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哲学与人生课件第3讲 苏格拉底_第1页
山大哲学与人生课件第3讲 苏格拉底_第2页
山大哲学与人生课件第3讲 苏格拉底_第3页
山大哲学与人生课件第3讲 苏格拉底_第4页
山大哲学与人生课件第3讲 苏格拉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 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被称为西方的孔子,这是因为他们都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这个时代并不是靠军事或政治的力量所成就的,而是透过理性,对人的生命作透彻的了解,而引导出一种新的生活态度。苏格拉底的教诲人生是什么苏格拉底把他们带到一片苹果树林。要求大家从树林的这头走到那头,每人挑选一个自己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不许走回头路,不许选择两次。在穿过苹果林的过程中,学生们认真细致地挑选自己认为最好的果实。等大家来到了树林的另一端,苏格拉底已经在那里等候了。他笑着问学生:“你们都挑到了自己最满意的果子吗?”一个学生请求说:“老师,让我在选择一次吧?我刚走进果林时,就发现了一个很大很好的苹果,但我还想找一个更

2、大更好的。当我走到果林尽头时,才发现第一次看到的那个就是最大最好的。”另一个学生紧接着说:“我和他恰好相反,我走进果林不久,就摘下了一个我认为最大最好的苹果,可是,后来我又发现了更好的。所以,我有点后悔。”其他同学也不约而同地请求,再给一次选择的机会。 苏格拉底笑了,坚定地摇了摇头,语重心长地说:“孩子们-这就是人生人生就是一次次无法重复的选择。”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快乐的猪,一种是痛苦的人。做痛苦的人,不做快乐的猪。我去死,你们去活,究竟谁过得更幸福,唯有神知道。或我去死,你们去活,谁的去路好,唯有神知道 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焰知道的越多才知知道的越少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每个人身上都

3、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我们越近似上帝需要的越少 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没有人因为知道了善而不向善的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什么都不知道本讲主要内容一、生平大事1、生平简介2、最有智慧的人3、被人诬告,为己辩护 4、狱中讨论二、主要贡献1、对话的方式2、美德即知识3、治国4、教育1、生平简介 苏格拉底(Socrates; 前469年前399年)是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出生在希波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时刻,成长在伯里克利的盛世,当时正值智者从全希腊各地

4、云集雅典,给民主制度雅典带来了许多新知和自由论辩的新风尚的时期。繁荣富足背后也隐藏着危机,雅典人开始变得骄傲自满、奢侈淫逸、见利忘义、道德败坏。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无政府主义了。这样,雅典经过一段时期的繁荣之后,逐渐走向衰落,最后竟在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吃了败仗。中年以后的苏格拉底目睹了雅典的衰落过程。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为了培养治国人才,他付出了毕生的精力。苏格拉底出生于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苏格拉底具有朴实的语言和平凡的容貌,生就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笨拙而矮小的身体

5、和神圣的思想。他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主要是关于伦理道德以及教育政治方面的问题。他被认为是当时最有智慧的人。作为公民,他曾三次参军作战,在战争中表现得顽强勇敢。此外,他还曾在雅典公民大会中担任过陪审官。他在雅典大街上高谈阔论,到处向人们提出一些问题,例如,什么是虔诚?什么是民主?什么是美德?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真理?以及你的工作是什么?你有什么知识和技能?你是不是政治家?如果是,关于统治你学会了什么?你是不是教师?在教育无知的人之前你怎样征服自己的无知?等等。这样提问题的目的,苏格拉底说:“我的母亲是个助产婆,我要追随她的脚步,我是

6、个精神上的助产士,帮助别人产生他们自己的思想。”青少年时代,熟读荷马史诗及其他著名诗人的作品,靠自学成了一名很有学问的人。他以传授知识为生,30多岁时做了一名不取报酬也不设馆的社会道德教师。许多有钱人家和穷人家的子弟常常聚集在他周围,跟他学习,向他请教。苏格拉底却常说:“我只知道自己一无所知。” 他的一生大部分是在室外度过的。他喜欢在市场、运动场、街头等公众场合与各方面的人谈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战争、政治、友谊、艺术、伦理道德等等。40岁左右,他成了雅典的远近闻名的人物。苏格拉底一生过着艰苦的生活。无论严寒酷暑,他都穿着一件普通的单衣,经常不穿鞋,对吃饭也不讲究。但他似乎没有注意到这些,只是专

7、心致志地做学问。 苏格拉底本人没有写过什么著作。他的行为和学说,主要是通过他的学生柏拉图和克塞诺芬尼著作中的记载流传下来。 2、最有智慧的人苏格拉底可以说是无所不学,并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各种知识,他先后研究过当时势力最大的两派哲学,就是自然学派和辩士学派。自然学派自然学派所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他们观察自然界,想要找出一切现象的根源。泰利斯:“宇宙的起源是水。”泰利斯经常观察天象,常常掉进水井里。其后有人主张宇宙的起源是火,有人主张是气,也有人主张是一种不限定的东西,甚至有人干脆说宇宙是由水、火、土、气四种元素构成的。苏格拉底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他起初探讨天上的云、自然界的各种现象,却发现这些东

8、西不是他所能把握的,因为自然界的事物永远都没有定论。他最后说了一句话:“我的朋友不是城外的树木,而是城内的居民。辩士学派这一派的人专门用辩论的方式阐述自己的思想。学派除了自己与人辫论外,也教导他人辩论的技巧。从希腊一直到罗马时代,辩论技巧都是有心从政的人重要的条件,尤其在议院中,拥有好的口才更是不可或缺的。辩士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Protagoras)就曾经说过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另一位辩士学者高尔吉亚(Gorgias)的说法更为偏激,他作出了以下的结论:第一,天下没有任何东西存在;第二,即使有东西存在,也不能被我认识;第三,即使我认识了,也不能告诉别人。依次推论,还可以加上一句

9、:第四,即使我告诉别人,别人也听不懂。这样一路下来,等于是否定了任何沟通的可能性,也否定了教育。在实际沟通中确实存在信息的失真与偏差,要和别人沟通、建立共识,确实困难重重。而辩士学派即因此而主张没有绝对真理。辩士学派的目的是要打破许多固定的观念,使得一切都变成了相对主义,而相对主义最后恐怕就会沦为怀疑主义,也就是怀疑所有的一切。苏格拉底对自然哲学和辩士学派这两种极端立场都抱着批评的态度。他知道人生是在具体的实际生活中度过的,因此若是只研究自然,就会忽略了人生;然而,探索人生时,却找不到真理。那么应该怎么办?这就是苏格拉底必须面对的问题。苏格拉底的人生哲学:人是能动的而非被动的,应本着自己的良心

10、和理智去活动,把追求善和美德作为人生在世的目的。2、最有智慧的人苏有一个学生很调皮,特地前往戴尔菲神殿求签,请示神明谁是雅典最有智慧的人,结果答案是苏格拉底。这个学生欣喜若狂,跑去告诉苏。苏不以为然,他为了证明自己不是最聪明的人,就带了一群学生去访问当时社会上著名的权威人士。首先访问了政治家。人生的幸福为何? 接着,访问了诗人。他们的作品的意义。 最后苏访问了科技专家 。什么是真理?苏于是作了一个总结:神认为他最有智慧,是因为他比别人多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是无知的”,别人连自己无知都不知道。“自知其无知”的命题,集中反映了苏氏哲学思想的核心。首先要坚持一种谦虚诚实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

11、不知,是知也。”这个命题不是让我们安于无知。知道自己无知是一种进步,但是安于无知就是堕落了。有些人按照“无知者无畏”的方式,不懂装懂,将那些自己知识视野之外的东西,全部用一种野蛮的方式进行处理,并认为这种手段能解决所有的问题。结果,愚昧代替了科学,专断扼杀了探索,新知的萌芽就在这些阴影的笼罩下枯萎了。 3、被人诬告,为己辩护 政治界、诗人、科技专家在当时社会上最有权威,都因为与苏的一番谈话而感到尴尬和愤怒。他们认为本来雅典的年轻人相当谦虚,但是经过苏的教导以后,变的很骄傲,认为这些权威人士根本什么都不懂。于是,他们找人控告苏“腐化雅典青年”和“对神不敬”。苏格拉底上了法庭之后,一个人面对五百零

12、一人组成的法官团。当时苏格拉底已经七十岁,法官中大多数都是他的晚辈。在这种情形下,他原本应该很容易获得同情而被判无罪的,但是苏格拉底特立独行,坦然面对审判,没有请人替他辩护,而由自己为自己辩护。“你们都希望我从此不要再和任何人谈话,但是我不能这样做,因为我要听的是神的命令,而不是人的命令!我负有神的使命,我活着就是为了要实现神所托付的使命。因此,如果你们让我活着,我见到任何人还是要问:“朋友,你是雅典公民。雅典是最伟大的城市,以智慧和强盛驰名远近。可是你只顾在多赚财富和博取名声与荣耀方面用心,对于内心的修养和真理,以及怎样使灵魂更趋完善等问题,却置之不理,难道你不感到羞愧吗?”苏格拉底本来是要

13、为自己辩护的,但是他所说的话却让法官团深感反感,因此最后以两百八十一票对两百二十票,被判有罪。法官团问苏格拉底想接受什么惩罚,结果他回答:“对我最大的惩罚,就是把我供养在国家英雄馆,不让我在街上与人谈话! ”法官团听到这种回答会有什么反应?他们一怒之下以更大的比数(相差八十票)判了苏格拉底死刑。因此,苏格拉底的一生最后以死刑作为终结。4、狱中讨论苏在狱中等死的时候,恰逢雅典的“圣船”仪式开始,在一个月内不准杀人。他有很多机会逃狱,他的朋友和学生愿意帮助他。他拒绝了,他说:“我身为雅典公民,一定遵守法律。法律以不义的方式判我有罪,但我不能因此而反抗法律!”、“我一生都致力于城邦的法律维护,如果我

14、现在选择违背法律的方式逃亡,岂不是对自己一生的嘲弄吗?” 圣船仪式苏格拉底被收监,等待执行死刑的日子,照说这日子最多几天。这时有了个意外,在宣判的第二天,正巧是去提洛岛的朝圣团的舰队出发的日子,朝圣团是为了祭祀雅典民族英雄赛苏斯杀死人身牛头怪物,从而免除了向它进贡七男七女的可怕习俗。按规定,朝圣团未从提洛岛归来之前,不得处决犯人,苏格拉底也因此多活了三十天。我身为雅典公民,一定遵守法律在古希腊,法律被视做城邦安全的基础,具有女神般的尊严,可以说是城邦真正的保护神。在此神灵的保护下,古希腊的城邦按法律治理,任何人的地位都不得高于法律。苏格拉底认为城邦的法律是公民们一致制定的协议,应该坚定不移地去

15、执行,只有遵守法律,才能使人民同心协力,使城邦强大无比,严守法律是人民幸福、城邦强大的根本保证,法律的价值远远高于个人的生命。一个城邦的理想状态必须是人人从内心守法的状态,这既是苏格拉底一生的理想和信仰,也是他最后慷慨以身殉法的内在动力。 苏格拉底之死的启示当少数人的天才思想一时还不能为社会多数人接受时,多数人的决议很可能变成如亚里士多德所说的多数人的暴政。一个缺少或没有专家的政府,一个缺乏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专门知识的公民队伍,怎么能够胜任城邦的治理任务?代议制尽管“民主”得不那么“纯粹”,却能够有效地保全民主政治的某些真实内容。不能用人数的多寡来决定纯属思想和学术领域的问题朋友和学生来狱中探望

16、,想到他就要死了,非常伤心。苏安慰他们:“你们认为死亡很可怕吗?”别人请教:“什么是死亡?你为什么不怕死?”苏对答:“死亡只有两种情况:第一,死亡就好象是无梦的安眠,而这是求之不得的!第二,死亡是前往一个过去的人所去的世界,所以我死后去到这个世界,可以同很多贤哲见面,这很好啊!”“像我这把年纪的人,因无可避免的死期而苦恼悲戚,那就不像话了。”身体的死亡是让灵魂得到痊愈(自由)。苏格拉底临终前,安慰朋友们:你们所埋葬的只是我的躯体,今后你们当一如往昔,按照你们认为所知最善的方式去生活。苏格拉底把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说毕,一口喝干了

17、毒酒。 苏格拉底的主要贡献1、对话的方式2、美德即知识3、关于治国4、关于教育1、对话的方式助产术 美德在心中有根基,同时也注意教育,通过对话启发知识。 苏格拉底认为要探讨真理,应该由两个人进行对话。两个人有各自的立场,一方代表正方、一方代表反方,谈到最后变成“合”。“合”代表各自吸取了对方的优点。这种对话就像是辨证的方式,不断向上提升。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方法,一般被总结为四个环节:反讥、归纳、诱导和定义。“苏格拉底方法”

18、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助产术示例美诺:美德究竟是从教诲获得,还是从实践中获得?苏格拉底:对不起,我连你所谓“美德”究竟是什么,都不知道,怎能回答“如何”获得美德问题呢?你能回答“美德”是什么吗?美:回答这个问题并不困难。男人的美德是管理国家,女人的美德是管理家务,不管男女老少、奴隶还是自由人,都各有不同的美德。苏:我问的是“美德”是什么,你回答的却是各种不同的美德。美:美德是支配人类的力量。苏:你说美德是“支配力量”,你不加上“正义的和并非正义的”吗?美:是的,应加上。因为正义是美德。苏:你说是“美德”,还是“一种美德”?美。是的,除了正义以外,还有勇敢、节制、

19、智慧、豪爽之类美德。苏:但我们还没有找到贯穿在这一切美德中的共同美德啊!美:我赞成诗人的说法:美德是对高贵事物的想望和获得这种事物的能力。 通过启迪思考,获得抽象的理性的知识。现实思考在一项国际竞赛中,中国上海学生数学素养、阅读素养、科学素养等三项测试均排名第一。但是,在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世界21个国家的调查中,中国孩子的想象力排名却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目的不在于把真理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启发学生自己去思索、去发现真理。因此,在他的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与孔子的比较樊迟问仁。子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又问仁。子曰:爱人。再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

20、人忠。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孔子通过对话,告诉学生具体怎么做和做什么,使学生找到或明白乱世求治的策略方法,其思维模式是从一般到特殊,抽象到具体,重在从一般的理念中演绎与推理出具体实在的行为。在不断的层层诘问中体现出来的逻辑与思辨的光辉,是苏格拉底启发方法的魅力所在;基于情感和德性的对道德实践的指引,则是孔子启发方法成功的基础。2、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在苏格拉底这里,知和行是统一的。他认为如果一个人了解什么是德行,必然会实践德行

21、。一个人如果真正了解什么是恶,会惟恐避之不及,又怎么可能去做?换言之,一个人如果认知了真正的善恶,就会自然且必然地行善避恶。苏格拉底所说的“知识”,不是简单的“了解”、“知道”,而是深刻的“领悟”、“感知”、“体悟”与“洞悉”,是“实践智慧”。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自己做的事是错的,却仍然去做?举例来说,如果询问银行抢劫犯是否知道抢银行是错的,相信他们的回答都是“知道”。那么,既然知道抢银行是错的,为什么还这么做?这是因为他们认为“抢银行会对自己有利”。所谓“有利”,就是对自己有好处。但是先不谈违法的问题,试问:钱财对自己真的有利吗?或者是有利有弊?或者长期看来可能有害?或者对人生整体而言

22、是害多利少的?这些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抢银行是错的”。说得更明白一些,一个人在做坏事时,他认为自己知道这是坏事,事实上他并不是真的知道,只是自以为知道。再例如医生该不该收红包问题。诚实守信问题。与孔子的比较(一)苏格拉底认为只有理性知识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知识置于情感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理性知识之中,情感必须遵循和服从这种理性之“理”苏格拉底从受恩当报的正义原则推导出父子之间的血缘亲情赞同有智慧的儿子可以拘禁他们的患有疯癫病、因而较无知的双亲孔子认为只有血缘亲情才是支配人的道德行为的终极因素,将情感置于知识之上,主张道德实践之“理”仅仅存在于血亲情感之中,知识必

23、须遵循和服从这种情理之“理”。“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与孔子的比较(二)苏格拉底把知识与美德等同起来。孔子明确区分了知善和行善。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强调道德的可教性。同处乱世,都将伦理道德教育作为救世济民的最高精神3、治国苏格拉底主张专家治国论,他认为各行各业,乃至国家政权都应该让经过训练,有知识才干的人来管理,而反对以抽签选举法实行的民主。他说:管理者不是那些握有权柄、以势欺人的人,不是那些由民众选举的人,而应该是那些

24、懂得怎样管理的人。比方,一条船,应由熟悉航海的人驾驶;纺羊毛时,妇女应管理男子,因为她们精于此道,而男子则不懂。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的思想,认为社会分工是国家的基础农民、牧人、各类工匠、商人等,他们构成生产者等级;“护国者”或军人等级的职责是武装保卫城邦,并充当统治者的辅助者;哲学家其职责是执掌国家权力、管理国家。只有统治者乐于进行统治,护卫者乐于进行辅助,生产者乐于生产时,国家才是正义的讨论:人生的志向与选择(现代社会三类组织:经济人、自愿人、公益人)4、教育正义国家的维持关键在于护卫者阶层(包括统治者和辅助者)保持正义。要使护卫者阶层保持正义,依赖于两大制度的保障:教育制度和公有制度它们分别从精神上和物质上为护卫者阶层保持正义上了两道保险。苏格拉底很喜欢和青年人交往,希望青年人能受到良好的教育。他认为,一个人接受教育之后,不仅自身会幸福,能管好自己的家务,而且还能使别人和城邦幸福。仅拥有美德还不够,还必须拥有健康的身体。他常根据不同情况,对青年人施以不同的教育。成功在于坚持。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