,“风烟”“望”又把相隔千里的.秦、蜀两地连在一起。自长安遥望蜀州,视线被迷蒙的风烟所遮,微露伤别之意,已摄下文“离别”“天涯”之魂。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情感: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友人的悲凉和孤独之感。惜别之中显现出诗人宽广的
52、胸襟。情感:一扫离别的千古愁云,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既表现了诗人乐观的心态、宽广的胸襟和与友人真挚深厚的情谊,也道出了真挚的友情可以克服空间阻隔的哲理。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情感:“歧路”照应送别,以豪迈之语相送,以劝慰之语送别,不要因为离别伤心落泪,要心胸开阔,坦然面对。【主旨:这首诗抛开了伤感的情绪,唱出了一曲高亢嘹亮的别离之歌。诗人以全新的视角,劝勉好友乐观面对离别,抒发了诗人与友人的惜别之情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点出送别的地点和友人的去向。其中“辅”字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守卫着长安的景象,气势雄伟,使
53、诗歌开篇意境开阔。B.颔联中诗人用“同是宦游人”即以两个人的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写与友人的离情别意,感情真挚,态度诚恳,增强了友人悲凉和孤独的感受。C.尾联写青春年少当奋发有为,怎会面临“歧路”泣下沾巾呢?其中“儿女”二字,原指年轻的情侣,在这里,诗人以幽默的口吻劝慰友人不要儿女情长。D.这是一首送别诗,离愁别恨在所难免,该诗却抛开了伤感的情绪,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充分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2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川)1.(2分)B【解析】颔联中诗人用两个人的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友人,减轻友人的悲凉、孤独之感。B项中“来写与友人的离情别意”“增强了友人悲凉和孤独的
54、感受”赏析有误。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24课;语文八上第17课;苏教九下第22课。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内容:写狂风呼啸吹走茅草。“风怒号”以拟人化手法写出秋风声势之盛;“卷我屋上三重茅”富有动作性和感情色彩,写出狂风威力
55、之大。运用“卷”“飞”“渡”“洒”等动词写出狂风对茅屋的破坏,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营造了凄苦的氛围,衬托出诗人痛惜、焦急的心情。内容:写群童抱茅而去,诗人空自叹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及面对群童抱草入竹而气喘吁吁、悲叹不已的情形,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屋破难修的无奈心情,反映了诗人穷困的现实。内容:写秋雨漏屋,由愤懑无奈转向悲凄愁苦。“俄顷”二句描绘出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烘托出诗人凄惨的心境。“布衾”二句,为下文写屋破漏雨蓄势。“自经”二句,一纵一收,从眼前的处境延伸到“安史之乱”带来的种种痛苦,回到“长夜沾湿”的现实,自然过渡到全诗结尾。修辞:“雨脚如麻未断绝”运用比喻的修
56、辞手法,形象地描写了秋雨的细密连绵。情感:前两句直抒胸臆,写出诗人为天下受苦受难的人们振臂高呼的宽广胸怀。后两句是本诗主旨,表明了诗人急切地希望实现愿望,把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表现得淋漓尽致。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主旨:这是一首歌行体的古诗。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情真意切,感人至深。】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诗以描写开篇,先写秋风的威力,再写自己无可奈何的情状。其中“飞”“渡”“洒”“挂罥”“飘转”等动词写出狂风对茅屋的破坏,组成了一幅鲜明的秋风呼号图。B.“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
57、漠向昏黑”两句描绘出深秋夜晚,风雨过后,天空出现墨色的云的景象,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气氛,从而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沉重的苦闷。C.“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由个人的悲惨遭遇,想到天下穷苦人们水深火热的生活,体现了诗人饱览民生疾苦、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D.该诗属于歌行体,句数没有限制,用韵灵活,语言朴素、生动。全诗先叙事,后议论抒情,既写了诗人贫穷甚至恼羞成怒的窘状,也表达了诗人博大宽广的胸怀。25.茅屋为秋风所破歌1.(2分)B【解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风停之后,乌云如墨,秋日的天空阴沉迷蒙,天也渐近黄昏,黑下来了,描绘的是阴沉黑暗的雨前景象。B项中“描绘出深秋
58、夜晚,风雨过后,天空出现墨色的云”赏析有误。26.卖炭翁(唐白居易)版本导航:统编八下第24课;语文九上第21课;苏教七下第26课。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绡)语、苏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内容: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后两句仅用十四个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翁形象。手法:运用衬托手法,写两鬓可见其苍老,写面庞、十
59、指可见其生活之艰辛。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无限同情,继以一“忧”一“愿”来写卖炭翁的悲惨处境和矛盾的心理活动。内容、手法: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老翁生活的艰难。“辗”字借天寒地冻的天气状况,突出说明了卖炭翁的辛苦;“晓驾”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的勤劳。“牛困人饥”说明南山到长安城路途遥远,“泥中歇”写出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内容、炼字: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翩翩”写出其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手把”“口称”可见其仗势欺人、专横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内容:写被掠夺的结果。“惜不得”
60、三字,尽显卖炭翁的无奈、悲愤和绝望。“半匹红纱(绡)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这种赤裸裸的抢劫,却打着“宫市”的旗号,无耻的嘴脸更是暴露无遗。【主旨: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统治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金题演练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开头四句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满面”两句则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翁形象。B.诗人通过“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这种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体检套餐合同
- 2025年包销合同解除通知书
- 2025年在线知识产权合同
- 二零二五版企业内部保安团队招聘与派遣合同3篇
- 2025年写作讲座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服务董事会一致行动人风险共担协议3篇
- 2025年税务审计与税务咨询综合服务合同3篇
- 2025年教室租用合同范本:含师资培训服务3篇
- 2025年物流仓储运输及物流园区开发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分销经销代理合同
- 2023社会责任报告培训讲稿
- 2023核电厂常规岛及辅助配套设施建设施工技术规范 第8部分 保温及油漆
- 2025年蛇年春联带横批-蛇年对联大全新春对联集锦
- 表B. 0 .11工程款支付报审表
- 警务航空无人机考试题库及答案
- 空气自动站仪器运营维护项目操作说明以及简单故障处理
- 新生儿窒息复苏正压通气课件
- 法律顾问投标书
- 班主任培训简报4篇(一)
- 成都市数学八年级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 T-CHSA 020-2023 上颌骨缺损手术功能修复重建的专家共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